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亚青《权利_制度_文化》理论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篇
层次分析法与科学的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国际关系的一般规律和有序的行为模式
一、层次的划分
肯尼思-沃尔兹首先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了层次分析法。他认为战争与三个层次上的因素有关,那就是他提出的三个著名“意象”,即决策者个人因素,国家内部因素和国家系统因素。
△第一位地层次分析法专门作为国际关系学方法论加以讨论的是国家政治学家戴维-辛格,他认为国际关系的研究包括两个主要层次:国际体系和国家
△此外,分析层次越来越系统,层次间隔越来越小
詹姆斯-罗斯诺提出了五个分析层次变量:个人、角色、政府、社会、国际体系
拉西特和斯塔尔发展了罗斯诺的层次体系:提出六层次,世界系统、国际关系、国内社会、国家政府、决策者角色、决策者个人。
二、层次分析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的目的政治帮助研究人员辨明变量,尤其是自变量X,并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建立起可供验证的关系假设。
层次分析法假定某一层次或某几个层次上的因素会导致某种国际事件或国际行为。具体应用中,层次分析法可以有两个使用方法。
如果我们假设某一国际事件或行为与国际系统,国家,决策者个人三个分析层次上的因素有关,那么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回归方程:
Y=a+b1X1+b2X2+b3X3 (1)
其中:Y为某国际事件或行为
X1为国际系统层次因素
X2为国家层次因素
X3为决策者个人因素
b 为回归系数
△研究人员的主要兴趣可能只是一个层次上的因素,这样他仍然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比如研究人员试图发现国际系统层次因素对于某一国际事件或行为的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如下假定:
Y=a+b1X1 (2)
其中:Y为某一国际事件或行为
X1为系统层次变量 b为回归系数
(较容易集中精力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常用方法。不足之处:造成误解,研究不够全面,重一个层次变量忽略其他层次变量。
对于一个层次上多个自变量的研究也可以用以下多元回归方程来表示:
Y=a+b1.1X1.1+b1.2X1.2……
三、层次分析法的意义,局限及在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应用
局限性:
辛格对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以理论的功能尺度衡量利弊)充分的理论分析模式具备三个功能,表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宏观系统层次往往强调共性忽略个性,微观层次恰恰相反)
关于分析法,我国学术界的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对于严格的层次分析没有明确的意识
其次,我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现状仍然是以综述和策论为主,以微观层次研究为主。
以重微观层次上的策论性研究会产生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微观层次的研究较难建立宏大的理论框架,较难实现理论上的突破。
第二,微观层次上的研究较难明辨国际格局的宏观变量,较难把握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中长期趋势。
(微观层次研究重点应为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
国际关系学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活动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及其最后成果可以分为理论研究、释疑研究、个案研究和政策研究四大类别。
一、国际关系研究活动的分类
来普戈尔德把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活动分为四类:理论研究、释疑研究、个案研究和政策研究。
1、理论研究: (特征:不受狭窄的时间、空间和类别范畴的限制)
指提出和发展可能合理解释大量客观事实现象的理论。理论研究旨在发现通则。目的是建立由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涉及经验关系的表述组成的国际关系学理体系,典型例子是理性选择理论,以下都是选择理论:
阿克塞尔罗德的合作进化论
奥尔森的集体行为论
奥根斯基的权力转移理论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
(简约和抽象为理论研究的基本标志)
2、释疑研究:指对于特定类别的问题,特定时空范畴的现象的分析性研究,所谓“疑”是指,没有得到充分解释的现象,目的也是寻求通则,但这类研究与一般理论的不同在于释疑性研究寻求的通则,有较明确限定的时间,空间和类别。(理论建设)
典型例子是战后对结构、核威慑、欧洲一体化问题等的研究。
3、个案研究:旨在解释某个具体事件或现象。个案研究有两种情况:一是旨在发现通则,二是寻求涉及具体政策和具体事件表象背后的重要因素,从而揭示这一政策或事件的本质和深层原因。第一种是个案研究纯属学术研究,第二种则是对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决策内容和走向进行较具体的分析或中长期的预测。
第一种情况的典型例子是格伦-佩奇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
(艾莉森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研究:理性行为体模式,组织程序模式,政府政治模式)
第二种情况主要活动场所是智囊机构而不是高等学校,例如美国的兰德公司和布鲁金斯学会。
4、政治研究:指对与政策直接有关的具体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与个案研究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以具体问题或某种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但不同在于:(1)不以寻求通则为目的(2)更具有时效性,针对目前出现的急需确定对策的问题。政策研究的结构一般只是适用于某一具体问题,这类研究不会超越这个问题去发现一般性规则。
总之:以上四类活动,第一类和第二类活动的学术性最强,但实用性最弱,其根本目的也是学科发展和对国际关系客观世界的基本认知。第四类的学术性较弱但实用性较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出政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二、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活动的现状
1、研究范畴和研究对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2、分类标准
以上述四类国际关系研究作为总体分析框架。适度放宽莱氏四类活动的标准,进一步以可操作方式定义四类活动。
为了更加明确起见,我们根据金、基欧汉和维巴对于科学研究的标准,把每一类别的活动都分为描述性和推理性的两个次类别
(1)理性研究类:a推理性研究成果指原创性成果,宏观理论方面有所突破
B描述性研究成果指对别人提出的理论的介绍,解释或评论
(区别在于是否原创性)
(2)释疑研究:a推理性释疑研究是指对某一类国关现象的概括性科学研究
B描述性释疑研究指对于某一类问题的叙述和介绍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明确的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和验证)
(3)个案研究:a推理性个案研究,根本目的是从某一案例中发现一般规律
B描述性个案研究,主要是介绍某一案例的背景和发展情况
(区别在于是否共有明确的变量间关系的假设和验证)
(4)政策研究:a推理性政策研究,提出新的政策建议
B描述性政策研究,目的在于说明一项政策的背景资料、出台过程、产生的结果。(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的基于分析之上的政策建议)
三、结论:现状与问题
从总体数据看:(P267)
结论:政策研究活动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活动领域。
△下面就学科建设,原创性和研究规范化及科学性三个问题展开必要的讨论:
1、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分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多元的学理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