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以椒江区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

胡佩芬

2012-11-16 9:52:29 来源:《中国统计》2012年第7期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一、劳动力就业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关系

1.产业结构升级使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依次提高。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和《椒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椒江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存在同步性(见表1)。

2.产业机构的升级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具有双向互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人才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而人才结构调整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得以实现的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因素。人才结构的不断优化,形成大量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新兴技术;利用这些新技术又设计开发出新产品,新产品的生产会形成新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在这一互动作用关系中,人才结构处于主动作用的地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而人才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排挤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由于资本和技术的替代作用,会排挤低素质的劳动力,高素质人才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时,便会出现职位空缺。这是对就业的排挤效应。另一方面,原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会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吸纳作用往往会超过排挤作用,导致就业的增加。

二、椒江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抽样结果显示,椒江区经济活动参与率为73.62%,与“五普”的72.24%相比略有提高。我区劳动力与就业现状呈以下特点:劳动力总量呈增长态势,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产业构成变化较大,在第

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口增幅较大,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减少。

1.劳动适龄人口有所增加。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数,包括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本文对劳动适龄人口规定的界限是男性15~59岁,女性15~54岁。劳动适龄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力的直接来源,其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劳动适龄人口呈增长态势,比重略有上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区劳动适龄人口为46.34万人,占总人口的70.89%,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4.62万人,增长46.11%,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2.36个百分点(见表2)。近10年,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是我区劳动适龄人口上升的主要原因。

2.就业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化。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合理与否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将就业人口分为三个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第一组15~24岁,第二组25~39岁,第三组40岁及以上。我区劳动人口的结构中,第一组比重为15.61%,第二组为40.92%,第三组为4

3.4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15~24岁和25~39岁组的劳动人口趋向减少,分别下降1.24个和5.79个百分点;40岁及以上呈上升趋势,比2000年上升7.03个百分点(见表3)。

我区的劳动就业人口中,中老年劳动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影响总体就业人口素质。

3.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就业结构明显改善。文化素质总体上升,但行业分布不平衡。就业人口是指15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决定了劳动者所能胜任的社会经济活动能力。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抽样汇总数据,2010年全区就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为1

4.98%,高中占13.87%,初中占39.98%,小学占26.34%,未上过学占4.83%。与2000年“五普”比较,就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尤其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高中、初中分别提高了2.15个和

5.13个百分点,小学和未上过学分别下降了13.12个和4.21个百分点(见表4)。

但是,我区各类文化程度人口的行业分布不平衡,高学历(即大专及以上)就业人口中,49.40%以上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初中文化比重占90%以上的主要是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主要以小学及以下文化为主,比重分别为73.83%和58.5%(见表5)。各行业文化程度分布不平衡,集中反映了第一线生产领域就业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椒江要扩大经济规模,实现产业升级,对就业者的文化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

4.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汇总资料表明,2010年我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已降到6.65%,比2000年“五普”时下降了13.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53.97%,比“五普”时上升了3.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39.37%,比“五普”时上升了9.87个百分点。

分街道(镇)来看,椒江区的大陈镇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较高,达到74.17%;白云街道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为69.56%(见表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