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述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
摘要细胞信号转导的存在及其过程是近年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直接相关。
综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 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于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并最终攻克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肿瘤;细胞信号转导AbstractThe existence and the process of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medicine.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many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Summary of several major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umor development, to clarify thei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and to explore the ultimate tumor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 tumor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前言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
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是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所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的转录表达开始的过程[1]。
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阐明,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细胞癌变机制的认识。
通过对癌基因产物(癌蛋白,oncopro- tein)功能的分析,发现许多癌蛋白位于正常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对促进细胞分裂增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综述范文
细胞因子综述范文细胞因子是一类可以调控细胞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信号。
它们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特别重要的调节剂,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生长发育、造血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将对细胞因子进行综述。
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产生,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细胞生长因子、炎症介质、白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凋亡因子等。
每种细胞因子都具有特定的运作模式和生物学功能。
细胞生长因子主要负责维持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
它们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能够促进上皮细胞增殖和创伤愈合,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元生存和发育至关重要。
炎症介质是由免疫细胞在感染或损伤时产生的,它们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号,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
它们能够引起炎症反应的特征,如红肿、疼痛、热度和组织损伤,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来抵御感染和损伤。
白细胞趋化因子有助于引导免疫细胞向受损或感染的区域移动。
它们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结合,激活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细胞向趋化因子浓度梯度高的区域迁移。
此过程对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病原体清除非常重要。
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机体受到感染,免疫细胞会产生和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以调控炎症反应和病原体清除。
这些细胞因子还能够启动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杀伤肿瘤细胞和感染病原体的效应器功能。
细胞因子在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都与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和信号传导异常有关。
因此,通过干预细胞因子的功能,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治疗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治疗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间相互通讯的过程,它在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状态和正常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分子信号的传递和转导,包括细胞膜上的受体和配体结合、蛋白激酶的激活、信号通路的激活等。
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原理细胞信号转导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结构和信号通路的紧密配合。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表面的受体与外界的信号分子结合,通过受体的激活,启动细胞内部的信号传递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分子信号可以是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等多种化学分子。
细胞信号传递的路径可以通过传统的胞内信号激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跨细膜信号转导的方式。
二、常见疾病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1. 癌症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细胞生长因子过度活跃、受体突变和调控因子异常等,都可能导致细胞的不受控制生长,最终形成肿瘤。
2. 心血管疾病细胞信号转导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血管内皮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 炎症性疾病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也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免疫细胞受体的活化异常会导致免疫反应的失调,引发各种炎症性疾病。
三、细胞信号转导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靶向治疗通过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可以发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激酶、受体等分子,从而可以设计出靶向这些分子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干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细胞信号转导技术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的细胞,使其在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然后将这些细胞重新植入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3. 药物设计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可以为药物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具体机制,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
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一种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主要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和接受来调控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脂质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脂质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功能和机制进行探讨。
一、脂质的种类与结构脂质是一类疏水性分子,它主要由长链脂肪酸和甘油组成。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脂质可以分为三类:简单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
简单脂质包括脂肪酸和甘油,它们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脂质包括磷脂和糖脂,它们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调控蛋白激活和细胞信号传递的作用。
衍生脂质是由简单或复合脂质经过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产物,例如神经酰胺和鞘脂。
二、脂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1. 脂质双层结构的稳定性: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层组成的,它具有稳定细胞结构的作用。
同时,脂质双层还可以作为蛋白激活的平台,调节蛋白的空间结构和功能。
2. 脂质信号分子的产生:脂质可以通过酶的催化反应产生信号分子,例如磷脂酰肌醇和二酰甘油。
这些信号分子可以进一步调节蛋白的激活和细胞信号传递。
3. 脂质与蛋白的相互作用:脂质可以与蛋白相互作用,调控蛋白的激活和功能。
例如,磷脂酰肌醇可以通过与蛋白激酶C的结合来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4. 细胞信号传递的平台:脂质可以作为细胞信号传递的平台,特别是在脂质小体和囊泡中。
这些平台可以通过脂质的动态调控来调节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三、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相关疾病脂质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脂质异常会导致胰岛素信号转导的紊乱,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
此外,脂质代谢紊乱还与心血管疾病、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四、脂质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的应用脂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和调节因子,在疾病的治疗和干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针对脂质信号通路的干预,可以调节细胞信号的传递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一些抗癌药物通过干扰脂质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导的重要机制,它调控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代谢、转录等生物学事件。
而异常的细胞信号转导被证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上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从细胞系层面上说明信号转导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在某些疾病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
1.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细胞信号转导是指从细胞外向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膜受体、内在酶和信号分子等分子来进行的。
如膜受体主要有离子通道受体和酪氨酸激酶受体等,内在酶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酰化酶等,而信号分子则包括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信号从细胞外部刺激受体开始,通过多步骤的酶调控和分子转移传递到细胞内部。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信号转导通路如mTOR、NF-κB、JAK-STAT、PI3K-AKT等,信号分子可以调控多个通路的正反馈和负反馈。
2. 细胞信号转导在疾病中的重要性细胞信号转导在生理和病理方面都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正常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并调控了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的发生。
在疾病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往往能够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肿瘤细胞的增殖往往与增殖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PI3K-AKT-mTOR等)的异常激活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常常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
而病毒和细菌感染也会打乱宿主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宿主免疫反应的正常发生。
3. 在某些疾病中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1)肿瘤的发生:多数恶性肿瘤是由于增殖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而发生。
例如,EGFR、HER2、VEGFR等受体激动剂会引起多种癌症的发生。
PI3K/Akt、MEK/ERK、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亦可导致肿瘤的发生。
(2)免疫相关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涉及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细胞信号转导概述(一)信号转导的概念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与交换对细胞的生存非常重要。
细胞的信号转导是通过多种分子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有序反应,将来自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各种效应分子,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
通常所指的信号转导是指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即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作用,将其转变为细胞内各种分子数量、分布或活性的变化,从而对细胞的功能、代谢、生长速度、迁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二)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通常由信息分子(signaling molecule)、受体(receptor)、转导体(transducer)及效应体(effector)四个环节组成。
信息分子的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胞质或核内,与之相结合的相应信息分子统称为配体(ligand)。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可诱导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激活转运体,进而启动细胞内的信息转导途径(如效应体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功能的改变。
(三)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根据介导的配体和受体的不同,信号转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溶性配体或物理信号作用于膜受体,随后经历跨膜和细胞内信号转导体的依次作用,最终作用于效应体,产生效应。
依据膜受体特性的不同,这类信号转导又有多种通路,主要是由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和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另一类是脂溶性配体直接与胞质受体或核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这类方式通常都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而产生效应。
应当注意到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也大多可以影响转录因子的活性而改变基因的表达。
(四)信号转导途径间的交互联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细节非常复杂,涉及蛋白质等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而且各种信号转导通路间存在更为复杂的联系,构成错综复杂的信号网络(signaling network)。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内质网应激及其疾病关联性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内质网应激及其疾病关联性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之间的通讯则是生命体系得以协调、保护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关键。
细胞信号转导(Cellular signaling)是指细胞内外物质、信号分子通过反应器(受体)、信使(第二信使)等途径,以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正常的信息传递与转化。
由于细胞信号交流具有相当复杂多样的特性,存在大量的调节分子和酶基质,其中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引起的信号转导是近年来发现和研究的新方向。
内质网朊头放松: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是指细胞内质网组分上发生异常,工作负荷超过其耐受水平,从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应激反应。
ER是一种分泌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其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细胞内新合成的蛋白质需要经过ER折叠修饰、完整域酰化(N-端)等复杂过程才能完成,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依赖于ER执行的详细调节和监控。
内质网应激时,通常会发生糖基化延迟、积累的未折叠或错折的蛋白质,导致蛋白质聚集和难溶性聚集物的形成,从而产生毒性效应,进而进一步阻碍蛋白质的折叠和转运,并且可以激起纤溶、自噬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内质网应激是调节细胞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受调节的分子包括如下方面:1.内质网质量控制:内质网应激时,细胞启动了一系列应激保护机制,以修复异常的ER蛋白折叠及其信号传导的问题,进而维护内质网的调节与功能。
例如有针对性地转录下游基因(例如,chop)以促进细胞凋亡;触发特殊细胞信标识(例如,EF2)以减轻内质网负担;以及启动蛋白酶解通路,如Ire1和Atf6等,以协调上述过程。
这些保护机制有助于解决内质网中蛋白质放错的问题及细胞应激,起到保护细胞生命的作用。
2.炎症反应:可以说很多炎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脂肪变性、肝硬化以及肺部疾病等等都与内质网应激有关。
研究者发现,当内质网发生异常时,就会引发一系列机体炎症反应。
这是因为当内质网糖基化延迟、积累未折叠或锻折的蛋白质时,这些蛋白质将直接或间接地介导特定信号传递通路的激活进而诱导炎症反应。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信号转导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部传递信号的过程,细胞通过感受刺激和调控不同的信号通路,完成复杂的生化反应。
在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
而在药物研发中,也可以通过对细胞信号转导的深入研究,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一、细胞信号通路细胞信号转导包括内分泌、受体介导和细胞间通讯三种基本类型。
其中的受体介导信号转导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型,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各种物质信号,通过活化不同的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生理功能。
在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各种酶、蛋白质因子、次级信使、转录因子等参与其中,完成信号的传递、扩散和反应。
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细胞生命的基本过程,也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可以采用靶向抑制信号通路或结合不同的信号通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此外,在药物研发中,对于已知的药物,可以通过对其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来更好地设计药物方案。
二、细胞信号通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药物研发中,细胞信号通路的探究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其中一些应用:1. 靶向治疗传统的化学治疗方法通常是针对癌细胞的直接毒杀,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伤害。
因此,现代的靶向治疗方法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靶向治疗是指采用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来干扰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细胞信号通路在靶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抑制分子靶向、抗血管生成等。
在针对癌症的药物研发中,靶向治疗往往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2. 药物筛选药物筛选是药物研发中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筛选大量的小分子,找到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可以作为药物筛选的一个重要目标。
例如,现在常用的微阵列技术,可以同时检测某种治疗性分子对多种基因的表达影响,从而确定哪些基因与该药物的治疗作用相关。
PI3K 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PI3K 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一、PI3K/AKT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其通过影响下游多种效应分子的活化状态,在细胞内发挥着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关键作用,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正因为PI3K/AKT通路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其近年来也成为生物科学界的研究热点。
现就对PI3K/AKT的组成结构,机制功能,与癌症的关系及相关抑制剂做一个综述。
二、组成与结构PI3K(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分为3个不同的类别:Ⅰ、Ⅱ和Ⅲ类,所属分类是基于其主要结构,调控规律和体外脂质底物的特异性。
I类PI3K是负责生产PI(3)P,PI(3,4)P2,PI(3,4,5)P3的,I类PI3K是一个监管和催化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它们进一步根据IA和IB之间子集上的序列相似性划分。
IA类PI3K 是由P110催化亚基和p85亚基调节亚基之间的异二聚体,包括p85调节亚基的5种变体,分别是p85α,p55α,p50α,p85β和p55γ,也有P110催化亚基衍生的p110α,β,δ三个变体。
ⅠB亚类包括p110γ,它并不与p85结合,而是与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01×103的接头蛋白结合,此接头蛋白可介导G蛋白的β、γ亚基活化p110。
Ⅱ类包括3个催化亚基C2α,C2β,和C2γ,但是不像Ⅰ类和Ⅲ类,它没有调节蛋白,Ⅱ类催化PI产生PI(3)P,催化PIP产生PI(3,4)P2,但是关于他们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目前所知甚少。
Ⅲ类只催化PI产生PI(3)P,从结构上来说与Ⅰ类相似,因为他们有一个催化亚基(VPS34)和一个调节亚基(Vps15/ P150)的异二聚体,第Ⅲ类似乎主要是参与蛋白和囊泡运输,也有证据表面,它可以帮助免疫细胞在一些重要进程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吞噬作用的有效性。
细胞生物学综述
细胞生物学概述摘要: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一切生命现象的奥秘都要从细胞中寻求答案。
细胞是生命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细胞及细胞生物学作简单综述。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细胞学科展望正文:一、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
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30年代,是细胞发现和细胞知识的积累阶段。
通过对大量动植物的观察,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生物都是由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的。
第二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细胞学说形成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显微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形态学、胚胎学和染色体知识的积累,使人们认识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893年Hertwig的专著《细胞与组织》(Die Zelle und die Gewebe)出版,标志着细胞学的诞生。
其后1896年哥伦比亚大学Wilson编著的The Cell in Development and Heredity、1920年墨尔本大学Agar编著的Cytology 都是这一领域最早的教科书。
第三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出现后,把细胞学带入了第三大发展时期,这短短40年间不仅发现了细胞的各类超微结构,而且也认识了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不同结构的功能,使细胞学发展为细胞生物学。
De Robertis等人1924出版的普通细胞学(General Cytology)在1965年第四版的时候定名为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这是最早的细胞生物学教材之一。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的出现到当前,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研究细胞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成为主要任务,基因调控、信号转导、肿瘤生物学、细胞分化和凋亡是当代的研究热点。
细胞信号转导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
细胞信号转导与免疫系统调节机制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妙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它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时刻准备着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同时还要监控和清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而在免疫系统有条不紊地运行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宛如一条条看不见的“指挥线”,精准地调控着免疫系统的各种反应。
要理解细胞信号转导,我们首先要知道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智能工厂”,它们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细胞信号转导就是细胞接收、处理和传递这些外界信息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包括信号分子的产生、释放、传递、接收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等。
在免疫系统中,细胞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细胞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来实现。
这些信号分子就像是“信使”,它们可以在细胞之间穿梭,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例如,当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巨噬细胞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这些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 T 细胞和 B 细胞,从而启动免疫反应。
当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事件。
这些受体就像是细胞表面的“触角”,能够敏锐地感知外界的信号。
常见的受体类型包括离子通道型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受体等。
以 G 蛋白偶联受体为例,当信号分子与之结合后,会激活与之偶联的 G 蛋白,进而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如激活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如 cAMP、Ca²⁺等)的浓度,最终导致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网络,而细胞信号转导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免疫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起着“点火器”的作用。
例如,T 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是 T 细胞受体(TCR)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复合物结合;第二信号则是由共刺激分子(如CD28 与B7)的相互作用提供。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疾病的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是生物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生命过程,它负责从细胞外部传输信息到细胞内部,最终控制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这一过程是细胞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进行动态相互作用的基础,因此对于生物学、生物医学以及生物科技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和意义。
然而,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发生异常或失常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发许多疾病。
一、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和分类在细胞外部有许多信号分子,例如激素、粘连分子、生长因子等,它们能够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当受体被信号分子与之结合时,会激发出一系列化学反应,从而使得信号分子能够在细胞内部传递。
信号转导途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外部信号(信号分子)、受体和内部信号传递分子。
外部信号在受体上与之结合,从而刺激受体发生构象变化,并激活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或酰化酶等活性。
这些酶能够磷酸化其内部底物(如其它蛋白质)从而激活其功能或者与其它蛋白质进行互作。
因此,它们在细胞内部形成了信号级联,例如通过激活下游信号传导蛋白,进一步激活下一个蛋白质,最终影响细胞功能。
信号转导通常分类为四种主要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途径,离子通道受体途径,酪氨酸激酶受体(RTK)途径和酰化酶受体途径。
每种途径都有其特定的受体,信号分子和信号传导分子。
不同类型的途径之间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并整合信号,从而确保细胞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信号转导途径异常引发的疾病正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当途径出现异常时,就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许多疾病都与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错乱有关,因此对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对于发现和治疗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
1. 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是一类与免疫和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炎症性肠病(IBD)等。
在免疫细胞和炎症反应中,信号转导途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肠道炎症中,信号转导途径可以促进白细胞趋化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免疫细胞大量浸润。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多酰胺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多酰胺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是细胞内信号传递的重要方式,它涉及了许多生命活动的执行和调控。
多酰胺是一类具有多个酰基的脂肪酸,它们在细胞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多酰胺代谢与许多疾病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一、多酰胺代谢途径的概述多酰胺代谢途径主要包括多酰胺合成、β-氧化和ω-氧化等步骤。
多酰胺合成是指将酰基转移至甘油骨架上,形成三酰甘油等结构;β-氧化是指将多酰胺分解为较短的脂肪酸和丙酮,产生能量和乙酰辅酶A;ω-氧化是指将多酰胺的末端碳氧化为羧基,使它们得以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清除。
多酰胺的代谢途径与许多生理进程密切相关,如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细胞分化、凋亡等。
二、多酰胺代谢异常与疾病多酰胺代谢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及进程密切相关。
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下,多酰胺合成和β-氧化途径的紊乱容易导致脑细胞能量的供应障碍。
部分乳糖不耐受患者也常常出现多酰胺合成和β-氧化的代谢紊乱。
此外,多酰胺代谢异常还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三、多酰胺代谢研究的进展多酰胺代谢依赖于多种酶系统的协同作用,这些酶包括多种酰基转移酶、裂解酶和氧化酶等。
近年来,关于多酰胺代谢和相关酶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加深了对多酰胺代谢途径的理解。
例如,在β-氧化代谢途径中,氢酰基转移酶和酯酶A等酶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得到了解析,有助于研究和改善相关疾病的治疗。
此外,多种药物及天然产物也被发现对多酰胺代谢途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水飞蓟素和尼古酸的抑制作用等。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多酰胺代谢是细胞活动的关键环节。
多酰胺代谢的紊乱与许多疾病的发生相关,对相关酶和代谢途径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的探索。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综述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综述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基因表达和功能调控的重要机制,它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并通过一系列分子路径传递到细胞的核内或其他细胞器内。
这种信号传导系统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生长、分化和凋亡以及维持组织和器官的整体完整性至关重要。
在本综述中,我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机制、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生物学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包括信号的传导、信号的放大和信号的终止三个步骤。
细胞内信号可以由多种方式产生,包括激素、细胞间接触和外界的环境刺激等等。
一旦信号产生,它会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传导到细胞内。
这些受体可以是膜上受体,如离子通道、酪氨酸激酶和七膜状受体,也可以是细胞内受体如转录因子。
传导信号的路径有多种,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和二聚体修饰等。
这些通路可以通过活化和抑制不同的信号分子来调节细胞内的生物学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激酶、配体和适配蛋白等。
激酶是信号通路中的核心分子,它通过磷酸化反应来调控多种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
配体是与受体结合并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的物质,可以是激素、生长因子或其他细胞因子。
适配蛋白是起到连接作用的蛋白质,在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传达和调节信号的作用。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非常复杂,共同参与了细胞信号转导的精细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例如,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确保组织器官发育的正常进行。
在免疫系统中,信号转导通路能够调节T和B细胞的激活和增殖,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异常的信号通路活化可以导致细胞失控增殖和转化为恶性肿瘤细胞。
因此,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还在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抑制特定信号通路的活性可以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效果。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述
细胞信号转导与与相关疾病综——广医大雪银孔颖诗郭欣仪淑珍谭丞茵小组摘要:由于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以信号转导通路与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间的以与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的改变,是许多人类疾病的分子根底,这已在癌症、动脉硬化、心肌肥大、炎症疾病以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开展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关键词:信号转导,受体,配体,介导等一、信号传导的概念: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转换和传导,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的核心在于通过特定信号通路进展生物信息的细胞转换与传递过程并涉与对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
二、信号转导的生理意义:1〕其本质上就是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功能调节,是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调节的根底。
2〕信号转导中的信号指的是生物学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如电、声光等,更多的是以化学物质为载荷物体的化学信号,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3〕信号转导的结果即生物效应是各式各样的,可为对靶细胞功能的硬性,或为对靶细胞代、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三、与信号转导作用有关物质的概念与性质1)受体:是指细胞中具有承受和转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细胞质和核的受体那么称之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①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种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属于化学门控通道,他们承受的化学信号绝大多数是神经递质,激活后可引起离子的跨膜流动。
②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一发一系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响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
③酶联型受体:是指自身就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④招募型受体:也是单个跨膜受体,受体分子的胞域没有任何酶的活性,故不能进展生物信号的放大。
⑤核受体:实质上是激素调控特定蛋白质转录的一大类转录调节因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和维甲酸受体等。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考点剖析
二、简述题(14)
(4)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周期检查点是细胞周期中的一 套保证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检查机制。它由探测 器传感器和效应器三部分组成,分别负责检查质量、传递信 号、中断细胞周期并启动修复机制等功能,是一类负反馈调 节机制。当细胞周期进程中出现异常事件,如DNA损伤或 DNA复制受阻时,这类调节机制就被激活,及时地中断细胞周 期的运行,待细胞修复或故障排除后,细胞周期才能恢复运 转。
二、简述题(14)
13、试分析细胞凋亡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业及其相 关机制。 答:肿瘤细胞凋亡不足的相关机制涉及多方面。(1)凋亡调 控相关信号的异常:包括促凋亡( 如TNF和Fus)和抑调亡信 号(如EGF)的异常。(2)凋亡诱导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障 碍:包括死亡受体和线粒体介导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最常见的是Fas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
5、试述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过度增殖的信号转导异常。 答:绝大多数癌基因表达产物都是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重 要分子,调控细胞的生存和死亡,从多过环节干扰细胞信号 转导过程,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异常分化和凋亡减少,从而 导致肿瘤发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转 导过强而导致肿瘤发生。(1)表达生长因子样物质生成增多 ,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刺激细胞增殖。
二、简述题(14)
13、试分析细胞凋亡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业及其相 关机制。 (3)凋亡实施相关基因表达的异常:包括抑凋亡基因和促 凋亡基因的异常,其中Bcl-2和p53备受关注。(4)凋亡执 行相关酶活性的异常:包括 caspase和核酸内切酶等活性 异常。如多种癌组织和细胞caspase酶活性的降低,且细胞 凋亡减少。
二、简述题(14)
12、试举例说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相关酶及其具体作用 细胞凋亡调控相关的酶:(1)半胱天冬酶:在细胞凋亡过 程中半胱天冬酶可发挥多种功能,包括:①)灭活凋亡抑制蛋 白。②直接作用于细胞结构并使之解体。③分解与细胞骨架 构成相关的蛋白。④瓦解核结构成核碎片等。
细胞生物学综述
细胞⽣物学综述细胞⽣物学综述摘要:细胞⽣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平、亚显微⽔平、分⼦⽔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活史和各种⽣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本⽂以细胞⽣物学简史为起点,接着介绍经济时代细胞⽣物学的特点,最后结合我国情况介绍了我国细胞⽣物学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细胞⽣物学简史特点发展战略正⽂:细胞⽣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平、亚显微⽔平、分⼦⽔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活史和各种⽣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物学是现代⽣命科学的前沿分⽀学科之⼀,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物学位于分⼦⽣物学与发育⽣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细胞⽣物学简史细胞⽣物学虽说是⼀个⽐较年轻的学科,从学术思想上却可以追溯到较早的年代。
1883年德国胚胎学家W.鲁就阐述过关于遗传和发育的设想。
他假定受精卵中包含着所有的遗传物质,后者在卵裂时不是平均地分配到⼦细胞中,这种不同质的分裂决定⼦细胞及其后代的命运。
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发展了这种想法,提出了种质学说,认为裂球的不均等分裂导致了细胞的分化。
虽然这些见解都已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可以看出细胞⽣物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那时已被提出来了。
以后E.B.威尔逊1927年在他的《细胞──在发育和遗传中》的巨著中明确指出:细胞是⽣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发育和遗传这些⽣命现象应当在细胞上研究。
1934年,美国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T.H.摩尔根在遗传学取得巨⼤成就之后,在企图融合发育与遗传的《胚胎学与遗传学》⼀书中写道:“可以设想,各原⽣质区域在开始时的差异会影响基因的活动,然后基因⼜反转过来影响原⽣质,后者就开始⼀系列新的、相应的反应。
这样,我们可以勾画出胚胎各部分的逐步建⽴和分化。
”但在摩尔根的年代,由于细胞学和其他相邻学科还未发⽣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其他学科尚未能在细胞⽔平上开展关于发育和遗传的研究,所以细胞⽣物学只能在50年代之后,各⽅⾯的条件逐渐成熟了,才得以蓬勃发展。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调控机制与应用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调控机制与应用近年来,细胞信号转导网络成为了生命科学中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细胞信号转导网络是由多重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所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对其调控机制的了解,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命本质,还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一、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调控机制在细胞内部,存在着多个相互作用的信号传递通路,其复杂程度远高于人类社会的网络系统。
信号转导网络的调控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蛋白质修饰蛋白质修饰是指通过添加或削减一些生物活性基团来改变蛋白质的活性、局部结构或者互作关系。
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多种方式。
其中磷酸化对信号传递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它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电荷和结构,从而影响其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
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信号传递网络调控的重要方面。
其中,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其在网络中的定位和作用;而蛋白质的功能则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
此外,一些蛋白质结构的变化或缺失,也能引起信号传递中的改变。
3.转录调控上述两种调控方式主要面向蛋白质本身,而转录调控则主要针对细胞内的基因表达。
通过转录因子等途径,调控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走向,进而影响细胞的性质和行为。
4.化合物介入最近几年,化合物的介入成为了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新方法。
这些化合物可以有选择地阻断或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细胞命运。
这一领域的发展,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机制在治疗中的应用1.癌症治疗细胞信号转导网络对于肿瘤细胞的生存、增殖以及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信号转导网络的化合物工具,可以干扰癌细胞的生存及增殖,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例如,靶向EGFR的治疗药物临床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这些化合物不仅有助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还可以延长其生存时间。
2.代谢疾病治疗细胞信号转导网络与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通过干预或调整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代谢途径,可以实现对于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广医大李雪银孔颖诗郭欣仪张淑珍谭丞茵小组摘要:由于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以信号转导通路及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间的以及信号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的改变,是许多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这已在癌症、动脉硬化、心肌肥大、炎症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展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关键词:信号转导,受体,配体,介导等一、信号传导的概念: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导,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的核心在于通过特定信号通路进行生物信息的细胞内转换与传递过程并涉及对相关蛋白质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
二、信号转导的生理意义:1)其本质上就是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功能调节,是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调节的基础。
2)信号转导中的信号指的是生物学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如电、声光等,更多的是以化学物质为载荷物体的化学信号,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3)信号转导的结果即生物效应是各式各样的,可为对靶细胞功能的硬性,或为对靶细胞代谢、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三、与信号转导作用有关物质的概念与性质1)受体: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转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细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称之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①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种同时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属于化学门控通道,他们接受的化学信号绝大多数是神经递质,激活后可引起离子的跨膜流动。
②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一发一系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
③酶联型受体:是指自身就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④招募型受体:也是单个跨膜受体,受体分子的胞内域没有任何酶的活性,故不能进行生物信号的放大。
⑤核受体:实质上是激素调控特定蛋白质转录的一大类转录调节因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和维甲酸受体等。
2)配体:凡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称之为配体3)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引发一系列以信号为主的级联反应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
4)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是G蛋白耦联受体联系胞内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
5)G蛋白效应器:是指G蛋白直接作用的靶标,包括效应器酶、膜离子通道以及膜转运蛋白等。
6)第二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7)蛋白激酶:是一类将ATP分子上的磷酸基因转移到底物蛋白而产生蛋白磷酸化的酶类。
8)酶联型受体:是指其自身就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
这类受体的结构特点:每个受体分子只有一个跨膜区段,其胞外结构域含有可结合配体的部位,而胞内结构域则具有酶的活性或含能与酶结合的位点。
9)招募型受体:也是单个跨膜受体,受体分子的胞内没有任何的活性,故不能进行生物信号的放大。
10)核受体:由于胞质受体在于配体结合后,一般也要转入核内发挥作用,因而常把细胞内的受体统称为核受体。
核受体实质上是激素调控特定蛋白质转录的一大类转录调节因子。
四、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离子通道型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当配体(激动剂)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对特定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细胞电位改变,表现出路径简单和速度快的特点。
常见的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受体有烟碱(N)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谷氨酸促离子型受体(ACh)等。
2)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还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尽管电压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不称受体,但它们也能将接受的物理信号转换成细胞膜电位改变,具有与化学门控通道类似的信号功能,故也可归入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中。
与离子通道型受体不同的只是接受的是电信号和机械信号,但它们也通过离子通道的活动和跨膜离子电流将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五、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配体—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功能效应1)受体-G蛋白-AC- cAMP-PKA通路/ cAMP第二信使系统(关键信号分子cAMP)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配体)→G蛋白藕联受体→G S→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第二信使、cAMP)→蛋白激酶A (PKA)→功能效应该通路中的受体依据其所耦联的G蛋白类型不同,可发挥相互拮抗的作用。
若活化受体激活的G蛋白为家族中的某一亚型,这类G蛋白活化后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环一磷酸腺苷水平。
另外,cAMP除了通过PKA磷酸化下游蛋白而产生生物效应外,还可直接作用于膜离子通道而产生信号转导作用。
2)受体-G蛋白-PLC-IP3-Ca2+和DG-PKC通路/IP3和DG第二信使系统(关键信号分子IP3和DG)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G i或G q→磷脂酶C(PLC)→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三磷酸肌醇(IP3)至内质网或肌质网钙离子释放和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
二酰甘油(DG)与钙离子和膜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共同将胞质中的蛋白激酶C(PKC)结合于膜内表面并使之激活。
IP3可被IP3磷酸单脂酶降解而消除。
PKC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中含疏水性调节区和亲水性催化区,调节区有DG、磷脂和Ca2+的结合部位。
由于PKC有多种亚型,且各自的激活条件、组织分布以及底物特性均有所不同,PKC激活后使底物蛋白磷酸化可产生多种生物效应。
同时,由于PKC激活后常与膜脂质、DG和Ca2+形成复合物,故被PKC催化的底物多为膜蛋白。
3)Ca2+信号系统由IP3触发从胞内钙库释放进胞质的Ca2+,以及细胞膜中电压门控或化学门控通道由胞外进入胞内的Ca2+,一方面作为带电离子可影响膜电位而直接改变细胞的功能,但更重要的是作为第二信使,通过与胞内多种底物蛋白相结合而发挥作用,参与多种胞内信号转导过程。
六、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当受体的细胞外部分与配体结合后便可引起受体分子胞质侧部分酪氨酸激酶的活化,继而触发各种信号蛋白沿不同的路径的信号转导。
能与受体结合而完成信号传导的细胞外分子主要是各种生长因子。
(1)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胰岛素与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等)——与络氨酸激酶受体结合——胞质侧活性部位活化(2)络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和生长激素等——与络氨酸激酶结合型受体结合——与胞质络氨酸激酶结合并使之激活(3)受体鸟苷酸环化酶心房钠尿肽和脑钠尿肽——与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AMP——结合并激活PKG——对底物蛋白磷酸实现信号转导七、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受体胞外域一旦与受体结合,其胞内域即可在胞质侧招募激酶或转接蛋白,激活下游不涉及经典第二信使的信号传导通路。
如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等,它主要调控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招募型受体对信号转导的特异性通常需要共受体或受体寡聚化来实现,招募型受体的配体主要是细胞因子等。
八、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类固醇激素进入胞质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核受体便与热休克蛋白解离,核受体域内的核转位信号暴露,激素-受体复合物即转位至核内,再以二聚体形式与核内靶基因上HRE结合(DNA结合型受体),从而调节靶基因转录并表达特定的蛋白质产物,引起细胞功能改变。
位于核内的核受体不需要与热休克蛋白结合,在未与配体结合前就与靶基因的HRE保持结合状态,也没有转录激活作用,只有在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才能激活转录过程。
九、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的不同点(1)离子通道型受体——路径简单,速度快(2)G蛋白耦联受体——路径复杂,速度慢,需要多级信号分子中继,作用范围广,能增强信号的放大作用胞质侧无酶活性(3)酶联型受体——胞质侧具有酶活性十、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1)信息分子异常指细胞信息分子过量或不足。
如胰岛素生成减少,体内产生抗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拮抗因子等,均可导致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高血糖。
2)受体信号转导异常指受体的数量、结构或调节功能改变,使其不能正确介导信息分子信号的病理过程。
原发性受体信号转导异常,如家族性肾性尿崩症是ADH受体基因突变导致ADH的反应性降低,对水的重吸收降低,引起尿崩症。
继发性受体异常指配体的含量、PH、磷脂环境及细胞合成与分解蛋白质等变化引起受体数量及亲和力的继发性改变。
如心力衰竭是,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刺激发生了减敏反应,β受体下调,是促进心力衰竭发展的因素之一。
3)G蛋白信号转导异常如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PHP)是由于靶器官对甲状旁腺(PTH)的反应性降低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PTH受体与Gs耦联。
PHP1A型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编码Gsa等位基因的单个基因突变,患者GsamRNA可比正常人降低50%,导致PTH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AC)之间信号转导脱耦联。
4)细胞内信号的转导异常细胞内信号转导涉及大量信号分子和信号蛋白,人一环节异常均可通过级联反应引起疾病。
如Ca2+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之一。
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胞浆Ca2+浓度升高,通过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组织损伤。
5)多个环节细胞信号的转导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涉及多个信息分子影响多个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复杂的网络调节失衡。
以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为例加以说明。
胰岛素受体属于TPK家族,受体后可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启动与代谢和生长有关的下游信号转导过程。
NIDDM发病涉及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多个环节信号转导异常:①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合成减少或结构异常,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降低或受体活性降低。
②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PI3K基因突变可产生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对PI3K的激活作用减弱。
6)同一刺激引起不同的病理反应投以激素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从而引起不同的反应。
例如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在同一刺激源(内毒素)作用下使交感神经兴奋,若作用于α受体,则引起动脉收缩表现为冷休克;若交感神经兴奋激活β受体,使动、静脉短路开放,则表现为暖休克。
7)不同刺激引起相同的病理反应不同的信号途径之间存在广泛交叉,不同刺激常可引起相同的病理反应或疾病。
例如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中,心肌负荷过重引起的机械刺激,神经体液调节产生的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等,可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蛋白的传递,最终引起相同的病理反应——心肌肥大。
十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性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调整细胞外信息分子的水平2)调节受体的结构和功能3)调节细胞内信使分子或信号转导蛋白4)调节和核转录因子的水平参考文献:1.生理学朱大年,王庭槐主编.—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P19-P262.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link?url=sf29Kvt2D-WVlIczLWeHqVeMq_9rnPWiskIT392GsMhNGs9yUizl aCwgmC7p-UpkRnY-spXN5GXvxC00Cx0Qda3.细胞信号转导及相关疾病/link?url=9dBblCfzzf75K-xE2p_A2fqjdanZ3PtCxAond9pMsdN5g72P-9ltoB A9uSqt_bBHDgP3ouLTFtYT2zTamGAGz02DMPyCjzm-VjhO5H0sm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