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一《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
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
“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
3、二句反言见意。
正言之则为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而以“岂”“应”二虚字反言之,则愈见其悲愤之情。
4、飘飘,不定貌。
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二句以沙鸥自比,抒发漂泊流离中抑郁不平之气,用一问一答形式,愈见苍凉悲郁。
赏析:永泰元年(765)秋,杜甫由忠州(今重庆忠县)去云安(今重庆云阳)舟行途中夜泊时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穷愁潦倒,漂泊江湖,有志难骋的悲愤抑郁心情。
情调虽凄苦,却不衰颓。
壮阔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反映出诗人在危苦穷促中依然能保持阔大眼界、旷远胸怀。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篇二《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⑴。
星垂平野阔⑴,月涌大江流⑴。
名岂文章著⑴,官应老病休⑴。
飘飘何所似⑴,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译文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着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
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着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

【导语】《旅夜书怀》是唐代诗⼈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阔⼤⽆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感受到诗⼈⽣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飘泊⽆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称道。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版赏析 lǚ yè shū huái 旅夜书怀 dù fǔ 杜甫 xì cǎo wēi fēng àn , wēi qiáng dú yè zhōu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
xīng chuí píng yě kuò , 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
星垂平野阔,⽉涌⼤江流。
míng qǐ wén zhāng zhù , guān yīn lǎo bìng xiū 。
名岂⽂章著,官因⽼病休。
piāo piāo hé suǒ sì , tiān dì yī shā ōu 。
飘飘何所似,天地⼀沙鸥。
翻译/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着⾼⾼桅杆的⼩船在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光随波涌动,⼤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章⽽,年⽼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鉴赏 ⾸联⽤对起格,写⾃⼰夜晚独⾃⾏⾈的孤苦之状。
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独系⾼帆夜⾏之⾈。
在静夜停⾈的寂寥江天⾥,羁旅之怀油然⽽⽣,不可遏⽌,不⾔愁⽽愁⾃见。
颔联⼆句分承⾸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前江涛滚滚.⽉影流动如涌。
这两句⽓魄雄⼤,境界宏阔,与李⽩“⼭随平野尽,江⼊⼤荒流”句法略同⽽⼯⼒悉敌。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

《旅夜书怀》古诗原文和鉴赏【诗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飘然一身像什么呢? 就像天地间一只独飞的沙鸥。
沙鸥:一种栖息于沙洲,常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
以飘零于广阔天地间的沙鸥,比况自己转徙江湖的飘泊流离的生活,表现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情景相生,情挚语痛,感人至深。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在空中、水上等处飘浮游荡。
[例]躺仰在海面上时是最惬意了,仰望天空云朵,悠然忘机,天海之间,浑茫相接。
这该是何等的大快乐啊,……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周涛《浅海白人》)二、用以形容四处漂泊的生活或孤独无依的心境。
[例]只身远游,泊船江中,难免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
孤寂的情怀与败芦深处的暗淡灯光相互衬托,以景衬情,加重了这份孤独感的分量。
(钱仲联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三、用以形容禽鸟翱翔于天地之间。
[例]以沙汀点景,显然更富诗情画意。
会使人想起平沙落雁,月夜飞鸟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杜甫诗句。
何况湖上确实野鹭闲鹤,水禽不少。
(甘犁《沙汀湖之盼》)【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此诗前人多谓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离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渝州(今四川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
然诗中有“平野阔”语,绝非渝州、忠州(均为山区)所有景象。
且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与此诗颔联所写景物相似,故或谓此诗当是大历三年(768)离夔州东下流寓湖北荆门时所作,似较妥。
诗中前四句写旅夜,后四句为抒怀。
颔联写月夜停舟细观景色,以“垂”、“涌”、“阔”、“流”四字,状星、月、平野、江水四景,雄浑壮观,历来传为名句。
抒怀中隐叙身世,情绪愤激。
末以天地间一沙鸥自况,深寓飘泊无依的感慨。
意境含蓄,“笔笔高老”(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

旅夜书怀原文及翻译旅夜书怀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歌,作者不详。
它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中独自旅行的情景,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表达手法和深情的文字,展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下面是旅夜书怀的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面是旅夜书怀的翻译:明亮的月光何时才能有,我举起酒杯向苍天问候。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和建筑,今夜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飞回去,又担心高处的琼楼玉宇太寒冷。
起舞时我看到我的清晰影子,真像是在人间。
快速转动红色的阁楼,低下帘帷,照亮我的不眠之夜。
不应该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满月只在离别时圆满?人的快乐和悲伤,离合和团圆,月份的阴晴圆缺,这些事情从古至今都无法完全解释。
但愿人们长久健康,无论在千里之外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亮。
旅夜书怀诗意深远,通过对人生离合和月亮变化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于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作者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同时也感叹了离别时的痛苦。
明亮的月光象征着人们的希望和渴望,而月圆则象征着圆满和团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情的文字,打动了许多读者。
它使人回忆起自己在旅途中的寂寞和思念,让人对生活中的珍贵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
同时,它也唤起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生命脆弱的思考。
旅夜书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佳作,它饱含着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和渴望。
无论历经多少年代的变迁,这首诗都将继续在读者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思考珍惜眼前的美好,感受生命中的温暖。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江湖静守夜,萤火虫点点。
披衣闲坐窗,思量深远天。
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
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
译文:
夜晚宁静,江湖守护着它,萤火虫在点点灯火。
我披着衣裳,闲坐在窗前,思索深远的天空。
月光明媚,清晨曙光初现,江鸥唱着晚风中的烟雾。
书窗中多出了一份思念,空旷的山岭更加令我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作者以自然的景象和宁静的心境,表达出思念的情绪。
诗中“披衣闲坐窗”,“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等字句,描绘出
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而“思量深远天”,“书窗添思愁”,“空山
倍惆怅”等字句,则表达出了作者思念的情绪。
诗的语言优美,抒情动人,给人以宁静、淡然的感受。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赏析【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赏析】岂:难道。
著:显著。
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
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
前半首写旅夜情景。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
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
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
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
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
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
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
诗的下半首是抒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
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
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
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
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
这正是杜甫当时生活、思想的写照。
旅夜书怀(杜甫)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杜甫)原文及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它以杜甫真挚的情感和锐利的观察力,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和时代风流人物的瞻仰和思考。
杜甫开篇便以人生必死的论述引入,表明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然后,他借悼念英雄和思考历史的方式,回顾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和伟人。
他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价,显示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熟悉和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他用"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衡量英雄人物,凸显了自己对文化风采的赞美。
接着,他以成吉思汗射大雕的场景,描述了一个伟大英雄的形象,凸显了他对英雄事迹的崇拜。
最后,杜甫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语点题,表达了对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潮流的关注。
这首诗揭示了杜甫思考历史的态度和对真英雄的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当代英雄人物的期盼。
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当代的思考,唤起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总之,《旅夜书怀》是杜甫的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真情实感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到的见解,给人们带来了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它不仅是杜甫饱含爱国情怀的真情流露,也是一幅独特的时代画卷,展现了唐代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
阅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杜甫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也能领略到他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关切,对人生和命运的抚慰与反思。
这首诗在展现杜甫独特的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历史英雄和当代社会的对比,他探寻人生意义,关注社会发展。
这种既具体史内涵,又有普遍性思考的方式,使得诗歌产生了激励人心和思想深度的魅力。
因此,《旅夜书怀》不仅是杜甫的精彩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贵遗产之一。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杜甫唐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唐朝: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旅夜书怀唐杜甫的意思

旅夜书怀唐杜甫的意思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代的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壮丽和寂静。
诗中写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里描绘了细雨湿透衣衫,花儿静静地落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静谧。
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时代动荡和人民苦难的关注。
诗中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寄愁”。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他人命运的思考,也借此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诗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走在长途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生命短暂和不确定性的感慨。
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思索。
诗中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追求理想和坚持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鄙视。
杜甫的《旅夜书怀》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时代和理想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对世界的思索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饱含情感的诗句,成为了杜甫创作的
经典之作。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诗的后半是“xx”。第五、六句说: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颔联二句分承首联:
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以下是为您提供的《旅夜书怀》原文及注释: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1、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2、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3、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4、月涌大江流:月亮倒映在江水中,随水流涌动。
5、名岂文章著:名声难道因文章而显著?
6、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7、飘飘何所似:如今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8、天地一沙鸥:就像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诗人以景寓情,通过鲜明的自然景象,表达出内心的深沉感慨。
《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

《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1、《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译文《旅夜书怀》原文和翻译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拂岸的微风,摇曳的细草,高高的桅杆,孤独的夜和飘泊的客舟。
低垂的星辰衬托出原野的广阔,跳动的月影伴随着江上的波涛向东奔流。
难道是真的文章给我带来了名声,还是年老多病才使我的官职终归罢休!一生奔波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呢?你看,那宽广的天地间有一只飘摇的沙鸥。
2、《魏书·源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魏书·源怀传》原文及翻译魏书原文:将、雍州刺史。
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流民皆相率来还。
景明二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加特进。
时有诏,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并皆释然。
自今已后,犯罪不问轻重,而藏窜者悉远流。
若永避不出,兄弟代徙。
怀乃奏免之。
又诏为使持节,加侍中、行台,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赈给贫乏,兼采风俗,考论殿最,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
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早俭,百姓困弊。
怀衔命巡抚,存恤有方,但宜运转,有无通济。
时后父于劲势倾朝野,劲兄于祚与怀宿昔通婚,时为沃野镇将,颇有受纳。
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祚免官。
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少旧,亦贪秽狼藉,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由卿之口,岂可不相宽贷?”怀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鞠狱之所也。
明日公庭,始为使人捡镇将罪状之处。
”尼须挥泪而已,无以对之。
怀既而表劾尼须。
其奉公不挠,皆此类也。
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万骑六道并进,南寇恒代。
诏怀出据北蕃,指授规略。
蠕蠕亡遁。
怀旋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
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
恒语人曰:“为人理世务点类维何必须太无细也譬如为屋但处望高显楹栋平正基璧完牢风雨不入足。
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又性不饮酒而喜以饮人,好接宾友,雅善音律,虽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丝竹。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夜书怀(唐)杜甫授课者:王博园班级:高二(18)班时间:2014.12.26【学习目标】1.解读杜甫“旅夜抒怀”的景与情。
2.体会诗人孤苦寂寞、飘泊无依的感情。
3.欣赏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重难点】学习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时安排】1学时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广袤的天地间飞翔着。
飞过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自己的位置实现心中的梦。
可是我们在飞翔的路途中,总会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前方一片迷茫,我们不知该飞向何方。
唐朝的那个夜晚,杜甫也是如此,他守着那叶破旧的小船怎么也找不到前方的路,我忽然会想起凡高的《夜空》,那种色彩、那种深邃的感觉让人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夜空下面,有一位老人,他伫立船头,衣衫褴褛,风烛残年,他眼中的风景和心情会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旅夜书怀》,去聆听那夜传来的生命物语吧。
【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⑴本诗的作者,字,自号,因为所担任的官职又被称为、。
⑵本诗作者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唐代由盛转衰的演变,因此他的诗歌又被称为“”。
他以律诗、古体诗见长,诗歌风格。
和并称“李杜”,被后人尊为“”。
⑶本诗写于诗人(年龄段),此时作者正离开四川顺流东下。
在途中,作者看到了非常壮阔的自然之景“”(写出原句),在这样的壮景之下却反衬出了。
作者希望一生声名是由铸就,而非文章,但无奈在政治上受人排挤。
对于这一生的漂泊,作者感慨自己就如一样。
⑷“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修辞)。
诗歌中写近景的句子是“”。
二、背景分析:“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整体感知】一、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诵读提示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
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
后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
这两句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师范读2、听朗读并思考:诗歌的诗眼是什么?(独)3、全班揣摩情感自由朗读——抽生读(点评)——全班读(配乐,这部分放在最后)【合作探究】一、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孤独凄苦的?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发言)(1)找出诗中“旅夜”“书怀”所对应的诗句,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书怀”)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①细草:孤弱 微风—— 虽轻却不断危——高,孤立突兀 独夜舟——漫漫长夜中的孤舟 垂: 阔: 涌: 流:②意境: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的形象;从“危樯独夜舟”看到他飘泊中的孤寂。
)【凄凉的景物,衬托,融情于景。
】【板书】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垂”,低垂。
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
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
“涌”随波起伏。
因大江滚滚,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壮美的景物,反衬,融情于景。
】【板书】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既然休官原因不是“老病”,那是什么呢?诗人没有说出来,但我们从杜甫为官的经历却不难看出,原因就是他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
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直抒胸臆】【板书】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如此江湖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
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凄凉的景物,即景自况】【板书】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 孤独 冷寂 远景: 远处,星空低垂, 原野辽阔无边;近景: 近处,明朗月光下,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雄浑阔大(3)全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鉴赏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运用反衬的手法,用雄浑、阔大的意境,反衬诗人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悲怆心境。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杜甫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来努力创作,正因为“平野阔”,方见星星遥挂如垂。
一个“垂”字又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
一个“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
)②“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
从表面上看,“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颈联运用了什么句式?言外之意又是什么?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面原因:名声因文章而显著,休官因年老多病而辞职。
反问句式。
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
遗憾、愤懑③尾联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比喻。
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自身。
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语意相同。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一沙鸥”照应“独夜舟”,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拓展延伸】二、《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何异曲同工之妙?明确:诗的共同点有哪些?(1)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
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
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
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诗的不同点在哪里?(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
《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
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
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
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
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
恰又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
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
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
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
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
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课堂检测】1、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A.首联写近景,这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
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大江奔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C.诗的后半是“书怀”。
“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话,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最后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2、下列对尾联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此联意思: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B.此联中的“一沙鸥”和“细草”相呼应,首尾相顾。
C.此联为自问自答,使诗人老怀悲凉之状愈加突出。
D.这一联借景抒情,借沙鸥形象,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课堂小结】漂泊江湖的辛酸并没有抹去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一路颠沛流离一路泪沾衣襟。
漂泊的旅途伴随着他度过整个晚年,孤独的感受在他晚年的诗歌中一直没有消失过。
公元770年冬,杜甫五十九岁时,终因贫病交加,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上。
一个对中国诗歌有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凉地消失了。
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的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不尽的孤苦和悲愤。
(配乐·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