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列女·羊耽妻辛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译文: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
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选12篇)
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精选12篇)晋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晋书原文: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
曾祖彦,临海太守。
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傲然不顾,羡招致不已,辞不获而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
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以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
”寻转州主簿。
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
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
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
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
”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
”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转州别驾。
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伐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蔬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
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
”征为尚书郎。
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
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
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
年老致仕,加中散大夫,门施行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译文:罗含,字君章,是桂阳耒阳人。
曾祖罗彦是临海太守,父亲罗绥是荥阳太守。
罗含幼年成了孤儿,是叔母朱氏养大。
罗含少年时有大志向,曾经白天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异常艳丽错杂,飞进自己口中,于是惊醒起来说起这事。
叔母朱氏说:“鸟毛色艳丽错杂,预示你以后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从此以后,罗含做文章的才思一天比一天进步。
20岁时,州官多次征召他,没有去就任。
罗含的父亲曾在新淦县做官,新淦人杨羡后来担任罗含家乡的州将,引荐罗含任主簿,罗含高傲地不予理睬,杨羡不停地聘请他,罗含多次推辞不获批准只好勉强就任。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质传》原文及翻译(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质传》原文及翻译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质传》原文及翻译)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质传》原文及翻译的全部内容。
《宋史范质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
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
晋天福中,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
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
”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
周祖自邺起兵向阙,京城扰乱,质匿民间,物色得之,喜甚,时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质苍黄论撰,称旨。
乃白太后,以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显德四年夏,从征寿州还,加爵邑。
质建议以律条繁冗,轻重无据,吏得因缘为奸。
世宗特命详定,是为刑统。
六年夏,世宗北征,质病留京师,赐钱百万,俾市医药。
师还,以枢密使魏仁浦为相,命质与王溥并参知枢密院事。
世宗不豫,入受顾命.宋初,加兼侍中。
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
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札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
”帝从之。
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
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
帝尤嘉奖。
由是礼文始备,质自为序.礼毕,进封鲁国公,质奉表固辞.初质既登朝犹手不释卷人或劳之质曰有善相者谓我异日位宰辅诚如其言不学何术以处之。
后从世宗征淮南,诏令多出其手,吴中文士莫不惊伏.质每下制敕,未尝破律.朝廷遣使视民田,按狱讼,皆延见,为述天子忧勤之意,然后遣之。
《晋书·任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任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任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任旭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
父访,吴南海太守。
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
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
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
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
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
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
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
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
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
敏卒不能屈。
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
后帝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
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
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与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
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
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
子琚,位至大宗正,终于家。
(节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四》)译文:任旭,字次龙,是临海章安县人。
父亲任访,是吴南海太守。
任旭自幼丧父孤苦无依,儿童时期就勤奋好学,等到年长,树立洁美淡泊的操行,不沾染流俗,乡里人推崇爱戴他。
郡将蒋秀赞许他的名声,向皇上请求让他担任功曹。
蒋秀做官有贪污行径,常常不遵守法令,任旭总是严肃地向他苦苦劝谏。
在蒋秀不接纳他的意见后,任旭就辞官离开,关起门来只做讲课教学,陶养心志罢了。
过了很久,蒋秀犯事被收押,任旭急急忙忙筹划送他,蒋秀慨然叹道:“任旭(任功曹)是真诚可靠的人啊!我没有听从他正直的劝导而落到这个地步,还能说什么呢!”不久任旭被考察举荐为孝廉,被授予郎中之职,州郡接着举荐它为郡中正,但他坚决地请辞回家。
《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虞溥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
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
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
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日:“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请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
唐虞之对,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成体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
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日: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
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
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
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关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晋书·周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周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周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周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周访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
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
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
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
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
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
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
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
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
性谦虚,未尝论功伐。
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
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译文: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他的祖先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
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谦逊而且礼让,行事果断,周济穷困的人,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初中语文文言古诗文及译文【word版】.doc
文言古诗文及译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晋书·张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张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张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张翰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
父俨,吴大鸿胪。
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
”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
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谈,便大相钦悦。
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
”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
②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
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
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
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
”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
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
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时人贵其旷达。
小水制作③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
年五十七卒。
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译文:①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
父亲张俨,官任吴地大鸿胪。
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
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
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钦慕不已。
张翰问贺循赶赴何处,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
”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都没有与家人告别。
②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
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
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
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
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
”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
”张翰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到:“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
2020-2021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
中考必考文言文24篇译文(带原文版)班别姓名《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 10课)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译文:范宁字武子。
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
《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庾翼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庾翼字稚恭。
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京兆杜㐅、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见桓温总角之中,便期之以远略,因言于成帝曰“桓温有英雄之才,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壻畜之,宜委以方邵之任,必有弘济艰难之勋。
”苏峻作逆,翼时年二十二,兄亮使白衣领数百人,备石头。
亮败,与翼俱奔。
事平,如辟太尉陶侃府。
在公府,雍容讽议。
顷之,除西阳太守,抚和百姓,甚得欢心。
及邾城失守,石城被围,翼屡设奇兵,潜致粮杖。
石城得全,翼之勋也。
及亮卒,授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假节,代亮镇武昌。
翼以帝舅年少超居大任遐迩属目虑其不称翼每竭志能劳谦匪懈戎政严明经略远数年之中公私充实人情翕然称其才干由是自河以南皆怀归附,石季龙汝南太守戴开率数千人诣冀降。
又遣使东至辽东,西到凉州,要给二方,欲同大举。
慕容皝,张骏并报使请期。
翼雅有犬志,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时东土多赋役,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刺史邓岳大开鼓铸,诸夷因此知造兵器。
翼表陈东境国家所资,侵扰不已,逃逸渐多,夷人常伺隙,若知造铸之利,将不可禁。
康帝即位,翼欲率众北伐,于是并发所统六州奴及车牛驴马。
时欲向襄阳,虑朝廷不许,故以安陆为辞。
帝及朝士皆遣使譬止,车骑参军孙绰亦致书谏。
翼不从,遂违诏辄行。
翼时有众四万,诏加都督征讨军事。
师次襄阳,大会僚佐,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
”遂三起三叠,徒众属目,其气十倍。
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获马百匹。
翼绥来荒远,务尽招纳之宜,缮修军器,欲图后举。
永和元年卒,时年四十一。
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节选自(晋书•庾翼传》) 译文:庚翼,字稚恭。
风度仪态俊秀奇伟,年轻时便有经世大略。
京兆杜㐅和陈郡殷浩都才名为世之冠,但是庾翼却不看重他们,每每对人说:“这些人应该被搁置一边,等天下太平,再考虑他们的职务吧。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3单元译文
【第十三单元】诸葛亮“空城计”【原文】亮屯于阳平①,遣魏延诸军并②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③率二十万人拒④亮,而与延军错道⑤,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⑥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
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⑦,势不相及。
将士失色,莫知计出。
亮意气自若,敕⑧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⑨;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10)洒。
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12)山。
明日食时,亮谓参佐(13)抚手(14)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15),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候逻(16)还白,如亮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此文中(10)--(16)是注释]【注释】①阳平:古地名,今陕西汉中。
②并:联。
③晋宣帝:指司马懿;魏国将领。
④拒:对抗。
⑤错道:交错进军。
⑥侦候:侦察兵。
⑦回迹反追:掉转人马追击。
⑧敕(犮犺ì):下令。
⑨庵幔:营帐。
(10)却:再。
(11)猥(wěi):突然。
(12)2趣:同“趋”,急走。
(13)参佐:助手。
(14)抚手:拍手。
(15)怯:此指伪装怯弱。
(16)候逻:侦察巡逻的士兵。
【译文】诸葛亮驻军在阳平,派魏延等人的军队联合向东,他自己只留下万把人守城。
司马懿率二十万人马与诸葛亮对抗,而跟魏延的军队刚巧错道前进,直接到了眼前,仅离诸葛亮驻地六十里左右。
前去侦察的士卒告诉他,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将到,已经跟他迫近。
他想前去依靠魏延,可相距又远,(如果叫魏延)掉过头来追击司马懿,看形势来不及。
将军士兵(都大惊)失色,不知用什么计策(对付)。
(这时)诸葛亮神态自若,下令军中全部偃旗息鼓,不能随意出入营帐,又命令打开四面城门,(派人)扫地洒水。
司马懿常认为诸葛亮(处事)稳重,而(现在)突然显出势弱(的样子),怀疑他有伏兵,于是带领军队向北急走上山。
第二天吃早饭时,诸葛亮拍手对助手们笑着说:“司马懿必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有强大有伏兵,(所以)沿着山路逃走了。
《晋书·卢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卢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卢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卢志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卢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
成都王(司马)颖之镇邺也,爱其才量,委以心膂遂为谋主。
齐王(司马)冏起义,遣使告颖。
颖前锋都督赵骧为(司马)伦所败,士众震骇,议者多欲还保朝歌。
志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胜,必有轻易陵轹之情,若顿兵不进,三军畏衄,惧不可用。
且战何能无胜负,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
”颖从之。
及伦败,志劝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得济河,此之大勋,莫之与比,而齐王今当与大王共辅朝政。
志闻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推崇齐王徐结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
”颖纳之,遂以母疾还籓,委重于冏。
由是颖获四海之誉,天下归心。
及(司马)乂死,颖表志为中书监,留邺,参署相府事。
乘舆败于荡阴,颖遣志督兵迎帝。
及王浚攻邺,志劝颖奉天子还洛阳。
时甲士尚万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晓,众皆成列,而程太妃恋邺不欲去,颖未能决。
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
志复劝颖早发。
时有道士姓黄,号曰圣人,太妃信之。
及使呼入,道士求两杯酒,饮讫,抛杯而去,于是志计始决。
而人马复散,志于营阵间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
志入,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今欲奉陛下还洛阳。
”帝曰:“甚佳。
”于是御犊车便发。
屯骑校尉郝昌先领兵八千守洛阳,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
志喜于复振,启天子宜下赦书,与百姓同其休庆。
奔散者多还,百官粗备。
帝悦,赐志绢二百匹、绵百斤、衣一袭、鹤绫袍一领。
洛阳没,志将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刘琨。
至阳邑,为刘粲所虏,与次子谧、诜等俱遇害于平阳。
(节选自《晋书•卢志传》,有删改)译文:卢志字子道,最初征用为公府掾、尚书郎,外任邺城令。
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时,喜欢他的才量,委以心腹,于是成为谋主。
最新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1)《欧阳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译文: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
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
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
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
”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
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
晋书的原文及翻译
晋书的原文及翻译晋书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晋书原文: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
少有才藻,美容貌。
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
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
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
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
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
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
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
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
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
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
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
何无忌甚慕之。
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
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
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
”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译文:殷仲文,是南蛮校尉殷觊的弟弟。
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容貌俊秀。
堂兄殷仲堪将他推荐给会稽王道子,仲文一去就被任用为骠骑参军,赏赐优待有加。
不久改任咨议参军,后任元显的征虏长史。
文言文,诗歌
古诗文阅读(一)5.26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
进士及第。
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
转运使檄抃摄治之,州以无事。
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温成皇后之丧,刘沆以参知政事监护,及为相,领事如初。
抃论其当罢,以全国体。
吴充等相继被逐。
抃言其故,悉召还。
吕溱等既出守,欧阳修等求郡。
扩言:“近日正人端士纷纷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谄事权要。
”修等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
知益州。
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
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
出知虔州。
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
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
”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神宗立,召知谏院。
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
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
”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
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既至蜀,治益尚宽。
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
”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
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师界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
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薨,年七十七。
谥曰清献。
(选自《宋史·赵扩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戌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B.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C.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D.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以率众/比戍还/得余赀持/归为室家计可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等事务的文书。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一)
通达
准确
有文采
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一一对译,不遗漏,不多余。
文从句顺 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没有语病。
翻译下列句子:
人名、年份
人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 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
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因为勇气闻名 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氏璧 。 器物名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凡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 号、年号、庙号、谥号、器物名、朝 代、书名等专有名词和古今同义词, 皆保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 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留)(换)(换)
(换)(换、换、换、换)
很 受 亲近 信任。
(换)(换) (换)(换)
阴兴字君陵,是光烈皇后的同母兄弟。 建武二年,任黄门侍郎,代理期门仆射, 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帝)征战讨伐,平 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 拿伞盖,遮避风雨,亲自脚踩泥泞的路途。
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点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
温故知新
周考翻译题《晋书·范宁传》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1、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 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没有执行。 2、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受孝武帝亲 近喜爱,朝廷有疑问而难以决定的争论时,(孝武帝) 就咨询访问范宁。
《晋书·索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索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索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索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索綝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索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才。
举秀才,除郎中,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
刘曜将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
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冯翊太守。
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
及怀帝蒙尘,綝乃赴安定,与安夷护军曲允频破贼党,迁定宗庙。
永嘉六年,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
七年及即尊位,是为愍帝。
綝以首迎大驾之功,封弋居伯。
又迁前将军、右仆射。
寻又诏曰:“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
授卫将军,领太尉,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及刘曜侵逼王城,议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讨之。
寻以破曜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
后綝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杖其累捷,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
以功转骠骑大将军、左仆射。
刘曜复率众人攻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其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乃发。
曲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
自长安以西,亦不复奉朝廷。
百官饥乏,采稆自存。
城中饥窘,人相食不可制。
时三秦人尹桓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
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
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
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
”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
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戮之于东市。
(节选自《晋书·索綝传》)译文:索綝字巨秀,年轻时才能就超越常人。
后来他被举荐为秀才,授予郎中,调任为南阳王司马模的从事中郎。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镇传)原文及翻译【word版】.doc
《宋史范镇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举进士,吏部奏名第一。
调新安主簿,西京留守宋绶延置国子监,荐为东监直讲。
召试学士院,当得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
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
经四年,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摧起居舍人、知谏院。
上疏论:“民力困敝,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什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商人输粟河北,取偿京师,而榷货即予钞,久而鬻之,十才得其六。
或建议出内帑钱,稍增价与市,岁可得羡息五十万。
镇谓:“外府内帑,均为有司。
今使外府滞商人,而内帑乘急以牟利,至伤国体。
”仁宗遽止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
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
然近制,两制[注]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
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
”议减任子及每岁取士,皆自镇发之。
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
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
”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镇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诐憸猾赖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
(节选自《宋史》)【注】两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赴试进士,吏部奏名为第一。
调任新安主薄,京西留守宋经把范镇延请到国子监,推荐他为东监直讲。
召试学士院,应该得馆阁校理之职,主考部门错误认为他的诗文失之韵律,补校勘之职。
人们为他愤忿不平,但范镇处之安然。
经过四年,越级授官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提拔为起居舍人、知谏院。
《晋书—范宁传》“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晋书—范宁传》“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后,始解褐..为余杭令。
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乡侯。
顷之,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率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续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
宗庙之设,各有品秩,而宁自置家庙。
宁若以古制宜崇,自当条上,而敢专擅,惟在任心。
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初,宁尝患目痛就中书侍郎张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损读书一,减思虑二,专内视三,简外观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修之一时,近能数其目睫,远视尺捶之余。
长服不已,洞见墙壁之外。
非但明目,乃亦延年。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B.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C.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D.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临发/上疏陈时政/所启多合旨/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也称“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范宁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范宁字武子。
少笃学,多所通览。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
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
乃著论日“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
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
期年之后,风化大行。
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
征拜中书侍郎。
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
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
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
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
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
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
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
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藉。
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
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
”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
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
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
会赦,免。
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
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译文:
范宁字武子。
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
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
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官的。
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
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
(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魑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法作为习俗。
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
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
范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
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
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比得过范宁的人。
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
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
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
范宁指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
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
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
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
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
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
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
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
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所为不合法度。
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
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
”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
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
皇帝认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
(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没有被判罪。
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
范宁六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
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
《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
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