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对话教学成就精彩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对话教学成就精彩课堂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仍然存在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的低效状态。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解放他们被禁锢的心智和被束缚的个性,我认为,应在课堂上加强对话,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支点,让对话成为课堂的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有效开启对话之门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布鲁纳也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即兴趣关注点),同时“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它”(即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我们在探究本文的写作特点时,引导孩子整体感知故事情节,以情节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谈谈触动自己心灵的是哪个情节,这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学生内心情感如开闸的水滔滔不绝,在读中思考,总结特点。因此,我们认为应要求孩子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而教师与孩子的对话,即提问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要变化多样,避免形式单一的对话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乏味感。可见,我们已经把
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孩子以及孩子的学习上,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开启了对话之门。
二、平等交往,有效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
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有效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的重要条件,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比如,在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教师让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发现个别孩子已举起手示意时,教师马上请举手的孩子诵读。像这样,一味地请举手的孩子,表扬某几位孩子,而另一些人却很难获得。对于此现象,已经出现了可怕的一面,那就是,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孩子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孩子带来潜在的伤害。
其实,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平等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之中,又如:教师面对个别学生高举起手的现场,在环顾四周后,请了几位学生回答(包括未举手的学生),紧接着请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充分面向了全体,调动了课堂氛围,也真正地让平等交往成为教学的核心,让和谐氛围在此萌芽。
《教学即沟通》书中也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在对话中注意交往的一个“度”,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
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营造和谐的对话教学氛围。
三、深入文本,有效构建精彩的对话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都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有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首先,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这要求我们教师反复读教材,读出教材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思考学生在读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具体策略有哪些。教师只有钻研好教材,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其次,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要求我们教师一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的读,兴致勃勃的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例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如阅读小说,可以抓住线索和环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散文,可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可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等等。师生深入文本,就可提高对话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有效构建精彩课堂。
四、恰当评价,有效提升学生对话水平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言说”丧失,出现“倾听”乃至“失语”,这实际上是淡化甚至取消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对话教学并不是让教师们放弃判断学生行为价值、思维结论的责任。对
话教学是指教师努力去创造条件,在这些条件下,所有人都可以发言,而所有的声音都会被人聆听。只有这样,对话交谈才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才是真实的。作为教师,因其生活阅历、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及审美情趣远远高于学生,对学生的见解有一定的判断、辨析能力。而学生因主客观原因往往限制其解读视野和解读深度甚至歪解文本。诸如出现《背影》中父亲爬过站台栏杆是违反交通规则,给孩子不良影响,其亲情不值得赞赏的看法。又如教学《多一些宽容》时,就有学生提出:对任何人都要宽容吗、一错再错是否要宽容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抱着“平等”、“开放”的思想对学生的观点一概赞许。同时,对学生辞不达意、词序混乱等毛病也要加以指正,逐渐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特别是农村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表达能力较弱,教师要积极给予指正,让学生的语言不知不觉美起来。总之,教师要把对话中的“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是由“长善救失”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通过对话教学,不但有利于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关注对话教学,关注课堂实效,让学生拥有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