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3e24b40d227916888586d717.png)
4 小 结
关于关联规 则的研究 , 还 需 从 以 下 方 面努 力 : 提 供 一 种 与 用户进行交 互的方法 , 将用 户的领域知识 结合在其 中 ; 改 进 生
成的关联规则的可视化 , 使结果更加直观 , 方便用户使用 ; 提 高
陷 综合 征 的 知 识 途 径 与 人 口学 特 征 的关 系 。
样, 从 南 方 到 北 方 通 过 各 地 气 候 的不 同 , 从 而 生 长 不 同 的 各 色
食材 . 形 成 了不 同 的地 方 特 色小 吃 、 地方风味 , 或 甜点 , 或菜肴 。 经 过人 们 长 时 间 的 反 复 探 索 、 堆积 、 沉 淀逐 渐形 成 次 序 鲜 明 , 具 有 明 显 地域 划 分 的 各 种 菜 系 .中 国 把饮 食 划 分 成 了传 统 的 ” 八 大菜系 ” :粤 菜 、 川菜、 鲁菜 、 淮扬莱 、 浙菜、 闽菜 、 湘菜 、 徽菜。 《 吕 氏春 秋 》 是 中 国历 史上 第 一 本 撰 写 关 于 烹 饪 的理 论 文 章 。 ” 八珍” 是 周 朝 著 名 的宫 廷 名 菜 , 也 是 中 国第 一 部 宫 廷 菜 系 , 对 后 代 烹 饪 的发 展 有 极 其 深 远 的影 响 。 我国第一部医书《 黄 帝 内经 》
是 说 自盘 古 开 天 辟 地 以来 人 们 还 不 知 有 火 的存 在 , 吃 的都 是 生
食、 生 肉, 以 动 物 的 血 为 水 解 渴 。而 《 资治通鉴》 中也 有 记 载 : 饥 则求食 , 饱则弃余 , 茹毛饮血而衣皮革 。 意 思 和《 礼记》 中大 同小 异, 也 是 说 当 时 人 们 的生 活 水 平 很 低 , 要求也很低 , 仅满足 于口 腹之 欲 , 吃的是草根树皮 , 喝的也是禽兽之血 。 随 着 时 间 的发 展 中 国 又 有 了” 民 以食 为 天 ” 的说法 . 直 至 明清 时期 有 ” 满汉全席 ”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b3be38fdf61fb7360b4c6584.png)
俄罗斯餐桌礼仪与中国餐桌礼仪的差别摘要:餐桌礼仪是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
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关键词:餐桌礼仪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流越来越多,餐桌礼仪在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两个国家的餐桌礼仪,对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增进两国进一步的交流有着深刻的意义。
同时,餐桌礼仪是也一个国家风俗文化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的原因,其餐桌礼仪和风俗习惯也千差万别。
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餐桌礼仪,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帮助。
本文在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三方面分析了两个国家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别,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一、两国在座次安排上的差异。
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是饮食礼仪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们对空间的观念是经过后天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习得的,其中文化因素尤为突出。
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以及有关空间的价值观念也就有所不同。
俄汉民族对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具有明显的差异,我们不可忽视。
中国人一贯重视“座次”。
《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即天地万物各有其位,马虎不得。
在中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的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长者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高贵或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高贵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在首座的左手或右手就座,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坐或者买单的人坐,因为这样买单时出出进进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
从饮食看中俄文化差异
![从饮食看中俄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718377ccfc789eb172dc86a.png)
从饮食看中俄文化差异作者:陆佳至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5期摘要俄汉民族有着各自特色的饮食习俗。
饮食文化的差异构成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此同时,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比俄汉民族的饮食文化差异,对促成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俄汉饮食差异文化对比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Chinese and Russian Culture Differences from the FoodLU Jiazhi(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chool,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Abstract Russian-Chinese nationalit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dietary practices.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formed Ethn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can effect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nowing the difference in Russian-Chinese food culture is for further contributed to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mplementary and compatible with a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Russian-Chinese food; difference; cultural contrast0 前言中国和俄罗斯是山水相依的最大邻国。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f3f68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6.png)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两国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多的异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异同。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异同之处。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以米饭、面食为主食,而俄罗斯人则以面包为主食。
在主食之外,中国菜以蔬菜、豆类、肉类为主要食材,注重清淡、鲜嫩、口味甚浓。
而俄罗斯菜则以肉类为主要食材,料理方式多样,口味重而且香。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喜欢喝茶,而俄罗斯人则更喜欢喝酒。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异同之处还体现在用餐时间、餐桌礼仪等方面。
我们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共通之处。
虽然中俄两国在饮食文化上有很多的异同,但是在一些方面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比如在节日食品上,中俄两国都有一些特色的节日食品。
比如中国的春节,俄罗斯的圣诞节和复活节都有特别的食品。
在烹饪技巧上,中俄两国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比如都有炒、煮、蒸、烤等烹饪方法。
在饮食方面,中俄两国都有着尊重食材、注重健康的共同理念。
我们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影响因素。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气候环境各异,食材丰富,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
而俄罗斯地域辽阔,气候寒冷,所以以肉食品为主,同时俄罗斯也受到了东欧、北欧等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食材、用餐习惯、节日食品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之处,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异同,还是受到的影响因素,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研究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和思路。
希望通过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浅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注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7903e8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特色。
中俄两国地域辽阔,人文历史悠久,这就为饮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了解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增进。
一、中俄饮食文化的共同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点。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融合了丰富的历史传统。
无论是中国的八大菜系,还是俄罗斯的传统饮食,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统。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注重家庭聚餐的重要性。
在中国和俄罗斯,家庭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家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是一种传统而又温馨的生活方式。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尊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无论是中国菜还是俄罗斯菜,都以保留食材本身的香味和口感为最高追求,追求的是天然、纯净和美味。
1. 食材的选用中俄两国在食材的选用上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因此食材种类繁多,如小麦、大米、玉米、猪肉、牛肉、鸡肉等,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炒、煮、蒸、糕点制作等。
而俄罗斯则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蔬菜种类较少,以土豆、甜菜根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则更加注重烘烤、炖煮和烤制,俄式菜肴以肉味浓郁而著称。
2. 餐饮习惯和文化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在中餐文化中,碗筷是必不可少的餐具,人们习惯用筷子来取食。
而在俄罗斯,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刀叉来取食,通常都是一只手握刀,一只手拿叉,用餐方式更加西式化。
在餐饮时,中国人喜欢热的饮食,比如热汤、热米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喜欢凉的食物,比如酸奶、冷盘等。
这一点也反映了两国在气候和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3. 餐饮习俗和节日中俄两国在餐饮习俗和节日上也略有不同。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餐饮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等,家庭聚餐是其重要的传统。
俄罗斯也有诸多庆祝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但他们更注重在特定节日里食用特定的美食,如圣诞节吃烤鸭、鲑鱼、波兰馅饼等,而复活节则会吃羔羊肉等。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俄两国习惯及禁忌差异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俄两国习惯及禁忌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2c3a8938bd63186bcebbc58.png)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俄两国习惯及禁忌差异作者:许雪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禁忌研究在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跨界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中俄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等方面。
在两国文化差异中禁忌差异表现的较为明显。
本文以俄罗斯人的禁忌为出发点,探讨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关键词:禁忌;中俄两国;文化差异每个国家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一定的禁忌,禁忌是一个国家发展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综合表现,是民族精神及国家面貌内涵与外延的细化。
俄罗斯的国教为东正教,并且整个民族对多神教的信仰历史由来已久。
因此,从东正教及多神教教义和宗教活动中演化而成的禁忌习惯影响着每一代俄罗斯人。
其中大部分禁忌继承自多神教传统。
1、饮食的禁忌俄罗斯人就餐以面包、土豆及肉奶类为主,其饮食结构呈现肉、奶较多,蔬菜较少的特点。
俄罗斯人饮食禁忌较为明显的就是禁食狗肉。
对于俄罗斯人不吃狗肉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古代俄罗斯人擅长打猎,狗是其在打猎过程中最好的伙伴,陪伴其在森林荒野中猎取食物,因此,俄罗斯人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视狗为最好的伙伴而不是动物或者食物;第二,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苏联训练了一批所谓的“坦克狗”,利用这些狗携带炸药,进入到德军的坦克中,对德军实施攻击,并且成功炸死了许多德军战士。
在战役中,狗立下了军功,受到人民的尊重。
然而,在中国情形恰恰相反,中国人爱好食狗肉,虽然不排除一些爱狗人士反对吃狗肉,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吃狗肉在中国较为盛行,狗肉凭借肉质醇厚,肉香浓郁的特点,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同时,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狗肉具有益气养身、平和呼吸,暖胃补血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养生价值,受到食疗爱好者的青睐。
中俄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用狗肉方面,俄罗斯人视狗为朋友与伴侣,禁止食用狗肉。
但是,就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而言,食用狗肉与否完全出于个人的喜好,并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
舌尖上的中俄
![舌尖上的中俄](https://img.taocdn.com/s3/m/b1d9f4e469dc5022aaea0072.png)
舌尖上的中俄作者:陈莹张晓薇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3期[摘要]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之基,然而在人类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各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就餐习俗茶文化酒文化[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79-02一、中俄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从旧石器时代的茹毛饮血到明清时期的满汉全席,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特点也逐渐显著:在满足色、香、味、形俱全的同时达到精、美、情、理。
这不仅展现了人们饮食活动过程中的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俄罗斯从9世纪古罗斯的烹饪法形成至15世纪饮食文化兴盛都体现了俄式餐饮的独具特色。
广袤的土地、富饶的物产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的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
自从18世纪俄罗斯进入了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以来,彼得大帝强制改变了许多生活习俗:从西方引进厨炉、锅、烧盘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更具有俄式风味了。
可见各个国家与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在其自然、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中俄也不例外。
在两国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两国形成了各自迥异的饮食文化。
二、中俄食品特点与差异在饮食观念上,中国人对美味的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水乳交融。
而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而俄罗斯则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其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就拿牛排来说,在中国人看来,要把牛肉煮的熟透了才可以进食,而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完全熟透的牛排才能尽显其美味和丰富的营养,他们更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
浅议中俄饮食文化之差异
![浅议中俄饮食文化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7085c26b4daa58da0114a31.png)
关键词 : 文化 ; 饮食 营养价值 ; 差异
1 饮食理念上的差异 而且中国菜烹制时还非常讲究菜的搭配 , 烹饪时间和火候的掌握。 特别 中俄两国的饮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俄两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 是中式的冷拼 , 雕刻菜品 , 具有高超的艺术 性。中国厨师用不同时间与 方式 匕 的差异。在饮食理念 , 中国人讲究美学、 , 感性 而俄国人则推崇 火候烹制出来 的菜肴 的口感和菜肴 中所 含有 的营养成份含量是不 同 理性与科学。中国人注重菜的色、 、 、 追求感观享受和审美价值。 的。 香 形 味, 如爆炒类的菜肴, 制作过程时间短 , 火力旺 , 所烹制出的菜肴具有清 他们主要讲究菜肴的美味 , 比较注重菜肴的形与色等外在的东西 , 而不 脆可 V 、 I维生素含量丰富的特点。炖煲类菜品 , 烹制的时间长 , 使用文 太强调菜肴内在的 东西 , 这正是中国饮食观念 匕 最重要的表现。 中国饮 火, 菜品具有易于消化 , 营养丰富的特点。俄罗斯人烹制菜肴则非常强 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 , 关键就是它把菜的制作过程叫烹调。 烹是煮 调科学与营养, 只求吃饱 , , 吃好 而不注重烹制食物过程给自己带来的 熟食物, 调是五味调和。( ( 黄帝内经》 :五味之美 , 说 “ 不可胜极。” 其核心 乐趣 , 它们的菜肴多以冷盘, 煎制菜肴为主。 在刀工上, 将菜、 肉切成大 就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而美味的产生 , 在于调和从而保留食物的原味, 块 , 大片即可。并且俄国的厨师烹任都要严格按照菜谱制作 , 讲究菜肴 加热以后有熟味 , 加上配料和辅料调和诸味, 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 , 的规范化。厨师成为一种操作性工作。缺乏自己的创新意识 , 使 更无特色 之相互补充 , 互相渗透 , 水乳交融 , 中有我 , 你 我中有你。中国的鲁、 、 而言。 川 而中国的厨师烹制菜肴除遵循规范外, 还特别注重考虑食客的口 粤、 淮四大菜系正是凭借着高超的烹任艺术和地域特色而闻名于世。 以 味要求 , 具有随意性特征。 有时候厨师可能会根据地域不同, 场合不同, 鱼为食材 , 在鲁菜师傅手中就可以凭借各种刀工 , 不同的配料 , 不同的 食客的口味要求不同加以调整, 就以烹制锅包 肉而言 , 川湘食客喜辣 , 烹任方法做出几十种菜肴来。而俄罗斯在饮食理念 匕 则较注重理性的 厨师烹饪时宜放些辣椒 ; , 对东北食客在调味上略咸为宜; 而南方食客的 观念 , 不再注重菜肴 的色 、 、 、 , 香 形 味 而是更注重食物本身的搭配 , 考虑 菜味宜甜 ; 山西食客则要偏重于酸 ; 中国厨师如果离开 了随意 性, 变化 每天摄取多少脂肪 、 蛋白质 、 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是合理的。 多端的中国菜肴则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以及营养成份能否为人体充分的吸收 , 有无其它副作用 , 最大限度的保 4 饮食习惯上的差异 持食物应有的营养价值 。 例如俄式牛肉蔬菜汤 , 是把牛肉和蔬菜放在一 在饮食 的餐具方面, 中俄两国差异很多 , 众所周知 , 中国人用筷子 起烹调 , 使该菜肴同时具有蛋白质与维生素 , 体现食物的营养价值。 夹菜 , 用汤匙喝汤 、 用碗盛饭 。而俄罗斯人用盘子装菜 , 用刀叉吃牛排 、 俄罗斯的菜肴很多品种是 由 烹制好的单种菜品搭配而成的,如黄 喝汤则用专门的汤匙。筷子和刀叉作为中俄两国最具特 点的两种餐具 油鸡蛋炸土豆片 , 即是用做好的黄油鸡蛋佐以炸好的土豆片。 有一些调 反映出中俄两国不同的价值观, 审美情趣 , 理。 民换 味的佐料 , 如沙拉油 、 辣椒酱也都是现吃现加。各种调料互不相干 , 简单 在饮食即如何吃的问题上, 中俄两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 在中国举行 明了, 各具其味。 中俄两国饮食无论是其观念还是其对象和主食都存在 宴会时大家都坐在圆形餐桌周围共享美味 , 形成一种和谐 、 友谊、 共趣 着诸多的差异, 这形成了中俄两国“ 为活而吃” 为吃而活” 和“ 的两种不 的气氛 , 在宴会上大家相互敬酒 、 互相夹菜 , 从而体现出中国 自古以来 同的饮食观念 。造成这种观念差异的根本原因更多是受到不同哲学体 的互相尊重、 礼让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每逢节假 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 系的影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 出中国人追求和谐 、 美满 , 而俄罗斯 边吃边谈 , 其乐融融。俄罗斯人用餐时他们会选择非常高雅 、 安静的环 人强调个性 , 自由的理念。 境进餐, 多采用 自助餐的方式 , 大家可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俄罗斯人 2 戗硷 结构的差异 进餐时不能说笑 ,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要注意保持 自己的绅士风 中俄两国饮食结构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 日常生活的主食 度, 不可失去礼节。俄罗斯崇尚自由和个性 , 自我十分尊重所 以人们 对 是谷物、 稻米 , 以大量的蔬菜为主 , 以一些 肉类 、 副食 配 鱼类 , 中山先 不会做强 人 孙 所难的事情 , 在吃饭的时候 自己随意去夹你喜欢的菜 , 他们 生曾经指出: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 , “ 夫豆腐者 , 实植物之 中肉料也 ; 不会硬往你的碗里夹菜 , 此 如果你吃饱了, 你可以示意一下 , 他们也不会 物有肉料之功。” 明中国素食者以豆制品代替 肉类 , 说 而俄罗斯人 日常 劝仿再吃。 ’ 在喝酒的时候 , 他们也从不劝酒, 非要你喝醉为止 , 而中国人 饮食以面包 、 牛肉、 羊肉为主, 配以少量蔬菜。中俄两国这种不同的饮食 自古以来就保持非常好客的传统 , 在酒席上大家相互敬酒, 举杯畅饮直 结构与其地理环境 , 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气候比较温和、 至喝 醉为止 。 降水较多, 有利于农作物与蔬物的生长。俄罗斯地处 中高纬地区 , 气候 在俄国的宴会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仍只是一种衬托。宴会 寒冷 , 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 为了抵御寒冷 , 俄罗斯人需要食用大量的 的主要 目的在于交流 ,通过与参加宴会相邻宾客的交谈从而达到感情 肉类来补充热量 , 俄罗斯人 比较喜欢吃凉菜、 色拉 、 鱼冻 、 , 肉冻 而中国 上的沟通的目的。 如果我们把中式宴会上宾客间关系比作集体舞 , 那么 人 比较喜欢吃热菜 , 吃饭时主要菜肴都是热的, 中国人眼里 , 在 菜凉 了 俄罗斯宴会上宾客则是男女交际舞,可以看出中国宴会和俄罗斯宴会 就不好吃了。热菜才能吃出菜的味道来 。 交际的目的很 明显, 都具有交际功能 , 所不同的是中式宴会宾客是全体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a1a126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2.png)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文化是两国人民交流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俄饮食文化有着明显的异同,本文将就此展开浅析。
一、饮食习惯的异同1.饮食结构的差异中餐以米饭、面食为主食,再配以各色菜肴;而俄餐则以面包、土豆等为主食。
中餐以荤素搭配为主,荤素搭配的比例较为均衡;俄餐以肉类为主,蔬菜比例相对较少。
俄罗斯人餐桌上通常会有三明治、沙拉和烘培食品,而中国人的餐桌上则是荤素搭配的炒菜和煮菜。
中国人喜欢用筷子吃饭,而俄罗斯人则主要使用刀叉。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人注重团圆,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而俄罗斯人则更为注重用餐的礼仪,尤其是在正式宴会上,有着严格的用餐规矩和顺序。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比如春节吃饺子、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等。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与节庆有着深厚的关系,比如圣诞节吃烤土豆、复活节吃彩绘鸡蛋等。
2.餐桌礼仪的异同中国餐桌礼仪重视节俭、尊重并关心他人,比如不能吃光盘子里的食物,要为他人夹菜等;而俄罗斯的餐桌礼仪更为注重礼貌和规矩,坐席有着明确的座次和就餐顺序。
三、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影响1.互相影响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曾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对彼此的饮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中国的茶文化传入俄罗斯后,成为了俄罗斯人的重要饮品之一;而俄罗斯的烘培食品和糕点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今日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相互融合和传播。
比如中国的火锅和烤鸭在俄罗斯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喜爱;而俄罗斯的酸奶和酸黄瓜也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的常客。
四、结语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异同体现了两国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是两国人民交流和相互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今后的交流合作中,中俄两国可以通过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两国人民的情感交流和友谊,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中俄饮食文化对比
![中俄饮食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7f044be6910ef12d2af9e79a.png)
中俄饮食文化对比吃穿住用行是一个人存活在这个时代的的必须需求,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能离开这些。
这其屮吃又排在首位,即饮食。
吃什么、怎么吃,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屮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很自然地就成为两国民族性格差异的一种外在表现。
一、中俄民族的“饮”差异(一)酒文化。
酒,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促进友谊,调节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饮品。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始于商周,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中国人饮酒讲究尽兴,中国人爱以酒为媒介进行社交活动,并且,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喝酒时得到升华。
中国人喝酒比较讲究下酒菜,讲究荤素搭配,凉热兼顾。
在酒宴上,主人往往先讲上几句话,之后就开始第一轮敬酒,主人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即所谓“先干为敬”,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时还要说上几句敬酒词。
敬酒时,一般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的越多,主人就越高兴。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因此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俄罗斯人通过喝酒来取暖,伏特加(водка)一词源自俄语“水”(вода),有“生命之水”的意思。
伏特加一般是40度,与白兰地和威士忌一起,同为世界三大烈酒。
不过,同威士忌在饭前加冰块苏打水浅尝辄止、白兰地在餐后细品慢啜相比,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要豪放得多,哪怕是满满一大杯也“一口闷”。
伏特加成为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必备品,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二)茶文化。
茶,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饮品之一。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茶成为了中俄两国人民共同的爱好。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闻名,是茶的故乡,茶叶品种繁多。
中国人喜欢喝清新淡雅的绿茶,用沸水冲泡,香气四溢,再配置以茶道器具特别是紫砂壶一类精美的茶具,充分体现了清新淡雅之意境及君子之风。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
![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_张薇](https://img.taocdn.com/s3/m/9e64dd699b6648d7c1c746c4.png)
2011年第11期(总第9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1.2011General.No.95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57【社会文化】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张薇(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中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更多注重味美。
俄罗斯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
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饮食比较注重搭配与营养。
关键词:中俄食材;中俄饮食观念;中俄饮品差异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11-0057-02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张薇(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是味美,注重营养,而且是一门艺术。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像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却不那么说得出来。
因为中国菜美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调和。
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浅析中俄就餐礼仪之差异
![浅析中俄就餐礼仪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74c900e5fbfc77da369b169.png)
浅析中俄两国餐桌礼仪之差异摘要:中俄两国互为友邻,两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交往和合作,近年中俄两国的交往更是日益频繁,而两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注定了在礼仪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俄罗斯礼仪文化的特点,才能在日常交往中避免误会。
民以食为天,餐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习惯、历史以及民风民俗,因此餐桌礼仪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国家的民族特色。
俄罗斯人十分注重餐桌礼仪,而俄餐礼仪与我们中餐宴饮礼仪存有不少的差异,因此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俄餐礼仪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在享用俄餐时表现的优雅得体而不失礼仪。
关键词:中俄两国;入座;餐具使用;基本礼仪;进餐礼仪;一、入座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是饮食礼仪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利用座次的安排来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
中俄民族对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有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宴会上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座,以面向北为下座,用以形成“南尊” “北卑”的传统观念。
我国的传统座法除了南北为尊卑以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长者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高贵或重要的客人时,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高贵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
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左右,以此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坐或买单的人坐。
关于入座,有语云“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三座之下为四座”。
意思就是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
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从饮食文化角度
![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从饮食文化角度](https://img.taocdn.com/s3/m/abc82d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1.png)
谢谢观看
中国菜肴则以炒、炖、煮为主,注重原汁原味和营养均衡。最后,在饮食文化 方面,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注重科学饮食和营养搭配。而中国文化 则更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注重美食文化和精神享受。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丰富的菜肴品种和烹饪技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不断创新和演变,形成了八大菜系和多种独特 的烹饪技巧。中国饮食文化重视传承和创新,既有对古人的传承,也有对现代 元素的融合。中国饮食文化还强调精神享受,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追求 着与亲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感受。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例如, 小说中所描绘的女性地位低下、奴仆制度等封建糟粕应该得到批判和摒弃。然 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中汲取优秀的礼仪传统,古为今用。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内涵,反映了封建社会 的礼仪传统。通过深入剖析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包括对现 代社会中餐桌礼仪、宴请礼仪和茶道礼仪等方面的反思。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 识到,《红楼梦》中的礼仪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些 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构建现代文明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中源自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从饮食文化 角度
01 引言
目录
02 饮食观念差异
03 饮食文化元素对比
04 饮茶文化对比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中俄宴会礼仪文化对比研究:探寻饮食文化元素的差异与重要性
引言
中国和俄罗斯皆是世界文明古国,各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在多 元文化交流的今天,中俄两国的宴会礼仪文化成为了世人的焦点。本次演示将 从饮食文化角度,对中俄宴会礼仪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旨在了解两国在宴会礼 仪文化方面的差异,进一步理解饮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b23c1c36f1aff00bed51e4c.png)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差异作者:郭宏涛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02期摘 ;要: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生活起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地理位置、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而通过饮食文化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各国风俗习惯,乃至国家文化。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进程中沉淀、堆积。
俄罗斯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著称,具有"战斗中的民族"之称。
中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有千秋,通过不同的历史底蕴充分体现出两国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所孕育出的饮食文明。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饮食习惯;饮食文化1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自古为农业大国,南北纬度跨越巨大,气候变化明显,农作物种类多种多样,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礼记.礼运》篇中记载:古者未有火,食草木之实,马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意思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还不知有火的存在,吃的都是生食、生肉,以动物的血为水解渴。
而《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
意思和《礼记》中大同小异,也是说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要求也很低,仅满足于口腹之欲,吃的是草根树皮,喝的也是禽兽之血。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又有了"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直至明清时期有"满汉全席"名扬海内外。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自然食材更加多种多样,从南方到北方通过各地气候的不同,从而生长不同的各色食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小吃、地方风味,或甜点,或菜肴。
经过人们长时间的反复探索、堆积、沉淀逐渐形成次序鲜明,具有明显地域划分的各种菜系,中国把饮食划分成了传统的"八大菜系":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撰写关于烹饪的理论文章。
"八珍"是周朝著名的宫廷名菜,也是中国第一部宫廷菜系,对后代烹饪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俄宴会礼仪习俗
![中俄宴会礼仪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d7f54ffbcd126fff6050bc8.png)
中俄宴会礼仪习俗中俄宴会礼仪习俗从本质上看,宴会礼仪文化不仅仅是饮食礼仪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标志。
中俄两国宴会礼仪文化是因不同的历史和文化产生的,因此也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民族特色。
我国的宴会礼仪文化更关乎政治,而俄罗斯宴会礼仪文化更多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中国宴会礼仪存在的意义是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对伦理和规范进行了强化,让传统儒家文化得以在宴会上面面俱到,变成引领不同阶层群众行为的榜样和制度。
而俄罗斯宴会礼仪文化的意义在于反映社会和历史发展及变迁,将其中蕴含的物质理念转化为促进俄罗斯精神形成的主要方式。
一、中俄宴会礼仪文化中用餐工具的对比宴会礼仪文化内容中,餐具占据较为主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先从餐具部分入手,对中俄两国的宴会礼仪文化的不同做出对比研究。
中国老百姓在饭桌上最常见的餐具就是筷子,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已经超过三千年。
筷子最早的说法是箸,由于材质为竹子,因此以“竹”为部首。
但是箸的发音有着停滞不前的意思,没有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因此我国人民将箸改为筷,意味快速发展的意思,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筷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中国人好吃的名声也来源于此,中国人只要有了筷子,一般什么食物都可以夹取到,可谓一“筷”在手,美味不愁。
俄罗斯饮食中使用的用餐工具一般为匙、刀、叉,在使用不同食物的时候,还需要根据食物的冷热、味道以及食材使用不同的刀叉,也需要配合以碟、瓢、杯、锅、碗等工具。
据史料记载,俄国是在彼得一世之后开始使用刀叉匙开始进食的,因此刀和叉是俄罗斯在饮食文化中必须具备的工具,而且材质上也比较偏爱陶瓷餐具。
俄罗斯公民在用餐时往往是右刀左叉,吃鱼类食物的时候要使用三齿叉,吃温度较低的菜式时使用较小的`叉子,温度较高的菜式使用较大的叉子,面条、果冻、布丁、鸡蛋和鱼都是不能用刀切之后再食用的。
吃面条的时候要右手拿着叉子,只叉起两三根面条,然后进行旋转餐叉,待面条卷在叉子上之后再放入口中,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用嘴吸食面条,发出声音也是不允许的。
谈谈中俄饮食文化对比论文.doc
![谈谈中俄饮食文化对比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18c0e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2.png)
谈谈中俄饮食文化对比论文中俄饮食文化对比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中俄饮食文化对比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俄罗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中俄两国自古以来以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及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模式。
然而在这一文化生活模式里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又有差异和相似之处。
文章对比差异和相似,不断寻找两个民族发展的契机,从而推动两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活中华民族俄罗斯民族同样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及社会历史进程的不同和差异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生活模式。
研究两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有利于推动中俄文化的发展,更能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两国文化的起源文化这一概念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会有相关的文化综合体出现,然后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不断继承、发扬、改善和积累,形成一个逐渐趋于成熟的文化综合体模型。
这个过程告知我们文化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拥有自己种族延续历史过程的鲜明特性。
每个民族在不知不觉中都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并且在不断继承和发扬。
1.中国文化的起源经过五千年的风雨洗礼,华夏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华夏文明不断发展延续、创造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先后经历了巫山人——元谋人——南田人——北京人——山顶同人几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三大文化区:河洛文化区、海岱文化和江汉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大融合。
到了秦汉之际,由于秦始皇一统天下,通过战争消除了北方的威胁,终于形成了地域包括长城以南,有共同文化、共同语言的汉族。
以儒、道、释为支柱诸子百家并行发展的思想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鸦片战争时期的封闭落后,但如今已与世界文化接轨并不断发展。
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的交融
![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9550e7d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1.png)
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的交融
赵博雅
【期刊名称】《西伯利亚研究》
【年(卷),期】2016(043)003
【摘要】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的碰撞不过一百多年,却快速走过了从相遇、不适、相容到交融的全过程.目前,面包、红肠和米粥、咸菜可以同时出现在哈尔滨人的早
餐桌上,勺、筷、刀、叉可以任由主人就餐时使用,哈尔滨人的一日三餐很难说清哪
顿是纯中餐,哪顿又是纯西餐,中俄饮食文化在哈尔滨已经达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尔滨饮食文化.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赵博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35
【相关文献】
1.俄加入世贸组织后中俄毗邻地区的文明交融与共赢——第一届中俄毗邻地区合作发展论坛纪要 [J], 李加洞
2.中俄哈尔滨国际冰球友谊赛在哈尔滨市顺利闭幕 [J],
3.忆60年中俄音乐交流之辉煌共建交流可持续发展之环境——"2009中国哈尔滨·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J], 蔡欣欣
4.韩国饮食文化国际化对哈尔滨饮食文化发展的启示 [J], 张葳
5.“2009中国哈尔滨·中俄音乐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圆满结束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世界图景下中俄“食”文化的对比浅析
![文化世界图景下中俄“食”文化的对比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34bc9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1.png)
文化世界图景下中俄“食”文化的对比浅析张歆【摘要】''''食''''文化是文化世界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以食为天''''足以看出''''食''''文化在人民中的重要性,研究中俄的''''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在''''食''''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在中俄两国不断升温的交往中,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1页(P127-127)【关键词】文化世界图景;“食”文化;中国;俄罗斯【作者】张歆【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5现代学者把世界图景定义为“以人们的世界观为基础的,关于世界的全球形象,也就是人类精神和认知活动的结果,不同民族的世界图景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民族心理。
”简单的说:“世界图景就是把问题放到世界的高度看,从世界的角度看他的影响。
世界图景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图景:现实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文化世界图景。
文化世界图景是在文化中体现出人类对世界认识成果的总和,鲜明地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渊源,内涵和独特的民族心理,体现了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
饮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食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生理需要而存在,而是在长期不断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1.中国“食”文化特点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293d3c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e.png)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罗露莎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5M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于是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而吃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吃的要求也高了。
饮食文化的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它是一个极其广阔的研究领域,可以说饮食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将从饮食观念、餐具和用餐礼仪三方面来分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总页数】1页(P42)
【作者】罗露莎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6
【相关文献】
1.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从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中式菜名的翻译策略
3.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角度浅析中式菜肴英译方法
4.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对比及翻译研究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评述5.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评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汉民族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俄汉民族饮食文化差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4c91e1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8.png)
俄汉民族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汪成慧
【期刊名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9)6
【摘要】俄汉民族有着各自特色的饮食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饮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征,同时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能影响交际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俄汉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对理解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文化底蕴,促成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互补与兼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汪成慧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3
【相关文献】
1.俄汉成语、数字、树木形象的文化差异 [J], 宋小华
2.浅议汉俄社交称谓语的差异 [J], 马晶晶
3.俄汉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的俄译 [J], 汪成慧
4.汉俄亲属称谓泛化的差异比较 [J], 卢慧
5.从俄汉比较的角度看汉语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差异 [J], 王洪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11期(总第9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1.2011General.No.95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57【社会文化】中俄饮食文化差异分析张薇(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中国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更多注重味美。
俄罗斯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饮食是民族特性的反映。
俄罗斯民族粗犷豪放,朴素实诚,其传统饮食简单粗豪。
相比较中国而言俄罗斯饮食比较注重搭配与营养。
关键词:中俄食材;中俄饮食观念;中俄饮品差异中图分类号:G 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11-0057-02收稿日期:2011-09-13作者简介:张薇(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学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素有“烹饪王国”之称,中国的烹饪不仅仅是味美,注重营养,而且是一门艺术。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像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却不那么说得出来。
因为中国菜美味的奇特之处就在于调和。
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
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更注重为了口感好而去吃。
俄罗斯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文化悠久,但由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物产的限制,饮食种类略显单一。
如蔬菜主要以土豆、卷心菜、胡萝卜、洋葱头为主。
俄罗斯人的饮食习惯是先汤后饭,在俄罗斯流行一句话:“卷心菜汤和麦片粥是我们的食物。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
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
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相比较而言,俄罗斯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饮食习惯。
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一瓶伏特加,一边放黑鱼子酱、罗宋汤,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它保持了大自然带给你食物的原本口味。
西方人习惯吃生、冷的食物,中国人并不是很喜欢。
俄式饮食、菜肴还是比较丰富,而且制作简便,用在吃饭上的时间不长,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日,也可供我们借鉴。
二、两国喜好的食材不同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中国人喜好的主食主要是大米。
因南北差异,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
古代有称在位者为“肉食者”。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惯的一大特点。
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
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
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
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第11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1,2011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精致而闻名于世。
因为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所以中华料理在食材选取的条件上较大优越于俄罗斯。
俄罗斯餐桌上不能分离的食物是洋葱,因为俄罗斯夏短冬长,日照不足,所以新鲜蔬菜水果少之又少,因气候条件又很难大量储存。
到了漫长的冬季,土豆、胡萝卜、洋葱更是必不可少。
俄罗斯人和欧美居民一样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以奶油、高脂肪高热量的荤食为主体。
俄罗斯人喜欢面包,就其制作之精良,品种样式之多,色香味形之讲究,可与中国菜肴媲美。
俄式面包可以做出几十种。
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麦面包,对普通百姓来说,用麦面粉制作圣饼和白面包常常是节日的美食。
面包是俄罗斯从古至今的传统主食。
说到俄罗斯的面包,其中有一种“波罗金诺黑面包”,是黑面包中的极品。
烤制这种面包有一种独特的配方,主要是在黑麦面粉中加入天然香草籽。
黑面包、鱼子酱、罗宋汤。
这三样食物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欧洲人视鱼子酱为上等美食,其中又以俄罗斯产的为上品。
鱼子酱有灰(明太鱼)、红(鲑鱼)和黑(鲟鱼)三种。
灰的口味重,红的太腥,黑的最妙。
即使在50年代,黑鱼子酱产量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对俄罗斯人来说,吃一片抹黑鱼子酱和黄油的面包也是难得的享受。
俄罗斯人特别爱喝汤,午餐和晚餐必须有汤。
而且汤种类繁多,有各种肉汤、鱼汤、酸菜汤、红菜汤、清鸡汤等。
著名的有“罗宋汤”。
俄罗斯的馅饼和中国的饺子地位相当。
俄式馅饼有着“太阳”、“伟大节日”、“丰收”、“孩子健康”和“婚姻幸福”等多种含义,俄国古谚语中说道:俄国人的一生都伴随着馅饼。
三、两国喜好饮品不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人工种茶的最早历史是在西汉《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
”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
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茶文化也伴随中国人民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
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
因此,茶在17、18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
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
俄国人也喜欢茶,但是他们多喝红茶,红茶在俄语中被译为“黑茶”。
其实说“黑茶”还是挺有道理的,一来红茶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
俄国人不喜欢单调的饮茶方式,多加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等茶点。
相对茶来比,俄国人更喜欢酒,并且喜欢喝烈性酒。
一般提到俄国人,让人联想到的不仅是金发高挑的美女,还有就是酒。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伏特加是他们的最爱。
伏特加反映了俄罗斯人多重的性格:奔放、热情、直率、乐天、坚韧、极端、矛盾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饮酒习惯改变了,大幅度提高啤酒及西方进口酒的饮用。
虽如此,俄罗斯人还是不能抗拒伏特加。
俄罗斯人宠爱的另一种饮料是啤酒,和中国人一样,啤酒是俄罗斯人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饮品。
但是在俄罗斯啤酒是作为一种普通饮料出售,它不作为酒类饮料在政府控制下销售。
在俄罗斯街头设置的保洁箱里,或者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你都可能看见啤酒的身影。
俄罗斯人喝啤酒用以佐餐,爱饮烈性酒,特别是伏特加,酒量一般都很大。
对中国烈性酒也有兴趣,不爱喝葡萄酒。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有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俄罗斯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闻名于世,并经历了诸多发展阶段。
了解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也就是了解俄罗斯的发展历史,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地。
俄罗斯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及中国饮食讲究细腻和博大精深,但也绝对向世界人们展示着俄罗斯的与众不同和独特魅力,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美食园地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于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