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体知识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读懂小说+课件63张

2024届高考小说专题复习-读懂小说+课件63张
答案
做题要求: 1、初读。 2、审题 3、再读勾画思考:
对象、主要内容、关键词句(主要人物语动行、答案相关处、评价 句、抒情议论句结尾处)、结构层次、情节构成、人物......... 4、给答案:理清思路、相关考点、答案术语、分点多答、每点一行、摘 取原词、答后检查。
自己的答案注意:
1、扣题意。 3、分表里 5、联分析
快速整体读懂小说
1.什么叫小说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塑造具有典型性格
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一种与诗歌、散
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
须具备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

小说的种类很多。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 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 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七里茶坊(节选) 汪曾祺
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这三个人都反穿着白 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 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 痘疤,戴一顶狗皮帽子。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 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他脸色红润,眼 睛太好看了!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虽然刚才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01 小说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 第一步整体阅读至关重要。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 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 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 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
点 集。
(有着 的“
的结构)
2022新高考Ⅰ卷
2021新高考I卷
《江上》
《石门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客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2022年新高考I卷
观 8. 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 题 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
要分析。(4分)

9.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 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1. 读懂文本是前提,继续训练、提高读文能力。 2.命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性,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 注重训练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3.题干设置情景化,反套路化,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 加强对题干准确解读,有序解答的能力训练。
2023高考备考策略
1.小说与散文并重。结合教材与高考真题健全小说、散文知识体系,做到 知识无死角,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 2.重视群文阅读与艺术鉴赏。分析小说散文,把握概要,会赏析艺术;读 专业的文学作品鉴赏评析文章,积累专业用语。 3.常规题与创新题并重。避免套路刷题,强调阅读的独特感受;强化创新 习题,会内嵌关键词,会联系文体知识解决情景问题,规范答案,努力答 案专业化。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课件

小说
决心、勇气和智慧
新高考Ⅱ 2020
新高考Ⅱ
《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名):用儿童 的纯真来看待人与事 《大师》(节选)(双雪涛):下棋之道与做人之道
散文+ 小说 小说
特点: ①选文凸显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新高考文学性文本 阅读的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名家作品为主,文质兼美,融深邃的思想 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于一体。选文立足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 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以文 化人,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注重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传承爱国精神。 ②形式多样。选文既有短篇作品,也有长篇节选;既有单一文本, 也有复合文本。
(1)按照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线索来梳理:线索——串联故事情节的东西 (3)抓住场面来梳理:场面——人物活动的场所
方法突破
分析概括小说情节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考查梳理情 节,还是考查以分析情节为基础,概括人物的心理、态度等的变化,从而 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抓线索,或抓 场面,或抓中心事件,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通过梳理文章层次,抓住每层的关键词句,提 炼组合,规范概括。
方法突破
把握两个角度,分析情节作用 (1)内容上: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 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 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
(3)扩大阅读视野,培养细读文本的能力。针对高 考文学性文本的选文特点,我们应扩大阅读视野,加强课 内外阅读积累,尤其是要加强对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及各自创作特点的了解,并选择其中一些代表性 的作品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文学评论, 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细读文本、深度解读文本 的能力。

2024届高考复习系列:小说阅读第一课+小说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课件

2024届高考复习系列:小说阅读第一课+小说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课件

考情分析:
4.题型分值。(1)新高考:两道选择题各占3分,分别从理 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方面进行考查,均设置选择不正 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分别为(4+6)或(6+6),设问指 向非常具体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6— 18分)(2)旧高考(全国卷):一道选择题占3分,从理 解文本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通常设置选 择不正确的一项。两道简答题各占6分,设问指向非常具体 细致,更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总分15分)
考情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素养方向。
(1)知识构建。全面考查学生对小说文体的认识能力 ,兼顾小说各个要素。如对人物心理、人物塑造手法的 分析,对情节安排、语句意蕴的鉴赏,对创意构思、艺 术手法的探究。
考情分析:
3.素养方向。
(2)思维发展。注重“去模式化”,重点考查学生形象 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2023新课标II卷材料节选 自沈从文的代表作《长河》,节选部分描写萝卜溪社戏 的盛况,情节集中,富于民俗趣味,需要考生有较强的 形象思维能力。
2024小说阅读第一课
小说的阅读方法
目录
CONTENTS
1
走进高考
2 小说的基础知识
3 考场小说阅读方法
4
真题精讲
01 走进高考
高考中的小说题命题有什么特点?
考情分析:
1.价值引领。 从选材上看,注重立德树人,侧重弘扬革命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精神,注重劳动教育、审美教育。 如2023全国乙卷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体 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不拔的精神;2023新课标I卷 陈村的小说《给儿子》,传递年轻人要经受劳动洗礼的 道理。
第二步——带题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 课件(共57张ppt).ppt

契诃夫
①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②常常以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 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欧·亨利 ①写作的题材和对象固定化。②篇幅短小,构思巧妙,引人入胜。③幽 默诙谐。④结局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人物 ①导引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揭示人物心 境。
情节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 ①揭示社会的本质。②揭示文章的主题。
关键技法 两步解答分析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找到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 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 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 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分步解题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第二自然段中的
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房子、树 和风等,点明了环境的恶劣。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角度
分析
“房子又矮又小”说明居住环境差。“风大。树像绿狮子……发出 环境 猛兽似的嗥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这里“风大”
的特点。通过描写长不高的树和风大,体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突 出了守在这里的人们的艰难。
情节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舒缓节奏,调整读者的心情。
主题 ①深化主题。②揭示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环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如《孔乙己》开头一段描写了鲁镇 酒店的格局,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等。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 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 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 “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旷野无边无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洋。 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 着簸箕【注】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 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 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太阳落下去,麦子升起来。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 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喊报告进 去的时候,政委正给一个青年女子谈话,政委的脸色不太好看。那女子却眉是眉眼是眼,长得很好看。 他都看呆了。女子不看他,他看人家。政委说:“怪我无能,没把工作做通。”漂亮女子转身走了。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情节安排的特点 1.贯穿全文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2.就全文看:(1)一波三折式(2)欲扬先抑式 (3)倒叙式 3.就开头结尾看:(4)首尾呼应式 4.就开头看: (5)设疑法(悬念法)(6)写景法 5.就结局看: (7)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 (8)令人伤感的悲剧的结局(悲剧式结局) (9)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喜剧式结局)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的结局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
悦之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读者或效果角度)
B.主题上,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结局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三)情节探究题
• 2013新课标卷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 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 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8分)

《小说情节复习 》 课堂课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 ⑵故事较复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 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概括题知识储备
赏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
• 1.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 叙述的人称——第一、二、三人称(我你他) • 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A.情节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 波澜。
B.技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课件
母亲就忧郁地望着父亲,她真怕父亲憋出什么毛病来。 的6窗父外阳亲光长普叹照一,声,一几 派步风来和到日客丽厅的景,象又一。屁窗股外坐的在树沙上发落上着,两他只抬鸟眼,望不着知窗深外浅,地此鸣时唱 着7。父亲想起了他曾经的办公室窗外,也有一片茂盛的树疯长着,树上也经常落着
鸟,经常高高低低地唱,那时父亲的心情是愉悦的,累了的父亲,时常伸个懒腰, 踱到窗前,逗树上的鸟玩。那时,父亲的日子是多么充实呀。此时,父亲已完全没 有了昔日的宁静和平和,他奋力地挥舞双臂冲树上的鸟吼:滚,再叫老子毙了你们。
里你把那玩意儿关了。大儿子就关了手机。 18 总之,这次家庭聚会很成功。 父亲最后指示:星期日,都过来聚一聚,把孩子们都带来呀。
19
三个孩子喏喏点头。然后就散了。客厅里又空荡冷清下来,父亲心里却踏实多
20
了,他第一次坐在沙发里和母亲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部电视剧。
(有删改)
有关“家庭聚会”的部分是小说的重要情节,请简要梳理概括小说是如何展开这 一情节的。
10 此时,父亲却第一次想起了他的三个孩子。他转过头冲母亲说:三个孩子好久 不来了吧。 闹1。1 母亲不解地望着父亲,样子显得惶惑而又谨慎。父亲说:让他们来吧,热闹热 来1。2 这母是亲父哽亲咽第地一说次:说 老这石样呀极,具那人你情就味打的个话电,话为吧了。这句话,母亲差点感动得流下泪
你打,你打,还是你打。父亲此时的神情显得有些羞涩,他不是不想打,是还 没1学3 会给孩子打电话,不知在电话里该冲孩子们说点什么,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
孩子们家里的电话号码。父亲红头涨脸地把电话推给母亲,于是母亲就用一双激动 得发颤的手拨打电话。
14 孩子们答应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到菜市场去了一趟。父亲也显得有几分激动和 不安,背着手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也不时地来到厨房门口和正在择菜的母亲说 上两句,父亲说:咱那几个孙子、孙女都长大些了吧。在这之前,这些话题都是父 亲不屑挂齿的,母亲在历数孙子外孙女的时候,话题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间洋溢着 幸福和自豪,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他不住地点头,似在听下级汇报 什么大事,他听得很认真,其间不住地点头。

【小说复习1】情节(黄2013)PPT教学课件

【小说复习1】情节(黄2013)PPT教学课件
分析情节的内在关联及情节构筑特点和技巧。
2.着眼于情节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服务。
例如:P198《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脉络:情节的发展过程
两个方面分析:事件发展过程
2020/12/11
主人公心理变化过程 19
1.情节概括法:主人公+主要事件
例 脉 两如络个::方卖 台情 面P球鸟1节 分9房笼8的 析【【《醉给发 :答答巴酒老主展事案案尔。大人过件示塔示夫公程发例萨例—心展二的一—理过】一】(送变程期事个做鸟化待件奇好过笼好发特鸟程给价展的笼彼钱脉下—贝—络午———)》拒— 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 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 (主人公心理变化脉络 )
2020/12/11
7
答案表述的技巧 ——截、改、写
1、截。
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 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 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 可以了。
2020/12/11
8
2.改。
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 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 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 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 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2.情节的合理性。情节之间有多种关联,如空间、 时间、因果等。(情节还有生活的合理性)
3.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①通过情节所表现的人物的行为方式,展示 人物性格。②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性格。
2020/12/11情节和人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8
命题特点: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呈现以下特点: 1.立足于情节本身,如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解题思路:
1、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 间的关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课件

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
【小说】历史、诗化小说
新高考Ⅱ卷:李广田《到橘子林去》 【小说 】
新高考I卷:陈村《给儿子》
【小说】书信、知青小说【
新高考Ⅱ卷:沈从文《社戏》(节选) 小说 】
提示:近三年新课标卷命题素材均以小说为主,侧重国内名家的文本,还未 出现外国小说,其中有些作者是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作者。
14
(2) 隐性关联:阅读材料与试题材料有关联
2021——2023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材一览表
卷别 2023新高考I卷 2023新高考II卷
篇目 《给儿子》 《社 戏 (节选)》
作者 陈村 沈从文
2023全国甲卷 2023全国乙卷 2022新高考I卷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江上》
作品简要分析。
全国甲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 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2020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 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
考查对小说情节安 排及其作用的分析 能力。
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考查筛选并概括文
全国乙卷: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信息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的整体阅读
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小说通过虚构的故事,让我们经历一段我们不曾经历 的人生。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最杰出的小说是文明赠予我们的礼 物。它们让你完全沉浸在床头的台灯能够照射到的小小空 间之中,摒除了喧哗的世界。本来你对自己几乎一无所知, 它们却让你了解自己的孤独,了解自己的悲哀,了解自己 在永恒时光中小小的位置。
小说阅读有问题 想说爱你不容易
1.不曾经历的人生让我们产生隔阂 2.专注于故事情节让我们忽略鉴赏 3.艰深的主题意蕴让我们难以把握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PPT课件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 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 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①“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 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体现出老董技艺的高超。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 守。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对老董形象的分析点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2)小说的发展部分主要写老董开始锲而不舍地染蓝。 ①父亲“找到了一块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说 明老董染绢的过程并不顺利,突出了他坚持不懈的性格。
(3)小说的高潮部分写老董带“我”到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捡橡碗的 过程。
①“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点出了秋天特 有的景色。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 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 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 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 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文体知识课件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文体知识课件
小说:
文体知识
一、课程标准
•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 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 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 学习目标与内容 •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 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 由“没有器械,没有麻药,硬是把脓血从伤口里挤出来,这痛苦”“听得 出话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没关系,你,你别管我!”“他猛地抖了一 下”“他又是一阵猛抖”“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 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可知,当时没有器械,也没有麻药,是生生挤出腿部 的脓血,甚至挤出了两片碎骨片,这些内容体现出老胡不屈的意志。
•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老胡腿部中弹、伤口化脓、病情严重,为了继续战斗, 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之下忍受巨大痛苦用土法疗伤,这与老胡坚定的革命信念 有关。
• 3.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 简要分析。
• 【答案】 • (1)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展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 结果;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
• A.“也暗示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错误,文中“月光一照”“启明星贼 亮贼亮的”“太阳已经出来了”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如一开始“月光一照” 才能老胡的苍白的脸色,所以有了下文挤脓血的情节;接着“启明星贼亮贼 亮的”意味着时间的推移,挤出脓血势在必行;最后“太阳已经出来了”意 味着挤脓血的危险过去,所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不能暗示主人公心理的变 化。
• 2.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 【答案】 • (1)坚毅果敢。腿部受伤化脓,他果断决定让人挤出脓血,体现出铮铮 铁骨。

部编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九上第四单元

部编九年级语文复习课件九上第四单元
唯利是图
坚强、理解父母 求学上进,热爱 生活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赤 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人物的辛酸
《孤独之 曹文轩,当代 心理描写、 旅》 作家,著有 语言描写、 《山羊不吃天 神态描写、 堂草》《草房 子》《红瓦》。 动作描写
本文节选自长 篇小说《草房子》。
关于本文“笑”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它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妙,有助于深化作品 的主题。
[参考答案]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 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 中突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第二次是孔乙己果一次出场,酒客 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 无聊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 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 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 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说明孔乙己是酒客们取乐的对象;酒客 们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上,作者借此表现他们的麻木不仁和穷极无聊。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简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 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尽显孔乙己的迂腐、可笑、穷酸。而 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 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更 表现了当时社会人跟人的关系。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 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作者以笑贯穿全文,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的冷酷、人们的麻木的批判。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 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 悲剧而是社会悲剧.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复习课件

看到一篇文章,要“灵魂三问”:
• 1、文体风格是否熟悉?
• 2、想到课内类似的风格的文章吗? 方向1
• 3、题目到底是考什么的?
方向2
真题示例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冯至《江上》 诗化小说
教考结合《香雪》《百合花》《荷花淀》 《边城》
一看历史小说
•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 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 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 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 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9.【官方答案】(6分) ①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 的博大; ②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 构成对比; ③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 ④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改写的文学效果,实际上还是在考查普通渔人 这一人物的作用,作用效果类型题,主要从四个角度来分析, 一 是对人物的作用,二是对情节的作用,三是对主旨的作用,四是 文学效果上的作用。回到本题,渔夫拒剑的历史故事太富传奇色 彩,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无意施恩的普通渔人,会使故事更加真实, 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情节上,伍子胥作为主人公,生 平曲折,生活在逃亡与复仇之中,情绪波动也非常大,这与平和 的渔夫散淡处世的生活态度形成了强烈对比;主题上,渔夫作为 一个次要人物,起到推动作用,淡化原故事中渔夫的英雄形象, 使文章能够集中力量表现主要人物伍子胥的心理变化,使中心更 为集中。此外,改写后的版本也减少了一些戏剧冲突与传奇,集 中于伍子胥的心理变化,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
12、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 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 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 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 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 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了解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具体方法
1.整体感知全文的方法:
根据文章线索、作者感情 变化、故事情节发展,概括 全文及重点段落梗概。
2.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 抓细节
析形象
揭根源
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小说文体知识回顾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知识:
1、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从 而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1)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 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 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附:
本单元课文中存在的
《故乡》:
闰土 杨二嫂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
[法] 莫泊桑
《在烈日和暴雨下》:
烈 日
暴 雨
《多收了三五斗》:
贱价粜米时:农民们—米行先生 粜米前后:
希 望—失 望
船头议论时:不同人物—不同思考
造成悲剧的原因比较
闰 土
鲁迅小说开头的比较
《故乡》
《孔乙己》
以环境描写开篇
思想
性格
主 题
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 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 合成一个”,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因 而人物性格特征往往是多样的。 要抓住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 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 小说的中心人物,即主人公。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 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 小说的主题思想。
(2)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 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结构组成:(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 (尾声)
(3)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 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
自然环境
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 象状况,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用 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表现人物感情等。
与散文阅读的能力互迁
(例:2010年初三一模《关山难越》) 文中的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 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 形成鲜明的对比?请说出女儿成年后 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重点情节的分析方法:
①分析文章开头的主要作用:点题, 为后文定下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作铺垫, 交代故事背景、起因,主人公出场。 ②分析文章结尾的主要作用:扣题, 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议论抒情,升华主 题,引起读者共鸣,交代故事结局。
③分析过渡段的主要作用:结构上 承上启下、内容上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④分析高潮段的主要作用:故事主题、 矛盾的集中体现,人物品质、性格最集中 的显露,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重点段落。 高潮段是分析故事主题、分析人物的最重 要的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