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
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符号”必然包括有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
“能指”:是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的一个专门的术语。
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所指”:是索绪尔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语音中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起这种作用,因此也构成音位。
这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
“肌肉紧张说”: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驰和紧张相互交替的。
音节是发音过程中肌肉的一次紧张过程,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复元音”和“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
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变音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化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词”: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
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语”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
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
汉语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的词组形式。
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
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大多有出处,一般都来自对历史事件、古代寓言的概括,但也可以直接采用名言诗句或社会流行用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语汇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产生一个合成词。
可分为“复合构词”、“附加构词”和“重叠构词”。
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可分成三类:前缀式派生词、后缀式派生词、中缀式派生词。
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开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
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作“语法范畴”。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句子的句型类:根据主谓词组的形式给句子进行结构分类。
句子的功能类:从句子的用途和语气给句子分类。
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语言意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
语境意义: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义素: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又叫语义成分和语义原子。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也可以概括反映互相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
派生义(引申义):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的意义叫。
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同义词: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以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在语言中也存在相反的现象,即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
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反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绝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相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反对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则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叫。
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
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
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
谱系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
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称这种语言形式为。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交
际工具,有人把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
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语言转用: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
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为语言规划。
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的形式,就叫语言规划。
思维分三类: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
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抽象(或叫理性、逻辑、径称)思维指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发散思维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语言习得:顾名思义就是一半靠学习,还有一半靠获得。
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是语言获得问题。
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
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叫目标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叫语言迁移。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语言学:专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叫语言学,它着重在理论上对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进行研究。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个别语言学:其研究的对象是某一种语言。
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着重从理论上探讨语言的共同特点和一船规律,也叫一般语言学。
微观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和结构要素进行研究。
宏观语言学:是指与语言学边缘相关的学科。
理论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
应用语言学:是侧重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
语文学:是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种状态。
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它揭露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符号:就是被约定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志。
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言语链条关系叫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在场的,有顺序,可数的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各成类的关系叫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序,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语言的层次性:语言符号的组合要*语言符号的层级装置了,有两层三级,底层是一套音位的聚合类,有音而无义,上层是语素及语素组合成的词,词组合成的句子三级。
言语规律: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规律。
渐变性规律: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参差性规律:是指语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
语言的整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几种语言或语言因素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现象叫语言的整化。
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语言的融合。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叫语言的混合。
第
二章语音: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载负与传达一定的语义信息并能被别人理解的语言的物质外壳,有自然性、社会性。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学科叫语音学。
乐音: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持这种波形的音叫乐音。
噪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振峰。
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
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非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音强、音长这样的一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我们称之为非音质音位。
音位区别特征:每个音位是由更小的语音形式组成的,这些语音形式有区别音位的作用,我们把它们称作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体系:一个语言的音位体系的内容包括,该语言全部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各音位在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音节:是具体语言或方言的音位与音位组合起来的,从自然发音和听感的角度上得到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语流音变:就是语言单位的读音进入言语之中后,其中一个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
句位学:研究句位的学问叫句位学。
语音规律:语音规律是有条件的,一是语音条件,二是时间条件,三是地域条件。
第三章语言意义:是指语言体系中所固有的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总体或属性或关系的概括认识。
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和概括性。
言语意义: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以词汇形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语言意义。
概念义:也称为理性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
是词义的核心,也是一个语言单位所必不可少的内容。
语法意义:用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的义素为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一群词聚集在一起构成语义场。
语境: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
义项:是语义结构中最小的语义单位。
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预设:是指利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双言所共知的常识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上下位的概念,这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蕴含关系。
含有下位概念的句子蕴含有上位概念的句子。
第四章词:是词汇中最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之一。
即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单位。
固定词组:也称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词组。
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的单位。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单位,不能独立运用,必须有意义。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
词缀: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
词尾:是附加在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意义的语素。
构词法:词的构成方法就是构词法。
同源词:具有同源关系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词聚,一般称为同源词。
同根词:含有同一个词根的各个词之间的关系称为同根词,这些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根词聚,也称同根词。
基本词汇:是在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构造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汇。
社会方言词:指专用于不同社会行业的词,也称行业语。
第五章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
语法学:专门研究语法的学科,是语言学的一部分。
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结合。
语法范畴:指语言意义进一步综合与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就叫语法范畴。
词形范畴: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和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体、时、态、式、人称、级等。
词类范畴:指各种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
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
也叫语法方式。
词法:是指词在组合与聚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形态:一般指词法范围内的语法形式。
显性意义:指用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
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
句子成分分析法:从句子
结构的关系意义特别是显性意义入手,对句子成分的功能和地位作分析的方法。
直接成分分析法: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性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转换分析法:主要指显性形式即线条的次序的转化以及显示意义与隐性意义之间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转换。
篇章的连贯性:指篇章的语义关联,它存在于篇章的底层,是一种语义逻辑的联系。
句法:研究词组和句子的模式以及它们的构造和关系。
篇章语法:第六章表意文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的组合来表达词或语素的意义,而不是标记它们声音的一种文字体系。
表音文字:标记语言声音的文字叫表音文字。
字母:表音文字的书写符号叫字母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自己独创的。
借源文字:借用或参照其它文字的形体、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