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两化融合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解读两化融合的意义什么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个方面
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也就是说,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
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衍生】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工业电子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工业软件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工业信息服务业包括工业企业B2B电子商务、工业原材料或产成品大宗交易、工业企业信息化咨询等。
中国情况
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会,两化融合的理论逐渐成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两化融合不断深入。
工信部确立了“系统推进、多维推进、关键突破”的总体思路,即宏观、中观、微观[线(行业)、面(地域)、点(企业)]的三级推进思路。
在“2010”开放群组中国年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两化”效果评价体系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7个行业的效果评价,证明两化确实能提升
企业竞争力。高新民表示两化融合总体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高新民专家还对如何推进两化融合做了重要解释:推进两化融合要从三个层次,行业层、区域层、企业层三个方面考虑:行业层次非常重要,涉及行业产业群、供应链、标准规范和服务。区域层涉及基础设施,不仅仅是网络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另外,支撑市场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化也要做很多工作。
在企业这个层次,有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企业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开发新产品,而是通过两化融合在技术上、商业模式上、资源利用上、扩展企业影响力上建立起创新的体系,这种能力是要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
【第二个目标】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第三个目标】是可持续、低碳化、绿色化。
根据上述理念,高新民认为融合最关键的问题要有好的方法论,用方法论来指导融合的过程,可以保证持续不断。就是说一定要建立一个体系架构,它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环不断的,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在“塑造企业价值—2010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的工作,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精细化、规模化地推进各行业“两化融合”。
董宝青副司长在会上表示:软件行业不能只是软件的销售,绝对不是软件卖出去后,用户的需求就满足了,必须从单一的软件销售转
变为服务的后续延伸。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基础条件,装备制造业要做“两化融合”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应面对的八大挑战
【第一】,如何有效管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如何能够让流程化繁为简?如何让流程得以贯彻?如何有效监控业务流程的执行?CIO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致力于让业务流程可视化、标准化、自动化,创建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库,实现信息系统之间基于业务流程的集成。
【第二】,如何有效应用最新的IT技术。IT技术在应用实践当中,不断产生出新理念(例如绿色IT、智慧地球、清晰企业、物联网)、新理论(例如EA,企业架构)、新构架(例如SOA)、新模式(例如SAAS、云计算、云安全)和新技术(例如广域网加速、内网安全),CIO应当积极地吸纳这些新兴技术的精髓,同时谨慎地拂去泡沫,为我所用。
【第三】,信息系统如何跟上企业的快速变革,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的经济在政府政策与投资的拉动下,已经初步走出低谷,开始走向复苏,尤其是汽车行业的表现十分抢眼;而一些与基础建设投资密切相关的行业,实际上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过去的一年依然高歌猛进,例如铁路、工程机械;同时,3G给通信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民生有关的行业,如消费品、制药,则保持稳步发展;
中国的军工行业以及国家垄断行业的企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企业迅速变革的过程中,信息系统必须能够支撑企业增收节支,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制造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借助于并购、扩张,以及向上下游的延伸,因此,制造企业的组织形态正在迅速由单工厂变为多工厂,由单组织变为多组织。因此,CIO必须致力于建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配置性和柔性的信息系统,能够支撑企业企业组织、运营模式、兼并收购等战略举措,使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得以实现。
【第四】,信息系统如何满足业务运作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深化应用,业务部门已经从被业务部门激发需求,转变为不断在实践当中提出需求。CIO必须有效管理地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分析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属于共性需求,如何与已建立的信息系统集成,如何控制不合理的需求,从而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正常运作的需求。
【第五】,信息系统如何适应制造模式的变化。近年来,制造企业的制造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越来越多地采用制造外包;制造装备逐渐由普通机床为主转变为数控化、自动化,越来越多地采用工业机器人;逐渐由离散制造变为流水线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制造理论逐渐在制造企业中应用。在制造模式的迅速变革趋势下,CIO应当从重点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问题,扩展到解决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信息化问题;企业要实现闭环管理,就必须实时获取生产制造、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