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实验报告-棉花报告
棉花生产实习报告

棉花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对棉花生产过程的理解,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棉花生产实习。
通过实习,我旨在了解棉花生长发育的过程、掌握棉花生产的关键技术,以及了解棉花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地点位于我国某棉花生产农场。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棉花的整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摘等全过程。
同时,我还学习了棉花生产的相关技术,如播种密度、施肥种类和时间、灌溉方式和水量、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了解了棉花生长发育的过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向农场技术人员请教,我深入了解了棉花的生长周期、各生育阶段的特点以及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因素。
2.掌握了棉花生产的关键技术。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如何根据气象条件和棉花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灌溉、如何识别和防治棉花的主要病虫害等。
3.了解了棉花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与农场技术人员和当地农民的交流,我了解了棉花产业的供需状况、价格波动、政策扶持等,以及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影响。
4.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棉花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棉花生产实习,我对棉花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从事棉花生产和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所学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棉花生产技术,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棉花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棉花报告棉花播种1.播种时间:2013年4月23日2.棉花品种:优质双价抗虫棉京益一号,大铃型品种。
3.播种方式:有地膜覆盖和露地2种,两人一行(行长6m),四人一组,每组一行地膜覆盖、一行露地。
4.播种过程:①划线:窄行行距40 ㎝,宽行行距80 ㎝。
②开覆膜沟:在窄行外侧8-10 ㎝处开覆膜沟。
③平整畦面:捡拾土坷垃、石头、碎砖和秸杆等,搂平畦面。
④喷施除草剂:普乐定100ml/亩,兑水30㎏。
喷头垂直于行进方向,来回扫射。
喷施均匀、不漏不重。
喷施除草剂后踩踏畦面等行为会破坏药膜层,达不到化学除草的目的,应杜绝此类行为。
⑤盖地膜:要铺平,四周压牢。
顺风铺,两人协同操作,每人两手并用。
⑥开播种穴:用环刀,按窄行行距40 ㎝、穴距约30 ㎝开播种穴,穴深4 ㎝。
⑦播种:1穴5-6粒,种子要集中。
⑧覆土:约4㎝,适当镇压。
露地棉播种直接开4㎝沟,然后,按穴点播。
在两个窄行之间播种一些预备苗(开4㎝沟,每2粒1穴)。
棉花放苗1.放苗日期:2013年5月7日2.棉花出苗标准:2片子叶都露出地面3.出苗异常诊断:棉花带壳出苗、子叶边缘卷曲的现象,原因是覆土过浅。
4.部分棉花被较大的土块掩盖难以出苗,温度较高,要将这样的苗从地膜中放出来。
棉花定苗1.定苗日期:5月21日2.定苗:覆膜播种的棉花每穴留一棵较为健壮且没有病害的苗。
没有覆膜播种的苗长势较弱,没有长出真叶的苗暂时不定苗,长出真叶的穴中每穴留2棵苗。
为了保证棉花播种后每穴中都有种子发芽,所以播种时每穴播种5~6粒种子,现在种子萌发后,幼苗开始生长,为了保证每穴中的幼苗都有充足的水肥、光热条件生长进行定苗。
棉花整枝1.整枝时间:2013年9月16日2.要点:去掉叶枝,减少无效的消耗,保证果枝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棉铃生长。
棉花收获收获日期:2013年10月28日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测定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上10 55.3 5.53 0.017889 中10 59.1 5.91 0.121 下10 56.2 5.62 0.070667方差分析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组间0.788666667 2 0.394 5.645 0.0089 3.354组内 1.886 27 0.0698总计 2.674666667 29对棉花的纤维长度进行方差分析,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3个部位的棉铃的纤维长度是有显著差异的。
棉花实习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作物生产教学实习报告(棉花部分)姓名:李杨红班级:植科 0703学号:2007301204009指导老师:易斌实习地点:种子挂藏室棉花实习报告一.棉花栽培技术要点棉花有三种栽培方式:一是露地直播栽培;二是地膜覆盖栽培;三是薄膜覆盖育苗移栽。
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露地直播在4月中下旬,地膜覆盖栽培在1月上旬,薄膜育苗在3月下旬至4月初。
此次三天实习我们采用了露地直播栽培和薄膜覆盖育苗移栽这两种栽培方式,以下是详细介绍:(一)露地直播栽培露地直播包括两熟套种(冬作物行中套种棉花)和空地单种棉花两种。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搞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留足种子,精选饱满的种子,硫酸脱绒、种子处理和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等。
2.配方施肥棉花的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整地深施,用量应依种植方式和土地肥力而定,套种棉、土壤肥力高的棉田,适量少施,一般中等肥力的棉田,底肥用量点总施氮量的30%左右,磷、钾肥用量占50%左右。
露地直播棉苗期早施、轻施提苗平衡肥3—5千克/667㎡.蕾期长势较差的棉苗本领施速效氮肥,盛蕾期施一次蕾施花用“当家肥”。
“当家肥”已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化肥,其施氮量约占总施肥量的20%—30%,磷、钾肥则占总量的50%,当家肥要求开沟深施,与深中耕培土操作结合进行。
长势差的棉田在初花期,长势旺的棉田在盛花期座住2个大桃时重施花铃肥,以速效氮肥为主。
用量占总施氮量3%—40%(占总追肥量的50%)。
立秋前后根据苗情结桃多,有早衰趋势的可补施1次桃肥(盖顶肥),尿素5—7Kg,一般不得迟于8月15日。
后期还应根外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1%—2%的尿素喷施。
以提高铃重。
3.合理密植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肥力棉田,一般常规棉每667㎡定苗2500—3000株左右,杂交棉2000株左右。
4.整地播种整地要求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并开好三沟(厢沟、腰沟、围沟)。
露地棉花有两种播种方式。
棉花种植实习报告小结

一、实习背景为了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某棉花种植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棉花种植实习。
本次实习以了解棉花种植技术、熟悉棉花生长周期、掌握棉花病虫害防治等为主要内容,旨在提高我对棉花种植管理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棉花种植技术(1)播种: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棉花播种的时间、方法、密度等。
一般而言,棉花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播种方法有露地直播、地膜覆盖和薄膜覆盖育苗移栽等。
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
(2)施肥:棉花施肥分为底肥、追肥和叶面肥。
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肥、磷肥、钾肥为主,叶面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棉花生长状况等因素确定。
(3)灌溉:棉花生长过程中,需适时灌溉。
灌溉方式有漫灌、喷灌和滴灌等。
灌溉量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
(4)中耕除草:棉花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棉花生长。
2. 棉花生长周期棉花生长周期分为播种、出苗、苗期、蕾期、花期、吐絮期等阶段。
在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棉花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了解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管理要点。
3. 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病虫害主要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虫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及防治原则。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对棉花种植技术的认识: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棉花播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等关键技术,为今后的棉花种植管理奠定了基础。
2. 了解了棉花生长周期: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棉花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对棉花生长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学会了病虫害防治: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及防治原则,为今后的棉花种植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4. 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5. 增强了实践能力: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棉花区域试验总结

棉花区域试验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为了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在不同地区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
本文将对棉花区域试验的总结进行介绍。
一、试验区域选择在进行棉花区域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
试验区域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病虫害情况等。
通常选择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壤肥沃的地区进行试验,以保证棉花生长的良好条件。
二、播种时间和品种选择播种时间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最佳的播种时间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的品种进行试验,以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三、施肥和管理措施在棉花区域试验中,施肥和管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棉花的生长。
管理措施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灌溉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四、监测和测产在棉花区域试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测产,以了解棉花生长的状况和产量情况。
通过监测和测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
五、试验总结和经验教训在棉花区域试验结束后,需要对试验过程进行总结,并提炼出经验教训。
通过总结试验结果,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也可以为棉农提供种植棉花的技术指导。
棉花区域试验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谨的执行,可以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
希望本文所述的内容对棉农们有所帮助,为他们种植更好的棉花提供指导和借鉴。
【此处自定义表达内容】。
第二篇示例:棉花区域试验总结近年来,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地纷纷开展棉花区域试验,以探寻更加适合当地环境的种植方式,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棉花区域试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试验区域选择在进行棉花区域试验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区域。
棉花生产实习报告

棉花生产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棉花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
2.掌握棉花动态生长发育。
3.掌握棉花产量形成过程、理论产量及田间实收产量的估测方法和考种方法。
二.棉花的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1.根:棉花根系为直根系,呈倒圆锥形。
直播棉花的主根上粗下细,主根入土深度因品种、土壤质地、结构、土层厚薄和水分状况等环境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适宜的条件下,主根入土深可达2m以上。
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苗,主根被折断,以侧根、支根为其主要根群。
2.茎和分枝(1) 茎:棉花的主茎由顶芽分化生长而成,茎上有节和节间,每节着生一片真叶。
棉株高度由胚轴和主茎各节间伸长的总和来决定。
幼茎呈绿色,随着日光照射和各部位老熟程度的不同,较老部位皮层细胞中花青素增加,茎秆逐渐变为上绿下红,直至全部呈紫红或棕褐色,但有的品种茎色一直青绿。
(2) 分枝:棉花的分枝是由主茎的腋芽分化发育而成,有果枝和叶枝之分果枝和叶枝的主要区别如下:果枝;①果枝上直接着生花蕾,在同一个果节上花蕾与叶片相对着生,②同一果枝上相邻两果节之间呈左右弯曲形状,称为多轴枝,③果枝与主茎的夹角较大;④着生于主茎的中上部各节。
叶枝:①叶枝上的每节不直接着生花蕾,一个节上只有一片叶子,叶腋可以长出果枝;②枝条不左右弯转,称单轴枝;③叶枝与主茎的夹角较小;④一般着生于主茎下部的几个节上,田间肥水条件好,棉花长势旺盛时叶枝较多。
(3)果枝类型:棉花的果枝分为无限果枝和有限果枝两大类。
三.棉花的田间管理3.1 棉花苗的培育用营养钵培育棉花苗,首先要选择苗床,尽量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尽量接近种植棉花的大田,以便有效减少搬运营养钵使产生的幼苗破损情况。
选择好苗床后,开始配制营养土。
应该选择肥沃的土壤做底土,同时要配备一定比例的肥料,配好后做成长厢,再打成垄,便于放置营养钵。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做钵。
应该尽量使钵体高矮一致,便于管理。
还应该尽量减少钵之间的缝隙,最后覆盖上塑料膜。
3.2 棉花苗的移栽适期适龄移栽。
棉花科研育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研究所提供的多个棉花品种,包括陆地棉、海岛棉、长绒棉等。
2. 实验方法(1)田间试验① 设置试验田:将试验田划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种植不同品种的棉花。
② 观察记录: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品种的棉花性状差异。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① 基因组DNA提取:采用CTAB法提取棉花基因组DNA。
② 建立分子标记:选取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设计。
③ 分子标记分析: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
(3)基因编辑技术① 目标基因筛选:根据棉花育种需求,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目标基因。
② 基因编辑: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③ 编辑效果验证: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验证基因编辑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田间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田内棉花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性状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以下品种具有优良性状:(1)陆地棉品种:品种A,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海岛棉品种:品种B,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3)长绒棉品种:品种C,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好。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通过对分子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发现以下基因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等性状相关:(1)基因X:与棉花产量正相关。
(2)基因Y:与棉花纤维品质正相关。
3. 基因编辑结果通过对编辑后的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以下基因编辑效果显著:(1)基因Z: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
(2)基因W:编辑后的基因表达量提高,有利于提高棉花纤维品质。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棉花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为我国棉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农学实习报告棉花

农学实习报告——棉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棉花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
为了更好地了解棉花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农学实习,主要针对棉花生产环节进行学习和实践。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播种与施肥在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棉花的播种与施肥技术。
棉花播种前,要先进行土地整理,确保土壤松软、排水良好。
播种时,要控制好播种深度和密度,以保证棉花的生长。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
2. 灌溉与排水棉花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至关重要。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棉花的需水规律和天气情况,合理进行灌溉和排水。
以确保棉花生长过程中水分的充足,避免水害和旱害的发生。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棉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掌握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技术,学会了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4. 整枝与打顶整枝和打顶是棉花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整枝,可以调整棉花植株结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合理进行整枝和打顶,以提高棉花产量。
5. 收获与加工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参与了棉花的收获和加工过程。
学会了如何正确采摘棉花,以及如何进行棉花的初步加工,确保棉花品质和产量。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棉花生产的全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生产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持,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本次农学实习让我对棉花生产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的不易,更加珍惜粮食和资源。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农学学子,肩负着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使命,我将不断努力学习,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棉花肥料利用田间试验

了解试验地块的土壤类型,如砂 质土、壤土或粘土,以便更好地 指导施肥。
试验材料准备
肥料种类
准备不同种类的肥料,如有机肥、无 机肥、复合肥等,以满足棉花生长所 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肥料用量
根据试验设计,计算每种肥料所需的 用量,并准备充足的肥料储备。
试验设计
试验组别
根据研究目的,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别,如不施肥、单施 有机肥、单施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等。
纤维品质
施肥处理下的棉花纤维品质更优,长 度、强力等指标均有所提高,有利于 纺织加工。
04
结果比较与讨论
不同施肥方案比较
方案一
常规施肥,使用尿素和 复合肥。
方案二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结 合,减少化肥使用量。
方案三
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 菌剂提高肥料利用率。
方案四
精准施肥,根据棉花生 长需求进行个性化施肥
03
土壤养分含量对棉花生长和产 量也有影响,合理施肥可以改 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 力。
施肥建议
01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棉花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 施肥方案,适量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02 在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施肥深度和施肥方式的控 制,以减少肥料流失和环境污染。
03 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棉花,应进行施肥试 验,以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
01
探究肥料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如纤维长 度、强力、色泽等。
02
分析肥料对棉花经济效益的影响,包括肥料投入与 产出的关系、肥料成本与市场价格的比较等。
03
总结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技术和管理措施, 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0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块选择
试验地块
棉花三田实习报告

棉花报告吴丽娟植科0803 2008301200412一、实习目的1.熟悉棉花的主要植物学生态特征,了解不同栽培棉种的主要区别。
2.掌握棉花各生育时期主要特性及观察方法,为进行棉花教学、科研与生产奠定基础。
3.了解棉花的主要病虫害。
4.通过参加棉花育苗、移栽和植棉实践,掌握棉花育苗栽培技术。
二、内容说明(一)棉花简介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
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
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
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
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二)历史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共同时代之前,棉纺织品的使用传到了地中海地区。
公元一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
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
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
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
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中世纪棉花是欧州北部重要的进口物资,那里人自古以来习惯从羊身上获取羊毛,所以当听说棉花是种植出来的,还以为棉花来自一种特别的羊,这种羊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所以德语里面的棉花一词直译是“树羊毛”。
(三)棉花栽培种主要形态特征(四)棉花生育期1.出苗期:就一株棉苗而言。
两片子叶平展时即为出苗;就群体而言,以全天出苗达到50%的日期为出苗期。
2.现蕾期:棉珠第一果枝第一果节上的幼蕾苞叶基部宽度达3mm 时为现蕾,观察区内有50%的支柱达到现蕾的日期称为现蕾期。
棉花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作为一名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我国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棉花种植实践。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入了解了棉花的生产过程,亲身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
在此,我将对这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实践活动概述1. 实践时间:2022年7月15日至2022年7月30日2. 实践地点:我国某农业科技示范园3. 实践内容:棉花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4. 实践目的:了解棉花生产过程,掌握棉花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素养三、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 深入了解棉花生产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了解到棉花从播种到采摘,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棉花品种,然后进行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最后,在棉花成熟后进行采摘、加工。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棉花生产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掌握棉花种植技术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了棉花种植的基本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例如,在播种时,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量;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肥;在灌溉时,要掌握合理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
通过学习这些技术,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3. 体会农业科技的魅力在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农业科技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了滴灌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使用了生物农药,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我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的魅力和重要性。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参与棉花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
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棉花种植实践,我不仅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田间肥效试验

重复次数
为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需进行重复试验,并对各处理进 行多次测量和统计分析。
03
试验过程
施肥操作
试验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一致、肥力中等的地块 作为试验田。
施肥量确定
根据试验目的和预期效果,确定施肥量、施肥比 例和施肥方法。
施肥操作
按照确定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操作,确保肥料 均匀施入土壤中。
棉花种植与管理
种子选择
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
播种时间与方法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棉花生长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与方法。
田间管理
定期进行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确保棉花正常 生长。
数据记录与整理
生长指标记录
定期记录棉花的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数、果枝数等。
产量测定
在棉花收获期,测定各处理小区的棉花产量。
02
试验设计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排灌 方便的田块作为试验地。
气候条件
确保试验地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稳定, 以减小气候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土壤类型
根据当地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土壤进行试验。
试验材料准备
肥料种类
01
准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肥料,如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等。
ABCD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 需肥规律,制定科学的施 肥方案。
关注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 和施肥的影响,及时调整 施肥策略。
下一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不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下棉 花的施肥技术。
利用效率和棉 花产量品质。
03
关注棉花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生理机制和环境效应, 为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种植棉花的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棉花产业的快速发展,棉花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为了更好地了解棉花种植过程,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种植棉花实训。
本次实训地点位于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棉花种植、管理、采摘及加工等环节。
二、实训内容1. 棉花种植(1)整地:在棉花种植前,首先要对土地进行深翻、耙平,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2)播种:播种前,要对棉花种子进行消毒、浸种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
播种时,要按照一定的行距、株距进行,确保植株生长空间充足。
(3)田间管理:棉花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灌溉等管理措施。
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蕾期、花铃期,要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调整管理措施。
2. 棉花管理(1)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易受到棉铃虫、棉蚜虫、棉红蜘蛛等病虫害的侵害。
要定期检查棉田,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2)水分管理:棉花对水分需求较高,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灌溉时间。
在干旱季节,要确保棉田水分充足。
(3)施肥管理:棉花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施肥,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
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情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
3. 棉花采摘(1)人工采摘:在棉花成熟期,要组织人员进行人工采摘。
采摘时要选择晴天,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棉花纤维受损。
(2)机械采摘: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机械采摘成为发展趋势。
要选择适合当地棉田条件的采棉机,提高采摘效率。
4. 棉花加工(1)剥棉:将采摘的棉花进行剥棉处理,去除杂质。
(2)梳棉:将剥棉后的棉花进行梳棉,提高纤维质量。
(3)并条:将梳棉后的棉花进行并条,使纤维排列整齐。
(4)精梳:对并条后的棉花进行精梳,提高纤维长度和强度。
三、实训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棉花种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种棉花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为了深入了解棉花种植过程,提高自身农业知识水平,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棉花种植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棉花种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棉花种植过程1. 选地与整地棉花种植前,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地块。
一般来说,棉花适宜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在6.5-7.5的沙质土壤中生长。
整地时,需深翻土壤,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使土壤松软,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发育。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提高棉花播种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持续浸泡1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然后,将种子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中浸泡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3. 播种棉花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前需做好天气预报,选择晴朗天气进行。
播种时,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面,覆土厚度约为1-2厘米。
播种后,及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4. 田间管理(1)灌溉:棉花生长期间,需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适时灌溉。
一般灌溉频率为每周1-2次,每次灌溉水量要充足,使土壤达到湿润状态。
(2)施肥:棉花生长过程中,需适时追肥。
一般在播种后15天左右,追施尿素20-30公斤/亩;在棉花现蕾期,追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亩;在开花期,追施钾肥10-15公斤/亩。
(3)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易受棉铃虫、棉蚜虫、棉红蜘蛛等病虫害侵害。
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黄板诱杀、黑光灯诱杀等方法;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信息素等手段;化学防治需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5. 采收与加工棉花采收一般在棉花成熟后进行。
采收时,采用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将棉花采摘下来。
采摘后的棉花需进行晾晒、弹花、打包等加工工序,以备销售。
农业棉花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棉花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2. 探究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效果。
3. 为我国农业棉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棉花品种:选用我国常见的棉花品种,如中棉所12、新陆中35等。
2. 抗虫、耐除草剂基因:选取具有抗虫、耐除草剂性状的基因,如Bt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等。
3. 转基因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基因载体。
4. 实验仪器:离心机、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基因克隆与表达载体制备(1)设计并合成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将扩增产物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3)将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筛选阳性克隆。
2. 农杆菌介导转化(1)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转化农杆菌。
(2)将转化后的农杆菌涂布于含有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筛选阳性转化子。
3. 转基因棉花植株的再生与筛选(1)将阳性转化子接种于含有抗生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2)将愈伤组织分化成再生植株。
(3)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筛选转基因植株。
4. 抗虫、耐除草剂性状鉴定(1)观察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花果形态等。
(2)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虫害和除草剂耐受性测试。
(3)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棉花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转基因载体构建与转化成功构建了含有抗虫、耐除草剂基因的转基因载体,并转化农杆菌。
2. 转基因植株再生与筛选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3. 抗虫、耐除草剂性状鉴定(1)转基因植株生长状况良好,叶片形态与对照植株相似。
(2)转基因植株对虫害和除草剂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3)转基因植株的棉花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对照植株。
五、结论1. 成功构建了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棉花,为我国农业棉花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 转基因棉花在提高棉花产量、提升棉花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农学棉花实习报告

农学棉花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棉花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掌握棉花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分析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棉花的生长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棉花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
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我深入了解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
2. 棉花栽培管理技术在栽培管理方面,我学习了如何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如何进行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我还掌握了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3. 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因素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了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各种因素,如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棉花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以及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实习收获及体会1. 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棉花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播种、移栽、施肥、喷药等,这些技能对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帮助。
2.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棉花生产的理解。
我发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3. 关注农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实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关注农业发展,为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农业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棉花实习,我对棉花的生长过程、栽培管理技术和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棉花研究报告

棉花研究报告摘要:本文采用实验室试验和田间试验对棉花的生长、成熟及品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施肥和水分喂养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纤维含量和强度,同时有助于预防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我们建议农业生产者在种植棉花时应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并留意害虫和病害的预防。
引言:棉花是世界公认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然而,由于日益变化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污染,棉花种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掌握棉花的生长特点及品质形成机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形成了下述报告。
材料与方法:本次试验同步进行实验室和田间两方面,共使用了南疆荒漠地区的常规棉花品种,其中实验室试验采用选择性温度和湿度的人工环境控制方式,以探究温度、湿度对棉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田间试验则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主要观测天气条件、施肥和水分喂养对棉花种子纤维的影响。
结果: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棉花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其中,温度在26°C-32°C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时,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纤维含量、长度和强度。
同时,我们发现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下棉花的嫩芽容易枯萎,对残留干旱和营养不足的棉田更是如此。
因此,我们建议种植者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范围,以确保棉花得到充分的生长。
田间试验的结果则显示,合适的施肥和喂水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我们在试验中选择了不同的氮磷钾肥料组合,并控制了不同浓度的水分,结果表明适度施肥和供水可以显著提高棉花的产量,并且棉纤维的长度和强度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田间备选种子的抽样品质检测,我们发现,同样数量的施肥和喂水条件下,品质差异明显,提示了棉花的性状是与品质相关的,合适的水肥管理是提高棉花品质的关键。
讨论:本项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提高棉花的品质与产量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合适的肥料和水分喂养管理和合理的控制温度湿度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从长远来看,发展新型无污染的农业科技也是保证棉花的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种植棉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棉花种植实习,旨在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了解棉花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自身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5月10日三、实习地点XX县XX镇XX村棉花种植基地四、实习内容1. 棉花品种选择实习期间,我们了解了当地适合种植的棉花品种,如“中棉所48”、“鲁棉研28”等。
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纤维质量好等特点,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棉花栽培技术(1)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和催芽处理。
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初,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5厘米,每亩播种量约0.5公斤。
(2)施肥棉花对肥料需求较大,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牛粪等,每亩施用量为3000公斤。
追肥分为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分别施用尿素、复合肥等。
(3)灌溉棉花需水量较大,生长期间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适时进行。
(4)病虫害防治棉花常见病虫害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虫等。
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黄板诱杀、黑光灯诱杀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昆虫等;化学防治则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如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3. 田间管理(1)除草棉花生长期间要及时除草,保证棉苗生长空间。
除草方式采用人工拔草或化学除草。
(2)整枝打顶棉花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整枝打顶,控制植株高度,提高产量。
一般采用“一打到底”的整枝方法,即在蕾期将棉株顶端打掉。
(3)摘心摘心可以促进棉花分枝,提高产量。
一般在蕾期进行,摘掉棉株顶端嫩叶。
4. 收获棉花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收获方式采用人工采摘,将棉铃摘下,晾晒干燥后,进行剥绒加工。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棉花种植实习,我深刻认识到:1. 棉花种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如棉花品种选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棉花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棉花实训,旨在了解棉花的种植、采摘、加工及纺织等全过程,掌握棉花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棉花产业的认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4月15日至2023年4月30日三、实习地点XXX棉花种植基地、XXX棉花加工厂、XXX纺织厂四、实习单位和部门1. XXX棉花种植基地 - 农业技术部2. XXX棉花加工厂 - 加工车间3. XXX纺织厂 - 纺织车间五、实习内容(一)棉花种植过程1. 播种准备:了解棉花的播种时间、播种方法、播种密度等。
2. 田间管理:学习棉花生长过程中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3. 采摘技术:掌握棉花的采摘时机、采摘方法、采摘质量等。
(二)棉花加工过程1. 轧花:了解轧花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2. 剥绒:学习棉纤维的剥绒工艺,包括剥绒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梳棉:了解梳棉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学习棉纤维的梳理技术。
4. 并条:掌握并条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并条工艺对棉纤维质量的影响。
5. 粗纱:学习粗纱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了解粗纱工艺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三)棉花纺织过程1. 络筒:了解络筒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学习棉纱的络筒技术。
2. 并纱:掌握并纱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并纱工艺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3. 粗纺:学习粗纺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了解粗纺工艺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4. 精纺:掌握精纺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精纺工艺对棉纱质量的影响。
5. 织造:了解织布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学习棉布的织造技术。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棉花实训,我对棉花产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棉花从种植到加工再到纺织的全过程。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几点总结:1. 棉花种植:棉花种植需要严格的田间管理,包括适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 棉花加工:棉花加工是棉花产业的重要环节,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棉纤维的质量和棉纱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报告
一、棉花播种
1.播种时间:2016年4月26日
2.播种方式:分露地棉和覆膜棉两种,各长两米,首尾相接;四人一组播种
3.播种过程:按划好的线开约4cm深的播种沟,按穴距约30 ㎝播种,1穴5-6
粒,覆土,适当镇压;
播种预备苗:在两个窄行之间开4㎝沟,每2粒1穴
二、苗期管理
1.棉花出苗
标准:子叶出土、平展
2.查苗补苗
3.间苗定苗
棉花播种量大,出苗后相互拥挤,应及时间苗;齐苗时即应间苗;棉花幼苗易因病、虫为害而死亡,间苗要“少量多次”;齐苗时第一次间苗,1~2叶期第二次间苗;三叶期适时定苗。
三、棉花整枝
1.整枝时间:2016年9月12日
2.内容:去早蕾、去叶枝、打顶、打边心、抹赘芽、去老叶、去空枝
四、棉花植株性状调查(2016年9月26日)
调查指标
1.株高:(打顶前)子叶节至主茎生长点之间的距离(cm)。
(打顶后)子叶节至最高叶节之间的距离(cm)
2.主茎真叶数(主茎叶龄):主茎展开的真叶数
3.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着生的节位
4.第一果枝高度:子叶节与第一果枝节之间的距离
5.果枝数、果节数
6.蕾数、花数、幼铃数、成铃数
7.(蕾、花、铃的)脱落数
8.主茎节间长度:棉株停止生长后,测量第一果枝节位至顶端果枝节之间的距离,除以节间数(果枝数-1),得到主茎节间长度(cm)。
是平均长度。
9.果枝节间长度:在棉株下、中、上部各取一果枝,测量其靠近主茎的三个果节,求平均长度
分析:棉花下部烂铃率较高,原因可能是整枝环节没有做好,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造成下部湿度较高,烂铃率上升。
五、棉花取样与收获
1.取样
每四位同学一组,分两小组,分别取地膜棉与露地棉:地膜棉与露地棉都分下、中、上3个部位,每部位3个棉铃,每小组取9个铃,每组合计取18个铃(要求取内围铃、正常吐絮的铃)如上部的铃现在未吐絮,可待吐絮后再按计划取样;取样和收获只摘取棉花,保留铃壳!
样品保存:每个样品(一个铃内的棉花)分别用纸包好,注明处理、部位和样品号
2.收获:单株有1-2个棉铃吐絮时收一次。
一般吐絮前期每7-10天收花一次。
后期每隔10~14天收花一次。
六、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测定
(一)棉花产量性状调查
1.铃重:2-3次收花,50个棉铃的平均重量,陆地棉一般为4-7克;
2.衣分:皮棉(纤维)重量占子棉重量的百分率。
衣分(%)=(皮棉(纤维)重量/子棉重量)×100
陆地棉一般为约37%-40%
3.不孕子率(%):不孕子数占总数的百分率
4.衣指:100粒子棉上皮棉(棉纤维)的重量,陆地棉一般为4-7克;
5.子指:(轧花后)百粒棉子的重量,陆地棉一般为9~12克;
6.衣分:衣指/(衣指+子指)×100%
表2. 棉花产量性状调查记录表
(二)纤维长度:采用子棉分梳法测定纤维长度
表3. 纤维长度测量表(单位:cm)(测量原始值)
注:纤维实际长度为测量原始值的一半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覆膜棉纤维质量即纤维长度高于露地棉,其原因是覆膜有保温、保墒作用。
(三)纤维长度分析
表4. 不同处理纤维长度
处理露地覆膜
部位上中下上中下
2倍纤维长度5.02 5.50 5.44 5.52 6.50 5.28
5.54 5.48 5.52 5.63 5.82 5.56
6.28 5.72 5.62 6.04 5.20 5.46
5.82 5.10
6.48 5.35 5.54 5.68
6.06 5.22 5.24 6.26 6.08 5.82
部位总和28.72 27.02 28.30 28.80 29.14 27.80
处理总和84.04 85.74
处理平均 5.60 5.72
表5. 表4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DF SS MS F Fα=0.05Fα=0.01
处理间 1 0.096 0.096 0.756 7.71 21.20
处理内部位间 4 0.508 0.127 0.794 2.78 4.22
部位内误差24 3.85 0.160
总变异29 4.46
对棉花的纤维长度进行方差分析,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虽然覆膜棉的平均纤维长度长于露地棉,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方差分析正确,即两种处理真的没有显著性差异;另一种可能是由于取样及测量方法掌握的不好,得到的数据误差太大,以至于在方差分析中犯了第一类错误,即原本有差异但计算结果没有变现出来。
我认为后一种可能性大,因为在田间取样及纤维长度测量时没有严格按照老师要求以及未熟练掌握测量技巧导致误差偏大。
当然还有可能是田间管理措施差,以致使覆膜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七、棉花测产
1.测产公式
子棉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铃数×铃重
皮棉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铃数×铃重×衣分
单位面积株数=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2.产量计算
单位面积平均行距平均株距单株有效铃数铃重衣分
667㎡60cm 30cm 15 5.94g 41.96% 注:铃重取表2的平均值
子棉产量=(667÷0.60÷0.30)×15×5.94×÷1000Kg/亩=330Kg/亩
皮棉产量=330×41.96%Kg/亩=138Kg/亩
3.产量分析
通过网上搜索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农业数据,查阅得到2015年我国棉花平均亩产为98.4 Kg/亩。
由此,可粗略得知实验田的棉花为中高产水平棉花产量高低与产量构成因素密切相关,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有以下几点:
1.单位面积株数:种植密度与产量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如果密度太大,棉
田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营养不良,病虫害上升,造成烂铃等一系列危害,产量就不会高;另一方面,如果密度太小,虽然单株长势好,成铃率高,但是总株数少,总铃数自然也少,产量也不会高。
因此,选择一个适宜的种植密度,既保证
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好,又能充分利用土壤等资源,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
查资料得:株高70~80 厘米,每亩留苗4000~4500株适宜,实验田实测种植密度3700株每亩,所以,其密度稍低。
2.单株铃数:单株铃数与栽培品种、栽培措施和环境条件有关。
3.铃重:在单位面积总铃数相同的情况下,铃重是决定籽棉产量的主要因素。
铃重除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外,同一品种同一棉株的不同部位,不同成熟期的铃重均不同。
早衰或霜后棉铃或迟熟棉铃都较轻。
影响铃重的因素有温度、有机养料、肥水条件、病虫害等。
4.衣分:衣分基本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影响。
个别高衣分品种可达45%,低的只有30%左右。
总之,由于所取样本很少,测量技术手段简单,实际产量与理论计算结果可能有较大误差。
要想提高产量,必须紧密结合产量构成因素,选育高产品种,做好各项农田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