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病人心理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病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e5500af01dc281e53af09d.png)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因其他角色冲击病人角色,从事 了不应承担的活动。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角色行为缺失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1)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怀疑 自我能力,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 惧不安。 (2)自我感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实际 情况。 (3)由于得病而“因祸得福”,期望 继续享有病人角色所获得的利益。
病人:是患有各种躯体疾病、 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个体, 不论其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是指那些与医疗卫 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 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 人群。
一、病人角色
病
1.享受医疗服务
人
2.被尊重和了解
角 色 的
3.对病情的知情同意 4.保守个人秘密
(一)患病期间的生理需要 (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六)患病期间的自我成就需要
1.许多疾病本身就是对安 全需要的威胁。
2.患病时,日常有规律的 生活秩序受到干扰,也 会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 常体验到深深的孤独, 热切盼望亲人的呵护。
为
的
社会文化背景及关于疾病的教育和经验有关。
影 响 (3)医疗保健机构的可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
因 素
(4)社会经济状况也可影响一个人的求Hale Waihona Puke 行为。(二)病人的遵医行为
病人的遵医行为是指病人遵照医嘱进行检查、 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1.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
①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不同的人群特点对 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医学心理学(四)
![医学心理学(四)](https://img.taocdn.com/s3/m/12b08724ccbff121dd368313.png)
③角色行为减退,表现为病人忽视自己当前 的疾病,过多地承担了正常角色的责任和义 务; ④角色行为强化,表现为病人疾病行为的习 惯化,具体地说,就是病人的病情虽已稳定 和趋于恢复,而病人在心理上却仍然依赖医 生的治疗和他人的照顾。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也有同正常人一样的诸种需要。 然而,作为一个受疾病和病感困扰的特殊 群体,病人在满足各种需要的迫切性与重 要性上有不同于正常人的特点,一些与生 存有关的低层次需要被排到相对优先的位 置上。随着病情的好转,这些低层次需要 得到适当满足后,病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 可能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3)抑郁 常包括四组特征:
①悲观、悲哀、失望、无助乃至冷漠、绝 望的心境; ②自我评价消极、有自卑感、无价值感, 严重者自罪甚至自杀;
③睡眠障碍,食欲、性欲减退,兴趣索然; ④活动水平下降。
(二)认知功能和意志的变化 病人在清醒状态下,感知迟钝或者过敏,甚至 产生错觉和幻觉,或发生定向障碍,记忆力减退、 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损害,不能准确回忆病史、 记住医嘱、分析判断力减弱。
(三)社会文化
1.社会结构与角色冲突
2.社会文化变迁与应激
3.家庭生活方式的演变
4.人口迁移与文化休克
四、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 儿童期
青少年期
中年期 老年期
第八章 药物心理 一、 药物的心理效应
从广义上说,药物的心理效应包括药物 对患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患者用药 过程中自身心理因素的作用。
药物的心理治疗效应:抗精神病药物和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临床 诊疗过程中通过医患交往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 人际关系,它是医疗活动本质的体现。
二、医患关系的模式
根据医生和病人在医疗措施的决定 和执行中的主动性大小, 基本的医患关 系模式有以下三种: 1.主动—被动型; 2.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型。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e1aee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e.png)
当前医患关系的挑战
医疗资源的不足、医疗纠纷的增多、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等都是当前医患关系面临的挑战。
医患关系的现状与发展
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满足患者需求等。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患关系将越来越注重人本关怀,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更加注重预防和保健,以及更加深入的医疗合作模式等。
实例1
某社区医院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更好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实例2
良好医患关系的实例分析
案例1
某医院因为医生疏忽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医院对事故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妥善的处理,对涉事医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加强了医院内部管理。
案例2
某三甲医院因为患者不信任医生而拒绝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并死亡。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努力方向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与努力方向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医患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1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2
3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提高医疗质量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推动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推动医学发展
分工明确
医疗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共同解决医疗问题。
交流与沟通
医疗团队与合作
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医学心理学 第9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病人心理(病人心理概述)
![医学心理学 第9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病人心理(病人心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ac40c42cc58bd63186bdc2.png)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1、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
(1)医患关系 (2)认知偏差 (3)疗效不佳 (4)以往的治疗经验 (5)经济原因 (6)继发获益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2、提高遵医率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用病人能够听得懂的方式,耐心说明 医嘱,讲清楚不及时治疗的后果。 (3)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在不违背治疗原则 的前提下,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 (4)必要时同病人订立口头或书面的协议, 要求病人家属协助监督医嘱的执行情况。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社会知觉偏差
3、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亦称“第 一印象效应”。指第一次交往中形成的印象 对以后的交往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即心理 学上所讲的前摄作用。
首因效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dins,1957) 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 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 并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 内向的人。例如: 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 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 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 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 子打招呼等。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是指个体感到不适、发现 自己具有疾病症状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 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1、导致求医行为原因
(1)躯体原因。当自我感觉不适或病痛影响社 会生活,个人无法解除; (2)心理原因。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精神刺激, 产生心理反应,导致求医行为; (3)社会原因。一些社会公害病、传染病等对 社会人群的保健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或出于自身保健的需要而导致求医行为。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492d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7.png)
医护人员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来源,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
工作中的挑战。
寻求社会支持
通过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紧张 情绪;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如积极应
对问题、改变不良认知等。
放松训练与应对技巧
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 网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压力,获得情感上 的支持和理解。
医患沟通技巧与策略
01
倾听技巧
医生应积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 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注 。
02
表达技巧
医生应清晰、准确地表达诊疗 意见和建议,避免使用过于专 业或晦涩的术语。
03
情感支持
医生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 恐惧情绪。
04
建立信任
医生应通过诚信、专业和负责 任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起良好 的信任关系。
关注特殊人群
未来医学心理学将更加关注儿童、老年人、残障 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为他们提供更专业 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对个人成长启示
提升自我认知
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知识,个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 点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培养同理心
医学心理学强调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这有助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同理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 患关系PPT课件
目录
• 医学心理学概述 • 病人心理 • 医患关系 • 心理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 • 总结与展望
01
医学心理学概述
医学心理学定义与发展
医学心理学的定义
第八章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PPT教学课件
![第八章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7fd00ca98271fe910ef9df.png)
2020/12/10
6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充分认识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2、转变错误泊健康观和疾病观 3、提高诊断、治疗与护理技能 4、加强医德风的教育与培养 5、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6、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020/12/10
7
第二节 医患间的心理沟通
一、沟通的方式 沟通又称交往。医患间的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5
2、非言语沟通,又称体势语言
指借助于面部表情、身体姿势、
眼神、手势和说话时的声调等实现
沟通。
可分为三类:1、动态无声的,
2、表态无声的,3、副语言
2020/12/10
10
二、沟通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1、反馈及时 就是沟通一方能及时反信息引
起的效应反馈给另一方。 2、反应恰当
指接受信息时,理解与反应符 合实情,与输送的信息没有偏差。
2020/12/10
11
二、沟通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3、高效应 沟通信息简单明了,主题突出,
没有对方不易理解的术语,则沟通 效果良好。 4、灵活性
指沟通过程自然流畅,不拘谨, 不放任,因势利导把握方向。
2020/12/10
12
三、沟通技巧
(一)医学会谈的技巧
1、重视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2、善于引导病人讲话 3、听比说更重要
第八章 医患关系与心理沟通
2020/12/10
1
第一节 医患关系 一、医务实践中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中把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相互效的关系称之为人际关系。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正确诊断和 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促进 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保证。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627a96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b.png)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十四章医患关系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影响。
医患关系作为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从医患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改善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医患关系的定义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1.医生因素:医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都会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患者因素:患者的病情、心理素质、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影响。
3.医疗环境:医疗机构的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4.社会因素:医疗政策、法律法规、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医患关系产生间接影响。
四、医患关系的作用机制1.情感支持:医患关系中的情感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信息传递: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信任与默契:医患关系中的信任与默契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角色互动:医患关系中的角色互动有助于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应对疾病。
五、改善医患关系的策略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4.完善医疗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5.提高患者健康素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医患关系是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和改善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医患关系中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理论支持。
医患关系和病人心理
![医患关系和病人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5d8493fe770bf78a652954a3.png)
非技术水平的交往 主要是指医患之间情感和思想上的交往。
这种交往应成为医患交往的基本方面。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病人的依从性
病人执行医嘱和受此影响的治疗效果.
§1
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病人的配合性及其影响因素 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面部表情 辅助语言的提示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医患语言形式的交往(晤谈)
晤谈
语言形式的交往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方 式,主要指以口头语的交往方式即交谈或称晤 谈(interview),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也 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
医患交往的形式和水平
语言形式的交往(晤谈)
交谈技巧 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进行开放式谈话 重视信息的反馈
求医行为指当个体感到自己身 体不适,有了疾病感或出现某种症 状时,主动请求医护人员诊治护理 的过程。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
什么是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指当个体感到自己身 体不适,有了疾病感或出现某种症 状时,主动请求医护人员诊治护理 的过程。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分为三个阶段
自助阶段(第一阶段) 求助阶段(第二阶段) 求医阶段(第三阶段)
按照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按照血液药物浓度进行判断 按照剩余药品进行判断 按照复诊时的询问和病人的口 头报告进行判断
病人的配合性及其影响因素
病人不遵医嘱的原因 病人方面的原因 对病情的认知差异 医嘱不符合病人的社会需要 医嘱过于复杂,病人不能理解 医疗措施或药物治疗的痛苦和不良反应
医患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
医患沟通与心理学
![医患沟通与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0523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d.png)
姿势
表情 服装 视线 仪表
动作 沉默
语调 语速
说话的声音和语速一定要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我没有说他偷了老王的钱。
医护人员有意识地控制和病
人的距离,尤其是对孤独自
怜的病人、儿童和老年病人,
y=kx+b
b<1
2024年7月20日星期六
物理刺激量
PSYCHOLOGY
48
举例三: “客观的主观”
•趣图:沟
通的误差 (图式加工 理论)
“重视信息反馈” 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互动,适时提问一些问题,比 如“我讲的问题听清了吗?”、“治疗的风险能理解 吗?”、 “你知道如何配合治疗效果更好?”等等, 以了解患方对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解和把握,以免日 后出现与患方理解不一致的后果时发生纠纷。
封闭式提问
患者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回答“是”或“不是”, 如果还想扩大话题,可以再追加选择项提 问,类似“………是吗?”
优点:收集患者信息来说是非常有效。 缺点:患者回答起来,可能觉得不是很满足,即并不 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焦点式提问
比如“和以前用过的药相比,效果差别大吗?” “头疼、肚疼是吧?那么,先说说头疼吧。”
缩短交往距离,更有利于情
感沟通。但对有的病人交往 距离过短,也会引起反感。
公共 3·66米以上
1·22~3·66米
社交
0·46~1·22米
私 人
亲密
0·46米
自我
从沟通的目和效果讲,与心理
学关系密切。
从沟通的目的讲,沟通有两类目的,一类叫外目的, 即影响、激励、共享、改变等这些涉及组织行为学,商 业心理学等;另一类叫内目的,即交往、沟通是人的内 在需要,因为沟通可以使自己与外界得到划分,从而显 示和体验自我的存在。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这涉及 心理学中需要的理论。
最新医学心理学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
![最新医学心理学第十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474e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4.png)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指导—合作型,其特征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 医生在医患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医患双方都是主动 的,尽管病人的主动是以执行医生的意志为基础,医生 的权威在医患关系中仍然起主要作用,但病人可以向医 生提供有关自己疾病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对医生及治疗 提出意见。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 因为此类病人神志清楚,但病情重,病程短,对疾病的 治疗及职业了解少,需要依靠医生的指导以更好的配合 治疗。
病人有被尊重的权利,包括人格、隐私、病情等。 病人有了解有关医疗信息的权利。 病人有选择和监督医疗服务的权利,有权是否同意 即将实施的医疗方案,并有权监督医疗过程。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病人角色的义务
有义务寻求医护帮助,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使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课外 阅读
关键 词汇
• 临床医学中的人际交往
交谈是医患之间最主要的交往方式。交谈的原则: 尊重病人、有针对性、及时反馈。交谈技巧:注意倾 听、体会病人的感受、善用问句、引导话题、及时和 恰当的反应、抓住主要问题。
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观察病人获得病人变化的 一个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病人了解医生心灵的窗 口。
ESC键回总目录
❖ 第十章
目的 要求
教学 内容
重点 难点
自测 习题
《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精选全文完整版
![《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6dde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医学心理学》学生课后作业 (1)一、题目一 (3)1、测验1 (3)(1)人格维度分析 (3)(2)气质特点分析 (3)2、测验2 (4)3、测验3 (5)二、题目二 (6)1、可选择的量表有: (6)2、原因: (6)三、题目三 (6)1、病人的心理需要 (6)2、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7)(1)病人的认知活动特征 (7)(2)病人的情绪特征 (7)(3)病人的意志行为特点 (7)(4)病人的个性改变 (7)四、题目四 (7)1、医患关系的概念 (7)2、医患关系的特点: (7)五、题目五 (8)1、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8)2、影响因素 (9)(1)医师对医患关系影响 (9)(2)患者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9)(3)就医过程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9)(4)社会传媒导向 (9)一、题目一1、测验1测验判断:测验1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的调查结果。
简要介绍:艾森克人格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和主成分分析法编制而成,分儿童(7岁~15岁)与成人(16岁以上)两种版本。
我国龚耀先主持修订的儿童、成人问卷各由88个项目构成。
问卷按E、N、P和L四个量表计分,其中包含三个人格维度: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和一个效度量表:掩饰性(L)。
特点:量表项目较少,易于测查。
结果分析及解释:(1)人格维度分析①N维度T分:35,表示典型低分神经质特征,情绪稳定,反应慢而且弱,又容易平复,通常是平静的、很难生气。
②E维度T分:40,表示倾向型低分内向特征,安静离群、保守、交游不广、但有挚友,行为不易受冲动影响、瞻前顾后,做事有计划、严谨,生活有规律,倾向悲观,踏实可靠。
③P维度T分:40,表示倾向型低分精神质特征,温柔、善感,比较随和。
④L维度T分:50,表示中间型(掩饰分既不高也不低),受试者测试时部分题目有“考虑社会的评价和期许而未根据实际情况作答”的情况,但是并不频繁发生。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医患关系概述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医患关系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baac1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4.png)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医患关系概述医患关系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医学心理学的重要考察内容,为大家总结相关知识点。
(1)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病人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
广义的医患关系其中的医不仅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至管理人员:患不仅指病人,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
所以,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2)医患关系的内容①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不是关于诊疗实施本身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关系,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方面的关系。
②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所谓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是指在诊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务人员与病人的相互关系。
(3)医患关系基本模式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①主动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患者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患者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其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
适用于某些特殊病人,如意识严重障碍的病人、婴幼儿病人、危重或休克病人等。
②指导合作型:医师和患者都具有主动性。
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患者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其特点是医生教会病人做什么,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适用于急性病病人的医疗过程中。
③共同参与型:医师与患者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
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患者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患者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其特点是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是成人成人。
适用于慢性疾病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病人。
【经典例题】下面关于指导合作型的医患关系模式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患者无条件地配合医师诊治B.患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C.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自己治疗D.医师虽处指导地位,但患者也有一定主动性E.患者与医师有同等权力和主动性答案:D。
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e05c8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5.png)
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医患关系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它涉及到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沟通,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提升病人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体现在医生的沟通和倾听能力上。
医生在与患者交流时,需要倾听患者的诉求和关注点,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和倾听训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表现在疾病预防和康复过程中。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心理学的干预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体现在医生的自我保护和职业倦怠预防上。
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常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负荷,这可能导致医生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境,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总之,心理学在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负面情绪,提升康复能力。
此外,心理学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医生自我保护,预防职业倦怠。
因此,医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生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1章--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11章--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96914efbe1e650e53ea991f.png)
3.沟通技巧
尊重接纳患者 聆听共情能力 明确沟通目标 控制沟通中的信息 把握沟通中的语言、语调和语速 尽可能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 确认彼此是否信任真诚
2020/9/9
医学心理学
16
谢谢
2020/9/9
医学心理学
17
医患沟通的层次
知识、 能力、技术
技术关系 (水平)
人际交往
2020/9/9
非技术关系 (水平)
医学心理学
医 疗 效 果
12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1、心理压力 2、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3、患者对医疗的期望 4、医生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 5、 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冲突
2020/9/9
医学心理学
2020/9/9
医学心理学
6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概念
良好医患关系的意义
造就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临床诊疗活动顺利进行 的基础
使患者逐步建立治疗动机 良好医患关系是治疗手段之一 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2020/9/9
医学心理学
7
医患关系模式
萨斯(T. Sxas)和霍华德(M. Mohade)1956年 提出,将医患关系分成3种模式: 主动—被动型模式(active-passive mode) 指导—合作型模式(guidance-cooperation mode) 共同参与型模式(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
❖ 保护和尊重病人的权益 ❖ 医疗保密义务
2020/9/9
医学心理学
4
二、护士角色行为
护士角色:泛指医疗卫生系统中受过护理专业
教育、掌握护理、病房管理知识和技术,并具有 卫生预防工作能力的人员
2020/9/9
医患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患心理与医患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49f21844693daef5ef73da8.png)
掌握不同的沟通巧
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
诊疗沟通
病情状况
检查-为什么做检查-可能产生的风险
治疗方案的利弊如何选择—避免风险尊 重事实
预后
掌握不同的沟通巧
病重、病危病人的沟通 选择对象—患者本人—家属 用词注意--言语中肯、同情心 不要夸大、吓唬 不能轻描淡写、要讲明事实 及时沟通
医患沟通的现状
据中国医师协会2014年《医患关系调研 报告》显示:将近4/5的医师认为自己的 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 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达 80%之多
北京医师协会对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 院的统计表明:近3年共发生殴打医务人 员事件502起,致伤、致残90人
医患沟通的现状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因人而异,选择合适 的沟通距离。如与老年、儿童沟通时距离可 适当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年轻的医务人 员对同龄的异性患者则不宜太近,以免产生 误解。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还要注意不能一味 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 笑话,最好用普通话,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要善于寻找并强调双方的共同点
在和患者沟通中,医务人员要善于通过“ 居住地、爱好、孩子、生活习惯、工作 ”等媒介,努力寻找并强化双方的共同点, 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一种 “同族意识”,增强彼此的信任。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要善于利用目光语言
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 光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
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 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 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医患关系
• 医患关系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时存在的心理上的 关系。 •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 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投射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 • • • • • 能力 外表 报酬 相似、互补 邻近与接纳 性格特征
• 主动-被动型 • 指导-合作型 • 共同参与型
“医生为病人做什么”
“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和怎么做”
“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原则
• 医患关系应建立在法律和法规的框架内
• 处理好医患之间的职业和非职业关系 • 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
• 理解和正确应对患者的心理防卫机制
• 正确应用沟通的技巧
医患关系
一、定义 •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 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 广义: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 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 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 系。
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 医护人员 • 病人
三、医患关系的类型
美国学者Szasyt 和Hollander提出了医患关系的三 种模式。
病人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减轻或免除 原有的责任和义务。 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负有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
• 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 病人角色的转换和适应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行为冲突 角色行为减退 角色行为强化 角色行为异常 角色认同的差异
病人心理与 医患关系
第一节 病人心理概述
• 病人: 患病的个体即为病人。
• 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只有生物学病变并有 求医行为或处在医疗中的人才称为病人。 • 比较全面的理解是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 疾病、心理障碍或精神性疾病的人,不论其 求医与否,均统称为病人。
病人角色
• 病人角色(patient role)又称病人身份,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处于患病状态中 同时有求医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 • 病人角色的四大要素
• 定义:病人遵从医务人员开列的处方和遵照 医嘱进行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复发的行为。 • 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与疾病种类、严重程度及病人的就医方式有关 与病人的主观愿望和医生治疗措施的吻合程度有关 与病人对医嘱内容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和记忆及治疗方式的复杂 程度有关。
病人的心理需要
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 • • • • •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 (二)积极乐观的情绪 (三)良好的性格 (四)敏锐的观察力 (五)坚强的意志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谢谢!
• • • • 被认识和接纳的需要 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 安全与早日康复的需要 关心、体贴、尊重的需要
病人的心理反应
• 常见的心理反应 • 影响因素 对疾病的认知评价 心身障碍 性格特征 人际关系 强化因素
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
• • 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原则 心身相关的原则 仁爱同情的原则 齐抓共管的原则 病人心理问题干预的措施与方法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耐心倾听 提供必要的信息 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进行简单的行为训练 适当使用抗精神药物
求医行为
• 定义:求医行为是指在人们感到某种躯体不适或产生病感时寻 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 类型:分为主动求医、被动求医和强制性求医行为。 • 原因 生理性原因 心理性原因 社会性原因 • 影响因素 年龄 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个性因素 文化教育程度 社会经济状况
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