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的故事(30):平凡的日常生活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96年佛学大师南怀瑾行生书“宿觉名山”匾,端庄矫健,金光闪闪,书坛诸子纷纷撰书匾额楹联为妙果寺增辉添彩。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南怀瑾超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南怀瑾超经典语录1)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
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
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
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2)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3)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
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
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 道家的流弊也很大,画吞刀吐火之术,都变成了道家的文化,更风水算命武功等等,几乎无一不包括在内,都属于道家的学术,所以虽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也因之产生了流弊。
说到纪晓岚,顺便讲两个笑话。
纪晓岚一生治学严谨,对学生的教育也很严格,近于苛求。
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纪晓岚,他看完后,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的两句诗,这个学生莫名其妙,去问老师。
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讲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愈飞愈远离题万里。
5) 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
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
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
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6) 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
《新旧约》圣经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
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南怀瑾老师转世的传言
南怀瑾老师转世的传言南怀瑾老师转世的传言南师的子女说:父親一生不虧不愧於人;若有所與,必有所報;視眾生如子女,財法布施無數。
南怀瑾老师自己说:一生犹欠诗书债,万事终须留有余。
身后之事,却是:却留残阙处,付与竖儒争。
南师曾经向禅宗二祖神光致敬:我愿世人“尽回大地花万千,供养宗门一臂禅”。
我也向南师致敬:我愿世人“尽回大地花万千,供养宗门维摩禅”。
南师走得平凡而神奇,据说他走的时候,地震了:真的龙年走大人物吗?南怀瑾老走的时候,我们苏州地震了。
此前我们诵经都送不下去,心有感应。
(原文地址:李瑾伯李老也走了唉作者:学易者瑶琴)关于南师的转世,有不少传言:在追思会上,郭姮妟女士红着眼眶感伤地说,南怀瑾先生直到病已经很重了,在病床上仍反覆交代,小朋友要照顾好,不能放掉佛法传承。
临终前讲了一段很玄的话,叮咛她学校要办好一点,“我以后来读时,要比现在更好。
”郭姮妟说,她当时闻言惊讶地问南怀瑾,“那我怎么知道您回来了?”南怀瑾仅幽幽地告诉她,只要是说到“妳讲完了没,换我讲了。
”那就是我了!台湾门生举行南怀瑾先生追思会(南怀瑾临终嘱咐办好学校)南爺爺走前對郭校長說:“以後如果你在臺上講故事,一個孩子說‘老師,你不用講下去,我會了’。
這時候,就是我來了,你一定要記好哦。
”2012年9月29日,南爺爺平靜地去世了,他的一生不為自己,只爲別人,以媽媽的話來說,南爺爺是古佛在來。
雖然南爺爺已經往生,可媽媽總說南爺爺還沒死,他在這七七四十九天之內還會再投胎中國,還會到太湖大學堂讀書,不過那就是六年以後的事了。
那時會有一個小男孩在上課時舉手說:“老師,您講完了嗎?您講完我就要開始講了!”而這個小男孩就是南爺爺再世,真希望那時我能真的看見就好了,我相信南爺爺真的沒死,也真的是古佛,也真的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追思南爺爺(太湖大學堂小學生們)南怀瑾先生曾经为自己再来尘世作如下戏言:娘胎是最大的高利贷。
父母的情最难还。
我以后再来的话就走鸟巢禅师的路线。
南怀瑾系列第二辑 人生随处是心安
内容摘要
他提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培养正念、学习传统文化等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内在 的修养,从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安详。他也指出了心态调整在人生中的关键作用,教导我们要学 会放下执念,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 《南怀瑾系列第二辑:人生随处是心安》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佳作。它不仅帮助我们重新审视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生活的智慧和勇气。通过阅读本书,我们不仅可以 获得心灵的滋养,还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南怀瑾系列第二辑:人生随处是心安》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精彩摘录
在书中,南怀瑾先生引用了许多古代经典和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他深 入浅出地讲解了心安的智慧。他认为,心安不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一种 积极的人生观。只有在心安的状态下,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看清世界的本 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精彩摘录
南怀瑾先生还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成 长和进步,而人生的价值则在于我们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只有不断地 努力和奋斗,才能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南怀瑾系列第二辑:人生随处 是心安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面对
认为
人生
先生
帮助
保持
关键
人生
内心
平静 心安
学会
心安
安宁
指出
可以
生活
通过
实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南怀瑾
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人的势利,很正常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器度决定高度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
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4、寂寞的享受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
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
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
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5、空灵才能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
像人类的感情,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希望它不要变;年龄也希望不要变,永远青春等等。
可见人永远都是那么愚蠢!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知道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变是当然,不变?没有这回事!7、成大事者必变通“功业见乎变”……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8、以信仰约束自己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9、生命的能量来自“静”能源从哪里来的?是从静态来的,从空来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家风家教
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家风家教作者:强江海来源:《新天地》2016年第02期时值国学大师南怀瑾逝世3周年之际,南怀瑾三子南一鹏写书立传,力图还原一个真实、平凡的父亲。
不让贫困在孩子心里留折痕1955年南一鹏出生时,正是父亲南怀瑾生意失败,一家人挤在台湾基隆小巷的陋室中,有段时间家里三餐不继,父亲却始终面带笑容。
一天,朋友送来了半袋米,然而父亲听说附近有户人家已无米下锅,马上把这半袋米送给了那一户人家。
举家食粥,父亲端着碗对孩子们说:“别人遇到困难了,即使自己碗里只有一碗饭,也要分出半碗来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能帮的就一定要帮。
”童年的穷困并没给南一鹏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在他印象中,家里虽然破旧,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父母穿着虽不富贵,却永远素净挺括。
每到新年全家人都一起照一张新年合影。
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平和从容地应对着生活的苦难,从未让贫苦的日子在四个孩子的心里留下半分不好的痕迹。
别丢了一颗品尝生活的心南一鹏读书识字后,父亲便开始要求他背书,《三字经》《千字文》《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每天早上父亲出门前,会拿出一本书,圈上一篇文字,让他背熟,傍晚回来再抽出这本书,坐在桌子前考察他的功课。
背书的过程多半是痛苦的,幸而父亲每天指定的任务不多,一般要背的内容不到100个字。
他曾问父亲:“读这些书有用吗?”父亲告诉他:“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日子过得多么平淡无味,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它等待我们品尝,而读书、画画、习武,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有味道。
”这些最初的积累和熏陶,对南一鹏的影响是非常长远的,不仅培养了他的文学爱好,更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南一鹏上初中时,父亲开办了东西精华协会,工作更加忙碌,没有时间再督促他的学习,但年幼时养成的习惯,让他不需父亲的监督,也能安心学习。
父亲有一间书房,他常在书房里挑灯读书直到深夜。
南一鹏最大的爱好,就是溜进父亲的书房,偷偷翻看父亲昨晚又看了什么书。
每到这个时候,南一鹏就像发现了一个独属于他的秘密,心中无比欢喜。
南怀瑾: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_名人故事
南怀瑾: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有着学界楷模,一代宗师之美誉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他自小接受中国私塾传统教育,少年时期就已读遍了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著作。
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
它不仅是国学大师,诗人,还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他一生行迹奇奇特,常情莫测,令人犹不尽识其详者。
在为人处理方面,他更是将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集于一身,俨然一个布道者,在人事纷繁,充满矛盾的社会生活中,为我们详解其“道”。
让我们不妨跟随大师的行踪,支看看他在漫漫人生里的点点滴滴。
做人有方圆,做事有尺度,这是南怀瑾的处世技巧。
在台湾时,蒋家父子当权,他本有机会踏进仕途,但他不动心,远离政治是他的一贯标准,这是他的“方”。
但另一方面他并不拒绝与台湾高层人士来往。
一天,他在给他创办的协会一个“特别班”上课,一看台下坐着全是国民党的少将中将,这可都是党国重臣,握有实权的人物。
虽然南怀瑾远离政治,不想和蒋家父子过于亲近,但他并不反对和政要来往,只要来听他的课,来者不拒,这是他的“圆”。
正是这“方圆有度”的处世大智慧,使得他的人生左右逢源,路途坦荡。
南怀瑾初到台湾时,日子过得相当艰苦。
不过,他仍然不忘助人。
一次,在得知邻居家揭不开锅时,他悄悄地将自己家的米送到邻居家门口。
那时,整个台湾经济并不发达,但只要有人求助,他总是慷慨解囊,即使后来他成名后,依然保持这种救人于急难的作风。
发达后,1997年他又造福乡亲,投资数亿元修建金温铁路,为当地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正是这种乐善好施,使得他能鹤发童颜,健康高寿,因为有科学研究,乐于做好事的人通常心地善良,心中常有愉悦感,而这种良好的心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到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南怀瑾的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
他在儿时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险事,让他刻骨铭心,他把这件事与福报联系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
南怀瑾的父亲是个有经商头脑的人,有着温州人善于经营的智慧和胆识,因而他的家境相当殷实。
南怀瑾老师:讲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我们都是“驼驴重楚”的人
南怀瑾老师:讲个有趣的故事,其实我们都是“驼驴重楚”的人【南怀瑾老师讲述“驼驴重楚”】*****文字部分:“其人若言,我闻寂灭,都不入怀;若闻分别,听受无厌。
即应为说,三恶烧然,驼驴重楚,饿鬼饥渴,不名为苦;痴暗无闻,不识方隅,乃是大苦。
”世界上,他现在分类,人性向的分类。
你们假使在国外留学,新的教育、各学科和性向学,这个是性向学的分类。
还有些人个性生来不同,有人认为这样:“我闻寂灭,都不入怀”,你讲佛法,我听不进去,什么要寂灭啊、空啊,不过听听玩玩可以,脑袋里进不去。
“若闻分别,听受无厌”,你讲其他的事情,世间讲分析也好、讲科学、讲文学,这种分别心的道理,越听越有味道,有人这样。
碰到这样的人,这种性向的人,就应该给他讲人世间的欲界,这是根据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属于欲界里头。
“三恶烧然”,贪瞋痴这个道理。
人被欲望困住了,就像骆驼、驴子一样;一个人,拿人生来讲,最漂亮的名词――责任感,如果拿佛法来讲,对不起!责任感就是“驼驴重楚”,骆驼、驴子背上驮了一大堆东西,痛苦在屁股后面挂到去走,然后叫做“你看我多伟大,我驮了那么多责任。
”——驼驴重楚。
所以我以前经常讲一个故事,有些青年朋友没有听到,讲重复话很讨厌,不过有些没有听到过。
有一个人死了以后见阎王,阎王叫那个会计师一查,这个人在生怎么样?一查账簿上,好得很!做人没有错。
阎王叫这边法律顾问查查看,怎么判决?这个人应该根据法令,还是去投生做人;下面但书,法令后面有个但书,但:做人二十年,二十岁就要死了。
这个人跟阎王讲,拜託!我不去了。
你叫我去投胎做人,刚刚长大,活二十年黄金时代就死了,这个有什么味道呢?无论如何,你老人家既然放我做人,加一点寿元给我。
阎王说,于法当然卡他寿判决,根据法令无所惧,你错了,我没有办法,帮不上忙。
这个人拼命要求,阎王很讨厌,公事又忙,你吵什么嘛!啰嗦!你在旁边等着,看哪一个来不要命的,分一点给你吧!最后有一个家伙一来,阎王一查,你不行啊!你很坏,你要变马,做马二十年。
南怀瑾先生智慧经典50句
南怀瑾先生智慧经典50句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
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
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
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
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
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作一个中国人,我常常问,你发财为了什么?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你发了财,很多老百姓会怨恨的,眼睛歪着看,格老子怎么会发?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就了不少恶业。
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晨会小故事(精选50个)
晨会小故事(精选50个)晨会小故事晨会小故事(1):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齐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但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齐,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最后飞了起来!晨会小故事(2):爬楼与人生一对兄弟,有一天他们出去爬山,然后一齐回家。
他们的家住在八十层楼,他们一人背着一大包的行李回家,却发现大楼停电了。
于是哥哥就说:弟弟,我们一齐爬楼梯上去吧。
于是他们就一齐爬上去。
到了二十楼的时候,哥哥又告诉弟弟:包包太重了,我们把它放在二十楼,我们爬上去,明天再下来拿。
弟弟说:好。
于是他们就把他们的包包放在二十楼,继续往上爬。
到了四十楼,弟弟开始抱怨,于是就跟哥哥吵起来了。
他们边吵边爬,爬到了六十楼,哥哥就对弟弟说:只剩二十层楼了,我们不要吵了,默默的爬完它吧!!于是他们就各走各的,最后到了家门口。
哥哥就摆出了很帅的姿势:弟弟开门。
弟弟就对哥哥说:别闹了,钥匙不是在你那儿。
结果,他们把钥匙留在二十楼的包包里了。
这个故事其实在反映我们的人生,有很多人在二十岁以前是活在家人的期望和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在二十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开始满腔的热血,开始有很多的梦想要完成;但是工作了二十年后,开始发觉工作不如意...于是就开始抱怨老板、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抱怨政府。
就在这抱怨中又渡过了二十年。
于是告诉自己,六十岁了没什么好抱怨的了,就默默的走完自己的l年吧。
到了八十岁快要死掉的前夕,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还没完成.......原先,他二十岁的梦想还没有完成。
所以,期望此刻的你....充满着理想...充满着热情....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安那般那.南怀瑾
安那般那南怀瑾老师出入息,尤其像现在的晚上,唉,现在是风平浪静,白天风很大很冷,假使你现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
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后,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刹那之间,你试试看。
你马上感觉到也不冷了,也不同了。
你诸位试试看,是不是这样,不是看我脸上,我脸上没有你的出入息。
出入息在你那一边,一出一入,不要故意哦,人自然有呼吸,你看当一呼一吸之间,出入息,这个一定住了以后,你当下气好像,很短暂,气也慢慢好像和顺了,定住了,念头、思想、杂念也少了。
大家搞错了,数息,这个一呼一吸,这个停住之间,你开始勉强点,忍一下也可以。
你停住一点,这样一来回停住这一下,把它记住,记住不是呼吸啰,那是思想,这是一次了,这叫数。
然后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阶段,这一段不呼不吸越来越长,第二次数,二。
所以叫做数息,是数这个。
那么一般跟你讲数出息,或者出去的时候记数,或者是入进来的时候记数,你只要记个两、三次,五、六次,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很快。
这样听懂了没有,诸位大菩萨们听懂了没有?真懂了没有?你们都是我的父母,我讲清楚,爸爸妈妈们,真的,不要浪费了,试试看。
真的听懂了恭喜你们。
修智慧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
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几位,懂了一点点,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
先有点勉强,慢慢就自然,你懂了这个,明天就告诉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的快,所以汪曼老看了我那本《如何修证佛法》才提出来。
你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教儿子修行的法门是这个,但是,大家看经典,包括这些人看经都乱看。
佛怎么说呢?在《阿含经》上说得很多。
息长知长,教罗睺罗尊者,罗睺罗尊者是他的儿子,他也把他弄来出家了嘛,罗睺罗尊者佛的儿子到现在还在这世间,他没有死哦。
释迦牟尼佛吩咐四个人,还暂时不死的哦,留形住世。
迦叶尊者一个,罗睺罗一个,宾头卢尊者一个,君荼钵叹一个。
南怀瑾语录
南怀瑾语录1、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2、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3、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4、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5、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6、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7、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
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8、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9、读书明理难,做人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
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翻将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10、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11、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2、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3、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经典语录)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4、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5、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6、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宁为玉碎,不做瓦全了。
但也情不自禁,珠觉难堪。
南怀瑾简介_南怀瑾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南怀瑾简介 南怀瑾简介 南怀瑾,浙江乐清⼈,1918年⽣于⼀个耕读传家的书⾹门第。
南为独⽣⼦,其⽗对他寄予厚望,⾃幼督课甚严。
南⾃幼学习勤奋,12岁前即遍读史籍经书,为其终⽣学业打下扎实基础。
南怀瑾学识渊博,对古典⽂学、佛学以及《易经》都颇有研究,得到学界同⾏普遍赞誉。
学⽂习武频换跑道 抗⽇战争初期,南怀瑾正在南京⾦陵⼤学学习。
⾯对⼭河破碎、⼈民流离失所的艰难时局,毅然决定从军报国。
当时,他⼤学还未毕业即转赴成都,考⼊国民党“中央军校”,就读于研究班第10期。
毕业后进⼊军队,随抗战部队驻扎在⼤西南,屯垦戍边,被任命为⼤⼩凉⼭垦殖公司总经理兼地⽅⾃卫团总指挥,负责筹集粮草⽀援前⽅。
不久,南调回“中央军校”任政治教官,后因⽬睹官场⿊暗,不想再从政,遂萌⽣退意,有⼼研究佛学。
1943年,南怀瑾辞去军校教官职务,到四川峨嵋⼭⼤坪寺开始潜⼼研究禅学。
他在那⾥⼀呆就是3年,晨昏青灯黄卷相伴,⽇⽇与僧侣为伍。
在寺期间,他到处寻找佛家经典,静⼼精读⼼⽆旁骛,并时时向当地⾼僧虚⼼求教,遍读⼤藏经三藏12部及其它有关梵⽂典籍。
1946年,南怀瑾学成下⼭后,受聘于云南⼤学、四川⼤学等校,开课讲学。
1947年,南怀瑾为精研佛理,深⼊青海、西藏地区,拜访当地佛教密宗上师,虚⼼求教。
经向⽩教贡噶上师及黄教、红教、花教多位上师学习,对佛理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并由根桑活佛授予密宗上师之位。
讲学参禅设帐收徒 1949年,南怀瑾辗转赴台,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古籍经典,同时担任台湾政治⼤学、辅仁⼤学及⽂化⼤学教授。
⼀些撤退去台的国民党⼤⽼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钱⼤均及杨管北等⼈都前来执经问道。
去台初期,南在台北设⽴“⼗万禅林台北道场”,成⽴“东西精华协会”,另在新⽵县设“⼗万禅林峨嵋道场”,教导众⽣打禅。
后来他在台北、北投、汐⽌、⾼雄等地多次举⾏禅七法会,杨管北、周宣德、叶曼、张尚德等名流均曾参与,主要功课是禁语、打坐、参禅、⾏⾹。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南怀瑾老师讲述: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南怀瑾老师讲述: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篇一: 南怀瑾老师讲述: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
他们清,很清。
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
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
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是道。
不过,天下事如果交给他们办,恐怕只要几个月就完蛋。
国家天下事,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
什么经验都没有,甚至连“一呼百诺”的权势经验都没有尝过,那就免谈了。
否则,自己站在上面叫一声:“拿茶来!”下面龙井、乌龙、香片、铁观音,统统都来了,不昏了头才怪,你往地上看一眼,皱皱眉头,觉得不对,等一会就扫得干干净净。
这个味道尝过没有?没有尝过,到时候就非昏倒不可。
头晕、血压高,再加上心脏病,哪里还能做事?一定要富贵功名都经历过了,还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时是如此,起不了时还是如此;我还是我,这才有资格谈国家天下事。
不然去读读书好了。
至于批评尽管批评,因为知识分子批评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
严格说来普通一般的清高,也不过只是自私心的发展,不能做到“见危授命”,不能做到“见义勇为”。
清高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是忠臣。
否则,为什么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到处乱走?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难道国家太平了,就非要你来住吗?所以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得来,的确大半是如此。
屠狗辈就是古时杀猪杀狗的贫贱从业者,他们有的时候很有侠义精神。
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
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的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的去做了;而知识越高的人,批评是批评,高调很会唱,真有困难时找他,不行。
讲到这里,想起1个湖南朋友,好几年以前,因事牵连坐了牢。
3个月后出来了,碰面时,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3个月坐牢经验,有诗一首。
是特别体裁的吊脚诗,7个字一句,下面加3个字的注解。
南怀瑾的人生哲理
南怀瑾的人生哲理导读:南怀瑾人生哲理1) 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2) 学佛的人不应该犯这个错误,因为是无有定法可说,所以真正的佛法能包涵一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真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不过他认识真理的一点,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它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真正到达了佛境界是包容万象,也否定了万象,也建立了万象,这是佛境界。
3)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不一定这个形式就叫佛教,那个形式也是佛教。
所以你们青年们要弘法,能够一句佛话也不讲,一个佛字也不提,就能将这个道理教导别人,就是佛法!何必要加一个「佛」字呢?那只是外衣呀!这个外衣是可以脱掉的。
4) 父母有几百亿家财,能够帮子女买到个聪明的头脑吗?做不到的!智慧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5) 永嘉禅师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我们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结果。
所以金刚经这一点,大家不要轻易的看过去了,这是反转来告诉我们,要如何修持才有结果;必须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业报,智慧才能启发。
过去生的业报没有消减,智慧是启发不了的;因为你还在受罪,所以不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会大彻大悟。
6) 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
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
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
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
7) 如果学佛为了求福报而学,求来生怎么样而学,不错,是有这个事,但不是彻底的,所以说人天福德枉成痴。
8) 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音乐综艺节目《歌手》中,华晨宇开唱《好想爱这个世界》时,放了一段华晨宇与宋丹丹的对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宋丹丹的大意是这样说的:你完全有能力得第一名,但最好别如愿!倘若你一路走得太顺,未来如果翻跟头有可能接受不了,来点挫折好。
人生不要太顺,总要为自己的未来积攒点好运和福报。
宋丹丹的一席劝告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次开示,在开示过程大师说了这么一番话:“人一生的福报是有定数的,当你享受到了福报带来的美好时,更加应该慢慢用、省着用。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此南怀瑾先生从多个方面作出了解释,他表示人生过得太顺,反而更需要小心,当心福报耗尽。
不顺时,也不要太烦心,人生没有永远的逆境,向着阳光奔跑,福报不请自来。
01做生意,做企业,靠的是福报曾经有人问及南怀瑾大师,什么地方消磨福报最多,最应该注意时,南怀瑾大师对提问者只说了三个字,“利益场”。
南怀瑾大师表示,福报是果,因在于修。
世间各种报应都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修来的。
一个人修缮内心,修缮自身言行,其实说到底还是在给自己修福报。
越是有钱,越是生意做得大的人,往往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守财”比“进财”要难得多。
无福不受禄,福报享尽了,钱财也会跟着流逝,最后也只能坐吃山空了。
就好比一些人平日里人缘不错,做生意也往往诚信待人,所以熟悉他了解他的人自然也就会给他介绍客户,这便是平日里积累福报带来的好处。
但如果有朝一日,他的初心发生了改变,心中贪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满足现状,总想去压榨手里的资源来获取高回报,越来越忽视客户的重要。
届时,哪怕关系再好再熟悉的老客户,最后也肯定会离你而去。
这也就是福报享尽带来的恶果。
对此南怀瑾大师告诫我们:相较于钱财的积攒,福报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去储存,有福报,无论你做什么都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
平日多反省自身的不足,遵从其职,尽行其责。
不要好高骛远,心比天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
南怀瑾老师:坚持练习“乞丐蹲”受用无穷
南怀瑾老师:坚持练习“乞丐蹲”,受用无穷!(图示)在《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一书中对“乞丐蹲”的描述:刮痧完毕后,宏忍师教我学习膝盖蹲。
双手抱膝蹲下,屁股尽量后蹲但不着地,腰、背、头尽量在一条直线上,吸气时闭嘴,呼气时略张嘴,脑袋里尽量一片明澈。
我试了试,不太难。
晚饭后,南师问:“国平,宏忍师教你什么了?”我答:“膝盖蹲。
”南师说:“好啊,你要坚持,这个乞丐蹲啊,是古时候叫花子们饭后休息的一种健身方式,他们都会放一根打狗棒在旁边,双手抱膝蹲着,这对肠胃很好,有利于帮助消化,每顿饭后蹲15分钟,受用无穷啊,你快去蹲吧!贵在坚持。
”我找到一处墙脚蹲下,心里暗笑自己:原来是我听错了,是乞丐蹲,而不是膝盖蹲。
-----------------“乞丐蹲”练习方法图示:善护念师兄注:久闻南怀瑾老师赞誉有加的健身方法“乞丐蹲”。
坚持修习对调理肠胃系统、帮助消化、治疗胃病等非常有益,如果能长期坚持,据说甚至有延年益寿之神奇功用。
宁波准提法会期间,有幸当面向法程师父(注:南怀瑾老师的学生)请教具体练习的方法,现整理出来,期望大家受益。
具体方法:(1)饭后,找一堵墙,最好有一个舒适的靠垫(不可太软)。
站在墙前,屈膝下蹲,背须要直,贴靠墙壁或靠在软垫上。
(2)注意男女姿势的差别:女士姿势:两脚并拢,屈膝下蹲。
男士姿势:两脚微微分开(两脚不可完全并拢),屈膝下蹲,这样可以放松裆部,不会使裆部过紧。
(3)双手结孔子手印,自然放在膝盖上,放松身心。
(4)头要中正,头顶百会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臀部离地,紧压小腿肚上。
注意事项:每次练习十五分钟,眼神内敛,收摄心神,专心下蹲,保持姿势,不要胡思乱想,也不要边蹲边与人交谈或做其他事情。
练习的过程中如出现打嗝、放屁等肠胃蠕动的情况,是正常现象,也是收效的证明,浊气下降自然打屁,千万不可忍屁不放。
开始练习的过程中会有脚麻现象,日久功深自然不会,且能够增加脚力、疏通经脉。
练习十五分钟后,慢慢起身,不要过快过猛,原地舒展身体。
南怀瑾事迹
南怀瑾事迹篇一:南怀瑾的事例南怀瑾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XX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
【事实】早在五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先生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
其后,先生又奔走于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弘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先生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祖国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1286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善款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此种种,令人深为感佩。
谦卑南怀瑾曾多次评价自己一生:一无长处一无所是尊重母亲南怀瑾的弟子们都知道,南老向来非常尊重女性,强调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对子女成才的影响,这在这堂课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倡导女性要读历史以后,他特别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几千年历史的骨干,主要是靠女性保存下来的。
自古到今,出一个先圣的帝王,或者圣贤、英雄,乃至孔子、孟子,乃至释迦牟尼、耶稣,都是有一个“忍辱负重、承先启后”的好母亲,母性的功劳,影响有这样大。
关于做人南怀瑾对着学生们说:在这里,你们学习的内容是生活的教育,大的照顾小的,爱同学,爱团体。
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响。
做人的根本是生活。
【事实】太湖大学堂的首批毕业生将奔赴世界各地,学校希望他们带着传统经典、生活技能和一颗沉稳的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这些孩子,会背诵古诗古文,拥有在水里驾驶独木舟、看天空辨方向、钻木取火等技能,这是一位95岁的老人在太湖边上推动的实验。
晨会小故事(精选50个)
晨会小故事(精选50个)晨会小故事(1):摔碎的牛奶瓶十几岁的桑德斯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
他常常为自我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害怕没有考及格。
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期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
教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
大家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明白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
过了一会,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时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期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能够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样着急,怎样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
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能够保住。
可是此刻已经太迟了,我们此刻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进取的去应对下一件事情。
晨会小故事(2):适当的奖励在台湾旅游时,听过这么一段感人的故事:台南有位著名作家,童年时家境贫寒,父母以卖豆腐维持生计。
每一天早上天尚未破晓时,他便与弟弟起身工作,两人沿街叫卖。
他告诉弟弟说:”我们把卖豆腐所赚的钱,拿回家给母亲,帮忙家人过活。
我们给自我的奖励品是你我共享一块豆腐,你一半,我一半。
“感悟:那块共享的豆腐,是他们劳动后换来的代价,是生命中愉悦的奖赏。
生命必须付出代价,要劳苦,要历练,才能享受成果。
适当的奖励,使得一切的劳动及付出获得了肯定。
然而,奖励不必须要由别人来给,自我奖赏其实也一样让人满意,激励自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晨会小故事(3):自救的台阶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驴子掉到了井里。
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
南怀瑾老师:圣人的境界本来亦很平凡,很多人都搞得太神秘了
南怀瑾老师:圣人的境界本来亦很平凡,很多人都搞得太神秘了事实上人人都是圣人,我说圣人的境界本来亦很平凡,可是大家都被文字困住了,把圣人推得太高了,犯了“高推圣境”的毛病,把圣人的境界,故意塑造得太高太呆板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就是那么平凡。
得了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样,并没有一个得道的境界,真正到了最高位的人,忘了自己的位置;那才真正了不起。
……圣人,得了道的人说我悟了,我是大师,我比你们高,那是混蛋,是狗屎。
天地固然生坏人,但也生好人,平等平等……,圣人则不同,得了道的人,忧时、忧世、悲天、悯人,这是圣人们人为的作用。
你们学佛、修道的要注意!还要修到能够“洗心,退藏于密”,反转来一点一点的减,减到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达到“寂然不动”的境界。
可知修到有了神通还不算数,要再进步到无神通那就是道了。
天地间真正的圣人都很平凡,不平凡那就不是圣人;以不平凡来显示他是圣人的,他不是圣人,而是妖怪。
人要到至中至正,先要养成胸襟的伟大,……平凡的话都要讲信,平凡的作为都要小心,要防止自己产生歪曲的思想和不正确的观念,随时存心诚恳,对于世界有了贡献,乃至挽救了时代社会,自己并不骄傲,并不表功,不认为自己了不起,而他很厚的道德,则能普遍感化别人。
古今中外,任何一方面真有成就的人、站在巅峰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平凡。
这是必然的现象,并不是有意装成的。
硬是真到了巅峰的时候,自然就觉得很平凡。
而且还特别小心,觉得自己懂得太有限,不敢以此为足。
学问是什么?要博学多闻,孔子早就提出了几个步骤:“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内容很多,要懂得一切宗教、哲学与科学等知识,叫穷理,穷理是知识面的,而尽性是真正内证的修养,把性情两个东西搞清楚了,自己做一些功夫,这个叫学问。
穷理尽性之后“以至于命”,最后学问就到家了,就晓得个人及物理世界的生命是怎样的一个道理。
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
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老师的故事(30):平凡的日常生活【南怀瑾老师与王学信先生、陈定国夫妇的合影】*****作者:王学信在怀师身边待久了,常会经历许多小事,而这些小事竟会久久地镌刻在脑际,难以磨灭。
或许,正是这些寻常小事,不时折射出怀师的襟怀、境界、道德、学养……其“不言之教”,恰似“随风潜入夜”的滴滴春雨而“润物细无声”,给人以心灵上的滋润和启迪。
怀师的壁柜装满了中药在怀师会客厅放置圆餐桌处,有一个很大的、镶着玻璃的壁柜,里面分很多层,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中成药,约数百种之多。
其中多数是台湾顺天堂的产品,也有不少内地中药厂的知名品牌药,还有几种药是怀师亲自组方配制的。
中医药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怀师精于道家学术,在中医药和传统养生学领域,自然蔚为大家,而怀师的望诊尤为一绝,往往不待病家开口,便一语道出病情。
怀师素来“人溺己溺,人病己病”,只要见到来访客人患有病痛,便关切地随手或命身边工作人员取出适量的对症药物,请患者服下,临走还要备出几天的药量,请患者带回去服用。
有一次,我偶感风寒,周身不适,怀师即命身边工作人员找出药,嘱我按时服下。
这是老师亲自配制的专治感冒的中药,呈棕褐色粉末状,服用几次后,果然十分见效。
怀师见我伏案工作和看书的时间太长,担心我的眼睛过于疲劳,几次嘱我要注意眼睛的适当休息,并在一次茶叙时,将自己对眼睛的按摩保健法教给我和在座诸位。
老师边讲,边亲自示范,如何从晴明穴按摩到玉枕穴,又如何按摩到太阳穴等等,一连演示了两遍。
大家兴致盎然地纷纷练习,直到每个人都学会了,怀师这才放心。
后来,怀师又嘱咐海英陪我去配了一副茶晶养目镜。
那天是个下午,在迦南眼镜店耽搁的时间长了些,可巧外边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待赶回来,已是黄昏时分。
老师在会客厅里慢慢地喝茶,马有慧小姐来得早,正陪老师说话。
怀师知道眼镜已经配好,便很高兴,嘱我平时常戴,以调养目力。
这时,马有慧笑吟吟地告诉我们,赶快去品尝老师今天亲手做的牛肉汤。
我尝了一小碗,牛肉炖得很烂,汤很鲜美,而且清而不混,味道真是好极了,其他几个人喝了也都赞叹,认为非高手做不出此等美味。
喝完牛肉汤,顿感身上暖烘烘的,望着窗外的小雨,我突然想到,怀师所做牛肉汤,驱寒祛湿,非寻常之肉汤,分明寓有保健养生之内涵也。
天气转凉,怀师出入便戴上了帽子,一顶是象牙白的圆形小帽,一顶是灰黑色的船形帽,不时轮换,别具风度。
怀师对大家说,天冷时一定要戴上帽子保暖,否则元阳之气易从头顶散失,诱发感冒或肠胃不适。
怀师此说真是对极了,现代科学实验表明,人在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在外界温度为15摄氏度时,占人体总产热的三分之一,当外界温度为4摄氏度时为二分之一,而当外界温度降至零下15摄氏度时,可散失四分之三。
看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养生学真是一门大学问呢!酱猪肘与红焖羊肉对于原料新鲜、制作精美的肉类制品,只要属于佛家“五净肉”范围内,怀师并不拒绝,而作“药想”,每每细细品尝少许。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其此之谓乎?刘雨虹老师从台北到北京办事,在香港略事停留。
当天晚餐时,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冷盘儿——五香酱猪肘,肉切成薄薄的片儿,码放得很整齐,酱红色的肉皮泛着油光,十分抢眼。
刘老师介绍说:“这是台北正宗京味五香酱猪肘,早晨买时还是热的。
这家字号是北京人开的,每天都要排长队等候才能买到,去晚了就卖没了。
几十年了,天天如此。
”听刘老师一讲,大家很感兴趣,纷纷举箸尝新。
怀师先后夹了几片,慢慢吃着,夸奖道:“不错,不错。
”我也尝了几片,确是名不虚传,滋味鲜美,肥而不腻,且酱香浓郁,刀工、火候都非常地道。
须知要做出上好的酱猪肘并不容易,选料、配料精当自不必说,瘦肉部分既要炖得烂,而猪皮和肥肉部分又要成形不碎,这里面颇有一些诀窍,不是谁都做得好的。
于是,我想起北京王府井的老字号“浦五房”和西单的“天福号”,倘把这三家的酱肉放在一起比较,大概还真难分出高下。
刘老师从台北带来的两盒酱猪肘,受到大家的欢迎,两次晚餐便一扫而光,而怀师的内侄王先生从上海带来的酱蹄膀却“惨”遭冷遇。
大概王先生临赴港前比较匆忙,在住家附近的小店临时购来,未来得及认真考察。
这个上海话叫作酱蹄膀的带骨酱猪肘,外观很齐整,酱色也美观,就是欠火,里外都偏生,肉丝儿显得老而粗硬,嚼着实在费劲儿,而且口味也不佳。
怀师只尝了一口,确实咬不动,只得搁置一旁,其他人一尝,也有同感。
然而,怀师并未就此加以品评,而是借别的话题将这事儿岔过去了。
我因此而深有感悟,王先生一定是想带着上好佳肴来看老师,谁知竟有此一误,此时,王先生心里定然深感愧疚。
然而,此乃无心之过,虽过亦不应罚,而怀师轻轻将此事岔过,只字不曾提起,事情虽小,不也体现出中华文化中某种令人感佩的人文精神吗?由王先生所带酱蹄膀,使我想起苏东坡大居士被贬官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的一件轶事。
苏东坡感慨当地富人不喜食猪肉,而穷人又不了解烹煮之法,以致当地“猪肉贱如土”。
东坡居士经一番研制,总结出一套烹调方法,其关键处就在“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味自美”,后来遂有“东坡肉”、“东坡肘子”等佳肴传世,而王先生所购之酱蹄膀,其欠缺处恰恰就在这里。
次月上旬,刘老师到北京办完事,在香港暂作停留,准备返回台北。
一天,刘老师突发奇想,建议与我合作,给怀师和大家做一次红焖羊肉,我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马上举双手赞成。
祖国医学素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而羊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正是秋冬之交补益之佳品。
次日上午,羊肉买回来了,连皮带骨,非常新鲜,而且都剁成了块儿,做起来很方便。
刘老师谦虚地说,她没做过红焖羊肉,所以请我来主厨,她可以打打下手。
于是,我们便一起操作起来,先用花椒水将羊肉适当浸泡、洗净,除去膻气,再将羊肉及葱段、姜片、蒜瓣、花椒、八角等调料放进锅内,倒上适量黄酒、酱油腌制。
考虑南方籍人士比较多,又放进少许白糖调味,约20分钟后,兑适量清水,用武火将汤烧开,再改文火慢慢煨。
一个半小时过后,肉香飘溢,酌加精盐,再焖煮20分钟左右,即大功告成。
晚餐时,一小锅鲜香酥烂的红焖羊肉端上了席面。
大家举箸品尝,纷纷赞美,怀师边吃边夸赞道:“这个羊肉做得好。
”到后来,怀师又站起身去夹羊肉,不料锅内已经空空如也。
看到老师兴犹未尽,我直后悔这次的羊肉做少了。
我想,下次如果要做,一定得多做一些。
所幸,怀师和大家都吃得很开心。
红焖羊肉虽属北方风味,但古圣说得好:“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所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只要是佳肴美馔,一定会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怀师对歇后语也有浓厚兴趣我刚到香港那几天,晚上开着空调睡觉依然觉得热,思来想去,发现是被子太厚的缘故。
可巧老师身边的工作人员担心我不适应香港的气候,特地来问我日常起居有哪些不便之处,好适当调整或重做安排。
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大家的关心,觉得已经安排得很周到了,便回答说:“一切都不错,感觉挺好。
”接着想起被子的问题,就随口加了一句:“只是这被子,要按北京的歇后语来说,还真是‘皇上他妈——太后(厚)’。
”对方起初没听明白,愣了一下神儿,经我一解释,才清楚是怎么回事,觉得很有趣,便开心地笑了起来,并迅速给我换了一床薄被。
晚餐后茶叙,怀师笑着问我那句有趣的歇后语,我便把中午那件事又说了一遍。
许是在座诸位都是第一次听说这句歇后语,觉得新鲜,加上近期大陆港台电视里有关皇上和太后的连续剧又比较多,极易产生联想,所以当我一说完,怀师又一板一眼、带着温州口音重复了两遍:“皇帝他妈——太后...厚,噢,是皇上他妈——太后...厚。
”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直笑得前仰后合。
接下来的几天,歇后语竟成了餐后的热门话题。
看到怀师和大家兴致如此之高,我便把随时想起的歇后语结合当时所谈论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
诸如:“瓜子里嗑出个臭虫——啥仁(人)儿都有”、“猪八戒上城头——倒打一耙”、“武大郎放风筝——起手就不高”、“老虎拉车——不管那一套”、“蝎里虎子掀门帘儿——先露一小手”、“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等等。
有一次,我把当年上山下乡在西双版纳时自己编的一句歇后语“屎克螂翻跟头儿——臭来劲”,也给抖落出来了。
怀师很感兴趣,便叫赵海英一一在纸上记下来。
有一天,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峰先生来看老师。
茶叙时,他向大家介绍了海航公司的发展情况。
陈总口才极佳,绘声绘色,十分精彩。
我听完后,颇感振奋,便随口用歇后语开玩笑道:“海航创业之始是‘骑着墙头拉屎——粪(奋)发涂(图)墙(强)’,一路拼搏下来好比‘老和尚坐飞机——秃(突)飞猛进’,这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因为海航有你这个好当家人,你是‘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狗撵鸭子——呱呱叫’。
”刚一说完,怀师和大家都笑了起来,赵海英强忍着笑,把这几句歇后语也逐一记录下来。
广泛流传于南北各地、属于民俗文化范畴的歇后语,大概该算是汉语中的特有景观,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不难理解,能迅速沟通,可对外国人来说就麻烦了。
记得文革时期,毛泽东对美国友人、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发表谈话,曾引用过一句歇后语:“我是‘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
”斯诺先生按字面理解,译成英语竟变成:我是个打着雨伞,云游天下的孤独僧人。
这可真成了“猴儿吃麻花——满拧”。
同样,英美等国家的语言中,也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俚语、俗语,而且其含义往往也超越了字面上的范围,母语非英语人士倘不认真研讨,详加揣摩,也会闹出类似的笑话来。
怀师热情推荐《狄公全传》一次茶叙,怀师笑吟吟地取出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狄公全传》,又名《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向在座诸位热情推荐:“这书写得好,值得一看。
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怀师接着问我看过没有,我虽然久仰高罗佩大名,但近年忙于杂务,读书甚少,故只闻其名,未读其书,只好惭愧地回答:“听说这书写得极精彩,只是还没有读过。
”怀师慈祥地笑着,说:“抽出点儿空看看,就算是休息吧。
不过,这书只要拿起来,就放不下了。
”其后几天,我几乎一口气将这套长达一百四十万字的《狄公全传》看完。
书中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的确引人入胜,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底,令人叹为观止。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是荷兰人,所写虽然是中国古代公案题材,却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突破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在语言、人物、情节上的程式化、类型化藩篱,成功地展示了一幅唐代中国社会历历如昨的风俗长卷,堪称大家手笔。
难怪此书于五十年代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一版再版,畅销不衰,成为众多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形象教科书。
我想,怀师热情推荐高罗佩和他的《狄公全传》决非偶然。
作为著名汉学家,高罗佩著述宏富,通15种语言,尤精于汉语,毕生热爱中国和中华传统文化。
而几个世纪以来,像高罗佩这样对中华民族始终怀有真挚、友好感情,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欧美人士,诸如利玛窦、南怀仁、金尼阁、马若瑟、熊三拔、拉铁摩尔、李约瑟、费正清等等,不胜枚举,他们热爱并高度推崇中华文化,这和某些国人弃本民族文化若敝屣的极端态度恰成鲜明对比,也足以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