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1fd295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0.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第二节《声音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探索生活中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的特性。
2. 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差异,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尺子、橡皮筋、小鼓、锣、音叉、水盆、盐、小石子、塑料管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话筒、气球、尺子、橡皮筋、小鼓、锣、音叉、水盆、盐、小石子、塑料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生活中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演示气球、尺子、橡皮筋等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的过程。
(3)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特性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小组讨论:如何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差异。
3. 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声音,并说明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传播速度一样吗?(3)如何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2. 答案:(1)生活中的声音如: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谈话声、音乐声等。
它们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固体中传播。
传播速度不一样,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改变音调:调整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改变响度:调整发声体的振幅;改变音色: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要点(素材)-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知识要点(素材)-四年级上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e4582c2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必会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第20课《声音的产生》1. 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2. 怎样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答:发声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停止。
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形式。
5. 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水会飞溅)水飞溅说明什么?(音叉在振动)6. 为什么蜡烛火焰会来回晃动?答:敲击鼓面,发出的鼓声会使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进而振动了蜡烛火焰,这表明鼓声具有能量。
7. 利用声能的现象: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人的听力是有听觉阈限的,有的声音能听到,太高或者太低的声音都听不到。
9.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他并不能发出声音,而轻轻拨动就能发出声音?因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力弯曲尺子只会使它变形,并不能产生振动。
轻轻拨动尺子尺子产生了振动,所以能发出声音。
10.哪些现象能说明声音有能量?声音很大,震的耳朵疼。
敲击鼓面,旁边蜡烛的火焰会晃动。
爆炸产生的巨大声音让周围玻璃破碎。
超声波碎石等。
11. 音叉上的数字代表音叉的固有频率数,字母代表频率的单位赫兹。
12.实验、【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实验器材】空纸盒、橡皮筋、小鼓、豆粒、音叉、水槽、水。
【实验步骤】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用槌敲音叉后,迅速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1、皮筋在振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上下跳动。
3 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温馨提示】1、用手拨动橡皮筋时不要用力过猛。
2、要轻敲鼓面,避免用力过多敲坏鼓面。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24ae60a78e9951e79a8927ab.png)
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1.音叉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倒水时水会发生(振动),钢尺弹拨发声时产生(振动),说话声带发声时产生(振动)。
2.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会(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5.我发现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现象:把蜡烛放在振动的鼓旁,火焰会摇摆;声音会振动鼓膜,声音太大会使耳朵发痛;超声波可以打碎体内的结石。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7.实验一实验目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不是向着各个方向?实验过程:用钢笔敲击桌面中心,不论站在桌子的哪个方向,都能听到笔敲桌子的声音。
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8.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声音下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
液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固体),空气的传播速度(最慢)。
10.关于“土电话”在制作时,要用类似纸杯这样的物体,否则传播效果不好。
利用“土电话”也能研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用不同的制作材料“土电话”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会不同,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铜丝、铁丝、比棉线、毛线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用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属于声音(高低)的不同。
较长的钢尺(振动)的(较慢)声音就低;较短的钢尺振动的(较快)声音就高。
12.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属于声音的(强弱)不同。
用(较大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大、声音强);用(较小的)力量敲击鼓面,鼓面发出的(音量小、声音弱)。
13.制作“水杯琴”:取多只规格相同的玻璃杯,通过调整各杯水的量,敲击杯子来调整杯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改变杯内液体的多少,可改变水杯“琴”各“琴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ba37159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4.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能够区分高音和低音,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可以变化;3.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4.发掘幼儿对身边一些日常物品的认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5.培养幼儿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2.区分高音和低音,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可以变化;3.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声音的形式,带领幼儿进入到本次课程中。
1.音乐环节:播放《儿歌唱》、《两只老虎》等具有节奏感明显的歌曲,让幼儿跟随歌曲的节奏拍手、跳舞,让幼儿通过有节奏的儿歌感知声音的存在。
2.声音培养:利用乐器(铃铛、小鼓等),让幼儿体验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变化。
学习环节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1.引出问题:音响、电话、电视等物品发声,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讲解图片介绍:让幼儿看一些产生声音的物品,如汽车、钟表、哨子等,并让幼儿尝试发出声音,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实验探究:利用弹簧、弹珠等材料进行实验,让幼儿亲手体验发声的过程,理解声音是由震动而产生的。
知识点2:声音的大小和音调1.引出问题:同样一段音乐,为什么会有高低不同的声音?2.音乐环节:播放同一首歌曲,让幼儿听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实验探究:利用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乐器,比如口哨、竹笛等,让幼儿体验高低不同的声音,理解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可以改变。
知识点3:声音的传播1.引出问题:同样的音量,为什么距离远的人听不到我们说话的声音?2.实验探究:让幼儿尝试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发出声音,感受声音的传播,理解声音的传播受到距离、障碍等因素影响。
3.讨论总结:总结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拓展环节1.制作各种有声音的乐器,让幼儿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2.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气体能够传播声音,让幼儿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听取、互动回答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3e2313a4028915f814dc2d4.png)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能够根据物体发声的原理设计制作乐器,具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声音的秘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能够根据物体发声的原理设计制作乐器,具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2、空瓶子、木糖醇瓶子、米、豆子、空盒子、皮筋等各种可以制作乐器的物品;3、教学课件、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寻找各种声音,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交流自己在声音王国中的发现,引导幼儿熟悉各种声音及物体发声的具体方法。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锣,敲击产生声音,用手将小锣固定住就不会有声音了,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4、结合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搜集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倾听,懂得不同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意思。
5、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通过聆听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来区分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育幼儿要学会轻声说话。
6、自我尝试制作乐器,参加声音王国演奏会。
请幼儿结合所学物体发声的原理,尝试制作各种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演奏,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做好现场录制。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2d2ba5a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0.png)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声音的秘密》。
教材选用《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册,具体内容包括第2章“声音的产生”,第3章“声音的传播”,以及第4章“声音的应用”。
通过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让孩子们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口琴、气球、电话机、绳子、尺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些声音的来源,引导幼儿关注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敲击鼓、吹口琴等,引导幼儿观察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的传播:通过电话机、绳子等实验,使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3)声音的应用:介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乐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小组活动(15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利用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应用:电话、音乐、广播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所了解的声音产生、传播和应用的场景。
2. 答案:幼儿作品,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实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2.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3.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中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df624b5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4.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气球、塑料瓶、沙子、木棒、音乐玩具等。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1) 教师演示:将气球吹起来,用手挤压气球,让幼儿听到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吹一个气球,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实验二:不同振动的的声音(1) 教师演示:将塑料瓶装满沙子,摇晃塑料瓶,让幼儿听到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拿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摇晃塑料瓶,观察沙子振动产生的声音。
4. 实验三:振动与音高的关系(1) 教师演示:用木棒敲击桌子和音乐玩具,让幼儿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2) 幼儿操作:每个幼儿拿一根木棒,敲击桌面和音乐玩具,感受振动与音高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感知到声音的存在,并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幼儿也能够理解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名称:声音的秘密游戏活动目标: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声音的认识。
活动准备:音乐玩具、气球、塑料瓶等。
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声音接力游戏,幼儿将手中的玩具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传递给下一个幼儿。
(2) 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声音猜猜乐游戏,一个幼儿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其他幼儿猜测是哪种玩具发出的声音。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完成声音的秘密(1) 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中找到不同的物品,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7d0acf4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9.png)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中“声音的秘密”一章节,详细内容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同时了解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等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的特征。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铃铛、气球、塑料管、水、纸张等。
学具:小鼓、小铃铛、吸管、纸杯、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击鼓,让幼儿听到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鼓、铃铛等,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演示声音在空气、固体(塑料管)、液体(水)中的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特征:通过调整音响的音量、音调,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响度、音调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鼓、小铃铛等制作声音,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并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与家人一起进行声音游戏,比较不同物体的声音特征。
2. 答案:(1)示例:用塑料杯、绳子、小石子制作一个简单的拨浪鼓,观察敲击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答案开放,鼓励幼儿观察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声音的秘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b4125c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c.png)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查阅资料、交流分享
单元知识树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声音的秘密》单元备课
备课人: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这是认识声音的传播和声音其他属性的基础,应让学生掌握的科学概念有: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有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找到他们关于声音问题的答案。随着学生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听到的声音和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用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同时配以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传播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2)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有关声音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分工协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单元教学目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3)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4)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上学期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上学期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fdb55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7f.png)
活动目标一、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讨,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二、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适应。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对声音的探讨,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活动难点: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活动预备一、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能够发声的物品假设干;二、有关声音方面的体会储蓄,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活动进程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率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知幼儿咱们要来这寻觅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讨欲望。
二、自由探讨,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依照教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终止。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来.源快思教师教.案网.(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觉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讲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知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作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方才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方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而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路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照以上两种成效,熟悉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适应培育。
五、终止: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谈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活动反思在活动中,教师能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爱好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讨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
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量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a14837a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8.png)
大班科学课件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通过学习,使幼儿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的三大特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以及声音特性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尺子、橡皮筋、小鼓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关注音乐中的声音变化,讨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拍打气球、拨动橡皮筋等,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教师通过话筒传递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特性:教师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鼓面的振动,并讨论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拍打气球、拨动橡皮筋等2. 声音的传播通过话筒传递声音3. 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音色4. 声音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声音,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敲门声、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乐器的声音特性,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声音相关的手工作品,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特性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6eea3b8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c.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声音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声音,认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学习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响、大、小、高、低;3.增强幼儿们的实验探究兴趣和能力;4.提高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以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们发现身边环境中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教学重点1.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基本特征和作用;2.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提高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2.教会幼儿如何观察声音的特性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为了让幼儿们了解声音,可以播放一些熟悉的声音,如电话铃声、车鸣声、麻将声等,然后带领幼儿们讨论这些声音的来源,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第二步:探究声音的基本特征1.大声和小声:可以让幼儿自己说话,听他们自己的声音,并请他们讨论哪些声音是大声的,哪些声音是小声的。
然后用音频设备将幼儿们的声音录下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哪些声音是大声的,哪些声音是小声的。
2.高音和低音:可以找一些具有高音和低音的声音,如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部分、动物的吼叫声等,带领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说出高音和低音之间的区别。
3.响和不响:通过敲打不同的物体来产生声音,如敲打木头、铁片、筷子等,让幼儿发现哪些物体容易发出声音,哪些则没有声音。
第三步:探究声音的传播将幼儿们分成小组,同时在不同的位置敲打发出声音的物体,帮助幼儿发现声音的传播过程。
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幼儿们所发现的声音的路径图,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第四步:制作声音球1.准备材料:空心球、装有不同大小、厚度的橡皮垫的盒子、钥匙、木制拍球等。
2.翻转球,向里面放入材料,然后让幼儿把球捏紧,听它们的声音的区别。
3.每个幼儿制作一个声音球,并请他们将自己的声音球拿回家里,让家长也参与其中。
考虑将声音球作为家庭作业或小组讨论的步骤。
第五步: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幼儿们可以了解到声音的基本特征和传播过程。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e73e17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a.png)
幼儿园课件大班科学声音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会探索大班科学领域中的“声音的秘密”。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过程。
重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能够观察、描述声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绳子、尺子、气球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敲鼓、摇铃铛,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让幼儿观察音响发声时物体的振动。
(2)教师用绳子、尺子演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3)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声音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气球等学具制作简单的乐器,观察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它们有什么特点?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秘密2. 内容: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介质(空气、水等)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户外等地方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门铃的声音:清脆、响亮,通过空气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认识。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叫声,了解它们的发声原理。
(2)组织幼儿参观乐器店,了解不同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声音特点。
幼儿园课件《声音的秘密》
![幼儿园课件《声音的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92899c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1.png)
游戏三:声音传播距离比赛
总结词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详细描述
孩子们在同一起点向远处传播声音,记录声音传播的 距离,比较不同声音传播的远近。通过实验,孩子们 可以了解到声音传播课的主要内容回顾
了解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掌握了通过改变音量和音调来表达不同情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回声实验
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如 教室或走廊,孩子们可以 一起大叫,然后可以听到 回声。
乐器演奏实验
让孩子们用不同的乐器演 奏同一首曲子,让他们感 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与声音相关的科普知识
声音的产生
向孩子们解释声音是如何 产生的,以及为什么我们 能够听到声音。
声波
向孩子们介绍声波的概念 ,以及声波是如何传播的 。
03
实验与演示
实验一: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总结词
声音在不同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效果不同。
详细描述
准备几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金属、 木材等,让孩子们分别敲击这些物品,并倾 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引导孩子们发现不同材 料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幼儿园课件《声音的秘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导入 • 新知讲解 • 实验与演示 • 互动环节 • 总结与回顾 • 拓展与延伸
01
导入
引入主题
猜谜语
老师会给孩子出一个关于声音的谜语,让孩子猜测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引 导孩子关注声音的主题。
讨论
老师会让孩子说说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并尝试模仿这些声音,让孩子对声音有 初步的认识。
详细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87dbd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声音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及传播途径。
2.培养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声音的来源及传播途径。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声音的秘密。
三、教学准备1.教具:音叉、鼓、铃铛、气球、纸张、尺子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实验区、观察区、讨论区。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幼:鸟叫声、汽车喇叭声、敲门声……师:那你们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声音的秘密。
2.探索活动(1)探索声音的来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用耳朵仔细听,看看能不能发现声音的来源。
幼:我们组选择了音叉,发现敲击音叉时,音叉会振动,产生声音。
师:很好,其他小组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2)探索声音的传播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气球、纸张、尺子等材料,尝试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幼:我们把气球放在耳朵旁边,敲击气球,声音就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
师:很好,你们发现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那除了空气,还有什么是声音传播的途径呢?幼:还有固体和液体。
师:那请你们再试试,看声音能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的来源是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途径有空气、固体和液体。
3.拓展活动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声音的实验,向大家展示。
幼: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是“声音的传递”,通过将声音从一个容器传到另一个容器,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师:很好,其他小组也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声音的秘密,知道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声音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的秘密》
执教人:陈晓燕活动目标:
1. 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
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重点: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并能分辨乐音和噪音。
难点:初步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有对周围物体发出声音的探索欲望。
物质准备:几种声音(导入用)、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若干,如:鼓、各种材料的杯子等等;大米;利用“声音作画”视频乐音一段,噪音一段。
活动方式:集体、分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感知声音,引发兴趣。
引导语:“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分别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
”
(二)基本部分:
1.在玩中,引导幼儿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
(重点)
引导语:瞧,这里有许多你们见过、玩过的东西,下面就请你们想出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发出声音来,请小朋友加油,找出不同的方法。
自由探索结束后,引导幼儿共同交流:“你玩的什么?你用了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小结:哦,原来,不同的材料在经到碰撞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甚至,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咦,好玩吗?原来声音这么有意思呀!
过渡:“那你们谁想来说说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
(难点)
引导语:哦,小朋友们有那么多的想法,看来你们真的是开动了小脑筋,那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请每一组选出一个小朋友,将米粒放到鼓面上,并用鼓棒敲击,请每位小朋友都来观察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谁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一敲鼓面,米粒就会震动?(多请几名幼儿说)
小结:让老师来告诉你,当我们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那一刻,鼓面是在震动的,所以米粒会跳起来,所以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请小朋友跟我说一遍。
3、幼儿感知震动:1)幼儿用手触摸喉结2)幼儿用手出么鼓面
4.帮助幼儿会分辨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引导语:老师都忘了,我还带来两段不同的声音给小朋友欣赏呢,请你听一听这两段声音你喜欢那一段?
提问:你喜欢那一段声音啊?为什么?为什么不喜欢第二段声音?(因为不好听、太乱了、有点刺耳... ...)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听着好听、令人舒服的声音叫做“乐音”,听着刺耳、很乱的声音叫做“噪音”。
噪音听多了有害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活动中要说悄悄话,在保护好自己嗓子的同时,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声音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拓宽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引导语: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还利用声音帮助自己的生活,比如有:声波增产、声纳导航、声纳捕鱼、声波治疗等等,甚至还有用声音来作画的呢,没见过吧,今天就让我们来大开眼界吧!
幼儿观看“声音作画”视频。
(三)结束:
结束语:神奇吧,人们还能用声音来作画呢!其实,在科学的海洋中,知识是永远探索不完的,小朋友们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探索更多的自然界的奥秘!好,小朋友们,现在用我们的身体发出声音陪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和客人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