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重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理学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
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a.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b.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是一个“点”;c.
城市本身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四个研究领域: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外部空间
组织、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和城市问题。
3.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地理位
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的特点、城市的兴衰更新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城市问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自然、环境关系;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4.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
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城市地理学虽然更多的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但是却具有很强的介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之间的边缘学科的特点,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并在与其他学科进一步交叉渗透过程中,朝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的目标发展。
5.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
经济学、城市社会学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特点: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
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与应用
7.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
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8.“城”:最初是指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
侵袭。“市”:最初是商品交易的场所,现代:一级行政建制单元。
“镇”:最初:“镇”和“市”有着严格的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防者谓之镇”,现代:镇也表示较低级的城镇居民点。
9.城镇的本质特征(与乡村的区别):a.产业结构上:非农业活动为
主;b.规模上:较多的人口(密度);c.在景观上: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d.在物质构成上: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e.在职能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乡村亦有差异。
10.不同的城镇定义标准: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埃及、
蒙古);单纯以城镇特征(公共和市政设施)为标准(智利、马耳他);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伊朗、肯尼亚);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指标相结合(瑞典、加拿大);
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巴拿马);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荷兰);取两个以上指标(印度)。
11.三种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实体地域(区
别于农村地域,具有城市特征的区域,在我国即为城市建成区)和功能地域
12.城市实体地域与城市行政地域的关系: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
体地域、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我国)。
13.都市区:国外最为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
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为基本单元。以美国为例:标准都市区SMA (1949),标准都市统计区SMSA(1959),MSA(1980)。每一个MSA由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中心县简单的说就是中心城市所在的县;外围县必须满足某些大都市带特点和与中心县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等特别标准。确定都市区地域标准的核心是以非农业活动占绝对优势的中心县和外围县之间劳动力联系的规模和联系的密切程度。
14.大都市带:这一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首先提出,
它是由连成一体的许多都市区组成,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2)特点:a.多核心;b.交通走廊;c.密集的交互作用;d.规模特别庞大;e.国家的核心区域;
15.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人口、经济、基础设施。
1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的划分标准):城镇人口:1市
人口:设区市市区人口与不设区市区的街道人口;2镇人口:县及县以上政府所在建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与其他建
制镇镇区居委会人口。(设区市的市区人口+ 不设区市和镇的非农业人口)。
17.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
提: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
18.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第一次分工(农牧
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第三次分工(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城市规模扩大。
19.城市起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中国华
北平原,中美,安第斯山中部,尼日利亚西南部。
20.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纬度与城市分布(大城市在中纬度范围内
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2、气候区与城市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3、地形与城市分布(1)我国三级地形阶梯与城市分布;(2)我国不同地形类型与城市;(3)地形对城市分布影响很大(按地形分类的城市)。
21.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
22.大、中、小位置: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如上海,南北海岸线
的中点及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中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
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小位置)。
23.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从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