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合集下载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人体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21页文档

人体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21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体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

根据现有证据,大家的共识是人类起源于非洲。

二百万年前,人类就走出非洲了,一部分到亚洲,一部分到欧洲。

在亚洲发现了很多化石,有170万年前的,有180万年前的,有100万年前的,还有几十万年前的,几万年的。

有的学者认为中间是连续的,我就是其中一个,有的人认为并不延续,比如说根据DNA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连续是指六万年前。

到六万年前的时候,从非洲来一批现代人,他们到了我们中国南部,就把原来在中国连续进化的那些人完全给取代了。

这样的话中间就断了。

这个假设就是多地区进化的假设,是说现代人的起源不只在东亚,也在欧洲、非洲,甚至东南亚等多地区都在进化。

现代人起源说法不一关于现代人起源的说法主要是两派。

一派是多地区进化,就是说现代人是从好几个地区,比如说东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多地区同时进化。

第二种认为是出自非洲。

1978年刚刚创立这个假设的时候,所设定的时间范围是二十万年前,后来有人认为应该是四五万年前,有的说更晚一点。

那时候全世界都是古老型的人类。

这些现代人在非洲进化,大概到十万年前,有的人说六万年前,一部分就走出了非洲,一部分到欧洲,一部分到亚洲。

新来的人繁衍后代,逐渐取代当地生存的人,进化成今天的我们。

这种假设就叫做取代说。

有的媒体也借用《圣经》上的,认为有亚当和夏娃之说。

多地区进化的证据包括全世界的、欧洲的,非洲也是没有问题的,还有东南亚、东亚的这几个地区。

以中国为例,中国到现在为止有七十多个地方发现了人类化石,大部分都比较零碎。

还有少部分有头骨以及完整的标本,根据对这些标本的研究,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中国人类化石头骨脸比较扁,鼻梁比较塌,不像欧洲人那么高,另外眼眶是方形的,不像欧洲人多是圆形的。

门牙从后面看两边鼓起来,就像煤球铲子一样,所以就叫铲形门齿。

中国发现的十几个化石,都是铲形的。

即使是现代人也有百分之八九十是铲形的。

而欧洲现在的白种人绝大多数都是平的。

从这点上来说,中国人属于连续进化,如果中间换了种的话,那么这些共同的特征就不会延续那么久。

体质人类学习题集

体质人类学习题集

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2.布鲁门巴赫3.林耐4.人体解剖学姿势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6.直脚规7.弯脚规8.颅顶点9.颅侧点10眉间点11颅后点12前囟点13颅底点14灵长目15黑猩猩16腊玛古猿17南方古猿18露西19能人20直立人21爪哇猿人22北京猿人23金牛山人24尼安德特人25丁村人26许家窑人27柳江人28山顶洞人29物种30重演律31等位基因32获得性状33变异机制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的重要性及意义?3.什么是人?4.什么是文化?5.体质人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你们对体质人类学期待什么?7.本课程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关系?8.人跟动物的区别是什么?9.何谓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为什么不要它?10.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说明达尔文与华莱士何以能同时得出生物进化的结论并找到相同的机制?11.孟德尔实验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他当时弄清了变异的机制,但为何被埋没?12.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成长的作用?13.中国毒品、性病、艾滋病的生物和社会原因?14.人性的生物学基础和社会文化再生产的机制和重要性?15变异对进化的作用?(联系文化进化论与相对论)。

16哈代.温伯格平衡的条件和作用?17为什么说达尔文的古典进化论存在缺陷?18为什么说现代综合理论比古典进化论优越?19论述达尔文以前的生物进化思想产生的原因和作用。

20从机制上说明生物为什么会进化?21古典进化论的产生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联?22从体质人类学的视角,探讨非典(或禽流感等流行疾病)人们行为反映,论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23论文化研究既要有进化论眼光,又要有相对论意识。

24.人类发形的分类及其地理分布?25人类性别与年龄的鉴别方法?26人类的牙齿分类及其形态特征和功能?27灵长目的分类及其特征?28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人科特征?29南方古猿的发现、形态特征及系统地位?30人类的起源:何时?何地?多元还是单一?31北京猿人的体质特征?32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33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周围人群的体质特征。

体质人类学重点

体质人类学重点

1.《洗冤集录》: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

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

比意大利人费德里的法医学著作要早350多年。

2.阿伦法则:在炎热地区,人类的躯干较苗条,四肢较长,以增大体表面积,有利于散热;而在寒冷地区,人类的躯干较壮实,四肢较短,以减少体表面积,有利于保存热量。

这被称为阿伦法则。

3.特卡纳男孩:理查德。

利基在肯尼亚特卡纳湖的纳里奥科托姆大仙的完整的直立人骨骼。

编号WT15000。

大约11岁,身高1.68米,脑容量900毫升。

年代距今约160万年。

4.遗传漂变:当基因库的基因从一代传给下一代时,如果基因库较大,婚配的数目也较多。

新基因库能够代表旧基因库的概率就较大。

但是,如果基因库较小,新基因库与旧基因库之间可能有明显的偏差。

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的这种偶然性的小样本的偏差,称为遗传漂变。

5.弗洛勒斯人: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发现的人类化石,生活在18000年前。

身高1米左右,脑容量约417毫升。

但已经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有学者认为“弗洛勒斯人”是一种与现代人平行演化的小体型的新人种。

1.简述现生灵长类的新旧两种分类模式。

传统的分类模式,灵长类下分成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原猴亚目下面又分成树跔、狐猴、瘦猴和眼镜猴科;猿猴亚目下则分为阔鼻猴和狭鼻猴类。

阔鼻猴指新大陆猴,狭鼻猴包括旧大陆猴和人。

新的分类模式不再以原猴、猿猴为基础,而是以鼻部的干湿特征来划分。

新的分类体系中,眼镜猴被划分为干鼻类次目中。

、2. 简述现生猿类的种类及其生活的地区。

长臂猿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

猩猩分布在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的北加里曼丹。

大猩猩和黑猩猩分布在非洲的扎伊尔、刚果、中非以及一些西非国家。

3. 简述人科起源的几种理论。

a:达尔文人类起源非洲说。

b.人科起源肉食说c.人科起源草食说d.小猿模式说e.草原黑猩猩模式f.海猿模式说。

4.“镶嵌进化”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不同器官的进化速率常常很不相同。

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真题(附答案)

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真题(附答案)

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真题(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版)一、名词解释1.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2.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3.眼内褶皱:内眦褶皱是上眼睑褶皱向眼内角延伸而形成的皮肤皱襞。

该皱襞的发达程度在不同人群中具有显著的差异。

由于这种眼部结构最常见于中央亚细亚、北亚和东亚等地的蒙古人种中,故又被称为蒙古褶(Mongoloid fold)。

4.南方古猿:已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生存年代在距今440-150万年前。

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南方古猿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5.欧罗巴人种:又称做白色人种,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在欧洲殖民扩张以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等地。

现在的分布很广,在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占很大比例。

6.人字缝:颅骨上,枕骨与顶骨形成的缝隙,形状似“人”字,称人字缝。

二、简答题1.世界人种的划分答:(1)蒙古人种(Mongoloid)又称做黄色人种、亚美人种,在世界三大人种中,人口较多。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等地。

蒙古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皮肤黄色。

头发黑色,比较粗硬,绝大多数为直发,胡须少,体毛不发达。

面部扁平度很大,颧骨明显突出,脸部宽大。

眼裂多较狭窄,眼外角通常明显高于眼内角,内眦皱褶出现频率较高,眼色多呈褐色或黑色,鼻子的宽度中等,唇厚中等,多为凸唇型。

颧骨比较高、宽,颧骨上颌骨下缘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

眶型普遍偏高。

鼻根点凹陷比较浅,鼻骨一般比较低平,在蒙古人各中,存在着较高的矢状嵴,下颌圆枕和铲形门齿的出现率。

(2)欧罗巴人种(Europoid)又称做白色人种,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在欧洲殖民扩张以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等地。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前言1.体质人类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其所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社会属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研究人类的自然属性的称为体质人类学,凡是研究人类社会属性的称为文化人类学。

从狭义上来说,体质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1.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2.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体质人类学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1)通过对人类化石及灵长类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其目的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何时、为什么会成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文化”动物的;(2)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形成与分布的原理;(3)研究人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4.体质人类学基本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与变异理论、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心理学理论。

5.▲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每个细胞做我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6.▲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1)生物普遍存在着便衣,变异分不定变异与一定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微小的变异,而且有遗传的倾向。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2)生物都具有较大的生殖率,存在生殖过剩的倾向;(3)自然界事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发育到成年并留下后代,即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4)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人体资料复习期末

人体资料复习期末
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Na+、Cl-:
仍然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此时无回漏,电化学梯度更大)
远曲小管前段:Na+是与Cl-同向转运进入细胞,然后由钠泵泵出细胞而主动重吸收回血。Na+-Cl-转运体对噻嗪类利尿剂敏感,被抑制后,产生NaCl重吸收障碍,导致水的重吸收相应减少,尿量增多。
远曲小管后段与集合管:Na+不与其它物质耦联,通过管腔膜上的Na+通道进入细胞,然后再由Na+泵泵至组织间液被重吸收。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糖、氨基酸、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一)近球小管
是大部分物质的主要重吸收部位,滤过液中的约67% Na+、Cl-、K+和水被重吸收,还有85%的HCO3-以及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都在此被重吸收。
(2)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末梢的分泌物。当精神紧张或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经处在兴奋状态,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肝糖元分解输出增多,阻碍葡萄糖进入肌肉及脂肪组织细胞,使血糖升高。; {! X* [# k2 n: m* Y# a* J; x t* _
用乙酰唑胺抑制碳酸酐酶→尿量↑
HCO3的重吸收与小管上皮细胞管腔膜上的Na+-H+交换有密切关系。HCO3在血浆中以钠盐(NaHCO3)的形式存在,滤过中的NaHCO3滤入囊腔进入肾小管后可解离成Na+和HCO3。通过Na+ -H+交换,H+由细胞内分泌到小管液中,Na+进入细胞内,并与细胞内的HCO3一起被转运回血(图8-11)。由于小管液中的HCO3不易通过管腔膜,它与分泌的H+结合生成H2CO2,在碳酸酐酶作用下,H2CO2迅速分解为CO2和水。CO2是高度脂溶性物质,能迅速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在碳酸酐酶作用下,进入细胞内的CO2与H2O结合生成H2CO3。H2CO3又解离成H+和HCO3。H+通过Na+-H+交换从细胞分泌到小管液中,HCO3则与Na+一起转运回血。因此,肾小管重吸收HCO3是以CO2的形式,而不是直接以HCO3的形式进行的。

第二章体质人类学

第二章体质人类学

第二章体质人类学一、什么是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大分支,研究当今和过去人类的体质结构,该体质结构在人类行为中发挥了怎样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是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的等问题。

研究领域→人类的多样性。

→人类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证据。

→行为研究。

→实际应用。

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1、人的生物性人类属于动物界、人类也同样受制于有机演化定律。

2、人的文化性所有物种都用本能来适应环境,人类则用文化,没有哪种动物表现出人类群体这样的多样性;运用语言符号得能力,更是人类得独特之处。

分类体系动物特点成员种类动物界能运动且用嘴进食所有动物脊索门背部有索状中枢神经贯穿软体脊索和昆虫类脊索亚门体侧对称,有脊椎头肋肢骨哺乳类鸟类和鱼类爬行类哺乳纲恒温哺乳育仔灵长类及其他有毛热血类灵长目树居,四肢灵活抓握,脑及视觉发达人形动物及猿猴,如树懒人形亚目有社会组织,白日活动,有学习智力类人动物及两大陆猴类类人超科无尾,能直立的肩臂攀援,下白五冠人形动物含大猿等人科居地面;双足直立,脑量大,用工具人及南方古猿人属手巧,造工具用火,靠文化适应环境能人/直立人/智人智人种大脑、小脸、有先进文化和音节语言早期智人/现代智人现代智人种?现代各人种三、人类的进化过程南方古猿能人和直立人智人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关于南方古猿分类的争论(具体图见PPT)南方古猿化石给人类学提供了两个有力的证据:①可以肯定在400万年前,人科成员已完全能双脚站立,直立行走②排除了传统过于强调大脑在进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看法直立行走运送说,视野说,散热说,节能说,收获说,展示说。

能人Homo habilis能人,属于人属系统,但又有自己特点,目前只在东非发现过。

早期人属曾与晚期南猿粗壮种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从他们与早期南猿纤细种来看,他们是同源的。

主要特征直立人(Homo Erectus)这个人种最初是根据中国和印尼遗址所发掘的材料而确认的,直立人似乎都是出自150万年和50万年之间的遗址中,(目前公认的直立人存在年代是距今200万到20万年)。

体质人类学_提纲

体质人类学_提纲

:是人类学起初的一大分支,用以研究人的生物性,它是自然科学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研究人类文化的生物性基础,关注人类如何获得现在的形态它使我们理性判断人类的文化现象、作出远见的对策,理解别人和自己,冷静面对人类的成就和局
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生存环境、行为、习性、能力、潜力,构拟人类早期状况,明确人与动物综合地质、生物、古人类学科资料,考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确定人类在生物分类体系的归
包括:时间、空间或文化隔离群体(民族、宗教);社会隔离群体(等级、宗教)。

:包括性细胞生成时的遗传物质重组(同源染色体分离前的联合)及两性:是遗传密码在复制和传递时发生的意外错误,增加了种群基因库的遗传物
《人类学》_[美]罗金斯基。

体质复习

体质复习

一.名词解释体质: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表现出来的完好状态.权重: 权重是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时,各类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体质评价: 体质评价是对照某些体质评价标准(现状标准,理想标准和个体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体质状况和水平进行判断的过程现状标准:它是属于同一总体中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比较,而且这个总体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集合。

(这类评价标准,可以准确而客观地描述个体的体质水平及其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用于个体或群体之间的比较与评价。

)理想标准: 用于个体或者群体经过环境,营养和锻炼的干预可能或应达到的标准,称为理想状态.诊断性评价:也叫初始状态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状态评价. 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二.填空1.体质包括: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机能水平,运动能力,心理发育水平,适应能力2.力量测量包括:握力,臂部肌力,腿部肌力,背肌力,腹肌力,投掷力,弹跳力3.Bmi指数的划分: 轻体重:BMI<18.5 健康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 肥胖:28<=BMI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4.腰臀比:成年人男性WHR≥0.94,女性≥0.82老年人男性WHR≥1.03,女性≥0.90,则患病的危险性将大大增加。

5.测量身高的要点:脚跟,臀部,背,三点贴立柱. 双眼向前平时.肩部平行.6.测量体重的要点:四个统一时间,衣服,进食,排泄7.坐高的测量:令被测者坐在身高坐高计的座椅上,骶部、两肩胛间紧贴立柱,头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保持平行,小腿尽可能与大腿呈直角,两足踏在地面上。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古埃及传说,有个怪物问路人:早上4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3条腿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千百年人类苦苦思索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体质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的一门学问。

Anthropology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思是―与人有关的研究‖。

拉丁文的―人类学‖一词出现在16世纪初的欧洲。

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Magnus Hundt)首先使用―人类学‖作为其有关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专著的书名。

《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体的成分、部位和要素》16——19世纪初的人类学,主要是从生物学方面研究人类自然属性,即今天的体质人类学。

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类学。

对人类的研究,包括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种、种族、民族之间的关系;但归根结底,要研究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试图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社会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人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但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Anthropology(人类学)一词源于拉丁语Anthropos(意为人或人类)和Logos(意为科学)意指探索人类奥秘的一门科学。

——这个定义虽然准确却很笼统。

《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它的名称从词源学上来说是―人的研究‖──它是关于人类研究最全面的学科群。

全面性在于它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地理学和年代学范围相关联。

事实上它是人类科学中唯一研究其体质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的学科。

《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

涉及将人类当作一种动物来研究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

涉及到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那部分称为文化人类学。

《日本中文大辞典》认为:人类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事项进行研究的科学。

内容包括如下问题:人类之特征,人类之地位,人类之由来,人类之系统,人类之地理之分布,各种族性质之异同及其原因,人类之文化,人类之改良。

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

体质人类学physicalanthropology
十、结语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及其所处的时空位置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以及体质类型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与甘青地区古代居民的关系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与各古代组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磨沟墓地人群内部的关系以及体质类型
颅长、颅宽和颅指数标准差变异度的估计 平均标准差百分比方法的估计 平均变异度系数方法的估计
我们通过三种生物学统计方法分别 对磨沟齐家组和寺洼组的种系纯度 进行了估计,认为这两组居民都具 有明显的同源性倾向。
• 狭义人类学,主要是欧洲大陆国家以及日本等国家。
体质人类学是一门从生物学、遗传学的角度
来研究古今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及其起源
、演变规律的学问。(《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与类型在时 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 桥梁”。(《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又称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生物演化、遗传学、人类适应与变异 、灵长目学、型态学(morphology)的机 制,以及人类演化的化石记录。(维基百科 )
体质人类学主要从生物演化角度,研究人类体质差异与种族概念、灵长目与人类 的演化关联、人类物种的起源与扩散过程。因此,体质人类学包括了许多次学科 ,包括人类遗传学、灵长目学、分子人类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等等。(维基百 科) 体质人类学不仅关注古代居民,而且也对现代人类进行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三 大领域: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和类型;人类以及现代人的起源问题;人类的种族变 异问题。
72
总面角(n-pr-fh)
85.00
77

体质人类学复习.doc

体质人类学复习.doc

体质人类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解剖学姿势:也称解剖学方位。

为正确描述人体骨骼、系统、器官而需要公认统一标准和描述用语。

无论描述对象姿势如何,均按此方位进行描述。

指:指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并靠于躯干的两侧,下肢伸直,两足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

2.法兰克福平面:也称眼耳平面,由左右侧耳门上点(po)和左眶下缘点(or)3点所确定的一个平面,当左侧眶下缘点破损时以右眶下缘点代替。

(耳门上点:耳门上缘的中点;眶下缘点:眶下缘最低点)3.头骨上常选用的一些观测性状:眼眶、梨状孔性状等等1)颅骨最大长、颅骨最大宽、颅高2)眶宽、眶高、两眶宽、眶间宽,前眶间宽;3)鼻宽、鼻高、鼻骨最小宽、鼻骨最小高。

4•牙齿的辨识分为几个类型:牙的类型(人类演化特征)1)牙齿在生态适应方面是一种变化皱感的器官,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分化,即包括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执行切割、撕裂、捣碎和研磨食物的生理功能。

由于食性的不同,某些类别的牙齿在一些种属中已经丧失,这是牛物器官“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

2)在灵长类进化的早期阶段,门齿的数目减少,每块上瓠骨仅剩下两颗门齿。

人类的犬齿明显退化,其齿尖一般也不超岀齿列的平面。

(撕裂功能退化)人类具有连续性的齿列,在门齿、犬齿和前臼齿之间不存在齿隙(发达的犬齿想适应的结构特点)。

人类第一臼齿最大,第三臼齿最小,甚至现代人当屮第三臼齿终生缺失的比例也很高。

(与猿类的差别,猿一小三大)这种差别充分显示岀人类的牙齿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退化现象的器官。

铲形门齿: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把铲子,铲形门齿在东亚现代人群和化石人群均具有较高的出现率。

中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体现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

5•印加骨:一般指岀现在顶骨与枕骨之间人字点附近的两侧对称的缝间骨。

印加骨在南美洲印加人有较高的出现率。

印加骨是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小骨。

西北大学2011.年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

西北大学2011.年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

西北大学2011年体质人类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4分题,20分)1、《洗冤集录》《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

南宋宋慈著,它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比国外最早的意大利人菲德利斯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

《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成为后世所传诸书的祖本,在中国法医学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2、阿伦法则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3、特卡纳男孩解剖学家艾伦·沃克根据理查德·利基研究小组于1984年在肯尼亚北部特卡纳湖西岸发现的直立人“特卡纳男孩” 的化石推测,直立人的骨盆开口比智人小,直立人新生儿的脑量大约为275毫升。

这样的体积大大地小于现代人新生儿的脑子;可是,它正好是成年直立人脑量的1/3,这个比例与现代人一样。

这就是说,直立人的婴儿与现代人一样在出世时是软弱无助的。

4、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5、弗洛勒斯人2003年在印尼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是一种已经灭绝的人科物种,该支人科动物据推测最晚于18,000年前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的弗洛勒斯岛地区,处于现代人──智人的生存年代。

身材矮小,有说是印度尼西亚土著的祖先,有人认为“弗洛勒斯人”是一种小体型原始人,一些人认为它的脑较小是由病理原因造成的等等观点。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姓名:黄子峻班级:临床10级2班学号:2010501001、用来划分人中的体制指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1)具有遗传性,能传给后代;(2)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部发生重大的改变;(3)受外界环境影响的范围很小;(4)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2、体质人类学有哪些研究方法?答:(1)形态观察法:通过对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观察来研究各时代、各地区人类体质特征,如肤色、发色、眼色、眼型、鼻型、口型、耳型、头型、体型等;(2)人体测量法:是体质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人体整体测量和局部测量来探讨人体的特征、类型、变异和发展规律。

包括骨骼测量和活体测量两部分;(3)统计学方法:四个步骤为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资料(4)年代测定法:主主要是通过测定古人类的化石以及遗迹的年代来阐明人类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利用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恒速的原理;(5)生理学方法:利用生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种族、不同人群的体质特征,如各种血型的研究、指纹的研究、血压的测定、血色素的测定等;(6)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用来研究和探索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起源。

3、用耻骨联合面分期进行年龄鉴定,请写出各期的年龄。

答:耻骨联合面是耻骨上下支连续部分的内侧面,呈椭圆形或者卵圆形,上下径大,前后径小。

可分为两缘、两端、一个腹侧面和一个联合面。

(1)第一期:14~17岁(2)第二期:18~19岁(3)第三期:20~23岁(4)第四期:24~26岁(5)第五期:27~28岁(6)第六期:29~30岁(7)第七期:31~34岁(8)第八期:35~39岁(9)第九期:40~44岁(10)第十期:45~50岁(11)第十一期:51~60岁(12)第十二期:61~70岁4、亲子鉴定原理的内容有哪些?答:亲子鉴定的鉴定原理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亲代基因型决定子代基因型:孩子的一对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孩子不可能带有双亲都没有的等位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质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一、概念题:1.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2.布鲁门巴赫:德国人类学家,他创立了颅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体质人类学之父”。

3.林耐:瑞典人类学家,他建立了生物的分类系统,把人与蝙蝠、狐猴、猿猴都归为一类,称之为灵长目;同时,他还在灵长目中划分出了智人属,而其中又再分为四个人种。

4.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下肢伸直,两足并立。

5.法兰克福平面/耳眼平面:是由左右侧耳门上点和左侧眶下点位于一个水平面所决定的。

6.能人:今大约25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能人阶段”.生活在大约160-250万年前的能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古纳(Gona)地点已发现250万年前的石器,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工具。

到目前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能人之前的人类化石仅发现于非洲7.尼安德特人:距今大约20-3万年生活在欧洲和近东地区的古人类。

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使用复杂的工具、具有狩猎、丧葬等习俗。

也有学者将尼安德特人归入古老型智人。

二、思考题:1、体质人类学的定义?体质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质人类学是将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研究其体质形态、身体结构及其生物学的变异和进化,以阐述人类的起源、人种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体质人类学是兼跨自然和历史科学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体形态学、生物进化论、灵长类学、古人类学、人种学。

2.什么是人?人与猿的界限,60年代以前,古人类学界一般以能否制造工具作为划分人与古猿的界限;研究发现:制造工具不是人类独有的能力,黑猩猩也会制造工具;古人类学界逐渐放弃以能否制造工具来区分古猿与最早的人,改而采用另外的标志作为划分人与猿的界限:习惯性两腿直立行走。

3.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周围人群的体质特征。

提示:头发――发色、发形眼睛――眼色、眼裂、蒙古褶、鼻子――鼻根、鼻尖、鼻孔、两眼间距与鼻宽比唇部――上下唇的厚薄比耳垢――干、湿面部形态――脸形、颧骨4.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测量技术、形态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等三部分组成。

(1)测量技术。

在测量技术中分为活体测量和骨骼测量两大类。

人类学的测量必须使用国际上通用规格的人体测量仪器,采用此项方法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具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对比研究。

(2)形态观察。

形态观察方法是采用肉眼观察并结合观察工具的方式对人体上的若干特征进行描述和记录。

我们把这类特征统称为非测量性状,必须采用形态观察的手段来加以研究,形态观察的各项标准也具有国际上的统一性。

(3)统计学分析。

体质人类学着眼于人类群体体质的研究,因此其考察的对象,除了那些稀少的化石材料之外,其余各类样本的例数一般都比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首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各种人类学标本之间进行归类、对比和判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经常使用的方法为多元分析法。

(4)其它方法。

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的长足进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方法,例如胚胎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等方法。

这些新方法的引入必将为传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契机。

5.体质人类学研究内容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与类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看包括四个方面:(1)现代人体质特征和类型的研究。

研究在不同的群体中,现代人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个体间以及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探讨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和规律,分析社会因素、地理环境、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劳动锻炼和体育运动等诸多因素对于人类体质结构所发生的影响;(2)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体质人类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我们不仅要研究世界各地现在生存着人们的体质现状,而且还要探讨他们的历史发展过程;(3)人类种族变异问题的研究。

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和类型在空间上的差异,当今世界各色人种的分类和分布进行研究,现代各人种的历史渊源研究;(4)应用(体质)人类学。

除上述三个体质人类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之外,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应用人类学说脱颖而出,得到长足的进展,其中的诸多门类,如工程人类学,法医人类学、医药人类学、优生学、生态人类学和生理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6.测量工具常用的人体测量仪器包括直脚规、弯脚规、三脚平行规、人体测高仪、耳高针、卷尺、测齿规、摩里逊定颅器、附着式量角器、测腭器、测眶器、测下颌骨器、立方定颅器、水平定位针、马丁描骨器、托颅盘、平行定点仪、持骨器、测骨盘、简易描绘器、缩放仪、坐高椅、体重计和校准规等20余种。

7.人种的定义人种,也称为“种族”,是指那些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某些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

这些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是在一定的地域内,在漫长的人种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自然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8.人种的划分蒙古人种(Mongoloid)又称做黄色人种、亚美人种,在世界三大人种中,人口较多。

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等地。

蒙古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皮肤黄色。

头发黑色,比较粗硬,绝大多数为直发,胡须少,体毛不发达。

面部扁平度很大,颧骨明显突出,脸部宽大。

眼裂多较狭窄,眼外角通常明显高于眼内角,内眦皱褶出现频率较高,眼色多呈褐色或黑色,鼻子的宽度中等,唇厚中等,多为凸唇型。

颧骨比较高、宽,颧骨上颌骨下缘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

眶型普遍偏高。

鼻根点凹陷比较浅,鼻骨一般比较低平,在蒙古人各中,存在着较高的矢状嵴,下颌圆枕和铲形门齿的出现率。

欧罗巴人种(Europoid)又称做白色人种,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在欧洲殖民扩张以前,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等地。

现在的分布很广,在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中占很大比例。

欧罗巴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肤色方面的变异很大,由极浅到很深。

眼色中天蓝色、灰色和浅绿色等浅色调者占一定的比例,但也有黑褐色等深色调者。

成年人中缺乏内眦皱褶。

发色的变异范围也很大。

胡须和体毛很发达。

嘴唇较薄,口裂宽度较小。

鼻根很高,鼻型狭窄,鼻部显著向前突出,鼻孔的纵径明显大于横径。

眼眶略显凹陷。

颧骨不突出,面部扁平度较小。

在颅骨特征上,欧罗巴人种通常具有高而狭窄的梨状孔、鼻前棘多很发达。

眉弓发育显著,犬齿窝多半较深。

颧骨比较低、窄,颧骨上颌下缘缺乏明显的转折处。

鼻根点凹陷常常很深。

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又称为黑色人或赤道人种,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南亚次大陆的南部,澳大利亚以及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岛屿。

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主要体质特征包括:肤色很深。

黑色的波发或卷发。

眼色多为黑褐色,眼裂很大。

鼻型较为宽阔,鼻根低矮或中等,鼻孔的横径大于纵径。

嘴唇很厚,往往向前突出并外翻,口裂的宽度较大。

颅骨的特征上,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通常具有很大的鼻指数和低矮的眼眶。

面部多比较狭窄而低矮并表现出明显的突颌性质。

长颅型在该人种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9.人类的演化阶段研究人类起源并确定人类演化阶段的直接证据来自于化石本身。

科学家通过对各种古猿化石和人类化石进行形态上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运用各种测定年代的方法测定化石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从而可以大致划分出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所代表的几个人类演化阶段和最早的人类化石距今的年代。

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对目前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各种猿类和及其他高等灵长类动物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的研究,从它们之间的差别大小并结合变异速度可以计算出它们各自起源和分化的年代。

根据这两方面的证据并结合其他的有关资料,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在距今700 万年前,古猿转变为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始祖。

但是,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发现的人类化石,最早的只有400 多万年,更早的人类化石还有待发现。

从已发现的400 多万年以来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南方古猿阶段:已发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生存年代在距今440-150 万年前。

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南方古猿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已经能够两足直立行走;(2)能人阶段:能人化石是1960 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距今240 万年前。

能人在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Homo habilis)。

能人的脑子比南方古猿明显扩大并能开始用石块制造工具(石器),以后演化成下一阶段的直立人。

(3)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在分类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Homo erectus),简称直立人,通俗名称是猿人。

直立人化石最早是1891 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发现的。

当时还引起了所发现的这批化石是人还是猿的争论。

直到本世纪20 年代在我国北京周口店陆续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化石和石器,才确立了直立人在人类演化史上的地位。

直立人的生存年代在距今170 万年前到距今20 余万年前。

目前直立人化石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均有发现。

(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早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 万年前到10 余万年前。

晚期智人的生存年代从距今大约10 万前开始,其解剖结构已与现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称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

所以,根据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证据,南方古猿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

本文将南方古猿的发现及其在人类演化上的意义做一简要介绍。

10.现代人起源的两个主要学说(1)非洲起源说:1987年美国遗传学家卡恩等根据对人类线粒体DNA的分析提出现代人的祖先起源于距今20万年前的非洲,在大约13万年前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并取代了这些地区的古老人类,成为世界各地现代人的祖先,这就是所谓的非洲起源说,又叫“夏娃学说”。

(2)多地区进化说:认为目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是由当地早期智人,甚至是由直立人演化来的,同时强调在同一地区的古老人类向现代人类演化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的人类之间存在着交流。

11.中国古人类演化20 世纪30-40 年代,美国学者魏敦瑞在研究北京猿人化石时就指出有一系列特征表明北京猿人与现代华北人在形态上有连续性。

如颅骨矢状脊、印加骨、铲形门齿等。

他认为这些特征早在北京猿人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人。

因而北京猿人与现代蒙古人种的起源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在随后的数十年里,魏敦瑞的这一论点得到进一步的论证、解释和完善。

1984 年吴新智院士在与国外学者就东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古人类演化的研究中系统地完善充实了中国古人类演化规律,提出中国境内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现象,即从直立人到晚期智人各演化阶段的中国古人类化石上存在一组共同的形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