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分布数据图表
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5026a9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0.png)
3.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
中东、非洲、俄罗斯及南美是我国的主要来源地,这四个区域进口原油的占比合计达95%, 中东地区仍是我国进口原料的主力地区,占比达进口总量的48%,非洲占比18%,俄罗斯占比 16%,南美地区13%。
4.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威胁
我国石油进口量大,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海上运输交通要道, 但马六甲海峡是海盗劫船发生的重灾区,使我国石油面临 运输安全威胁。中东和非洲地区动荡将对我国石油进口安 全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缺少可生成石油的海相沉积地层。因此,在20— —40年代国内盛行“中国贫油论“的悲观论调,认为” 中国绝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主体
各类能源所占比例/%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非化石能源
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 56.5
19.3
8.3
15.9
2020年世界能源结构 27.2
31.2
24.7
16.9
思考:
1.消耗相同数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时,煤炭、石油、天然气碳排放的比例关系怎样?试简要计算。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煤炭为0.7,石油为0.54,天然气为0.39,非化石能源为0
2.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
(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 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自学窗--理论创新帮助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
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世界发现的油气田主要分布 在地质时期的海洋沉积地层(称为海相沉积)中,由 此总结、升华形成的石油成因理论,称为“海相生油 理论”。
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
2.我国能源特点
【 思 考 】 阅读下图和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的特点?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分析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b86b4910a6f524ccbf85a6.png)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㶲分析本文研究对象为N600—25.0/600/600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
建立600MW超临界机组的热力系统分析模型,对这个机组的主要热力部件进行㶲分析,得到这些热力系统的㶲效率及㶲损率。
由最后分析结果知道这些热力系统中㶲效率最低的是凝汽器,但是凝汽器所占的㶲损率是最小的。
所以从凝汽器考虑节能是比较困难。
高压加热器相较于低压加热器来说,其㶲效率普遍比低压加热器高。
这主要是由于低压加热器的换热温差比高压加热器大。
低压加热器可以考虑通过加装蒸汽冷却器可以减小加热器端差,降低㶲损失。
汽轮机的㶲效率达到了92.33%,㶲损率 3.81%。
汽轮机是比较节能的设备。
锅炉的㶲效率52.23%,虽然远比凝汽器低,但是㶲损率占47.68%。
锅炉的㶲损失是最大的,这些损失主要是由煤燃料燃烧、高温差传热以及锅炉本体散热引起的。
所以锅炉是重要节能对象。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人类文明的每一次伟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替代。
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越高,对能源的需求就越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间段,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
能源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保持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降低传统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依赖。
即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能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1.1.1 全国的能源现状按照不同的分类形式,能源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
①对能源的基本形式进行分类,将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等,二次能源是指一次能源加工生产的能源产品,如电力、天然气、各种石油产品的转化品等。
②根据能源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只要能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的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与之相对应得是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是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
数据分析|中美两国电力工业发展对比
![数据分析|中美两国电力工业发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2ac76dd783e0912a3162a3b.png)
数据分析|中美两国电力工业发展对比前言:近期看到一些关于中美能源和电力发展对比的文章,作者包括能源电力专家和能源主管部门的老领导,引起了一些讨论,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找了一些数据,做了一些图表,可供行业专家们参考。
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自2011年超过美国后,成为全球电力装机最大的国家。
毋庸置疑,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其电力工业的发展先于中国很多年。
经过中国近十余年来的追赶,在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上均超越了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在装机结构上,两国有其固有差异,但装机结构的变化趋势,值得对比分析,这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对比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对比看到问题促进发展,发展才是目的。
一、中美两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发展、比较首先,中美两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发展对比。
手头可查到的连续的美国发电装机容量数据为1990以后的数据,下图展示了1990~2017年的装机容量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发电装机到1990年已经发展到了很稳定的阶段。
除了2002~2003年这4年发展较快之外(2002年增长6.7%为最增长率),其余年份,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自2008年突破10亿千瓦,截至2017年(10.85亿)仍未能突破11亿千瓦。
接着看发电量的发展,数据较全,下图展示了美国自1950年开始的发电量增长。
美国本土未受到二战破坏,自1950年以来,发电量持续增长。
一直到1970年,折合年均复合增长率都大于6.5%(注:本文的折合年均复合增长率,是对多年度数据的一种处理,如两个数据跨N年,则计算这N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后面数据如再跨M年,则再另行计算这后M年的复合增长率。
下文同)。
总体来说,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的发电量增速是下降的,近十年来部分年份是负增长的。
从2005年站上4万亿千瓦时以后,基本不再增长,2010年达到历史峰值4.125万亿千瓦时,2017年为4.015万亿千瓦时。
接下来看中国的电力装机发展。
中国的能源安全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中国的能源安全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34624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5.png)
主体
煤炭
各类能源所占比例%
石油
天然气
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
5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19.3
8.3
2020年世界能源结构
27.2
31.2
24.7
非化石能源 15.9 16.9
1.消耗相同数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碳排放的比例关 系怎样?试简要计算
•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煤炭为0.7,石油为0.54,天然气为0.39。 • 碳排放的比例关系为:0.7:0.54:0.39=70;54:30
(53.209-45.521)÷45.521*100%=13.5%
能源结构调整是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拓展延申:煤炭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哪些环保措施?
实行矿区土地的 复垦
回填塌陷区,煤矸石、 粉煤灰合理利用
保护土地资源
提高能源综合利
环
用效率
加大技术投入
减轻运输负担, 减少废弃物排放
保
措 施
建立循环型经济
风能、太阳能发电
核电
潮汐电站
可燃冰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3、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措施 (3)开辟多源、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 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中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
积极开发新能源是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结构的主要举措
拓展延伸:我国主要的新能源
• 煤炭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 • 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造成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
活动:分析能源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在消耗相同数量能源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存在差别。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分析
![高考地理热点问题(能源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9fcc61910ef12d2af9e7b8.png)
高中地理复习:能源专题【热点分析】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也先后出现“电荒”“油荒”和发电用煤告急现象。
目前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存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
能源问题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能源领域也是中国同其他国家交往和合作的重要领域。
能源问题对已高速行进多年的中国经济列车的瓶颈作用日益凸显。
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应将建立节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
能源问题是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的高考持续性热点。
【知识链接与问题分析】一.各种能源的优缺点。
水电开发的优缺点: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发电成本低,综合效益大。
缺点: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发电少,电量不稳定,枯水期需火电调节;对位置的要求高。
煤:优点——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和利用技术难度不大。
缺点——发热量和燃烧效率不高;输送和使用不如石油方便;易造成环境污染。
石油和天然气:优点——便于开采、运输、使用;发热量高;天然气的燃烧会造成的污染较小。
缺点——石油的燃烧会造成较大污染。
太阳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能量不稳定,受地域和季节影响较大。
水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比较廉价,水利枢纽可以综合利用。
缺点:能量不稳定(如我国四川水电时有短缺),水利枢纽淹没耕地,需要移民。
核能:优点: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缺点:需要较高的科技和充足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风能: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内地地区(如达坂城)缺点:利用难度大,受地区和季节影响大.沼气:优点:热带、亚热带利用时间长缺点:温带利用时间短地热能:优点:成本低廉,用之不竭,没有污染缺点:开发难度大,受地域限制(2).通过数据、图表说明煤炭、石油、水能、生物能、核能和沼气的特点,世界和我国的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前景。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74课中国的能源安全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74课中国的能源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31967128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7.png)
第74课中国的能源安全课程标准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学习目标1.通过图表,分析我国能源供需现状及我国能源分布现状。
2.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我国石油开发利用现状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3.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我国煤炭开发利用现状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理解煤炭资源的利用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4.通过图文数据,认识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趋势。
必备知识梳理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2.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3)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原因①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_: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_导致进口成本增加。
②石油长距离运输: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3.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_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我国煤炭资源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_安全风险。
(3)煤炭开发_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造成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隐患。
4.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①能源生产、_、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
②能源利用向清洁、_、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_等趋势。
(2)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3)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掘_能源的资源潜力。
②改善能源_,大力发展低碳能源。
③开辟多源、稳定的_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
④加强国家战略能源_。
[思维拓展]我国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原因我国的经济逐年增长,石油进口量逐渐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大了石油供应的风险;石油战略储备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体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储存足够的石油,一旦石油通道发生问题或者石油供应发生问题,大量的石油供应就会被切断,一旦我国没有足够的石油,经济就会陷入瘫痪。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保障能源安全1.我国未来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2.我国石油储备基地(1)原则:储存成本低;调配效率高。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8cf4ea0f6bd97f192379e917.png)
国家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美国842.9588.7498190.2加拿大9785.226.520.3法国87.538.410.192.9德国113.970.27130.5意大利75.164.513.4-英国74.477.929.715.7俄罗斯124.9350.782.937日本197.678.7108.862.1韩国104.330.468.633.4印度148.546.7245.8 3.8中国404.679.81537.415.9各能源合计各能源合计所占比率操作要求:(1)在第一行的上方插入一行,在A1单元格中输入标题"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统(2)将单元格区域A2:G15中的字的大小设置为14号;使内容水平居中;加上边框线,外框(3)利用函数计算各个国家各种能源的合计;用下列公式计算各能源消费所占比率:所占(4)按照石油消费量对数据表中的数据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5)以单元格区域A2:F2和A4:F4为数据源将中国各能源的消费做成饼图,标题为"2009年(6)保存文件并关闭应用程序。
水力等合计6290.213.14.210.51.239.816.70.724139.3消费统计",合并A1:G1单元格,并使标题居中,字体设置为黑体、20号,单元格底纹设置为酸橙色。
,外框线设为双实线,内框线设为细单实线。
:所占比率=该能源消费总和/所有能源消费总和。
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要求显示图例,在图表中标示各能源消费的百分比,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到当。
入到当前工作表中。
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及水力发电量规模分析
![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及水力发电量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aa4d189eb172ded63b7f2.png)
我国水能资源储量及水力发电量规模分析中国水能资源储量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全国面积960万km2,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大地,地势高差巨大,地形复杂多样。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区,延伸出许多高大山脉,向东逐渐降低。
中国北部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阴山、大兴安岭等,南部有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南岭、武夷山等。
从高原和山地,发源出众多的大小江河,遍布全国。
这些山脉与河流,构成了中国大地的基本形态。
图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储量与世界总量对比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能资源很丰富,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598条,全国江河年均径流量26800亿立方米。
全国江河水能理论蕴藏量6.8亿千瓦,年发电量5.9万亿度;可开发的水能3.79亿千瓦,年发电1.92万亿度,居世界第一。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仅占全国可开发水能总量的6%,中南地区占15.5%,西北地区占9.9%,西南地区最多,占全国的67.8%。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第2页在这广袤的国土上,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能资源。
中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6.76亿kW ,年发电量59200亿kWh ;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 ,年发电量19200亿kWh 。
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
全国水力发电量规模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水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94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
图表 2014年全国分省市规模以上电厂水力发电量单位:亿千瓦时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第3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1-12月我国水电发电量为9,9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大数据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大数据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6fd21467ec102de2bd8950.png)
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大数据研究报告目录一 新能源乘用车车型产品结构分析(一)车型分布(二)主要用途分布(三)燃料类型分布(四)电池及电机配套类别二 整车运行特征分析(一)日均行驶里程对比分析(二)不同车速下经济性指标分析(三)车辆运行电池温度情况(四)实际续航里程与工况法标称里程的分析(五)节能减排效果三 运行故障分析(一)整车故障分析(二)电池、电机相关故障分析四 充电行为特征(一)上线车辆与充电车辆对比分析(二)应用快充车辆占比情况(三)充电开始时间(四)开始充电SOC值图表目录表1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燃料类型及各细分车辆占比表2 插电式乘用车不同储能材料及电池外形分布表3 不同燃料类型私家车百公里电耗情况表4 不同用途纯电动乘用车不同车速段百公里平均耗电量表5 纯电动出租车不同季节不同车速段百公里平均耗电量表6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带电量实际续航与工况续航差异率表7 采用磷酸铁锂的纯电动乘用车故障分布表8 采用锰酸锂的纯电动乘用车月平均故障分布表9 方形动力电池纯电动乘用车月均故障分布表10 采用方形动力电池的插电式乘用车故障分布表11 采用软包动力电池的插电式乘用车月均故障分布表12 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新能源乘用车月均故障分布图1 纯电动乘用车各细分车型及不同用途接入数量占比图2 插电式乘用车各细分车型及不同用途车辆数量占比图3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用途及各细分车辆占比图4 插电式乘用车不同用途及各细分车型占比图5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储能材料及电池外形分布图6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车型储能材料及电池外形分布图7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电机类型的车型和用途分布图8 插电式乘用车不同车型储能材料及电池外形分布图9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用途的日均行驶里程对比分析图10 不同燃料种类乘用车中私家车的日均行驶里程分布情况图11 插电式租赁车与纯电动租赁车日均行驶里程分布情况图12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车型早晚高峰平均电耗图13 不同用途纯电动乘用车不同车速下累计消耗SOC占比图14 纯电动出租车不同车速不同季节情况下耗电量占比图15 不同区域乘用车月平均电池启动温度情况图16 典型省市乘用车中私家车月平均电池启动温度情况图17 典型省市纯电动出租车月平均启动温度情况图18 不同季节实际续航平均里程与工况里程差值比图19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日均行驶里程段单车年耗电量图20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日均行驶里程段单车年减排量图21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日均行驶里程段单车年节油量图22 不同用途新能源乘用车单车年均减排量图23 纯电动乘用车不同类型故障年累计量占比图24 插电式乘用车不同类型故障年累计量占比图25 纯电动乘用车各细分车型不同类型故障年累计量分布图26 插电式乘用车各细分车型不同类型故障年累计量分布图27 三元材料纯电动乘用车故障占比图28 三元材料插电式乘用车故障占比图29 磷酸铁锂纯电动乘用车故障分布图30 采用软包动力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月均故障分布图31 采用圆柱形动力电池纯电动乘用车月均故障分布图32 乘用车月充电车辆数/ 月上线车辆数图33 乘用车不同用途月充电车辆占比图34 不同用途纯电动乘用车月快充车辆占比一 新能源乘用车车型产品结构分析从车型分布、主要用途分布、燃料类型分布和电池及电机配套类别四个维度对新能源车型及配套零部件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全面了解国内市场中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结构与特点。
人教版选修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word主题单元设计
![人教版选修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word主题单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dd210c7f1922791788e899.png)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要紧目标)
1、明白从一种形式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2、能够分析一些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现象
3、明白能量转化是能量储存的一个基础,在能量储存的过程中必会发生能量的转化。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中国资源网等
常规资源
可展现的电脑实物、教材、教师教学PPT
教学支撑环境
电脑教室、多媒体设备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生通过分科学习,从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差不多明白了能量及能量的多种形式。制定世界能源图表和中国能源分布图表。
2.引导热运动强调是物质分子的运动;电磁运动则与电荷与场的运动相联系,关于电磁场的能量则到下一节再引出;化学能能够从化学键的知识讲起,指出化学从本质上是一个电子与电子,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能。
3.注意区分自然状态的能量与物质运动差不多能量形式之间的联系。自然界的能量能够分为:风能、水能、地热能、潮夕能、地震、海啸的能量,太阳能量等等。风能为空气的动能,水能为水的动能,太阳能中包含着光及各种辐射的能量。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刻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形,说明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要紧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要紧讲述物质能量在转化过程中的两大特性(或两个差不多属性):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量的守恒性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这两个方面构成教材的主线,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这二个重点内容,同时亦是难点所在。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e95d6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2.png)
3.我国石油供需的现状、发展历程及原因
(1)现状:石油生产量的增长明显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目前已成为世
国际
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高度依赖 ________石油市场。
(2)变化。
发展历程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到90年代初
供需特点
“中国贫油论”观点盛行,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
化了这个趋势。
【名师助学】
想一想:
为什么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答案】现代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对能源的大量消耗基础上的,现代
工业社会所需能源的85%以上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的化石
能源提供。
小技巧1:
图示法理解我国能源供需特点
经济快速增长 → 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 增长快
4.我国石油安全挑战
(1)石油供给依赖国际石油市场,受出口国的社会动荡及国际石油市
垄断
场价格 ________威胁。
运输通道
(2)石油长距离运输, ____________不畅可能给我国能源安全带
来威胁。
[小提醒]一个国家的资源安全不仅与本国的资源禀赋有关,而且与
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能力有关,同时也与世界其他相关国家存在密切的
【答案】运输安全问题。
(2)图中A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需要大量开采煤炭资源,这会产生什么安全问题?
【答案】生态安全问题。
【整合提升】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2.中国能源供需面临的五大挑战
内容
具体表现
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1位,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第13位,
2012中国煤炭行业概述及各项数据
![2012中国煤炭行业概述及各项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db9d9ec80508763231121234.png)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意义
第二个指标:灰分 A 指煤在燃烧的后留下的残渣。不是煤中矿物质总和,而是这些矿 物质在化学和分解后的残余物。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份较低。发 热量就低。同时在精煤炼焦中,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能常的灰 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Aad)、干燥基灰分(Ad)等。也有用收 到基灰分的(Aar)。
褐煤
HM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煤大体上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可燃元素是碳(约占65%~ 95%),其次是氢 (约占1%~2%),并含少量氧(约占 3%~5%,有时高达 25%)、硫 (约占10%),上述元素一起构成可燃化合物,称为煤的可燃质 。除此之外,煤中还含有一些不可燃的矿物质灰分(5%~15%,也有高达 50%)和水分(一般在2%~20%之间变化),这些物质称为煤的惰性质。 煤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是煤自燃的根本原因。煤中的碳、氢等元 素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可燃物CO、CH4及其他烷烃物质。煤的 氧化又是放热反应,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使煤的堆积温度升高, 反过来又加速煤的氧化,放出更多的可燃质和热量。当热量聚集,温度上 升到一定值时,即会引起可燃物质燃烧而自燃。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煤堆发生自燃要同时具备以下 4个条件:
(1)具有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了煤的 变质程度,水分、灰分、含硫量、粒度、孔隙度、导热性,是煤自燃的基 本条件。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主要取决于挥发分的含量,挥发分含量 越高,自燃倾向性越强,而且自燃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根据煤的氧化程度 与着火点之间的关系,利用原煤样的着火点和氧化煤样的着火点的差值 ΔT来推测煤的自燃倾向。一般,原煤样着火点低,而且 ΔT大的煤容易自 燃;ΔT>40℃的煤为易自燃煤;ΔT<2 0℃的煤 (褐煤和长焰煤除外)是不 易自燃煤。从表1可看出,从褐煤到无烟煤,其着火点越来越高,自燃倾向 性越来越弱。 (2)供氧条件。煤堆暴露于空气中,表面与空气充分接触,而且空气通过煤 块之间的间隙渗透到煤堆内部,给煤堆内部氧化创造了条件。煤的块度 越大,煤块之间的间隙越大,其供氧条件越好。
中国全图
![中国全图](https://img.taocdn.com/s3/m/ee18e6007375a417866f8f5e.png)
中国全图习题训练(一)能源图: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根据太阳年辐射量的大小,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太阳能资源带,如下图所示。
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纬度 ④大气污染 ⑤日照时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解析:图中呈现的四个太阳辐射带的划分主要考虑了气候和地形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拔、天气状况、日照时间长短。
答案:A(二)经济图: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愈发激烈。
1、“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均位于( ) A.湿润地区 B.第三级阶梯 C.季风气候区 D.矿产丰富区2.IV 经济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 .政策扶持 B.著名侨乡 C.海运便利 D.科技发达解析:IV 经济圈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是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答案:1.C 2.B (三)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
图5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 强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2.乙地PAR 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B .植被少C .地势高D .云雨少 答案:1.D 2.D(四)右图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这四种农作物分别是: A .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B .①棉花、②油菜、③花生、④水稻 C .①油菜、②小麦、③花生、④甘蔗 D .①甜菜、②甘蔗、③棉花、④水稻 答案:C(五)下面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
读图完成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2.a 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1B 2D(六)图8示意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读图回答14~15题。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践(第三版)》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践(第三版)》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https://img.taocdn.com/s3/m/a30aff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6.png)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6. 通过“多系列折线图”组件和计算字段显示四类能源的差额
添加组件,在组件编辑界面中添加计算字段,鼠标左键单击左侧数据窗格中的“+”按钮(搜索字段 的右侧),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字段名称为“天然气差额”,公式为“SUM_AGG(天然气生产)SUM_AGG(天然气消耗)”,点击“确定”按钮,退出公式编辑对话框。
鼠标左键单击左侧功能菜单中的“其他”,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图片组件”,在新建的组件 中鼠标左键双击,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显示的图像文件(能源.jpg),点击“打开”,设 置适应方式为等比适应,通过鼠标拖拉组件边框,适当调整该组件大小。
4. 通过文本组件显示文本
鼠标左键单击左侧功能菜单中的“其他”,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文本组件”,在新建的组件 中输入文本“图解中国能源”,设置文字大小为40像素,加粗,居中对齐。通过鼠标拖拉组件边 框,适当调整该组件大小,高度与图片组件相同,放置在图片组件右侧。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2. 创建“图解中国能源”仪表板
打开FineBI,在“仪表板”功能菜单中,鼠标左键单击“新建仪表板”,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输入仪表板名称“图解中国能源”,鼠标左键单击“确定”按钮,浏览器新建“图解中国能源” 仪表板窗口(选项卡)。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3. 通过图片组件显示图像
4.3.2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打开FineBI,利用中国能源数据,制作仪表板,展示我国2000年~2018年的能源情况。
FineBI数据可视化实战
1. 导入数据
打开FineBI,在“数据准备”功能菜单中,鼠标左键单击“添加业务包”。 在业务包列表中选择新建的业务包,鼠标左键单击右侧的“…”,选择“重命名”,将该业 务包命名为“合同数据业务包”。 鼠标左键单击“中国能源业务包”,进入业务包管理界面,鼠标左键单击“添加表”,选择 “Excel数据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指定的数据文件,即“中国能源数据.xlsx”,点击“打 开”按钮。 在数据预览界面,设置表名为“能源数据”,并确认显示的数据为用户所需导入的数据后, 鼠标左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数据的导入,导入成功后,业务包中将出现该Excel数据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2章第2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2章第2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d1193b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7.png)
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结合材料,归纳分析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结合实际,理解我国的石油供需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3.举例分析,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 4.讨论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地理实践力)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1)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
(2)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
(3)化石能源消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图表点拨]教材第30页图2.13,从该图可看出:(1)世界上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2)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1.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4.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资源特点: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②消费过程中的问题: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