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
深刻内容。例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 合而为“平原”。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 固,扣合为“巩固”。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
两个方面。孟子,名轲,字子舆,“轲” 与“舆”都同车有关系。东汉文学家王充, 字仲任,“充”与“任”属性相同。
同用式: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明冯梦龙,
鲁肃劝说孙权采取这些行动的目 的是什么?
与刘备、刘表结成统一战线, 共同对付曹操,这样做的结果是 “天下可定也”。“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一“恐”一 “即”,可见这一行动的急切性和 达到目的必然性。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 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 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 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 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 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 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 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 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字犹龙,同用一个“龙”字。明末清初戏曲 家李玉,字玄玉,同用一个“玉”字。
相对式:名与字对立相匹,对照强烈。南宋
哲学家朱熹,字无晦,“熹”同“晦”明暗 相对。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同 “浅”相对。
仿照式: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南宋
陆游,字务观,其名字仿效了北宋 词人秦 观,字少游。西汉司马相如因慕战国蔺相 如,把小名“尤子”改为“相如”。 因果式:名与字互为因果,揭示出事物的 规律。南宋辛弃疾,字幼安,从小根除病 疾,自然得获安康。元朝马致远,字千里, 骏马奔驰可致千里之意。
课堂小练习
看到古人为自己取的高大上的 字,你有没有心动呢?赶紧给 自己也取一个有内涵的字吧!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 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 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 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 “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古 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 法。
“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这一 句承上启下,为下文波澜突起的事态过 渡。)
本段小结
写诸葛亮出使东吴,精辟地分析了 形势,针对孙权的犹豫心理采用激将法 攻心,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使 孙刘联盟得到进一步的酝酿。这一段表 现了诸葛亮出色的外交、军事才能。
诸葛亮如何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
①刘备虽败但实力犹存。(“今战士 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②曹有三 大弱点;一、远来疲敝,强弩之末,必 蹶(挫败)上将军。二、北方之人不习 水战。三、荆州之民心不服曹操。
诸葛亮预见的战争结局是什么?
孙权与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必 矣”。此后是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诸葛亮游说的结果是什么?
相关内容:
赵子龙长坂桥七进七出、张翼德声震三军、孙刘联盟、诸 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剑、巧借东风、苦肉记、蒋干盗书、 火烧赤壁、华容道、借荆州、气周瑜
相关知识:
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 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 周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 编成。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 定名为“资治通鉴”。
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 怎样分析形势的?
是孙权的谋士鲁肃。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险固—— 险要坚固;士民——老百姓;殷富——丰厚富足。)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这段话既分析了 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意。鲁肃此 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 文提纲挈领之笔。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合作),军中诸将,各有彼 此。(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②刘备与 操有仇恨,寄寓于刘表,表恶(wu)其能而不能用。 这种形势,当然对孙权有利。
艺术特色
(一)结构——安排详略得当,思 路——展示明朗清晰 (二)对话——各求理正、据足,言 辞——尽透情态、性格
人物形象
(1)孙权——关键人物 有政治远见,虚心纳谏,深思熟虑,多谋 善断。(为宋朝皇帝提供学习榜样) (2)曹操——一方霸主 有战争谋略,不可一世,骄傲轻敌 (3)刘备——天下枭雄 善于抓住时机,善纳人言,深谋远虑
第一段小结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 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 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 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 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 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 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 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诸葛亮是在什么样的形势下出使 东吴的?
操军占荆州,乘胜东下, 孙刘危急存亡在即。
பைடு நூலகம்
诸葛亮怎样游说孙权的?
①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他把孙权、刘 备、曹操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谈,突出敌军强大。并用 “英雄无用武之地”句保持了刘备“遁逃于此”的尊 严。②采用攻心战术,反激孙权。诸葛亮指出了孙权 的两条出路,一条是率领“吴越之众”与曹操“抗 衡” ;另一条是投降。接着抓住孙权的矛盾心理“外 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警告他“事急而不断, 祸至无日矣!”最后,把刘备比作“守义不辱”的壮 士田横,不愿处在曹操之下,从而使孙权勃然大怒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 矣!”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激将法,取得了圆满的成 功。
煮酒论英雄
——我眼中的赤壁之战
杜牧《赤壁》赏析
一、二句写作者在江边淤沙之中,诗人以一柄残戟置 于诗端,引发后两句的历史议论,具有历史的纵深感。 三、四句是说周瑜的获胜是偶然的机遇所致,仅凭一 时侥幸并不是定国之策。假若不是东风骤起,蜀军相 助,周瑜的火攻之计大显神威,那么,东吴政权就必 然为曹操所灭。这两句诗颇具史论意味,见解独到。 诗人对周瑜的谐谑揶揄,暗示了对曹操的肯定。
1、快速阅读课文, 划分节次,找出生 字词并解决。
2、以省略部分为分 界线,全文分为两 部分。请大家结合 课文注释,概括各 节大意,给第一部 分分层。
提示:
孙刘联盟议抗曹 君臣战和议破曹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 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 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 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 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 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 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 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 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王周《咏赤壁》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从大处着笔,直 接描写赤壁之战这件事;三、四句嘲 讽曹操背叛汉室,才有如此惨败的下 场。
上联:鸟居笼中,望孔明想张 飞无奈关羽 下联:鱼离水面,置半山滚东 坡如何陆游
诸葛亮 张飞 关羽 王安石 苏轼 陆游
字孔明 字翼德 字云长
字介甫 字子瞻 字务观
古人取字的方式
杜牧《赤壁》赏析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机遇的,诗人所要抒发的是: 如果当时的时代、条件、机遇都给了曹操方便,那 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就不会失败,吴与蜀的霸业就 要客落,三国鼎立就不会出现。无疑地、曹操统一 中国的大业也就取得了成功。这一段历史也许就要 重写。
王周《咏赤壁》赏析
赤壁怀古
唐.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思考
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 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 的原因是什么? 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 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 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 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第6条是最根本的 原因。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 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 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其中②是 最根本的一条。
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 对付的办法?
两种可能、两种准备。一种可 能是如果刘备与刘表同心,则宜 “抚安”(抚慰拉拢);另一种可 能是刘备与刘表“违离”(矛盾、 背离),则宜别图之(想办法), 以济(成就)大事(指南面称孤之 事)。
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 二子? 其实是借吊唁之名,来行探荆州 形势之实。以此来决定他的策略。而 目前当务之急是“共治曹操”,联合 刘备,则可以抵抗曹操,稳固荆州。
赤壁之战军事图
历史史实: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 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 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 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刘备的‚投吴巨‛之说纯系遁辞, 他当时唯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孙权;鲁肃 劝刘备‚自结于东‛是为了对付当前的大 敌曹操,符合他的战略策略思想;鲁肃与 诸葛亮‚共定交‛,表现了他的诚意。
既然“备甚悦”,为什么鲁肃还 要与诸葛亮拉关系?
因为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决策人物, 对刘备有左右作用。故鲁肃又以“我, 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友也”来使诸葛 亮放心。故结果必然是“备用肃计”。 (在这里提到诸葛亮,为下文他的出场 伏笔。)
人物形象
(4)鲁肃──重要人物,深谋远虑的伐交高 手 有见识,多谋略,达权变的战略家。 (坦率诚恳,持重谨慎) (5)诸葛亮──深谋远虑的战略家 机智善辩,忠心为主。 (6)周瑜──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慷慨豪迈,机智勇猛。
读史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的编书目的是什么?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假如你是北宋的皇帝或者大臣,你能从赤 壁之战中得出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 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 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 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 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 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 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 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 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 谋之。
在孙权派出鲁肃时,局势发生了 哪些扣人心弦的变化?
①操已向荆州;②琮(刘表第二 子)已降操;③备南走(逃跑)。所 以,鲁肃尽管晨夜兼道(加速度赶 路),也难以赶在曹操之先,可见形 势严重。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 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①宣权旨(传达君命),致殷勤(恳切慰问) 之意,以诚打动刘备;②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 敬贤礼(动词)士,江表(江南。表,外;在古代 以中原为中心,江南为表,故称“江表”。这是一 个古代文化常识,学生应记住。)英豪,咸(都) 归(使动)附(依附)之。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 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接着又从地利和实 力方面来说明:“已据六郡(地广),兵精粮多” (实力雄厚)。③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地点偏 远,不宜依靠。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 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