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_问题和趋势_图文.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cbac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a.png)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
我国城镇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
在这个时期,大部分人口仍聚集在农村地区,城市的规模和数量相对较小。
重点是进行农村土地,提高农民的生产
水平和收入,同时逐步发展城市经济。
2.开放初期(1978-1990年):开放的政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
加速。
国家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聚集。
特别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进入到城市中。
3.经济腾飞时期(1990-2000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城镇化进程迅
猛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
4.城市化进程加速(2000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城镇化进
程进一步加速。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化规划,大力推动了农村地区向
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和资源。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如低效
率的城市化进程、城市贫困和不平等等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加速阶段的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也不断提高。
城市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是
一种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未来,我国城
镇化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但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为我国经
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挑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464bd0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7.png)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近几十年来的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旨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背景、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激增,城市化进程迅速加速。
根据统计数据,到2020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0%以上。
二、成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首先,城市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城市化带来的投资、消费和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进程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教育和医疗资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挑战然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过快导致土地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
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可能导致农地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其次,城市化不平衡现象突出。
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城市化滞后问题,城乡差距加大。
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交通、水电、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迅速上升,但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供需矛盾。
四、对策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实施空间规划和土地管理。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用地和生态环境。
其次,加强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支持,避免大城市过度集聚。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增加投资,提升城市交通、水电、医疗等基础设施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45edc30b763231126edb1123.png)
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城市化的挑战。
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经济要素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长。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均伴随着这样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尽管各自的方式和道路不尽相同。
城市化本身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不经这样的过程,现代化强国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基于我国的具体情况,这种过程必定是十分复杂的。
从90年代起,关于城市化的探讨逐渐增多。
党中央在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又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作为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政策性问题之一,并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同时指出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这个新的政策精神将为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不仅使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中心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培养了一代政治、工商业、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精英,而且在城乡严重对立的情势下,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化、西化与民族化、大一统与多样化等20世纪中国基本的矛盾、冲突和斗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历程,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78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1979年迄今则是市场经济取向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若干阶段。
1949年至1978年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8年,是中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与工业化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化速度加快的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开始向内地倾斜,内地城市化的进程由此加快,形成了一批新兴的生产性城市,突出了城市的工业中心、生产中心的作用,而消费服务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开始萎缩。
第二阶段从1958年至1978年,是城乡分割的城市化阶段。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12c6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b.png)
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一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口流动、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果。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问题进行分析,希冀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才显著加快。
国家政策鼓励人口流动,通过农村改革、城市扩张、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迅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这背后的推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促进效应,城市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不平衡,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相对于内陆地区和中小城市更快地发展,这导致了地理和经济的不平衡。
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其次,城市膨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是一个严峻问题。
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空气和水污染,土地资源短缺,垃圾处理问题等。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包括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和权益问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以及治安问题等。
造成城市化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的发展优势较大,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投入,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另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指导和执行不力。
城市化进程需要统一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执行,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张,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维护。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引导,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充分保证。
面对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充分利用土地和资源。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f194ceae02768e9950e73873.png)
中国城镇化历史变迁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是城市化后发的国家,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行政区的建制制度(即行政区划制度)的产生,仅有80余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进程。
如何划分和确定中国50年来城镇化历程,既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就目前的论著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两分法。
该观点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线,将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城市化的停滞和低速增长阶段,进一步又可细分为1950-1957年的短暂健康发展时期、1958-1960年的过度城市化时期与1961-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时期。
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城市化的迅速推进阶段。
[1](2)三分法。
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城市化发展50年,大体经历了三个各有特色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7年,为城市经济恢复和顺利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时期;1958年至1977年是解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1978年至2000年为第三阶段,中国城市化开始进人崭新的发展阶段。
[2]另一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城市拉动型的城市化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城市化倒退、停滞时期;第三阶段(1979-1998年)为城市化较快发展时期。
[3]第三种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1956年)为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第二时期(1957-1978年)为调整和曲折发展时期;第三个时期(1978-2000年)为改革和加速发展时期。
[4](3)四分法。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不同的政治经济特点,中国城市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65年)为动荡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为萧条阶段;第四阶段(1977-1996年)为发展阶段。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ca84500f12d2af90242e660.png)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
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
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
中国城镇化道路PPT课件
![中国城镇化道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afc545284ac850ac024248.png)
第7页/共19页
城镇化存在问题
➢ 一、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滞后。
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相比,发展滞后 从城镇人口数量看,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我国按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远低于世界银行 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5%的水平. 从城镇化质量看,发展滞后更为明显。
第2页/共19页
什么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大事记
2007年,党 的十七大报 告进一步指 出,走中国 特色城镇化 道路
2009年,我国制定 保障性住房发展 规划,计划2009 年到2011年解决 750万户城市低收 入住房困难家庭 和240万户棚户区 居民的住房问题
2011年,“十 二五”规划纲 要提出未来五 年我国将建设 3600万套保障 性住房,使其 覆盖率达到 20%。
第12页/共19页
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实现户籍与城镇 福利体系的脱钩 分类制定落户政策
第13页/共19页
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分配的干预 完善设市审批制度,按常住人口规模确定机构和编制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市场配置基础设施资源的作用 加大对中小城市的支持力度
第4页/共19页
二、我国城镇化现状
➢ 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比率
十年来,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共有657个设市城市,19683 个建制镇,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超过1000万人口的 城市有13个
第5页/共19页
我国城镇化成就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9f4a8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c.png)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源远流长的。
在过去的几千年间,我国的城市化历程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
在古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源于农业城市的建设。
早在商周时期,周王将都城迁至今天的洛阳,以此示范其他领主建设都城。
此后,大批农业城市逐渐兴起,包括长沙、南昌、江阴等。
这些城市受到了中央政权和地方领主的支持,得以快速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城市化进程迎来了黄金时代。
大批城市建设,包括长安、洛阳、杭州等,成为了当时经济、文化的中心。
从那时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不断推进。
但是经历了若干次战争和封建社会的割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停滞了数百年。
直到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化进程才重新启动。
早在1908年,上海就建起第一座现代化的制造业工厂,缔造了中国工业的开端。
此后,上海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先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
在城市化滞后的其他地区,如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城市化进程也接连启动,并迎来了高速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十年间,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从制造业经济到服务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更是加速了。
在大量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内部的功能也不断拓展,以适应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跑在全球城市化的前沿。
据统计,全国城镇化率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7.9%提高到了目前的60%左右。
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动力。
尽管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城市间的差距加大,产生了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也会加剧环境压力,导致了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
总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在现之今日依然在不断发展完善。
城市化进程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中国城镇化进程
![中国城镇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ea007c2bb4cf7ec4afed09f.png)
中西城镇化进程对比
增长率 10%-25% 国家 美国 40年 中国 37年 25%-50% 50%-60% 45年 28年 35年 估计10年
中外各规模城市发展对比
>50万 25-50万 0.5-1万
<5万
年
份
年
份
西方国家
中 国
城镇化目前发展模式
中心市-近郊卫星城远郊卫星城-建制镇
市区-疏散聚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城镇化发展历史
• 出现:鸦片战争之后(世界范围看最先的 城镇化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 • 缓慢发展阶段:1 鸦片战争至解放前 • 2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 • 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今
原因
• 开埠通商(地理条件) • 自然经济的解体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剧增加 农民与土地分离 • 先进生产机器的运用对劳动力的需求 • 器物的城市化
区别发展
• 城市化的发展不能以空间面积来衡量,城镇分布 首先是人口分布,一定数量的人口和密度才形成 城镇,我国地理条件差异悬殊大 • 东部地区:大城市、城市群、都市化群 • 原因:地形、农业现状、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状 况(迁入人口) • 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乡镇 • 原因:人口现状、土地资源、经济现状等自然原 因
城镇化缓慢发展阶段
• 连续的战争与外国侵略阻碍了城市化的进 一步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政策的阻碍
原因分析
• • • • 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户籍制度的进一步开放 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东部临海外资投入多就业机会大工业快速 发展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中西部人口大量涌 进东部 • 内地经济发展较缓慢 • 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化
何为城镇化
• Urban与Rural • Urban一般译做都市的与Rural农村的相对 • 实际镇与镇以上的各级居民点都应属于Urban place。城市实际就是泛指与农村居民点不同的各 级城镇居民点 • 对我国而言城市化(urbanization)更好的称呼应 是城镇化即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聚居,是城镇人口 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 具体来说城镇人口指以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 常住非农人口为准,其中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6 个月以上的人口
简述我国城镇化特征和发展方向
![简述我国城镇化特征和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4dcd16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9.png)
简述我国城镇化特征和发展方向摘要:一、我国城镇化历程及特征1.城镇化历程2.城镇化特征二、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1.人口城镇化2.质量城镇化3.绿色城镇化4.创新城镇化5.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正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并展现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城镇化历程及特征1.城镇化历程回顾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8年,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人口比重在10%左右;第二阶段是从1979年至2011年,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从17.9%上升至51.3%;第三阶段是从2012年至今,城镇化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强调人口、质量、绿色、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2.城镇化特征(1)政府主导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在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住房保障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人口流动性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3)土地城镇化较快:为了满足城市扩张的需求,我国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加快了土地城镇化进程。
(4)区域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区域差异较大。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1.人口城镇化: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重点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2.质量城镇化:强调城市内涵式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质。
3.绿色城镇化: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4.创新城镇化:加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5.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优化城乡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总之,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清晰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a11d76f705cc17552709fc.png)
.
25
.
26
.
11
6.中小城镇在城镇总人口构成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市镇升级密切相关
•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建制镇设置 标准有了很大的变化,城镇管理模式也有了新的内涵, 全面推行了撤乡建镇,撤县设市和“镇管村”、“市带县”等 体制,一大批中小城镇迅速成长起来。中小城镇的大发 展促使我国城市等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数量上 看中小城镇已占全国城镇总数的绝大多数,从人口结构 上看,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人口比重有所降低,而中 小城镇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有很大提高。
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
1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 展阶段,与以前的30年相比,城市化的动力 机制、总体特征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
1.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 时,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城市人口数量也很 大,即我国城市化规模也很大。尤其是在1996年,我国 城市化率突破30%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规模明 显加快。
城镇人口数 (万人)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城镇人口比重 (%)
52.60% 53.73% 54.77% 56.10%
.
5
.
6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展 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4a952d3968011ca300919e.png)
广东大亚湾新区成“鬼城” 2300户只亮2盏 灯
The end,thank you!
3.这两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不一样。
城市化内涵更加丰富。“城市化”与“现代化”、“工业 化”、“信息化”一样,既是一个体现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 概念,又是一个反映目标的概念(不过这个目标是动态的), 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城镇化”是反映如何实现“城 市化”目标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手段,即只有通过加快城市 和小城镇的建设,才能实现城市化或推进城市化进程,只有 进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
(三)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 • 一、从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化转向城乡互补协调 发展的城镇化 • 二、从高能耗的城镇化转向低能耗的城镇化 • 三、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转向质量提高型的城 镇化 • 四、从高环境冲击型的城镇化转向低环境冲击型 的城镇化 • 五、从放任式机动化的城镇化转向集约式机动化 的城镇化 • 六、从少数人先富的城镇化转向社会和谐的城镇 化
•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 城市化度、 城市化水 平、 城市化指标)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 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 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 城镇化内容及进程
第一:土地流转试点
新型城镇化将启幕农村新一轮改革,土地流 转乃大势所趋。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征 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并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这项举措将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经济学家顾海波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新的落户政策
• 我国将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的落户政策,有 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的落 户限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的落户条件。
上海落户政策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88ff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8.png)
就业创造与促进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就业培 训和创业支持,增加就业机会。
金融支持与投资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 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
04
城镇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资源环境可持续
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水等 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公平
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公平。
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住房保障
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提供稳定的住房环境,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经济发展措施
产业升级与创新
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 ,提高城市竞争力。
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保护法规, 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
推广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 率,减少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与城市规划
鼓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降 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社会公平措施
公共交通与基础设施
投资建设高效公共交通系统,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出行环境。
城镇化稳定阶段
01
农村人口转移速度减缓,城市人口数量趋于稳定,城市经济和 基础设施发展趋于平缓。
02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城市就业和生活成本
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政府开始关注城市化的质量,推动城市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03
城镇化转型阶段
01
02
03
农村人口转移出现逆城 市化现象,部分城市人 口向农村转移,城市经 济和基础设施发展面临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a12555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1.png)
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一、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城镇建设历史悠久,并且在古代很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都居于所处时代的前列,而且出现过当时享有世界盛誉的大都市,但随着近代以来饱受外国入侵和殖民掠夺,我国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近现代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基本上被扼杀。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史上真正意义的城镇化的开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建国以来的城镇化进程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2,3)。
1.城镇化起步发展阶段(1949~1957年)随着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1949~1952年)以及其后“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具体表现为:新建了一批工矿业城市并且扩建和改造了一批重点城市,城市数量从1949年的136座增加到1957年176座,年均增加5座,城镇人口也增长较快,从5765万增加到9949万,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15.39%,相当于年均提高0.59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城镇发展及城镇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适应。
2.城镇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由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我国经济发展在此后开始盲目追求高速度,受“大跃进”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起伏波动大,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大起大落。
其中,在1958~1960 年三年“大跃进”时期,由于受急于求成和主观随意性强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工业化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脱离了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高速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盲目上马,致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镇,3 年内城镇人口净增2352 万,年均约新增城市8座,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5%(年均提高1.45个百分点)。
但这种由“跃进”式国民经济建设所导致的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虚假城镇化”并不持续。
从1960年起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国家在1961年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后,我国城镇化进入了1961~1963年的三年调整时期,期间停建和缓建了一大批工业项目,政府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农村,一部分新设市恢复到县级建制而一部分地级市则降级为县级市,3年间城市总数合计减少25座(1963年一年就撤销城市24座),城镇化水平也骤降2.46 个百分点为16.84%,出现了极不正常的“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https://img.taocdn.com/s3/m/a183ef0079563c1ec5da7147.png)
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城镇化发展概况
1
1843年我国城镇人口2070万,城镇化率约为5. 1% (不 包括边远地区) 。
2
1843—1949年,增加到5765万,由5. 1%增加到10. 6% , 而此时世界城镇化率为28%。
3
1900年世界人口城市化率13. 6% ,比我国1949年城镇化 水平还高出3个百分点。
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 出版社。蔡昉,2008
城镇从业人 比率(1)/ 农民工(1) 员(2) (2) 7849 21274 36.9 8399 23940 35.1 10470 24780 42.3 11390 25639 44.4 11823 26476 44.7 12578 27331 46 13212 28310 46.7 13697 29350 46.7
8.87%
上升1.91
• 农村地区人口结构失衡状况,在 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
–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其中 20-40岁青壮年占到55.4%。 – 农村地区“三留守”状况突出。相 关研究表明:全国有2000万留守儿 童、2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 妇女。 – 乡村地区“空心村”增多。
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案例: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化,单位万人,%
2010 农村外出劳 动力 省内从业 省外从业 718.3 148 570.3
2011 780.2 211.3 568.9
增量 61.9 63.3 -1.4
增幅 8.62% 42.77% -0.25%
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巟业化推进影响:
• 工业化仍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稿部地区 " 三 ! 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对策促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转变发展方式 , 促进经济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 , 涉及经济结构 ! 产业布局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为保障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作为后发国家要认真处理我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 以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 " : 一是建立有效推进城镇化的新的体制与机制 "要在恢复和加快设市进程基础上 , 努力促进城市政府要从 / 经营城市 0向 / 规划城市0并 / 监督规划实施 0的理念转变 , 让市场去 / 经营城市 0, 营造一个市场化的推进城镇化的机制 "在监督规划实施中 , 强化对 / 城中村 0的及时和统一的改造 ;要提高城镇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水平 ,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有效扩大城镇人口吸纳能力 " 目前 ,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采取的基本上是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模式 , 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也主要由市政工程管理机构与其他专业公司(或局直接经营管理 "今后 ,应逐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 在统一的城市公共资产管理机构下 ,按照城市基础设施性质的不同 , 分别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 " 二是完善规划体制 "要进一步强调城镇规划的硬约束 , 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和有关法规和政策 , 搞好新一轮城镇规划并严格监督
规划的实施 "要加强城镇体系的规划工作 , 尽快制定我国重点城镇群的规划方案 "大城市要防止 / 空洞化 0;中小城市要防止盲目扩张 ;小城镇则避免遍地开花 " 城镇基础设施要统筹规划 , 地上地下基础设施要全面兼顾 , 少搞形象工程 "城镇规划要强调各主体的参与 , 具体制定城镇规划和建设各阶段社会主体参与的形式 ! 范围和作用 "要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完善土地征用和使用制度 " 三是改革人口迁移体制 "按照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合法的迁徙的要求 ,改革人口迁移体制 " 首先 , 逐步取消户籍城乡分置制度 , 建立新型的按居民居住地登记及变更登记制度 ;其次 , 取消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经济社会方面的规定 ,探索城乡社会保障 ! 子女上学和升学 ! 就业等方面一体化的具体途径 ,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的层次 , 优先在 / 城中村 0推进这方面的改革 ;第三 , 在推进土地集约经营的基础上 , 逐步放弃 / 土地换城市户口 ! 换社保 0的思路 , 建立城乡居民身份自由相互转换的可行办法 " 四是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 "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国家统一管理土地资源的行政机构 , 建设管理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分别是城乡土地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 , 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着未来我国土地资源全面 ! 高效和集约的开发利用 "基本思路是 , 强化国土资源部门对全国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管理职能,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行政管理机制 "具体内容包括 :淡化土地所有权管理 , 突出土地利用权的确权 ! 规范和管理 ,相应地进一步明确国土部门对土地使用权的行政管理职能 , 建设部门和农业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只行使使用权 ;强化和改进土地用途管制 , 如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 !明确城镇边界 ! 分各类农业用地 ( 主划要是耕地基本保护范围 ! 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变更审批制度等 ;建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 ! 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符镇建设规划要求的 ! 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市场 , 增加土地资源的流动性 , 扩大空间配置的范围, 促进土地开发利城用效率的提高 ;等等 " 五是改革城市财税金融体制 ,变 /卖地财政 0为规范的 / 土地财政 0 "税收上 , 要尽快及时地开征房地产税 , 有效控制土地出让价和房价 , 以改革土地利用的直接税和间接税比例关系 ,提高土地保有成本 , 降低土地交易成本 , 促进土地市场和房地市场健康发展 " 开征房地产税 , 只要税率合适 , 土地价格将应声而落 " 同时 , 开征房地产税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理顺土地所有者和土地行政管
理者的关系 :只要房地产税长期存在就会改变目前极不合理的一次性收取多年土地出让金问题和土地出让年限问题 (只要年年交税就不存在所谓年限问题 ,才能改变目前的所谓 / 卖地财政 0为规范的 /土地财政 0;只要土地价格合适就
会形成规范化的土地市场化 , 优化土地资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年第3 期 } R esea h " Eeonom ies and M a 卿 m ent c r n n 源的配置 ,鼓励土地的经营开发 "另外 ,财政上 , 建立城市财政与城镇基础设施之间的新型关系 , 财政资金 (主要是未来的房地产税只管基础设施的运行 ,而不
管投资 , 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靠其它途径解决 , 如民间资本 !信贷! 外资等 "
金融体系上 ,建议开办土地银行 , 统筹经营管理与土地出让 ! 交换和开发有关
的所有资金来源和用途 " 近期应研究扩大城镇建设债券发行规模的可行性 ,
以及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进人城镇建设的渠道 " 六是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 "在干部管理考核和任用制度中 ,要淡化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指标 , 改革城镇建设主要靠土地财政的状况 , 强化对城镇所有居民的民生指标的考量 , 近期应当突出对 / 城中村 0改造力度的考核 , 在干部制度上确保城镇化和城镇
建设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们侯捷 .中国城乡发展报告 7M 2 .北京 :中国城市
出版社 , 1 9 . 97 仁 2陈亚军 , 等.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仁 2 J].管理世界 , 1 96 (6 . 9 [3 2T he W or d Ba k.W ord D evelopm ent Indi t or 仁 ].1998 . l n l ea s R 7 2刘勇.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仁 1.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 科 4 M ( . D e v elo P m en t C o u r e , D if cu lt es a n d T ren d s o f C h n ese U r b a n za t o n s i f i i i i L IU Y o ng ( D evelopm ent R esear h C enter of the Sta e C ounei Bei ing ,1000 10 c t l, j A b st a r et :Sy stem a t l ly 代ea ling th e eo ur e an d aeh ievem e nts o C h in ese ut an i iea l s f h zati n : e xp lor n g th e d eve l p i g o i o n e r t n d s of C h i e se urb an iza ion in n ea f u re ; a a y zin g th e m a n d i eu l e s i a eele a in g th e b oo m n g O C h i ese ur a n t r u t n l i f ti n c r t i f n b n izati ; and m ake som e m ea ur s to solve t Pr blem s. T he p即er r a ized t qua it o C hinese ur a izati 1 not hi on s e he o el he l y f bn on 5 h g b ee au se
of the ex isten e es of vil a ge in tow l n , p oor w or 色 resid en t d istr ets , low sta d a d of in f astr et res in li k i n r r u u ttle to w n s, ete . It乌im P er tive t a t to ove r om e the se d 皿 eu lti 50 a s t 罗 t sou n d d eve l m e n of C h ine se u rba n i a h c es o oP t zati n .
o K ey w o rd s :C h ine se U rb a iza t n ion : D ev eloP ing T en d s ; M a i D if eu lt r n i f ies 责任编辑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