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合集下载

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

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

第10卷第21期2019年11月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SCIENCEVol 10Nov 2019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王若维(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ꎬ云南大理671000)摘要: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的管理策略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ꎬ也会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师生间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ꎮ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㊁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ꎮ本研究从明确课堂行为规范㊁营造良好课堂环境㊁更新课堂管理观念三个方面对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进行探究ꎮ关键词:小学课堂ꎻ课堂问题行为ꎻ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22 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B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8646(2019)21-0082-02TheeffectivemanagementstrategiesofclassroomproblembehaviorsinprimaryschoolsWANGRuo ̄wei(SchoolofEducationScienceꎬDaliUniversityꎬDali671000ꎬChina)Abstract:Teachers managementstrategiesforclassroomproblembehaviorsnotonlyreflectlevelofteachers educationandteachingabilityꎬbutalsoaffectqualityofclassroomteaching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ovaryingdegrees Effectiveclassroommanagementisbasisofensuringteachingqualityandimprovingteachingefficiency Itexplorestheeffectivemanagementstrategiesofprimaryschoolclassroomproblembehaviorfromthreeaspects:clarifyingclassroombehaviornormsꎬcreatingagoodclassroomenvironmentꎬandupdatingclassroommanagementconceptsKeywords:PrimaryschoolclassroomꎻClassroomproblembehaviorꎻManagementstrategy收稿日期:2019-07-24㊀㊀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行为规范ꎬ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ꎬ从而使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行为[1]ꎮ课堂管理则是指教师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ꎬ促使课堂教学活动朝着最优化的方向进行发展的过程[2]ꎮ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小学教师高效教学的前提ꎬ也是促进小学生高效学习关键ꎮ1㊀明确课堂行为规范ꎬ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㊀㊀课堂行为规范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活动时的具体要求ꎬ主要是为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ꎬ促进学生们不断发展[3]ꎮ第一ꎬ共同制定课堂行为规范ꎮ制定课堂行为规范应由师生一同完成ꎬ一方面能避免教师对课堂的高度专制ꎬ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行使自主管理班级的权利ꎮ内容上ꎬ课堂行为规范要符合班级里的具体情况ꎬ对其进行细化ꎬ保证语言的简洁具体ꎬ通俗易懂ꎮ奖惩上ꎬ教师对于严格遵守课堂行为规范的学生要予以认可并提供适当的奖励ꎬ对于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学生要实施严格的惩戒措施ꎮ惩戒的目的在于戒ꎬ旨在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ꎬ使其认识到对错荣辱ꎬ从而达到教育目的[4]ꎮ所以惩戒的形式要以积极的引导为主ꎮ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ꎬ让其独立参与制定规范较为困难ꎬ教师可先列出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ꎬ再让学生提出想法和建议ꎮ在班规的选用上则采用集体投票的方式来完成ꎬ单条规范收到超过一半以上的票数则予以采用ꎬ最终由班主任编写出一份学生均认可的课堂行为规范ꎮ第二ꎬ全面落实课堂行为规范ꎮ首先可将课堂行为规范以大字报的形式贴在班级墙面空白处ꎬ晨读时师生一起大声朗读ꎬ加深记忆ꎮ其次ꎬ班主任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学生中去ꎬ让学生间相互监督ꎮ再次ꎬ教师需要通过反复的提醒来对学生遵守课堂行为规范的意识进行再强化ꎮ最后ꎬ教师每天放学前为学生发放课堂行为规范遵守情况表ꎬ以此有效监督学生当天课堂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ꎮ教师在执行惩戒时切记要做到公平公正ꎬ不可偏袒班干部或成绩较好的学生ꎬ这样学生才会承认课堂行为规范的权威ꎬ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ꎮ2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ꎬ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出现㊀㊀建构主义学者认为ꎬ 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8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ꎬ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ꎮ [5]由此可见ꎬ课堂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ꎬ虽然环境只是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外部原因ꎬ但良好的课堂环境对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仍具有重要意义ꎮ第一ꎬ优化课堂物质环境的建设ꎮ课堂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内的整体设计ꎬ追求简洁美观ꎬ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ꎮ舒适的教室环境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愉悦的教学体验ꎬ从而避免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ꎮA 教室墙面的粉刷尽量选用柔和的颜色ꎬ避免大面积白色墙体反射的强光导致学生视力下降以及情绪的波动ꎬ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ꎮB 由于我国小学大多实施大班额教学ꎬ目前教室内桌椅仍以 插秧式 摆放为主ꎬ这样的桌椅摆放容易导致教师的视线注意不到教室后排的学生ꎬ不能很好地对课堂进行监控ꎮ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座位ꎬ应注意到学生的性格因素ꎬ将易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安排在视线较为突出的位置ꎬ这样即使发生了课堂问题也能及时进行处理ꎮC 物件摆放要舒适整洁ꎬ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在教室的公共区域ꎬ可以舒缓学生情绪ꎬ起到减压的作用ꎮD 课程安排要合理ꎬ不仅要注意学科间的搭配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ꎮ在大脑的活跃阶段可以安排一些思维紧密㊁需要积极思考的课程ꎬ在非活跃阶段则安排一些较为轻松的课程ꎬ从而有效避免学生由于疲劳引起的问题行为ꎮ第二ꎬ加强课堂精神环境的打造ꎮ课堂精神环境不仅对师生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ꎬ也会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形成[6]ꎮ它主要包含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ꎬ平等互爱的课堂精神环境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ꎬ为其心理和品格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ꎬ还可有效防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ꎮ和谐的课堂精神环境要求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ꎬ这是产生合理课堂行为的关键ꎬ能避免由于师生冲突引发的问题行为ꎮ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ꎬ根据其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活动ꎻ在活动分配阶段要兼顾到学生的平等性ꎬ一视同仁ꎮ只有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教学中的主体ꎬ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切实减少师生冲突ꎬ避免课堂问题行为ꎮ除此之外ꎬ教师要多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创设条件ꎬ培养同学间平等互助的美好情谊ꎬ营造积极合作的课堂气氛ꎬ让出现的问题行为与和谐的课堂精神环境显得格格不入ꎬ从而减少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ꎮ3㊀更新课堂管理观念ꎬ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第一ꎬ树立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ꎮ首先ꎬ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中 师道尊严 的传统思想ꎬ贯彻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管理观念ꎬ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首要目的ꎬ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形式化教学ꎮ其次ꎬ教师要正确看待课堂中的问题行为ꎮ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ꎬ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ꎬ在教学中出现问题行为自然难以避免ꎬ教师要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行为ꎬ并做好总结工作ꎮ小学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ꎬ也是其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ꎬ教师要抓住这一特殊时期ꎬ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积极沟通ꎬ找到问题行为产生的源头ꎬ防止该问题行为再次出现ꎮ第二ꎬ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ꎮ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时ꎬ对自己行为与情绪的管理能力[7]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㊁信任学生ꎬ学生观也指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ꎬ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与引导者ꎬ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ꎮ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可以使课堂问题行为大量减少ꎬ而且还能减轻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负担ꎮ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ꎬ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去进行教育ꎮ当问题行为出现时ꎬ教师要从积极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建议ꎬ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行为出现的起因㊁过程㊁结果以及正确与否ꎬ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ꎮ其次ꎬ还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ꎬ满足其成就感ꎮ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ꎬ给学生分配各式各样的任务ꎬ实现全员化管理ꎮ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完全放手给学生ꎬ不能单独完成的事情教师就在旁边加以指导ꎮ长期下来ꎬ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主人的身份ꎬ增强自主意识ꎬ即使班主任不在班级里ꎬ学生也能自发管理好自己的行为ꎮ4㊀结语教师不仅要通过制定具体而明确的课堂行为规范和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来对问题行为进行有效预防ꎬ也要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适度管理来杜绝问题行为的再次发生ꎮ这样才能处理好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ꎬ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ꎮ参考文献:[1]徐丽群ꎬ王明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ꎬ2018ꎬ(12):34-35[2]陈林ꎬ张树苗 小学教师必备素质:课堂管理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9ꎬ(05):28-30[3]杜萍 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ꎬ2005 [4]黎军 惩戒教育追问[J].教育与教学研究ꎬ2018ꎬ(03):70-116 [5]许洁 小学低年级实施生命化班级管理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ꎬ2011[6]陈林 小学教师必备素质 课堂管理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ꎬ2019ꎬ(05):28-30[7]陈仙佑ꎬ林桂生ꎬ陈娟花 小学生课堂失范行为的对策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ꎬ201838。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作者:李源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年第01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定,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课堂纪律是保障。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心智发育还未成熟的人,这也就决定了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而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个性了解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制止或引导,使问题行为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

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还会引起师生冲突,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包括扰乱教学秩序的违规行为和影响教学效果的负面行为。

一些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类如下表所述:二、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行为,可能为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持续。

问题行为来自家庭或社会,应溯本求源,从家庭或社会着手解决。

问题行为的发生有教师因素,也有环境因素,但表现在学生身上通常有以下因素:1.厌烦:学习内容的难度过大或过小,令学生无新鲜感与学习动力,因而萌生厌烦之感。

无趣的课堂氛围令人烦闷,学生可能因此寻求刺激。

2.挫折与紧张的发泄:由于教师对学生在行为上、学习上有诸多不同的要求,有的难以克服,有的面临失败的威胁,有的需要持久的忍耐,因此,学生有成功的满足,亦不免产生挫折与紧张。

挫折产生紧张,紧张累积到某一程度则需发泄,学生可能因此而开始寻找发泄的途径。

3.寻求注意、承认与地位:人最怕被忽视或被鄙视。

因此,有些学生宁愿违反纪律以求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此种苦肉计有时颇为管用。

以问题行为作为手段而寻求注意、承认者,多为学习态度不好,基础欠佳,或平常竞争不如人者。

当他们发现无法从正当途径获取所需时,只好仅顾目的而不择手段。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略课堂上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选择策略,及时加以处理。

1.对扰乱秩序行为的处理策略教师平常所处理的学生行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期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另一类是希望他们产生的行为。

中学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中学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1中学生的 自我意识发展 状况 .

损害 。 对于体罚我们坚决抵制 。 我们应该认识到体罚
1 ・ 4
刘丽君
常金玲 : 中学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策略
是一种极其不文明的野蛮行为。 但是我们的教育却也 I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和关 有另外一种趋势在慢慢滋长。有些老师, 为了规范学 l 我们的教师要走入学生的世界, 心, 多了解他们的想 生行为, 进行了必要的惩戒, 也被我们的学生和家长 l 多进行沟通、 法, 培养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据专业
《 教学 与管理 》
21 00年 3月 2 0日
中 问 莺 蓉 学 掌题 为基 理
◎杭 州 师 范 大 学 刘丽君
⑧河南安 阳市第 1 1中学 常金玲
学 生 课 堂 违 纪 了怎 么 办 ?
中学生相较于小学生来说 ,自我意识 已有所发
案例一 :中学生张某在学校上课时多次捣乱 , 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自我控制和调节 自己的行为 , 上 课 乱丢纸团 , 老师多次劝说不听 , 该生不但不听劝 , 接受公认 的纪律的约束。 自我调节 和 自我控制能力 反 但 而 更加 变 本 加 厉 。 师 只 好让 其 在 教 室 外 面罚 站 。 教 其 还 不 很 强 , 触情 绪 也 开 始 滋长 , 愿 听取 、 从 教 师 抵 不 顺 父母听说后找到学校 , 该老师对学生体罚 , 说 并侵 犯 或其他成人 的意见 。 了其子女的受教 育权 , 让教师对其孩 子进行道歉。 案例二 :0 8 月4 笔者来到某中学 , 2 0 年6 日, 在楼道
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 有助于我们教师改变对学生的认 人保护法 》 1条和 《 第 5 教师法 》 7 第3条都对 教师体罚

施良方教授经典著作之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

施良方教授经典著作之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

施良方教授经典著作之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施良方教授经典著作之三--《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2009-7-12 0:37:00|By:~大麦茶香%]人类的知识的掌握一般分为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的亲身探究、然后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在总结的同时,便也达到了掌握的目的;二是通过学习间接的获得,这种方式是大多数人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去亲身探究,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知识,通过间接的学习别人已经总结好的知识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虽然自学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而进行的学习,所以,对于教师的指导,然后加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教学。

教学既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的日常用语,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作为日常用语,只要约定俗成就可以了,但作为科学概念,必须要明确它的内涵与外延。

然而,在教育科学中,尤其是在专门把它作为研究对象的教学理论中,人们对它的理解至今未达成共识。

总的说来,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它是指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原苏联和我国学者多持此义;二是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相当于教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面的行为。

基于先前已经系统的研究过"学习理论",因此,在本书中,主要是取后一义,并由此展开而构建一种关于教的理论。

在这里,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本书的大体结构与框架:本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章),这部分主要是阐述课程的教学原理。

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学在汉语,英语中的语义,然后给教学下了一个规定性定义,包括五个方面:,教、教学通常是通用的、教育学在理性思维中是可分的,"教的行为"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的、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行为即探究行为。

《大学班级管理》第八章 班级日常管理

《大学班级管理》第八章  班级日常管理

明礼貌;课间不在教室内打闹玩耍、不大声喧哗。
三、卫生区绿化区(20分)
本班所属卫生区经常清理,无杂物;本班所属绿化区无垃圾杂物,花木生长状况
良好,无杂草,草坪无缺失或大片裸露,花木无死枝,无落叶。
四、特殊用房(10分)
班级所属的特殊用房,地面整洁,地面无丢弃物,顶棚无积尘、蛛网;桌凳、实
验台凳、物品、柜架摆放整齐有序,各室角落无杂物。教室内标语固定完好,无破损、
(一)做好人生规划 (二)解决学生困惑 (三)树立时间观念
知识链接
班级管理法则浅议
一、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也称之为温暖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吹来一股寒 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 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暖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 了胜利。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 中要运用南风法则,要尊重、爱护和关心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把学生视同己出,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感觉到班主任给予的温暖。 二、木桶法则
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两名男生是学校特招的体育生,在学校内是有名的“刺 头”。经常上课与老师作对,干扰班级纪律,影响同学学习,这样的批评他们已 经经历许多次了。这个班级学生基础差、纪律不好,已经有几名学生转学,班主 任对班级学生很失望,几经努力想改善班级纪律但不久又恢复原状。那位女教师 很少批评学生,这次是实在忍不住了,这两名男生经常在她的课堂捣乱。这次批 评的结果是两名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带着学生向班主任和女教师道了歉。
在调查中,得知老师身体不太好,脾气倔强,对学生很负责。他批评学生多 用两种方式,男生多数打一下,严厉的批评教育;女生则站在墙角,进行自我反 思,只有承认错误,表示悔改,批评才结束。老师批评学生的声音很低,只有师 生两个人能听清。班级学生对他是爱怕交织,班风正,学生愿意学习。这五名男 生受批评是因为自习课趁老师不在出去玩篮球,回来后大声说话,影响班级其他 同学学习。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则【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表现各异的课堂问题,诸如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吵闹、打逗、恶作剧,外来干涉等,致使教师不得不停止讲课或课堂讨论,把注意力指向某一个或更多的学生,以中止这些不良行为的进行。

教育心理学把这些干扰课堂秩序,给教学带来麻烦的行为称为课堂问题行为。

处理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字】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原则我们认为,教师在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时应该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至少还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 “爱心”原则有教育家早就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处理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是为了其他学生,也是为了出现课堂问题的学生。

不管采取何种处理措施,其前提一定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能伤害学生,尤其是不能伤害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既是为了他专心学习,也是为了促进他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才可能真心地理解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言行,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作出思考,进而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

2 “耐心”原则课堂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它的原因。

要正确地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耐心”去了解问题出现的背景。

有“耐心”,不急躁,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了解情况,进而采取适宜的措施。

学生一些不良行为(尤其是习惯性不良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缺乏“耐心”,势必“欲速则不达”。

许多教师埋怨学生“不听从教导”、“屡教不改”,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教师自己的处事浮躁和急功近利。

那些在学生教育方面颇有建树者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教师只要有耐心,几乎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成功的教师和不成功的教师的最大区别正在于是否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投入其中,亦即是否有“耐心”。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

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分析及管理摘要:现代社会,班级的组成越来越复杂,课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

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就是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管理好问题行为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进行课堂管理之前,了解何为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所谓问题行为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不一致,违反课堂纪律,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正常进行,影响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影响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

因此,正确分析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调控管理,对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呢?本文将对本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矫正的方法,策略,分别从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引言:目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因为各种问题行为不仅给班队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影响,不利于班级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因此只有小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行为习惯,才能使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问题行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原因,挖掘一切可以纠正学生行为的策略,使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获得最佳发展。

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由此会引发很多不仅是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所以这些都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一、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要求不一致,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及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若从问题的轻度程度来分,可分为(一)轻微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例如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的允许就离开座位或者发言,在上课时间做无关的事情:传纸条、丢垃圾、吃零食以及在个人或小组活动中不停讲话等。

(二)中等程度问题行为,这类行为包括打断某个教学活动或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行为。

小学班级纪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篇)

小学班级纪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篇)

小学班级纪律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维护良好的班级纪律,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体小学班级学生,所有班级学生应严格遵守。

第二章学生纪律第一节出勤纪律1. 学生应遵循学校的作息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到校,不迟到、早退、旷课。

2. 学生请假应提前一天向班主任请假,并提供合理的请假理由。

3. 学生如未经批准擅自离校,将视为旷课,做出相应的处理。

4.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内,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第二节自习纪律1. 学生在自习课或自习时间段应安静自习,不得交头接耳、嬉闹。

2. 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图书馆规定,在图书馆内保持安静。

3. 学生应爱护图书、教学用品和桌椅,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

第三节课堂纪律1. 学生应尊重老师,不得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解,不得做出任何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

2. 学生应认真听讲,不得偷看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如有问题可积极举手提问。

3. 学生应做到文明用语,不说脏话和粗话,不进行人身攻击。

第四节卫生纪律1. 学生应定期清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形象整洁,不得懒散打扮。

2. 学生应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卫生,垃圾要及时倒掉,书写字迹要工整无障。

3. 学生不得在教室内吃零食,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得吸烟或进行其他危害健康的行为。

第三章管理方式第一节课堂管理1. 老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向学生提醒课堂管理规定,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

2. 做好课堂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对违纪学生进行警告或者批评,并记录在案。

3. 课外时间,老师应及时查看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和指导。

第二节作业管理1.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并按要求整齐划一正确。

如有问题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2. 老师应及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或追问原因。

第三节晚自习管理1. 学生应在自习课上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相互之间不得传递信息或玩耍。

2. 老师应在晚自习期间巡视班级,确保学生遵守自习纪律。

学院课堂管理规定(3篇)

学院课堂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院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学院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研讨会、讲座等。

第三条课堂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二)严格规范,公平公正;(三)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二章课堂纪律第四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体包括:(一)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二)上课期间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三)手机等通讯工具需调至静音或关闭,不得在课堂上使用;(四)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开教室;(五)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教室卫生;(六)尊重教师,礼貌待人。

第五条教师应当遵守以下课堂纪律:(一)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二)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保证教学内容充实、完整;(三)保持课堂秩序,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四)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耐心解答学生疑问;(五)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六)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教室卫生。

第三章课堂考勤第六条学院实行课堂考勤制度,考勤结果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学生上课应当携带学生证,上课前将学生证放在座位上,由教师进行考勤。

第八条学生因病、因事请假应当事先向班主任或辅导员请假,并办理请假手续。

未经请假擅自缺课者,按旷课处理。

第九条教师应当认真做好课堂考勤工作,及时记录考勤情况,并将考勤结果报学院教务部门。

第四章课堂教学秩序第十条课堂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院对课堂教学秩序有如下规定:(一)上课前,教师应当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二)上课期间,教师应当认真授课,不得擅自离开教室;(三)教师应当注意课堂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四)学生应当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睡觉、吃东西;(五)课堂讨论、提问等环节,学生应当有序参与,不得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六)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当进行总结,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告。

课堂纪律行为问题管理策略论文

课堂纪律行为问题管理策略论文

浅谈课堂纪律与行为问题的管理策略摘要:在课堂上, 学生常常产生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各种行为问题。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本文分析了影响课堂行为问题的诸多因数,提出了课堂纪律及行为问题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课堂行为问题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1 影响课堂纪律与行为问题的因素学生课堂纪律及行为问题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自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1.1 来自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许多课堂行为问题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其一,一些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产生挫折感,进而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一些由于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同时自尊感又较强的学生,往往会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其三,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以及情绪等心理因数与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也有一定联系。

例如,内向化学生常表现出胆小,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向化学生则喜欢交际,喜欢热闹,胆子也较大,容易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另外,学生由于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其在课堂上的行为,但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容易被老师们忽略。

1.2 来自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行为问题,表面上是学生的问题,实际很多时候也与教师有关系,也就是说,有些行为问题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主要的影响因数有:(1)教师教学效果差。

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教学效果差,使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课堂上干一些无关的事情甚至捣乱起来;(2)教师课堂管理不当。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根据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全校师范生中开设《有效教学》这一课程。

《有效教学》是教师教育基础类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课程总学时32,获得2个学分。

使用教材为孙亚玲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效教学》,辅助教材为孙亚玲著《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余文森主编《有效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在于使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使学生具有观察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应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或活动目标,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中小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会创设支持性与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过程,并形成问题意识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提倡善、真、美的教学理念,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播放影像资料、论文撰写、课堂演讲辩论等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终生受益的课程。

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判。

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情况等课堂情况评分,占总成绩的50%。

总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教学理论掌握与实践运用能力,采取笔试形式,包括20%闭卷和80%开卷。

其中开卷主要为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两部分考核结果所占比例为5:5。

以百分制计算。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按照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分为绪论、课前、课中、课后大四个模块,十三章。

基于团体动力理论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

基于团体动力理论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

E-mail:jxyglcn@衣学占管翟2019年8月1日・5・基于团体动力理论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吴军其操令瑜(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武汉,430079)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课堂管理中的重难点。

文章基于团体动力理论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并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如民主制定并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根据具体情况组织教学、支持学生的自我控制、巧用团体彩响力、课后沟通教育、树立教师威信等。

关键词团体动力理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的课堂秩序,然而,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堂问题行为一直是教师迫切想要解决却不知如何着手的难题。

因此,探讨如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课堂管理形成了多种理论,笔者基于团体动力理论提岀中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课堂问题行为概述1.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界定周润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由学生发出的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一切举止和言行。

”m陈时见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或者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地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❾阴山燕等人认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帕由此可见,在课堂问题行为的主体方面,有学者从学生角度出发,也有学者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因素,但都指明了课堂问题行为的消极性和危害性。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违反课堂规则、破坏课堂纪律、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行为。

2.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根据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倾向性,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类型:外显性课堂问题行为和内隐性课堂问题行为。

外显性课堂问题行为容易被他人察觉,主要表现为:旷课、迟到、早退;擅离座位、随意走动;讲悄悄话、做小动作;睡觉、吃东西、玩手机、看课外书、写其他学科作业;大声喧哗、吵闹起哄;故意捣乱;顶撞、挑衅、辱骂、争吵、打架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是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的关键。

一个有效的管理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其次,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再次,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跃而有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减少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

最后,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激励,让学生能够更有动力去学习,从而更好地控制课堂行为。

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问题行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一般来说,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1、暗示控制。

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警告学生,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的目的。

例如,教师始终看着有不恰当行为的学生,直到他停止了这种行为为止;或者眼睛盯着他的同时,用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让他停止说话;或者教师走到他的身边稍停一会等等,都是暗示的有效方法。

2、提问同桌。

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等等。

3、运用幽默。

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4、创设情境。

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5、正面教育。

如果以上方式都不奏效,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就要正面加以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不良行为。

当然,正面批评要坚持晓之以理,尊重学生,要避免批评时情绪激动、言辞尖刻,或者婆婆妈妈、浪费时间,以免扩大事态,影响正常教学。

学生旷课管理规定(3篇)

学生旷课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体在校学生。

第三条学校对学生旷课行为实行严格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警示,对旷课行为进行处罚。

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旷课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本规定的实施。

第二章旷课的定义及分类第五条旷课是指学生在上课时间内未经批准擅自离校,未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六条旷课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临时旷课:因特殊原因(如身体不适、家庭紧急事务等)在课前或课后请假未获批准,擅自离校。

2. 残疾旷课:因身体残疾或其他原因无法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3. 故意旷课:学生明知未请假擅自离校,或者明知未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而故意隐瞒。

4. 严重旷课:连续旷课超过规定次数,或旷课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

第三章旷课管理职责第七条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和完善学生旷课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旷课行为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旷课情况的调查、核实和处理。

第九条教师负责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旷课情况,及时向学生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学生本人负责遵守学校旷课管理规定,如实报告旷课原因。

第四章旷课处理程序第十一条学生旷课,学生管理部门应在发现后24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二条学生管理部门在调查核实后,根据旷课情况,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1. 临时旷课:给予口头警告,并要求学生在下次课之前向班主任提交书面说明。

2. 残疾旷课:视具体情况,可免于处罚,但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故意旷课:给予书面警告,并要求学生在下次课之前向班主任提交书面检查。

4. 严重旷课: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并根据旷课次数和旷课时间长短,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十三条学生管理部门在处理学生旷课问题时,应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班主任的意见。

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分析与建议

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分析与建议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引言•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论和建议01引言志愿者教师在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上面临的挑战课堂问题行为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当前研究对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关注不足问题的提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建议,提高志愿者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探究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研究范围本研究主要针对志愿者的课堂问题行为管理进行分析和建议,不涉及其他类型的问题行为。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研究范围和方法02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定义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影响自身学习和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缺乏兴趣等。

类型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类。

外向型问题行为包括打架、争吵、扰乱课堂秩序等,内向型问题行为包括心不在焉、思考不集中、缺乏兴趣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志愿者教师在课堂上可能面临的问题行为包括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违纪违规、缺乏兴趣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教师的情绪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表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同时也可能对教师的情绪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存在课堂问题行为可能会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学习生活。

影响志愿者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课堂问题行为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教师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教学水平,进一步影响教学质量。

影响教师情绪长期存在课堂问题行为会使学生缺乏自信和兴趣,对其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第一节课堂问题行为概述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国外的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

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过分类。

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 K. Wickma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

奎伊(H. C. Q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mper)198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1)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2)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3)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

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

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

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

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二、问题行为的产生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寻求注意。

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性别特征。

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人格因素。

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

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

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生理因素。

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

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

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调整。

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教学不当。

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

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

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

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

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

(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

(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

(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

(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

3.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

教学环境各种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将在下一章中详细阐述,此处不再展开。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问题。

偶发事件的成因有下列几种(1)天灾人祸如学生家里遭大灾,父母突然亡故,集体活动或个别外出时遭车祸,劳动时发生工伤事故等等。

(2)外来干扰如流氓在自修时间闯进教室寻衅,流氓在放学途中截击学生,社会上作风不正的人逗引女学生等等。

(3)人际关系紧张如同学关系紧张,引起吵闹、打架;师生关系紧张,引起公开顶撞或学生的报复性行动;家庭关系紧张,因父母不和,或父母对子女教育方法粗暴,或破损家庭缺乏温暖,引起学生逃课、出走等等。

(4)学生调皮捣蛋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玩笑性的胡闹,一些调皮学生常要在班里搞点恶作剧,以表现自己、引人注目;一种是试探性考验,如新来的教师上第一节课时,出道难题怪题问教师,试探教师有多大能耐,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看教师如何收拾等;一种是破坏性的捣乱,如蓄意寻衅,惹事生非,散布流言,制造混乱。

(5)品德不良学生的问题行为和违法行为问题行为往往是造成违法行为的前奏。

品德不良型的问题行为包括偷窃、欺骗、赌博、斗殴、破坏公物、用暴力欺压弱小同学、生活腐化放纵等。

这些很容易发展成违法行为,由此造成的偶发事件,往往要消耗教师很大的精力。

(6)感情障碍或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如焦虑、恐惧、忧郁、嫉妒等不良感情和孤僻、偏执、任性、暴躁等异常性格,容易使学生心理失去平衡,造成问题行为,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变态和行为失控,最严重的,可能酿成厌世轻生之类的悲剧。

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最能表现教师高度的教育机智。

在教育工作中随时需要这种教育机智,而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的教育机智更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智感、责任感和巧妙的教育艺术,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炽热的心肠和闪亮的智慧,感受到教师的人格之美。

这一切能转化为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信赖。

从这一意义上说,处理偶发事件,是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增长才干、树立威信、增强教育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

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的任何疏忽和失职都可能产生消极的连锁反应,给后面的工作增强困难障碍。

每一件偶发事件都是生活给教师所出的一份试卷,可以全面地测试教师的师德修养、智力素质、教育机智、组织能力、意志品质等。

有的教师对偶发事件有意无意地远而避之,这就是对学生缺乏感情,对工作不负责的彻底暴露。

这样的教师,即使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也不能维持他们虚假的威信。

他们对学生的任何教育、要求都将毫无效果可言。

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或大发雷霆,失去常态,或滥施惩罚,语言尖酸刻薄,方式简单粗暴,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有损于自己的尊严,在自己和学生之间筑起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有的教师面对偶发事件,或茫然失措、计无所出,或优柔寡断,这也会使学生失望,以至降低了对教师的信赖,削弱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能否正确处理偶发事件,不仅是能抓住教育时机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问题,而是产生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的问题。

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偶发事件。

第二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