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 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而淋巴结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部位,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其淋巴引流区域主要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2]。虽然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却有一定的转移规律[3]。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诊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现将其具体的CT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诊的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占患者总数的56.35%,女性患者为55例,占总患者数的43.65%;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0.02)岁;手术前肿瘤处于食管胸中段61例,下段13例,上段37例,腺癌10例,鳞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扫描。

1.2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淋巴结直径不小于15mm,或者与手术前相比有新的直径不小于10mm的淋巴结。

1.3淋巴结转移时间手术后至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或CT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排除其它恶性肿瘤者。

1.4淋巴结的分区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抗癌协会(AJCC)1997年淋巴结分组标准。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螺旋CT扫描机行CT扫描检查,并且行CT检查前的10min肌注15ml左右山莨菪碱,以抑制肠蠕动,肠腔扩张良好;

扫描时患者仰卧,其扫描参数具体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压200mAs,层厚8mm左右,病灶部位行5 mm薄层放大重建,扫描范围包括:颈部、胸部、腹部,病变部位需要多方位观察,检查结果经工作站处理后由我科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做出报告。

3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R区)共有5个(2.79%),肝转移淋巴结组共有5个(2.79%),腹膜后淋巴结组共有4个(2.24%)。由此可见,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在2R区、7区以及2L区等出现,占淋巴结总转移的73.74%;淋巴结的转移时间在3个月~26个月之间,平均(18.03±10.03)月。

4.讨论

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无处不有,并且全身的淋巴支随时都处在不断循环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全身各处都可以发生肿瘤的转移,但是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是区域性的。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好发转移部位就是纵隔和肺门主动脉淋巴结。此外,食管癌的病变深度也有所不同,从而所处的淋巴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病变越深,其所处的淋巴管道就会相应的更加丰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临床发现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并且是有一定的转移规律的。当发现某段食管癌肿时,应该重视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样对治疗和分期有很大的意义。食管癌的淋巴转移的顺序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大多数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当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4]。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5]。而这些淋巴结的转移仅通过肉眼或者手摸是感觉不准确的,尤其是对于转移到脏器内部的。因此,临床上借助多层螺旋CT诊断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对于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其今后的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CT扫描时,如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此时扫描范围应该变大。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T可以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楼奕青.胸下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放疗意义[J].Contemporary Medickne,2011,6(233):109~110.

[2]李宗,孟繁琴,张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转移45例临床分析[J].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0,25(6):657~658.

[3]姚沛旭,许建生,周旭文.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4):225~226.

[4]李成林,王雅棣.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放疗靶区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1):1332~1334.

[5]汪义纯,王凡,孔令玲.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J].ChineseClinical Oncology,2011,16(8):715~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