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土壤污染防治与环境监管
REPORTING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水平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通过增加投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土壤污染 防治技术研究,提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土壤污染防治技 术,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
对污染地块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采取风险 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和危害人体健康。
3
强化土壤环境监测
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环 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土壤 污染问题。
末端治理
污染土壤修复
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物理、化 学、生物等修复技术,降低土壤 中污染物的含量,恢复土壤生态 功能。
土壤污染防治与环境 监管
REPORTING
• 引言 • 土壤污染防治策略 • 环境监管措施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未来展望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背景与意义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防治与监管刻不容缓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和 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测 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活 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安全处置
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安全 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防止固体废 物对土壤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PART 03
环境监管措施
REPORTING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危害生态环境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1. 引言1.1 农田土壤污染的背景中国农田土壤污染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的历史。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问题逐渐凸显。
据统计,我国农业用药总量占全球的45%,而部分农药使用不规范和超量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加重。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包括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等问题。
长期接触农药残留的农民和食品从业人员也可能受到慢性中毒的影响,导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防控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2 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农药在农田土壤中残留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平衡,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药会随着降雨水冲刷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污染水资源,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危害水生态系统。
人类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摄入农药残留物,长期摄入过量的农药会导致慢性中毒,影响人类的健康。
农药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和管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
1.3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重要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农田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显得至关重要。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
农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会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活动,进而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发育,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有助于保障人类健康。
农药残留在农产品中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毒害,长期摄入会引发各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024年土壤污染防治培训资料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土壤污染 防治工作,建立公众监 督机制,保障公众知情 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社会共治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 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 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形 成社会共治良好局面。
07 土壤污染防治挑 战与前景展望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复合型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呈现出多源、复合的特点,重金属、有机物等 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治理难度大。
土壤污染现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严重,工矿业 、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 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 的主要原因。
危害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 体健康、生态环境安全等构成严 重威胁,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防治目标与原则
防治目标
到2024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 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 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 得到基本管控。
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当前土壤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满足实际工作 需要。
监测监管能力不足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现有监测监管手段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影 响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法规标准体系逐步
健全
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法规标 准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土壤污染 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生物-化学联合修复
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的互补性,如先使用化学方 法改变污染物形态或降低其毒性,再利用生物方 法进行降解或稳定化。
05 农业土壤污染防 治策略与实践
农药减量增效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 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量。
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
利用植物吸收和稳定污 染物
生物吸附
生物体吸附并固定污 染物
微生物修复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 染物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翻耕
通过翻动土壤混合分散 污染物
电渗析
电场作用下淋洗污染 物
气体抽吸
利用气体吸附或抽吸污 染物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氧化法
01 利用氧化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还原修复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放射性元素释放 环境影响
核废物处理
处理方式 防护措施
其他污染物
除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污染物, 如塑料微粒、药物残留、煤矿废弃物等。这些污染物对土壤质量和生态 环境都构成潜在威胁,需要综合防控措施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 03
第3章 预防土壤污 染的措施
加强立法和监管
03
城市土壤污染修复
化学修复技术 利用化学物质将土壤中 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 或低毒物质
地下水治理
清除重金属等污染物, 确保地下水质量达标
污染源溯源与处置
溯源技术
采样分析 数据比对 源头排查
处置方案
限制污染源排放 非法处置打击 整治治理措施
结语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和场景下的土壤污染防治策 略。从工业园区、农田、城市到污染源溯源与处置,各个方面的土壤污 染问题都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理。综合利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 修复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 02
第2章 土壤污染的 种类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是土壤中常见的一类污染物,包括 石油石化类化合物、农药类污染物和工业有机 废物等。这些污染物来源广泛,对土壤及生态 系统有潜在危害,需要引起重视和防范。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精选文档】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壤污染现状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1)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
0%、1.6%、2.7%、2.1%、1。
5%、1.1%、0.9%、4.8%。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
5%、1。
9%、1。
4%。
(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
如何有效防控土壤污染
如何有效防控土壤污染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今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那么,如何有效防控土壤污染呢?首先,我们要清楚土壤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未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其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会进入土壤,长期积累导致污染。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度使用也是土壤污染的“罪魁祸首”。
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残留于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另外,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置,比如随意倾倒和填埋,也会让土壤受到污染。
了解了污染的来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管控是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要求企业按照环保标准进行生产,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在农业方面,推广绿色农业是防控土壤污染的重要途径。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有机肥料不仅能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生物防治则可以利用天敌等自然生物控制病虫害,避免化学农药对土壤的危害。
此外,科学合理地处理生活垃圾也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让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垃圾量。
对于有害垃圾,要进行专门的处理,避免其对土壤造成污染。
除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及时掌握土壤的质量状况,发现污染问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建立土壤污染数据库,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物理修复方法如换土、客土等,可以直接去除受污染的土壤。
化学修复方法则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使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的防治举措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作为重要的资源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生产生活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应采取严格的监管手段和科技方法,加强废弃物排放和处置,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安全。
1土壤污染特征及危害1)土壤污染不容易发现,具有隐蔽性。
有害物质和土壤中的腐殖质相结合,虽然部分可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不容易被降解,这些有害物长期在土壤中存在,很难从土壤中分离和排出。
农业种植区的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有害物经过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2)土壤污染容易积累吸附。
土壤本身具有一定的黏性,有害物进入到土壤中容易被吸附,从而造成有害物积累和影响范围扩大。
如很多金属污染物长期积聚在土壤环境中难以被降解处理,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大[1]。
土壤中的污染物不像大气环境污染一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土壤污染一般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容易蒸发消散。
3)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
去除长期积累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十分困难,普通的稀释或者降解难以达到净化的标准,而且经过降解后是否会产生二次污染也需要进行验证。
更严重的是,一旦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积累超过一定限度,其危害便不可逆转,严重影响我国土地安全。
4)土壤污染治理周期长。
土壤污染隐蔽性强而且处理难度大,一旦发生污染,其修复和净化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土壤修复甚至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
2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类型从2018年我国土壤污染统计数据看,我国土壤污染的类型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其中最严重的是铅、铬、砷等污染,污染耕地面积超过11950万hm 2,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集中在工业区和矿山开采区,这些区域及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很高。
除了重金属污染以外,土壤污染还包括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2]。
1)重金属污染。
城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收稿日期:2022-01-08作者简介:林芝梅(1987—),女,云南昆明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土壤污染防治及治理等。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四篇)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起草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防治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土壤污染的挑战,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制定了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1. 制定和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土壤保护政策体系。
2.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技术水平。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减少土壤污染产生和扩散。
5. 提升社会公众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1. 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推动土壤修复技术应用,优先治理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
2.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土壤污染风险。
3. 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土壤修复效率和效果。
4.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5. 加强土壤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
6. 建立全国土壤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土壤环境数据共享和统一管理。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评估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实施和执行效果。
2. 推动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达到治理效果,改善土壤质量。
3.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增强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良好态势。
____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力度,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水平,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护氛围,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土壤,保障地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环境治理与发展区域治理一、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业活动,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1污染物的无序排放。
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会排放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而这些污染物的无序排放是造成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如果没有合格的防护设施,通过日常风化、淋滤等作用,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会以各种形式迁移转化到周围环境中,污染其周边土壤。
1.2设备设施的跑冒滴漏。
工矿企业在生产、使用、处置的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设备老化、生产工艺受限等因素,使得设备设施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造成原辅材料或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
1.3地下管线、地下储罐泄漏。
运输或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管线及地下储罐因老化、腐蚀或其他人为原因产生设备裂隙或损伤,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从而进入土壤。
1.4突发环境事件。
由于爆炸、火灾、设备损坏等生产安全事故和其他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直接导致或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
2农用地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包括畜禽养殖等,都有可能使污染物在农用地土壤中长期累积。
农用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1“三废”的排放。
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导致的农用地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镉、铅、汞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可能被农作物吸收,通过食用在人体中进行累积,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
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致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2.2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
我国是世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年化肥用量超过4.2×1010kg(纯养分),占世界30%,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
农药、化肥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会破坏农田土壤正常结构、影响土壤生产能力、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害处防控及处理策略
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害处防控及处理策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以及其他有机物质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这些有机物质在使用后往往会残留在土壤中,形成农业有机物污染。
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控和处理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主要源自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的使用。
这些有机物质长时间滞留在土壤中,会对土壤微生物、植物生长以及地下水质量造成损害。
其害处主要包括:污染农产品和食品链、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水源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田土壤肥力等。
为了有效地防控和处理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的管理。
通过合理的施用剂量和频率,减少有机物质的积累。
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的风险。
第三,加强农田的管理和保护,包括合理轮作、合理灌溉和定期施肥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减少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
同时,加大土壤修复和治理的力度,采取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如土壤厌氧修复、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减少有机物质对土壤质量的损害。
此外,科学研究的推进也对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的防控和处理起到重要作用。
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研发,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减少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风险。
同时,深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能力,寻找新的优势菌株和降解途径,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和降解效率。
此外,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控和处理策略。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解决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问题。
在处理土壤农业有机物污染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污染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如破碎、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
浅谈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
浅谈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及修复技术摘要:城市土壤对城市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详细探讨了城市土壤污染的多种来源和类型,并对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修复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近年来,由于土壤污染的严重性,我国的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许多传统的工厂不得不进行搬迁,尤其是一些重度污染的行业,比如炼焦、冶金、农药、钢铁和化工。
然而,这些搬迁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污染面积的扩大、污染物的多样性以及对城市的环境的严重危害。
城市土壤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财富,其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但如果未能妥善处理,这些土壤就会变得极其糟糕,给城市的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城市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它们可能会给城市的健康、安全、繁荣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预防性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它们。
一、城市土地利用中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危害城市的土壤污染状况非常复杂,重金属污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比农村更加严重。
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工业化进程,许多工厂的位置偏离了农村,从而将大量的有害废弃物直接排入农田。
这种粗放式的工业生产方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
早期的土壤污染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由于燃煤的未能充分燃烧,导致大量的煤灰残留,从而使得重金属污染更为严重。
此外,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和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这些污染物也会通过多种方式渗透至土壤,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与其它类型的环境污染相比,治理起来更为困难。
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
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土壤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和类型是进行治理与防控的基础。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城市垃圾等。
不同来源的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和类型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与防控方案。
其次,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农业等多个部门的参与。
只有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的目标。
第三,建立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体系是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的基础。
通过建立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为治理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建立土壤污染评估体系,可以对土壤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治理与防控策略提供支持。
第四,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需要注重源头控制。
源头控制是预防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业用地、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城市垃圾分类等方式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才能够真正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与防控。
第五,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需要注重土壤修复。
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恢复其功能和生态价值。
土壤修复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第六,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需要注重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治理与防控的重要环节,可以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治理的效果。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与防控的合力。
最后,城市规划中的土壤污染治理与防控需要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
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docx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人们也发现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保护变得刻不容缓。
土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农业生产和其他产业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力度,采取防治结合的方针和科学的治理策略来解决各类污染问题。
加强治理,才能保护好土壤生态环境。
关键词土壤;环境保护;治理策略土壤的生态环境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正是由于土壤圈生态环境状况会影响到整个生态体系,所以需要协调土壤圈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体系保持平衡、稳定的发展状态。
而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一旦发生,就会破坏其本身生态圈的平衡,使其生态系统遭到很严重的破坏,进而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因此我们要结合土壤污染问题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并运用科学的治理方案和策略来解决一系列土壤污染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1 简述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和需求越来越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断带来诸多污染问题和破坏环境的隐患。
目前,国内某些区域的土壤生态环境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颇为严重的就是农业用地。
我国农田面积和规模都很庞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管控不严,各种化学肥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染物质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往往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新的污染源和污染问题就出现了,使土壤污染呈现出极为复杂和难以治理的局面。
这种污染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健康生长,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极为不利的。
土壤环境污染的种类多种多样,污染来源也有很多,源头防范和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同污染问题交替出现,也会衍生出新的、复杂的污染问题。
在这种土壤环境下,栽种的农作物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好土壤环境污染的诸多问题,就会给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带来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环保方案土壤污染整治与修复方案
环保方案土壤污染整治与修复方案环保方案:土壤污染整治与修复方案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土壤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的安全,也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整治和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土壤污染问题,提出一套全面、可行的环保方案,旨在恢复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功能。
一、污染源的控制污染源的控制是土壤污染整治的基础和关键。
首先,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监管和管理,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其次,要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污染源。
另外,增强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有效遏制土壤污染的扩散和蔓延。
二、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环境友好的修复方式,通过引入适宜的微生物和植物来降解和吸收有害物质。
首先,可以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注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降低土壤中有机物的浓度。
其次,可以采用植物修复技术,选择耐污染的植物种植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利用其吸收和富集有害物质的能力,加速土壤的修复过程。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利用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采用渗滤、蒸发和气化等方法,对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分离和去除。
此外,热解技术和超声波技术也可以用于土壤修复中,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毒性。
3.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性质或迁移路径,从而降低其毒性和生物有效性。
例如,可以使用氧化剂来氧化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或者利用吸附剂来吸附和固定重金属离子。
此外,采用配位剂、络合剂等化学措施也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污染土壤。
三、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土壤污染整治和修复方案的有效性,需要进行土壤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定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
土壤环境安全及污染防治策略
土壤环境安全及污染防治策略摘要:对我们人类的生存而言,土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壤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我国生态生活的平衡。
由于土壤污染是长期性的,只要污染便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整改,因此这就需要耐心解决,统筹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当前土壤整改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
关键词:土壤环境;安全;污染防治1.土壤污染的负面影响1.1粮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就当前的土壤污染情况来说,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有机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
而过量地使用化肥,农药,还有重金属污染则会直接威胁该土壤的农作物质量和安全,一方面在人体吸收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食物链循环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粮食安全事故的恶性循环,严重损害各种自然生命。
1.2人类健康面临困境当土壤发生污染时,动植物由于与土壤的紧密依存关系而使得其体内势必会造成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并且在食物链的作用下,大量的污染物将在动物体内堆积,最终通过各种形式被人体吸收至自己的体内。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由于它潜伏性比较明显,短时间内不容易被察觉,所以一般危险性更大,长时间在人体内潜藏,身体或发生畸变或者有致癌风险。
最典型也最让人震惊的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俣病”“痛痛痛”事件。
近些年来,我国也出现了许多的重金属污染事件,铅污染,福米等这些都是因为重金属被携带进入了我们生态循环之中,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1.3危害生态安全土壤污染之所以对生态循环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主要是因为土壤污染物往往会通过径流和淋溶的方式侵入水系统之中,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都会被裹挟到污染之中,除此之外还可能以扬尘的方式进入到大气之中,风力对于大气污染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此同时,土壤污染物还严重影响着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速度,之后微生物群落,土壤活性等的生态调节能力也将自然下降,破坏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简述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我国是从上个世纪就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建 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但是就土壤环境污染工作来讲,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能完 整建立起来,目前只有少部分的条款或规定来支撑土地污染治 理或保护工作。考虑到土壤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或居住环境 的影响巨大,现有的制度或条例无法使用治理土地濡染的实际 工作需求,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困难。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土壤环境实际情况,需要有关管理或监 督部分,加大对土壤治理或防控的资金投入力度。从对土壤环境 污染的实际影响因素入手,将土壤修护或治理的技术条件加强, 并在国内的重点治理地区开展试点应用,进而将土壤污染防治 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国土资源局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加强 对社会资本的引进力度,重视全民参与治理或防控工作体系之 中,这样才能保证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克服。 3.3 重视对土壤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3 土壤污染有效防止措施探究
3.1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开展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土壤环
境污染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以及影响 因素条件,对已经受到污染的环境进行集中性的控制处理,建立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控体系,结合防治、治理等有关工作的实际内 容,就能满足现阶段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条件,保证相关的法律 法规等制度建设更加的合理化,其中监督管理部门能够将土壤 污染与监测控制工作有效落实,建立环境质量数字信息交流平 台,也能将民众的监督与建议全面接收。 3.2 土壤修复或治理的试点建设
结语
环境污染中的土壤污染问题,对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居民健 康的影响作用巨大。所以只有保证相关部门的工作投入力度,才 能将土壤污染的防治效果提升,促进社会产业的长远发展,维护 公民的基本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瑶. 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估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D]. 西 北大学,2014. [2] 邹尚伟.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 保,2016(7):181-181. [3] 张汝安, 泉维洁,黄现民,等.关于山东省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 污染防治对策的建议[C]. 2014 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2014. 作者简介
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
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时刻打响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是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重要举措。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生产活动的频繁开展,我国所面临的土壤污染问题严重程度逐渐加剧。
如果不加以及时防治管理,就很容易对我国态环境质量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土壤污染类型表现、防治特点以及现状问题,对土壤污染防治策略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防治策略;分析引言:近些年来,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促使我国工业化进程迈入了全新发展时期。
然而,随着工业企业搬迁以及改造活动的不断开展,所产生的污染产地数量以及污染规模明显扩增。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妥善缓解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污染问题俨然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予以重点贯彻落实的工作任务。
以土壤污染为例,为及时消除或者减少土壤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重点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期可以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导向。
结合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情况来看,为保障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相关主体单位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土壤防治技术手段以及相关防治策略,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攻坚处理,以期可以尽快恢复场地使用功能,保障我国生态系统质量安全。
1土壤污染类型情况、特点表现以及现状问题分析1.1.土壤污染类型土壤污染场地可以根据污染物类别属性不同,细化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以及复合污染等多种类别方式。
1.无机物污染。
无机物污染更侧重于强调重金属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工业生产大量排放或者倾倒重金属物质,最终引发场地土壤污染现象。
结合以往的调查研究经验来看,容易引发重金属污染的行业主要以金属冶炼业以及化工生产等工业企业为主。
2.有机物污染。
当过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到土壤环境当中,不仅会对土壤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场地污染现象。
北京市土壤污染与防控策略
北京市土壤污染与防控策略第一章:北京市土壤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尤其是工矿企业、交通干道和垃圾堆场等场所存在着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农药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导致土壤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大量积聚,超过了土壤自身清除的能力,使得土壤污染问题更加复杂。
此外,农家乐、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兴起,也让一些农田土壤逐渐受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
乡村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城乡土壤污染问题愈发突显。
在部分区域,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致癌有机物等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土壤污染的防控。
第二章:北京市土壤污染主要类型北京市的土壤污染主要分为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垃圾四种类型。
1.工业污染:工矿企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大量排放,导致土壤中重金属、有害物质等积聚,对野生动植物和人类造成威胁。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容易渗入土壤并对土壤造成污染。
3.交通污染:机动车辆的排放物、道路尘埃以及其他小区域的燃煤等,给土壤带来了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污染。
4.城市垃圾污染:城市垃圾固体废物和污泥中含有重金属、有害物质等,对土壤造成污染。
第三章:北京市土壤污染的防控策略1.建立土壤污染防控监测体系: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力度,实行全面覆盖土壤监测,并建立土壤信息系统平台。
同时加强对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排污情况的监测与排放管理。
2.建立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
建立推广“农村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推广示范站”,完善土壤修复技术规范。
3.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加强农地和工业园区等土壤重点修复工作。
提出土壤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开展土壤污染修复项目,适度调节农业生产力专用地土地荒漠化过程,通过系统治理提升土地的环境质量。
浅谈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
浅谈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摘要:导致土壤污染的原因比较多,这就应从土壤污染现状入手加以分析,在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状况下提出适当的土壤污染防治策略,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本文将针对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加以分析,了解土壤污染的现状和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难点。
找准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契合点,据此提出合理策略,对各类土壤污染展开有效治理,为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保护;防治策略引言土壤污染问题较为复杂,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均会导致土壤污染问题,这必然影响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各类污染问题对农作物生长效果和当地生态环境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这就应从土壤污染实际表现入手提出关联策略,保证具体策略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控制土壤污染问题恶化,实现土壤环境治理和综合保护的目标,这对于保障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防治效果和关联工作实际开展水平有重要作用。
1土壤污染的现状1.1农药过量使用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会在其中使用农药,这就会导致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农药中有害物质,在土壤中农药吸收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也会造成污染问题。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每一亩农田使用的农药量约为14kg,并且农药中残留的有机物会渗入到土壤当中,这就会影响土壤的性能,严重情况下也会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综合管控效果产生影响。
尽管近年来也推出了绿色种植,但是绿色种植范围比较小,对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作用没有达到具体标准。
1.2化肥过量使用尽管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适当化肥对于提升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但是过量使用化肥可能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土质退化等问题,严重情况下也会造成农业产量下降,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土壤污染防治难度骤然提升[1]。
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也会慢慢堆积在农作物的根部,在农作物根部化肥逐渐向地下转移状况下也会转化成化合物,受土壤风蚀的影响,化肥化合物也会出现渗入面积扩散的问题,土壤中硝酸盐比例超出标准,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PPT
国际合作交流与经验借鉴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土壤污染防治交流与合作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水平。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外相关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题。
资金保障多渠道筹
05
措方案探讨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及申请流程解读
政策支持
解读中央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支持 政策。
申请条件
明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需满足的 条件。
申报流程
详细阐述项目申报、评审、资金拨付等各环 节的具体操作。
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加大举措展示
预算安排
展示地方财政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预算安排及增长 情况。
投入方向
列举地方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等领域。
标准化建设在土壤污染防治中作用阐述
制定完善相关标准
制定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风险评估标准、修复效果评估标准等,为土壤污染防 治提供技术规范和指导。
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 效执行,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远期目标(7-10年)
全面实现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构建土壤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遵循原则及指导思想阐述
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01
强化源头防控,加大土壤污染预防力度,优先保护未污染土壤
。
风险管控,分类管理
02
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
境安全。
综合治理,协同推进
03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土壤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土壤污染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同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下一步,应从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切实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土壤污染现状根据国务院决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
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1)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5.9%、1.6%、1.2%和1.3%,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7.6%、1.2%、0.9%和0.7%,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8.4%、1.1%、0.9%和1.0%,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3)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5846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和电力等行业。
在调查的81块工业废弃地的775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4.9%,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在调查的146家工业园区的2523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9.4%。
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在调查的188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1351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1.3%,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在调查的13个采油区的494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3.6%,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
在调查的70个矿区的1672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3.4%,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
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
在调查的55个污水灌溉区中,有39个存在土壤污染。
在13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6.4%,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在调查的267条干线公路两侧的1578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20.3%,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150米范围内。
土壤污染成因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在局域范围内,人为活动的影响更为突出。
我国土壤污染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
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高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局域性土壤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由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造成的,较大范围的耕地土壤污染主要受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一些区域性、流域性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则是工矿活动与自然背景叠加的结果。
工矿企业污染物排放是造成局域土壤重污染和高风险的主要原因(1)金属矿冶活动造成的污染。
有色、黑色金属冶炼是造成采矿区和矿产资源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金属冶炼过程中含有重金属的粉尘沉降是造成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矿冶废水直接排放和土法冶炼也会造成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2)重污染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重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老化、生产工艺等限制因素,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导致企业周边土壤污染。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60万吨石油经“跑冒滴漏”等途径进入环境,其中绝大部分进入土壤。
重污染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直接排放可造成企业周边土壤的污染。
(3)工业废弃地造成的污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大批工业企业搬迁或关闭,部分工业废弃地环境风险较高,成为新的污染源,对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构成威胁。
(4)废弃物堆放场地造成的污染。
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堆放于地表的废石、尾砂、废渣和粉煤灰通过风化和淋滤等作用,其中的重金属被活化并以各种形式逸散到周围环境中,并最终进入土壤导致环境污染。
废旧电器和报废汽车含有铅、汞、镉和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和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处理不当可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我国的垃圾处理处置主要是以堆放、填埋为主,导致大量成分复杂、污染物含量极高的渗滤液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周围土壤污染,非卫生填埋场周边的土壤污染尤其严重。
河道和湖泊疏浚底泥,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含量一般都较高,如不加处理直接施用于城市绿地或农田,会导致土壤污染。
(5)燃煤排放造成的污染。
燃煤排放产生大量的汞、铅、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土壤并积累,造成大范围或区域性的土壤污染。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年均燃煤释放的汞超过220吨,占汞排放总量的38%,仅次于金属冶炼排放。
农业生产活动是导致耕地土壤大范围污染的主要原因(1)污水灌溉引起的污染。
工业污水直接灌溉或使用受污染的江(河)水灌溉农田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造成的污染。
滴滴涕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于20世纪80年代全面禁用,但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土壤环境中降解缓慢,目前土壤中还能够普遍检出,在有的地区还存在较高的残留。
同时,滴滴涕作为三氯杀螨醇的原料、六六六作为农药中间体和林丹的原料仍在国内生产、使用,造成新的土壤污染。
施用含铜农药和含砷农药(如亚砷酸钠、砷酸钙)成为农业土壤特别是果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常用的磷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较为突出的是镉。
磷肥的长期施用是导致局部农田土壤镉污染的原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农用磷肥施用量逐年增加,近30年累计施用量达到1.63亿吨,通过施用磷肥带入到耕地土壤中的镉总量估计高达数百吨。
农膜的大量使用是设施农业土壤中酞酸酯污染的主要来源,农膜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很高。
全国农用塑料薄膜年使用总量为176万吨,农膜中的酞酸酯易于从塑料中解析并进入土壤环境,导致大面积的酞酸酯污染。
(3)秸秆燃烧排放造成的污染。
秸秆露天焚烧所释放的颗粒物和各种气态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成为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污染的来源之一。
(4)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畜禽养殖也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硫酸铜、硫酸锌、洛克沙胂等饲料添加剂含有大量铜、锌、镉、砷等重金属物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会导致土壤铜等重金属的污染。
在一些受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灌溉影响及施用养殖场有机肥的耕地土壤中,土壤砷、镉、铜、锌等重金属超标严重。
(5)污泥施用引起的污染。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25亿立方米/日,年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3000万吨,而农田施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约占污泥总量的45%。
污泥中含有重金属、多氯联苯、二噁英等多种污染物,农田长期施用污泥可导致土壤污染。
自然背景值高等是一些区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1)自然背景值高引起的重金属超标。
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有色金属成矿带,镉、汞、砷、铅等元素的自然背景值较高,加上金属矿冶、高镉磷肥施用等,导致这些地区重金属普遍超标,加剧了区域性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
(2)流水搬运与洪灾造成的污染。
长江中下游两岸土壤镉污染可能与流水搬运和洪灾有关。
在镉成矿带和高背景地区,由于洪水等作用,土壤中的镉可在流域中下游形成富集区或富集带。
(3)森林火灾引起的污染。
我国每年由于森林火灾产生的多环芳烃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别为40吨和9.5万吨,最终大都沉降到地面,对土壤造成一定污染。
土壤污染危害长期以来,由于土壤环境保护未得到应有重视,历史欠账较多,多年累积的土壤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特征,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中度和重度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1)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污染会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农作物可能会吸收富集某种污染物,影响农产品质量;我国每年因土壤污染造成农产品减产和重金属超标的损失达200亿元。
如,湖北省大冶地区长期受有色金属冶炼的污染物排放影响,导致土壤镉污染严重,造成稻谷和蔬菜中镉严重超标;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铅锌矿区多个选矿厂尾砂库因洪水灾害造成垮坝,致使沿岸5000多亩农田受到严重污染。
(2)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长期食用受污染农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住宅、商业、工业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还可能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危害人体健康。
如广东省翁源县大宝山矿区长期不合理的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周边农田及农作物严重污染,导致位于其下游的上坝村村民重病频发,健康损害严重。
(3)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周边环境介质的质量。
土壤环境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紧缺、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化,粮食安全保障的压力持续加大,土壤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