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文 浅析重婚罪
重婚罪法律分析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甲,男,30岁,已婚,在某市一家企业担任销售经理。
某乙,女,28岁,未婚,在某市一家服装店担任店员。
两人相识于一次朋友聚会,很快陷入热恋。
某甲在明知某乙未婚的情况下,与其结婚,并共同生活。
后某甲的妻子发现某甲与某乙的事实,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要求追究某甲的重婚罪。
二、法律分析1. 重婚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本罪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2.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1)犯罪主体:有配偶的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
(2)犯罪客体: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
(3)犯罪客观方面: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4)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3. 案例分析在本案中,某甲明知自己已婚,却与某乙结婚,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具体分析如下:(1)犯罪主体:某甲有配偶,符合重婚罪的主体要求。
(2)犯罪客体:某甲的行为侵犯了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符合重婚罪的客体要求。
(3)犯罪客观方面:某甲在与某乙相识后,明知某乙未婚,却与其结婚,符合重婚罪的客观方面要求。
(4)犯罪主观方面:某甲在明知自己已婚的情况下,故意与某乙结婚,符合重婚罪的主观方面要求。
综上所述,某甲的行为已构成重婚罪。
三、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犯重婚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本案中,某甲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启示本案警示人们,要尊重婚姻制度,珍惜家庭幸福。
同时,也提醒未婚者,在恋爱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婚姻状况,避免陷入重婚罪的泥潭。
五、总结重婚罪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对于破坏婚姻家庭关系、侵犯一夫一妻制的行为,我国法律给予了严厉的制裁。
本案通过对某甲重婚罪的分析,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婚姻制度,珍惜家庭幸福。
同时,也为法律工作者提供了案例参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重婚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李冬梅(学年论文)-1112111084-论重婚罪[1]
![李冬梅(学年论文)-1112111084-论重婚罪[1]](https://img.taocdn.com/s3/m/95d65d4e227916888486d762.png)
李冬梅(学年论文)-1112111084-论重婚罪[1]学号_1112111084学年论文课题:论重婚罪学生姓名:李冬梅系别:法学院专业班级:2011级法学(1)班指导教师:范杨林二○一四年五月目录摘要英文摘要一、重婚罪的概述 (5)(一)婚姻 (5)(二)重婚罪的概念 (5)二、重婚罪的认定 (5)(一)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5)(二)重婚罪的具体认定问题 (6)(三)重婚罪的类型 (6)三、中外不同国家法律关于重婚犯罪的相关认定。
(8)(一)两个婚姻都必须是法律婚 (8)(二)两个婚姻是法律婚或者事实婚 (8)(三)没有规定重婚罪但有其他类似的犯罪规定 (8)(四)没有重婚罪也没有其他类似犯罪的规定 (8)四、治理对策与完善。
(8)五、结语 (9)参考文献论重婚罪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重婚现象日趋严重,并呈现出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案情隐蔽等特点,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重婚犯罪。
重婚犯罪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且引发了大量案件,从而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安定的因素,因而重婚罪的研究和完善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重婚罪概述。
这一部分主要从婚姻社会意义的方面来探讨重婚罪的现状和不利影响。
第二章:重婚罪的认定。
此部分主要说明重婚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具体认定,将重婚罪与其他类似概念相区别,并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不同法律对重婚认定的差异。
第四部分:主要就我国重婚犯罪现状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重婚罪;构成要件;司法认定;治理对策On the crime of bigamy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The phenomena of bigamous marria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 and it turned out to have many sign atures such as various patterns, complicated circumstances, concealed details of different cases and so on. The most common problem among all is the bigamy crime. Nowadays, pe 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bigamy can not only affect domestic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the h armony and stability of our social order, but also cause numerous serious cases , Which wi ll bring a series of destabilizing factors to our society. Thereupon it is of great realistic im portance to call for continued perfection along with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crime of big amy.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rime of bigamy from several following parts. Chapter One: Summarization of the bigamy crime. A certain number of social significances are pr esented in this section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dverse impacts on biga my. Chapter Two: The definition of bigamy. This part is dedicated to indicate the compon ent elements and the specific recognition of bigamy, then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similar concepts. To complicate matters, precise analyses through special cases are also conducted . The third chapter emphasizes on introduc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 n law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bigamy. In the final chapter, some perspectiv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relevant laws about bigam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domestic presen t status.Keyword:bigamy;elements;judicial determination;countermeasures一、重婚罪的概述(一)婚姻1.婚姻的含义:婚姻,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两性关系,婚姻是男女两性在爱情基础上合法的自然结合。
重婚案例法律分析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重婚在我国法律中被明确禁止,但现实中重婚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通过对一起重婚案例的分析,探讨重婚的法律规定、法律责任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重婚是指已婚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重婚。
然而,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道德观念缺失等因素,重婚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将以一起重婚案例为切入点,对重婚的法律规定、法律责任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重婚案例简介2018年,某地法院审理了一起重婚案件。
被告人李某,已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一名女子张某登记结婚。
张某在知道李某已婚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
三、重婚的法律规定及法律责任(一)重婚的法律规定1.《婚姻法》第三条:禁止重婚。
2.《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重婚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重婚者需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
2.刑事责任:重婚者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情节轻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重婚案例法律分析(一)重婚行为的认定在本案中,李某、张某的行为符合《婚姻法》第三条和《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构成重婚罪。
李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张某在知道李某已婚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两人均具备重婚的构成要件。
(二)重婚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在本案中,李某、张某应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
由于张某在知道李某已婚的情况下,仍与其结婚,因此,张某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刑事责任: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重婚案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当事人对重婚的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导致重婚行为的发生。
重婚的民事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重婚是指已婚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重婚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后果。
本文将围绕重婚的定义、法律依据、民事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婚的定义重婚,是指已婚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根据《婚姻法》规定,重婚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与他人登记结婚;二是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无论哪种形式,都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原则。
二、重婚的法律依据1.《婚姻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2.《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应当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条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解除婚姻关系。
”三、重婚的民事法律后果1.婚姻关系无效根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重婚的婚姻关系无效。
即重婚者与他人结婚的法律行为无效,不受法律保护。
2.财产分割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因重婚导致的婚姻关系无效,当事人有权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应当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财产来源等因素。
3.子女抚养权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因重婚导致的婚姻关系无效,子女抚养权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判决抚养权时,人民法院应当考虑子女的年龄、成长环境、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等因素。
4.损害赔偿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因重婚给无过错方造成损失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
5.刑事责任虽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重婚的民事法律后果,但需要指出的是,重婚行为也可能触犯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犯重婚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案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论文.

本案吴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论文2008-01-20案情:1998年3月,吴某经人介绍与张某相识后恋爱,同年12月,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婚初,双方感情尚可,但1999年吴某生育一女孩后,双方为了孩子问题经常发生争吵。
2000年9月,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吴某赌气离家外出打工。
后结识男青年刘某,双方产生感情,并于2002年同居,2003年3月生育一子取名刘天。
2004年3月,吴某返乡要求与张某离婚。
张某得知吴某在外与人同居生子后,非常愤怒,于3月30日以吴某犯重婚罪为由向当地法院起诉。
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吴某在未与其合法丈夫张某解除婚姻的情况下,又在外与他人同居生子,已构成事实上的重婚,应依法追究吴某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吴某在其婚姻存续期间虽与他人同居生子,但并未以夫妻名义同居,也未办理婚姻登记,不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因此不构成重婚罪,应依法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理由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构成重婚罪在客观上必须有重婚行为,即(1)已经结婚的`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这种结婚可以是通过不法手段取得了合法手续登记结婚或者虽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但正式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2)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知,妻子跑到外地与他人同居生子,如果其与同居人是以夫妻关系正式生活的,属于事实婚姻,其行为构成重婚罪;如果其仅是与同居人共同生活,并非对外声明是夫妻关系,则属非法同居,虽然是不道德的,但不构成重婚罪。
本案中吴某与张某为合法夫妻关系。
吴某虽然在婚姻存续期间与刘某同居生子,但对外并未声称是夫妻关系,也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依据上述分析仅为非法同居,不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求。
因此,对吴某不能以重婚罪定罪处刑。
重婚罪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重婚现象仍然存在。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重婚罪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探讨重婚罪的法律适用和相关问题。
二、案例简介被告人李某,男,35岁,已婚。
2019年,李某结识了年轻女子张某,两人迅速陷入热恋。
在交往过程中,李某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与张某登记结婚。
婚后,李某将张某带回家中居住,并以夫妻名义对外交往。
同年年底,李某的妻子发现李某出轨并与其离婚。
此时,李某和张某才公开承认他们已经结婚。
三、案件审理(一)法院审理过程李某被起诉后,法院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对李某的重婚行为进行了调查取证,包括李某和张某的结婚证、居住证明等证据。
同时,法院还听取了李某和张某的陈述。
(二)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经审理,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判决李某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四、法律分析(一)重婚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2. 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登记结婚;(2)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3)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3. 主观要件: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有配偶,却故意与他人结婚或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二)重婚罪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犯重婚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较轻的,可以处拘役或者管制。
(三)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重婚罪的原因1. 李某有配偶,却隐瞒已婚事实,与张某登记结婚,符合重婚罪的客观要件。
2. 李某明知自己有配偶,却故意与张某结婚,符合重婚罪的主观要件。
重婚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重婚,是指已婚一方在未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重婚行为是违法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重婚案例的分析,探讨重婚的法律认定、法律责任以及法律救济途径。
二、案例简介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于2005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子。
2010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外与第三人赵某同居,并育有一女。
原告多次与被告沟通,要求其与赵某断绝关系,但被告置若罔闻。
2013年,原告以被告重婚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被告与赵某离婚,并赔偿其精神损害赔偿。
三、案例分析1. 重婚的法律认定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婚:(1)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的;(2)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在本案中,被告王某在未与原告离婚的情况下,又与第三人赵某同居并生育子女,其行为符合上述第(1)项规定的情形,构成重婚。
2. 重婚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婚姻法》第52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重婚的;(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3)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4)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在本案中,被告王某的行为构成重婚,法院依法应准予原告与被告离婚。
此外,根据我国《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有重婚行为的一方,对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在本案中,原告李某有权要求被告王某赔偿其精神损害。
3. 法律救济途径对于重婚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法律救济:(1)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判决离婚,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害。
(2)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公安机关对重婚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3)向有关部门投诉,如妇联、工会等,请求其协助解决。
四、结论重婚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侵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重婚行为,法律给予了严厉的制裁。
本案通过分析一起重婚案例,揭示了重婚的法律认定、法律责任以及法律救济途径,旨在提高公众对重婚行为的认识,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
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2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迁,重婚现象逐渐增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从重婚罪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了重婚罪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引言重婚罪,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然而,在实际司法实践中,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依然存在诸多争议。
本文旨在对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提供参考。
二、重婚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已婚者,即有配偶的人;二是未婚者,即无配偶的人。
对于未婚者而言,若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也构成重婚罪。
2.主观要件重婚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有配偶或他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3.客观要件重婚罪的客观要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婚者与他人结婚;二是未婚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三、重婚罪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民事责任重婚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还可能给受害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
因此,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重婚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赔偿受害者损失、承担子女抚养费等。
四、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认定标准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不统一性,导致部分案件难以得到公正处理。
2.取证难度较大由于重婚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取证过程中,往往面临较大的难度。
3.法律适用存在争议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重婚行为,如重婚者与配偶长期分居、双方自愿离婚后与他人结婚等,法律适用存在一定争议。
五、完善建议1.明确重婚罪的认定标准建议在立法层面明确重婚罪的认定标准,确保司法实践中的一致性。
试论重婚罪

试论重婚罪试论重婚罪试论重婚罪试论重婚罪内容提要:本篇论文注重从“重婚罪的理解认定、处理重婚罪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将重婚罪纳入公诉范围”,三方面论述了重婚罪的概念、构成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以及解决重婚罪的处理办法。
其中,对重婚罪的理解及认定中涵盖了“重婚的概念及构成,重婚罪的认定、重婚罪的刑事责任”三个分内容;其二、处理重婚案件目前存的几个问题,此标题涵盖了如何确定重婚罪的主管,如重婚罪案件管辖如何确定及有利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质疑重婚案件的可分性。
重婚罪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原则存在的弊端四小方面内容。
第三、建议将重婚罪纳入公诉范围,一标题中又分实行重婚案件公诉遏制“包二奶”现象的需要:从重婚罪的客体看宜将其作为公诉案件;实行重婚案件公诉案件也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需要;将重婚罪直接纳入公诉范围有助增强检察机关的公诉职责等四小方面的内容。
如此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家澄清模糊认识,抓住重点,使对该项课题的研究更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重婚处理管见当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出就业人员增多,致使两地分居的夫妻人员数量也大为增加,同时,西方文化中的两性观念通过文化传播涌进开放的国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这种夫妻两地分居后一方与他人重婚的现象并不少见。
据报载:“包二奶”是当前妇女投诉的热点,有的犯罪分子甚至胆大妄为公开…包二奶”、“包三奶”、招摇过市,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妻妾同室,公然向法律挑战,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近年来重婚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就重婚罪的认识及处理笔者试作以下论述。
一、重婚罪的理解及认定{一}重婚罪的概念和构成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的主体,由于重婚罪具有对合偶性的特点,单个人不能陶成,因此,本罪主体为两种人:一是重婚者,所谓“重婚者”,是指有配偶而在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的人。
“有配偶”是指男有妻,女有夫。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重婚罪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重婚罪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对重婚罪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法学专业的角度分析该罪行的成因、法律规定以及社会影响。
通过对相关案例和文献的综合分析,探寻有效的法律手段和社会措施来预防和打击重婚罪,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秩序。
引言:重婚罪是指在已经与他人建立合法婚姻关系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者同居的行为。
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在我国的婚姻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对于重婚行为的惩罚措施。
然而,由于重婚行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相关法律实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重婚罪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加强对重婚罪的打击和预防。
第一章重婚罪的定义与法律规定(一)重婚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二)我国刑法中对重婚罪的法律规定(三)重婚罪与其他相关罪行的区别第二章重婚罪的成因分析(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二)社会因素与文化背景(三)家庭破裂背景与婚姻压力第三章重婚罪的社会影响(一)家庭稳定与婚姻关系(二)子女权益保护与社会教育(三)道德观念与社会风气第四章重婚罪的打击与预防(一)法律手段与司法实践(二)社会教育与宣传引导(三)婚姻登记与信息共享结论:通过对重婚罪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该罪行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和纠正重婚行为,我们需要在法律、社会和个人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需要加强婚姻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同时加强婚姻教育和宣传。
此外,要提高社会对于重婚罪的审视和道德谴责,倡导崇尚家庭和法律的观念,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
只有通过综合的手段和努力,我们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重婚罪,维护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重婚罪法律分析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的重婚罪案件,原告(以下简称甲)与被告(以下简称乙)原系夫妻关系。
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另一名女子(以下简称丙)非法同居,且生育有一名子女。
乙发现甲的出轨行为后,要求甲与丙断绝关系,但甲拒绝。
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承担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甲与乙于2000年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般。
甲在婚后与丙相识,并逐渐发展为情人关系。
2. 2015年,甲与丙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开始同居生活,并生育有一名子女。
3. 乙在2018年发现甲与丙的非法同居行为,多次要求甲与丙断绝关系,但甲均未答应。
4. 乙于2019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承担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三、法律分析1. 重婚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2. 甲的行为构成重婚罪本案中,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丙非法同居,并生育子女,其行为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1)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合法有效,甲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丙非法同居,属于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2)甲与丙的非法同居行为持续存在,并生育子女,说明甲明知丙有配偶,仍然与其结婚,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3)甲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损害了乙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3. 乙的诉讼请求乙要求甲承担重婚罪的刑事责任,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对于犯重婚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甲的行为构成重婚罪,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甲的犯罪情节,法院判决甲犯重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五、案例分析1. 重婚罪的危害重婚罪不仅破坏了婚姻家庭的稳定,还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我国刑法对重婚罪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2. 重婚罪的认定在认定重婚罪时,应着重审查以下证据:(1)婚姻登记证明,证明原婚姻关系合法有效。
2021年2008春届法学电大毕业论文论重婚罪(整理

目录一、重婚罪与非罪的界限 (2)(一)重婚行为与重婚罪的认定 (2)(二)重婚与通奸、姘居、强奸等区别 (3)二、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4)(一)关于重婚罪受害人的救济途径 (4)(二)重婚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 (5)三、对我国现行涉及重婚法律的几点修改建议 (6)(一)对重婚罪重新界定 (6)(二)增设重婚罪的犯罪情节 (6)(三)区分重婚行为与重婚罪 (7)参考文献 (7)重婚与重婚罪[内容摘要]对于重婚这一现象,在我国婚姻法和刑法等法律中进行了明确地规定。
但是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些规定,不难看出,原则性太强,操作性较差。
就是说,在实践中,很难分辨出某种行为是否为重婚,从而给该行为的定性增加了难度,达不到惩治的效果。
基于我国婚姻法对重婚的禁止规定,同时我国现行刑法对重婚罪也采用了概括性规定,有必要对重婚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使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重婚罪和重婚的本质,以及对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正确地区别重婚罪与非罪、重婚与姘居等。
[关键词]重婚重婚罪法律适用对于重婚这一现象,在我国婚姻法和刑法等法律中进行了明确地规定。
根据新《婚姻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在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从这些规定来看,重婚在我们国家是严格禁止的。
但是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些规定,不难看出,原则性太强,操作性较差。
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很难分辨出某种行为是否为重婚,从而给该行为的定性增加了难度,达不到惩治的效果。
对于重婚罪的认定,我们从法律的角度来分析,重婚有两种,即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实上的重婚。
法律上的重婚,其认定非常容易,那就是男女双方必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方面的案件非常少见。
重婚罪法律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重婚纠纷案。
原告李某诉称,其与被告王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婚后感情一直很好。
然而,在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王某在外与他人秘密结婚,且对方已育有一子。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重婚罪,要求法院判决被告王某与第三者离婚,并赔偿其精神损失。
被告王某辩称,其与第三者结婚是在与原告李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双方并未共同生活,也没有共同抚养子女。
被告王某表示,自己与第三者的婚姻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且第三者并不知情原告李某的存在。
因此,被告王某认为自己不构成重婚罪。
二、案件分析1. 重婚罪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2.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行为人必须是有配偶者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人。
(2)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故意,即明知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
(3)客观要件:行为人有配偶而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3. 本案分析本案中,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于2010年登记结婚,属于合法夫妻关系。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被告王某与他人结婚,且双方已经生育子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是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任何违反这一原则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首先,被告王某的行为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
从主体要件来看,被告王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结婚,具有重婚的主体要件。
从主观要件来看,被告王某明知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具有重婚的主观要件。
从客观要件来看,被告王某与他人结婚并生育子女,具有重婚的客观要件。
其次,被告王某与第三者的婚姻关系是非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是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任何违反这一原则的婚姻关系都是无效的。
因此,被告王某与第三者的婚姻关系应予以解除。
最后,原告李某要求被告王某赔偿精神损失,符合法律规定。
重婚的法律认识与思考(一)

重婚的法律认识与思考(一)论文摘要这篇论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对重婚这个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比较。
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重点在于横向的比较。
包括不同法律学科对于重婚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界定;不同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与区别之处;以及重婚与事实重婚的区别与联系。
纵向的比较也就是重婚问题的历史与渊源,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
重婚问题在当前社会下,突出表现为认定困难。
因为我们国家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阶段,社会的变革,各种思想的斗争,阶级矛盾的存在,新思潮的出现与经济的发展。
这些都决定了重婚问题的出现是带有很强社会性的,很多重婚都是具有社会性的。
例如一些是在建国以前就形成的一夫多妻重婚关系;有些是在战争时期夫妻失散,之后再次嫁娶造成重婚的事件;还有些是出国之后,在与原配偶未进行离婚登记,而在国外再次结婚的重婚现象。
总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重婚是一个很典型的社会问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其次,重婚是和文明背道而驰的,从历史的研究来看,一夫多妻或者一妻多夫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它们要么是生产力发展低下的产物,要么是剥削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表现。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重婚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消亡,只有在一些宗教或落后的国家与地区才部分存在;重婚孳生丑恶,为大众而不容,重婚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从辨证的角度看,重婚来源于社会,被社会所制造所决定,但反过来它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只有对重婚问题有很清楚的认定,我们才能很好的去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对于重婚的处理,是建立在认定基础上的,严重的触及刑法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要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对于一些社会原因形成的重婚,注重区别、严格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一些事实重婚是我们研究重婚问题时不能忽视的问题,重婚罪中所指的“有配偶”和“结婚”都包括事实婚姻,而且给社会带来相当多的社会问题,不由得我们不重视。
关键词:重婚事实婚姻一夫一妻重婚罪一夫一妻制度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是我国婚姻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
浅析重婚罪的立法困境及完善对策

浅析重婚罪的立法困境及完善对策[摘要]婚姻,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产物,一夫一妻制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重婚是对人类一夫一妻制度的公然挑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必须要进行打击。
虽然当前立法上关于重婚罪有一些规定,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亟待解决。
基于此,文章根据我国国情现状并结合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试图提出一些完善重婚罪的立法对策,以维护婚姻关系稳定和家庭与社会安宁。
[关键词]重婚罪;立法困境;完善对策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的稳定、幸福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基于此,各国在立法上无不强调对于婚姻家庭的保护,我国也不例外。
现行的《婚姻法》所规定的一夫一妻等原则都是出于保护婚姻家庭的目的。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婚姻家庭结构功能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重婚等不法行为的数量显著增长,这些行为的存在不仅对合法的婚姻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造成严重的伤害,且必然影响家庭关系,败坏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刑法》将重婚规定为犯罪,予以法律制裁,是十分必要的。
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重婚罪现有的罪状规定,显得过于简单薄弱,如法定刑设置不科学、公诉与自诉的争议等,使得许多的重婚案例难以判定或无法判定,影响了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基于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对我国立法上的缺失和不足提出建议,以维护婚姻关系稳定和家庭与社会安宁。
一、重婚罪的立法困境分析(一)法定刑设置不科学《刑法》立法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便是罪责刑相适应,即犯罪人所受的处罚应当与所犯罪行相适应。
现行的《刑法》对于重婚罪表述如下:“有配偶的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该条文沿用与1979年《刑法》所规定的相关条文,几乎没有变化。
但是现在社会所发生的变化远非1979年制定《刑法》之时可比。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重婚现象并不是非常严重,加之当时的立法理念是宜粗不宜细,立法者对其重视程度并不高。
婚姻法中重婚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摘要:重婚,即一夫一妻制原则的违反,是我国婚姻法所严厉禁止的行为。
本文将从重婚的定义、重婚的法律后果以及重婚案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婚姻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婚姻法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即禁止重婚。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给受害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本文将对婚姻法中重婚的法律后果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重婚的定义重婚,是指已婚者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重婚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有配偶者与他人登记结婚;2. 有配偶者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3. 有配偶者与他人建立事实婚姻关系。
三、重婚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这是对重婚者进行刑事处罚的法律依据。
此外,如果重婚者同时触犯了其他犯罪,如诈骗、侵占等,还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民事责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重婚者需承担以下责任:(1)撤销婚姻:受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重婚者的婚姻登记。
如果法院认定重婚者的婚姻无效,该婚姻自始无效。
(2)损害赔偿:受害人有权要求重婚者赔偿因其重婚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赔偿范围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3)恢复名誉:重婚者需承担恢复受害人人格尊严的责任,包括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3. 行政责任对于重婚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警告:对重婚者进行警告,提醒其遵守法律规定。
(2)罚款:对重婚者进行罚款,金额一般在5000元以下。
(3)收缴非法所得:对重婚者非法所得的财产予以收缴。
四、重婚案件的处理1. 诉讼途径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起诉讼:(1)撤销婚姻: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婚姻登记的诉讼。
(2)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2. 非诉讼途径受害人还可以通过以下非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调解:向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解决纠纷。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重婚罪若干问题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重婚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业毕业论文重婚罪若干问题研究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重婚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不良社会现象,其表现、成因呈多样性、复杂性,对社会、家庭造成严重危害。
而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受理的重婚案件较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立法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这也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但是却为法律公平公正的有效实施埋下了隐患,也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本文认为男女一方或双方对他人婚后形成事实婚姻的,按重婚罪处罚。
婚后对他人形成的无效婚姻及不可撤销婚姻也应按重婚罪处罚。
而对“包二奶”姘居等行为根据事实情况有些应按重婚罪处罚,有些则应通过其他途径对其作出处理。
在对重婚犯罪的处罚方法上,重婚者除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外,还应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鉴于我国现在对重婚罪的立法制度与界定方法,应尽快基于完善。
关键词:重婚罪婚姻一夫一妻事实婚目录一、重婚罪概述 (1)二、重婚罪的犯罪构成 (1)三、重婚罪的认定 (1)四、笔者对重婚罪重要性的看法 (2)重婚罪若干问题研究一、重婚罪概述什么是重婚?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只是从词义上将重婚简释为:有配偶而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为重婚。
但这一简释并未真正揭示出“重婚”这一概念的内涵,因而很难把它视为重婚概念的严格定义。
从1957年起,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先后对重婚做出多次的司法解释。
如1957年最高人民法院对重婚的解释是:“重婚是有配偶的人再与第三者建立夫妻关系”。
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对重婚做出的解释则是:“有配偶的人和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二、重婚罪的犯罪构成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要判定是否成立重婚罪,须依据构成重婚罪的要件加以确认。
我国重婚罪法律适用问题(2篇)

第1篇摘要:重婚罪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旨在维护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制度。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重婚罪的认定与适用存在诸多争议。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重婚罪法律适用问题,探讨其立法与司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引言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重婚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名誉、家庭和谐,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重婚罪法律适用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重婚罪立法现状1. 立法背景我国重婚罪的法律渊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随后,1979年《刑法》对重婚罪进行了明确规定。
2001年,新修订的《刑法》对重婚罪的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
2. 立法内容(1)构成要件: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2)处罚标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我国重婚罪司法适用问题1. 重婚罪的认定问题(1)婚姻关系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有配偶”是重婚罪认定中的一个难点。
例如,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而分居,但未办理离婚手续,此时一方与他人结婚,是否构成重婚罪?(2)与他人结婚的认定: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与他人结婚”存在争议。
例如,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一方与他人结婚,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此时是否构成重婚罪?2. 重婚罪的处罚问题(1)处罚力度不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重婚罪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
在司法实践中,一些重婚案件往往难以得到严厉的处罚。
(2)处罚标准不一: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重婚罪的处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四、完善我国重婚罪法律适用的建议1. 明确重婚罪的认定标准(1)婚姻关系的认定:对于夫妻双方分居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应综合考虑双方的实际婚姻状态,明确“有配偶”的认定标准。
论重婚罪刑法论文1500字

论重婚罪刑法论文1500字篇一:论重婚罪龙源期刊网 .cn论重婚罪作者:杨恒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xx年第09期摘要我国于20xx年新婚姻法对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等作了详细规定。
引入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制度,如何来界定婚姻法中所说的重婚行为。
文章通过对几种婚姻关系的论述,对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梳理,找出重婚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合法性事实婚姻重婚一、绪论一夫一妻制是男女两性结合的最文明的方式,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
一夫一妻有利于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将重婚列为犯罪行为。
以维护婚姻关系稳定和家庭与社会安宁,而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重婚的概念:《刑法》第258条以叙明罪状的方式规定了重婚罪的立法概念,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从而使司法实务人员难以对重婚行为进行准确判定,这不利于打击重婚犯罪。
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概念加以明确理解。
1、学界观点“结婚”在社会生活观念中外延较广,既可用于法律婚,也可用于事实婚。
刑法界曾对重婚罪名中“结婚”的内涵产生过争议,争议的焦点是结婚除包括登记结婚外,是否还应包括以夫妻名义与他人共同生活形成的事实婚姻。
2、笔者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法律有条件地承认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婚姻。
事实婚姻既为法律承认则应受法律保护,所以是合法婚姻,规定中的“配偶”也应当包括因事实婚姻而形成的夫妻双方。
然而,我国现行《刑法》颁布实施于1997年,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却是在此之前的1994年,该条例把办理登记手续规定为结婚的必要形式要件,凡是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男女双方,均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夫妻——配偶双方。
因此,从立法本意上讲,重婚罪中的“配偶”与“结婚”都是单指“登记结婚”,而不包括“事实婚姻。
”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毕业论文题目:浅析重婚罪的认定专业:法学级别:09春学号:0961001402856姓名:刘玉莹单位:朝阳分校2011年04月12日目录引言 (2)一、重婚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3)二、重婚罪历史沿革及定义 (4)三、重婚罪相关问题浅析 (4)结语 (7)参考文献 (8)内容提要摘要:重婚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司法部门的极大重视。
本文正是从两个真实的案例出发,并以此为契子详细地介绍了重婚这种行为及其具体构成要件。
此外,本文还针对重婚罪中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表述了自己及所支持的观点,希望这些讨论能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了解重婚罪,也希望能作抛砖引玉之言,以期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出台!关键词:配偶权事实婚姻法律婚姻非法同居关系重婚罪相关问题浅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随之而来的,享乐、拜金主义思想又重抬其头,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或是贪图享受,或是喜新厌旧,以及对婚姻关系的不正确态度,导致重婚这一社会现象日益增多乃至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个极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重要单元,而婚姻关系则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和纽带,因此,必须把弘扬良好的婚姻风气,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足够的关切。
针对上述现象,就需要国家在立法上予以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下面,我将从两个案例出发,详细介绍一下重婚这种行为。
一、重婚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一)重婚罪客体要件重婚罪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一夫一妻制是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原则,重婚行为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必须予以刑事处罚。
(二) 重婚罪客观要件重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
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
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所谓又与他人结婚,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的和虽未经婚姻登记手续但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
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三) 重婚罪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是有配偶的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又与他人成立婚姻关系;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
(四) 重婚罪主观要件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自己有配偶而故意与他人结婚。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
重婚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喜新厌旧;有的是出于贪图享乐;有的是封建思想作祟等等。
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二、重婚罪历史沿革及定义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有两部婚姻法规范婚姻行为,并且国家立法机关于2001年4月28日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对现行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相当的努力,然而,不仅婚姻法本身没有对重婚的定义作出规定,而且原《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现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2001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都没有界定重婚的含义,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明确重婚罪的概念。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1]。
三、重婚罪相关问题浅析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并不复杂,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犯,按照社会上一般公众相当的认识即能予以判定。
但对于某些规范的概念性问题则需要加以说明,以期更利于审判。
下面,我就重婚罪中的一些具体法律问题进行细述。
(一)对重婚罪中婚姻关系的认识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以两性的结合为自然条件,是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2]。
新中国两部《婚姻法》的实施,向国民昭示:结婚以登记为要件;要结婚,得登记。
然而,“登记结婚”的要求虽然在广大城市已被自觉接受,但在偏远的农村仍然受到习惯势力的顽固抵抗。
2001年4月28日修订的《婚姻法》再次重申: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要想结婚,必须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不仅如此,《婚姻法》第10条、第11条还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以及婚姻的撤消制度。
第12条对无效以及可撤消的婚姻的效力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即“无效或被撤消的婚姻,自始无效”。
这就说明,婚姻不仅必须具备登记的形式,而且必须符合实质的要件,否则,即使经过登记,婚姻也不一定有效。
有效婚姻受法律保护,可以对抗第三人的侵害,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对抗第三人。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无效婚姻事实上有两类,一是不具备婚姻形式要件的纯粹自然意义上的“婚姻”即事实婚,因为其从未得到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确认,所以不需要经过婚姻登记机关公示即无效。
二是具备婚姻形式要件,但不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婚姻,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几种情形。
尽管这种婚姻曾经得到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但不是必须经过婚姻登记机关公示或人民法院判决才无效,而是从始到终都无效。
其婚姻关系也不能成为刑法上的客体。
在婚姻登记机关宣布其无效后,即使当事人继续同居生活甚至举办结婚仪式,也不受法律保护,其关系同样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的客体。
至于可撤消的婚姻,其效力状况并不复杂。
由于这种婚姻除了当事人主张抗辩理由,否则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如果被胁迫结婚但没有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从结婚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消该婚姻,法院判决予以支持,则其婚姻效力不仅仅终止于被撤消之后,而是自始无效。
在此之前,其婚姻关系应当成为刑法上的客体。
如果该婚姻被撤消之后,请求人反悔,仍然与被请求人共同居住生活甚至举办结婚仪式,也不受法律保护。
综上所述,虽然国外立法对事实婚的态度趋向缓和[3],但我国《婚姻法》对婚姻的成立,采取的仍然是严格的法律主义[4]。
在此,婚姻的合法性成为婚姻的本质属性[5]。
合法性要求法定的婚姻主体资格具备者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婚姻,方有法律效力,否则不受法律保护。
也就是说,婚姻绝非两性自然的生理结合,而是经当时社会确认其为夫妻关系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只能存在于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的男女双方之间。
(二)对重婚罪中配偶权的认识我国刑法学界一般将重婚罪的客体表述为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近年来随着在犯罪客体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法益学说的推崇,有关重婚罪客体配偶权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
配偶权产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是特定男女之间的夫妻身份关系,以特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非自然形成,而是法律赋予,享有配偶权的男女才互为配偶,配偶是婚姻的主体,只有配偶才享有配偶权。
尽管配偶权的内涵,在理论上还有身份权说、专属利益支配说、性权利说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共同认为:配偶权的前提或者说产生的基础是合法的夫妻关系,配偶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其权利主体是合法婚姻关系的当事人;配偶权具有身份权的性质:配偶权具有专属性,即具有夫妻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配偶权的内容具有特定性不可侵犯性,即配偶具有同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的义务、家庭住所决定权、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生育权和日常家务代理权,这些权利不容他人侵犯[6]。
修订婚姻法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配偶权一词,但已经确认了配偶权的若干主要内容[7]。
婚姻必须经合法确认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形成婚姻关系;配偶权产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换言之,事实婚不具有配偶权,形成事实婚的男女不是配偶----准确地说,是法律不承认其为配偶。
在民法上,重婚之形式,表现为两个既存婚姻之重合,重婚之实质,在于这种使两个既存婚姻重合的行为,抗击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和制度。
在刑法上,重婚之实质,在于有配偶者隐瞒婚姻事实真相,欺骗他人与之再度结婚,或者有配偶者在他人的主动配合先后两次形成婚姻,分别以独自犯罪或者对合而形成共犯的形式,故意挑战刑法所保护的重婚罪的法益----配偶权。
(三)对重婚罪客观表现形式的认识重婚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前所述,重婚罪的实质在于发生在后的婚姻行为对前一尚存的合法婚姻关系的侵犯,亦即对国家赋予的配偶权的侵害。
那么,与在先的法律婚重合的“婚姻”是否包括事实婚呢?刑法第258条所谓“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中的“重婚”、“结婚”是指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呢?在最高人民法院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批复中指出: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着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处罚。
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那些未依法进行结婚登记的人,在民事法律中得不到承认和保护,但若其为有配偶者则在刑事法律中要承担刑事责任,换言之,一个有配偶的人,未经结婚登记与他人以夫妻名字同居生活,他在民事上无婚可离,在刑事上则有婚可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8]。
其实,承认事实婚的存在不等于肯定事实婚的效力,“存在”与“肯定效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意识范畴,后者属于意志范畴。
上述司法解释针对的是两种以“事实婚”冲击法律婚,侵犯其配偶的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
事实婚不是婚姻,而是非法同居关系,并且是严重的非法同居关系,它公开挑战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推而广之,产生于法律婚之后的婚姻,无论是事实婚还是法律婚,在法律上均无效力,均处于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但其存在,客观上侵犯了在先产生的配偶权益和一夫一妻制,故应以国家暴力予以反击或防卫[9]。
在这种情况下,侵害在先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当事人配偶权益的事实婚,本质上具有非法性,其婚姻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而其侵害在先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当事人配偶权利的法律婚,尽管形式上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但属于无效婚姻,本质上也不具有合法性,仍然属于违法行为。
这种违法的婚姻行为的实施,不仅必然侵害婚姻当事人之间的配偶权,而且必然侵害作为社会正常细胞的一夫一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