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糖的无氧氧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生物化学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第5章 糖代谢【圣才出
第5章 糖代谢5.1 考纲要求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糖有氧氧化与无氧酶解的关系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5.2 考点归纳与历年真题详解一、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1.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区别、生理意义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比较如表5-1所示。
表5-1 糖的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比较2.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过程)(1)定义1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裂解为2分子丙酮酸,称为糖酵解,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质中还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
(2)步骤ƒ①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葡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ƒƒƒƒƒ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ƒ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丙酮酸)③第二阶段(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H果此反应由乳酸脱氢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在缺氧的情况下,用于还原丙酮酸生成乳酸。
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如图5-1所示。
图5-1 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反应过程(3)糖酵解的调节①己糖激酶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关键酶,有4种同工酶(Ⅰ-Ⅳ型),其中肝细胞中为Ⅳ型,称为葡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
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
②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途径的流量最重要,ATP和柠檬酸是此酶的变构抑制剂。
AMP、ADP、1,6-二磷酸果糖和2,6-二磷酸果糖是其变构激活剂。
③丙酮酸激酶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节点。
1,6-二磷酸果糖是丙酮酸激酶的变构激活剂,ATP则有抑制作用。
此外,在肝内,丙氨酸也有变构抑制作用。
糖酵解时每分子磷酸果糖有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2分子ATP。
因此1mol葡萄糖可生成4molATP,在葡萄糖和6-磷酸果糖磷酸化时共消耗2molATP,故净得2molATP,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2分子乳酸可释放196kJ/mol(46.9kcal/mol)的能量。
生物化学 第二版 14糖的无氧氧化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ADP*2底物磷酸化
ATP*2
2* 3-磷酸甘油酸
H2O 2* 2-磷酸甘油酸
二、糖无氧氧化的过程
3、糖无氧氧化的能量
消耗ATP: 葡萄糖 2个 糖 原 1个
生成ATP:4个
净生成ATP: 葡萄糖 2个 糖 原 3个
三、糖无氧氧化的特点
➢ 反应在细胞液进行; ➢ 无氧参与,终产物是2分子乳酸; ➢ 释放能量较少(2或3个ATP); ➢ 有3步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
己糖激酶
1* 糖原
1-P-葡萄糖
2* 乳酸
6-P果糖 ATP ADP 1,6-二P果糖
6磷酸果糖激酶-1
3-磷酸甘 2* 油醛 NAD+ Pi
磷酸二羟 丙酮
2* 丙酮酸
ADP*2
底物磷酸化
丙酮酸激酶
ATP*2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高能磷酸键)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2* (高能磷酸键)
➢糖的无氧氧化又称为 糖酵解,用EMP表示。
脱羧 乙醛 氧化 乙酸
还原 乙醇
发酵制醋
发酵制酒
二、糖无氧氧化的过程
1、糖无氧氧化反应过程概况 葡萄糖 (1磷) 酸丙糖 (丙2)酮酸 (糖原)
乳酸(3)
吸收 能量
释放 能量
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磷酸化、加氢、脱氢、脱水等;
2、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1*葡萄糖 ATP ADP 6-P-葡萄糖
(在高原地区或剧烈运动时)
一、糖无氧氧化概述
2、糖无氧氧化的定义 糖原或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分解为乳酸 并伴随少量ATP生成的过程;
生物化学-第二章-糖代谢——糖酵解.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COO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成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COO-
C
O~ P
CHO 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醛
NAD+
O=C-O~P
NADH+H +
CH OH
CH2-O-P
Pi
3-磷酸甘油 1,3-二磷酸甘油酸 醛脱氢酶
(7) 1,3-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
O=C-O~P
ADP ATP
COO-
CH OH CH2-O-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CH OH CH2-O-P
CH OH
H OH
1 P- O-CH2
HH OH OH H
CH2-O-P
5
6
O=C-O~P
CH OH
OH
OH
H OH 2
CH2-O-P 7
P-O-CH2 O CH2OH
O=C-O-
H OH
CH OH
H
OH
OH H
CH2-O-P
P-O-CH2 O 3 CH2O-P 8
H OH
H
OH
O=C-O- OP CH P
H2O
CH2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COO-
ADP ATP
C
O~ P
CH2
生物化学教案-第五章糖代谢-6学时
(2)变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高浓度)。
(3)F-1,6-BP 正反馈调节该酶。
2.丙酮酸激酶
(1)变构激活剂:1,6-二磷酸果糖
(2)变构抑制剂:ATP, 丙氨酸
3.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1)6-磷酸葡萄糖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对葡萄糖激酶无影响。
量,1mol葡萄糖可氧化产生2840 kJ的能量。
(二) 维持血糖 糖原储存能量,维持血糖恒定。
(三) 提供合成原料可提供合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物质的原料。
(四) 构成组织细胞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是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
(五)其他功能构成免疫球蛋白、血型物质、凝血因子等。
二、糖的分类
二、糖原分解
(一) 反应过程
1. 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
2. 1-磷酸葡萄糖转变成6-磷酸葡萄糖
3. 6-磷酸葡萄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4. 脱枝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用
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的85%为1-磷酸葡萄糖,15%为游离葡萄糖。
小结:
1.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分类
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重点)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2.糖无氧酵解的过程、关键步骤、关键酶。
《生物化学》复习题
13成人护理《生物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互补链3.氮平衡4.黄疸5.非竞争性抑制6.竞争性抑制7.酶原激活8.同工酶9.糖的无氧氧化10.糖的有氧氧化11.糖异生12.血糖13.必需氨基酸14.脂肪动员15.酮体16.生物氧化17.氧化磷酸化18.电泳19.一碳单位20.生物转化二.填空题1.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2.糖酵解在细胞内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三羧酸循环有次脱氢反应,次受氢体为,次受氢体为。
4.高血糖是指: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mmol/L;低血糖是指: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mmol/L。
5.一分子脂酰-CoA经一次β-氧化可生成和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6.脂肪酸β-氧化是在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
7.肌肉和脑组织中能量的储存形式是。
8.血钙在体内是以和两种形式存在。
9. 食物中含量最多的糖是,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糖主要是三.选择题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L-α-氨基酸B.D-α-氨基酸C.L-β-氨基酸D.D-β-氨基酸2.维持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酯键B.二硫键C.肽键D.氢键3.蛋白质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B.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C.蛋白质溶液黏度大D.蛋白质分子带有电荷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B.核苷酸C.核苷D.碱基5.在DNA中,A与T之间存在有( )A.一个氢键B.两个氢键C.三个氢键D.四个氢键6.如果双链DNA的胸腺嘧啶含量为碱基总量的20%,则鸟嘌呤含量为( )A.30%B.10%C.20%D.40%7.下列关于肾脏对钾盐排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吃多排B.不吃也排C.不吃不排D.易缺钾8.对于不能进食的成人,每日的最低补液量是( )A.100mlB.350mlC.1500ml D、2500ml9.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B.酶是生物催化剂C.酶具有专一性D.酶在强酸,强碱条件下会失活10.酶不可逆抑制作用的机制是( )A.与酶的催化中心以共价键结合B.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合C.与酶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D.与活性中心的次级键结合11.酶原激活的实质( )A.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而一级结构不变12.同工酶的特点:A.催化作用相同,但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B.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C.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D.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13.α-螺旋是( )A.蛋白质二级结构B.蛋白质三级结构C.DNA二级结构D.RNA二级结构14.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A.A TPB.磷酸肌酸C.GTPD.AMP15.下列哪种激素可以降低血糖(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D.糖皮质激素16.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组织中的葡萄糖利用降低B.肝糖原分解C.肌糖原分解D.肝中的糖异生作用17.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 TPB.GTPC.UTPD.CTP18.糖异生最强的器官是( )A.肾B.小肠粘膜C.肝D.肌肉19.类脂不包括以下哪种物质( )A.三酰甘油B.磷脂C.胆固醇D.胆固醇酯20.脂肪酸β-氧化四步连续的反应依次是( )A.加氢,脱水,再加氢,硫解B.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C.脱水,加氢,再加氢,硫解D.加水,脱氢,再脱氢,硫解21.体内氨的主要运输、储存形式是( )A.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D.胺22.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运转至肝内代谢的是( )A.CMB.LDLC.HDLD.VLDL23.电泳法分离血浆脂蛋白,从正极至负极依次为( )A.CM,LDL,HDL,VLDLB.LDL,CM,HDL,VLDLC.HDL,LDL,CM,VLDL D,HDL,VLDL,LDL,CM24.呼吸链存在于( )A.细胞膜B.微粒体C.线粒体内膜D.线粒体外膜25.促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26.心肌和骨骼肌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转氨基B.氧化脱氨基C.嘌呤核苷酸循环D丙氨酸-葡萄糖循环27.ALT活性最高的组织是( )A.心肌B.骨骼肌C.肝D.肾28.尿素在哪个器官合成( )A.脾B.肝C.肾D.脑29.下列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的是( )A.甘氨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酸D.色氨酸30.一碳单位的载体是()A.叶酸B.四氢叶酸C.生物素D.焦磷酸硫胺素31.下列过程不能脱去氨基的是()A.联合脱氨基作用B.氧化脱氨基作用C.嘌呤核甘酸循环D.转氨基作用32.肝炎时血清中酶活性明显增高的是( )A.LDHB.ALTC.ASTD.ACP33.体内能转变为胆汁酸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脂肪酸C.胆固醇D.氨基酸34.可进行肠肝循环的物质有( )A.胆素原,胆汁酸B.胆固醇,胆汁酸C.胆红素,胆固醇D.胆素,胆汁酸35.生物转化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肾脏B.肝脏C.小肠D.肺36.溶血性黄疸时,血中哪种物质含量升高( )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胆素原D.都不是37.生物氧化第二相反应是( )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结合反应38.下列物质中,递氢体是( )A.铁硫蛋白B.CytcC.FADD.Cyta39.蛋白质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 )A.260nmB.280nmC.240nmD.220nm40.下列属于非必需脂肪酸的是( )A.亚油酸B.亚麻酸C.软脂酸D.花生四烯酸41.正常人空腹血糖的水平是()A.3.9~6.1mmol/L B.4.4~6.7mmol/L C.5.8~7.8mmol/L D.3.3~4.4mmol/L42.剧烈运动后发生肌肉酸痛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乳酸堆积 B.局部丙酮酸堆积 C.局部CO2堆积 D.局部ATP堆积43.在NAD+或NADP+中含有哪一种维生素( )A.维生素B1B.维生素PPC.维生素B12D泛酸44.某肺心病患者近日感觉疲倦乏力,血乳酸增加,血浆pH值下降,引起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下列哪种代谢途径加强了?()A.糖的有氧氧化 B.磷酸戊糖途径 C.糖酵解 D.糖异生45.某遗传病患者,进食蚕豆或伯胺喹等氧化性药物后,易发生溶血性黄疸,又称蚕豆病,关于这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中还原性谷胱甘肽增加 B.红细胞中磷酸戊糖途径障碍C.蚕豆使红细胞破坏 D.红细胞中NADPH增加46.含2n个碳原子的饱和脂酸需要经多少次β-氧化才能完全分解为乙酰CoA()A.2n次B.n次C.n-1次D.n+1次47.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A.20g B.40g C.60g D.80g48.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49.下列是竞争性抑制剂的药物是()A.糖类药物B.磺胺类药物C.脂类药物D.核酸类药物50.测得10g样品中蛋白质含氮量为0.08g,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为:A.1.0 B.3.25 C.5.0 D.6.2551.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出现()A 血氨下降B 血中尿素增加C 有出血倾向D 血中性激素水平降低52. RNA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A. A配CB. U配AC. C配UD. G配A53.生物体的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为( )A联合脱氨基作用 B 还原脱氨基作用 C 直接脱氨基作用 D 转氨基作用54.不会影响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因素有( )A ATP/ADPB 甲状腺素C 体温D 药物55.糖异生是指()A. 非糖物质转变为糖B. 葡萄糖转变为糖原C. 糖原转变为葡萄糖D. 葡萄糖转变为脂肪56.氰化物造成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A、抑制磷酸化B、解偶联作用C、抑制脂肪酸氧化D、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57、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其β链有关的突变是()A、断裂B、插入C、缺失D、点突变58、严重肝疾病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A、雌激素分泌过多B、雌激素分泌过少C、雌激素灭活不好D、雄激素分泌过少59、钙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肝脏B、肠道C、肾脏D、胆道60、维生素B1严重缺乏可引起()A、口角炎B、佝偻病C、脚气病D、坏血病四.简答题1.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有哪些?2.必需氨基酸有哪些?3.按顺序写出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成。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糖代谢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 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
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 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 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 TP。
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
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
己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是G-6-P;肝中的葡萄糖激酶是调节肝细胞对葡萄糖吸收的主要因素,受长链脂酰CoA的反馈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受ATP和柠檬酸的变构抑制,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丙酮酸激酶受1,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受ATP的变构抑制,肝中还受到丙氨酸的变构抑制。
四、糖无氧酵解的生理意义:1. 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⑴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⑵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⑶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精品文档
(1) (2) (3)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耗能阶段: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 五步反应。
第一步: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第二步: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第三步: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第四步:FDP DHAP+G3P 第五步:DHAP G3P
耗能
放能 生成乳酸
3
调节 生理意义
生物 化学
生物 化学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HO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步:葡萄糖
CH 2 O H OH H OH OH H
6-磷酸葡萄糖
P O H CH 2 O H OH OH H OH H
第一步耗能,消耗1分子ATP,不可逆反应
AD P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第九步 第十步
H OH
AT P
Mg
1 概 述
过程
(1) (2) (3)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放能阶段:2分子磷酸丙糖生成2分子丙 酮酸,五步反应。
第六步:3-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第七步: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第八步: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第九步:2-磷酸甘油酸 PEP 第十步:PEP 丙酮酸
耗能
+
H
葡萄糖 G
己糖激酶(HK) H OH 肝中为葡萄糖激酶 6-磷酸葡萄糖 (GK)
G-6-P
生物 化学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第八步 第九步 第十步
P H OH O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第二步:6-磷酸葡萄糖
醛酮异构,可逆反应
CH
CH 2 O H OH H H OH OH H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同糖酵解
8.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
8
8
一、糖的无氧氧化
9.磷酸烯醇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10.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9
9
一、糖的无氧氧化
10
10
(四)
反应过程
(三)
限速酶Biblioteka (二)反应部位(一)
概念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个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柠 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物
18
18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⑴三羧酸循环是机体主要的产能途径。1分子乙酰 辅酶A经过三羧酸循环共生成10分子ATP。
⑵三羧酸循环是单向反应体系。
⑶三羧酸循环必须有氧参加。
⑷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会向其他物质转变,故
循环需要回补。
19
19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子ATP。
21
21
三、磷酸戊糖途径
糖不仅可以通过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产生能量, 在一些代谢活跃的组织中还可以产生重要的生理 活性物质核糖-5-磷酸和NADPH,这种途径称为 磷酸戊糖途径。
(一)反应部位 细胞质
(二)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阶段22 ; 第二阶段:基团转移反应阶段。
22
三、戊糖磷酸途径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糖分解代谢的类型
1
无氧氧化 (无氧条件,产能较少)
糖分解代谢
2
3
戊糖磷酸途径 (产生生理活性物质)
2
有氧氧化 (有氧条件,产能较多)
2
(四)
反应过程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考试试卷(2417)
某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00分,每题5分)1. 糖的有氧氧化形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两种形式;而糖的无氧氧化形成ATP的方式只有底物水平磷酸化一种方式。
()答案:正确解析:2. 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酸经β氧化后全部生成乙酰CoA。
()答案:错误解析: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经最后一次β氧化后,生成产物为乙酰CoA和丙酰CoA。
3. 在脂酸从头合成过程中,乙酰CoA以苹果酸的形式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液中。
()解析:脂肪酸从头合成中,将糖代谢生成的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液中的化合物是柠檬酸。
4. 糖原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分解时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
()答案:正确解析:5. 有些蛋白质的内含肽是断裂的,需要经过反式拼接才能得到有功能的蛋白质。
()答案:正确解析:6. 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电子传递方向为硫辛酸→FAD→NAD+。
()答案:正确解析: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二氢硫辛酸脱氢酶氧化二氢硫辛酸,并将氢交给其辅基FAD,FADH2再使NAD+还原,因此电子传递方向为硫辛酸→FAD→NAD+。
7. 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在各种细胞中对葡萄糖的亲和力都是一样的。
()解析:葡萄糖激酶只存在于肝和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Km值为12mmolL,而己糖激酶的Km值在10μmolL范围。
8. 酪氨酸可以代谢形成多巴、多巴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激素),这四种统称儿茶酚胺类。
后三种称为儿茶酚胺,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重要作用,儿茶酚胺为神经递质激素。
()答案:正确解析:9. 氨是有毒物质,必须在肾脏中合成尿素后排出体外。
()答案:错误解析:10. 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的作用下,CO2和NH3合成氨甲酰磷酸。
糖的无氧氧化
20 ~ 20 学年度第学期教师课时授课教案学科系:医学院授课教师:专业:临床科目: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科系系办主任签字:年月日年月日第五章糖代谢第三节糖的无氧氧化一、糖的无氧氧化(一)基本概念与发生部位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
糖无氧氧化主要在细胞液中进行。
(二)反应过程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生成丙酸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
1、丙酮酸的生成(糖酵解途径)该阶段根据能量变化特点又分为耗能和产能两个阶段。
该阶段中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与酵母使糖生醇的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因Embden和Meyerhof对此途径进行了透彻的描述,故又称Embden- Meyer途径(EMP)。
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的基质中,只是速率有别。
(1)耗能阶段:1分子葡萄糖裂解为2分子磷酸丙糖;需消耗能量,共进行5步反应。
1)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该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一步磷酸化反应,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完成,同时需要ATP 提供能量和磷酸基,故该步骤消耗1分子的ATP。
己糖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4-2)。
2)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6-磷酸果糖:该反应在磷酸已糖异构酶催化下完成,此反应可逆(图4-2)。
3)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1,6-二磷酸果糖:该反应是糖醇解的第二步磷酸化反应,由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完成,同样需要消耗1分子的ATP。
磷酸果糖激酶-1是糖酵解的第二个关键醇,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4-2)。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2分子的磷酸丙糖:该反应在醛缩酶的催化下完成,生成的2分子的磷酸丙糖,分别为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此反应可逆(图4-2)。
5)磷酸丙糖的互变: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图4-2)。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以下是对生物化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汇总。
一、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一)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共有 20 种常见的氨基酸。
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多肽链,多肽链进一步折叠和盘绕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二)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等,三级结构是整条肽链的空间构象,四级结构则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的空间排布。
(三)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具有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和复性、沉淀等性质。
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
二、核酸化学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一)核酸的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组成。
DNA 中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RNA 中的碱基用尿嘧啶(U)代替了 T。
(二)DNA 的结构DNA 具有双螺旋结构,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与 T 配对,G 与 C配对)。
(三)RNA 的种类和功能RNA 主要有信使 RNA(mRNA)、转运 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
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 负责转运氨基酸,rRNA 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三、酶学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 RNA。
(一)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高效性是指酶能够大大加快反应速率;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二)酶的作用机制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肠粘膜上皮细胞体循环小肠肠腔第六章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Gal),核糖双糖:麦芽糖(G-G),蔗糖(G-F),乳糖(G-Gal)多糖:淀粉,糖原(Gn),纤维素结合糖: 糖脂,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机体重要的碳源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三、糖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胃肠腔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吸收部位:小肠上段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转运。
2.吸收吸收途径:SGLT肝脏各种组织细胞门静脉过程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TAC 循环四、糖的无氧分解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E1 E2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生理意义:五、糖的有氧氧化1、反应过程E1:己糖激酶E2: 6-磷酸果糖激酶-1E3: 丙酮酸激酶NAD +乳 酸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② 共价修饰调节 ➢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代谢活跃的细胞,如:白细胞、骨髓细胞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乙酰CoA胞液 线粒体○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官方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官方版第一章1.模体(motif):蛋白质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
2.锌指结构(zinc finger):由蛋白质结构域围绕一个锌离子折叠形成的、保守的DNA结合蛋白模体。
3.纤连蛋白(fibronectin):一类细胞外粘连蛋白,可与其他细胞外基质组分、血纤维蛋白、整合蛋白家族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其功能是连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参与损伤愈合。
4.结构域(domain):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执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5.亚基(subunit):组成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的次级结构,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
6.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于基因上DNA分子的缺陷,致使细胞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出现异常,人体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异的疾病。
7.蛋白质等电点(protein isoelectric point/pI):蛋白质静电荷为零时的溶液pH。
8.蛋白质变性(protein denaturation):多肽/蛋白质的特定空间构象的部分或完全,非折叠过程或形式。
9.电泳(electrophoresis):在电场作用下,带电溶液向正极或负极的移动。
经常用于蛋白质、核酸或其他带电颗粒混合物的分离。
10.层析(chromatography):利用物质分子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分配比例不同,将不同物质分子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技术。
例如薄层层析、柱层析等。
第二章1.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DNA分子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旋进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会彼此重叠,由此产生的疏水作用力。
2.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等)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结构松散,形成单链的构象,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生物化学】糖代谢考点总结
【生物化学】糖代谢考点总结●糖的摄取与利用1、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由于人体缺少β-葡糖苷酶,所以无法消化纤维素;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葡萄糖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再经血液循环供身体各组织细胞摄取2、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GLUT2 主要存在于肝和胰β细胞中,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使肝从餐后血中摄取过量的葡萄糖,并调节胰岛素分泌。
GLUT4主要存在于肌和脂肪组织中,以胰岛素依赖方式摄取葡萄糖,耐力训练可以使肌组织细胞膜上的GLUT4数量增加。
GLUT5 主要分布于小肠,是果糖进人细胞的重要转运载体。
3、体内糖代谢涉及分解、储存和合成三方面●糖的无氧氧化●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糖酵解①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第一个限速步骤):关键酶己糖激酶(肝细胞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糖激酶,它对葡萄糖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机制不敏感,所以只有当血糖显著升高时肝才会加快对葡萄糖的利用),需要Mg2+ ②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需要Mg2+参与的可逆反应③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第二个磷酸化反应,第二个限速反应):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1 ④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⑤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二羟丙酮还可转变为α-磷酸甘油是葡萄糖代谢联系脂肪代谢的重要枢纽物质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一次脱氢):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以NAD+为辅酶接受氢和电子⑦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甘油酸激酶,需要Mg2+ ⑧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可逆,需要Mg2+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丙酮酸(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三个限速反应):关键酶丙酮酸激酶,需要K+,Mg2+参与在糖酵解产能阶段的5步反应中,2分子磷酸丙糖经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4分子ATP●乳酸生成乳酸脱氢酶催化,所需的H原子由NADH+H+提供(来自于糖酵解的第六步脱氢反应中的H原子)●糖酵解的调节取决于三个关键酶活性己糖激酶(葡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1、ATP和柠檬酸是此酶的别构抑制剂2、磷酸果糖激酶-1有2个结合ATP 的位点,一个是活性中心内的催化部位, ATP作为底物与之结合;另一个是活性中心以外的别构部位,ATP作为别构抑制剂与之结合,别构部位与ATP的亲和力较低,因而需要较高浓度的ATP才能抑制酶活性。
大学生物化学课件 糖酵解途径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同糖无氧氧化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乳酸
NAD+
NADH+H+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
乙酰CoA。
第三阶段:
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
磷酸化生成ATP。
G(Gn) 胞液
丙酮酸
乙酰CoA
线粒体
TAC循环
[O]
NADH+H+
CO2
H2O
FADH2
由一分子H
1FADH2 1NADH
2.5 2.5
1 1.5 2.5
14或15
ATP
ADP
糖有氧氧化的产能途径
柠檬酸循环中4次脱氢反应产生大量的NADH+H+和FADH2 , 通过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线粒体内: 1分子NADH+H+ 的氢传递给氧时,可生成2.5个ATP。 1分子FADH2 的氢被氧化时,可生成1.5个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个ATP。
胞质中进入线粒体两种穿梭机制: ①α-磷酸甘油穿梭机制:α-磷酸甘油接受NADH,进入线粒体把氢
传给FAD生成FADH2 ,可生成1.5个ATP。 ②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草酰乙酸接受NADH,生成苹果酸
进入线粒体脱氢给NAD+生产NADH和草酰乙酸,可生产2.5个 ATP。
问题2:一分子乳酸经过有氧氧化途径可净产 生多少分子ATP?
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糖酵解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称之为糖酵解 途径。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05-01节糖代谢
COOH C CH O
2
P
OH
烯醇化酶 (enolase)
C CH
O
2
P
+
H2O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和丙酮酸
COOH C CH O
2
ADP
P
K+
Mg2+
ATP
COOH
C=O CH
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高能化合物的高能键水解直接 相偶联的产能方式
8.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COOH C CH
2
COOH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phosphoglycerate mutase)
OH
C
CH
O
2
P
OH
O
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9.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DP
ATP
ATP ATP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三﹑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受能量供需平衡调节
丙酮酸氧化脱羧和柠檬酸循环中关键酶的调节
关键酶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异柠檬酸脱氢酶 变构激活剂 AMP、NAD+、CoA、Ca2+ ADP、Ca2+ 变构抑制剂 ATP、NADH、乙酰CoA、脂肪酸 ATP 激素调节 胰岛素激活
α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Ca2+
ATP
H H OH
HO OH
H
Mg2+
ADP
P
O
CH
2
O
生物化学(人卫版)教案:第四章 糖代谢
(三)多元醇途径
葡萄糖代谢过程中可生成一些多元醇,如木糖醇(xylitol)、山梨醇(sorbitol)等,所以被称为多元醇途径(polyol pathway)。
五、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为呼吸链提供H+ + e。
有氧氧化的能量生成情况:
H+ + e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生成H2O的同时ADP偶联磷酸化生成ATP
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净生成30或32分子ATP
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产能最主要的途径。它不仅产能效率高,而且由于产生的能量逐步分次释放,相当一部分形成ATP,所以能量的利用率也高
糖的生理功能
1、提供碳源和能源(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
糖可转变成某些氨基酸、脂肪、胆固醇、核苷等。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
糖的消化吸收
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糖的吸收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糖代谢概况
二、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概念:糖的无氧分解指在机体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也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这一过程又称为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
糖无氧氧化的过程
糖无氧氧化的过程【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糖无氧氧化的概念二、糖无氧氧化的过程1.葡萄糖磷酸化2.丙酮酸生成3.乳酸脱氢酶作用4.乳酸生成三、糖无氧氧化的关键酶四、糖无氧氧化的产物及应用正文糖无氧氧化的过程是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被释放并储存在产物中,以供细胞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糖无氧氧化的过程、关键酶以及其产物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糖无氧氧化的概念。
糖无氧氧化是指在缺氧的环境中,葡萄糖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与有氧氧化过程不同,有氧氧化需要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而无氧氧化则不需要。
糖无氧氧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葡萄糖磷酸化。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经过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作用,与磷酸结合形成 6-磷酸葡萄糖。
这个反应需要消耗一分子 ATP,并且需要 Mg2+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第二步,丙酮酸生成。
6-磷酸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丙酮酸。
这个过程包括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酶的催化作用,共有 10 个步骤。
第三步,乳酸脱氢酶作用。
在动物体内,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
而在植物体内,丙酮酸则被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第四步,乳酸生成。
在动物体内,乳酸脱氢酶作用下的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而在植物体内,丙酮酸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糖无氧氧化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酶,包括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等。
这些酶的活性受到维生素 B1、硫辛酸、核黄素、尼克酸等辅酶的影响。
糖无氧氧化的产物有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
乳酸在动物体内积累会导致肌肉疲劳,但适量的乳酸可以帮助肌肉调节 pH 值。
在工业上,乳酸可以用于制作酸奶、豆腐等食品,也可以用于生产聚乳酸等生物材料。
酒精在植物体内积累,可以被用于制作酒类饮品,同时也可以用于生产酒精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5/7
20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O C HC H2C
O
OH
C
OH
HC
HO OP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O
H2C
OH
OH HO
O-- P O
OH OH
3-磷酸甘油
(3-phosphoglycerate)
O C
HC HO C
HC HC
H
OH ATP
ADP
H
Mg2+
OH
OH 已糖激酶
H2C OH
glucose(G)
O
H
C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OH H2C OOH- P O OH
glucose-6-phosphate (G-6-P)
11
2020/5/7
Mg2+
12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的意义:
OH
-
O- P O
O OH
HO C H ATP
ADP HO C H
H C OH
Mg2+
H C OH
H C OH HOOH
H2C OO- PP OO OOHH
磷酸果糖激酶
H C OH HOOH
H2C OO- PP OO OH
OH
(F-6-P)
1,6-二磷酸果糖
(fructose-1,6-
diphosphate)
1,6-二磷酸果糖
2× 3-磷酸甘油醛 17
2020/5/7
2.能量释放阶段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O CH
NAD++H3PO4
O
OH
NADH+H+ C OO- - P O
HC H2C
OH OHHO
OO- P PO O OHOH
HC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H2C
OH OH HOOH
磷酸戊糖 途径
三羧酸 循环
5
2020/5/7
6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2020/5/7
7
一、无氧酵解途径(EMP)
(一)概念 (二)过程 (三) 能量计算 (四)生理意义 (五)丙酮酸的去路 (六)无氧酵解的调节 (七)其他已糖进入EMP途径
2020/5/7
8
(一)糖酵解概念:
体内组织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
15
2020/5/7
(4)磷酸丙糖的生成
H2C C
HO O PO
HO O
HO C H H C OH
醛缩酶
HC H2C
OH HO
O PO OH
fructose-1,6-diphosphate (F-1,6-2P)
H2C C
HO
O PO HO
O
CH2 OH
磷酸二羟丙酮
H
O
C
HC H2C
OH HO
O PO OH
(phosphoenolpyruvate)
2020/5/7
22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 酸
2020/5/7
O C OH C O-
OH
+
PO
CH2
OH
ADP ATP
Mg2+或Mn2+
丙酮酸激酶
COOH CO CH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OHOH
ATP C OH
HC
3-磷酸甘油酸激酶 H2C
OH OHHO OO- P PO O
OHOH
1,3-二磷酸甘油 酸(1,3diphosphoglycerate)( 1,3-DPG)
3-磷酸甘油酸
(3-phosphoglycerate)
2020/5/7
19
• 底物水平磷酸化: • 在底物分子发生脱氢或脱水时,能量重新
OH OHOH
O O-P POO
OHOH
glucose-
6phosphate
(G-6-P)
H C OH HOOH
H2C OO- PP OO OOHH
fructose-6phosphate
(F-6-P)
14
2020/5/7
(3) 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H2C OH CO
H2C C
在胞浆中分解产生乳酸和少量ATP的过程,也 称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thof-Parnas(EMP) 途径。
1、化学历程和催化酶类
2、 化学计量和生物学意义
3、 糖酵解的调控
2020/5/7
9
准备(耗 能)阶段
(二) 过程
放能 阶段
2020/5/7
10
2020/5/7
1.耗能阶段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
O
PP O O
OOHH
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1,3-二磷酸甘油酸
1,3-diphospho-glycerae
(1,3-DPG)
18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
O
OH
ADP -
C OO- P O
O
HC H2C
OH
OH OHHO OO- P PO O
脱支酶(催化1.6-糖苷键水解断裂)
2020/5/7
3
糖 非还原端
糖原核心
原
磷
G -1-P90%
磷酸化酶a
酸
解
G -6-P
的
转移酶
步
骤
G
G10%
脱枝酶(释放1个葡萄糖)
2020/5/7
4
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葡萄糖
糖异生
(无氧)
6-磷酸葡萄糖 糖酵解
(无氧) 丙酮酸
(有氧)
乳酸 乙醇
乙酰 CoA
2020/5/7
第二节 糖酵解
分解 代谢
合成 代谢
无氧酵解途径(EMP) 有氧氧化途径(TAC) 磷酸戊糖途径(PPP/HMS) 单糖的异生
多糖的异生
2020/5/7
2
糖原的细胞内酶促磷酸解
• 糖原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非还原性末端
-1,6糖苷键
-1,4-糖苷键
磷酸化酶a(催化1.4-糖苷键磷酸解断裂) 三种酶协同作用: 转移酶(催化寡聚葡萄糖片段转移)
1.葡萄糖磷酸化后容易参与后续的反应
2.磷酸化后的葡萄糖带负电荷,不能透过 细胞质膜,因此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
2020/5/7
13
2020/5/7
(2)6-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为6-磷酸果糖
O
H
C
H2C OH
H C OH
CO
HO C H
HO C H
H C OH
H C OH
磷酸已糖异构酶
HC H2C
2-磷酸甘油酸
(2-phosphoglycerate)
2020/5/7
21
(9) 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
C HC
H2C
OH OH
O PO
OH OH
2-磷酸甘油酸
(2-phosphoglycerate)
H2O
烯醇化酶
Mg2+或Mn2+
O C OH C OCH2
OH P+ O O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3-磷酸甘油醛
16
(5)磷酸丙糖的互变
2020/5/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O H2C O P O
HO CO
CH2 OH
磷酸丙糖异构酶
磷酸二羟丙酮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H
O
C
HC OH HO
H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