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进展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以电击样短暂突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疼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

三叉神经痛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后者因其他病变压迫或侵犯三叉神经所致,有明确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 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枢病变学说认为PTN 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发病部位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内; 周围病变学说认为PTN 病变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神经节或周围支,由于邻近血管压迫致神经脱髓鞘改变而致病。

对于三叉神经痛虽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

一、抗癫痫药物1. 卡马西平卡马西平用于治疗PTN 的临床效果被许多对照试验所证实,是目前公认的治疗PTN 的经典一线药物。

卡马西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Na + 通道,可降低神经细胞膜的Na + 通透性,通过抑制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丘脑中央内侧核突触传导而发挥止痛作用。

患者多于服药24 h 内三叉神经发作性疼痛好转或消失,初始治疗有效率可达90% 以上,需长期用药方可维持疗效,但长期用药后疗效降低,需增大剂量。

通常服用卡马西平后6 h 达血浆最高浓度,半衰期为13 ~17 h,经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症状较轻或早期患者,初始给予100 mg、每日1 次,后根据止痛效果酌情增加用药剂量及次数,2 周内可增至每日800 mg,但每日应用最大剂量为1600 mg。

卡马西平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皮疹、恶心、白细胞减少等。

为减少不良反应,应在止痛前提下控制用药剂量及次数( 间断用药) ,同时找到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应用。

2. 奥卡西平奥卡西平为第二代抗癫痫药物,结构类似于卡马西平,但具有不同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其除具有阻断Na + 通道降低神经细胞膜及突触活性作用外,还能抑制阈值较高的P 型和N 型钙离子通道,减少神经递质谷氨酸的传递,避免神经异常放电。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分支并观察眼轮匝肌及咀嚼肌的表面电活动,判
断三叉神经的传入及脑干三叉神经中枢路径的功能,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颅底肿瘤、多
发性硬化、脑血管畸形等。
一、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
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
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
征可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鼻窦炎 舌咽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五)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无效时可选择非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0.1g,2次/日,每日增加0.1g,至疼痛控制,最大剂量不超
过1.0g/d 其他药物选择: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非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 亦称为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或贝尔 麻痹(Bell palsy),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Thanks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为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辅助药物: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用于缓解疼痛引起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用于改善患者情绪,增强疼痛阈值。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促进神经修复。
2.物理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使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针对疼痛区域进行电刺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镇静剂:如地西泮(Diazepam)等;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等;
-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2.物理治疗
(1)经皮电刺激: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对三叉神经痛部位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2)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每周2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本方案旨在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一种合法合规、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第2篇
三叉神经痛最新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euralgia,TN)是一种慢性疼痛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科学的治疗策略,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治疗监测与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药物副作用和生活质量。
2.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长期跟踪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五、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1.教育患者了解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神经外科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神经外科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三叉神经痛
生化全套、内毒素、
颈动脉多普勒、甲
671701

功三项、心脏B超、

肌钙三联、β-钠尿
神 经


手术耗材是否可控
三叉神经痛
一级护理、泮托拉唑 三 叉 神 经 痛
671701
三叉神经痛
建议: 慢诊病人部分检查前置到入院前 减少预防性用药(泮托拉唑) 降低常规用药级别(甘油果糖) 降低一次性耗材费用(生物膜、补片)
神经外科 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临床路径重点病种医保管理
高血压脑出血 三叉神经痛 脑膜瘤
脑出血
脑出血
内毒素、甲 兰索拉唑、胞 急诊颅脑CT
675223
功、肌钙三 二磷胆碱(活
基 底 节
联、β-钠尿 动性出血慎 肽、脑苷肌 用)、胸部CT

肽(二线)、

兰索拉唑、
溴己新
脑出血
血常规、肝功、
术后第5天、第
生化常规
8天二次复查是
675223

否可参照路径

整合为术后第7
节 出
天复查

脑出血
肺部湿性罗音
胸部CT能否用
675223

胸片替换




脑出血
建议: 减少常规复查CT频次 尽量避免胸部CT常规复查 减少与疾病无关检查 减少辅助用药使用(医保目录中二线用药) 减少预防性用药
脑膜瘤
脑膜瘤
内毒素、甲功三项、 血浆皮质醇、肌钙 三联、β-钠尿肽 脑 膜 瘤
670926
脑膜瘤
奥拉西坦、丙戊酸 钠、甘油果糖 脑 膜 瘤
670926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

各科室临床路径(卫生部)2022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社区获得性肺炎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支气管扩张1.4支气管哮喘1.5自发性气胸1.6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1型糖尿病7.22型糖尿病7.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Grave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2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312.1贲门失弛缓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4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5。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主诉: 右下颌部疼痛不适1月余,加重2天现病史: {患者自诉}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及原因下}出现{右下颌放射样触电式疼痛,触之即痛,张口亦感不适,面部无红肿,未予以重视,休息后症状未见好转,前两日上述症状加重},{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耳痛耳鸣},{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病后未行特殊治疗,今为求诊入院} ,门诊拟诊为“三叉神经痛”收住我科。

{病后患者精神、纳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面色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舌体胖大,脉沉细,精神、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诊曾患过严重疾病及猩红热、麻疹、百日咳、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其它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 {出生于原籍},{生长于原籍},{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未到过流行病区}接触史,{无化工毒物、重金属接触史},{无放射性毒物、粉尘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嗜好},{无吸毒史} ,精神个性正常。

月经及婚育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周期4-5/28-30天} ,经量{中},色{暗红},{无}异味,白带{无异常},{无}血块,{无}痛经。

{适龄结婚},1男2女。

{适龄结婚},{配偶及子女体均健康} ,{否认有冶游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均健在},{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否认家族中有结核病、肝炎、癌瘤、精神病等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T:36.5℃,P 6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体重{67.2}Kg 。

一般情况: 发育{良好},营养{良好},{正力体型},{正常面容},神智{清醒},{能对答,定向正确},对答{对答切题},{理解力、计算力、记忆力均无异常},{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ICD10:G50.002)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 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区,多以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起病;2. 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的分布区出现刀割样、电击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反复发作,突然出现,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骤停,可伴有同侧流涎、流泪、面肌反射性痉挛等;3. 疼痛区常有扳击点,可因洗脸、刷牙、进餐、说话等机械性刺激诱发疼痛发作;4. 颅脑3D-TOF-MRA检查能够明确三叉神经根有无血管相邻,MRI或CT检查能够排除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1. 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2. 药物或神经阻滞治疗效果不佳;3. 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面部麻木;4. 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能够耐受全麻手术;5. 排除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四)标准住院日为10-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G50.002 三叉神经痛疾病编码;2. 有适应证,无禁忌证;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 凝血功能;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艾滋病、梅毒);5. 心电图、胸部X线;6. 颅脑3D-TO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排除脑肿瘤等病因;7. 其它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测等。

(七)选择用药:1. 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类,头孢曲松;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或麻醉开始时;3.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加用一次;4. 一般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5. 特殊情况如有永久性植入物、高龄、体质差、糖尿病等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至术后3-5天。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

三叉神经痛诊治指南疾病简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病因及发病机制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

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临床表现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

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

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

医学专题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GBS指南22812

医学专题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GBS指南22812
三叉神经痛
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活检可 见神经节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 轴索变细或消失。部分(bùfen)患者颅后窝见异常小血
管团压迫。
第一页,共二十一页。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一 或两个分支分布区。表现历时短暂的电击 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shù 至 miǎo) 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有扳机点。
理疗、针刺(zhēn cì)或电针以及康复治疗。 2年后可行面神经吻合术,以及整容手术。 预防眼部合并症。
第九页,共二十一页。
急性(jíxìng)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AIDP)
本病又称为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可能与感染有关 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神经病。
恢复正常时出现瘫痪,常累及一侧下肢, 无感觉障碍及脑神经受累。
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
表GBS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鉴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GBS______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____
病因
病毒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 低血钾 甲亢
病前感染史 多数病例有
唯一使疼痛加重因素,见于抑郁症、疑病及人格障碍的病人。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治疗(zhìliáo)
抗痫药物 卡马西平首选,始量0.1g,2次/d;每日增0.1g,最
大剂量1.0~1.2g/d;苯妥英钠:0.1g口服,3次/d;氯 硝西泮:6~8mg/d口服。 其它药物 也可用氯苯氨丁酸: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 /d,常用剂量30~40mg/d;大剂量维生素B12;哌咪清。

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

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疗效分析
生做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 比
T ab. 1 Co mp ar i s on on g e ne r a l i n f or ma t i on b et we en t wo g r o up s
2 结

2 . 1 2组 患者 预 后 的 比较
模 式来 接受 治疗 , 确保治疗 的连续性 , 使患者得 到最佳服 务。 本文结合文献 与本 院实践 . 探讨实施 C P治疗 对患者 就医 的
重要 意义。
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 ②拆线时间 : 正常手术后拆线 时间。 ③
1 . 3 统 计 学处 理
所有数据均采 用 S P S S 1 6 . 0软 件包进行 统计分析 , 计 数
D O I :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0 2 5 3 — 3 6 2 6 . 2 0 1 3 . 0 1 . 0 2 8
三叉神经痛治疗 中实施临床路径 的疗效分析
杜 鹏, 木依 提 ・ 阿不里 米提
8 3 0 0 6 3 ) ( 新疆 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乌鲁木齐
观察组术后便秘 、 感染 、 压疮 、 呕吐及 失眠的发生率均低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差异均 有统计 学意义 ; 2组治愈 率 比较 ,
P> 0 . 0 5 ,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表2 ) 。
表2 2组患者术后预后的 比较( %) T a b . 2 Co mp a r i s o n o n p r o g n o s i s b e t we e n t wo g ou r p s( %)
注: a . 采用 F i s h e r 确切概率法
1 . 2 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ICD10:G50.002)
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1. 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区,多以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起病;
2. 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的分布区出现刀割样、电击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反复发作,突然出现,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骤停,可伴有同侧流涎、流泪、面肌反射性痉挛等;
3. 疼痛区常有扳击点,可因洗脸、刷牙、进餐、说话等机械性刺激诱发疼痛发作;
4. 颅脑3D-TOF-MRA检查能够明确三叉神经根有无血管相邻,MRI或CT检查能够排除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
1. 三叉神经痛诊断明确;
2. 药物或神经阻滞治疗效果不佳;
3. 不能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面部麻木;
4. 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能够耐受全麻手术;
5. 排除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G50.002 三叉神经痛疾病编码;
2. 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果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 凝血功能;
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艾滋病、梅毒);
5. 心电图、胸部X线;
6. 颅脑3D-TO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排除脑肿瘤等病因;
7. 其它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测等。

(七)选择用药:
1. 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类,头孢曲松;
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或麻醉开始时;
3.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加用一次;
4. 一般术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5. 特殊情况如有永久性植入物、高龄、体质差、糖尿病等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至术后3-5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 麻醉方式:全麻;
2. 乙状窦后入路,显露三叉神经根,仔细辨别和确认责任血管,用Teflon棉团将责任血管垫离三叉神经根;
3. 术中用品:Teflon棉、硬膜及颅骨修补材料;
4. 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7 天
1. 术后回病房平卧6小时,给予预防感染治疗(第一、二代头孢类或头孢曲松)及止血药物治疗天;
2. 术后1天伤口换药,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
3. 术后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的患者,需要尽早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
4. 术后7天切口拆线。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 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头痛、发热;
2. 切口愈合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部分患者受血性脑脊液刺激或对Teflon棉有排异反应,术后会出现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情况,需要行腰椎穿刺治疗,可能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 少数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原有疼痛不一定立刻消失,有可能恢复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三叉神经痛(ICD10 G50.002 )
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2天
/protein/
Pymol学习笔记(一):简介&安装
Pymol是一个开放源码,由使用者赞助的分子三维结构显示软件,由Warren Lyford DeLano编写,并且由DeLano Scientific LLC负责商业发行。

Pymol被用来创作高品质的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三维结构。

据软件作者宣称,在所有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中的蛋白质结构图像中,有四分之一是使用Pymol来制作的。

Pymol名字的来源:“Py”表示该软件基于python这个计算机语言,“Mol”则是英文分子(molucule)的缩写,表示该软件用来显示分子结构。

由于实验需要,本人正在学习该软件,在这里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今天先来说说安装吧。

自2006年8月1日起,DeLano Scientific 对事先编译好的PyMOL执行程序(包括beta版)采取限定下载的措施。

目前,只有付费用户可以取得。

不过源代码目前还是可以免费下载,供使用者编译。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想为此花钱的话:
1. 如果你是Windows用户,首先下载Pymol的源代码。

然后安装CygWin,并且确保正确安装以下模块:
▪C++ (gcc or g++ package name)
▪Python
▪OpenGL
▪PNG
然后在源代码目录里面依次运行:
2. 如果你是Linux用户,首先确保以下东东已安装:
▪Pyth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