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讲义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海浪1.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1)定义和要素:海里的波浪。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描述海浪。

(2)成因①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②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③强风作用形成风暴潮。

(3)影响:塑造海岸地貌。

知识清单二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微思考]“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为什么这个时间钱塘潮潮涌最大?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知识清单三洋流1.定义: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

[拓展延伸]秘鲁沿岸的上升流秘鲁地处南半球大陆西岸,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不断吹拂表层海水流向西北,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营养盐类上泛,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3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3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7.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间水 域会使主航道( )
A.流速减缓 B.宽度变窄 C.淤塞加剧 D.水深增加 答案 D 解析 东、西人工岛建成后,涨潮时海水自南向北涌入东、西人工岛之 间水域,两岛之间会形成“狭管效应”,会使主航道海水流速加快,水深增 加,故 D 项正确。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基础精准演练
探究一 海浪 考向 1 海浪的形式及成因 海浪,也称为波浪,是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据此回答 1~2 题。
1.下列关于海浪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风浪—风力大小 B.海啸—海水运动 C.风浪—火山爆发 D.风暴潮—洋流
答案 A 解析 海水运动形式包括海浪、潮汐和洋流。风浪是由风力引起的,海 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B
答案
解析 读图可知,四地均属于浅源地震,④震级里氏 5.3 级,排除 D 项; 从等深线来看,①地海水深度小于 200 米,③地海水深度小于 1 000 米,排 除 A、C 两项;②地海水深度大于 2 000 米,且震级高,震源深度浅,因此 最易发生海啸,B 项正确。
() A.A 至 B 的时间间隔为 6 小时
B.B 至 C 的时间间隔为 12 小时
C.C 至 D 的时间间隔为 12 小时 25 分
D.A 至 D 的时间间隔为 24 小时 50 分
答案 C 解析 月球周日运动的周期为 24 小时 50 分钟,也是海洋潮汐的日变化
周期。图中 A 至 C 或 B 至 D 都表示潮汐的日变化周期,因此 A 至 B、B 至
D.产生 B、D 现象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 答案 D 解析 当日、月、地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

2024(人教2019版)地理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教材解读课件

2024(人教2019版)地理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教材解读课件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因素 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重点和难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参观法
在参观前,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尽量发挥学生多种感 官的作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 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观察对象,要尽可能地鼓励 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作好参观的记录;参观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写好参 观报告或总结,也可通过讨论、谈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 象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以及验证、理解、掌 握有关知识的作用。
2.海水的运动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本条要求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水,要求的重点落在水 的循环,目的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并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要说明水循环过程,首先要了解水能完成循环的主要原因,即水的相 态变化、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次要了解水循环的每个环节是怎样形 成的,这需涉及水的运动和位置变化,需要把握水循环过程的起点、终 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成“循环”的认识,并知道三种水循 环类型的环节和空间位置。最后,从“过程”延伸到“意义”,水循环 的意义分析可以从水循环过程中与地表、大气、生物等密切相关的地理 要素出发,凸显综合思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材料,说明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成因。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答案] (1)A (2)B
答案
提升运用能力 海浪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影响。据此完成 1~2 题。 1.海浪对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造成巨大灾害 B.提供丰富的能源 C.塑造海岸地貌 D.增加沿海地区降水 答案 C
解析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答案
解析
2.可以充分利用海浪的人类活动是( ) A.海上冲浪 B.航海活动 C.海上捕捞 D.海上浴场
提示
02主题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海浪
2018 年 12 月 22 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发生海啸。印度尼西亚国 家抗灾署 26 日称,这场海啸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 430 人,1 495 人受伤、159 人失踪、大约 2.2 万人撤离。当地时间 2018 年 12 月 28 日,印 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继续喷发。喀拉喀托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苏 门答腊岛之间的巽他海峡中,是活火山,目前处于活跃期。上图为海啸和火 山位置示意图。
提示
二、潮汐
1.定义:海水的一种 □01 周期性涨落现象。
2.涨落特点
(1)日变化,一天涨落 □02 两 海水涨落称为 □04 汐 。
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 □03 潮 ,晚上的
(2)月变化:□05 农历 每月的初一和 □06 十五 前后最为明显。 3.成因:与 □07 月球 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海啸属于哪种海水运动形式? (2)推测此次海啸的主要成因。 [成果展示] (1)海浪。 (2)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发海底岩层滑坡。
答案
1.海浪的形式
2.海浪与海岸地貌
(1)海浪是塑造 □07 海岸地貌 的主要动力。
(2)保护海岸的措施

3.3海水的运动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3.3海水的运动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 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活动: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损失严重
•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 海水侵袭
•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 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 方浪高接近7米。
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
诺曼底地区。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
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
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
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
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
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
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四
赶 海
潮间带养殖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 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 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 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 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利用潮汐发电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 纪80年代建成,人们利用 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 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 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荷兰是受风暴潮影响严重的国家,风暴潮是剧烈的大气扰动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下 图示意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由堤防闸坝组成的防潮抗洪系统,其闸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打 开或关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荷兰沿海风暴多发的原因是
A、靠近台风发源地区
√ B、常年受西风影响且地势低平
C、海岸线长,摩擦力小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以下情形中,堤坝闸门需要打开的是
√ A、海水低潮位时
C、河流枯水期时
B、风暴潮发生时 D、河流结冰期时
课堂训练
潮汐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 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 港口的重要依据。麦克是 一名水手,2019年8月随船 来到中国某港口,该船是 符合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 船舶;下图表示该港口某 日期的潮汐时刻表。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第3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地貌。

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秘鲁寒流C.北太平洋暖流D.日本暖流提示:(1)×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3)√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

(4)×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链接生活
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试答 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 初八)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是小潮。
知识拓展
1.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暖流的温度不一定比寒流高,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 海区比。 2.舟山渔场形成的原因 (1)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充足,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 (2)长江、钱塘江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及饵料。 (3)北上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使水流搅动,营养物质上泛。 (4)冬季表层海水与底层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层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01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海浪
1.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__海__浪__、潮汐、__洋__流__。 2.海浪的主要类型
3.海浪的影响 (1)影响人们的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二、潮汐
方法突破 一、海浪的成因及影响
二、海浪的防御与利用
实践应用 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等产生的,只有少数大地震, 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激发起灾害性的大海啸。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而有大 地震,未必产生海啸。
应用体验
2021年3月20日,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里氏7.0级地震。据报道称,此次地震
结合材料探究: (1) 海啸属于哪种海水运动形式?海啸发生时,会伴随哪些现象? 提示 海浪。海啸发生时会伴随海平面突然上升和下降,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 常声音等现象。 (2) 推测此次海啸的主要成因。 提示 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起海水的波动。 (3) 此次事件说明沿海地带的人类活动应注意什么? 提示 人们在滨海和海上活动应密切关注海浪预报,一些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 应避开较大的海浪。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三)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三)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元信息二、单元目标3.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3.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3课时海水的运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论坛【教学内容】海水的运动【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今天我们举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论坛青年组第三次会议,继续讨论研究黄河三角洲面临的发展问题,参加本次青年论坛的主要有东营代表团、滨州代表团、潍坊代表团、德州代表团、淄博代表团和烟台代表团。

今天我们继续第二个议题——靠海吃海。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海洋中可利用的资源还有哪些?结合所在城市的海洋利用讨论后发言。

【教师】进行本次会议第一项:建设大规模冲浪基地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邀请潍坊代表团发言介绍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基地——滨海海洋公园。

【学生】发言(山东滨海海域辽阔,海滩平坦无暗礁,风能资源丰厚且风向稳定,适合风筝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开展,把这里确定为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基地非常合适。

风筝冲浪被视为当今世界的“海上芭蕾”。

该运动结合了水上滑板和空中风筝的娱乐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教师】冲浪是利用了海浪来完成的。

海浪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冲了体现在冲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呢?【思考】1.海浪的成因2.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一、海浪1.成因及类型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海浪除了我们常见的风浪,还有风暴潮和海啸。

(展示图片)他们会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

【教师】海浪只是海水的一种形式,希望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大海带给它的优势,以滨海海洋公园为依托,以冲浪基地为主导,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大海给我们的礼物还有很多,比如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去海边赶海拾贝壳、抓螃蟹等,这同样是海水的运动送给我们的礼物。

这种运动形式就是潮汐。

接下来进入本次会议第二项:潮汐电站建设的远景规划。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以致用 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下产生的,一般具 有周期性变化。读地球表面某地潮汐的变化周期示意图,完 成下列各题。
(1)如果图示潮汐变化只考虑月球的影响,可以推测( ) A.a至b的时间间隔为6小时 B.b至c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 C.c至d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 D.a至d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50分
(2)如果图示潮汐变化是受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 可以推测( )
A.产生b、d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 B.产生a、c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与月球的引潮力相互抵消 了一部分 C.产生a、c现象时,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是完全一致的 D.产生b、d现象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垂直 答案:(1)C (2)D
(1)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寒流 B.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2)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甲海域多海雾现象 D.②处洋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 答案:(1)D (2)C
二、潮汐 1.成因:与 月球 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周期和规律: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的 初一 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潮汐规律,进行潮间带采集和养殖、 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 发电。
三、洋流
1.定义
海洋的海水,常年比较
的流动,叫作洋流。
解析:第(1)题,月球周日运动的周期为24小时50分钟,也是海 洋潮汐的日变化周期。图中a至c或b至d都表示潮汐的日变 化周期,因此a至b、b至c、c至d都是半个日变化周期,时间间 隔为12小时25分。第(2)题,当日、月、地在同一条直线上,太 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产生a、c现象;当月地连线 与日地连线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与月球的引潮力相互抵消 了一部分,产生b、d现象。日、月、地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 以月球在日、地之间,也可以地球在日、月之间。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程标准原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定位1.运用图像材料认识海浪类型及形成。

(综合思维)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潮汐的成因和作用。

(综合思维)3.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洋流的成因。

(综合思维)4.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波浪1.主要要素2.常见形式及影响常见形式成因影响海浪由风力形成。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量越大。

大的海浪。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波、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

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后果。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知识链接]1.海啸和风暴潮的波长和传播速度有什么不同?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

海啸传播速度快,每小时可达700~900千米;风暴潮传播速度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思考1非洲南端好望角为什么成为世界著名的风浪区?提示:南半球中高纬地带,由于陆地面积较小,对盛行风的阻力较小,故风力强劲,强劲的风力作用于开阔无阻的洋面上,常常形成滔天巨浪。

知识点二潮汐1.含义: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2.变化⎩⎪⎨⎪⎧日变化: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月变化⎩⎪⎨⎪⎧日、地、月球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大潮(朔、望月)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垂直时:形成小潮(上、下弦月)3.潮汐规律的利用各地各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

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知识点三 洋流1.含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作洋流。

2.按海水温度分类⎩⎪⎨⎪⎧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 第3节 海水的运动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3章 第3节 海水的运动

海水的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识记海浪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潮汐的成因及人类的应用特点。

4.理解洋流的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海浪1.海水运动基本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2)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强风作用下导致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滨海及海上活动。

(2)海啸和风暴潮给沿岸带来灾害。

(3)塑造海岸地貌。

1.含义: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3.变化规律:⎩⎨⎧ 一天中有两次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港口建设与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与净化。

(1)海底地震都会带来巨浪,形成海啸。

( ) (2)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 )(3)在潮间带进行海水养殖,必须研究潮汐规律。

( )(4)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 ) (5)下列洋流中,属于西风驱动形成的洋流是( )A .北赤道暖流B .秘鲁寒流C .北太平洋暖流D .日本暖流提示:(1)× 海底地震可能会引起海水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即海啸。

(2)× 潮汐能是天体间的引力能,而波浪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3)√ 潮间带在潮涨时被淹没,潮落时露出水面,在此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研究潮汐变化规律。

(4)× 世界著名渔场有的是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有的则是因上升补偿流的出现而形成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3节海水的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

(2)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B ) ①稻田灌溉 ②候潮进港 ③潮汐发电 ④滩涂养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潮汐现象是由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 的。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引力最大,易形成大潮。 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引力最小,形成小潮。第(2)题,可利用潮差 进行发电;候潮进港可增加轮船的推动力,减少燃料消耗;潮汐 可为滩涂养殖提供海水。
(1)有关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寒流 B.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2)下列关于该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海域可能为秘鲁渔场 B.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加快 C.甲海域多海雾现象 D.②处洋流使沿岸气候降温减湿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结合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可知,①处海水温度自 南向北递减,由此可知为北半球;再根据寒暖流的判断方法可 知①处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第(2)题,②为北半球的暖流,故 甲海域位于北半球寒暖流交汇处,不可能为秘鲁渔场,A项错 误;受①洋流影响,自南向北航行的船速度变慢,B项错误;甲海 域位于低纬海区,蒸发量大,水汽充足,再加上寒暖流交汇,水汽 容易凝结成雾,C项正确;②为北半球的暖流,使沿岸气候增温 增湿,D项错误。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
日本的北海道附近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该渔场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大渔场。
课堂·重难突破
一 潮汐
典例剖析 潮起潮落反映了日、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 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随着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变化,依次出 现的潮汐现象是( A ) A.大潮、小潮、大潮、小潮 B.大潮、大潮、小潮、小潮 C.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D.小潮、大潮、大潮、小潮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3海水的运动课件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3-3海水的运动课件
世界三大潮分别是印度恒河潮, 巴西亚马孙潮与中国钱塘潮。
潮汐
发生规律: 一天:能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一个月中:有两次大潮、两次小潮。 农历的初一(朔月)和十五前后(满月),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的最高,落的最低, 为大潮。 初七初八(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时,潮水涨落最小,为小潮。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 是从南部航行到美洲,结果 只化了20天。
1493年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Leabharlann 3.洋流的影响纽约港
南安普敦港
据图分析:泰坦尼克号快要接近美洲大陆时不幸遇到冰山, 冰山可能是 拉__布__拉___多__寒流洋流从 _北___极__ 地区带来的。
3.洋流的影响
D.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资料:风暴潮或称暴潮(storm surge) 是由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 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 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1970年11月13日在孟加拉湾沿岸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潮夺 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无风三尺浪
3、影响港口建设、海上军事活动与航运 4、引海水晒盐、利用潮汐发展旅游等
浙江江夏潮汐电站
0 3 洋流
三、洋流
洋流概 念 与 分 类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 分类(按性质):按照海水的温度,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60°N
陆 地

暖洋 寒


陆 地
30°N
按海水 与 周围温度的差 异分类
从水温高的 海域流向水 温低的海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知识清单一海浪
1.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
(1)定义和要素:海里的波浪。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描述海浪。

(2)成因
①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②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③强风作用形成风暴潮。

(3)影响:塑造海岸地貌。

知识清单二潮汐
1.定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微思考]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为什么这个时间钱
塘潮潮涌最大?
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知识清单三洋流
1.定义: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
(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

[拓展延伸]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秘鲁地处南半球大陆西岸,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不断吹拂表层海水流向西北,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营养盐类上泛,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的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任务清单一 海浪和潮汐
情境探究
[情境] 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同时也是最壮观的海潮。

当发生潮汛时潮涌激起数米,惊涛骇浪的壮观场面令人为之动魄。

下图所示钱塘潮与杭州湾位置图。

请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结合杭州湾的形状分析其形成原因。

提示 钱塘江口(杭州湾)形状似喇叭形,外宽内窄,潮水易进难退,潮水随着江口变窄,水位迅速上升;前浪还未均匀上升,后浪再推前浪,使得一浪比一浪高。

素养凝练
1.海浪的分类和影响
(1)分类⎩⎪⎨⎪⎧风浪: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水面波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台风、飓风、寒潮等)引起的巨浪
(2)影响
①影响海上航行,甚至掀翻船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