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
实验题目: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实验目的:
1.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与生长过程;
2.探究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3.探究水的作用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
小麦种子、培养皿、滤纸、水、放大镜、手电筒、尺子。

实验过程:
1.用滤纸盖住培养皿底部,滤纸上覆盖一层小麦种子。

2.在小麦种子上均匀地滴上适量的水,让种子吸收水分,加速萌发。

3.将有光和无光两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靠窗户的地方和没有光照的地方。

4.每天分别用手电筒对无光组的小麦种子照明10分钟左右。

5.观察小麦种子萌发的情况,并记录生长的高度和芽叶的数量。

实验结果:
1.经过三天的观察,有光组小麦种子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无光组;
2.无光组的小麦种子在第三天后才开始萌发;
3.每天给无光组小麦种子照明后,其生长速度有所提高;
4.小麦种子从萌芽到出芽分为三个阶段,约为1天、2天、3天。

实验结论:
1.光照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重要的作用;
2.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也至关重要;
3.小麦种子的生长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才能顺利完成;
4.控制好光照和水的条件,有助于提高小麦种子的生长速度。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高中生物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研究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实验步骤: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移动玻片,使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以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若此时视野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清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实验结论: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多样,这体现细胞的多样性特点;同时也可见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体现细胞的统一性特点。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二)实验题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还原性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脂肪 + 苏丹III试剂→ 橘黄色实验材料:XXX或梨匀浆、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花生种子匀浆或豆浆或鲜肝脏研磨液、双缩脲试剂、花生种子、双面刀片、吸水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制备还原性糖样液2.取样(2mL注入试管)3.加入刚刚混合均匀的斐林试剂1mL4.水浴加热2分钟5.观察颜色变化,预期将由蓝色变为砖红色。

1.制备蛋白质样液2.取样2mL3.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1mL,摇匀4.加入双缩脲试剂的B液4滴,摇匀5.观察颜色变化:溶液呈现紫色1.制备脂肪样液(去种皮,切薄片)2.加苏丹III试剂染色3分钟3.用50%酒精试剂洗去薄片上的浮色实验结论: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现紫色。

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与苏丹III试剂发生反应,溶液呈现橘黄色。

高等绿色植物叶片、显微镜、健那绿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蒸馏水实验步骤1.从高等绿色植物叶片中取出一小块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高中的生物综合实践报告(2篇)

高中的生物综合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高中生物作为基础学科,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开展了本次生物综合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 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培训2.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3. 生物科技创新项目4. 生物科普宣传活动四、实践过程1. 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培训在实验操作技能培训环节,我们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师为学生们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以下实验技能:(1)显微镜的使用:学会了如何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生物样本的结构和特点。

(2)植物组织培养:学会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如外植体选择、培养基配制、接种等。

(3)微生物培养:学会了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如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观察等。

2. 生物科学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组织了一场生物科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涉及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竞赛,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3. 生物科技创新项目在生物科技创新项目环节,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围绕生物科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究。

以下为部分项目简介:(1)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生物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探讨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

(2)植物疫苗:研究植物疫苗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3)生物燃料:研究生物燃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4. 生物科普宣传活动为了普及生物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我们组织了一次生物科普宣传活动。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篇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篇

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篇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biology teaching practice in Senior High School汇报人:JinTai College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篇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2、篇章2: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章1:高中生物教育实习调查报告一、问卷调查内容知识守护生命,知识是一片无穷无尽的大海洋,热爱知识就是热爱生命。

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求知欲。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乘通往知识海洋的小船去探求真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特做以下调查:1、你对课外知识了解多少?A、很多B、一般C、很少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课外书?A、教育类B、小说类C、政治类D、文学类E、其他__________3、你的课外阅读频率是A、每周超过3次B、每周1~3次C、每半个月1次D、不定期阅读4、你每月约看课外书几本?A、零本B、一本C、二本D、二本以上5、你购买书的钱从哪来?A、爸妈给B、平时零用钱C、过年的压岁钱D、奖学金E、别人给的钱6、每天阅读课外书和报刊的时间有多少?A、30分钟B、1小时C、2小时D、2小时以上E、无时间阅读7、你的课外阅读形式是A、网上浏览B、报刊杂志C、书籍8、老师或家长希望你课外读哪些书?A、学习辅导类B、经典名著C、科普知识D、漫画卡通E、历史知识9、你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A、很大B、一般C、不大D、没有10、当前你读课外书的主要目的:A、备考B、扩大知识面C、充实自己D、兴趣11、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去读课本以外的书籍?A、4小时以上B、3 –4小时C、1—2小时D、1小时以下12、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课外书?A、有书名>B、没有13、你一般买书会去哪个书店买书?A、新华书店B、购书中心C、中城书店D、其他14、假使考试之前书店有两本书很紧销,但受条件限制你只能买一本,这两本书分别是:第一本关注当今热门现象,你很感兴趣,第二本与考试内容有关指导你考一个好成绩。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高中生物所有实验报告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实验是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深入了解了生物的奥秘。

本文将回顾和总结我在高中生物课上所进行的所有实验,并探讨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实验一: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让我对细胞的复杂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酵母发酵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研究了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我们分别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酵母菌,观察其产生的气泡数量和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蔗糖浓度下发酵效果最好。

这个实验让我了解了酵母发酵的原理,并加深了我对生物反应速率和环境因素的理解。

实验三:光合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水蕨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实验。

我们将叶片分别置于强光、弱光和黑暗中,观察叶片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叶片在强光下产生氧气,而在黑暗中则停止光合作用。

这个实验让我深刻认识到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重要过程,也让我了解到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实验四:遗传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研究了豌豆的遗传规律。

我们选取了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观察了后代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的性状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具有显性和隐性基因的表现。

这个实验让我对遗传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遗传规律在物种进化和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

实验五:细菌培养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培养了大肠杆菌,并研究了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培养皿中加入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低浓度的抗生素则对细菌产生较小的影响。

这个实验让我认识到抗生素的使用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也让我了解到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引言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话题,通过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和比较在不同栖息地中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通过收集野外样本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设置样本点,并调查每个样本点内的物种多样性。

首先,我们在森林、草原和河流等不同栖息地中设置了多个样本点。

然后,我们使用标准抽样方法进行物种采样。

在每个样本点,我们随机选择一个区域,并使用放置在地面上的格网或采样网进行生物物种采样。

通过网格或网,我们可以捕捉和采集到各种不同的生物,包括昆虫、鸟类、爬行动物等。

在每个样本点内,我们记录了采集到的生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我们使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指标来衡量物种多样性水平。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生物密度和生物群落组成等指标来研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采样和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果:1. 不同栖息地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我们发现森林栖息地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草原和河流等其他栖息地。

这可能是因为森林提供了更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资源,吸引了更多的物种生存和繁殖。

2.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我们通过分析发现,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在高物种多样性的区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形成了更为稳定和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3.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重建: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我们提出了保护和重建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保护森林、湿地和其他自然栖息地来维持生物多样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推动法规和政策来阻止非法的物种捕捞和狩猎,以保护濒危物种。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doc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doc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1、还原糖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 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模拟尿糖的检测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 的CuSO4溶液)(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考点提示:(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高中生物学实验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学实验研究报告

高中生物学实验研究报告报告题目:高中生物学实验研究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实验设计了四组温度条件(10℃、20℃、30℃、40℃),分别培养了酵母菌,并测量其生物量和生长速率。

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在20℃和30℃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率,而在10℃和40℃条件下生长速率较低。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了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是有一定范围的,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都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结果对于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言:温度是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对生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活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和生长条件要求有所不同,而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其对温度的敏感性很高。

因此,本实验选择了酵母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的生长影响,旨在为理解温度对生物生长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酵母菌培养基、酵母菌菌种、培养皿、恒温培养箱、余余管、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1) 准备酵母菌培养基,并根据说明书配制不同温度条件的培养基。

2) 用恒温培养箱调节不同温度,分别在10℃、20℃、30℃、40℃下培养酵母菌。

3) 取适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培养皿中的不同温度培养基中。

4)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酵母菌生长情况,并记录生物量和生长速率数据。

5) 重复实验3次,并计算平均值。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10℃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物量较小;在20℃和30℃条件下,酵母菌生长速率较高,生物量较大;而在40℃条件下,酵母菌生长速率再次降低。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得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0-30℃),酵母菌的生长能力最强,适应性最高。

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都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温度对酵母菌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高中生物 观察类实验 实验报告集

高中生物 观察类实验 实验报告集

七、 其他
其他材料:口腔上皮细胞 主要步骤 1.取材 ① 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 NaCl 溶液; ② 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 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 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 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 30ml 质量分数为 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 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 5 分钟。 3.冲洗涂片 ① 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 10 秒钟; ② 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 染:用 2 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 5 分钟; ② 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 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 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台微尺的格数 ───────×10=目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μ m) 目微尺的格数
二、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显微镜各部分及其功能的识别,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显微目微尺测定细胞的大小。
三、 实验材料及器材: 1. 材料:蚕豆叶下表皮永久装片
2. 器材:显微镜、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
水绵: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 颤藻:水沟、湿地、树皮、墙壁以及温泉中 皆可发现。生
长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到。 革兰氏碘液:碘与碘化钾,蒸馏水。用于贮存蛋白质的鉴定。
四、 实验操作步骤及要点
A.肉眼观察培养皿内的颤藻和水绵:主要观察其形态和行为特征。
B. 制作临时装片:取一滴清水于载玻片上,用 吸管吸取颤藻(用解剖针挑取少量水绵)于载玻 片上,盖上盖玻片,并吸去多余水分。 C. 显微镜观察比较:比较二者的细胞大小、形态、 色素颜色。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使用高倍显微镜察看几种细胞一、实验目的:1、学会怎样使用显微镜察看细胞;2、认识细胞的构造;3、学会制作暂时装片。

二、实验资料:(实验资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远装片三、实验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 、 10X 、40X )四、方法步骤:1、制作松针的暂时切片:(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段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挪动刀片。

切片数次。

从中选用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

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四周的水滴,即达成暂时切片的制作。

2、察看切片:(1)拿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地点,翻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地点,使盖玻片瞄准光源。

(3)使用 5X 物镜察看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线中心,换成10X 物镜,察看松针叶面横切构造。

(4)换成 40X 物镜察看,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构造,绘图。

3、动物血液暂时装片的制作及察看(除了不用切片,其余近似)4、动物神经细胞永远装片的察看。

五、反省:1、松针的叶面构造是什么样的2、动物细胞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一样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线的亮度怎样物体的大小怎样4、怎样调理焦距5、怎样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察看的成效有什么影响。

班级:学号:姓名:时间:察看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散布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散布在内, RNA主要散布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一样,甲基绿对DNA 亲和力强,使 DNA 展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 的亲和力强,使RNA 体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淆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散布。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报告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报告

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一、实验目的: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二、实验原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受精作用时,比例相等的两种雌配子与比例相等的两种雄配子随机结合,机会均等。

随机结合的结果是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其比为,表现型有两种,其比为。

三、材料用具:小塑料桶2个,2种色彩的小球各20个,记号笔四、实验过程:1.分装、标记小球取甲、乙两个小桶,每个小桶内放有两种色彩的小球各10个,并在不同色彩的球上分别标有字母D和d。

甲桶上标记雌配子,乙桶上标记雄配子,甲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雌配子;乙桶中的D小球与d小球,就分别代表含基因D和含基因d的雄配子。

2.混合小球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3.随机取球分别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这表示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4.重复实验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动小桶中的彩球,使小球充分混合后,再按上述方法重复做50~100次(重复次数越多,模拟效果越好)。

记录时,可将三种基因型写好,以后每抓一次,在不同基因型后以“正”字形式记录五、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结果求平均值,你得到的基因型比例是DD:Dd:dd=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过程: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_2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册_2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时间
年月日
班级名称
高一()班
授课教师
实验小组
小组序号
第______小组
成员名单
目的要求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从而区分不同的细胞
材料用具
洋葱,地瓜叶,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刀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
学生自评教师评价A源自BCD评价时间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 了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是生物体生长发育、修复损伤和繁殖的重要过程。

有丝分裂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本实验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实验材料:1. 洋葱根尖2. 酒精3. 碘液4. 显微镜5. 试管6. 吸管7. 玻片8. 玻片盖9. 滴管实验步骤:1. 取洋葱根尖,用刀片切取根尖0.5-1cm,放入装有酒精的小试管中,浸泡5-10分钟。

2. 取出洋葱根尖,用吸管吸出酒精,加入清水,冲洗根尖。

3. 将洋葱根尖放入装有碘液的小试管中,浸泡5-10分钟。

4. 取出洋葱根尖,用吸管吸出碘液,加入清水,冲洗根尖。

5. 将洋葱根尖放在玻片上,用刀片将根尖切成薄片。

6. 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实验结果:1. 前期:细胞核明显,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核仁消失。

2.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细胞膜开始收缩。

3. 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膜继续收缩。

4. 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实验分析: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我们可以了解到有丝分裂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变厚,核仁消失,说明染色体开始缩短变粗,为有丝分裂做准备。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细胞膜开始收缩,说明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列整齐,准备分离。

后期染色体分离,向细胞两极移动,细胞膜继续收缩,说明染色体已经分离,细胞膜收缩使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说明有丝分裂保证了子细胞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了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特点。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观察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效果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效果,了解温度对酵母发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酵母的适生温度范围。

实验材料:- 酵母- 水- 糖- 温度计- 试管- 实验室温箱或培养箱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酵母、水和糖准备好,并根据实验要求将它们量好,置于不同的试管中。

试管中的酵母和糖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调整。

2. 实验分组:将试管分成几组,每组中温度不同。

可以选择常温、低温(冰箱温度)、高温等不同的温度条件。

3. 实验操作:分别将试管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并定时观察和记录发酵的情况。

可以观察到气泡产生的情况、酵母溶解情况等。

4. 实验数据记录: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下每组试管的发酵情况,包括开始发酵时间、产生气泡的数量和大小等。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温度对酵母发酵效果的影响,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 使用安全措施,避免酵母或其他实验材料污染。

- 在实验过程中要维持不同温度条件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实验室温箱或培养箱等设备。

- 观察时要注意记录每组试管中的气泡产生情况和数量等,尽量保持记录的准确性。

-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温度对酵母发酵的影响:- 在较低温度下,酵母发酵活动减缓,气泡产生较少。

-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酵母发酵活动最为活跃,气泡产生较多,发酵速度较快。

- 在较高温度下,酵母发酵活动受到抑制,气泡产生减少,发酵速度较慢。

结论:温度是影响酵母发酵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温度范围内酵母的发酵活动最为活跃。

这一结论对于酵母发酵工业化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生物实验研究报告

高二生物实验研究报告

高二生物实验研究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抗氧化剂对果蝇寿命的影响,探究抗氧化剂对果蝇寿命的延长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石墨粉、酒精、琼脂、果蝇培养基、果蝇标本瓶、玻璃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
1. 预备工作:
a. 将果蝇培养基与石墨粉混合均匀,制备果蝇培养食物。

b. 准备酒精溶液,作为抗氧化剂处理组的处理液。

2. 实验过程:
a. 首先,将实验组的果蝇标本瓶分成两组,每组10只果蝇。

b. 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只给予正常的果蝇培
养食物。

c. 另一组作为实验组,每天给予含有抗氧化剂的果蝇培养食物,确保果蝇摄取抗氧化剂。

d. 每天观察果蝇的存活情况,并记录下来。

3. 结果与讨论:
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所不同。

实验组果蝇寿命
相对于对照组有所延长,这可能是由于抗氧化剂能够阻止氧化反应,减少细胞中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而对照组的果蝇没有得到抗氧化剂的保护,细胞可能受到氧化损伤影响,导致寿命缩短。

4. 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抗氧化剂可以延长果蝇的寿命。

然而,实验结果只是初步的,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后续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抗氧化剂对果蝇寿命的影响,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来验证这个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取材
①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②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中;
④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①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①冲: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①染:用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吸: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盖:盖上盖玻片。

5、观察
①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如菠菜的绿叶),无水乙醇,层析液(93号汽油也可代用),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

实验步骤具体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提取色素:
(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
(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研钵→研磨→漏斗过滤
→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
2. 制滤纸条
(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
(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
(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
3. 滤液划线
(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
(2)干燥后重复划2-3次
4.纸上层析
(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
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