第一讲:心理动力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
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理论(theory):指涉一系列相当抽象和一般化的陈述,其目的在于解 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某些的经验世界的现象。因此,理论提供我们如 何系统地理解复杂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现象,并且能够进一步构思如何 做适当的介入反应。 理论说明为什么一个行动能够导致或引起某些特定结果,并辨识在什么环 境条件下会如此。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章 认知行为理论 第四章 心理社会模式 第五章 人本主义理论 第六章 功能派社会工作
问题解决模式 第七章 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第 十 章 系统理论 第十一章 生态理论 第十二章 激进批判理论 第十三章 社会支持理论 第十四章 女性主义理论 第十五章 赋权/倡导理论 第十六章 优势视角理论 第十七章 叙事治疗理论 第十八章 后现代/多元文化理论
介入项目
助人的方法、过程、角色
预估
计划
技术与风格
干预
评估
技术性实施原
理论与实务工作相辅相成
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清楚服务技术和理论基础的关系,以确保理论发 展过程持续不断,从而提高工作者介入的准确性、效能性和效率。 一个专业的专业服务人员必须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和何时去做,缺 乏理论基础的服务,是无法详尽分析现象并提供解释和预测,处遇也缺乏依据。 所以理论与实务工作不是对立,而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当我们对理论熟悉内化之后,在理解问题时不一定从理论分析入手,有时是直 觉反应,好像技巧是自然而来的,常常忘记技巧背后与理论的连接,但这并不 是没有理论基础,这是我们没有有意识的察觉这一切活动的理论根源。
社会工作理论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参考教材
绪论2-第一讲-健康人生-从心开始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尽管大学生中存在这些心理障碍问题, 但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 的专业性帮助。
而且前来求助的学生不少是因为心理 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与工 作,有的来咨询时技术需要服药或住院了。
何谓健康(即常态)心理呢?心理学家将其总结如下:
心灵是在我们个体生而即有的本能取向的基础上,经由成长中的个体 社会化逐渐形成的关于信仰和操守的精神体系。它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 不为外人所知,甚至我们自己都未必清晰地觉察到。
心灵以某种价值、理念为指导,并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 懂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内心主宰。
有心灵的人才谈得上人生价值,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 心灵有寄托,人生有定力
2.现代健康观念
二维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78年 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 《阿拉木图宣言》: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 良好的总称。”
健康——躯体健康(physical 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 )和道德健康 (ethical health)。
流,敞开心扉;真诚,溶化壁垒。心理访谈,健康人生,从‘心’
开始。”
本讲主题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 心理健康观 ◇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说明: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程度 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1——无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总是
掌握卫生保健知识(知),树立健康信念(信),自愿采纳有利于身 心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 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团校学习心得
团校学习心得导读:本文是关于团校学习心得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团校学习心得】我有幸参加团校的学习,在争取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之前,通过短期的团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参与,使我收获很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就应该要不断学习,时刻保持团员的先进性。
我聆听了三个老师为我们做的关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系列讲座,令我获益匪浅。
首先,陈校长就四川汶川大地震讲了2点。
一是总书记和总理关心人民,二是武警官兵战斗力强,能吃苦。
所以,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有保障。
同时,陈校长还说要加强学习,磨练成才,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加强社会实践,要发挥作用,带动同学,自立自强。
之后,黄段就如何做好班干部发表讲话。
一)与同学建立平等的关系。
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是一样的,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具有学习和工作的双重任务。
学生干部不要做学生“官”,而应脚踏实地的置身于同学之中。
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工作方法。
学生干部应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帮助同学。
要待人宽厚,尽力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扬民主,坚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切勿简单粗暴。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学生干部时时处处严于要求自己,并虚心向同学学习,同时以身作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做同学的榜样,坚持对的,改正错的。
这样的学生干部才会在同学中有感召力。
(四)坚持原则,灵活机动。
坚持原则是指学生在大是大非中必须坚持则,勇于同一切不良行为做斗争,对错误的东西决不妥协,决不让步,决不能任其泛滥。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时时铭记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的学习,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上就是我上团校的一些感受,真的感谢团委的安排,让我又一次有了思考自己的机会,相信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不少促进。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在针对神经症的临床实践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理论与技术,是对人的精神结构有史以来最为深邃和细致的考察。
精神分析,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式开端,是心理学的正式开端。
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一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其他一切从事心理学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以及所有心理学爱好者必须了解的心理学体系。
1、掌握精神分析重要的理论和技术:阻抗、移情、反移情、防御机制、自由联想、释梦等;
2、能够站在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待来访者的问题,开展独立咨询;
3、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完整疗程,学习如何对同一个案开展多次连续咨询;
4、学会用精神分析解读心理创伤,了解创伤治疗的方法、策略、处理原则;
5、掌握心理创伤类型个案在移情、反移情、防御机制等方面的独特性;
6、和同辈分享经验,可建立相互支持的长期联系。
第一讲:精神分析意识与潜意识
第二讲:精神分析人格结构
第三讲:精神分析生本能与死本能
第四-六讲:精神分析
第七-八讲:防御机制
第九讲:精神分析自由联想
第十讲:梦的分析
第十一讲:移情
第十二讲:反移情
第十三-十七讲:客体关系
第十八讲:客体心理学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专业力量在国内处于前端地位,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
在近十年的培训经历中,凭借我们稳定的优秀讲师团队,以及强烈的培养心理咨询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了华中地区心理咨询师培训性良好的培训质量。
2014年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来访咨询,进行各类心理学公益讲座,创建个人成长小组,案例督导,各流派咨询技能课程等,为学员进一步学习提升及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业余团校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业余团校学习心得(精选5篇)业余团校学习心得(精选5篇),更辛苦,对他们我们心怀感激。
这也正是发挥了我们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所应有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业余团校学习心得(精选5篇)】这一次的培训,我感触很深,而且也确实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知识,上课时,我做了详细的学习笔记,我也认真的思考了许多的问题,我深深地感觉到要做好一项工作,特别是在我们读书期间,既要搞好学习,又要搞好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它将要求我不断的去提升自我的能力,去适应我们即将面对的繁忙的,快节奏的社会。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勉励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不断的进取,使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工作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成为一个思想高尚,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优秀大学生和团干,为自己靠近党组织和以后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
也为着我们的未来和明天时刻准备着!第五篇:《业余团校学习心得体会》我很荣幸得参加此次的业余团校学习,怎么说呢?或许是因为通过这次业余团校的培训改变了我的缺点、改变了我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吧!当初我还未参加团校培训时,就仅仅只是对团员有个初步,肤浅的认识,在我看来和一般的同学都没什么两样,可是通过了才仅仅第一堂课的学习,我才是自我感到羞愧。
为什么我会是如此粗心的人?对团的认识会如此浅薄,那更何况是对党呢?于是在第一堂课中,我就已被老师的讲话吸住了,为此,在团校培训期间,我也是早早到教室,找个最前排的位置认真听讲。
当我们的培训期已过时,我却对团的许多未知的东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知道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然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广大团员和优秀青年都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完强;事业开拓、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PPT课件
• 引言 •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 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 和应对策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
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课程安排
本课程将分为多个主题,包括自 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压力应对等,通过理论讲解、案 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展
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 、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出现严 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防止事态恶化。
THANKS
感谢观看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的 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因此提高大 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0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
学习压力
由于学业繁重、考试压 力等原因导致的学习焦 虑、厌学等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与同学、室友、老师等 相处不融洽,导致孤独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将
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包括专业人员的培训、设施的改善等。
02 03
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加强
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通过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措施,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严重程 度。
跨学科合作与研究的深入
自我期望与现实落差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过高, 当现实无法满足时会产生挫败 感和焦虑。
《品牌管理》第一讲品牌概论
品牌四说
没有揭示品牌的完 整内涵,有些片面
符号说:将品牌看作是一种标榜个性、具有区别功能的特殊 符号。
综合说:除了品牌就是产品外,品牌认同的基础概念还必须
包括“品牌就是企业”、“品牌就是人”、“品牌就是符号
”的概念,品牌实际上是由其本身整合诸多品牌信息而构成
的。
--大卫·爱格
没有对品牌的接受 方和评价方给予足
市场份额。
四、品牌的商业价值(续)
品牌延伸:品牌的销售规模价值(苹果公司)(续)
价格没有降低 ,但是通过产 品有效地延伸 ,取得的这种 增长的速度, 比单产品的增 长,是要快得 多的多。
四、品牌的商业价值(续)
品牌延伸:品牌的销售规模价值(例子)
思考题: 国内有没有成功的案例,通过品牌延伸(一
个品牌下多个产品),来获得销售规模的快速 增长?
➢ “1+1>2”思想
➢ 前提:不同品牌之间不同的技术性选择--品类管理 思想
➢ 3)多品牌经营思想(1975年以后)(续) ➢ 多品牌管理思想(品类管理思想)的核心:
“在狭小的市场区域,引入多个不同的独立品牌, 以取得在该领域的垄断。”
➢ 3)多品牌经营阶段(1975年以后)(续)
在中国洗发水市场,宝洁公司占了70%的市 场份额。
四、品牌的商业价值(续) 品牌延伸:品牌的销售规模价值(苹果公司)(续)
“苹果到底是 卖什么的?”
“苹果卖给客 户的是一种快 乐的感受。”
四、品牌的商业价值(续)
品牌延伸:品牌的销售规模价值(苹果公司)(续)
Ipod占了全世 界mp3/mp4市 场约70%的份
额。
Iphone占了将 近30%的手机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课件
说明这部分应提供与演示文稿相对应的讲义。
第一讲_讲义第一章绪论引言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脑海中常常带着问号:人是怎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的?人又是怎样来获得经验的?人是怎样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存储并在这个基础上解决问题的?人为什么会有脾气?脾气和性格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人类行为是否都具有意识?它们都是由人的动机推动的?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吗?人与人之间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上吗?等等。
心理学科学知识及其研究成果能够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释与说明,并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帮助。
大千世界存在着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们对日月山川、四季更替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等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对人的精神现象,心理活动则有许多不够正确的理解,尤其是涉及到与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有些偏见或误解,认为心理学是一种玄妙的、深奥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学问,甚至把心理学与算命和占卜术等封建迷信相提并论,认为学了心理学可以猜度人心,预测人生祸福。
当然,这些是完全不正确的。
虽然心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在她的萌芽时期确实渗透着许多不科学的观点,甚至是荒谬的论断。
但是,心理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在步入二十世纪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理论内涵和重要应用价值的科学。
本章将诠释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讨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以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的英语词汇是“Psychology”,它是由古希腊文字“Psyche”和“Logos”组成。
“Psyche”的含义是“心灵”或“灵魂”,“Logos”的含义是“解说”或“阐述”。
把“Psyche”和“Logos”合起来即为“对心灵的解说”之义,它是心理学中最早的定义,但是这个定义并没有对心理学做出科学的解释。
《后现代社会工作》讲义解读
《后现代社会工作》讲义导论:后现代与社会工作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探讨后现代社会工作的可能性。
这可以有两种理解。
一是探讨在后现代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工作应当具有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新形态。
二是探讨后现代有关思想,能否及怎样为思考社会工作提供新的可能,使社会工作可以寻找新方向、具有与前有所不同的新面貌。
第一种理解需要一个前提,即承认“后现代”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现实,或者说,承认人类社会已进入后现代历史阶段,而这一阶段与之前的历史阶段有着显著不同的现实。
这样,我们才谈得上去探讨与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相适应,社会工作应该有的新形态。
第二种理解则无需这个前提。
换句话说,它不必假定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后现代历史阶段,而更主要是把“后现代”视作是指一种思想,一种特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一种独特的精神取向。
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精神取向应是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取向有很大不同的,如此才有讨论它可以为社会工作带来什么新的可能性的必要。
必须承认,在学术界也好,在一般人的议论中也好,人们对于“后现代”这个词究竟是指一种社会现实和历史阶段的概括,还是指一种思想潮流或精神形态,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
特别是关于前者,即人类社会目前是否已在实际上进入了后现代历史阶段,更是存在较大的争议。
就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如以哈贝马斯、吉登斯等为代表)而言,对此是持否定的意见。
因此,“后现代”在主流的看法里主要还是指后一种意思,即是对一种思想和精神形态的概括。
那么,当“后现代”主要是在这样一种意思上,指一种思想形态,探讨它跟社会工作的联系,并且试图讨论两者结合而出现的一个东西——“后现代社会工作”,又没有基本的可能呢?这是本课在一开始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为按照通常人们对后现代思想的理解,后现代是一种解构一切、消解一切的思想,它反对任何确定性的东西,反对建立任何试图确定和普遍存在的论述。
那样的话,是否存在着基本的矛盾: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后现代社会工作。
管理心理学课件(全)
体型说
德国克瑞奇米尔 瘦长型:分裂气质,不善交际、孤僻、
神经质、多思虑; 肥胖型:躁狂气质,善交际、表情活
泼、热情; 筋骨型:粘着气质,迷恋、一丝不苟
理解缓慢、情绪躁发。
血液说
日本。古川竹二。 A型气质: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
羞、顺从、依赖; B型气质:乐观、热情、顺从、虚荣性、
4、差异 (1)水平差异: 智商=(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x 100 (2)类型差异 (3)时间差异 (4)性别差异 5、运用 (1)知能善任,职能相称 (2)挖掘潜能
第四讲
认知与管理
一、认知概述
1. 感觉
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主体) (客体) ( 特征) 感觉是简单的、低级的心理现象 。 是认
对己特征:谦逊、自负、自豪、自卑、 大方、羞怯;
对人(社会、集体、他人)特征:公正、 自私、诚实、虚伪、善交际、孤僻好静、 热情、冷淡;
对事(劳动|工作)特征:勤劳、懒惰、 认真负责、粗心大意、开拓创新、墨守 成规、节俭、浪费
意志特征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明确或盲目、独立性或 暗示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对行为目自觉控制水平:主动或被动、自制或 冲动;
对行为目应急表现:镇静或惊慌、果断或犹豫、 顽强或怯懦;
情绪特征
热情或冷淡、乐观或悲观、精神饱满或没精打 采;
理智特征
观察精细、敏锐或疏忽、迟钝,富于幻想,独 立思考或人云亦云,擅长创造或擅长模仿。
3、特点
(1)有好坏之分,能影响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 的高低。
人生发展的规律是:志向——启动目 标——启动欲望——启动性格——启动 态度——启动习惯——决定人生命运。
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1
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导言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是指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其内在的心理力量和动机对其发展的影响机制。
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力量对个体行为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应用。
精神动力学的概念精神动力学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力量和动机对行为和发展的影响。
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发展是受到潜意识和无意识心理过程的驱动。
精神动力学理论基础精神动力学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意识是个体对外界和内心体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
它包括个体当前的思维、情绪和感觉。
潜意识潜意识是个体不易察觉的心理过程,包括潜藏的欲望、情感和记忆。
潜意识对个体的行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无意识无意识是个体内深层的不可察觉的心理过程。
无意识中蕴含着个体的冲突、秘密和不愿意面对的部分。
它对个体行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精神动力学的应用精神动力学的应用广泛涉及教育、咨询和治疗等领域。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精神动力学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内在的动力和动机,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和无意识需求,教育者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咨询领域精神动力学的概念和方法对咨询师具有重要价值。
咨询师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内在冲突和需求,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和实现个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潜意识和无意识的探索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升自我意识。
治疗领域精神动力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心理分析和精神疾病治疗中。
通过探索患者的无意识冲突和潜意识需求,治疗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并逐渐恢复心理健康。
总结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学是研究个体内在心理力量和动机对发展的影响的重要理论分支。
它强调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并在教育、咨询和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精神动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发展的机制,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精神分析入门课程培训大纲
精神分析入门课程培训大纲-------- 弗洛依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前言介绍】精神分析又名“心理动力学”。
其创始人佛罗伊德提出“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内在依据”,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该观念广泛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认知和思想,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经典理论强调驱力,驱力理论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已有100多年,有很多精辟的地方.弗洛伊德认为,性驱力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所谓动力,就是那些冲突、不适应、焦虑。
精神分析是逐渐探索自身的过程,是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体系的基础,也是所有心理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培训对象】符合其中一项均可:1、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一定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基础2、正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教育系统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医疗系统相关工作人员3、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心理学爱好者【课程目标】1、以实际案例阐述精神分析的理论精髓2、熟悉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3、了解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过程【课程安排】第一天第一讲什么是精神分析,第二讲精神分析的动力性,第三讲精神分析的核心——移情反移情第二天第四讲精神分析的前提——精神分析首先要处理阻抗第五讲防御机制是一个人的国防(1)第六讲防御机制是一个人的国防(2)第三天第七讲投射性认同——谁投射谁认同:一本糊涂账第八讲性心理发展的心理病理学理解(1)第九讲性心理发展的心理病理学理解(2)(案例督导或者释梦体验2小时)第四天第十讲精神分析的治疗框架第十一讲精神分析的修通技术(1)第十二讲精神分析的修通技术(2)。
第一讲 心理学绪论
剧院前的争吵
原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娃曾用一个故事形象的描述了四种 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 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是都同时迟到了。 胆汁质的人和检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辩解道,剧 院的钟快了,他进去看戏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 员闯入剧场; 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 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 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剧场,就想:第一场不 太精彩。我到小卖部等一会,幕间休息时在进去; 抑郁质的人会说:我运气不好,偶尔看一场戏,就这样倒 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14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心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 :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等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气质 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 能力
(人格)
1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些过 程中的事实、规律、机制,让 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控制、预 测自己和他人的心理 3 2
28
动机过程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是什么让这些人坚忍不拔呢?
29
现象分析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动机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一系列的心理操作加工程序, 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同时,我们在人身上,还会发现一种稳定存在的 心理现象。比如,你认为这个女孩“活泼、开朗、 聪明,有主见”
思维
想象
17
感觉: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对当前事物的整体属 性的反映
18
视觉游戏--“黑林图形”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来是 不是向外弯曲的? 【解析】黑线完全是笔直 而平行的。这种经典错觉 由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 沃德· 黑林首先发现。
职业指导课程讲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义第一讲目前的就业形势按照教育部的规划要求,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尽快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四化”标准。
第一化叫做全程化,从入学开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要有就业意识,就要考虑就业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开设就业辅导课,原来就是离校前做一些讲座,现在我们提倡全程化。
另外是全员化,高等学校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关注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就业做贡献。
还有信息化,就是服务手段的信息化,利用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特别是信息的便捷。
再有是专业化,要有专兼结合的队伍,就业工作不再是临时客串的工作,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必须提高就业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经过我校对一些重点大学的考察,都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发展中心。
我校也开始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设选修课,并逐步发展为必选课。
第一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导论一、课程导入(简介)本课程共分八讲,简介如下:第一讲: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测评第二讲:规划职业人生与就业准入制度了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了解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特征第三讲: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了解劳动关系的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和内容,了解常见的劳动争议问题和解决途径,增强劳动法规、法律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意识第四讲: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职责与服务让学生了解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第五讲:职业意识训练与指导——沟通与团队合作掌握沟通技巧,树立合作意识第六讲:个人形象设计与求职简历制作让学生明白良好个人形象对职业生涯的意义,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设计求职简历,如何识别合适的仪表、姿态,进行求职简历设计的评比与展示第七讲:求职面试与求职途径让学生了解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能,识别面试中的不当行为,能够回答典型问题第八讲:公务员考试与研究生考试指导通过辅导让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基本概况,知道如何准备应对这些考试,并提前复习第九讲:迈好职场第一步让学生知道迈好职场第一步的重要性,了解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矛盾,学会及早适应社会第二节就业形势报告一、就业形势当前的就业形势当今世界发展的真是太快了,诸如地球村、信息网络、生物工程、克隆技术、导弹防御系统等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出来,让人应接不暇。
第一讲 积极心理学概论
参考书目:《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叶浩生主编《积极心理学》教案绪论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相信你在了解了这一理论后,一定能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刘毅平:解放你我的积极心理学。
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一、什么是心理学问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对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着心理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你有没有学过心理学?你也许从别人那里听说过心理学家在干些什么,但没有学过心理学;也许你还读过几本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对书中介绍的一些心理学只是有兴趣,比如你可能读过怎样提高记忆的效果,怎样培养自己的注意力,人有哪几种气质,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
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现象,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社会准则等。
它们有的属于自然现象,有的属于社会现象。
这些现象分别由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构成了人类不同的知识领域。
在各种各样的科学中,人的心理现象是自然界最复杂、最奇妙的一种现象。
人眼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人耳可以聆听旋律优美的钢琴协奏曲,人脑可以存储异常丰富的知识,事过境迁而记忆犹存。
人有“万物之灵”的智慧,人能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人还有“七情六欲”,他们能通过活动去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并在周围环境中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迹……总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各种知识,他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的心理的存在和发展分不开的。
只要有人存在,就有心理的存在。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第二部分:课时分配第三部分:大纲内容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讲最有力的依靠是你自己———建立真实的自信第三讲大学生学习心理第四讲学会与人相处第五讲为心灵创造一片明朗的天空——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第六讲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第七讲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第八讲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第九讲心理异常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础课,其地位与思想政治课与德育课相当,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正确地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恋爱问课程的实际,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学会实际运用,并逐步达到用心理健康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材选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冉超凤黄天贵科学出版社 2005 . 10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 大学生心理健康;建立真实的自信;大学生学习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大学生的情绪的调控;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与健康,八个主题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课程教育体系。
课程的课时安排本门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 1 学时,共计 18 学时。
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系统讲授课程的知识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演练两个方面,具体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指导学生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以团体咨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成绩考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考查课,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 6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4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目标
治疗重点:Oedipus期前婴儿与母亲的 “二元 关系”。 治疗策略:治疗师的宽容、忍耐、节制,使患 者在退行中重建早年的客体关系,使内化的坏 客体得以外化、修正.
其他重要客体关系理论家
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 Mahler: 婴儿心理诞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闭、共 生、分离―个体化。
主要的理论观点
抗拒
当事人表现出抵制治疗过程中的则
处遇原则与过程
● 揭开案主内在冲突及根源,使其获得自我了解并得 以洞察或顿悟。
● 需要案主有强烈动机及投入
● 接受治疗时需立下治疗契约。
● 治疗者需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情境
● 重视抗拒与移情
处遇过程
处遇原则与过程
习性说的创立人之一劳伦茨描述 了鸟类动物的“印刻”现象
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
实验
人类的依恋
孤儿院中长大的孩 子
动物的依恋
习性学家认为,依恋是物种 普遍存在的现象。
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
1、依恋行为系统的动机控制系统
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 2、依恋系统关注:
接受我吗?
(三)POSITIONS状态 1.Klein认为婴儿是持续地处于生之本能与死之 本能间的基本冲突,也就是在好与坏、爱和恨、 创造和破坏之间。 2.为了要处理对于好和坏的这种二分的感觉, 婴儿会将他们的经验组织成为positions,它是 一种状态或者说是处理内在和外在客体的方式。 3.Klein指出婴儿的客体关系发展包括两个基本 的状态:分裂妄想状态(Schizoid-Paranoid)、 忧郁状态(Depressive)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 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
奥托·兰克(Otto Rank 1884- 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最早和最有影响的信徒 之一。
新精神分析观点
主要内容
一、客体关系理论 二、依恋理论
概念
● 客体关系理论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 研究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精神结构是 如何从过去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 一种理论。
概念
•客体(Object): 是与主体(Subject)相对应的 概念。弗洛伊德最先在讨论本能驱力和早期母子关系 时引用了这个概念,他认为客体是本能需要满足的对 象,这个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 在客体关系理论框架里,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 所指向的人,而不是非人化的物。
治疗情境
治疗性对话 1、自由联想
2、治疗性倾听
治疗关系
3、诠释过程
诠释过程
防御
焦虑
治疗者
现在的重要 他人
冲动和感受
过去的重 要他人
面质 澄清 诠释 整和
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
荣格(Carl G. Jung , 1875- 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 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 者。
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4、母亲也以照顾婴儿为其首要任务,甚至将 婴儿视为自已的一部分。 此时,婴儿通过母 亲(乳房)对他的抚养来理解外部世界,并由 此形成婴儿最初的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5、在婴儿看来,把他喂养得很舒服的乳房 (母亲)是好,并且是一切好东西的代表。此 时,他觉得自己也是好的。这样婴儿就形成了 一个“好的”自我表象和客体表象。相反,如 果婴儿经常被饿着或者没有得到适时的照顾, 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乳房是坏的,他自己也是坏 的,这样就形成了“坏的”客体表象和自我表 象。
概念
4.P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投射认同 为了缓解内在的焦虑与危险,婴儿将他的感觉 外化并经外部世界修正后,再重新内化,这就 叫投射认同。 投射认同的目的是个体想操控外在的客体。
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减少内化客体所造成的沮丧﹑焦虑﹐鼓 励当事人重新经验早期的情绪和幻想﹐并在治疗的 过程中指出幻想和现实﹑意识和潜意识的差距。也 让当事人表达他们的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这样能 让他们明白潜意识如何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一旦 这种联结产生了﹐将会减少当事人内在客体的困扰 ﹑减少焦虑﹑及把内心世界的客体干扰投射到外在 世界。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8、在完成个体化的同时,儿童还必须经历与 母亲在精神上的分化、脱离并保持适度距离的 心理发展过程,这便是所谓分离。一个稳定的、 正性的客体(母亲)表象是顺利完成分离过程 的基本保证。随着个体化与分离的进行,儿童 逐渐用言语交流代替其它交流方式,超我及自 我的各种功能开始发展,现实原则逐渐替代快 乐原则,现实检验能力逐步建立。
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 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人的一种对他人 的预期,决定了人的处世方 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 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 后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 作用。
意识 前意识 (可复现的记忆) 潜意识(被压抑的欲望)
主要的理论观点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主要的理论观点
性心理发展阶段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器期
焦虑
主要的理论观点
现实性焦虑 精神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主要的理论观点
防御机制
压抑 合理化 转移 否认 反向形成 退行 投射
升华 隔离 反向自身 补偿 过度代偿 幽默 认同
Klein对于婴儿的精神生活的观点
2.Klein认为初生婴儿具有潜意识的「好」和 「坏」的形象。
例如:一个饱满的胃就是「好」,空腹就是 「坏」。当婴儿吸着指头睡着了 ,他们在幻想 着在他们自己的内心里正拥有母亲的「好」乳 房的形象。当饥饿的婴儿会哭、踢腿 →他们正 幻想着在抗议、在破坏「坏」乳房。
(1)性格偏差的病理解析 (2)人际困扰诊断与治疗 (3)亲密关系危机咨询与辅导
客体关系理论基本论点
1.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在于寻求关 系的建立。而非如Freud所强调的快乐的寻求 2.个体在早期与重要他人的互动经验(尤其是与照顾 者之间的互动经验)是个人的自我概念、对他人的心 理意象、情绪发展与亲密关系发展的基础。 3.早期的亲子互动型态对于个人生命脚本的发展具关 键性的影响,且会在日后的亲密关系中重现。 4.语言发展前的幼儿(0-3),其生命经验并不是空 白的,亦即:凡经验过必留下记忆。
第一章 心理动力理论 主要内容
一、精神分析观点与社会工作处遇 二、新精神分析观点与社会工作处遇
精神分析观点与社会工作处遇
1、基本假设 2、主要理论观点 3、处与的原则与过程 4、案例分析
基本假设
1、所有的心灵活动都是有意义的。 2、任何事情都有原因。 3、每项精神活动都决定于之前的事件。 4、行为立基于生物基础,受到内在性与攻击驱 力所造成的张力驱使。 5、社会是控制原始生物需求的必要力量。 6、每一个性心理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结果。 7、人格形成的主要事件发生在生命的前五六年, 人格是五项阶段的产物
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
依恋 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当其在场时感 觉安全的心理倾向。
依恋理论起源于对动物的观察及实验。早 期对人类依恋的大量研究由John bowlby (1907-1990)及同事做出。
鲍尔比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
•印刻现象:在 动物个体生命的 一个特定时期, 由于遇到某一特 定刺激而建立的 一种固定的行为 模式。
概念
防御机制:内射、投射、分离、投射认同
1.Introjection 内射 婴儿会幻想将他们对外在客体的知觉与经验纳 入自己体内。最早从母亲的乳房开始。 2.Projection 投射 一种会把个人想法或情绪加诸于他人身上,以 为别人有此情绪或想法的幻想。
概念
3.Splitting 分裂
是指婴儿将有关自我和客体的复杂经验分成几个可 以控制的部分,以便选择性地保留某部分以避免焦 虑的过程。
基本假设
8、意识,是一种意外而非常态。个人大都无 法察觉其心灵的运作过程。
9、潜意识大半要为有意识的行动、感受与想 法负责。
10、助人的过程即涉及寻求病态或毁灭行为的 根源,潜意识需求和欲望所表现出来的动机可由 对外显行为的了解加以诠释。
11、助人过程即是一修正情绪的经验。
主要的理论观点
心灵的组成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6、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客体关系不仅能根据婴 儿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提供适时的、足够的照顾, 同时还可以让婴儿在与客体交往的过程中不断 修正其自我表象与客体表象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7、个体化与分离:出生四、五个月以后,儿 童开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这使他有了关于自 身存在的最早感受,这种对自我存在的觉醒称 之为个体化,这是一种内在精神自主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母亲能及时地满足婴儿的这一需要 并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孩子就可以较好地 从与母亲的共生圈中走出来,顺利开始他的个 体化与分离进程。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2、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婴儿的 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 幻的无指向状态。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 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 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 闭。
个体的心理的诞生
3、共生状态:大约从出生后二个月开始,自 闭的壳打破,逐渐形成一个积极的、新的保护 层,这就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圈。共生阶段的 基本特征就是婴儿与母亲(客体)表象的幻想 性融合。在这个阶段婴儿以为他与母亲是一个 完整的整体,这种在精神上、情感上对母亲照 顾的高度依赖以至于婴儿都意识不到这种照顾 的存在。
Klein对于婴儿的精神生活的观点
Klein强调生命早期的4到6个月的重要性。对 她而言,婴儿生命的开始并不是空白的, 而是带有减轻焦虑的遗传倾向, 而婴儿的这些焦虑来自于经验到生之本能与 死亡本能两股力量的冲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