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课件特种水产养殖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目的
名特优水产养殖在渔业和农业中 的地位与作用
❖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水产养殖业一直是农 民首选的产业之一。
❖ 但传统的渔业生产正面临新的挑战,常规品种 的市场需求量正在减少,增产不增收,甚至亏 损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广大养殖户。
❖ 与此同时,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发展迅速。广大 渔(农) 民在市场的引导下,对名特优水产养 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目前,我国的海淡水养殖品种已超过100 多种。 虽说我国的养殖种类已经很多,但众多业内人 士对新品种的开发养殖仍热情高涨。
❖ 国内在品种的开发上主要走了 “短、平、快” 的路子
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 ①是对国内野生品种的驯化家养,如牙鲆、半 滑舌鳎、黑鱼、青虾等品种的养殖;
❖ ②是对国外引进品种的消化吸收,如罗非鱼、 罗氏沼虾、革胡子鲶、大菱鲆等品种的养殖。
❖ 当然,国内在水产新品种选育方面也做了大量 的工作,如湘云鲫等。
名特优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 苗种炒作
❖ 只要翻开水产界的报纸或杂志就可 看到到处都是苗 种销售的广告,进行苗种大战。前3年获暴利,中3 年获厚利,后3年获薄利,结果使名特优鱼类苗种的 年均价格呈峰前咎后的形态图,形成了谁先繁育名 特忧鱼类苗种谁获利的局面。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 地抢搭名特优鱼类苗种繁育的头班车。如该局面持 续下去,必将极大地损害名特优鱼类养殖的发展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五次:海珍品养殖
•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对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捕捞强度过大,致使资源 趋于枯竭。为此,驻青海洋科研单位对海参、鲍鱼养殖技术进行了多 次试验和研究,在刺参、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了海珍品养殖产业发展。
又称为名优水产品养殖)
❖ 爬行类:各种龟、鳖、鳄鱼等 ❖ 虾、蟹类: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 ❖ 蛙类:美国青蛙、虎纹蛙等 ❖ 两栖类:大鲵
养殖方式
❖ 池塘养殖 ❖ 筏式养殖 ❖ 围堰养殖 ❖ 工厂化养殖
池塘养殖
筏式养殖
网箱养殖
围堰养殖
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
❖ 高价食品 ❖ 药用 ❖ 饵用 ❖ 保健品 ❖ 工业品
❖ (5)名不副实。
❖ 在名特优鱼类养殖中,我们常有一个误区 即想方设法让其摄食人工饲料, 要知道有的鱼(如鳜鱼)根本不摄食人工饲料:有的鱼(如鲇鱼)虽摄食人 工饲料,却生长缓慢;有的鱼(如怀头鲇)摄食人工饲料,生长良好,但 肉质却发生了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特优鱼类。
解决名特优鱼类养殖存在问题的方法
❖ (4)名副其实
❖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就要名副其实 按照名特优鱼类的喜 食性 及根据本地区饵料资源的情况来养殖。饲养饵料充足 的鱼类 既可使经过人工养殖获得的名特优鱼类与自然水域 生长的名特优鱼类在质量上相差无几,又可降低成本.提高
经济效益。
❖ (5源自文库避免炒作。
❖ 要想让名特优鱼类养殖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坚决避免进行商业 炒作 商业炒作使名特优鱼类养殖的数量忽多忽少、价格忽 高忽低 市场始终处于动荡中。
革胡子鲶 红螯螯虾
泥鳅 美国红鱼
乌鳢 中华鳖
罗氏沼虾 河鲀
真鲷 大 菱 鲆
日本沼虾
观赏鱼类 波 纹 鳜
倒剌鲃
刺参
海蜇 乌 贼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一次:海带养殖
• 海水养殖产业在50年代起步,由于受技术限制,开始只能养殖石花菜。为增加养殖品 种,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驻青单位研制海带 全人工筏式养殖、海带夏苗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获得成功。
❖ 名特优水产养殖是20 世纪80年代与改革开放 同步兴起的新兴产业。名特优水产养殖,是相 对于传统水产养殖业而言,一般泛指经济价值 较高,养殖(或开发)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
❖ 指仅具有常规水产品养殖的一些基本特点, 但在某些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上具有特殊 性的水产养殖形式
特种水产养殖
❖ 特种水产养殖:
• 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130个试点,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 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我国海带干品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以上,扭转了海 带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二次:对虾养殖
• 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各地和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对虾养殖技术。
• 1958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水产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 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在胶南竹岔岛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孵化试验,在青岛水族馆内进 行亲虾越冬试验,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1960年5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在室内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第一批虾仔,并总结出一套对虾人工育苗方法。1979 年,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并突破了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性技 术。
❖ 因地制宜:
❖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 条件综合考虑。根据气候条件、饲养种类、饵料资源、人们 饮食习惯、市场容量和经济效盏等渚多因素来确定饲养方式、 饲养规模。如人们经济收入较高的地区应饲养经济价值较高 的鱼类(以活鱼为食的鳜鱼、翘嘴鲌等);饵料资源较丰富的 地区应饲养以小杂鱼为饵料的鱼类(加州鲈鱼、鲇鱼等) 市 场容量较太的地区名特优鱼类的养殖规模应相应扩大,以满 足人们对不同档次水产品的需求。总之,要根据本地匡的实 际情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因地制宜发展名特优鱼类的 养殖
特种水产养殖学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 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 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 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
养殖品种(种类)
❖ 鱼类养殖 ❖ 虾蟹(甲壳类)养殖 ❖ 贝类养殖 ❖ 藻类养殖 ❖ 特种水产品(海珍品?)养殖
名特优水产养殖涵义的延伸
(2)研主引辅。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应以开发本地区的土著鱼类为 主.引进外来种类为辅。本地区的土著鱼类在适应 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较引进鱼类更具优势 只要研究和解决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咸鱼饲养、 亲鱼培育和饲料生产等技术 土著鱼类养殖就可能成 为当地渔业生产新的利润增长点。引进鱼类虽有一 整套现成的渔业生产技术 但由于其对引进地区的气 候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应,以及是否会对当地的鱼类 区系组成造成影响等都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慎重的 态度,否则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专利技术十分昂贵。国家科委、农业部和山东省科委十分重视这一引进项目,连 续多年资助该项研究。经过8年的艰苦探索,1999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 大菱鲆育苗技术,成功培育了100万尾育苗,开创了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产业,年 产量达5万多吨,年总产值逾40亿元,海水养殖第四次产业浪潮汹涌而至。 • 1996年,青岛市下达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计划,从外地、国外引进推广了半滑舌 鳎、条斑星碟、美国黑石斑等名优新品种,使昔日 “贵族”鱼类变成百姓餐桌的 普通菜肴。
• 1983年,在驻青海洋科研机构指导下,青岛市对虾放流增殖试验获得成功。 1984年起,青岛开始实行对虾放流增殖,沿海出现“养虾热”,一个冬春新建养 虾池4.2万亩,超过前几年的总和。至1987年,青岛郊区42处对虾养殖池面积达 10.74万亩,掀起了我国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 9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经过数年研究试验,一举攻破美国凡纳滨对虾人工 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重大难题。凡纳滨对虾工厂化生产,使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迅 速成为世界第一,年产量约占全球养殖量的30%。
名特优水产养殖在渔业和农业中 的地位与作用
❖ 据报道,1978 年全国的名特优水产养殖产量 只占水产养殖总产量的1% ,产值仅占养殖总 产值的5%。但到了2000年,名特优水产养殖的 产量占养殖总产量之比上升到15% ,产值比上 升到30% ,而且还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的 “一品一乡”、“一品一县”等产业化发展 模式,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支柱产 业的作用。
(2)重苗轻成。
❖ 由于繁育名特优鱼类苗种的经济效益比饲养名特优鱼类成鱼的经济效益 高,因此,人们都对名特优鱼类苗种的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我国有着成 熟的常规养殖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而绝大多数名特优鱼 类鱼苗的食性与常规养殖鱼类鱼苗的食性相似— — 即都是以浮游动物 开口的,因此可以比较容易地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苗种繁育技术;而由于 不同种类的名特优鱼类成鱼的食性是不同的,要想形成一套成鱼饲养的 成熟技术,不仅需要投人一定的^力、物力和财力,需耍一定的时间,而 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是绝太多数企业不愿承担或擞有能力承担的。 因此,绝太多数名特优鱼类养殖只是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这两个技术 环节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名特优鱼类饲养没有象常规养殖鱼类饲养形成 养殖技术系列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名特忧鱼类成熟的饲养技术,成功地 进行名特忧鱼类成鱼饲养就是一句空话,而成鱼饲养正是名特优鱼类养 殖的最终目的,没有成鱼的成功饲养就无从谈起发展名特优鱼类养殖。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三次:海湾扇贝养殖
• 1982年到198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后3次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科研人员突破 了苗种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1985 年,山东省海湾扇贝养殖面积400亩,平均亩产2吨。此后,大连、舟山、连云港、 秦皇岛、厦门等地也进行生产性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995年,全国扇贝养殖产 量达91.6万吨,其中山东74.3万吨,海湾扇贝占1/3,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我国第 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由此产生。
❖ (4)重量轻质。
❖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增加名特优鱼类的饲养种类,即能进行 人工饲养的种类越多越好;而不重视研究养殖名特优鱼类的一整套成熟 技术包括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亲鱼培育和饲料生产等技术, 即只掌握^工繁殖和苗种培育两个技术环节,而对其他技术环节(如成鱼 饲养、饲料生产等)却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制约着名特优鱼类养殖的进一 步发展。
• 青岛海水养殖业由以海带为主渐次转向以对虾、扇贝为主,海水养殖产业多样化 发展,产量占水产品总量比率快速增加。至1992年,青岛海产品养殖捕捞产量比 例变为53:47,实现了养大于捕的历史性转变。
我国海水养殖五次产业浪潮
第四次:鱼类养殖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仅有粗放的鲻鱼和梭鱼,产量低,规模小。 • 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英国引进冷温性鱼类良种大菱鲆。其育苗技术难度大,
(3)重引轻研。
❖ 由于从国外引进鱼类比研究开发国内土著鱼类投资少,见效 快。形成全国各地~窝蜂从国外引进鱼类的热潮 因此产生 了重复引进或使引进的鱼类与我国的土著鱼类相似或不适于 我国的生态条件,有的甚至改变了某些水域的鱼类组成等问 题,对某些地区渔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到目前为止,据 初步统计,南方省区引进品种的移植驯化成功率虽然较高, 但食用鱼饲养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只能靠销售苗种获利;而 北方省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引进鱼类的移植驯化成功率极 低。更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益,殊不知国内土著鱼类因其适合 我国的生态条件,同样是要大力发展的名特优鱼类,而我们 却舍近求远 得不偿失。
• 1957年,青岛市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 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 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各国营农场、各渔业社充分利用水面,广泛开展海带 养殖。1958年,四方、崂山及山东水产养殖场海带养殖面积共3216亩,海带鲜品产量 达到1.24万吨。

特殊养殖品种

特殊养殖方式

特殊养殖目的
特种水产养殖
❖ 就养殖方式而言,大多是单一品种的集约化养 殖,在养殖的全过程(或某个阶段)中,某些品 种还需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甲鱼的控温养殖) , 生产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销售有一定的 区域性,因而价格波动较大。
养殖品种
❖ 鱼类:鲟鱼、虹鳟(冷水性鱼类)、鳗鲡、 黄颡鱼、长吻鮠、胭脂鱼、泥鳅、黄鳝等(常
(3)质量并重。
发展名特优鱼类的养殖既要增加其种类,叉要保证引进的质量、 使引进的每一种类都有一整套戚熟的饲养技术。因目前许多 名特忧鱼类缺乏成鱼饲养技术,使名特优鱼类的养殖只能停 留在苗种阶段,能不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一直是个未知数。 因此对于名特优鱼类不研究则罢,要研究就要研究清楚是否 能进行成鱼的人工饲养.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使后人少走弯 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