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是额、定、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多呈“H”型。该处颅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在外伤时,易骨折并损伤脑膜中动脉。形成硬膜外水肿。
2.头皮:是颅顶部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合成“头皮”。
3.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与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窦内血液流动缓慢。
4.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5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由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的结构。
6.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7.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故称神经点。
8.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浸没鞘。
9.颈动脉窦: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和颈总动脉的末端膨大,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参与调节血压作用。
10.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形,后又离开该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该降支又名颈袢上根。第2、3颈神经的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上、下根在肩胛舌骨肌中建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11.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
12.Virchow 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倾斜角肌处的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13.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结节。三角内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14.锁胸筋膜: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
15.乳房悬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乳腺癌时,淋巴回流受阻引起乳房水肿,同时乳腺癌局部的纤维组织增生,乳房悬韧带变短,使皮肤形成许多小陷凹。呈橘皮样改变。
16.腹直肌鞘:是包裹腹直肌和锥状肌的纤维组织,由三块扁肌的腱膜组成。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组成;后层有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以下约4-5cm处,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转向腹直肌的前方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其下缘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弓状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肌鞘。
17.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由肌与筋膜形成的浅性裂口,长约4-5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18.腹股沟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和腹壁三动脉围成。三角区内有腹直肌,腹横筋膜又较薄弱,加之腹股沟管环也在此区,是腹前区薄弱部位。(腹股沟管直疝在此区突出,腹股沟斜疝则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此区)
19.腹股沟内、外侧窝: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内侧襞、脐外侧襞形成的小凹。腹股沟内侧窝正对腹股沟三角和腹股沟管浅环;腹股沟外侧窝正对腹股沟深环。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突出,可分别形成腹股沟直疝和斜疝。
20.脊肋角: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对肋的夹角,肾位于改角的深部,是肾囊封闭常用的进针部位。
21.胸腰筋膜:第12肋与髂嵴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被称为胸腰筋膜。
22.钩椎关节:有3-7相邻颈椎的椎体弓和唇缘共同组成,又称Luschka 关节。
23.听诊三角:在斜方肌外下方,肩胛骨的下角的内侧的肌间隙。上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24.枕下三角:是有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其内上界为头后大直肌,外上界为头上斜肌,外下界为头下斜肌。三角的底为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通过。
25.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侧界为腹内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三角的底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深面有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腰上三角市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
26.腰下三角:有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腹内斜肌,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此三角是腹后壁又一薄弱区,也会发生腰疝。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位置相对,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处常有压痛。
27.三边孔:位于腋腔后壁上的三角形凹窝。其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8.四边空:位于腋腔后壁上的四边形间隙。其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29.肌腱袖:又称肩袖或旋转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腱性部,在肩关节囊的上、后和前方连成腱板,与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其悬吊和固定作用。
30.肱骨肌管: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绕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
31.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成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成肘后三角。三角形的尖端指向前臂,当肘关节伸直时,上述3点成一直线。肘关节脱位或肱骨内、外上髁骨折,三者的等腰三角关系或直角关系发生改变,而肱骨其他部位骨折时,不会影响他的三角形和直角关系。
32.腕管:由曲肌支持带及腕骨沟共同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33.解剖学“鼻烟壶”: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在拇指充分外展并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短展肌腱,尺侧为拇长伸肌腱,近侧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扪其搏动。
34.Nelaton 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Nelton连线。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位移于此上方。
35.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伸直,当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两侧髂前上棘做延长线。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交于脐或脐上,相交点称为Kaplan 点。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
36.隐静脉孔:又称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的阔筋膜的卵圆形薄弱区。表面覆盖一层筛筋膜,有大隐静脉机器属支穿入。
37.股鞘: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深面,呈漏斗形,长约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移形为骨血管鞘。
38.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体长轴之间向内的夹角叫做颈干角。正常人约125°-130°,大于此角为髋外翻,小于此角为髋内翻。
39.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管外侧部,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有髂腰肌、骨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腔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症状。
40.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肌筋膜级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又称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支及淋巴管通过。
41.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逢匠肌的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是一段断面呈三角形,长约15-17cm的管状间隙。其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管内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及淋巴管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