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04
中药方剂与剂型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分类
中药方剂的组成
中药方剂通常由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四 部分组成,各部分在方剂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
中药方剂的分类
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表方、泻下方、补 益方等;按照中药的种类可以分为单味药方 和复方方等。
中药剂型的种类与特点
02
中药制剂工艺
采用现代制药技术,改进中药 制剂工艺,提高中药制剂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03
中药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实现中药质量可控、可追溯 。
04
中药研发创新
鼓励中药新药的研发,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新型中药 。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1 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份额,尤其在亚洲地区有较 大影响力。
02
中药药材与炮制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
总结词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 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 要。
VS
详细描述
中药材的采集与鉴别是中药学的基础,对 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采集中药材时,需要根据药材的生长周期 和季节进行采收,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 含量最高。同时,鉴别药材的真伪也是非 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药材的外观、气 味、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别。
反应。
05
中药临床应用与实践
中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
中药治疗需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环 境等因素,针对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治疗
方法。
治未病思想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在疾病初期尽早干预, 以防止病情恶化。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培训课件
1/10/2021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一.概说
2
• 中药学的概念:是专 门研究中药来源、炮 制、性能、功效、应 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 学科,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1/10/2021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一.概说
3
本草的含义
• 古人谓“:“药有玉、 石、草、木、虫、兽, 而云本草者,为诸药 中草类最多也”。
规律选择用药。
1/10/2021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11
4. 归 经
五味与五脏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肾。
1/10/2021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2
4. 归 经
• 引经药(引经报使 或诸经向导):
指一种药物可以引 导其它药物的药力 趋向某经或直达病 所,从而有力地发 挥疗效。
• 四气的作用
药性 作用
适应证 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
寒凉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温热 温中、助阳 散寒、通脉
1/10/2021
热证 阳证
寒证 阴证
大热烦渴、面红目赤、 舌红脉数 。如石膏、 知母等。 畏寒肢冷、面白便溏、 舌淡脉迟。如附子、 肉桂等。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6
二.中药的性能
2.五味:
就是药物辛、甘、 酸、苦、咸五种不
同的味道。
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 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1/10/2021
中药学总论专题知识宣教
7
五味的作用
味道 辛味 甘味 酸味 苦味 咸味 淡味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方法有 煮--豆腐煮硫磺、姜矾煮半夏 蒸--酒蒸大黄 潬--潬杏仁 淬--醋淬鳖甲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36
五、其他制法 制霜--西瓜霜、巴豆霜 发酵--神曲、淡豆豉 发芽--谷芽、麦芽、大豆黄卷 精制--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药拌--朱砂拌茯神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37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41
四气
概念:是指药物的寒、热、 温、凉四种药性。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42
四气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 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 之一,又称“四性”。
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 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 寒热温凉四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的论述。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8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中医药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本 草学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9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20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1.何谓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 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4
(六)金元时期(公元1279—1368)
《饮膳正要》 元代 忽思慧 是饮食疗法 的专门著作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5
(七)明代(公元1368—1644)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52卷,载 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 11000余首,是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的全面总结,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 的硕果。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36
五、其他制法 制霜--西瓜霜、巴豆霜 发酵--神曲、淡豆豉 发芽--谷芽、麦芽、大豆黄卷 精制--朴硝精制成芒硝、元明粉 药拌--朱砂拌茯神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37
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41
四气
概念:是指药物的寒、热、 温、凉四种药性。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42
四气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 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 之一,又称“四性”。
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 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 寒热温凉四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 之,热者寒之”的论述。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8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中医药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本 草学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9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20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1.何谓道地药材?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 药材的专用名词。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 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炮制考究、疗效突出、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4
(六)金元时期(公元1279—1368)
《饮膳正要》 元代 忽思慧 是饮食疗法 的专门著作
中药学总论医学知识
15
(七)明代(公元1368—1644)
《本草纲目》 明代 李时珍 52卷,载 药1892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 11000余首,是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 的全面总结,是我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 的硕果。
2024版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8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分类方法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 等。
2024/1/28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含生物碱类、含挥发油类、含苷类 等。
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
先把中草药分成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的 原生形态进行分类。
9
各类中药的代表药物
结构鉴定与活性筛选 通过波谱分析、质谱等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活性筛选确定其药理活性。
3
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探讨中药中多种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拮 抗等,以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评 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显微鉴定
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中药中 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以评价中药的真伪、 优劣。
22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有效性
安全性
中药必须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 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
中药必须无毒无害,使用安全。
均一性
同一批次的中药,其质量应该是 一致的,不得存在明显的质量差 异。
真实性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归经等药性理论。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是 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2024/1/28
中药配伍与禁忌
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和禁忌,指 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2024版06608_中药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10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甘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草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黄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芪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大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黄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白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术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03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2024/1/24
11
中药的性能特点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 甘、辛、咸五种基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 基本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向上、向下、向内、 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 相反。
归经
中药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主要对 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 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2024/1/24
十九畏
指某些中药之间存在相互 制约的关系,如硫黄畏朴 硝,水银畏砒霜等。
妊娠禁忌
孕妇应禁用或慎用的中药, 如巴豆、牵牛、大戟、斑 蝥等。
25
常用中药的应用与配伍举例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用于热毒 疮疡、风热感冒等,常配伍蒲 公英、紫花地丁等。
补虚药
如人参、黄芪等,用于气虚证, 常配伍白术、甘草等。
2024/1/24
17
常用中药的炮制与制剂举例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
甘
炙甘草偏于补中益气。
草
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
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
黄
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
芪
毒,大黄炭多用于出血
证。
生当归偏于补血活血,
大
酒当归偏于活血通经,
黄
土炒当归偏于补血止血。
生黄芪偏于固表止汗、
白
利水消肿,炙黄芪偏于
术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黄芪
正品黄芪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 有豆腥味。
中药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中药学基础知识
50
中药学
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和方法
• 确定依据和方法: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是各药物 具有的功效。其确定方法是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 向而言的。
• 人体的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 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 利、脱肛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 之向内。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 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 外的作用趋向。
中药学基础知识
47
中药学
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3)
• 苦:能泄、能燥。苦泄表示的作用有 通泄(泻下大便)、清泄(清热泻火)和降 泄(降泄肺胃上逆之气)之分;燥表示燥 湿作用,其中又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 湿的不同。此外,虽素有“苦能坚” 的说法,但其坚阴多为清热泻火的间 接效果,故实为清泄在相火亢旺而肾 阴亏虚证中的特殊应用。
中药学基础知识
29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0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1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2
海马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3
天麻
中药学
中药学基础知识
34
中药学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学基础知识
35
中药学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 概念: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 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
程。其在古代又称为炮炙、修治 和修事。
中药学基础知识
41
中药学
四气
•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主 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 质和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内容。
• 温与热、凉与寒,分别属于同一类药性,只是温次于 热,凉次于寒,仅有程度上的差异。为了进一步区分这 一差异,有的药物还标以大热、微温、微寒、大寒等。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倾向, 只是寒热之性不明显,但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从本质 而言,四气不外乎寒热二性而已。
中药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田七、参三七
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 的根。
中药医学讲座
89
【性能特点】
功效
化瘀止血 消肿定痛
中药医学讲座
90
【临床应用】
1. 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 本品有如下特点: ①止血作用广泛,药效卓著; ②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 ③止血又定痛; ④几乎无毒副作用。故有“止血神药”之说。 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 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或配伍 皆可。
中药医学讲座
22
【临床应用】
2.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宜。
1) 痰饮呕吐及胃寒呕吐:~生姜 (小半夏汤) 2) 胃热呕吐:~黄连、竹茹
中药医学讲座
23
【临床应用】
3.用于心下痞,胸痹,结胸,梅核气 。 1) 心下痞满,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者,~ 黄芩、黄连、干姜等(如半夏泻心汤); 2) 胸痹疼痛,~瓜蒌、薤白等(瓜蒌薤白半夏 汤); 3) 痰热结胸,~瓜蒌、黄连等(小陷胸汤); 4)气郁痰凝之梅核气:~茯苓、紫苏 (半夏厚 朴汤)。
3)脾胃阳虚脘腹冷痛:~党参、白术、干姜 等;(附子理中丸)
中药医学讲座
43
3. 用于寒痹周身骨节疼痛 。 ~桂枝等。(甘草附子汤)
中药医学讲座
44
【用量用法】
3~15g,先煎1小时左右。
中药医学讲座
45
【使用注意】
1. 本品辛热燥烈,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 2.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3. 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 4. 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
芒硝
【药性】咸,苦,寒。 胃、大肠。
【功效】软坚泻下 清热解毒
中药医学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中药?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含义的内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中庸之医-平衡
用途
防病 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总论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目 录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行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它药
山楂
佛手
大枣
白豆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种子
瓜蒌仁
巴豆
刀豆
白芥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虫
地龙
全蝎
土鳖虫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甲片
穿山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甲片
龟板
鳖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理产物
牛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
蝉蜕 阿 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贝壳
海蛤壳
牡蛎
石决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资源普查 (各个地方药志) 民间方药挖掘 (各种藏药、蒙药、苗药等) 中医药著作整理 (《中药大辞典》等) 中药人工培植 (天麻、砂仁、麝香等) 中药药理研究 (小檗碱、人参皂苷、甘草甜素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党参
黄芪
葛
根 龙胆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茎
麻黄
川贝母
肉苁蓉
百合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
物质来源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 简单加工品(物理、化学、生物加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什么是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 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 一门学科。
粪便
鼯鼠
五灵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起源图解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主动尝试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四、中药学处,的请联发系网展站或概本人况删除。
东汉《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南朝《公炮制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
明《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科学巨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五、现代继处,承请联与系网发站或展本人删除。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史记》载:神农以赭鞭 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 医药。
中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 践中创造出来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六、中药的来源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据物质来源划分
1、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
3、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根之
叶
苏叶
桑叶
艾叶
大青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花
菊花
红花
合欢花
芫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果不实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含义的内涵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中庸之医-平衡
用途
防病 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总论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目 录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总论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行气药 消食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化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药 开窍药 补虚药 收涩药 其它药
山楂
佛手
大枣
白豆蔻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种子
瓜蒌仁
巴豆
刀豆
白芥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虫
地龙
全蝎
土鳖虫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甲片
穿山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甲片
龟板
鳖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理产物
牛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皮
蝉蜕 阿 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贝壳
海蛤壳
牡蛎
石决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中药资源普查 (各个地方药志) 民间方药挖掘 (各种藏药、蒙药、苗药等) 中医药著作整理 (《中药大辞典》等) 中药人工培植 (天麻、砂仁、麝香等) 中药药理研究 (小檗碱、人参皂苷、甘草甜素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党参
黄芪
葛
根 龙胆草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茎
麻黄
川贝母
肉苁蓉
百合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论》
物质来源
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 简单加工品(物理、化学、生物加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什么是中药学?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 中药基本理论和各 种中药的来源、采 制、性能、功效及 临床应用等知识的 一门学科。
粪便
鼯鼠
五灵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中药起源图解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偶然中毒
尝百草
知性能
主动尝试
知疗效 反复实践 淘汰
(效差、剧毒)
指导实践
口述至文字
实践
理论
肯定
检验理论
(效佳、微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四、中药学处,的请联发系网展站或概本人况删除。
东汉《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南朝《公炮制论》 第一部制药专著
唐《新修本草》
世界最早的药典
明《本草纲目》
载药1892种,科学巨著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五、现代继处,承请联与系网发站或展本人删除。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中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史记》载:神农以赭鞭 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 医药。
中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实 践中创造出来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六、中药的来源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据物质来源划分
1、植物类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动物类 全虫、角、甲片、皮、贝壳、甲壳 胆、病理产物、粪便
3、矿物类 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 碳酸盐、硼酸盐、硫酸盐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处参,考请之联用系,网不站能或作本为科人学删除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根之
叶
苏叶
桑叶
艾叶
大青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花
菊花
红花
合欢花
芫花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果不实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