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的特征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散文翻译

散文翻译

散文翻译Translation of essays什么是散文?广义而言,凡是不属于韵文的文章都可称为散文。

西方人甚至把小说也包括在散文之内;我国有些现代叙事性文章名为散文,但称之为小说也无不可。

不过,严格说来,我们说的散文应相当于西方的Essay,与诗歌(poem)、小说(novel)、戏剧(drama)并起并坐,文字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炼,如随笔、小品文、杂感、游记、日记、书信、回忆录、通讯报道等等。

英汉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最灵活、最自由的文体。

它篇幅短小、题材广泛;结构散而不乱,形式灵活;散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多辞藻华美,或文意浓郁,文采飞扬的特点;然而英语则措辞简洁、文意客观、文采朴素。

英汉语言的天然差异给散文的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散文的翻译不能机械地直译。

散文翻译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决定了散文的翻译必须是灵活地将“形”与“神”统一。

许渊冲在谈到文学翻译时说:“文学翻译不单是译词,还要译意:不单要译意,还要译味。

”,并形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为:“译词:1+1=1(形似),译意:1+1=2(意似),译味:1+1=3(神似)”。

所谓“译味”,是指译者要注意作者的语言风格。

下笔翻译之前先辨别文章的文体色彩,熟悉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译入语中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来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使译文与原文的文体色彩相符合,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对等。

注意汉英散文翻译中的民俗文化误译他是趟着雾走的,步子很飘,他背着花篓,篓里装着粮食,鼓的。

”(《家乡》)译文: He went off walking on air, his steps fairly flew. On his back he lugged an embroidered basket,in the basket bags of grain-bulging-ones stood at attention.“花篓”翻译成“embroidered basket”是不恰当的。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文档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文档

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的翻译特征这篇论文研究讨论的就是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翻译的特征。

他的翻译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深厚的中文功底和透彻的理解以及扎实的英语技能无不让我们折服,也是我们文学翻译实践的指向标。

文本基本意义的翻译是翻译的基本要求,这其中包括了选词,细节翻译和句子结构的重组。

张先生在处理基本意义的翻译时,有自己独特的译法,且译出来的作品忠实了原文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 细节翻译和选词要准确地表达文章深层次含义以及传达出作者的正确观点的时候,细节翻译非常的重要,而张培基先生非常了解这一点,他的译文总能够准确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次含义。

鲁迅先生的《螃蟹》中,形容螃蟹,他用了“身体还软”这个词,我们知道这里所指的是螃蟹的壳,翻译时,张先生将其译成了“with his new shell still being soft”而不是生硬地译为“with his body still being soft”。

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中的“食品”二字,因为文中也提到了他们要开一个收获节,所以在翻译时,将“食品”译成“goodies”就比直译的“food”要更加形象些。

上面几例都充分的反映了张培基先生对于细节翻译的重视,也从这些例子,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多注意意思的准确性和清晰性的表达。

2. 文言文的翻译中国现代散文中常常会包含些文言文,张培基先生的译文中总能够非常准确地将其翻译出来并且能够在目标语中维持其古文的特点。

例如,梁实秋先生的《时间即生命》一文中,“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源自于《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张先生将其译成“Confucius talked of his own aspirations to give 50 years to the study of Yi”。

梁先生的另一篇文章《学问与趣味》中也有这样一句“只是无所为而为”,张先生对这句话做了深刻的理解,将其暗含的意义理解为“只是为研究学问而研究学问”,所以就有了译文“solely for its own sake”, abridged from the meaning of “solely for the sake of scholarly study”。

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

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

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散文翻译的特点和难点散文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不同于小说、诗歌翻译,散文的编排和写作方式要灵活多变,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多种难点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特点和难点的角度探讨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

一、散文翻译的特点1.灵活多变散文翻译不同于固定结构的小说和诗歌,它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更容易使翻译者在翻译时产生死板的感觉。

因此,散文翻译需要翻译者有较高的语感、文化理解和审美素养,使其真实而自然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及情感。

2.简洁明了散文翻译在表达上非常简单明了,意义清晰,一般不太使用复杂的词汇句式。

散文的短小精悍、简洁而有力的表述,给翻译带来了相对困难。

3.生动鲜活散文翻译通常具有生动而鲜活的叙述,通常包括多个情感表达,情感夸张,需要翻译者将这种鲜活感表现出来,让读者在外语文本中感受到原文的独特魅力。

4.思想含蓄散文创作通常将社会态度、文化情感表露于文字之中,因此会呈现出一定的思想含蓄。

这就要求翻译者看懂原意,较为深入的领悟,对于表意就不能都躲在字里行间,而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加入足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转换文本的语言为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5.自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散文翻译与小说、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自由度。

散文在描述事实之间,更多时候依靠写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反应。

这就要求翻译者深刻了解原文作品,深入表达作者当时的思想,理解并加入自己的感知,自由对译文进行加工,保证译文与原文产生了一定的共通性和关联性。

二、散文翻译的难点1.意译散文是优美的文学形式,其语言表达并非只在内容和语言的准确传递上,而是更加重视语感和美感的表达。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有一定的意译能力,选择合适的词汇、翻译方法以及表现出原文的美感,尽可能传达原作的风格、气质和情感。

因此,要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原文,就必须深入理解原作,合理运用翻译技巧,既保留原文的文化、情感元素又要适应目标语词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散文翻译的技巧---精品模板

散文翻译的技巧---精品模板

散文翻译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文学中常见的体裁,它选材广泛,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等,主要特点是:体物写志,行散神聚。

“形散“是指散文运笔如风,不拘形式,清淡自然; “神聚”指意旨明确,紧凑集中,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既有豪放的特色,又有清幽的特征。

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里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语)。

优美的散文艺术性在于新颖的构思,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像,简洁精粹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散文也常常被比作小而境界深邃的园林。

作者运笔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斟句酌,环环相扣,使读者浮想联翩。

文论家刘勰说道:“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由此可见散文贵在以巧取胜,以巧妙的语言、巧的意境来打动读者,给读者以最大审美愉悦。

既然散文有丰富的艺术魅力,那么它的审美效果又如何在译文中传达呢?俄国著名翻译家吉加切奇拉泽在《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一书中谈到文艺翻译的总的指导原则时认为:“理想的文艺翻译首先是在艺术上,而不是在语言上和原文一致.即使达不到这一目标,也应全力以求,离目标越近越好”.在加氏看来,作家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形象以及一定的语调和节奏结构上,每个句子由若干语调、意群或若干句素组成,它们的意义合构成句子。

因此,他认为文艺翻译的过程也应当根据上面的模式进行。

不过译者不能机械地重复创作过程的所有阶段,译者应努力把通过文字形象表达的原作的思想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当然同时要有兼顾文学文本所特有的语调、节奏和句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形式之一的散文翻译,自然也要求译者在传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流!节奏和句子结构等语义信息,更应着重传达原文的艺术神韵,以使目标读者在读译文时可以获得和原文读者读原文时同样的语义和美学的双重享受。

二、散文英译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一)句子短小精悍,结构简单从理论上说,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相比,英语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也就是所谓的“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而汉语以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等短句居多[4 ](P48 - 49)。

散文翻译总论

散文翻译总论

散文翻译的原则
1、准确再现散文之意 、 散文的精髓就在于其达意传情, 散文的精髓就在于其达意传情,状物叙事和说理 真实、真切、平实和直接, 真实、真切、平实和直接,故而准确再现散文之 意是散文翻译的第一原则。这要求译文在意义、 意是散文翻译的第一原则。这要求译文在意义、 形式、趣味、格调等方面力求与原文等质等量。 形式、趣味、格调等方面力求与原文等质等量。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散文进行充分、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散文进行充分、细致 的解读。不仅要落实到单个字词的意义、语音、 的解读。不仅要落实到单个字词的意义、语音、 拼写等微妙的细节上, 拼写等微妙的细节上,也要涉及对词语的内涵和 外延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再到句子、 外延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再到句子、语 篇的主题意义等的理解。 篇的主题意义等的理解。 由于散文选材自由,形式开放, 由于散文选材自由,形式开放,解读散文还必须 考虑到字句以外的意义,如文学背景、社会背景、 考虑到字句以外的意义,如文学背景、社会背景、 典故常识、历史地理等。 典故常识、历史地理等。
散文翻译
中国有一种散文特别具有抒情性,特别讲 究文字技巧。它们固然与诗歌有区别,但 是,更多相同处。例如六朝流行的赋,由 于特别讲究骈偶抑扬,辞彩华丽,诗味十 分浓郁。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分行 的诗。欧美文人的若干抒情散文也有类似 的特点。在翻译它们的时候,翻译技巧也 是多种多样的,与诗歌翻译技巧很多是相 通的。和诗歌一样,一篇散文也可以翻译 成若干种风格。
散文的特点
2. 散文的散 散文的选材范围无拘无束,表现形式没有 散文的选材范围无拘无束, 定规,结构韵律没有要求。 定规,结构韵律没有要求。一切都有可能 进入笔端。 进入笔端。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而后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 陆机文赋) 陆机文赋) 散文是“自由的艺术” 形散神聚” 散文是“自由的艺术”。但“形散神聚”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八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八章文学翻译之散文翻译

flowers, and a light blue mist floating up from the pool made them
seem washed in milk or caught in a gauzy dream(1)(2)(3). Though
the moon was full, a film of pale clouds in the sky would not allow
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两句传神之 笔没有译出,结构及意象遭到破坏;其二,没有运用现在时态,造成了时 空理解上的错觉;第三,句句直译没有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译 文显得很是零散,且未能传达出原文的美感和神采。
《中国文学》译文:
Moonlight cascaded like water over the lotus leaves and
and the dense shrubs above cast down gloomy ghostlike shadows of varying
lengths and shades of colour. But the beautiful sparse shadows of the arching
willows were like a picture etched on the lotus leaves(5). Uneven as was the
朱纯深译文:
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 which, in the floating transparency of a bluish haze from the pond, look as if they had just been bathed in milk, or like a dream wrapped in a gauzy hood (1)(2)(3). Although it is a full moon, shining through a film of clouds, the light is not at its brightest; it is, however, just right for me— a profound sleep is indispensable, yet a snatched doze also has a savour of its own (4). The moon light is streaming down through the foliage, casting bushy shadows on the ground from high above, dark and checked, like an army of ghosts;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近年来,英译的重要性和地位已经在西方文学领域得到了认可,而在我国文学领域,散文英译也不例外。

从学者研究的角度来看,英译散文面临着翻译过程中难以克服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一般来说,散文是一种抽象的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模糊而暧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

首先,在翻译散文时,翻译者必须把握好原文的意象性、艺术感及语言的音节和韵律。

散文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意象性、音乐性和文字的抒情性贯穿始终,这就要求翻译者能够把握好原文的文学技巧和艺术气质,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其次,翻译散文时,翻译者要把握好文体的表达特点。

散文的表达形式一般抽象而深刻,它更加重视情感和主观感受,而且它有自身独特的文体特点,例如:游走思绪、环环相扣、弯弯抹角等。

翻译者必须清楚散文的文体表达特征并把握其精髓,进行准确而得体的翻译。

此外,在英译散文时,翻译者需要格外注意文字和词汇的处理,使译文不失去原文的精髓,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文的文字多为精炼的、隐喻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句式传达了不同的思想内容,翻译者要认真把握原文的文字和词汇,分析原文的意义,把原文表达的意思和精神完整地翻译出来。

总之,散文英译需要在学术思想和语言技能上有较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使翻译作品在文化融合、风格传承和意象传达等方面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在英译散文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理论为英译散文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推动了散文翻译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散文英译的研究工作来看,我国学者在探索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方面已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参照原文的抒情艺术、追求文学效果、深化意象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很多学者也研究了有关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及相互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英译散文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研究方向。

在总结散文英译研究工作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有许多散文己成功地翻译成英文,它们反映了中国文化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英语读者拥有了一个新的视角,让中国散文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

游记散文 英译的特点

游记散文 英译的特点

游记散文英译的特点
游记散文英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内容准确:英译时,必须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原意、情感、语气等都需要被完整地表达出来。

语言流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流畅性,避免生硬、晦涩的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原文的含义。

风格贴近: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包括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修辞手法等。

情感传达:在翻译中,要注意情感的传达,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情感氛围。

文化差异处理:游记散文中常常涉及到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读者产生误解。

适度增删: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删原文内容,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

保留个人特色:游记散文往往带有作者的个人特色和风格,英译时也要尽可能地保留这些特色和风格。

总之,游记散文的英译需要注重准确、流畅、贴近原文
风格和情感传达等方面,同时要处理好文化差异和适度增删等问题,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

散文 翻译 摘要

散文 翻译 摘要

摘要相对于其它文学样式翻译的研究,散文翻译的研究不够深入广泛。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来自散文的范围难以清晰界定。

再者,由于散文语言常常被以为是不如诗歌语言的地位高。

中国翻译界对散文翻译的研究较西方为盛,然而主要是就散文翻译的某个侧面开展的研究。

刘士聪先生的“韵味说”和高建先生的“语言个性论”及“风格可译性”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影响广泛。

本人以为,迄今为止,有必要对有关研究成果整理综合一下,以再现原文风格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标准,过对形式与内容各层次系统的对比研究,以期对散文翻译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思考。

本文作者选取风格再现为中心标准,以《匆匆》三个英译本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如下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是引言,提出研究的相关主题。

第二部分是对散文翻译标准的简单介绍。

重点是第三部分,形式与内容的对比研究。

主要又分为音韵层面,结构层面和意义层面。

其中结构层面从形象化语言,形美与意美,和跨句法三个角度来分析;而意义层面又从忠实的比较和通顺的比较两个角度出发。

第四部分是基于前面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对三位译者的风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谁的风格更接近原作的风格。

最后部分是总结。

正因为散文的形式自由,灵活,文字优美,被称为“美文”,散文翻译时就应有多种翻译标准,以重现原作的风格为中心标准,注重从各个角度去翻译,展现原文的风格,是全面的,系统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散文翻译,形式与内容,风格再现ABSTRACTCompared with translation studies of other literary genres, those concerning prose translation have been less intensiv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In my opinion,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prose is too general a concept, including too many forms of writings. It is as hard to study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prose as a whole as to define so vast a territory the prose cover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se language is often mistakenly regarded as inferior to that of poetry. Among Chines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Mr. Liu Shicong, who expounded on the “Artistic flavor” theory and Mr. Gao Jian, who put forward “Language Character Theory” and “The translatability of Style”, stand out for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intensiveness of theirachievements.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relevant research achie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chose a center criterion----the reproduction of style and make use of a range of translation standards. Hope that the system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thinking for prose transl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chose a center criterion----the reproduction of style, and tak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ongCong as object to have studies as follows;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in which the relevant theme is put out. And the second part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riterion for prose translation. The key part is the third part, which is mainly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Further, it contains three aspects as: rhythm level, structure level, meaning level. For structure level, it studies from figurative language, beauty of form and image, cross-sentence translation, while for meaning level it contains: comparison of honesty and comparison of fluent. Base on the above study, there is a comparison study from the reappearance style of original text in the forth part. The purpose is trying to get a result whose style is much more close to the original author’s style. And the final part is conclusion. As the prose enjoys the fame “beautiful essay”, and has the most flexible and liberal style, criteria for it should be more integrative and flexible. It is a systematic translation to translate pros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with taking reappearance of style as the central criteria.Keywords:Prose translation, form and content, reappearance of style Contents1.Introduction 12. Criterion of Prose Translation 22.1 Zhang Peiji’s Criterion: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 22.2 Yan Fu’s Criteria 33. Comparative Studies between Form and Content 43.1 Rhythm Level 43.2 Structure Level 73.2.1 Figurative Language 73.2.2 Beauty of Form and Image 93.2.3 Study on Cross-sentence Translation 113.3 Comparison Studies from Meaning Level 123.3.1 Comparison of Faithfulness 123.3.2 Comparison of Smoothness 144. Compariso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e Reappearance of Original Text 154.1 The Style of Zhang Peiji 164.2 The Style of Zhu Chunshen 174.3 The Style of Zhang Mengjing 175.Conclusion 19Acknowledgements 20References 21AbstractAnimation film rhythm is the soul of the film; the rhythm is reflected in its meaning in life with a basic objective, is common law. Is the law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unny story》 to brings is distinctive flavor, she notes the tones of rotating around the fulcrum, enthusiasm is bold and unrestrained, abounding emotion.。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在现代中国,散文在中国文学的地位不容小觑。

作为一种散文性质的文体,散文内容广泛,内容可以涉及到社会问题、历史事件、自然景观、议论或者反思等方面。

最近,许多散文作者也开始将他们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以便与国际读者沟通交流。

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英译研究述评,涉及到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的翻译,对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的英译有着重要意义。

在英译中,译者必须注意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同时考虑汉英两种的文化差异,和译文的表达习惯差异。

英译研究,首先,必须完整系统的分析译者在当前环境下所处的中英文化差异,以及不同原文和译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然后,对具体翻译文本应该实施怎样的策略,以及翻译实践中应注意什么引用技巧,以及译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都应作出详细而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散文作品都需要翻译成英文,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学的伟大,因此,英译也越来越重要。

当前现状,尽管中国散文作品的英译把中国散文的原文翻译得比较准确和完整,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由于文学渊源、叙事形式和抒情语言的不同,英译作品往往失去了原著的文学性和抒情色彩,无论文字或者人物形象都与原文不同,而这就给读者带来困扰。

另外,中英文句法结构明显不同,对付原文和译文的句子结构把握,以及熟练掌握两种文化背景下的汉英文字义转换,都需要译者极具专业知识。

而当前现有的译文,在句子、短语、汇总等语言结构处理上也需要加以改进。

另外,在研究过程中也应深入考察译者的翻译技巧,比如对于复杂的抒情句型、绕口令等,翻译准确到位,使译文更具有原文的文学性,以及把握文学符号及其作用,以及最重要的是注重文学文本的顺序,使译文结构和抒情节奏更贴近原文的风格。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现当代散文作品的英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从而探讨如何将中国散文作品翻译得更贴近原文的文学精微,从而使英文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散文的精髓。

Literature Review (翻译实践型论文文献综述示例)

Literature  Review (翻译实践型论文文献综述示例)

功能对等理论谈E.B.Whites散文汉译中的风格对等The Style Equivale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Essays by E.B.White Based on the Theory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No one can deny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literary prose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And essay, generally can be seen as literary prose, with its huge varieties in form, content, and style etc., is hard to single out the translation of it as a whole for evaluation. Discussions surround the translation of essay never die. Scholars, home and aboard, have done a great body of researches on it, some of them stand out for their original and comprehensive achievements. Now let’s have a check on some extraordinary theories in essay translation built by them.First comes Hilaire Belloc, he points out that the essence of translating is the resurrection of an alien thing in a native body, which has something of the opinion of “reaching the acme of perfection” by Mr. Qian Zhongshu in his work On the translation by Lin Shu, and laid down six general rules for prose translation, which give relative clear guida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rose text.Then Burton Raffel, argues, in his book The Art of Translating Prose, that the strict translation of prose should reveal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syntax. In his opinio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prose represent the style of the author, and “the style is the man”. And he further puts forward that only when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original message is kept or retained, can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be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or transposed. He takes translation as an art rather than a science, and views the prose translation 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As for domestic scholars on the studies of essay translation, Professor Gao Jin holds the idea that the tone and style are to a large extent translatable, and gives definitions for the translatableness of language in general and translability in particular cases. And if the essence of the thought and idea of the original are fully grasped, tone and style of author are likely to be retained.And Liu Shicong with its “artistic flavor” theory. According to Professor Liu, the “artistic flavor” contains textual atmosphere, sound and rhythm, individualized artistic recreation. He reaches to a deep level of prose translation with the recreation of the artistic flavor as the very core. While his theory is hard to operate, and stands the test of time.Among all the theori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is of highest importance.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riginally called dynamic equivalence, raised by Dr. Eugene A.Nida as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is taken as a better and relative operative way to evaluate and handle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that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cannot well manage. Before the theory came, there is no practical method of keeping balance betwee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ough it is not straightly stick to prose translation, it still guides a lot to the translation of essay.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se the equivalence of sty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essay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aking some essays by E.B.White for example.。

学习研究:探析叙事散文翻译

学习研究:探析叙事散文翻译

探析叙事散文翻译一、引言散文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其基本特征就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

现代散文一般可分为四种: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描写性散文及哲理性散文。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既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二、翻译文本分析综合来看,本文在翻译《世俗白菜》中采用不同翻译方法与技巧。

下面,本文将简要将从词汇、结构层面对原文译文进行系统分析:自然界的风刀霜剑带给自己的只是褪去铅华浮躁的轻松自然。

霜威深重带来的只是将白菜由青涩转为饱满、甜润。

霜气成了走向成熟的最后一道淬火工序。

见过了霜雪,方能掘出生命的醴泉。

Freezing winds and frosts only bring him the relaxation after fading the hypocrisy and anxiety of life. And it can not become plump and sweet until it suffered heavy frost, which is the last step in the quenching process leading to mature. The Chinese cabbages must survive the struck of frost and snow before they can find the essence of life.分析:从词汇上看,文中出现了四字成语,成语的翻译需要结合其本意来进行转译。

如“风刀霜剑”,翻译时无需将风比作刀,霜比作剑,只需用freezing表达出风霜的寒冷刺骨即可。

“霜威深重”则是指霜下的深重,用heavy 修饰则可表达。

“铅华浮躁”则是指伪装世俗的外表及浮躁的心灵,用hypocrisy and anxiety表达其含义,并运用了尾韵的修辞手法。

醴泉指甘美泉水,这里指生命的精华,故没有遵循其表面含义,而是意译为essence.从结构上看,译文还是大体遵循原文的小句划分。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翻译的再现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翻译的再现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翻译的再现——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赏析为例摘要:中国现代散文产生于当代“文学革命”时期,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它独特的散文风格,在中国散文走出去时必须重视现代散文英译中文化风格的传递。

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批评赏析为例,重在探讨如何使散文的风格在译文中再现。

关键词:现代散文风格翻译翻译赏析一、中国现代散文的风格特点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现主体的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文体。

而产生和成长于“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中的中国现代散文必然承载着一些特殊的时代标记。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散文在民族民主革命战争的漫天烽火中拓展奋进,要求彻底结束专制主义统治的强烈气氛,深刻的影响了五四之后好几代杰出作家,使他们撰写的包括散文在内的所有文学作品,无论在思想内涵、审美情致还是语言文采方面,都表现出与此前整个文学史迥然相异的许多崭新特点。

作家的性格、思想和信仰等在作品中得到强烈的反映,形成了鲜明的作品风格。

在语言艺术上,“文学革命”的倡导者胡适、陈独秀大力提倡平民、通俗的白话文学,因此,运用平易浅显、清新有力的白话文写作,是现代散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张培基教授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所涵盖的内容丰富,有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这类文章词语精美、诗意隽永、富有艺术魅力的美文,也有如《螃蟹》《差不多先生传》这类短小精悍、泼辣有力的杂文。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门语言艺术,其至高的境界就是再现原文的韵味,这些优秀的散文确实值得译者认真揣摩,争取把握作者的感情走向,深入领会原作之精髓,将原作的内容、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再现。

正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在风格的处理上非常令人拍案叫绝,值得借鉴学习,笔者选取了书中部分实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二、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翻译的再现2.1 原文感情色彩的再现感情色彩决定一篇文章的整体基调,常常通过不同色彩的文字得以体现。

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的开题报告

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的开题报告

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的开题报告题目:从描述翻译学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摘要:刘士聪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翻译家,他的散文作品和翻译作品因其丰富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本文旨在通过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框架,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以期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刘士聪;散文翻译;特点一、问题意识翻译是交流文化的桥梁和工具,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部分。

作为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和翻译家,刘士聪的散文和翻译作品备受推崇,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散文是一种具有叙事、描写和抒情特点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而翻译是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行转化的过程,需要高度的语言运用和文化理解。

因此,如何探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框架,探究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刘士聪散文的翻译特点和规律、其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翻译的译文质量和效果等方面。

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刘士聪散文翻译的语言形式、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探索刘士聪散文翻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并对翻译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研究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散文翻译的语言和文化内涵,提高翻译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推广中外文学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和交流。

预期结果为探究刘士聪散文翻译的特点、揭示其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评估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为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第六讲:散文的翻译

第六讲:散文的翻译

3.句式美 .
(3)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 译文一: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译文一: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 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译文二: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 译文二: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 用作装饰是虚假; 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 书生的怪癖。 书生的怪癖。 译文三:读书太慢的人驰惰, 译文三:读书太慢的人驰惰,为装潢而读书是欺 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人,完全按照书本做事就是呆子。
禁酒,在英国议而未行 在美国 禁酒 在英国议而未行,在美国 在英国议而未行 行而不实, 讨论研究, 行而不实 讨论研究 不让工人 快活, 只让工人干活, 要是能办得到, 快活 只让工人干活 要是能办得到 能出多少活。 能出多少活。 只要你不相信什么 正 只要你钱财在手, 义, 只要你钱财在手 而且确有把握永 远保得住, 那就禁酒由他, 远保得住 那就禁酒由他 醉酒由你好 了。 (翁显良译 翁显良译) 翁显良译
4.气韵美 .
(4)Now Prohibition , whether as a proposal ) in England or a pretence in America , ⋯ discussing how much harder laborers can be made to work if only they can be kept from festivity. ⋯⋯ ⋯⋯So long as you do not believe in justice , and so long as you are rich and really confident of remaining so , you can have Prohibition and be as d. K. Chesterton , What I saw in America)

散文翻译思想对译者散文翻译行为的影响研究

散文翻译思想对译者散文翻译行为的影响研究

散文翻译思想对译者散文翻译行为的影响研究作者:汪桂芬单晶晶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年第11期摘要:散文是经典的文学样式,散文翻译犹如散文创作,对译者的主体性要求很高。

对比研究了冯亦代先生的散文《向日葵》的两个英译本——张梦井、杜耀文译本与温秀颖、刘士聪译本,从译文的语言、情感和意境三个方面,揭示两组译者的翻译思想对其散文翻译行为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散文翻译;翻译思想;译者行为批评;对比研究一、引言冯亦代的散文,选择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为题名,开头说自己以“不懂画”的心情收藏了这幅名画的复制品,算是有了一位“赝品美人”,此后,在人生的起起伏伏中,该画从他的审美对象演化成与他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伴他一生,并同梵·高进行了一番跨世纪的艺术晤谈。

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抗战胜利时购得该画,到解放之初遗忘了它,再到“文革”中被迫害时对那一抹暖阳般的金色的向往和思念,最后道出了自己如梵·高一样对生活“难以泯灭”的热爱的深刻感悟。

散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作者对艺术作品的生命理解幽微而深刻。

因此,这一与世界名画同名的散文打动了众多读者,也吸引译者参与翻译。

本文就以张梦井、杜耀文的译本(选自《中国名家散文精译》[1])与温秀颖、刘士聪的译本(选自《中国翻译》[2])来探讨散文翻译中,译者的翻译思想是如何影响其散文译文行为及结果的。

本文采取描写性研究与规定性研究结合的方法,重点揭示译文产出的行为背后译者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现代散文英译研究现状我国现代散文英译的研究,较之于小说、诗歌这类文学体裁,显得非常不足。

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散文翻译的风格和韵味。

如刘士聪(2002:87-88)引用郁达夫对散文的评价,提出散文翻译要重视“情韵”,即散文的“韵致、韵味和情致”。

石永浩(2007:53-56)提出,风格是散文艺术性的重要表现,是否再现源文风格是散文翻译成败的关键。

散文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

散文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

散文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显得格外重要,而散文作品的翻译则更具有挑战性和意义,因为它常常涉及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本文将从散文作品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散文作品的翻译散文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散文作品的特点是自由、灵活,它不像小说、剧本一样固定在一个时间和空间,而是可以任意地展开或缩短、转换景象和观念。

也正因为这样的特点,散文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多的解读和理解。

散文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具备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学素养,即使是同样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的文学派别、流派也会有不同的文学语言和风格,这需要译者具备强大的文化洞察力和理解力。

此外,散文作品也常常涉及到诗意、抒情等情感方面的表达,这一方面需要译者具备大量的文学知识和修养,为了让译文更贴合作者的文学思想和意图,译者往往需要多次推敲、修改。

另外,散文作品的翻译还需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文学价值的传达。

散文作品的语言往往精炼、简约,直击人心,传达情感和思想。

因此,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文学风格,同时让译文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水平。

这一方面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中文语言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度和美感。

二、散文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散文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人们可以借助各种渠道阅读和了解散文作品,从而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艺术。

散文作品跨文化传播不仅可以增进文化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受到启迪、感动和鼓舞。

随着中国崛起和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散文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散文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散文翻译的特征文献综述

散文翻译的特征文献综述

散文翻译的特征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班级:2010级英语6班作者:邱婉莹指导老师:吴红摘要:本综述通过图书馆阅读和网络资料搜索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期刊,总结了国内外多名学者教授对于散文翻译的特征问题的分析,归纳了他们提出的各种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而分析出其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

本综述将详细分析散文翻译各种特征,再提出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能提高大学生的散文翻译能力,帮助大学生专八翻译提升,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散文特征;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散文翻译是大学生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一个热点,也是整个翻译学的重要部分,是每个大学英语学习者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项,也是许多国内外学者教授研究的重要范畴。

散文的用词清新优美,天然纯净,行散而神不散,且长句中修饰语较多,想要较为形象地将原文忠实再现到译文中有一定难度,尤其大学生的翻译技巧不够娴熟,每个学习者在散文翻译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分析常出现的问题,总结技巧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散文翻译的能力,从而带动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诸多学者及教授对于散文本身的特点,散文翻译过程要注重的特征和细节及散文翻译的规范和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一部分学者着重研究散文翻译本身具有的各种特点如音韵节奏,用词等,散文翻译的语言特点,文化差异等,还有一部分学者更注重研究散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如增益法,意境理解等。

总而言之,散文翻译的特点这一范畴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笔者专门针对这项研究范畴,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及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期刊等,通过研究前人的各项理论和观点来对此话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这些丰富的参考资料及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通过笔者对各资料的分析分类,本人认为,散文翻译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散文翻译具有的特点想要做好散文翻译,首先就必须了解散文自身具有的一些特征,只有充分透析了散文自身的特征,才能将其的神和形都忠实地再现出来,因此,研究散文自身的特点不可忽略;同时,散文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诸多,要充分了解原文和译文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译文能忠实再现原文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翻译的特征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班级:2010级英语6班作者:邱婉莹指导老师:吴红摘要:本综述通过图书馆阅读和网络资料搜索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期刊,总结了国内外多名学者教授对于散文翻译的特征问题的分析,归纳了他们提出的各种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而分析出其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

本综述将详细分析散文翻译各种特征,再提出有效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能提高大学生的散文翻译能力,帮助大学生专八翻译提升,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散文特征;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散文翻译是大学生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翻译部分的一个热点,也是整个翻译学的重要部分,是每个大学英语学习者必须重视和掌握的一项,也是许多国内外学者教授研究的重要范畴。

散文的用词清新优美,天然纯净,行散而神不散,且长句中修饰语较多,想要较为形象地将原文忠实再现到译文中有一定难度,尤其大学生的翻译技巧不够娴熟,每个学习者在散文翻译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分析常出现的问题,总结技巧经验,才能真正提高散文翻译的能力,从而带动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诸多学者及教授对于散文本身的特点,散文翻译过程要注重的特征和细节及散文翻译的规范和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一部分学者着重研究散文翻译本身具有的各种特点如音韵节奏,用词等,散文翻译的语言特点,文化差异等,还有一部分学者更注重研究散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如增益法,意境理解等。

总而言之,散文翻译的特点这一范畴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笔者专门针对这项研究范畴,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及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期刊等,通过研究前人的各项理论和观点来对此话题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这些丰富的参考资料及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通过笔者对各资料的分析分类,本人认为,散文翻译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散文翻译具有的特点想要做好散文翻译,首先就必须了解散文自身具有的一些特征,只有充分透析了散文自身的特征,才能将其的神和形都忠实地再现出来,因此,研究散文自身的特点不可忽略;同时,散文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诸多,要充分了解原文和译文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为译文能忠实再现原文奠定基础。

1、郝晓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该论文着重研究的散文自身的语言音乐美。

所谓散文语言的音乐美,该作者郝晓梅用整齐匀称、朗畅浏亮,奇偶交错、参差自如,虚词传情、摇曳多姿来概括。

首先散文的语言音节整齐匀称,语调优美平稳,音韵流畅奔放,使整篇文章拥有和谐美妙,气壮山河的音乐美感;其次散文不像诗歌有字数和押韵要求,散文的文体形式更加自然,不拘于形,它注重长短句的自由巧妙搭配,奇偶交错,而过分强调对仗,或句式工整,会使散文失去自然天成的音乐美感;最后,虚词的恰当使用,往往使散文更具灵动之美,摇曳生姿。

当然,作者也强调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美并不意味着忽视散文的内容,形神俱存的散文才是真正优秀的散文。

笔者认为这样的语言美应该引起英语翻译学习者的重视,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将这种语言美再现到译文当中,从而让译文也具有同样的灵气。

2、邱绪萍:《英汉散文的音韵节奏及其翻译》该论文从散文的音韵和节奏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邱绪萍认为散文不像诗歌对于音韵节奏的要求那样严,要押韵和对仗工整,但散文的音韵和节奏也不容忽视,其带来的效果能使散文本身的魅力加分。

因此,散文也具有音韵和节奏,在进行散文翻译时应尽量将其还原到译文中,以增加译文的优美和气势。

然而汉语和英语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因而在表达散文的音韵和节奏时也不相同,使得散文翻译具有一定难度,译者要先充分透析两种语言的不同音韵和节奏,然后才能使译文更加生动,更有原文的神韵。

3、张艳丰:《译者主体性与散文翻译-》-《英国乡村》两种译本的个案研究该论文从译者出发,研究了散文翻译中译者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作者认为,散文是一种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句式巧妙,语调优美的文体,因此在散文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和体现。

所谓译者的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在尊重原文,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译文除了能再现原文的形态外,同时因有了译者的主体性发挥而更加优美。

该作者张艳丰通过夏济安和高健两位翻译大家对《英国乡村》的不同译文,在两种译文不同的的节奏表现、语句运用、风格把握、译语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说明了散文翻译具有译者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在具体的散文翻译中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译者主体性不是篡改原文意思,而是将自身风格与原文风格有机融合,从而让译文更加精彩,这一话题值得深入研究。

4、张冬梅:《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翻译的特征》该论文分析了张培基先生关于现代散文翻译的特征,强调了三大点。

作者认为张培基教授对于现代散文的翻译有独到的见解,且他的散文翻译忠实原文,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首先,作者张冬梅分析,散文翻译要有准确性和清晰性,这就要求做到细节翻译和选词恰当;其次,现代散文的语句往往包含文言文,而文言文具有简略,隐含而难懂的特点,因而在翻译中要注意增词解释;第三,原文与译文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要注意句子重组和整个概念的表达,使译文的逻辑更清晰。

张培基教授充分论证了现代散文的可译性,译者可以通过研究他的作品得到启示,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

5、石永浩:《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该论文强调了散文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而作者石永浩认为这种风格看似飘忽,难以捉摸,实际却具体可感,真实可译。

散文的风格寓于散文的句式结构中,和谐优美的韵律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及散文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中。

作者通过例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风筝》等各大家的作品来说明散文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译者应充分了解散文的独特风格,通过运用巧妙的句式结构为基础,将散文的音韵和意境都融入译文中,让译文能够尽量保持原文的情感色彩和神韵气势,同时译者的个人风格也要适当与原文的风格和谐统一,让散文翻译的风格能淋漓尽致地再现。

笔者认为石永浩博士的观点给人以很大的启示,散文翻译者们都应引起重视,把握了散文的风格,才能做出更好的译文。

上述文献研究叙述了散文翻译各方面的特点,为本论文研究散文翻译的特点技巧提供了大量实用有利的资料。

二、散文翻译时应注意的翻译规范和技巧了解了散文翻译的特点是打基础,真正要做好散文翻译,就必须去了解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只有真的掌握了有用的翻译方法和原则,才能让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游刃有余,避免常出现的问题。

1、张继光.张蓊荟:《当代散文翻译(英译汉)句法操作规范的语料库考察》该论文通过对语料库的数十篇散文翻译的对比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解释了散文翻译的句法操作规范。

首先宏观方面,作者一方面对比原文和译文的语句对应,发现当代散文翻译力图保持原文风貌,体现原文风格;另一方面对比句长,译句的长度远长于汉语散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了变异的操作规范。

其次微观方面,作者分析了散文翻译的形合或意合,代词的使用情况,语序的排列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总结出了散文翻译要适时变异,存异,但又不能过于异化,要保持原文的风貌和译文的特点。

2、李志勇:《散文翻译中美学效果的再现》该论文从散文翻译的美学效果出发,分析出了三大点来阐述美学效果在散文翻译中如何再现和传达。

所谓散文翻译的美学效果就是将原文作者的精神心境同译者自身的理解和审美相结合融入到具体的译文中,使译文充满形态美和意境美。

作者李志勇分析,首先译文用词要明快清晰,自然天成,充分再现原文的音韵节奏;其次要推敲句式,巧妙排列,让译文带有原文的意境;第三要认真考虑语言,融入译者个人风格,让译文再现原文的语言风貌和特征。

这三点有助于散文翻译的美学效果,有助于赋予译文形美和神美。

3、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该论文分析阐释了意境是散文翻译的一项重要概念,并提出意境由“意”和“境”两部分组成,“意”指表意,即形似,大多靠直译来完成,而“境”则倾向于情境,即散文翻译的抽象情境,为神似,这是散文翻译的难点,需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来实现。

另外,汉语散文的语句优美,朗朗上口,译文虽不需一一对应,也要形态相近,运用适当的构词。

作者还提出创造新词是散文翻译转化中常用的译法之一,即通过利用音译或构词规律等来生成新词,让译文更加贴切。

4、徐军,孙宪梅:《浅谈散文的语言特点与翻译》该论文首先分析了散文的特点是行散而神不散,具体表现为篇短题广,句式灵活,形式优美,对应译文就要做到准确与流畅。

作者作者通过一些典型的散文翻译作品分析,提出了四个方面来帮助译文的准确与流畅:首先是努力体现散文风格,就是散文的神韵和节奏韵律等要在译文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其次在散文翻译时不能居于原文,生搬硬套,要让句式重新组合,巧妙变通才能使译文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第三要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翻译,词语是散文的基础,翻译时选择清晰贴切的词语才能让译文更有气势和灵动美;最后译者要理解原文的意境,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心态,然后将意境融入译文中,才能更好地再现原文的韵味。

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对翻译散文十分重要,译者们都应该掌握这四项,然后落实到翻译中。

5、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该书是翻译大家张培基的著作,很多译者都爱看,笔者也不例外。

张培基作家在书中做了很多的中国现代散文的译文,其中有很多翻译技巧值得借鉴。

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三大点:第一,就是增益法。

汉语散文的特点是语句优美却精悍,言简意赅,所以在做翻译时就要适当运用增益法,充分发挥理解和想象,不居于形,让译文具有原文的风采;第二,是在翻译中常遇到晦涩难懂的词,让翻译颇具难度,这就要译者结合语境去理解和把握词意,让译文的译词清晰达意,生动形象;第三,是针对原文中语句的隐含意,译者应该认真推敲揣摩,然后在译文中将其表达清楚,让译文易于理解。

张培基教授在书中的各种精彩译文,各种有益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都十分值得译者欣赏和学习,译者们可以借鉴来提升散文翻译的功底。

这部分文献从不同角度例举了散文翻译的一切规范和技巧,对广大译者们都很有帮助,这也为本论文关于散文翻译的技巧论述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给笔者很大的启迪。

以上是笔者研究撰写本论文时所需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

这些文献论述了散文自身的特点,散文翻译的特征及散文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笔者在细读所查阅到的文献后发现,对散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还不够具体和完善,这为笔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本研究旨在从散文翻译的特点和技巧两方面着手全面分析译者们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特点和应运用的方法,这对译者们的散文翻译难点提供了新思路,对大学生专业八级的翻译也有帮助和启发。

参考文献1、郝晓梅.散文语言的音乐美[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2、邱绪萍.英汉散文的音韵节奏及其翻译[J] -韶关学院学报2009(10)3、张艳丰.译者主体性与散文翻译--《英国乡村》两种译本的个案研究[J] -2010,3, 33(2)4、石永浩.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J] 2009,1,23(1)5、张继光,张蓊荟.当代散文翻译(英译汉)句法操作规范的语料库考察[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李志勇.散文翻译中美学效果的再现[J] 2009,23(1)7、张继光,张蓊荟.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当代散文翻译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0(5)8、徐军,孙宪梅.浅谈散文的语言特点与翻译[J] 2006,4,22(2)9、孙迎春. “意境”译法探索[J] 2009,0510、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6-78 5、张冬梅:《张培基关于现代散文翻译的特征》[J] 20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