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CT特征分析
周鹏;任静;许国辉
【期刊名称】《肿瘤预防与治疗》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特点和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或CT诊断为食管癌术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患者96例的CT表现特点.结果:纵隔淋巴结转移54 例,吻合口复发28 例,原肿瘤床区复发14 例.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复发方式为纵隔淋巴结转移,CT检查应作为食管癌术后复查的常规手段之一.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周鹏;任静;许国辉
【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CT室,成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CT室,成
都,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CT室,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相关文献】
1.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单纯放疗50例 [J], 嵇先国
2.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模式回顾分析 [J], 张正荣;袁昕;殷旭东;汪竹;童建东
3.精神分裂症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的脑电超慢涨落图特征分析 [J], 路威;卢兆桐;袁耒;王飞龙
4.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CT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J], 秦建军
5.血清DKK1、TK1水平预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研究 [J], 陈婷;秦永辉;刘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螺旋CT诊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目的分析螺旋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规律。

方法1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评估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重点观察记录CT、病理同时检出的74例食管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征。

结果CT 对120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2%、79.8%、82.3%。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胸上段以最上纵隔组[8/14(57.1%)] 、气管旁组[4/14(28.6%)]最多;胸中段以气管旁组[21/41(51.2%)]、主肺动脉窗组[17/41(41.5%)]、隆突下组[15/41(36.6%)]为最多;胸下段以贲门旁[7/19(36.8%)]、胃左动脉旁[5/19(26.3%)]为最多。

结论螺旋CT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情况。

标签:螺旋CT;体层摄影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转移淋巴结具有重要意义。

螺旋CT检查在发现早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有较高价值。

此外,食管癌淋巴结引流较复杂,掌握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像学特点对淋巴结转移的正确判断很有必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心卫生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39例;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62岁。

胸段食管癌分段参考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段标准,胸上段20例,胸中段66例,胸下段34例。

食管癌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淋巴结为转移型鳞状细胞癌。

1.2 CT扫描方法所有病例均于术前一周采用Siemens SOMATOM SPIRIT螺旋CT机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方法以3ml/s的速度静脉注射碘佛醇80-100ml后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下颈部、胸部及上腹部。

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

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

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姚沛旭;许建生;周旭文;黄伟鹏;陈卫鹏【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8(009)004【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胸上段食管癌42例,中段112例,下段59例.淋巴结肿大呈圆形或浅分叶(251个)、强化不均和坏死(193个)、融合(97处).淋巴结转移分布:下颈部42处,上纵隔60处,中纵隔105处,下纵隔28处,胃周和腹膜后71处,共306处,多部位转移77例.胸上、中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以原位转移多见(P<0.01),且上行转移多于下行(P<0.01),但胸下段者以下行转移为主(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CT表现为肿大、形态圆形或浅分叶、强化不均或坏死、融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可作为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参考.食管癌术后CT追踪有利于及时发现淋巴结转移,调整治疗方案.【总页数】3页(P225-226,232)【作者】姚沛旭;许建生;周旭文;黄伟鹏;陈卫鹏【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CT室,广东,揭阳,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CT室,广东,揭阳,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CT室,广东,揭阳,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CT室,广东,揭阳,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735.1【相关文献】1.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J], 孙长江;张西志;汪步海;贾青青2.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分析及放疗靶区探讨 [J], 蒋华勇;王雅棣;许卫东;张富利3.145例胸段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 [J], 苏景伟;祝淑钗;王玉祥;刘志坤;李娟;沈文斌4.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因素分析 [J], 邬显琨;孔杰5.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部位规律观察 [J], 张泉;吴清泉;常新;彭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发生情况分析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发生情况分析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发生情况分析施我大㊀高正亚㊀王㊀进㊀戚建伟㊀刘星辰㊀王文才㊀㊀作者单位:224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㊀㊀通讯作者:王文才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发生率ꎮ方法㊀随机选取胸段食管癌患者80例ꎬ分析8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㊁影响因素ꎬ统计分析发生㊁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㊁3年生存情况ꎮ结果㊀80例患者中ꎬ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30例ꎬ发生率为37.5%ꎬ其中11例在左侧ꎬ14例在右侧ꎬ5例在双侧ꎮ共检出350枚淋巴结ꎬ其中120枚为转移淋巴结ꎮ胸上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P<0.05)ꎬ但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ꎻ低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P<0.05)ꎬ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间差异不显著(P>0.05)ꎻ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1㊁T2患者(P<0.05)ꎬT1㊁T2和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ꎻ不同性别㊁年龄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ꎮ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6.7%(20/30)]显著高于未发生患者[30.0%(15/50)](P<0.05)ꎬ3年生存率[40.0%(12/30)]显著低于未发生患者[76.0%(38/50)](P<0.05)ꎮ结论㊀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受到肿瘤部位㊁分化程度㊁浸润深度㊁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ꎬ提升了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ꎬ降低了患者的3年生存率ꎮ㊀㊀ʌ关键词ɔ㊀胸段食管癌ꎻ喉返神经旁ꎻ淋巴结转移ꎻ特点ꎻ发生率㊀㊀DOI:10.3969/j.issn.1001 ̄5930.2019.12.013㊀㊀中图分类号:R735.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5930(2019)12 ̄1965 ̄04CharacteristicsandIncidenceofParalaryngealLymphNodeMetastasisinThoracicEsophagealCancerSHIWodaꎬGAOZhengyaꎬWANGJinꎬetal.㊀ThirdPeople'sHospitalofYanchengꎬYanchengꎬ224000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sandincidenceofparalaryngeallymphnodemetastasisinthorac ̄icesophagealcancer.Methods㊀80patientswiththoracicesophagealcancerwererandomlyselected.Theoccurrenceandinfluen ̄cingfactorsoflymphnodemetastasisofrecurrentlaryngealnervein80patientswereanalyzed.Statisticalanalysisofoccurrenceꎬ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and3 ̄yearsurvivalofpatientswithrecurrentlaryngealnervelymphnodemetastasis.Results㊀Ofthe80patientsꎬ30caseshadrecurrentlaryngealnervelymphnodemetastasis.Thebirthratewas37.5%.11caseswereontheleftsideꎬ14casesontherightsideand5casesonbothsides.Atotalof350lymphnodesweredetected.120ofthemweremeta ̄staticlymphnodes.Theincidenceoflymphnodemetastasisintheupperthoracicsegme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middleandlowerthoracicsegments(P<0.05).Howeverꎬ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ofLNmetastasisbetweenthemiddleandlowerthoracicsegments(P>0.05).TheincidenceofLNmetastasisinpoorlydifferentiatedpatient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moderatelydifferentiatedandhighlydifferentiatedpatients(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oflymphnodemetastasisbetweenmoderatelydifferentiatedandhighlydifferentiatedpatients(P>0.05).TheincidenceofLNmetastasisinpatientswithT3andT4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patientswithT1andT2(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ofLNmetastasisamongT1ꎬT2ꎬT3andT4patients(P>0.05).Theincidenceofrecurrentlaryngealnervelymphnodemetastasisinpatientswith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patientswithout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 ̄denceoflymphnodemetastasisinrecurrentlaryngealnervebetweenpatientsofdifferentsexandage(P>0.05).Theincidenceof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inpatientswithrecurrentlaryngealnervelymphnodemetastasiswas66.7%(20/30)signifi ̄cantlyhigherthanthatofpatientswithoutrecurrentlaryngealnervelymphnodemetastasis(30.0%(15/50)(P<0.05).The3 ̄yearsurvivalrateof40.0%(12/30)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76.0%(38/50)ofthenon ̄occurringpatients(P<0.05).Conclusion㊀Paralaryngeallymphnodemetastasisofthoracicesophagealcancerisaffectedbythelocationꎬdifferentia ̄tionꎬdepthofinvasionand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ꎬwhichincreasestheincidenceof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andreducesthe3 ̄yearsurvivalrateofpatients.㊀㊀ʌKeywordsɔ㊀ThoracicesophagealcancerꎻRecurrentlaryngealnerveꎻLymphnodemetastasisꎻCharacteristicsꎻIncidencerate(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ꎬ2019ꎬ34:1965~1968)㊀㊀食管癌属于1种恶性肿瘤ꎬ具有较强的侵袭性ꎬ在临床较为常见ꎬ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ꎮ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跳跃性㊁双向性ꎬ通常情况下会向双侧喉返神经旁转移ꎬ而其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2]ꎮ本研究探讨了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发生率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㊀随机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我院胸段食管癌患者80例ꎬ其中男性56例ꎬ女性24例ꎬ年龄30~72岁ꎬ平均(58.5ʃ6.5)岁ꎻ肿瘤长度2~9cmꎬ平均(4.6ʃ1.4)cmꎮ在肿瘤部位方面ꎬ18例为胸上段ꎬ42例为胸中段ꎬ20例为胸下段ꎻ在分化程度方面ꎬ20例为高分化ꎬ40例为中分化ꎬ20例为低分化ꎻ在浸润深度方面ꎬ15例为T1期ꎬ25例为T2期ꎬ28例为T3期ꎬ12例为T4期ꎮ1.2㊀纳入和排除标准㊀㊀纳入标准:①均经术后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ꎻ②均有手术适应症ꎮ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ꎻ②有手术禁忌症ꎮ1.3㊀方法㊀㊀给予所有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ꎬ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ꎬ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ꎬ将切口开在患者右后外侧第5肋骨间ꎬ给予患者食管次全切除术治疗ꎮ清扫方式:两野半清扫ꎬ包括腹部㊁胸腔㊁颈根部ꎮ将患者纵隔各组淋巴结群清除掉ꎮ关胸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ꎬ给予患者双颈部及腹部淋巴结清扫术ꎮ分别将切口开在右胸后外侧㊁颈部衣领状㊁上腹部正中ꎬ手术过程中常规清除三群淋巴结ꎬ清除右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ꎬ在气管后方将纵隔胸膜打开ꎬ直到右锁骨下动脉ꎬ在右锁骨下动脉水平对右喉返神经进行钝性分离ꎮ清除左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ꎬ对食管进行游离ꎬ直到胸膜顶ꎬ同时向后方牵拉ꎬ向前方牵拉气管ꎬ在气管少左后方对神经进行钝性分离ꎬ直到颈根部ꎬ将其周围脂肪组织及淋巴结清除掉ꎮ1.4㊀统计学分析㊀㊀计数资料用率表示ꎬ用χ2检验ꎮ应用SPSS21.0ꎬ检验水准α=0.05ꎮ2㊀结果2.1㊀8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分析㊀㊀80例患者中ꎬ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30例ꎬ发生率为37.5%ꎬ其中11例在左侧ꎬ14例在右侧ꎬ5例在双侧ꎮ共检出350枚淋巴结ꎬ其中120枚为转移淋巴结ꎮ2.2㊀8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㊀㊀胸上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P<0.05)ꎬ但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ꎻ低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P<0.05)ꎬ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ꎻ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1㊁T2患者(P<0.05)ꎬT1㊁T2和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ꎻ不同性别㊁年龄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ꎬ见表1ꎮ2.3㊀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3年生存情况比较㊀㊀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6.7%(20/30)]ꎬ显著高于未发生患者[30.0%(15/50)](P<0.05)ꎬ3年生存率[40.0%(12/30)]显著低于未发生患者[76.0%(38/50)](P<0.05)ꎮ3㊀讨论㊀㊀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方式ꎬ通常情况下ꎬ食管癌常规切除术后会有颈部㊁纵隔淋巴结转移发表1㊀80例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例ꎬ%)项目㊀㊀㊀㊀㊀例数淋巴结转移有(n=30)无(n=50)χ2/tP性别1.32>0.05㊀男性5620(35.7)36(64.3)㊀女性2410(41.7)14(58.3)年龄0.86>0.05㊀<55岁3512(34.3)23(65.7)㊀ȡ55岁4518(40.0)27(60.0)肿瘤部位11.14<0.05㊀胸上段1810(55.6)8(44.4)㊀胸中段4213(31.0)29(69.1)㊀胸下段207(35.0)13(65.0)分化程度12.83<0.05㊀高分化205(25.0)15(75.0)㊀中分化4013(32.5)27(67.5)㊀低分化2012(60.0)8(40.0)浸润深度13.34<0.05㊀T1152(13.3)13(86.7)㊀T2253(12.0)22(88.0)㊀T32810(35.7)18(64.3)㊀T4125(41.7)7(58.3)颈部淋巴结转移14.45<0.05㊀有3520(57.1)15(42.9)㊀无4510(22.2)35(77.8)生ꎬ极易造成术后复发ꎬ导致手术治疗缺乏良好的预后[3]ꎮ在胸段食管癌的转移方式中ꎬ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ꎮ同时ꎬ在淋巴结从纵隔向颈部转移的途径中ꎬ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也极为常见ꎮ因此ꎬ对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胖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发生率进行探讨能够对临床进行指导ꎬ使其将合适的手术方式选取出来ꎬ将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确定下来[4]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5]ꎬ91.8%的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80例患者中ꎬ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30例ꎬ发生率为37.5%ꎬ其中11例在左侧ꎬ14例在右侧ꎬ5例在双侧ꎮ共检出350枚淋巴结ꎬ其中120枚为转移淋巴结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ꎬ双侧喉返神经旁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ꎬ因此ꎬ临床在采用食管癌次全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以充分重视ꎮ㊀㊀食管癌手术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㊁局部肿瘤复发ꎬ而最为常见的为上纵隔㊁颈部复发[6]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7 ̄10]ꎬ传统食管癌根治术的复发率达到了20%~60%ꎬ而颈部㊁腹部㊁胸部三野淋巴结清扫复发率仅为8%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胸上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P<0.05)ꎬ但胸中段㊁胸下段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ꎻ低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P<0.05)ꎬ中分化㊁高分化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ꎻ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1㊁T2患者(P<0.05)ꎬT1㊁T2和T3㊁T4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ꎻ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ꎻ不同性别㊁年龄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ꎬ说明食管癌发生部位㊁分化程度等均对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ꎬ而其也对患者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ꎮ㊀㊀相关医学研究表明[11 ̄15]ꎬ食管癌有㊁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㊁47%ꎬ以此认为患者预后受到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6.7%(20/30)显著高于未发生患者30.0%(15/50)(P<0.05)ꎬ3年生存率40.0%(12/30)显著低于未发生患者76.0%(38/50)(P<0.05)ꎬ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一致ꎮ因此ꎬ临床应该采用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患者ꎬ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复发率的降低㊁生存率的提升ꎮ㊀㊀总之ꎬ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受到肿瘤部位㊁分化程度㊁浸润深度㊁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ꎬ提升了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ꎬ降低了患者的3年生存率ꎮ参考文献[1]㊀袁立功ꎬ毛友生.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食管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价值 J .中华肿瘤杂志ꎬ2019ꎬ41(1):10 ̄14.[2]㊀蒋梦龙ꎬ司盼盼ꎬ葛㊀威ꎬ等.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安徽医学ꎬ2017ꎬ38(11):1428 ̄1431.[3]㊀杨㊀扬ꎬ王㊀启ꎬ刘延风ꎬ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J .医学研究杂志ꎬ2014ꎬ43(7):155 ̄157.[4]㊀马玉泉ꎬ刘㊀晖ꎬ刘㊀煜ꎬ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ꎬ2013ꎬ34(8):931 ̄933.[5]㊀任光国ꎬ邓建华ꎬ肖㊀波ꎬ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ꎬ2011ꎬ27(4):215 ̄217.[6]㊀毛友生ꎬ赫㊀捷ꎬ高树庚ꎬ等.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技术要点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J .中华肿瘤杂志ꎬ2019ꎬ41(1):1 ̄5.[7]㊀叶㊀鑫ꎬ赵㊀彦ꎬ游㊀宾ꎬ等.«食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解读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ꎬ2018ꎬ21(9):976 ̄982.[8]㊀赵㊀越ꎬ毛友生.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ꎬ2018ꎬ21(9):987 ̄994.[9]㊀TokairinYꎬNakajimaYꎬKawadaKꎬetal.Afeasibilitystud ̄yofmediastinoscopicradicalesophagectomyforthoracice ̄sophagealcancerfromtheviewpointofthedissectedmedi ̄astinallymphnodesvalidatedwiththoracoscopicprocedure:aprospectiveclinicaltrial J .Esophagusꎬ2019ꎬ16(2):214 ̄219.[10]㊀LinGꎬLiuHꎬLiJ.Patternofrecurrenceandprognosticfac ̄torsinpatientswithpT1 ̄3N0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aftersurgery:analysisofasinglecenterexperi ̄ence J .JCardiothoracSurgꎬ2019ꎬ14(1):58 ̄59. [11]㊀LyrosOꎬLamprechtAKꎬNieLꎬetal.Dickkopf ̄1(DKK1)promotestumorgrowthviaAkt ̄phosphorylationandinde ̄pendentlyofWnt ̄axisinBarrett'sassociatedesophagealad ̄enocarcinoma J .AmJCancerResꎬ2019ꎬ9(2):330 ̄346. [12]㊀WangYꎬJiangZꎬXuCꎬetal.IncreasedMETgenecopyn ̄umbernegativelyaffectsthesurvivalofesophagealsqua ̄mouscellcarcinomapatients J .BMCCancerꎬ2019ꎬ19(1):240 ̄241.[13]㊀TangJꎬZhaoJZꎬRenKMꎬetal.Riskfactorsofatrialfibril ̄lationoccurringafterradicalsurgeryofesophagealcarcino ̄ma J .JCardiothoracSurgꎬ2019ꎬ14(1):60 ̄61. [14]㊀ZhaoYꎬZhaoSꎬChenYꎬetal.Isol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patientsundergoingsurgeryforesophagealcancerandaspecificconfirmationmethod J .OncolLettꎬ2019ꎬ17(4):3817 ̄3825.[15]㊀MellingNꎬNorrenbrockSꎬKluthMꎬetal.p53overexpres ̄sionisaprognosticatorofpooroutcomeinesophagealcanc ̄er J .NcolLettꎬ2019ꎬ17(4):3826 ̄3834.(收稿日期2019-04-09㊀修回日期2019-09-25)(编辑:吴小红)(上接第1964页)[5]㊀庄聪文ꎬ翁向群ꎬ陈朝阳ꎬ等.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 J .现代肿瘤医学ꎬ2016ꎬ24(10):1549 ̄1551.[6]㊀陈㊀宁ꎬ何中元ꎬ赵良柱.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ꎬ2016ꎬ19(9):1062 ̄1064.[7]㊀胡㊀举ꎬ袁智恒ꎬ刘向阳.三种胃肠减压方式在食管癌术后引流效果及与胸内吻合口瘘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刊ꎬ2016ꎬ51(9):102 ̄105.[8]㊀刘长浩ꎬ朱㊀佳.4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内镜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J .肿瘤学杂志ꎬ2016ꎬ22(12):1078 ̄1079.[9]㊀王海军ꎬ韩泳涛.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诊治进展 J .临床外科杂志ꎬ2016ꎬ24(7):543 ̄545.[10]㊀吴家远ꎬ芮玉峰ꎬ耿㊀耿ꎬ等.三种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并发症的比较 J .现代肿瘤医学ꎬ2017ꎬ25(5):738 ̄740.[11]㊀李亚俊ꎬ边㊀虹.胃镜直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观察 J .宁夏医学杂志ꎬ2012ꎬ34(5):463 ̄464.[12]㊀李桂珍ꎬ朱以芳ꎬ李文海ꎬ等.Nigeiqianlm胃镜引导下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ꎬ2012ꎬ12(31):6151 ̄6154.(收稿日期2018-11-10㊀修回日期2019-05-30)(编辑:甘㊀艳)。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

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

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 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

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而淋巴结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部位,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其淋巴引流区域主要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2]。

虽然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却有一定的转移规律[3]。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诊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现将其具体的CT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诊的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占患者总数的56.35%,女性患者为55例,占总患者数的43.65%;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0.02)岁;手术前肿瘤处于食管胸中段61例,下段13例,上段37例,腺癌10例,鳞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扫描。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德州 2 30 ; . 5 0 0 2胸外科 ) (. 1 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c T室 , 山东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 C T影像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 10 1 例经病理及影像随
诊证 实胸段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位 置、 大小 、 目、 数 形态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 。淋 巴结根据美 国胸科协会( ) A 的纵隔淋 巴结分组 标 准及颈腹部淋巴结分组标准分为 1 组 , 5 设定淋 巴结直径 大于 1 为转移 淋巴结 。 结果 .c 0m 10 1 例胸段食管癌 中 , 共观察到 21 3
3 Ls于 5 ~ 0 进行扫描。 .m / 0 , 06 S
1 临床资料 . 1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日期 :0 1 1- 0 21— 11; 2 1— 1 3
作者简介 : 邵元伟 (91 )男 , 18一 , 山东省禹城市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主治 医师 , 从事医学影像诊 断工作。
范围 自 舌骨下至 胃 底层面 , 部分扫描至 L 椎体层面。 3 螺旋扫描模式 , 层厚 6 m, .m 准直 5 m, 0 .m 螺距 1 。 0 . 5 扫描前 2 i 0m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 ,之后 口服 6%泛影葡胺 10m 。1 例增强扫描经右肘静 脉 0 0 L 8 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8~ 0 L 0 10 ,注射速率 2 ~ m . 5
枚 转移性淋 巴结 。 胸段食管癌淋 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 、 主肺动脉窗组 、 隆突下组最多 , 为右上气管旁组 、 其次 右锁骨上组、 左 动 胃 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 中上段食管癌注意观察右上气管旁组及右锁骨上组 , 中下段食管癌 注意观察 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结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淋巴结转移在影像学上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小,淋巴结转移通常会导致淋巴结增大。

对于颈部、腋窝和盆腔等区域的淋巴结,一般认为直径超过1厘米是异常的。

对于腹部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但对于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这个标准会有所不同。

2. 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界清晰,而转移淋巴结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或呈现分叶状。

3. 密度,转移淋巴结在CT或MRI影像上常常呈现不均匀的增强,甚至出现坏死、囊变等现象。

4. 位置,转移淋巴结的位置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比如在特定癌症中常见的转移淋巴结的部位是有规律的。

5. 功能性影像学,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结合代谢活性示踪剂,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依靠影像学很难对淋巴结转移做出100%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食管癌PET-CT显像

食管癌PET-CT显像

食管癌PET-CT显像在随访中的应用
监测肿瘤复发
食管癌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PET-CT显像检查,监测肿瘤是 否复发或转移。
评估治疗效果稳定性
通过随访PET-CT显像的结果,评估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
指导后续治疗
对于复发的患者,根据随访PET-CT显像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后 续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PET-CT融合技术
03
将PET和CT两种技术结合,实现生理功能与解剖结构的同步成
像。
PET-CT显像技术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01 早期诊断
PET-CT显像能够检测到食管癌的早期病变,有助 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02 淋巴结转移评估
通过PET-CT显像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分 期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环境因素中,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 线等有害物质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 饮食不当等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
食管癌的症状和诊断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 显,可能出现吞咽不 适、胸骨后疼痛等症
状。
中晚期食管癌主要表 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 体重减轻、消瘦等症
状。
食管癌的诊断主要依 靠胃镜检查、钡餐造 影、ຫໍສະໝຸດ T等影像学检查 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疗效评估
食管癌PET-CT显像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 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预后判断
通过食管癌PET-CT显像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为患者和医生制定后续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管癌PET-CT显像的未来展
05

食管癌PET-CT显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更高分辨率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上食管部淋巴结分区:涉及上食管部淋巴结,主要包括颈、锁骨上、锁骨下淋巴结等。

2. 中食管部淋巴结分区:涉及中食管部淋巴结,包括气管隆突前、气管隆突后、气管壁、主动脉弓前、主动脉弓后等淋巴结。

3. 下食管部淋巴结分区:涉及下食管部淋巴结,包括肺门前、肺门后、胸导管等淋巴结。

4. 远端淋巴结:指远端食管癌的淋巴转移区,可包括腹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等。

1
这些分区可以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和解剖关系进行划分。

了解淋巴结
的分区可以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正确的临床分期和治疗规划。

请注意,具体的分区还可能因医生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最好
还是咨询专业医生来了解个人情况。

2。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CT特征分析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巴结转移CT特征分析
Z HOU P n e g,R ig EN Jn ,XU G o h i u h a a cr o i l hn d 1 0 1 hn ) D p r n m gn m o g, i u nC ne H s t ,C eg u6 0 4 ,C i c pa a
维普资讯
16 7
周 鹏 等 .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及纵隔淋 巴结转移 c T特 征分析
・ 论
著・
食 管 癌 根 治术 后 复 发 及 纵 隔 淋 巴结转 移 C T特 征 分 析
周 鹏 , 任 静 , 国辉 许
( 四川省肿瘤医院 c T室, 成都 604 ) 10 1
n d t t i,2 a e n so t e u r n e 4 c e e u r n e c c ri e ae fp i r s p a e a c r o eme a a s 8 c s a a tmoi r re c ,1 a s r c r c a e n t r a o r ss s c c s e n h may e o h g a c n e . l Co c u i n: n l so Me isia y p o e mea t s st e t n- o d e o s p r t e r c re c r m s p a e a c r T n fte mo t m— dat l l n m h n d t a i i h o ' n mo fp t e a v e u rn efo e o h g a c e .C i o e o s s s u n o o i l n s h i o t tme d n d a n s o t p rt e r u r n e a d a t l lmp o t a s fe o h a c n e . p r n to si i g o i g p so e a v c re c d me isia y h n e mea t i o s p a e a c r a h n i e n n d s s g l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
引言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一种常见的癌症。

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最
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

CT扫描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也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能够对食管
癌淋巴结总体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因此,掌握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对于
临床医学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食管淋巴结的CT分区
1. 上食管淋巴结分区
上食管淋巴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喉旁淋巴结:在颈部喉结旁,位于喉骨下、甲状软骨和气管分叉处的深部。

•喉返神经淋巴结:位于喉返神经沿途,主要分布于侧颈部,上界为杓状软骨,下界为锁骨上窝。

•室上淋巴结:位于喉下室,旁披裂嵴。

2. 中食管淋巴结分区
中食管淋巴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气管分叉前淋巴结:在气管主支气管分叉前方,位于气管前方并向前延伸至胸骨Manubrio前下缘处。

•贲门淋巴结:位于食管胃连接处,分布于食管贲门周围。

•腹膜前淋巴结:位于膈前下腔静脉旁和脾静脉旁。

3. 下食管淋巴结分区
下食管淋巴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转移隐隐突淋巴结:位于食管末端下方,靠近较大的胃曲部和左肝静脉上方。

•胃淋巴结:分布于胃大弯、胃角、胃体和胃幽门区域。

食管癌淋巴结的CT分区对于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掌握并了解食管淋巴结的CT分区,有利于临床医学工作者完成彻底、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CT e t r s o y h n d t sa e f t o a i s p a e l c r i o f a u e f l mp o e mea t s s o h r cc e o h g a a cn ma
HU N i eg U J n seg H N J —og HE i e g A e x,C E i i A G We p n,X i -h n,C E i rn,C N We p n ,Y 0 P i u H N L- r - a e - - ja
( 广东 省 揭 阳市 人 民医 院 C T室 , 东 揭 阳 广 5 20 ) 20 0
【 要】 目的 : 摘 探讨 胸 段 食 管 癌颈 胸 腹 部 三野 淋 巴结转 移 的分 布 特征 及 其 螺旋 C T表 现 。 料与 方 法 : 20例 手术 病 理 证 资 对 0 实为 胸 段食 管 癌 的 C T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析 , 有病 例均 经 手 术 病 理 证实 或 影 像 标 准 诊 断有 淋 巴结 转 移 。 根据 本 组 20例 C 所 0 T 所 反映 的 肿 大淋 巴结 的分 布 情 况 , 颈胸 腹 部 三 野淋 巴结 分 为 1 将 9组 。 设定 淋 巴结 的短 径 ≥lm 为淋 巴结 转 移 阳性 标 准 , c 统计 各 组 阳性 淋 巴结 的 出 现率 , 观察 淋 巴结 转移 的位 置 、 态 、 小 、 目及 强化 情 况 。结 果 :0 形 大 数 20例食 管 癌 中 , 有 5 6个 部位 观 察 到 共 4 淋 巴结 转 移 。 管癌 的淋 巴结转 移 以右 下 气管 旁 组 (00 ,0例 )主肺 动 脉 窗 组 (4 % ,8例 ) 隆突 下 组 (7 %,4例 ) 多 , 食 4. 8 % 、 3. 6 O 、 2. 5 0 最 膈 上组 (.% , ) 脾动 脉 组 (.%, 2 5 5例 及 1 5 3例 ) 少 。结 论 : 管 癌 淋 巴结 转 移 主要 分 布 在 右 下 气管 旁 组 、 最 食 主肺 动 脉 窗 组 及 隆突 下 组 。螺 旋 C T检 查 可 以 较 为准 确 地 显示 食 管 癌 三野 淋 巴结 的转 移 情 况 。

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与预后关系

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与预后关系

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CT表现及与预后关系施怡;李梅【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2(20)12【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其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有完整临床和CT资料并有病理证实且放疗前均无远处转移,放疗后随访2年以上的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病例152例,分析其CT表现和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152例均接受放射治疗,采用60Co、X射线照射,DT 50-70Gy,25-35次,35-49天,少数合并化疗.结果:各段食管癌均可发生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CT是确诊的可靠方法.食管气管淋巴结转移右侧较左侧多.2年局部控制率轻度、中度强化相似(69.2%,57.1%,P>0.05),密度均匀型好于小低密度和边缘强化内部坏死型(72.9%,54.0%,31.3%,P<0.05,P<0.05),边缘规则者好于边缘不规则和明显外侵者(73.9%,37.2%,33.3%,P<0.05,P<0.05).结论:食管癌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强化程度高、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或外侵的局部控制率明显下降,据此可以粗略判断预后.%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of tra-cheoesophageal groove lymph node (TGLN) in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2004 to 2008, we analyzed CT images of 152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n TGLN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The survival rate was evaluated by Kaplan - Meier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The majorityof patients were given ( 50 - 70) Gy/ [(25-35) F · (35-49)d]. The minority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sults: TGLN metastasis could arise from carcinoma in any segment of the esophagus. CT should be a reliable method of diagnosis. The TGLN metastasis on the right side is more common than on the left side. The 2 - year local control rate between the mild and moderate enhancement of TGLN was similar (69.2% , 57. 1% ,P >0. 05). The survival rate of TGLN with homogeneous density was better than heterogeneous density re-spectively (72. 9% ,54.0% ,31.3% ,P<0.05,P<0.05).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well boarded TGLN wa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ill boarded TGLN and obviously adjacent tissue involvement (73.9% ,37.2% ,33.3% ,P< 0.05 ,P <0. 05).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could be roughly determined by TGLN metastasis, lymph node en-hancement, heterogeneous density in nodes and ill board TGLN.【总页数】4页(P2542-2545)【作者】施怡;李梅【作者单位】海安县肿瘤医院放疗科,江苏海安226681;海安县肿瘤医院放疗科,江苏海安2266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相关文献】1.伽马刀在食管癌术后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 [J], 吴彩珍;黄润生;安有明;房景玉2.CT诊断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J], 汤力3.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观察 [J], 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陆艳荣;张瑾熔4.CT观察胸段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探讨 [J], 颜丙峰5.IMRT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李玉;耿晓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食管癌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一、引言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行为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对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的了解,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食管癌的影像学表现及TNM分期。

二、影像学表现1.放射线胸片:食管癌在胸片上可表现为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呈边缘不规则的阴影。

常见的表现有食管狭窄、食管壁增厚以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

2.食管造影:食管造影是诊断食管癌的常用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食管壁的异常改变。

食管癌的典型表现为食管狭窄、食管壁不规则增厚、食管腔狭窄等。

3.CT扫描:CT扫描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能够评估食管癌的大小、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食管癌在CT扫描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可见食管壁增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淋巴结肿大以及局部转移等。

4.MRI扫描:MRI扫描对于评估食管癌的局部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优势。

食管壁增厚、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等在MRI扫描上能够清晰显示。

5.PET-CT:PET-CT可以评估食管癌的代谢活性,并检测潜在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灶。

6.食管内超声内镜:食管内超声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下层,对食管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很高的敏感性。

三、TNM分期1.T分期:T分期根据肿瘤的侵犯深度和侵犯范围进行分级。

常见的T分期包括T1、T2、T3和T4,分别表示肿瘤侵犯食管壁的程度。

2.N分期:N分期是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分级。

常见的N分期包括N0、N1、N2和N3,分别表示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3.M分期:M分期用于评估食管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4.综合分期:根据T、N和M的分期结果,可以将食管癌分为四期。

- I期:T1-T2N0M0- II期:T3N0M0、T1-T2N1M0- III期:T4、任意T N1-N3 M0- IV期:任意T、任意N M1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放射线胸片、食管造影、CT扫描、MRI 扫描、PET-CT以及食管内超声内镜的影像示例。

食管癌淋巴结解剖及CT定义-山东省肿瘤医院经验

食管癌淋巴结解剖及CT定义-山东省肿瘤医院经验

食管癌淋巴结解剖及CT定义-山东省肿瘤医院经验食管癌淋巴结分区解剖及CT定义(修订版)(山东省肿瘤医院内部资料)黄伟李宝生黄勇颈部淋巴结100组Superfi cial lymph nodes of the neck颈部表浅淋巴结100spf(颈浅淋巴结):位于颈浅筋膜下方的颈外静脉和颈前静脉周围100sm(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下和腮腺周围,在下颌舌骨肌前缘上界为颌下腺上缘,下界为舌骨体,前界为颈阔肌,后界为颌下腺后缘,外界为皮肤、颈阔肌,内界为二腹肌前腹(ⅠB区)。

100tr(颈气管前淋巴结):位于气管前脂肪组织,从舌根表面往外延伸至左侧头臂静脉下缘,包括甲状腺前淋巴结和喉前淋巴结;上界甲状软骨,下界胸锁关节上2cm,前界为皮肤、颈阔肌,后界为气管食管间,外界为甲状腺内侧、皮肤(Ⅵ区)。

100ac(副神经淋巴结):沿副神经分布,在斜方肌前方;上界为C1下缘,下界为胸锁乳突肌起点,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后界斜方肌前缘,内界为颈内动脉内缘、肩胛提肌、夹肌,外界为胸锁乳突肌内缘、颈阔肌、皮肤(Ⅱ区)。

101组颈段食管旁淋巴结颈段食管旁的淋巴结,在颈深淋巴结之内,沿颈部食管及气管分布的淋巴结,上界从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至胸骨上切迹。

102组颈深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周围,分为:102up:上界在二腹肌尾部,下界在颈总动脉分叉处102mid:上界在颈总动脉分叉处,下界在环状软骨下缘103组Peripharyngeal lymph nodes咽周(后)淋巴结外界在颈动脉鞘,上界从二腹肌的尾部,下界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咽后和咽旁淋巴结在内。

前以咽缩肌为界,后以椎前筋膜为界。

104锁骨上淋巴结位于锁骨上窝,上界从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至锁骨,内界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外界在斜方肌前缘,前界是颈阔肌及皮肤,后界是棘旁肌(肩胛提肌),包括下颈深淋巴结(Ⅳ区)。

胸部淋巴结上纵隔淋巴结105组Upper thoracic paraesophageal lymph nodes胸上段食管旁淋巴结位于胸上段食管旁,上界从锁骨下动脉头端延伸至胸骨上切迹,下界至气管隆突,前界为气管,后界为椎前筋膜。

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

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

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食管癌是食管鱗状上皮异常增生所致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是我国最好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食管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第二位,女性则占第三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食管癌根治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食管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就医时大多到了中晚期,因此,早期诊断食管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意义重大。

CT扫描成像快速、图像清晰,能够全面观察食管及其周围情况,便于评估术前食管癌分期为手术提供参考。

因此,本研究探讨CT扫描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及对预后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50例,均采用CT及腹部彩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检测。

女性患者51例,男性患者99例。

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3.4±8.7)岁。

其中胸上段食管癌16例,胸中段食管癌68例,胸下段食管癌55例。

术前有胸背疼痛者30例,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不畅或者梗阻等120例。

纳入标准:①采用了CT和腹部彩超两种方式监测;②术前患者可进流质食物;③未进行放化治疗。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

2.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腹部CT及腹部彩超。

腹部彩超采用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多层螺旋检测采用螺旋CT机。

CT及彩超检测均由有经验医师分析诊断,患者淋巴结转移根据部位划分分为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三个区域。

分析胸腹部CT及彩超对转移淋巴结判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诊断标准:两个以上淋巴结短径≥10mm或者淋巴结短径≥15mm者为腹部淋巴结转移。

2.3 观察指标以患者CT及腹部彩超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准确率、漏诊率、CT淋巴结转移数、CT三分区转移情况及1、3年患者生存率为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表示组间差异,以P0.05作为差异对比指标。

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

CT扫描用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分析及对预后的评估意义

Th e Ac c u r a c y o f CT S c a n i n t h e Di a g n o s i s o f Ly mp h No d e Me t a s t a s i s o f Es o p h a g e a l Ca n c e r a n d I t s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t o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5 ) , C T 扫描 中胸 上 段 准确 率 最 高 , 而 彩 超 中胸 下 段 准 确 率 最 高 : 且C T 转移数< 2 和C T 三分区转移 的
患 者术 后 生 存 率 较 高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结论 : C T 扫 描 对 食 管癌 淋 巴结 转 移 诊 断 的 准 确 率较 高 , C T 转 移 数 和C T 三 分 区转 移 能 够 有 效 评 估 患 者术 后 的生 存 情 况 .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关键 词 : c T 扫描 ; 腹部彩超 ; 食管癌淋 巴结转移 ; 准确率 ; 预后
中 图分 类号 : R4 4 5 - 3 : R4 4 5 . 1 :R 7 3 5 .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DO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1 — 0 2 7 0 . 2 01 7 . 0 2 . 1 0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P < O . 0 5 ) , C T s c a n n i n g t h o r a c i c u p p e r a c c u r a t e r a t e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是指恶性肿瘤在食管和气管交界处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现象。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作为一个重要的解剖部位,其转移情况对于肿瘤扩散的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对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定义、背景以及临床意义进行说明。

接着,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而第三部分将概述国际通用的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并介绍分期和分级系统。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讨论和比较不同诊断标准及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得出结论并展望未来针对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研究的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释和概述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不同诊断标准及方法之间的讨论和比较,本文也旨在揭示当前诊断标准的局限性并探讨改进方向。

最终,希望能够提高对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指导。

2.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解释说明:2.1 淋巴结转移的定义和背景:淋巴结转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系统从原发部位扩散到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淋巴结区域。

在食管气管癌中,淋巴结转移是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对患者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2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是指位于食管与气管交界处的一组特殊的淋巴结,它们是食管癌和气管癌最常见的淋巴结转移区域之一。

对于判断食管气管癌是否有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确定治疗方案等方面非常重要。

2.3 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在影像学上,可以通过CT、MRI等多种检查方法观察并评估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

通常情况下,在CT扫描中,可见增大的或异常形态的食管气管沟淋巴结,伴有密度或信号的异常改变。

胸段食管癌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意义

胸段食管癌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意义

胸段食管癌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和意义摘要】目的:在评估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由此确定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方法:本文研究了我院134名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对各组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左侧喉返神经链的转移率为15.6%,右侧为20.9%,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为34.3%。

影响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有:①肿瘤的部位,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胸上段58.8%、胸中段40.0%、胸下段14.3%分(P<0.01);②肿瘤的分化程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低分化57.1%、中分化36.0%、高分化21.4%(P<0.05);③肿瘤的浸润深度,其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率:T4为53.6%、T3为42.6%、T2为16.1%、T1为的7.14%。

有喉返神经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没有者低(30.4% VS 56.8%,P<0.05)。

结论: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肿瘤复发,应清扫胸段食管癌患者的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关键词】食管癌;喉返神经;淋巴结切除术;转移【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12-02食管癌是侵袭性很强的肿瘤,且其恶性程度很高,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预后由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决定。

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特点存在着向下、向上和跳跃转移几种。

通常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容易出现转移,然而此处的淋巴结又相对难清扫。

因此,评估胸段食管癌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判断此种转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数据我们回顾性研究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过经右胸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34名患者。

共有男性85位,女性49位,男女比例1.73。

年龄由46至79岁,平均年龄61(±3.9)岁;根据UICC标准(肿瘤位置):胸上段17例、胸中段75例、胸下段42例;根据UICC肿瘤分期标准:T1期患者14名、T2期患者31名、T3期患者61名、T4期患者28名;肿瘤长度为1~12cm,平均4.3±2.7cm;其中肿瘤长度≤5cm的患者75名,肿瘤长度>5cm的患者59名;高分化的肿瘤患者56位、中分化50位、低分化28位;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判定为鳞状细胞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CT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

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

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 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早中期有治愈可能、晚期难度较大,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

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1],而淋巴结是食管癌转移的主要部位,浸润的肿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其淋巴引流区域主要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2]。

虽然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却有一定的转移规律[3]。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诊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现将其具体的CT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诊的食管癌术后有淋巴转移现象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例,占患者总数的56.35%,女性患者为55例,占总患者数的43.65%;年龄在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33±10.02)岁;手术前肿瘤处于食管胸中段61例,下段13例,上段37例,腺癌10例,鳞癌5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胸部及腹部的CT扫描。

1.2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淋巴结直径不小于15mm,或者与手术前相比有新的直径不小于10mm的淋巴结。

1.3淋巴结转移时间手术后至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病理或CT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并排除其它恶性肿瘤者。

1.4淋巴结的分区标准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抗癌协会(AJCC)1997年淋巴结分组标准。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GE hispeed dual 双排螺旋CT扫描机行CT扫描检查,并且行CT检查前的10min肌注15ml左右山莨菪碱,以抑制肠蠕动,肠腔扩张良好;
扫描时患者仰卧,其扫描参数具体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压200mAs,层厚8mm左右,病灶部位行5 mm薄层放大重建,扫描范围包括:颈部、胸部、腹部,病变部位需要多方位观察,检查结果经工作站处理后由我科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做出报告。

3结果
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m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R区)共有5个(2.79%),肝转移淋巴结组共有5个(2.79%),腹膜后淋巴结组共有4个(2.24%)。

由此可见,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在2R区、7区以及2L区等出现,占淋巴结总转移的73.74%;淋巴结的转移时间在3个月~26个月之间,平均(18.03±10.03)月。

4.讨论
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无处不有,并且全身的淋巴支随时都处在不断循环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全身各处都可以发生肿瘤的转移,但是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是区域性的。

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好发转移部位就是纵隔和肺门主动脉淋巴结。

此外,食管癌的病变深度也有所不同,从而所处的淋巴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病变越深,其所处的淋巴管道就会相应的更加丰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临床发现食管癌淋巴转移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并且是有一定的转移规律的。

当发现某段食管癌肿时,应该重视观察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这样对治疗和分期有很大的意义。

食管癌的淋巴转移的顺序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大多数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当瘤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4]。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

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5]。

而这些淋巴结的转移仅通过肉眼或者手摸是感觉不准确的,尤其是对于转移到脏器内部的。

因此,临床上借助多层螺旋CT诊断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对于患者的生存率以及其今后的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CT扫描时,如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此时扫描范围应该变大。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T可以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楼奕青.胸下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放疗意义[J].Contemporary Medickne,2011,6(233):109~110.
[2]李宗,孟繁琴,张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淋巴结转移45例临床分析[J].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2010,25(6):657~658.
[3]姚沛旭,许建生,周旭文.胸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213例CT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4):225~226.
[4]李成林,王雅棣.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放疗靶区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1):1332~1334.
[5]汪义纯,王凡,孔令玲.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J].ChineseClinical Oncology,2011,16(8):715~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