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径悲剧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
盐城市第三中学蒋茂军
教学目标:
1、感受藤萝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保护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藤萝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进而学会欣赏美、保护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老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
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
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
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
两人分别。
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
的老人。
2、简介作者:
他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呀,你们想了解这位老人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关季羡林先生的简介。老师想请一
位同学来读一下。
季羡林(1911-)山东清平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
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巴利语、吐火
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他曾长期
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有《天
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
他是“学界泰斗”、“一代宗师”,是国内外公认的
“东方学大师”,梵文、巴利文专家,不但人品好,而且学
识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
看看这篇课文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怎样的情感世界。
二、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围绕课题,思考文
章写了一个什么悲剧?
生:北大校园里一条幽僻的小路上一株藤萝被毁的悲剧。
2、太好了,这位同学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请坐。文章
在哪一小节写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后,师评价:同
学们读得声音很响亮,也很整齐,但是老师认为缺乏感情。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读一遍?)
三、合作讨论:
1、这位同学读得真好,读出了感情,让人为之动容。
但老师却想: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吗?
因为藤萝是很美的事物,所以作者觉得可悲。
2、对了,因为藤萝是很美的事物,鲁迅也曾说过:悲
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
剧性就越强烈。那么藤萝有多美呢?美在何处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藤萝吧!首先请同学们从文中
划出能表现藤萝美的句子,先在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相
互点评一下,推荐一位同学;待会儿给全班同学们读一读,
看谁能读出藤萝的美,看谁读得最美。下面同学们就行动起
来吧!
好,准备好了吗?哪位同学先为我们展示一下?
读得真好,把感情读出来了,也读出了藤萝的美。还有
哪位同学也来表现一下?
很好,这位同学又注意到朗读的重音和节奏,感情把握
得到位。
还有吗?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话富有深情地朗读一遍。(师投影,配音乐)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
蜂猬集期间,成为春天一景。
②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
几棵大权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③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
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
其它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
一点红的意味。
同学们真会感受美,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句话写出了
藤萝美在何处?(……)
同学们说得很对,藤萝美就美在它的形、它的香、它的色,这都是作者直接描绘出来的,我们说除了直接描写,还
可以间接烘托,比如可以写一写藤萝的生长环境等等。文中
有没有这样的段落呢?(有,3、4、5小节)对了,生长环
境的优美,更能衬托出藤萝之美。文中在写藤萝之美时采用
了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的手法,用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来表
现藤萝的美。
3、这么美的藤萝被毁了,的确让人伤痛不已,泪从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藤萝被毁的语句,文章第11小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得很好,读得比开头更有感情了,读出了作者的悲愤
之情。
四、探究思考:
作者对这株古藤萝被毁感到可悲,然而这是作者真正悲
伤的原因吗?他觉得什么更可悲?(人类的无知)同学们再
分小组结合课文探讨一下,看看作者真正悲的是谁?悲的是
什么?
对的,正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
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有这样
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可悲吗?对此你想作者会有何想法呢?
批判呼唤
是的,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明了同学们真正理解
了这一篇文章。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旨。
好,同学们一起把它读一下:通过描写北大燕园内一条
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谴责愚氓毁灭自然和生命的行径,抒发了作者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维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