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结构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结构之比较

一、比较两个版本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和依据

(一)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与依据

2011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

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的依据: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忌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

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

(二)两个版本设计课程结构的思路、依据的异同

2017年高中课程标准是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完成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两个版本都介绍课程结构设计的思路或依据。在这里,两个版本都强调了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课程结构安排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化差异。2011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高中语文教育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这样表述:“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017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思路或依据做了更为详细论述,补充了较多内容,其关键之处有三:

第一,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更加重视立德树人的目标。

第二,新课标准程的课程结构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任务。提出了新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三,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明强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实践话题和情景。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体现国家意志,把“树人”的目标放在突出位置。不光如此,还解决了语文学科老大难问题-----语文学科的任务究竟是什么?试图用学习任务群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界的难题。

二、比较两个版本课程结构

(一)两个版本的课程结构

2011年版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A)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一”(A1)至“语文五”(A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几个方面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发展打下基础。必修课可在高一全学年及高二上的前半学期连续的五个阶段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传记(D),语言文字应用与探究(E),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F)。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

必修其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二)两个版本的课程结构的异同

两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版本的课程结构都设计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具体时间的安排上都比较自由。学校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课程的时间和进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学习。这展现了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教育理念。

这次修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的修订上下了很多功夫,修改内容比较多。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

2011年版课标写到:“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这次修订的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反映时代的要求”“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

在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没有把这两点写进去,但从学习任务群的设置来看,这两点也是贯穿其中的。这次修订的课标基于“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的理念,特别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中。

2、课程结构改称“模块”为“学习任务群”

2011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A)分为“语文一”(A1)至“语文五”(A5)五个模块。课程标准对模块提出了要求,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要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2017年版高中课程标准把必修课程分为7个学习任务群,这7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2011年版课标提出了“模块”概念。它是模块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的体现。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一门学科中或各门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把以前语文课本中“单元”换了个说法。按照这个课标编写的五本必修课本与以前以“单元”为架构的语文课本没有实质性的不同。2017年版语文课本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学习任务群”。顾名思义,学习任务群强化了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