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艺术]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竹笛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在中国文化中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竹笛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乐曲、戏曲表演等领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竹笛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竹笛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表演艺术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来探讨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一、竹笛的历史渊源竹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乐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竹笛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当时的竹笛以简单的吹奏技法和音韵结构为主。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笛在汉代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乐器形态,出现了多种音域和音色的竹笛。
在隋唐时期,竹笛的制作工艺更是得到了提升,以至于成为了宫廷和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在中国的音乐史上,竹笛也曾被赋予了一定的神话色彩。
有关竹笛的传说故事,例如《关雎》中的“竹竿一点红”,亦或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右手引书思故乡,左手持杯慰离乡”,都是民间传颂的竹笛故事。
这些传说体现了竹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竹笛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其他乐器,竹笛由竹子制成,自然纯朴、细腻、清雅,充满了儒家文化中的道家和禅宗的气息。
在东方文化中,竹笛代表着纯朴、静美、忧思、孤寂等内在情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纯洁、高洁,而竹笛则承载了这种文化内涵。
竹笛作为一种乐器,其音色清脆悠扬,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它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忧郁、悲伤、欢乐等,因此在中国的文学、诗歌创作中,竹笛也经常被用来寄托情感。
此外,竹笛还承载了丰富的戏曲文化。
在中国古典戏曲中,竹笛是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之一,如《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中均有竹笛的身影。
竹笛搭配戏曲表演不仅能够使音乐更具戏剧性,同时也让观众更加沉浸在古老的戏曲文化中。
三、竹笛的表演艺术竹笛作为一种乐器,其吹奏技术与表演艺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二十世纪是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竹笛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
主要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革新与演奏风格的变革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竹笛制作技术还较为简单,演奏技巧也较为局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竹笛的制作技术得到了革新。
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机器制作所取代,使得竹笛的质量和音色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演奏技法也得到了创新,例如开发了多种音域,增加了音色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演奏的表现力。
二、音乐理论与教育体制的发展在二十世纪,中国的音乐理论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同样也影响了竹笛艺术的发展。
传统的音乐理论经过研究与整理,使得竹笛演奏技巧的传承更加系统化和标准化,提高了音乐教育的水平。
此外,专门的竹笛演奏学校和教学机构也陆续成立,为培养竹笛演奏人才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
三、舞台表演与音乐会的兴起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竹笛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乡村活动中,开始融入到现代舞台表演和音乐会中。
竹笛与舞蹈、声乐、器乐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
同时,重视舞台表演的竹笛演奏家也逐渐崭露头角,他们通过创新的演奏方式和精湛的技巧,将竹笛音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四、与西方音乐的融合二十世纪以来,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这也对中国竹笛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笛演奏家开始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式,将其融入到竹笛演奏中。
同时,西方乐器也逐渐融入竹笛演奏中,例如竹笛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合奏形式,使得竹笛音乐展现出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内涵。
五、民族与现代的结合二十世纪的竹笛艺术也开始探索民族与现代的结合,研究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具现代感的作品。
比如,借鉴了西方的和声技巧和流行音乐的节奏感,使得竹笛音乐更富有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同时,竹笛也被广泛运用在中国的电影音乐和影视剧配乐中,使得竹笛的音色和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竹笛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从古至今,竹笛一直是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不仅成为了中国民间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文将从竹笛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竹笛文化的历史竹笛起源于我国古代,尤其是在中国南方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流行和发展。
其制作材料以竹子为主,因为中国南方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合竹子的生长,所以竹笛制作也很容易。
历史上,在农村中,竹笛曾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随着人们从出生到长大,通过竹笛,人们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悲伤、感恩和祈祷等情感。
在古代,竹笛乐曲也被广泛用于庆祝节日、照顾无产阶级等方面,成为了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传统乐器。
二、竹笛文化的魅力竹笛作为一种民间乐器,有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首先,它的音色柔和悦耳,许多美妙的旋律可以通过竹笛演奏出来,使人们陶醉其中。
其次,竹笛制作精美,寓意性强,一些特殊的竹笛还有着独具特色的造型和寓意,如:龙头竹笛、双管竹笛等,这些细节和造型都蕴藏着竹笛文化的深刻内涵。
此外,竹笛演奏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更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欢愉和放松。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中,通过竹笛演奏和欣赏可以缓解压力和疏导情感,展示了竹笛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三、竹笛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笛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
现代社会已经开始重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竹笛文化也成为了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竹笛的制作和演奏技艺已经逐渐得到了规范和标准化,在各行各业中,竹笛的乐曲也得以弘扬并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推广。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竹笛也在不断的传播和推广,成为了世界乐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此外,竹笛文化作为代表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地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和珍惜。
结语总之,竹笛文化的发展历程、独特的魅力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都让这个民间乐器更加强大和耳目一新。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引言竹笛是一种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乐器,它在各个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和传统。
竹笛作为一种传统音乐乐器,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因为它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竹笛文化的深入探索,可以更好地了解它的魅力与发展,并对传统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部分:竹笛的历史渊源竹笛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中国古代,《诗经》中就有对竹笛的记载,可以说竹笛已经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竹笛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它是中国古代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笛被视为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乐器,它代表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与热爱。
第二部分:竹笛文化的特点竹笛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在制作工艺方面,竹笛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支完美的竹笛。
竹笛的音色非常纯净动听,奏响起来富有悠扬的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竹笛演奏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常常和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
第三部分:竹笛文化的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竹笛文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
目前,一些专业的竹笛学习机构和团体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竹笛培训和演出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多参与竹笛文化的机会。
一些知名的竹笛演奏家也在不断地努力创新,推动竹笛文化的发展,为更多的人们展示了竹笛的魅力。
第四部分:竹笛文化的未来展望在当今社会,竹笛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它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竹笛也将更多地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竹笛的机会。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竹笛文化也将更多地向世界传播,为世界人民展示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音乐人和艺术家投入到竹笛文化的发展中,为竹笛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

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竹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对中国竹笛艺术及其流派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美妙的艺术形式。
一、竹笛的起源和发展竹笛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典型乐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笛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
在汉代,竹笛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法逐渐发展成熟,成为广泛应用的乐器之一。
而在唐宋时期,竹笛更是成为宫廷和民间音乐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被广泛使用于各种音乐表演和仪式中。
二、竹笛的音乐表现形式1. 古典音乐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竹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乐器,其演奏风格清丽婉转,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古典音乐中的竹笛通常是由一根竹子制成,具有特殊的音色和音质,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在古典音乐中,竹笛通常与其他乐器搭配演奏,形成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古典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技法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吹奏、吐音、吹打等多种技巧,能够表达出各种动听的乐曲和旋律。
而在不同的地区和流派中,古典音乐中的竹笛演奏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2. 民间音乐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竹笛也是一种深受喜爱的乐器,常常被用于各种民间音乐演奏和表演。
民间音乐中的竹笛演奏风格通常比较直接和朴实,能够表现出淳朴自然的音乐情感。
在一些民间音乐中,竹笛常常被用于演奏慷慨激昂的乐曲,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热情洋溢的音乐风格。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音乐中,竹笛也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比如在一些地方戏曲音乐中,竹笛经常被用来演奏有情感的、柔美的音乐,能够与戏曲表演相得益彰,起到了重要的配乐作用。
三、竹笛的演奏流派1. 苏派在苏派竹笛的演奏中,常常能够感受到悠扬的歌唱表现和流畅的旋律演绎,表现出典雅圆润的音色和音韵。
在江南地区,苏派竹笛经常被用于各种音乐演出和表演,成为了传统民间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竹笛的发展变迁与美学价值

浅谈竹笛的发展变迁与美学价值【摘要】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首先介绍了竹笛的历史起源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然后详细探讨了竹笛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以及其独特的音色特点和美学特性。
文章还分析了竹笛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和其发展与变迁,探讨了竹笛的美学理念。
结尾部分对竹笛的传承与创新、艺术魅力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竹笛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和潜力,以及其在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竹笛、发展变迁、美学价值、制作工艺、演奏技巧、音色特点、美学特性、当代音乐、传统文化、历史起源、现代应用、美学理念、传承、创新、艺术魅力、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竹笛的历史起源竹笛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史书记载,竹笛最早出现在中国约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竹笛主要是由竹子或骨头等材料制作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笛的制作工艺逐渐完善,演奏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在中国古代,竹笛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乐器,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宗教仪式、战争号角等场合。
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被视为一种寄托情感、传递思想的媒介。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竹笛更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成为诗人墨客笔下的意象之一。
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其历史起源悠久,从古至今一直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独特的声音与意义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在当今社会,竹笛仍然保持着活力,继续为人们带来音乐的愉悦与思考。
1.2 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竹子代表着节俭、纯洁、坚毅等美德,而竹笛则被视为表达这些美德的工具。
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高贵的地位,被视为一种优雅、清新、典雅的乐器。
无论是在宫廷音乐中还是在民间乐曲中,竹笛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竹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中国竹笛的近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中国竹笛的近代发展与未来展望中国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竹笛是古老的乐器,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音乐的多元化和全球化,竹笛也在不断进步。
本文将从竹笛的近代发展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近代发展1.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近些年来,竹笛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不仅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引入了现代科技和工艺制作技术,使得竹笛的音质更加优良,演奏起来更加方便。
2. 国际交流与影响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传统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竹笛因其独特的音色和魅力成为了国际音乐交流的一部分。
中国音乐家也利用竹笛将中国传统音乐带到了世界各地,为中国传统乐器树立了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
3. 新型材料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竹笛的制作材料也得到了更新。
除了传统的竹子,现在的竹笛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如树脂等进行制作,使得竹笛更加耐用和稳定。
4. 青年乐手的兴趣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乐手对竹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促进了竹笛的发展。
很多音乐学院和艺术团体都设立了专门的竹笛培训班,为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竹笛创造了条件。
二、未来展望1. 传承与创新竹笛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其传承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继续加强对竹笛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将现代科技和艺术理念融入到竹笛的制作和演奏中,使得竹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
2. 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加强与其他国家音乐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竹笛在国际音乐舞台上更加活跃。
通过国际音乐节、比赛等形式,将中国传统竹笛乐器推广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和乐器。
3. 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外,还可以尝试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开发出更多种类的竹笛乐曲,适应更广泛的音乐风格和场合。
同时也可以探索制作出更多种类的竹笛,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二十世纪是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竹笛音乐走向多元化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竹笛音乐以民间音乐为主,但随着社会文化与音乐形态的变革,竹笛音乐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在宗教、戏曲、民谣、流行等领域中,竹笛音
乐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外,竹笛音乐还涉及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展现出
华夏文明的多元文化内涵。
二、竹笛演奏技艺不断提升
在二十世纪,竹笛演奏技艺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演奏技巧方面,对吹奏方法、音调、旋律等细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各类竹笛演奏的技法更加完善。
演奏家由此获得
了更加充分的表现手段。
三、竹笛音乐形式趋向成熟
在二十世纪,竹笛音乐的曲调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在旋律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典型的演奏技巧,竹笛音乐形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成熟。
此时期涌现出许多
具有代表性的竹笛艺术家,例如王光明、李达、雷聚龙等人在演奏技巧和音乐创作领
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四、竹笛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现代流行音乐领域,竹笛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乐器之一。
古典、民族、摇滚等多种类型的音乐中,竹笛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时期,许多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和民间乐团涌现出来,将竹笛和现代音乐融合,创作了许多经
典的竹笛音乐作品。
总之,二十世纪是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高峰期,竹笛演奏技艺、音乐曲调和表演形式已逐步趋于成熟,竹笛在文化与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音乐历史长河长久以来,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竹笛以其自然清爽、淳朴和高雅的音质,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
作为一件音乐艺术品,竹笛的艺术发展也经历了不少年代的沧桑巨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竹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最早的竹笛是由竹子制成的,它是中国乐器中最古老的一种乐器之一。
早期的竹笛有的是木头制成,有的是竹子,一般为单管或双管,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化,逐渐成为了如今的风笛,这时的竹笛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尽管竹笛在中国音乐史上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公认的音乐文化一直是制度化的、受到限制的。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学习和演奏中国传统乐器一度被贴上“境界低俗”、“不受重视”的标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直接或间接阻碍了中国传统乐器的艺术发展。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人们逐渐开始重视传统乐器和音乐,并寻求了改进这一文化遗产的方法。
竹笛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民族文化有更多的关注,竹笛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中国政府鼓励校园音乐教育和大众音乐集体演出,提高了公众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竹笛也得到了生产商的重视,对竹笛品质的要求愈发高,手工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湛。
如今的竹笛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品,在表现力和演奏技巧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竹笛已经全面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并与世界各地的不同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度交流。
同时,与多种文化、艺术和音乐形式的结合可以让竹笛能更好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心情。
总结一下,竹笛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演变。
目前,随着政府对民族文化的更多重视与推广,竹笛艺术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与多种文化、音乐、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度交流,使得竹笛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和艺术表现力。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摘要】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在发展中呈现出多个主要特征。
首先是民族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使传统乐器焕发新的生机。
其次是技艺的创新与传承,经过世代传承,竹笛演奏技法得到不断提升。
作品风格的多元化也是该艺术的特点之一,从传统到现代风格各异,展现出丰富的音乐魅力。
艺术家个性表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每位演奏者都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国际艺术交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使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更加开放与多元化。
展望未来,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将持续发展,对现代音乐和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特征、民族传统、现代元素、技艺创新、传承、作品风格、多元化、艺术家、个性表达、国际艺术交流、持续发展、前景、现代音乐、文化、贡献。
1. 引言1.1 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意义在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经历了蓬勃发展的历程,展现出了极为丰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的竹笛艺术不仅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还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现代元素,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风采。
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意义在于,它不仅是中国音乐传统的珍贵遗产,更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竹笛音乐的探索和创作,艺术家们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国际音乐艺术的精髓,使得竹笛音乐在国际舞台上也能有所展现。
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在音乐表现、艺术创新等方面体现出了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特色。
这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当代音乐文化的丰富与多元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正文2.1 民族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中,民族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是一个主要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们充分挖掘和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竹笛艺术,同时又不断引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观赏群体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竹笛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自古就广泛流传于中国和东亚地区。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音色,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竹笛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历史渊源。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所在。
一、竹笛的历史渊源竹笛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中国的古代。
在《周礼》中就有记载,竹笛是古代祭神和宴乐的一种常见乐器。
相传,孔子曾亲自教授竹笛的演奏技法,使得竹笛在古代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还有许多关于竹笛的诗歌、乐谱和艺术作品,这些都显示了竹笛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东亚地区,竹笛也被广泛使用。
日本的尺八、韩国的大樽等乐器都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
这些乐器在东亚地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
竹笛作为一种民间乐器,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古代村落中,竹笛是庆典、祭祀和欢乐的必备乐器。
它不仅伴随着农民的劳作和生活,还流传于各种民间传统节日和仪式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竹笛的演奏技法及音乐风格竹笛的演奏技法主要包括吹、吹拨和双管演奏等多种方式。
吹拨是指演奏者在吹奏的同时,用手指按压笛孔,产生不同音高。
这种演奏方式可以使竹笛发出飘逸、悠扬的音色,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双管演奏是指演奏者同时吹奏两根竹笛,通过控制吹奏的力度和音高,使得两根竹笛产生和谐的交响效果。
这种演奏方式在古代民间常见,如兄弟二人或朋友相对吹奏,形成动人的合奏效果。
竹笛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既有热情奔放的乡土风格,又有细腻婉约的宫廷风格。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竹笛被广泛运用于戏曲、舞蹈、民歌等多种艺术形式。
无论是在京剧的清唱段落、昆曲的伴奏中,还是在汉江的民歌中,都能听到竹笛清脆悠扬的音色,充分展现了竹笛在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三、竹笛文化的魅力竹笛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赞美,又成为当代音乐人和爱好者追逐的对象。
竹笛曲式的发展趋势

竹笛曲式的发展趋势
竹笛曲式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技巧逐步提高:随着各种竹笛演奏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竹笛曲式的技术含量得到了大幅提高。
例如,许多竹笛曲现在需要演奏者掌握各种吹气、舌技、连音、滑音等高超技巧,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2. 风格日渐多元化: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迁,竹笛曲式的风格也日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骑马、长调、小调等风格外,现在还有流行曲、摇滚曲、民谣曲等各种不同的风格。
3. 现代化的表现手法: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竹笛曲式的表现手法也逐步现代化。
例如,在现代音乐制作中,可以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如电子合成器、数字效果器等,来达到更加工整、复杂和前卫的音乐效果。
4. 继承与创新并重:在竹笛曲式中,传统的音乐元素和技巧始终是重要的基础,但是同时也需要让竹笛曲式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音乐的手段和技术,来创造出更加鲜明、富有创意的作品。
中国竹笛艺术表现与发展之我见的开题报告

中国竹笛艺术表现与发展之我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竹笛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乐器,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化,已经成为了中国民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笛的音色清澈、优美,可以表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竹笛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新的音乐和演奏方法,成为了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研究拟对中国竹笛艺术表现与发展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竹笛艺术的分析、整理,探讨竹笛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了解竹笛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竹笛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竹笛文化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竹笛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通过梳理竹笛艺术的历史和演奏方式,分析和探讨竹笛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深入了解竹笛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竹笛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对竹笛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了解竹笛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掌握竹笛艺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及现状,并总结出发展趋势。
3. 竹笛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目的,探讨竹笛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并探讨竹笛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竹笛艺术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以及对竹笛演奏者、制笛者的访谈,掌握竹笛艺术的实际发展情况。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了解竹笛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探讨竹笛在中国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深入研究竹笛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竹笛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探索。
同时,本研究也可进一步扩充和丰富中国音乐文化领域的知识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谈笛艺术的发展

浅谈笛艺术的发展作者:朱为国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中国竹笛的历史悠久,从七千多年的骨笛到殷商时期出现的音阶较完整的竹制笛,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类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竹笛在自身及创作、演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发展。
尤其是建国后,随着东西文化的交融与进步,竹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形式,为竹笛演奏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竹笛;演奏;发展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0-0139-01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记载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在解放以前,它并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独奏器乐艺术,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
一、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历程在演奏技术上,北方以吐、滑、垛、花(舌头)为主;南方以颤、震、叠、打(手指)为主。
当时的演奏。
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
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从教学方法上看,演奏家们都没经历过音乐学院的专业训练,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民间“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以模仿为主。
但丰富的生活阅历都融入到了演奏中,以声带情,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演奏家们根据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建立了一套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风格体系,并且都有其代表作。
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问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同时也带来了演奏家技法上的丰富多彩。
老一辈艺术家在竹笛的形制、制作材料等乐器的改革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提出、发表、实践了各种形制的竹笛改革方案,其中南京艺术学院的蔡敬民、四川音乐学院的王其伟的成果较有影响。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竹笛文化的魅力与发展竹笛是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乐器,它在中国及其他许多亚洲文化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竹笛不仅是一种音乐乐器,更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竹笛的历史文化、魅力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对竹笛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竹笛的历史文化竹笛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制的笛子就已经作为一种音乐乐器被使用。
在中国古代,竹笛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宗教、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象征。
在儒家文化中,竹是一种具有高尚品质的材料,被视为一种纯洁和高雅的象征,因此竹笛在古代就成为了儒家士人的优雅音乐乐器。
在宗教方面,竹笛也有着深刻的涵义,它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承载着祈祷和祝福的意义。
此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竹笛也是不可或缺的乐器,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各种民俗活动。
除了中国,竹笛也在日本、韩国、越南等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在日本,竹笛又称尺八,是传统日本音乐中的重要乐器,被视为一种具有禅宗精神的音乐形式。
在韩国,竹笛则叫做탄고,也是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用于各种宗教和文化仪式。
在越南,竹笛则是表现民俗文化和唐诗墨韵的重要乐器。
在竹笛的历史文化中,不仅反映了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表达方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艺术追求的向往。
竹笛的声音清脆悦耳,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回忆,是一种浓缩了千年文化底蕴的艺术珍品。
二、竹笛的魅力特点竹笛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竹笛的音色纯净动人,其声音在空旷的山野中回荡,在静谧的夜晚中飘逸,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竹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理念,不仅适合于各种戏曲、歌舞和器乐演出,更能够用于独奏和合奏等形式的音乐表演。
此外,竹笛的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精湛,需要选取上等竹材,经过精心制作和调音,使得竹笛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乐器。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笛演奏技术发展

浅谈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笛演奏技术发展作者:齐道喜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20期摘要:竹笛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笛演奏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古代,竹笛就被宫廷专门的乐师演奏,是具有宫廷特色的乐器,而在民间,也有许多文人雅客利用竹笛演奏助兴。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竹笛演奏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现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本文主要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竹笛演奏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竹笛新中国演奏技术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0-0005-04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明。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产生了许多民族音乐,为我国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竹笛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会通过演奏竹笛来助兴,可见竹笛使用的广泛性,其演奏技术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一、竹笛的简介竹笛,又称笛子,是一种由竹子制作而成的吹奏乐器。
竹笛起源于黃帝时期,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一乐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
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长满了竹子,因此,黄帝时期的百姓选取竹子作为制作笛子的材料,《史记》中也曾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竹子具有很强的韧性,有利于制作乐器,采用竹子所作的乐器,其音色浑厚柔和、清新圆润,使听者如沐春风,用竹笛演奏的乐曲如同绸缎般丝滑,使人流连忘返。
历代文人墨客为其写下无数篇美妙的诗词:“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通过竹笛的演奏就能将吹笛人满腔的情感融入其中,这也是竹笛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
不同的地区所偏爱的竹笛类型不同,不同地域所制作出的竹笛也有所不同。
南方的曲笛音色悠扬婉转,较为悦耳,多用来演奏江南的丝竹音乐,例如昆曲,曲风多以抒情为主。
论竹笛的起源与发展

论竹笛的起源与发展摘要:竹笛是我国一种历史十分古老的民间乐器。
作为竹笛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分水岭,唐代竹笛的发展在竹笛这一乐器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沿着竹笛在唐朝的发展状况和呈现的主要特征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竹笛主要特征发展状况唐朝发展至玄宗时期,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艺术方面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音乐的发展方面这一时期则出现了民间和官方音乐均得以繁荣发展的气象,后世有人将其称为“盛唐之音”。
伴随着唐代民间音乐的大发展,竹笛这一主要的民间乐器在唐代也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是为唐代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竹笛这一民族乐器发展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发展阶段。
一、竹笛的起源与发展简述据考证竹笛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骨哨,考古工作者1977年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160件骨哨,距今约八千年。
后来又在河南贾湖文化遗址中发现了20多支骨笛。
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些骨笛已经具备了笛子的基本特征”,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近年来在广西贵县考古发现了一只带七个指音孔横吹的笛,据这一发现我们可以断定至少早在2500年之前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竹笛不仅仅已是广为流传而且其形制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
竹笛开始采用竹制大概是在距今大约5400年左右的黄帝时期,据文献资料《吕氏春秋》的记载“黄帝命伶伦作笛,伶伦伐昆仑之竹”。
近代竹笛权威人物赵松庭先生对于竹笛在我国的起源则持如下观念:“最迟在黄帝时代,我国已经有了竹制的笛子了。
”据上述权威证据我们可以断言我国的竹笛自其诞生到现在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
汉代至隋唐时期我国的竹笛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音色优美动听,后人谓之“柯亭笛”,可见汉代制笛依然讲究材质的选择。
二、唐代竹笛发展状况简述(一)发展的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长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为唐代的竹笛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竹笛与艺术的发展

外 , 出现 了竹 笛 与 交 响 乐 队 协 奏 曲 。我 们 要 继承 先进 文化 也
传 统 , 不 良习俗 , 弃 大胆地探 索、 创新 , 具有 中国民族性的 把 东西推 出国门, 更 多富有 民族性 的乐器 、 目展现 于世界 让 曲
的舞 台 , 于世 界 之 林 , 放 光 芒 。 立 重
主 奏 或 领 奏 的 角 色 竹 笛作 为 我 国 最 早 出现 的 民 族 乐 器 之
一
更为复杂 多样 , 醉 笛》扬青 曲)《 洲》 莫风 曲 )《 潮》 如《 ( 、绿 ( 、春 ( 刘锡津 、 霍殿 兴曲 )《 、 花泣》 张维 良曲) , 些独 奏曲的伴 ( 等 这
奏 逐 步 用 室 内 乐的 形 式 取 代 了 过 去 大 型 民族 管 弦 乐队 。 另
,
它在 我 国 古代 音 乐 史上 记 载 了光 辉 的 一 页。
在 演 奏技 术 上 , 方 以 吐 、 、 、 ( 头 ) 主 , 方 以 北 滑 垛 花 舌 为 南
颤 叠 、 ( 指 ) 主 。当时 的 演 奏 , 没 有 涉及 到 很 复 杂 的技 打 手 为 还 巧 。 所 演 的 曲 目 , 多是 民 间 流 传 的 曲牌 或 根 据 戏 曲伴 奏 移 大
断 地 发 展 着 , 类 社 会 的进 步 , 人 艺术 跳 动 的脉 搏 也 必 须 跟 上
时代 的节拍 。我们不必急 于求得 有一个统一的规格 , 要避免 带着一个框框 去“ 改革” 而要 从 实际 出发 , , 进行各 种各样 的 尝试 , 逐步地按照 艺术科学标准 , 它进一步 完善 。 使 这一时期
植、 改编而成的 , 具有 鲜明的地 方风格 , 浓郁 的生 活气息 , 真 正创作 的笛子 演奏 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 出现 。 从教 学方法上
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与变迁

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与变迁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随着时代的变迁,竹笛的音乐风格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与变迁。
一、竹笛音乐在中国历史上的流行与发展1.唐朝:竹笛兴盛。
唐代是竹笛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时竹笛已经成为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被广泛用于各种音乐演奏、应酬娱乐和文艺表演。
唐代的曲子有《凉州词》、《白雪歌》、《扬州慢》等,这些曲子成为了竹笛音乐的经典。
此外,在民间也有很多的竹笛演奏,其中以陕西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国竹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带。
在唐朝时期,由于黄河流域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竹笛音乐文化。
陕北的竹笛演奏以悠扬、哀怨的曲调为主,表达出当地人民对生活的坚毅、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
这些曲子以其哀婉悠扬的旋律表达出了人们对生活的坚韧乐观与忧愁感伤。
2.明代:竹笛音乐艺术的高峰。
明代时期,竹笛音乐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曲子有《离骚》、《莺啼序》和民间曲子《大河水》、《龙舞》等,这些曲子不仅在明朝时期广泛流传,而且经过后人的演绎和传承,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和代表之一。
明代的竹笛音乐不仅在宫廷中得到了重视,而且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当时的民间社会中,竹笛音乐广泛应用于祭祀、庆祝、婚礼、葬礼和节日等各种场合。
但与此同时,明代的竹笛音乐也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
由于明朝时期的社会政治动荡和战乱,竹笛音乐失去了一定的市场和观众。
同时,由于外来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媒体技术的进步,竹笛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较大的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打击。
然而,正因为这些困难,竹笛音乐的演奏者们更加努力地发掘和挖掘竹笛音乐的潜力,为竹笛音乐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现代:竹笛音乐艺术的复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至少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但真正具有现代竹笛形制的,还是在唐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
从1949年建国至今,竹笛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
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幕后走上舞台,由民间走向专业。
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春龄、赵松庭)、北(冯子存、刘管乐)派演奏风格。
在演奏上,北方以吐、滑、垛、花等舌头上的技术为主,并大都用梆笛演奏,曲调高亢,明亮。
南方以颤、叠、震、打等手指上得技术为主,并大都采用曲笛演奏,曲调抒情,柔美。
当时的演奏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
他们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第二阶段,1956―1979年,以赵松庭《早晨》的创作为标志,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
可以说,《早晨》的创作,揭开了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史,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演奏创作音乐的阶段。
它吸收了北派笛子中历、滑、吐、垛和飞指颤音等演奏技法,打破了南北不相融的局面。
还借鉴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3/4节拍及主音五声调式转换的运用,半音的出现等突破了之前笛曲的创作手法和笛子演奏风格的单一性,使乐曲很有新意。
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曲相比,不论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第三阶段,从1979年以后中国竹笛走向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竹笛艺术的飞跃与提升阶段。
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都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
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如《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等外国作品都被笛子演奏家们移植并演奏,这给笛子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并且创作出了《苍》、《神曲》、《楚魂》、《愁空山》、《楚辞后奏曲》、《陌上花开》、《鹰之恋》、《梆笛协奏曲》等等大量现代的新型作品。
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
笛子协奏曲《苍》是这一阶段的一首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作品之一。
作品《苍》的创作之初衷是尽可能的开发笛子的演奏技巧及运用新的音乐语言。
在笛子的技术上、音域上、区域上、演奏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创新。
在创作方面,就其创作内涵,光曲名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多层含义。
乐曲主要以表现苍劲、苍凉、苍茫为主。
而从为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它还会体现苍白、苍松、苍老、苍天、苍郁等等的意思。
笛曲《苍》究竟定位到其中的哪种意向呢?都是亦都不是。
曲作者杨青曾表示:演奏者心理想着何意就为何意。
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笛曲的单一而更加多元化。
乐曲以湖南民谣为素材,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主要采用了对称性以及复调性手法。
作品的
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乐队A乐段笛子B乐段)第二部分快板华彩A再现}。
引子部分,作者一开始就采用了和声叠置,短促有力,引出了笛子的散板;华彩部分,作者将笛子的技术运用到了极致,笛子达到三个八度的超高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笛喉双音等等。
而且基本上笛子所有的半音都用上了,再现部分,主题动机发展了三次,每次的感情色彩都不一样。
作曲家在全曲的创作中大量借鉴西方创作手法,结合中国湖南的民间音调,使乐曲风格独特、新颖,既有浓厚的民族民间风味,又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
在演奏方面,作品《苍》的诸多超高音对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它将笛子的音域拓展到三个八度,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艺术表现力。
在乐曲进行中,出现独奏与伴奏进行复调对位的演奏,给人感觉耳目一新。
在华彩部分出现的超多半音,气吐音与笛声相结合的演奏以及喉音与旋律的双音进行等都为笛子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苍》这首作品的成功,不仅因为动机从民族、民间出发,使音乐语言亲切流畅,现代作曲技法的运用使音乐具有创造性,还因为演奏者们可以从乐曲中提高演奏技术,丰富演奏手法,更能从其中提高艺术的表现。
《苍》的个性十分鲜明,豪放粗狂,情感丰富,充满诗意而且各部分对比十分强烈。
因此《苍》是演奏家和听众非常喜爱的一部作品,同时也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是一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
我们只有首先超越传统,才能获得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随着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笛子也能精确的演奏十二平均律,因此在竹笛的形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出现了八孔笛、十孔笛,甚至出现了模仿西洋管乐长笛的加键笛等。
民族乐器只有在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的基础上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有能力,有实力与世界音乐接轨。
音乐作品与其他文学一样,须建筑于“民族性”之上不能强以西乐代庖,也绝非枝枝节节从西洋音乐搬点知识进来所能奏效。
笛子演奏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是我们的目的,这是我们民族情感中不能舍弃的。
从1949年到现在,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民间到专业,由单一到多元,这50年的发展其速度与变化,在竹笛音乐发展上是史无前例的。
这些成果与前一辈的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展望外来,我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竹笛的艺术发展也要与时俱进,跟国际接轨。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在保留其精华的前提下,将这门艺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使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发挥初更大的魅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