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典型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典型模式

一、理想典型模式

(一)概念

“理想类型”(ideal type)又译“理想型”、“理念型”,是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精髓,是他观察、分析和解释经验现实的概念工具。理想类型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完善物,它对经验现实不是摹写和复制,而是综合和建构。“理想类型”是通过对一种或多种要点的某一方面的强调,以及对许多各不相同的、离异的、偶然存在的具体个别现象的综合而形成的,这些要素被按照那些偏于某一方面强调的观点形成统一的解析结构。就其概念抽象而言,这种精神结构不能在任何现实部分中由经验来发现。它是一种乌托邦。理想类型是韦伯对经验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解释的“坐标原点”,是他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的“透视镜”。理想类型具有既摆脱现实又因此而认识现实的作用,其功能是对经验的现实进行对比,以便确立它的差异性或相似性。……并以因果性去理解和阐释它们,正是通过对现实的过程与理想类型的过程之差距的比较,对实际动机的认识才变得更为容易,这种理想的、客观化的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在研究中发展推断的技巧:它不是假设,但提供了形成假设的方向;它不是现实的描述,但为这种描述提供了一种明晰的表达手段。

(二)分类

理想模型一般可分为三种:

1、实体理想模型

这种模型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上,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把客观实体理想化。例如中学物理中最简单、最重要的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杠杆等。

2、系统理想模型

所谓系统,一般泛指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全体,如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全体,叫做“力学系统”;讨论重力势能时,把地球和某物体视为“保守力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称为系统理想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其他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而只研究系统内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的保守力系统和绝热系统是不存在的。

3、过程理想模型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在物理学研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首先分清主次,然后忽略掉次要因素,只保留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这样就得到了过程理想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简谐振动等。

(三)特征

韦伯的理想类型作为分析和解释经验现实的概念工具,有一下特征:

1、带有唯理论和先验论色彩

其主要表现是在概念、范畴与经验现实关系的问题上,韦伯深受康德等人的影响,强调概念、范畴对经验现实的建构和综合、分类和整理,注重概念演绎法在对经验现实进行分析解释过程中的作用。尽管理想类型是对经验现实的抽象和升华,离不开经验现实,然而,又绝不是对经验现实的反映和复制。韦伯承认,选择构成理想类型的要素是一种有点儿独断的事情。挑选和强调什么,忽略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所要调查的问题的类型和所要设定的问题所影响。因此,说一

种理想类型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并没有多大意义。对于研究的一种模式而言,也许选择这类要素群是最佳的,而对另一种模式而言,一组完全不同的要素则可能更为适当。韦伯理想类型的建立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先验性,概念、范畴固然对经验现实具有建构和整理功能,可是概念、范畴又从何而来?理想类型究竟怎样建立?韦伯对此没有作明确的回答。

2、蕴含着理性假设

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之一是“合理性”:倾向于把握社会行动或这会现象的明显或不明显的逻辑性。经验现实是纷乱零散的,人们借助于理性的“理想类型”,把纷乱零散的经验现实加以整理,以赋予经验现实合理性。正是这种理性力量的作用,人们才能够对纷乱零散的经验现实进行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分析。

3、起着理论中介的作用

韦伯把个人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他受德国历史主义的影响,注重对个人社会行动的独特的主观主义的理解,但为了保证这种理解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他还应当从事因果分析。理想类型就是韦伯对历史主义个别化的理解方法与实证主义一般化的因果分析的融合和改造。理想类型的行动范畴是把行动者同其他行动者或主体以及历史背景联系起来的一种构造;理想类型既是解释的,又是因果的,它把意义同目的联系在一起。理想类型是从经验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意在说明相似过程和结构中某种共同的特征。此外,通过提供某种共同的分析标准,理想类型可以在各个层次上构成,并带有各种程度的概括性。你可以提出人格模式、社会关系、团体,或更大集体的理想类型。同样你可以提出适用于一个特定历史情境或更一般的模式的理想类型。正因凭借各种各样的理想类型,韦伯的社会学才超越了个人层析而达到社会层次上进行理论概括和比较分析,就从“微视社会学”走向了“巨视社会学”,即对个人社会行动主观意义的理解到对“意义世界”的理解。

4、留有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痕迹

韦伯尽管赞成德国历史主义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区分,但他又从实证主义角度认为,社会科学要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工具。社会科学由于自己研究对象具有动机和价值附着,建构概念比自然科学更为复杂和困难,但这并不是说明自然科学建构抽象概念形成“规律”的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无任何意义。理想类型就是韦伯上述思想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体现。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H·特纳指出:“理想类型的策略在许多方面与特种分类程序差不多,后者在生物科学中用来对物种进行分类并对有机体结构和过程进行描述,这种方法着重强调的是概念框架和范畴而不是命题和定律。”日本学者金子荣一在评议理想类型时说过:“科学,尤其精密科学的发达,显示了概念并非单纯的‘混色感觉’而是具有固有的理论范定,也具有透过理论范定以限定对象的机能。如在力学中,经常谈到直线等速运动和圆周运动,在严密的意义上,让这数式满意的运动,并不存在于被感觉掌握的现实里。力学的质点,直线等速运动,圆周运动概念都是可能构思的‘理想’概念。在透过此可能构思的关系以理解现实现象中,方有科学思考的特性。韦伯的理念型论可说是在社会学领域里追求数学、物理学等精密科学中显然自觉的概念机能。‘封建制’、‘资本主义’等,即是在概念的纯粹性里不能经验地发现的‘思想像’与‘乌托邦’。虽然如此,透过这理念中所设定的严密概念范定,现实社会生活方可在科学的严密性之下被了解。”

二、韦伯的理想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