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质公开课三只熊的早餐 数学教案课件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完整版课件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数》,详细内容为“三只熊的早餐”。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的概念,学会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并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的顺序和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学会数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三只熊的早餐》。
学具:计数棒、小熊贴纸。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三只熊的早餐》引入,讲述三只熊吃早餐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信息。
2. 新课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学习数数,从1数到10,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3)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学会排序。
3. 例题讲解(10分钟)例题1:三只熊的早餐,哪只熊吃得多?哪只熊吃得少?例题2:给三只熊的早餐排序。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计数棒和小熊贴纸进行数数和排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问题1:如何数数才能不重复、不遗漏?问题2:如何快速比较数的大小?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1)数数:110(2)比较:>、<、=(3)排序:从小到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题目1:数一数,从1数到10,写在纸上。
题目2:比较三只熊的早餐,哪只熊吃得多?哪只熊吃得少?题目3:给三只熊的早餐排序。
2. 答案:答案1:1、2、3、4、5、6、7、8、9、10答案2:熊妈妈吃得多,熊宝宝吃得少答案3:从小到大排序为:熊爷爷、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三只熊的早餐”展开,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涉及数字、颜色和形状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识别数字、颜色和形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颜色和形状的识别及分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图片、数字卡片、颜色和形状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学生关注数字、颜色和形状。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故事中发现的信息。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内容,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数字、颜色和形状的识别。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数字、颜色和形状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练习。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共同讨论正确答案。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只熊的早餐图片,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属于自己的早餐场景。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数字:1、2、3颜色:红、黄、蓝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类:按数字、颜色、形状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早餐场景,要求包含数字、颜色和形状。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数字、颜色和形状,创作出独特的早餐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践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字、颜色和形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小班数学优质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小班数学优质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三只熊的早餐”展开,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比较、分类和排序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和排序的方法,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分类和排序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图片、比较卡片、分类卡片、排序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三只熊的早餐,比较大小、长短等特征。
(2)分类:将早餐中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3)排序:将早餐中的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1)比较:大小、长短(2)分类:形状、颜色(3)排序:规律排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早餐,运用比较、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进行描述。
(2)以“我的早餐”为主题,绘制一幅画,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比较、分类和排序现象。
(2)开展家庭数学活动,鼓励家长参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三只熊的早餐》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通过富有童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和排序。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微课件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微课件课程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三只熊的早餐》。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大小、高矮、多少等概念;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兴趣;引导幼儿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品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大小、高矮、多少等基本数学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品特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大小、高矮、多少等数学概念。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大小不一的碗、勺子、桌子、椅子。
2. 学具:每组一份大小不一的碗、勺子、桌子、椅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三只熊的早餐》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大小、高矮、多少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提问:“这三只熊的早餐有什么不同?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最高?哪个最矮?”(3)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物品特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份教具。
(2)让幼儿观察、比较教具,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纠正。
(1)邀请几名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只熊的早餐》2. 板书内容:(1)大小:大、中、小(2)高矮:高、中、矮(3)多少:多、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餐具,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高矮、多少。
(2)画一幅《三只熊的早餐》的画,标注出大小、高矮、多少。
2. 答案:(1)示例:我的家里有一个大碗、一个小碗、一个中碗。
大碗最大,小碗最小,中碗大小适中。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数学概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大小、高矮、多少等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和拓展。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的早餐》精品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早餐》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五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围绕“三只熊早餐”展开。
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熊早餐中物品大小、数量和种类,培养幼儿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三只熊早餐中物品特征,如大小、数量和种类;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和排序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和排序方法;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物品特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三只熊故事卡片、大小不同三个碗、三个勺子、三份早餐食材(如面包、牛奶、水果等);2. 学具:每人一份大小不同三个碗、三个勺子、三份早餐食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只熊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故事中物品,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比较三只熊碗、勺子大小,引导幼儿用“大、中、小”来描述;(2)观察、比较三份早餐食材数量和种类,引导幼儿运用比较和排序方法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5分钟)每个幼儿操作自己学具,按照例题要求进行比较、排序。
4. 分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比较和排序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只熊早餐》2. 内容:三只熊碗:大、中、小三只熊勺子:大、中、小早餐食材:数量、种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物品,用比较和排序方法进行分类,并描述它们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三个杯子,一个大、一个中、一个小;三个苹果,一个大、一个中、一个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比较和排序方法掌握程度,针对幼儿困难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学习,鼓励幼儿在家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描述和分类。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三只熊的早餐》。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入对数量3的认识,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是否相等,掌握使用“一样多”表述两组物体数量相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3,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能够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是否相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一样多”的概念,能够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是否相等。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3,学会使用“一样多”表述两组物体数量相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图片、数字卡片、两组数量相等的物品(如水果、餐具等)。
学具:每组幼儿准备一套数字卡片、两组数量相等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三只熊,提问:“故事里有哪些熊?它们在吃早餐,你们发现了什么?”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通过故事引出数字3,让幼儿认识数字3,引导幼儿观察三只熊的数量。
(2)展示两组数量相等的物品,引导幼儿比较,讲解“一样多”的概念,并示范如何使用“一样多”表述。
3. 随堂练习(5分钟)(1)请幼儿分组操作数字卡片,找出数字3。
(2)请幼儿分组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用“一样多”表述。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三只熊的早餐,请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2)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尝试用“一样多”表述。
六、板书设计1. 数字32. “一样多”的概念3. 两组数量相等的物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两组数量相等的物品,用“一样多”表述。
2. 答案:略。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精彩课件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三只熊的早餐”。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排序三只熊的早餐,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三只熊早餐中物品的多少、大小、高矮等特征。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对物品进行归类。
3.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排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物品的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图片、比较尺、积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三只熊早餐中物品的特征。
(2)教师讲解比较、排序的概念,并示范如何进行比较和排序。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只熊的早餐图片,让幼儿用比较尺、积木等工具进行比较、排序。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两个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只熊的早餐2. 板书内容:(1)三只熊早餐物品的特征:多少、大小、高矮等。
(2)比较、排序方法。
(3)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早餐,比较、排序不同的食物。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早餐,并进行简单的排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三只熊的早餐”。
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观察、比较、排序三只熊的早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能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数量和大小。
2. 学会简单的排序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比较大小的概念,排序方法。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三只熊的早餐图片、积木、水果模型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三只熊的早餐。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早餐的数量和大小。
(2)教师通过积木、水果模型等教具,让幼儿动手实践,进一步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
(3)教师示范简单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学会排序。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独立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较大小的题目。
(2)幼儿分组合作,用积木、水果模型等学具进行排序练习。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排序成果,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比较大小排序方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早餐,比较一下数量和大小,用画笔画下来。
(2)用积木或玩具进行排序,拍照记录。
2. 答案:(1)画纸上的早餐图画,体现出数量和大小关系。
(2)照片展示排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排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大小的实践。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数字》,详细内容为“三只熊的早餐”。
通过故事情境,让孩子了解数字3的分解与组合,以及简单的数量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3的含义,并进行分解与组合。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简单数量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3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重点:理解数字3的含义,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数字卡片、三只熊的早餐图片、磁性教具。
2. 学具:彩泥、小棒、贴纸、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字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3。
(2)用磁性教具演示数字3的分解与组合,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彩泥、小棒等学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数字3的分解与组合。
(2)让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含有数字3的物品,进行数量比较。
(1)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练习中的发现和收获。
(2)引导幼儿思考:数字3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熊的早餐》2. 数字3的分解与组合:3 = 1 + 1 + 13 = 2 + 13 = 1 + 23. 含有数字3的物品图片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含有数字3的物品,并进行数量比较。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3个苹果,比2个橙子多1个。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进行简单的引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幼儿对数字3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分解与组合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数字3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三只熊的早餐》。
内容主要包括:数的概念、数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
通过三只熊的早餐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能正确数数并说出数量。
2. 培养学生进行数量比较的能力,能判断多、少、一样多。
3. 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的概念、数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只熊的早餐课件、图片、卡片、数字磁铁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故事中的数学元素。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数的概念、数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数的概念数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三只熊的早餐中各有多少个食物?(2)小熊把一个苹果给了熊妈妈,熊妈妈现在有多少个苹果?(3)熊爸爸比熊妈妈多几个面包?2. 答案:(1)熊妈妈:3个面包,2个鸡蛋,1个苹果。
熊爸爸:4个面包,1个鸡蛋,1个苹果。
小熊:2个面包,3个鸡蛋,1个苹果。
(2)熊妈妈现在有4个苹果。
(3)熊爸爸比熊妈妈多2个面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观察家里的早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较与排序》,以故事《三只熊的早餐》为背景,详细内容围绕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和长短等属性。
通过故事中三只熊的早餐食材,如碗、勺子、麦片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量的多少、大小和长短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排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大小和长短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故事书《三只熊的早餐》。
学具:碗、勺子、麦片等实物模型,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a. 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量、大小和长短。
b. 展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数量、大小和长短。
2. 例题讲解a. 以故事中的三只熊的早餐为例,引导学生比较碗、勺子、麦片的数量、大小和长短。
b. 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教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b.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b.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和排序?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熊的早餐》2. 比较和排序方法:a. 数量:多少b. 大小:大、中、小c. 长短:长、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和排序家庭中的物品,如鞋子、书本、玩具等。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家庭作业的比较和排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课《三只熊的-早餐》PPT课件

(四)通过分玉米,感知物体的“粗”“细”。请幼儿思 考,在高低一样的情况下,如何将玉米正确的分给 小熊一家人。
1
6
2
5
3
(五)引导幼儿思考,如
4
何将6个苹果分给三只熊, 使幼儿体会数量的多与少
• 再见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课《三 只熊的 早餐》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 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要一起吃早餐的情景
请小朋友们为小熊一家人分碗,通过分碗区分“大”“小”“不大 也不小”
(三)请幼儿将蜂蜜分给三只熊吃,通过分蜂蜜,体 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大小的关系。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完整版课件(1)

小班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启蒙》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比较与排序”。
详细内容围绕“三只熊的早餐”主题,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数量等概念,并进行排序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大小、高矮、数量等概念,并能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对物体进行排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的大小、高矮、数量,并进行排序。
难点: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三只熊的玩具、大小不一的碗、勺子、食物模型。
2. 学具:每组一套大小不一的碗、勺子、食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只熊的早餐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三只熊在做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三只熊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三只熊一样吗?哪里不一样?”(3)示范如何用比较的方法,为三只熊准备早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比较方法。
(2)每组派代表演示,为三只熊准备早餐,并进行排序。
(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比较与排序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大小:熊大 > 熊二 > 熊三2. 高矮:熊三 > 熊二 > 熊大3. 数量:熊大 = 5,熊二 = 3,熊三 = 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三只熊准备晚餐,要求大小、高矮、数量各不相同。
2. 答案:示例:熊大:大碗、大勺子、5个食物;熊二:中碗、中勺子、3个食物;熊三:小碗、小勺子、1个食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较与排序。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优质课件2

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三只熊的早餐》。
内容详细介绍了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通过熊妈妈为三只熊准备早餐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操作,掌握10以内数量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数量比较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10以内数量的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熊妈妈和三只熊的玩偶、早餐图片、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熊妈妈和三只熊的玩偶、早餐图片、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熊妈妈和三只熊的玩偶,讲述熊妈妈为三只熊准备早餐的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早餐的数量。
2. 例题讲解演示比较两组早餐的数量,讲解比较方法,引导幼儿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数量比较概念比较符号:>、<、=10以内数量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比较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苹果>香蕉、椅子<桌子、电视=冰箱。
2. 家长评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并在作业本上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将数量比较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大小、长短、高矮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比较。
同时,鼓励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5. 作业设计的实际操作与家长评价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1)观察与描述:培养幼儿观察细节的能力,通过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微课件

2024年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比较与排序》中的第三节《三只熊的早餐》。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通过三只熊的早餐故事,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进行简单的排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三只熊的早餐图片、比较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大小、长短、高矮等概念,结合图片进行示范。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找出三只熊的早餐中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物品。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用比较卡片进行排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排序结果,讲述比较方法。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不同。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三只熊的早餐图片、大小、长短、高矮比较卡片、排序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并进行大小、长短、高矮排序。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比较、排序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比较生活中的物品,用所学知识进行排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大小、长短、高矮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三只熊的早餐》。
内容主要围绕三只熊的早餐展开,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学习比较大小、高矮、长短等概念,以及进行简单的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比较大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事物特征。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概念,以及排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用语言描述事物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只熊的早餐课件、图片、故事书。
学具:积木、玩具熊、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故事《三只熊的早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三只熊的早餐的不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课件,讲解例题。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比较三只熊的早餐的大小、高矮、长短等,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卡片,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大小的比较。
同时,引导幼儿用积木、玩具熊等学具进行排序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自己操作的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故事《三只熊的早餐》2.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的概念、排序方法3. 课程重点:观察、思考、表达、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今天学到的故事《三只熊的早餐》。
(2)用卡片、积木等学具,给三只熊的早餐进行排序。
2. 答案:(1)故事内容见教材。
(2)排序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排序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大小、高矮、长短等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三只熊的早餐》。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排序不同大小的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物品的大小特征,理解大小概念。
2. 培养幼儿通过比较、排序来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比较、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
重点:观察、描述物品的大小特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只熊的早餐课件、大小不同的玩具、水果、餐具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发幼儿对大小比较的兴趣。
2. 讲解:展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描述三只熊的早餐中的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勺子、麦片等。
3. 实践:分组进行大小比较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大小不同的感觉。
4. 例题讲解:以三只熊的早餐为例,讲解如何用比较、排序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三只熊的早餐,并进行大小排序。
六、板书设计1. 《三只熊的早餐》2. 内容:a. 观察物品的大小特征b. 比较大小,排序问题c. 解决问题:三只熊的早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里的早餐,并进行大小排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观察、比较、排序家里的物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7.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互动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选择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三只熊的早餐》故事。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只熊的早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三节《三只熊的早餐》。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三个小熊家族成员早餐时遇到的大小比较问题,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排序不同大小的物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学会使用“大”、“小”、“一样大”等词汇。
2. 培养幼儿运用比较方法对物体进行排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排序。
教学重点:学会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使用相应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书、三只熊的玩偶、大小不同的餐具。
2. 学具: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书和玩偶,讲述三只熊的早餐故事,引导幼儿观察三只熊的餐具大小差异。
2.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大”、“小”、“一样大”等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分发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和排序。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讨论自己的排序结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比较方法。
邀请部分小组分享自己的排序过程和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6. 游戏环节(10分钟)组织“大小接力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三只熊的早餐2. 重点内容:大小比较、排序方法3. 插图:三只熊的餐具、大小不同的水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的大小物品,进行比较和排序,记录在画纸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