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知识也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诺贝尔奖就是对拥有知识的人的赞扬。
鲁迅,矛盾,莫言无一不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带来了生命价值的气息。
因为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单元整理
课文中心梳理《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小石潭记》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核舟记》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等。
二、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3.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主题概述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潭水、潭石、游鱼、溪流、树木等,着意渲染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闻水声闻:古义,听到;今义,用鼻子嗅2.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二)一词多义可水尤清冽(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2.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能够)3. 环如鸣佩环(玉环)竹树环合(环绕)4.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5.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6. 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7. 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三)重要虚词1.之①心乐之(代词,代指水声)②乃记之而去(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2.其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代词,那)②不可知其源(代词,它的)3.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把)②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③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4.而①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不译)②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承,不译)(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见小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4.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5.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6.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7.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①全石以为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同游人一起在欢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林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就题字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结构内容】第一段: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描写潭中的鱼和潭水,突出水的清澈。
第三段:描绘小石潭的源流和远望之景。
第四段:描绘潭上景物和气氛,抒写作者的整体感受。
第五段:交代与作者同游的人物。
(1.25)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柳宗元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
因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第四篇,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表现作者发现小石潭过程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写小石潭全貌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体现小石潭“怪”(潭的结构)的诗句是:全石以为底。
4.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5.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8.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12.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4.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问答题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移步换景)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
(侧面描写、动静结合)③写潭水源流,即作者探究潭源。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2篇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2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1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角色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及易错补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1、《社戏》1社戏(shèxì)作者:鲁迅钳(qián) 撮(cuō) 偏僻(piānpì) 行辈(hángbèi) 照例(zhàolì) 欺侮(qīwǔ) 优待宽慰(kuānwèi) 竭力嘱咐(zhǔfù) 裝模mu装样怠慢(dàimàn) 礼数(lǐshù) 聚拢撺掇(cuānduō) 泊bo船前篙(gao)蒿(hao)草磕凫水(fúshuǐ) 潺潺(chánchán) 径向朦胧踊跃(yǒngyuè) 依稀宛转婉转悠扬自失:指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弥散蕴藻屹立(yìlì) 疏疏朗朗家眷(jiājuàn) 疲倦舀水瓢喃喃皎洁楼阁旺相纠葛(ge)皎洁(jiǎojié) 好歹(hǎodǎi) *归省(guīxǐng) 秩秩斯干(zhìzhìsīgān) 橹(lǔ)蕴藻(yùnzǎo) 叉港(chàgǎng) 漂渺(piāomiǎo)[缥缈(piāomiǎo)]P9桕树(jiùshù) 棹(zhào) 楫(jí)归省xǐng 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排行和辈分。
不惮dàn 不怕,不畏惧。
撺掇cuān duo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弥散mí弥漫消散。
蕴藻yùn zǎo 水草。
宛转wǎn zhuǎn 这里形容笛声的曲折和谐,优美动听。
絮叨xù dao 翻来覆去地说。
漂渺piāo miǎo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旺相wàng xiàng 茂盛。
棹着zhào zhe 划着。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 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 11.《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朝代)嘉善人。 • 12.《<诗经>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 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 秋中叶的诗歌305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 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 (14)遂与外人间隔 讯 • (15)皆叹惋 •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17)欣然规往 • (18)及郡下 • (19)诣太守 • (20)欣然规往 • (21)寻病终 • (22)后遂无问津者
间隔:隔绝、不通音 叹惋:感叹惋惜 延:邀请 规:打算,计划 及:到 诣:拜访 规:打算,计划 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 • • • • • • • •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 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 的境地 (4)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 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 充足,不满
• (6)其 欲穷其林( 代词,这、那 ) • 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桃花源 )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代词,自己的 ) • 既出,得其船( 代词,代渔人们 )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词,代渔人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
10《小石潭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课文的线索:发现小石深一源中景物一小石裸源流一源中气氛一记录同游者。
解析: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理清线索,背诵课文。
二、参考答案文章写最初发现小石潭的时候,说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游鱼的活泼,说“似与游者相乐”。
读到这里,我们便自然地从游鱼联想到作者此时欢悦的心情。
接下来写坐在深上的感受,说“凄神寒骨,悄枪商邃”。
小石深景物的离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由文中“心乐之”“凄神寒骨”等句子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结合作者的经历,就能够分析出作者感情的变化。
三、参考答案:第一问:幽清。
第二问:(示例)很清静,使我忘掉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身心放松解析:第一问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第二问答案不唯一。
四、参考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3.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4.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解析:本题的词语都属于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五、参考答案:第一问: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最佳。
这些作品有如下特色:(1)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
如《小石潭记》等一系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2)柳宗元写景,不是客观地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
例如:“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雷福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面静者与心谋。
”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
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
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下注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下注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全册课下注释教材目录: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陶渊明10.小石潭记/柳宗元11.核舟记/XXX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XXX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XXX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经由过程。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畅】形容由狭窄幽暗忽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仿佛】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7、【相闻】可以相互听到。
18、【悉】全,都。
12.《诗经》两首XXX蒹葭1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0、【乃】于是,就。
21、【具】详细。
22、【要】同“邀”,邀请。
23、【成】全、都。
24、【妻子】妻子儿女。
2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7、【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遂: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8、【乃】居然,居然。
29、【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0、【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31、【叹惋】感叹。
32、【延】邀请。
33、【XXX】通知(渔人)说。
“语”后省略“之”,代渔人。
34、【缺乏】不值得,不用。
35、【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归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6、【志】做记号。
37、【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8、【诣】拜访。
39、【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二)小石潭记
(11)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
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 选文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
(9)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 ,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 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10)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式提问: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析其变化原因。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去。
3. 课文理解
(1)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 潭特点的作用。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小石潭记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如:好像 乐:以……为乐
(3)伐竹取道
伐:砍倒
(4)水尤清冽
尤:格外 冽:清凉
(5)近岸,卷石底以出
卷:翻卷
(6)潭中鱼可百许头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26小石潭记
三、翻译下列句子:
卷石底以出:
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
风飘荡
影布石上: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
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悄( qiǎo ) 怆(chuàng)幽suì( 邃 ) 龚古( gōng ) 日光下 chè ( 澈 )
我会听名家范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感到快乐)
•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小石潭记 作业布置
• 1、翻译并背诵课文。 • 2、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家乡一处熟悉
的景物或景观,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 到永州以后写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 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 家渴记》《石渠记》《石涧 记》《小石城山记》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你了解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满井游记》
大约 光景
在空中
凭借 状语, 透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099 桃花源记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此篇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主题概述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二)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新鲜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仿佛若有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今义:似乎,好像。
3.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5.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重要基础知识点总结
10 小石潭记
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西) 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这篇游记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凄清,暗寓了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
记文言知识
字词梳理
1.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斗.(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像蛇那样)行其岸势犬牙
..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下.见小潭(向下)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
2.古今异义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义:大约今义:表示同意
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青年男子
3.一词多义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环
如鸣珮环.(玉饰)
水尤清.冽(清澈)
清
以其境过清.(凄清)
乐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取乐、嬉戏)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隶而从.者(跟随)
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
同游.者(游览,游玩)
全石以.为底(把)
以
以.其境过清(因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梳理
课内文言文梳理桃花源记(一)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溪流的)两岸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子。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10.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二)课文分析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美好意愿。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的艺术手法(部编本)
《小石潭记》的艺术手法
1.生动贴切的比喻
课文使用了生动贴切的比喻。
例如“如鸣佩环”,用佩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感受。
假如水源大,或者潭水浅,潭不是石底,那泉水注入的声音就绝非如此清脆,叮咚作响。
“如鸣佩环”,确实切合了小石潭特有的水声。
又如“斗折蛇行”,“斗”就是天上的北斗星,北斗星转折大,用以说明泉水的来路转折较直、角度较大;“蛇行”以蛇之蜿蜒形容其曲折而小的转弯处。
“斗折蛇行”有了具体形象。
“其岸势大牙差互”,也是如此。
通过比喻,丰富了形象,使人产生联想,具体地认识到作者所写的事物。
2.精细准确地刻画景物
善于精细准确地刻画景物。
如描写潭石的姿态各异、游鱼的动静交错、泉水的或隐或现,无不充满诗情画意,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擅长融情入景,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主观感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的清幽环境,含蓄地表达出自己遭贬后凄凉、忧伤的心境。
文中也写道“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中嬉戏的鱼儿“似与游者相乐”,这些也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而在寻求解脱的心路,这“乐”是短暂的,是他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的一种反衬,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痛苦。
1 / 1。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课文内容梳理《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9.桃花源记(一)课文字词详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
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
⑤忽逢桃花林,①为业:作为生计。
为,作为。
②缘:沿着,顺着。
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
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
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
渔人⑦甚①夹(jiā):沿,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重点)字词第一单元第1课钳qián 撮cuō偏僻pì行辈háng 欺侮wǔ宽慰wèi嘱咐zhǔfù怠慢dài 撺掇cu 洁jiǎo不惮dàn 踱步duó归省xǐng蕴藻yùn zǎo 吁气xū絮叨xùdao弥散mí纠葛jiūgé第2课盏zhǎn 登时dēng 糜子méi油馍mó脑畔pàn 眼眶kuàng心窝wō窑洞yáo 喘气chuǎn第3课困倦juàn 骤雨zhòu 飞溅jiàn蓦然mò捶打chuí烧灼zhuó瞳仁tóng 恬静tián 聒噪guō亢奋kàng 晦暗huì束缚fù羁绊jībàn 闭塞sè战栗 lì冗杂rǒng 严峻jùn 震撼hàn磅礴páng bó辐射fú渺远miǎo大彻大悟chè戛然而止jiá第4课焚身fén 幽悄qiǎo 点缀zhuì溺炕nì神龛kān 彻夜chè犬吠fèi 磷火lín 争讼sòng 领域yù斡旋wò静穆mù思慕mù怅惘 chàng wǎng铿锵kēng qiāng 褪色tuì燎原liáo 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g 马前卒zú第二单元萌发méng 次第cì翩然piān 孕育yùn 农谚yàn 海棠táng 悬殊shū簌簌sù连翘qiáo 千载难逢zǎi 风雪载途zài 陨石yǔn衰草连天shuāi 销声匿迹nì追溯sù草长莺飞yīng 臀部tún 骨骼gé漂移piāo 流逝shì褶皱zhězhòu 携带xié深渊yuān 岛屿yǔ地壳qiào 携带xié覆盖fù两栖qī衍射yǎn 彗星huì潮汐xī劫难jié致密zhì天衣无缝fèng第7课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xǐ赌注dǔ沼泽zhǎo zé瞄准miáo 狩猎shòu 盘旋xuán 窥探kuī喧嚷xuān rǎng 邀请yāo 凋零diāo 枯燥zào 稀疏shū弥漫mí滑翔xiáng第8课掸子dǎn 踪迹zōng 粗糙cāo 装置zhì烧烤kǎo 腐蚀shí沙砾lì倾斜qīng 山麓lù沟壑hè龟裂jūn 帷幕wéi 崩落bēng 孔隙xì而不舍qiè楔形文字xiē第三单元第9课缤纷 bīn fēn 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垂髫 tiáo 遂迷suì要还家yāo 邑人yì间隔jiàn 叹惋wǎn 诣太守yì语云yù刘子骥jì豁然开朗huò怡然自乐yí世外桃源yuán第10课篁 huáng 清冽liè坻chí参差cēn cī嵁kān 缀zhuì佁然yǐ翕忽xī俶尔chù远逝shì卷石底以出quán悄怆qiǎo chuàng 幽邃suì第11课器皿mǐn 罔wǎng 贻yí有奇jī弥勒lè黍shǔ轩敞xuān chǎng 箬篷ruòpéng糁之sǎn 峨冠éguān 髯rán衣褶zhě矫首jiǎo 诎qū袒胸tǎn 椎髻zhuījì壬戌rén xū篆章zhuàn第12课参差cēn cī辗转zhǎn 琴瑟qín sè雎鸠jūjiū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淑女shū荇菜xìng 寤寐wùmèi 芼mào 蒹葭jiān jiā萋萋qī溯洄sùhuí未晞xī湄méi跻 jī涘sì沚zhǐ第四单元第13课晓得xiǎo 卑劣bēi liè无耻chǐ毒手dú诬蔑wūmiè屠杀tú悲愤fèn 捶击chuí卑鄙bǐ势力shì毁灭huǐ赋予fù蛮横mán hèng 恐怖kǒng bù挑拨离间tiǎo jiàn第14课瞭望liào 探察tàn chá探讨 tǎo 彷徨páng huáng检讨jiǎn 缅怀miǎn 激变jī袖手旁观xiù不知所措cuò第15课抉择jué扶植fú阻碍ài趋势qū干预yù堕落duò膏药gāo 狡辩biàn 分辨biàn 多多益善shàn第16课浩劫jié指摘zhāi萦绕yíng rào 绚丽xuàn 枷锁jiā拙劣zhuō肤浅fū目睹dǔ奠定diàn 挚爱zhì钟爱zhōng 分崩离析bēng 暴风骤雨zhòu相辅相成fǔ襁褓qiǎng bǎo第五单元第17课铸成zhù告诫jiè推搡sǎng 霎时shà驰骋chěng 潺潺chán雾霭ǎi 漩涡xuán wō寒噤 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 怒不可遏è第18课棱角léng 骤然zhòu 蜷卧quán 裸露luǒ酝酿yùn niàng 虔诚qián 蠕动rú懈怠xiè敦实dūn 蜿蜒wān yán 衰竭jié漫溢yì接踵而至zhǒng 气喘吁吁xū第19课雇主gù翌日yì俯瞰fǔkàn 皑皑ái 穹顶qióng 陡峭qiào蔓延màn 沟壑hè逗留dòu缭绕liáo 妩媚wǔmèi 浮躁zào颠簸bǒ旷野kuàng 打嗝gé纷至沓来tà瞬息万变shùn第20课闸门zhá轻盈yíng 砚池yàn蘸水zhàn 喧哗huá矗立chù徘徊pái huái 映照yìng 苍劲jìng翡翠fěi 眺望tiào 擦拭cāshì驿道yì硕大shuò目眩神迷xuàn 亭台楼阁gé第六单元第21、22课溟míng 鲲kūn 抟tuán 扶摇fúyáo 极致邪yé濠梁háo鲦鱼tiáo 循其本xún 嘉肴jiāyáo 自强qiǎng 教学相长zhǎng学(敩)学半xiào 藏于己cáng货恶wù不兴xīng 兑命yuè第23、24课祗zhǐ骈死pián 槽枥cáo lì粟sù一石dàn 食马sì不外见xiàn 真无马邪yé挂罥juàn塘坳ào 俄顷qǐng 布衾qīn 广厦shà大庇bì突兀wù两鬓bìn 冰辙zhé翩翩两骑jì口称敕chì叱牛chì红绡xiāo绫líng 系jì课外古诗词易错字汇总邶风式微躬子衿嗣音城阙辅三秦宦游天涯比邻歧路沾巾涵虚气蒸波撼欲济舟楫徒有禅院曲径幽处万籁钟磬北郭孤蓬萧萧班马鸣定慧院疏桐缥缈拣尽不肯栖寂寞沙洲驿外更着零落碾作尘成语一览表1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一、《小石潭记》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来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屿,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小石垒,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
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的人有:我的朋友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理解性默写及简答题1.写游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2.直接写水清的句子是:水尤清冽间接写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写游鱼和潭水特点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写潭上景物的句子: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隔篁竹伐竹取道7.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说出你的理由。
(本文按游踪或游览顺序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11.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四个角度①水声②水的清凉③水中鱼④水之源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水清的特点12.作者怎样表现小石潭水的特点?(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13.我们学过许多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水清澈的特点14.“似与游者相乐”一句中的“乐”写出了作者什么心情?(写出了作者观赏鱼的(喜悦)心情。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它虚实相生,有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6.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岸势曲折(其岸势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环合幽静深远幽邃)17.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要想表现怎样的思想?(表现了作者被贬官后愤懑难平的孤凄悲凉之情)18.结合背景和课文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换。
(革新失败被贬到偏远的永州,他内心充满愤懑孤凄悲凉之情,想要通过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抑郁愤懑之情,所以心乐之,看到鱼儿与游者相乐,得到暂时的快乐,但一经凄清的环境,孤凄悲凉的感情又流露出来。
)19.请用第4段中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水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
面对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课文写了潭水、树木、石头、游鱼和小潭源流五种景物各自特点是:水清,树密,石多,游鱼活泼闲适、轻快灵敏,源流曲折悠长。
2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2.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23.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作者先乐后忧,两种感情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4.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⑴动静相应。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恰当映衬。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借景抒情。
“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25.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26.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衬托水的清。
27.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28.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①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③手法高妙。
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2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30、《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中写水,有何不同?(《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现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中写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中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31.小石潭开辟成了风景区,请你介绍一下这处风景(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大约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青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送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32.“伐竹取道”说明什么?答: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33.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水“清”的特点的?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此有关的古诗文?答:以水底的形貌清晰可见来写水的清澈;借游鱼写水清,“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时,鱼“影布石上”,都很好地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油鱼细石,直视无碍”。
34.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35.作者游览西山,在西山之巅观赏自然景物时曾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体验,“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你认为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答: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
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故匆匆记之而去。
36.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答:衬托水的清澈。
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怀。
37.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答: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38.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答: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39.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1)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使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2)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着月字,也生动传神地写出乐月光的澄澈透明。
40.小石潭记的比喻句是哪句,表达效果是什么?"如鸣佩环"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 是比喻句。
表达效果:(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写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的声音来形容,写出小石潭溪水的清澈和悦耳,引人注意,表明作者来到小石潭的欣喜。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溪身和溪水的特点,衬托表现出作者对这里美景的陶醉。
(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小石潭石头的特点,体现小石潭景物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