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油试验研究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应用技术研究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应用技术研究摘要:针对稠油油藏多轮次蒸汽吞吐开采,油藏压力大幅度下降,边底水推进,周期油汽比低以及吞吐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开展了蒸汽吞吐加氮气泡沫调剖的试验研究,从而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对胜坨油田胜二区东二段的两口井进行了注蒸汽吞吐泡沫调剖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汽压力明显升高,发挥了预期的增压调剖效果,通过实施泡沫调剖,试验井均从根本上改变了高含水、产量低的状况。
关键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高温氮气泡沫调剖引言胜坨油田胜二区位于区位于胜利村构造西南翼,北面与坨21断块相邻以七号断层为界,东面与坨11断块相邻以九号断层为界,构造简单,它是受北、东两条断层夹持,为一扇形单斜断块构造油藏,油层主要分布在扇形断块的高部位上,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控制的层状稠油油藏。
一、胜坨油田目前开发形势胜二区东二段含油面积为3.5 km2,有效厚度8.6 m,石油地质储量527×104t。
总井41口,开井36口,区块日产油水平99.1t/d,综合含水88.34%,目前蒸汽吞吐5年,累积注汽3.5×104t,累积热力产油5.75×104t,平均油汽比1.62,总累产油37×104t,有力的弥补了产量递减,热采稠油储量的动用已成为胜二区接替稳产的主战场。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1、原油性质差,平面上,原油顶稀边稠,纵向上,原油性质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差;2、平面层间矛盾大;3、边底水能量充足,水淹程度高,高含水井注汽波及范围有限。
二、氮气泡沫调剖的机理蒸汽吞吐采油的特点是采油速度快,油汽比较高,但蒸汽波及范围有限。
胜坨油田地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比较活跃,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热量易向高含水区扩散,同时出现蒸汽超覆和汽窜,导致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大大降低蒸汽有效波及面积,从而影响了蒸汽吞吐开采效益。
三、氮气泡沫驱可行性研究蒸汽吞吐过程使用的泡沫剂需要较强的耐高温性能,经过筛选对比,选用地质院研制的新型高温泡沫剂DHF-2,经评价该剂起泡能力强,稳定性好,经过300℃,72h耐温性试验,化学性能稳定,250℃封堵调剖能力良好,在残余油条件下,仍然能够起到封堵调剖作用。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稠油是指粘度较大的原油,通常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遇到稠油。
稠油的开采困难度较大,因为其粘度大,流动性差,传统的采油方法难以有效开采。
为了解决稠油开采难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氮气泡沫驱技术。
氮气泡沫驱技术利用氮气泡沫的高能力渗入稠油层,减小油层中的黏滞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稠油开采。
为了研究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效果,进行了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本文将对该实验进行详细介绍,探讨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原理、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及分析,以及对其在实际开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原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是一种通过注入氮气泡沫改善稠油流动性的方法。
氮气泡沫具有低密度、高压缩性和可压缩性好等特点,能够形成一定的渗流压力,促进原油流动,减小黏滞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热采是指利用地热或其他能源,通过注入高温介质使原油粘度降低,从而提高原油流动性的开采方法。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则是在热采的基础上,通过注入氮气泡沫,进一步改善原油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二、实验方案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原油为一种典型的稠油,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
氮气泡沫由氮气和表面活性剂混合生成。
2.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为一反应釜,装有原油样品和氮气泡沫生成装置。
反应釜底部设置有渗流模型,用于观察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渗流情况。
3. 实验步骤(1)在实验开始前,先将原油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流动性达到最佳状态。
(2)利用氮气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产生氮气泡沫,并将氮气泡沫注入反应釜中。
(3)观察原油在不同温度和氮气泡沫注入量条件下的流动性变化,记录流速、渗透压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1. 在注入氮气泡沫后,原油的流速明显增加,且渗透压明显减小。
2. 在一定的氮气泡沫注入量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的流速呈现上升趋势。
3. 随着氮气泡沫注入量的增加,原油的流速随之增加,但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常规稠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控制水锥技术研究_庞占喜
第28卷 第5期2007年9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28Sept.N o.52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150276040)/稠油热力泡沫复合驱的耦合作用和耦合模型0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庞占喜,男,1977年12月生,2005年获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稠油开发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E -mail:pxiad 9827@1631com文章编号:0253O 2697(2007)05O 0099O 05常规稠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控制水锥技术研究庞占喜1,2 程林松1,2 陈月飞3 廖广志4(1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2249; 2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31中国海洋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1;4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北京 100011)摘要: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发泡能力最佳的发泡剂,并对其浓度进行了优选实验,研究了岩心渗透率、岩心含油饱和度及气液比对泡沫阻力因子的影响。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用氮气泡沫控制底水锥进技术。
在水锥锥进的生产井中,用高压注入氮气和发泡剂溶液,然后关井焖井一段时间后再开井生产,进行多轮次的氮气泡沫吞吐。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常规稠油底水油藏氮气泡沫控制水锥技术的开发方式、焖井时间、日排液量、注入方式以及转注时机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氮气泡沫;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岩心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泡沫阻力因子;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 E 341 文献标识码:AS tu dy on nitrogen foam ant-i water -coning technology for conventional heavy oil reservoirPang Zhanx i 1,2 Cheng Linso ng 1,2 Chen Yuefei 3 Liao Guang zhi 4(11College of P etr oleum Engineer ing ,China Univer sity of Petr oleum ,Beij ing 102249,China; 21K ey L abor ator y f or Petr oleum Engineer ing of the M inistr y of Education,China Univer sity of Petr oleum,Beij ing 102249,China; 31China Oilf ield Ser vices L imited ,T ianj in 300451,China; 41PetroChina Ex p lor ation and P rod uction Comp any ,Beij ing 100011,China)Abstract :Fo amability of fo aming ag ent was investigated in labo rato ry.T he influent ial par ameters o f nitro gen fo am resistance factor wer e o pt imized by means of labo rato ry ex periments.T he effects of cor e per meability ,co re oil saturation and g as -liquid ratio on fo amresistance facto r w ere discussed.T he nit rog en fo am ant-i w at er -coning technolog ies,including mult-i perio dic injectio n o f nitr og en and foaming agent in the w ater -coning pro duction wells o f the bo ttom water r eser vo ir,wer e r esear ched w 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 d.T hen the product ion w ells could be open for about o ne year after shutt ing for severa l days.T he injection and pro duction par amet ers o f nitro gen foam ant-i w ater -coning techno log y including injectio n scheme,shutdo wn day s,daily fluid pro duction rate,size of slug andfoam injectio n t ime wer e optimized by means of numerical simulatio n.Key words :nit rog en foam;bott om w ater r eser voir;bo ttom water coning;cor e per meability;oil saturat ion;foam r esistance facto r;nu -mer ical simulat ion我国底水油藏储量丰富,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底水锥进及控制问题[1-4]。
稠油油藏高温泡沫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_黄翔
文章编号:1000-2634(2007)05-0116-03稠油油藏高温泡沫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黄翔,张凤丽(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摘要:针对胜利油田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含水升高、油汽比降低、开发效益变差的矛盾,开展了适用高温稠油油藏的泡沫调剖体系研究。
从泡沫的结构和稳定机理的出发,筛选、研制了适用高温稠油油藏的泡沫调剖体系,考查了温度、盐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封堵性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泡沫体系在油藏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封堵性,能满足稠油油藏高温调剖的需要,为矿场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稠油;高温;泡沫;调剖;蒸汽驱;济阳拗陷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引言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广泛分布在济阳拗陷的东营组、馆陶组、沙河街组及奥陶系、寒武系等层系。
目前主要采用蒸汽驱是有效的稠油热采技术。
自1995年以来,随着单家寺和乐安两大主力热采油田蒸汽吞吐轮次的增加,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产液含水率快速增加,经济效益明显降低[1]。
为能抵制超覆和指进及汽窜等产生不均匀的垂直扫油效率,扩大蒸汽波及系数,提高采油效率,开展难动用储量的开发、进行提高蒸汽驱后采收率的技术攻关研究迫在眉睫。
据国内外报道,高温泡沫体系能有效抑制上述存在的矛盾,在高温蒸汽波及的范围内,甚至可高达100%的驱扫效率[2-4]。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体系的室内实验研究,研制出了适合稠油油藏高温泡沫调剖体系。
1高温泡沫体系的研制1.1泡沫剂主剂的筛选用研究区模拟地层水对不同主剂在常温和目的层温度(55e)下进行体系起泡性能及配伍性研究,实验条件地层水总矿化度150000m g/L(其中Ca2+ +M g2+=1200m g/L),主剂浓度0.5%,实验结果见表1。
从表1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多数体系发泡性及配伍性变差,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试剂P M J的性能优于AES。
表1各类表面活性剂性能对比序号试剂名称常温表面张力/(m/Nm-1)耐温后表面张力/(m/Nm-1)常温t1/2目的层温t c1/2发泡性及配伍性1NP O1336.0436.5300B33B1300B10B08差2P M J34.6132.2306B41B2817B26B10较好3ROPO(O H)235.4633.4701B20B1000B13B50差4PI NG O80243.7242.3100B02B4900B03B07差5M IZ31.9527.8906B30B00不发泡差6AES29.6331.2903B09B1215B25B50好7PI NG39.3438.9500B42B4300B01B39差8OP O1035.0835.0800B19B1000B20B50差1.2无机盐对泡沫稳定性能的影响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电解质,将引起胶束(或颗粒)之间静电斥力的变化,使得液膜间分离压力变化,有助于增加泡沫体系的稳定性。
氮气助排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研究与应用
1021 研究背景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进行超稠油油藏开发,历经14年的开发,超稠油油藏地层压力已经由原始地层压力0.98下降至目前的0.15,地层亏空严重,地层能量不足,严重影响了油藏开发效果。
为此,通过实施氮气助排来补充地层能量、改善开发效果。
2 氮气助排应用条件的研究2.1 措施效果与油品的关系统计近年来氮气助排实施效果,普通稠油除排水期缩短外,其余参数全部变差,超稠油各项参数则全部变好。
超稠油区块的措施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稠油区块,氮气助排相对适合原油粘度大的超稠油。
2.2 措施效果与油藏物性的关系通过对周期增油与渗透率、孔隙度、平均单层厚度、净总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高孔隙度、高渗透率油藏较适合实施氮气助排;油井平均单层厚度过小、过大均不适合实施氮气助排,平均单层厚度在3~5m/层油井适合实施;净总比过小或者过大均不适宜实施氮气助排,净总比在0.4~0.6之间比较适宜(图1)。
图1 氮气助排措施效果与油藏物性的关系氮气助排较适用于高孔、高渗、油层发育相对均匀的油藏。
2.3 措施效果与注气强度的关系把氮气的注气强度分级:小于2000标方/m、2001~3000标方/m,3001~4000标方/m、大于4000标方/m,将周期增油与注气强度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周期增油随着注气强度的加大而变大,但增油幅度在降低(图2)。
因此,适当加大氮气的注气强度,可以将增油与效益完美结合。
建议将注气强度控制在2000~3000标方/m。
图2 氮气注汽强度与周期增油的关系3 规律总结1)氮气助排更适合超稠油油井。
在油品性质近似时,压力低油井更适合实施氮气助排。
2)氮气助排增油效果随着渗透率增加而变好。
氮气助排增油效果随着孔隙度增加而变化,且孔隙度在30%~35%区间油井效果最为突出;氮气助排较适合在油层发育叫均匀的油藏实施。
3)超稠油油井氮气助排的增油效果与氮气的注气强度呈正相关。
4 氮气助排实施效果2016年运用研究成果,细化了选件条件,在超稠油共计实施氮气助排13井次,平均生产18周期,注汽压力12.3MPa。
氮气泡沫采油技术
汇报提纲
一、前言 二、氮气泡沫采油机理 三、氮气泡沫采油工艺应用 四、氮气泡沫驱油方案研究和现场试验 五、NPU900/25DF制氮注氮设备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氮气采油是气体采油方法之一。
气
天然气采油
体
二氧化碳采油
采
氮气采油
油 技
空气采油
术
烟道气采油
氮气排水诱喷 氮气气举采油 氮气隔热 氮气助排 氮气泡沫调剖
油 藏 , 20℃ 时 原 油 密 度 0.93 ~ 0.97g/cm3,50℃ 时 地 面 脱 气 原 油 粘 度92~35860mPa·s, 平面上原油 表现为北、东稀,南、西稠,纵向 上上稀下稠。
基本油藏地质参数一览表
油藏埋深m
有效厚度m
孔隙度%
储 渗透率×10-3μm2
层 含油饱和度%
物
粒度中值
8
600、900
5
900
1
600
2
900
1
--
3
900
2
900
31
氮气采油技术取得的成效
•形成了氮气采油技术研究的方法;
•氮气采油数值模拟方法和软件; •形成了6种氮气采油工艺系列技术:
氮气排水诱喷 氮气气举采油 氮气隔热 氮气助排 氮气泡沫调剖 氮气泡沫驱 •氮气采油在陆上油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对油 田的生产起到重要的作用。
g) 降低原油的表面张力。泡沫剂是表面活性剂, 在油层中含油饱和度高时不产生泡沫,但泡沫剂扩散在 油层中能够降低油的表面张力,有利于原油的流动;
氮气泡沫采油作用机理
h) 乳化携带作用。氮气泡沫在地层孔道中移动时, 能够乳化油、吸收油,并把油传送一段距离。地层油会 使泡沫不断破灭,而后面随之而来的泡沫又不断把油继 续向前推动,这样便在泡沫段塞前缘逐渐聚集起一个富 油带,并被推向油井,提高了驱油效率;
氮气泡沫调剖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氮气泡沫调剖改善蒸汽驱开发效果技术研究作者:杨翠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4期[摘要]随着油田蒸汽驱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蒸汽沿高渗透层的窜流、指进、舌进和蒸汽超覆等现象严重,致使耗费大量蒸汽,原油采出率降低,经济效益变差。
油层中大部分渗透性差或处于底部的高含油区域,蒸汽以狭窄的通道进入生产井,波及系数很小,尤其是油层物性、渗透率相差较大的薄互状油藏或中厚稠油油藏,油层纵向吸气厚度或动用程度仅50%左右。
目前,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挖掘油藏潜能,改善蒸汽驱效果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蒸汽驱;氮气泡沫;调剖中图分类号:S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254-02前言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稠油可开发的区块达到17个,探明储量超过1亿吨,但大部分分布都比较零散,不能形成规模生产,采出程度低。
蒸汽驱开发方式是当前国内外开发稠油的的主要先进技术,文79-140井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厂首口采用双空心管稠油热采技术的油井。
而中原油田内蒙探区白音查干锡14块的稠油在51摄氏度时黏度高达17.5万毫帕秒,被专家称为超稠油。
锡14区块含油面积29.86平方千米,目前已获得4376万吨的探明储量,为加快稠油的勘探开发进度,将锡14区块作为稠油开发的主攻目标,快速开展先导性试验。
试验中探索适合该区块稠油有效开发的热采工艺技术,在水平井锡14—平1井获得平均日产1吨的产量,在直井锡14—101井获得最高日产5.6吨的产量。
然而,随着油田开发相继进入中后期阶段,蒸汽驱长期开采后,蒸汽在油层中发生沿高渗透层的窜流,出现窜槽、指进、舌进和蒸汽超覆现象,造成蒸汽耗量大,蒸汽沿着窜进通道提前突破至生产井,使油层中大部分渗透性差或处于底部的高含油区域未受到蒸汽波及,蒸汽以狭窄的通道进入生产井,波及系数很小,使生产井采出率降低,经济效益变差。
尤其是中厚稠油油藏或油层物性、渗透率相差较大的薄互状油藏,油层纵向吸气厚度或动用程度一般仅50%左右且严重不均,使上部分物性好的油层的吸气充分,加热效果好,采油量大,含油饱和度下降快,甚至采空,出现枯竭,而下部及物性差层系,吸汽甚少甚至完全不进汽,资源动用少或几乎完全未动用。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摘要: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不同注入速度、不同气液比以及气液分异作用对氮气泡沫运移封堵规律的影响,从而为泡沫驱的现场实施提供理论指导。
室内物理模拟表明:气液比为1:1时,所生成氮气泡沫稳定性最好,封堵能力最强。
随着气液比的增大,氮气泡沫稳定性逐渐降低,封堵压差也随之减小;对比泡沫静置后上中下三层阻力因子降低程度,气液比为1:1时阻力因子降低幅度最小,有利于减缓泡沫的重力分异作用。
关键词:泡沫驱;物理模拟;二维可视平板泡沫流体是气体和液体在搅拌作用下生成的气液混合物,与普通流体相比,泡沫流体具有密度小,粘度大,携带、悬浮能力强,漏失量少等优点;并且具有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双重作用,化学兼容性好等特性。
由于泡沫具有如此多的优良特性,其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领域中的酸化洗井、完井作业、堵水调剖及钻井工艺中。
如泡沫驱油技术、泡沫堵水调剖技术。
本文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来研究泡沫流体在不同注入速度、不同气液比及重力作用下的运移封堵规律,从而指导优化氮气泡沫驱现场施工参数设计。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一维线性与二维平板两种泡沫评价模型。
一维线性模型为通常所用单管模型,即直径为25mm,长度为60mm的圆形长管。
主要用来进行泡沫驱单因素影响分析。
二维平板模型为厚度1.5mm,宽度300mm,长度800mm的平板模型,共布置15个测压口,12个取样口,模型上覆20mm厚钢化玻璃,可以直观查看模型内部流体运移情况。
主要用来进行泡沫驱重力影响因素分析。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通过测定封堵压差及阻力因子,评价泡沫封堵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为:①筛选石英砂,选取相同目数的砂粒,装填模型;②填砂管模型抽真空,并将其充分饱和水,测定渗透率;③准备氮气及泡沫剂,根据方案要求,制备不同的泡沫体系;④根据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氮气泡沫驱实验,并记录压力变化。
2 实验结果2.1 注入速度对泡沫运移封堵效果影响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封堵压差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氮气泡沫在稠油油藏中的现场应用
1
翱I :6 2 0 l H I 墨 0 々 ‘
于层问矛盾的存在 ,注入蒸汽沿着高渗层窜流,造成蒸汽热量的
大量浪费和油层纵向动用程度大幅降低,同时对受干扰油井的正
常 生 产带 来 危害 。
图2 NI A T g 2 P 2 井第二 轮 注汽 时压 力 曲线
( 2 )氮气泡沫压水锥技术 。稠油底水油藏经过多轮次蒸汽
比累增 油 8 2 4 吨。
‘
O O
东由厚变薄 ,物性 由好变差 ,有少量底水 ,地层胶结疏松极易出
砂 ,总 体评 价 为常 温 常压 中强水 敏 的砂 砾岩 特 稠 油油 藏 。
1 坨8 2 油藏 开采现 状 及 面临 的 问题
2
a
1OBiblioteka 口e 9
O
#
8
技 术 创 新
南I I =科 技 2 0 1 3 年第1 期
氮 气泡沫在 稠 油油藏 中的现 场应用
撩
胜 利 油 田胜 利 采 油厂 2 5 7 0 0 0 山 东 东 营
摘 要 王庄油 田坨8 2 断块作为低品位稠油油藏 ,具有薄、差 、稠 、敏、中深的特点。在经数年蒸汽吞吐开发后 ,稠油 开 发 面 临诸 多难 题 。 氮 气泡 沫在 治理 井 间 热干 扰 和 边底 水 入侵 方 面发挥 了重 大作 用 ,如 氮 气 泡沫调 剖 技 术 可 以改 吾地 层 的
题 ,严 重制 约 了 稠 油油藏 的高效 开 发 。
( 1 )井 问热 干 扰 现 象 加剧 。随 着 注汽 轮 次 的 不 断增 加 ,由
注汽压力
l f 1 是 j 佘 叠 一 一 :
l 燃l 蝴
……
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物理实验研究
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物理实验研究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通过对稠油油藏热水驱后高温CO2泡沫驱的物理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潜力。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摘要】氮气泡沫驱是普通稠油开采后期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接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氮气泡沫驱取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发泡性能好,泡沫阻力大的发泡剂.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几种初选的发泡剂进行了优选,选出了性能最优的发泡剂;并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对氮气泡沫驱油层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非均质模型泡沫驱效率均低于均质模型,但在残余油状态下,非均质模型泡沫驱增油效果要明显高于均质模型.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残余油状态下,泡沫驱油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矿场泡沫驱油增产效果更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氮气泡沫驱;发泡剂;油层适应性【作者】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氮气泡沫驱是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将发泡剂溶液(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线混合,产生离散的泡沫,利用泡沫液具有高视粘度和选择性优先封堵高含水大孔道的特性进行驱油,克服热力采油中遇到的重力超覆、汽窜和指进等问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增产措施[1-4]。
氮气泡沫驱对提高中质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泡沫的产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已有大量的研究[5-10]。
在泡沫驱采油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具有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和增加阻力明显等特征。
在一定的经济成本下,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质量分数。
在实际的油藏中,地层大多是非均质的,采用水驱、蒸汽驱等常规方法常出现驱替前沿不均,波及效率不高,采收率低等缺点。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的效果。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后,详细描述了实验设备和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氮气泡沫可以有效驱出稠油。
文章还探讨了氮气泡沫驱油效果和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动机理。
分析了氮气泡沫驱油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总结显示,氮气泡沫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工艺。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指出还需进一步探讨氮气泡沫驱油的效果和机理。
研究的启示在于氮气泡沫驱油技术在稠油热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实验研究、驱动机理、影响因素、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结果分析、驱油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验结果总结、进一步研究展望、实验研究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稠油是其中一种油品,具有粘度高、密度大等特点,常常难以开采。
为了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各种采油技术。
稠油热采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热介质降低油藏粘度,从而促进油藏内原油的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稠油热采存在能耗高、采油效率不高等问题。
氮气泡沫驱是一种新型的增驱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氮气泡沫提高油藏内的有效驱替物,从而改善原油的采收效果。
氮气泡沫具有低密度、高渗透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改善稠油采收效率。
关于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效果和机理。
本研究旨在通过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探讨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为稠油采收技术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的开展,探讨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效果,并深入研究其驱动机理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验证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生产中技术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稠油油藏用泡沫驱油剂性能的评价方法
老化罐:50mL ;恒温震荡水浴器:室温100℃,温度误差±0.1℃,震荡频率:0Hz-300Hz ;玻璃管:Ф15mm ×500mm 。
1.2 性能评价(1)泡沫体积及半衰期的测定。
称取泡沫驱油剂约3g(精确至0.01g),用区块地层水配置成1000mL 0.4%的水溶液,将水溶液放入50℃的恒温水浴中陈化20min 。
将泡沫仪温度调制50℃,将溶液沿内壁倒入夹套量筒至50mL 标线,不使在表面形成泡沫,用500mL 的量筒量取500mL 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缓慢进行操作,以免生成泡沫,然后打开分液漏斗开关,使溶液不断流下,待溶液滴完后记录泡沫体积,然后每30s 记录一次泡沫体积,然后泡沫体积减到初始体积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泡沫半衰期。
重复以上试验两到三次,每次试验前用试液冲洗管壁。
(2)阻力因子及残存阻力因子的测定。
将粒度为0.3~0.6mm 的石英砂装入填砂管,填砂管接入流程,控制回压,用柱塞泵以一定的流速向砂管内注水,测定基础压差,以相同的流速注入泡沫溶液,测定封堵压差,封堵压差与水驱基础压差之比为阻力因子。
注入泡沫后,再以相同的流速注水,注水1PV 后的水驱压差与水驱基础压差之比为残存阻力因子。
水驱压差测定结束后,控制柱塞泵排量为0.2mL ,关闭模拟盐水高压容器阀门,打开盛有原油的高压容器阀门,将柱塞泵排除液体注入盛有原油的活塞容器,将原油驱至模型,直到模型出口不再出水为止。
控制柱塞泵排量为0.6mL/min ,关闭原油高压容器阀门,打开盛有模拟盐水的高压容器阀门,将柱塞泵排除液体注入盛有模拟盐水的活塞容器,将模拟驱至模型,直到模型出口不再出水为止。
将泡沫0 引言稠油也叫重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黏度较大的原油。
稠油的黏度有的高达每秒几百万毫帕,流动性差、黏稠度大,给开采造成了很难困难。
因此对稠油的开采仍是不断的研究课题,泡沫驱是近年提高采收率研究的重点,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泡沫具有高的波及效率、驱替效率,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调剖研究与应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敏感因素分析 % ! , & . & . ( 浓度对泡沫封堵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发泡的最佳浓度在 * % /" * , /范围之内。 & . & . & 含油饱和度对封堵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含油饱和度为 ( , / "( + / 范围内 阻力因子变化最大, 由此可见含油饱和度是一个非 常敏感的因素。 & . & . % 渗透率对泡沫流动阻力的影响 组装不同渗透率的砂管进行注泡沫试验, 砂管 不含油, 渗透率增大, 泡沫流动因子增大, 封堵能力 增强, 说明泡沫对高渗透层有更好的封堵能力。 & * % 驱替实验研究 驱替试验是在+ 实验用油为 0条件下进行的, ・ 实验时驱替速度为 & / , , ) 12 # $ 3的原油, * !2 4 2 5 6 气液比为 ( , 泡沫液浓度为 , * 7。由实验可看出, 水中加氮气或泡沫液加氮气驱替, 能大幅度提高驱 油效率, 但以泡沫液加氮气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较 好。与+ 水和氮气混注驱替, 最终 0水驱相比较, 驱油 效 率 提 高 了 ( 残余油饱和度下降了 1 * 1 8 /, 1 * ( ! /。泡 沫 液 中 加 氮 气 的 最 终 驱 油 效 率 可 达 残余油饱和度达到( + ( * ! ! /, ( * ( ! /。
图( 蒸汽泡沫调剖施工流程图
三、 注入参数设计
注蒸汽参数 ( * 蒸汽 干 度 尽 量 高, 锅炉出口干度在1 /" 不低于1 1 , /, /。注入压力及注入速度视现场条 件而定, 注汽量保持在前周期水平, 一般按油层厚度 计算, 即+ / " ( & 9 2。 注氮气参数 & * [ ] [ 、 ] 8 1 氮气注入参数 受油层深度、 油层厚度、 吞 吐周期、 蒸汽注入量等因素的影响。注氮气速度一 , 纯 般由注入压力限定, 控制在 ) -"(-: 2 ; 度 !) 注入压力稍高于 , /。由油套环空注入氮气, 油管蒸汽压力, 但不能超过套管安全压力, 由现场套 万方数据 管使用状况而定。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
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唐纪云【摘要】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大部分采取注水开发方式生产,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随着弱凝胶调剖堵水施工轮次的增加,开发效果呈递减趋势.为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室内对比了3种起泡剂的表面张力和半衰期,研究了交替段塞的大小、气液比及段塞组合对泡沫体系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实施泡沫调驱后,采收率提高9%.在海外河油田的2口注水井进行了矿场试验,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most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iaohe Oilfield, most of the reservoirs have been at the stage of high water cut. With the increase of number of weak gel profile control water plugging, the development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To improve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nhance oil recovery in the oilfield,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nitrogen foam profile control technology. Through indoor experiment, the surface tension and half value period of the three types of foaming agents ar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slug size, gas-liquid ratio, and slug combinations on the plugging of foam systems is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recovery is enhanced by 9% after implementing foam profile control. Pilot test is conducted in two water injection wells in Haiwaihe Oilfield. Oil production increases remarkably and water decreases considerably.【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09(031)005【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注水开发;氮气泡沫调驱;稠油油藏;辽河油田【作者】唐纪云【作者单位】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7辽河油田70%属于稠油油藏,注水开发的稠油油藏比例也较大。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实验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E 5 T37
表 3 温 度 对 泡 沫 阻 力 因 子 的 影 响 测 试 ( 发 泡剂 ) 1
百 数 o 0 o o 分 零Z . . . 量 1 3 2
…
,/。
1# 2#
3# 4# 5#
1 2 泡 沫 半 衰 期 测 定 .
随着 浓 度 的增 加 发 泡 剂 半 衰期 逐 渐 增 加 , 当质 量 百分 数达 到 0 5 时 , 泡 剂 半 衰期 达 到 最 大 , . 发 然
收 稿 日期 :o 0 2 5 2 1 —0 —1
作 者 简 介 : 立 军 , 级 工 程 师 , 士 ,9 7年 生 ,9 0年 毕 业 于 郝 高 硕 16 19
西 安 石 油 学 院 , 从 事 油 田开 发 技 术 研 究 及 管 理 工 作 。 现
・
18 ・ 2
石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21 0 0年
第3 期
表 4 温 度 对 泡 沫 阻 力 因子 的影 响 测 试 ( 发 泡 剂 ) 2
流阻力 较小 。因此氮气 泡沫 能够对 高渗透 层有更 好
泡 性能 、 定性 能 和 与 地 层 流 体 的配 伍 性 能 。将 采 稳 集 的 5种发 泡剂 编 号 后 取 样 , 蒸 馏 水 分 别 配 制 成 用
不 同质 量浓 度 的溶 液 。 1 1 发 泡 性 能 实 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油试验研究付美龙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易发新,张振华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刘尧文 (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熊艳军 (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濮阳457001)[摘要]根据冷43块油藏实际情况,压制了平面非均质性单层模型、纵向非均质性三层模型,研究了不同气液比、不同起泡剂浓度、不同温度和回压下氮气泡沫在模型中的驱油能力,为该油藏开展氮气泡沫驱油矿场试验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动(油气藏);单层模型;多层模型;驱替试验[中图分类号]T E345;T E3571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4)01008602根据冷家堡油田冷43块Es 23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现状,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改善经济效益和开发方式及工艺技术,笔者提出了采用/热水加驱油助剂及氮气泡沫段塞驱提高采收率技术0这一新的开发方式。
该技术的主要设计思路是:¹既注入驱替能量补充油层压力,又注入足够的热能以提高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
º由于注氮气的同时加入耐温的起泡剂,在水驱指进带中形成稳定的泡沫流,增加流动阻力,迫使注入水向纵向及平面上吸水差的区域和未驱替层位扩展,扩大波及体积;而且热水与氮气混合后,密度变小,向上超覆,扩大油层上部的动用程度,对块状巨厚油藏尤为重要[1~4]。
为此,针对热水氮气泡沫驱提高波及系数和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机理等开展三维模型试验研究。
1 试验准备1)人造岩心制作 主要包括4大部分:胶结剂的配制,砂子拌和与压制,模型烧结,加工成型。
整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
2)高压三维模型制作 本次试验在高压容器中进行,要求高压试验容器最大耐压50MPa,模型最大尺寸250mm @150mm @30mm 。
本次试验研究用的三维模型采用不同目数的刚玉砂按配比高压(27MPa)压制、高温烧结而成,整个模型用环氧树脂浇铸密封,并装入特制的模型高压容器中,以模拟油层的上覆压力等环境。
对压制的三维模型取小岩心样测其渗透率,保证与要求的渗透率值基本一致,其中高渗层为908@10-3L m 2,低渗层为426@10-3L m 2。
浇铸用环氧树脂为90e 热固化树脂,耐温极限200e 。
3)试验用模型 试验研究中采用的三维模型有以下两种:平面非均质性模型、纵向非均质性三层模型,单层模型基本规格为250mm @150mm @20mm,多层模型基本规格为250mm @150mm @30mm,制作好的三维模型可耐压40MPa,耐温200e 。
4)试验流体和驱替介质 ¹原油。
冷43块的原油为稠油,50e 时原油粘度平均3570mPa #s,密度平均019405,凝固点215e ,含蜡量414%,胶质沥青含量44116%。
本次试验油样为冷43-32-562井脱气原油,对其粘温关系测定表明,原油粘度高,粘度对温度敏感。
º地层水。
冷43块的地层水总矿化度3000mg/L,水型为NaHCO 3型,注入水总矿化度127517mg/L 。
本次试验采用按水分析结果人工配置模拟地层水,模拟地层水60e 粘度为014903mPa #s 。
饱和岩心用水、驱替水和配置起泡剂溶液全部采用该模拟地层水。
»氮气。
氮气泡沫调剖用气体为商品氮气。
¼起泡剂。
起泡剂采用辽河油田工程院提供的起泡剂LH-1。
5)试验装置 试验流程主要由注入泵系统、高压岩心夹持器、回压调节器、压差表、控温系统、计量系统等组成。
其中高压岩心夹持器是驱替装置中的关键部分。
#86#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年3月 第26卷 第1期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nstitute M ar 12004 Vol 126 No 11[收稿日期]20031210 [作者简介]付美龙(1967),男,1990年大学毕业,硕士,副教授,现从事油田化学和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教科研工作。
6)相似条件 为了克服模型内水驱过程中出现的末端效应,达到稳定水驱条件,根据驱动力与毛管力的标配系数\1确定最小驱替速度V mi n 。
按模型长度25c m 、地层温度60e 下模拟地层水粘度为014903mPa #s ,计算得V mi n =0108c m/min ,换算为驱替流量Q mi n =1196c m 3/min 。
其他温度下同样照此计算即可。
2 试验程序1)模型在一定压力下用氮气进行密封性测试,确认其密封性、渗透性是否良好。
2)对模型称重W 1,抽真空8h 以上,饱和地层水,自吸饱和12h 以上,然后再称重W 2,计算模型孔隙体积、孔隙度。
3)将饱和好的模型装入高压岩心夹持器中,加环压,保持环压大于内压2M Pa 并恒温12h 以上。
4)用地层水测水相渗透率,如果为平面非均质模型则先测高渗层水相渗透率,后测低渗层水相渗透率,最后合测整个模型的水相渗透率;如果为纵向非均质性三层模型则只需合测整个模型水相渗透率。
5)用冷43-32-562井脱气原油驱替,建立束缚水饱和度,非特别声明外回压一般定为5M Pa,记录产水量,饱和至不产水为止,计算束缚水饱和度。
6)采用地层水驱油,驱替排量为210cm 3/min,记录产油量、产液量,计算含水率、采出程度,驱替至含水98%为止。
7)同时注入氮气和泡沫剂驱油,总驱替排量为210cm 3/min,记录产油量、产液量,计算采出程度,驱替至含水98%为止。
3 试验结果311 平面非均质模型氮气泡沫驱油试验模型长2510cm,宽1415cm,厚118cm,孔隙度3019%~3114%,试验温度60e ,泡沫剂LH -1浓度110%,气液比采用015B 1,1B 1,2B 1,3B 1。
试验结果表明,气液比从015B 1逐步增加到3B 1,采收率增加值分别为13113%,17191%,13149%,8169%,说明1B 1是合适的气液比,能最大限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气液比处于最佳比时,能产生稳定的微小泡沫,使流动阻力迅速增加,最大限度地使后续驱替流体转向,起到明显的调剖作用,提高波及系数和波及体积,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312 纵向非均质模型氮气泡沫驱油试验模型长2112cm,宽1412cm,厚217cm,孔隙度3019%~3318%,试验温度60,100,120e ,泡沫剂LH -1浓度分别为012%,015%,0175%,110%,气液比1B 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泡沫剂浓度的增加,采出程度逐步增加,开始时增加较快,然后增加速度缓慢,012%,015%,0175%,110%泡沫剂对应采出程度增加值分别为9113%,15121%,17108%,18120%;对于单一水驱,温度增加,原油粘度下降,可使采收率明显增加,相对于60e 而言,100,120e 的水驱采收率分别提高了6123%,9195%;对于氮气泡沫驱油而言,60,100,120e 的氮气泡沫驱增加采收率值分别为15121%,20158%,26110%,油藏温度的升高,氮气泡沫驱可更加有效地提高采收率;氮气泡沫驱的同时采取降低原油粘度的办法,将更有效地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说明热水氮气泡沫驱比单纯氮气泡沫驱将更有效、提高采收率更多。
100,120e 的氮气泡沫驱试验回压较高,分别为10,30MPa,但提高采收率幅度仍然增大。
这表明,氮气和泡沫剂同时注入,在多孔介质中高压下仍能形成泡沫,仍能提高采收率,压力环境对其影响有限。
水气交替注入本身就能在多孔介质中形成泡沫,只是泡沫剂的加入使泡沫的形成更容易、形成的泡沫更微小、更稳定,更有利于调剖和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1]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458~470.[2]贾忠盛.泡沫及泡沫驱油室内实验研究[J].油田化学,1986,3(4):279~283.[3]颜五和.泡沫与泡沫驱油[J].油田化学,1990,7(4):380~385.[4]廖广志.常规泡沫驱油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39~256.[编辑] 舍 予#87#第26卷第1期付美龙等: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油试验研究#Ö#T he fracture distributi onal Law s of the block are calculated analytically by using th e method of main curvature,the fracture distri butional law s in different layers ar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 ith reservo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 d dynamic data analysis1On the basis stated,w ell pattern adaptabi lity is s tudied and the w ell pattern in th e block i s adjusted,thus the injecti on producing system is more suitable to in-si tu condition with good development effect1Key words: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vertical fracture;fracture azimuth,fracture extensi on;well pattern adjustment;W endong Oilfield84Well Completion Technique Application of Viscous Oil Well in Liaohe Oilf ieldZHU Yie-yun,WANG Yu(China Univer s 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ity of viscous oil producing method and ver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L i aohe oil region,special w ell com-pletion techniques are needed1Thus a study is performed on the completion method for vi scous oil production in Liaohe Oilfield,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perforati on,completion,san d control completion and completion of external pipe pluggi ng and their advantages,shortcomings and the application tools are discussed1Key words:viscous oil reservoir;w ell dri lling;well cementing;completi on;completion quality;sand control;Liaohe Oi lfield86Experiment of Nitrogen-f oam Displacement in Viscous Reservoir of Block Leng43FU Mei-long(Yan gtz 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YI F a-x i n,ZH ANG Z hen-hua(L ia oh e Petroleum Explor a tion Bureau,Panjin124010)LIU Ya o-wen(Jian ghan Oilf ield Branch Company,SI NOPEC,Qian jian g433124)XI ONG Ya n-jun(Zhongyuan Petrochemical Co1Ltd1,SIN OPEC,Puyang457001)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eservoir situation of Block Leng43,a single-layer model for areal heterogeneity and a3-layer model for vertical heterogenei ty are denoted1T he oil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nitrogen-foam in the model is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gas-li quid ratios,different foamer concentrations,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o provi 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ield testing of nitrogen foam di s placement in the reservoir1 Key words:viscous reservoir;nitrogen gas;foam;drive(Reservoir);single-layer model;multiplayer model;displacement test88Experimental Study of Fluid Percolating C haracteristics in Extremely Low Perm eable Reservoirs ZH ANG Gua ng-ming,LI AO Rui-quan(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XU Yo ng-g ao(Changqing Oilf ield Branch Compan y,CNPC,Xi p an710060)XU We i(Zhongyua n Oilf ield Br an ch Comp a ny,SINOPEC,Pu yang,457001)Abstract:By taking reservoir Chang6in Changqing Oilfield as an exam ple,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th e effects of press ure,tem-perature on th e percol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w permeable reservoirs as w ell as on the result of i m provi ng tw o phase percolation by adding surfac-tant1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in the low permeable reservoirs,the initial starting pressure could be reduced in crude oil,non-Darcy percolat-ing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improved by raisi ng temperature and system pressure1Oi-l w ater2phase of combined flow area can be improved effec-tively,thus to raise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of w ater injection by adding surfactant system in injected w ater1Key words:low permeable oil and gas reservoir;percolation;property;performance test90Development Scheme of Low 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Field in Pingbei AreaGUO Qing-an(Ch ina Un 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430074;Jianghan Oilfield Br an ch Comp an y,SIN O PEC,Qian jiang433124)92Fracture Extension Simulating Experim ent in Ref racturing ProcessLIU Ying-xiang,ZH AO Yu-xin,YANG Yo ng-pi ng,LIFe ng-x i a,MIAO H o ng(Zhon gyuan Oilfield Br an ch Comp an y,SIN O PEC,Pu yang457001)Abstract:By using artifi cial cores,the method of laboratory refracturing simulati ng experiment is deployed to study the fracture mechani sm of the refracturing,quantify the possibility and conditions of new fractures for predicting fracture reversing and con ditions of creating new fractures in the oi lfields1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structing the selection of refracturing ti m e,optimizing fracturing design and improving refracturing ef-fect1Key words:refracturing;fracture;new fracture;simulating experi ment94Productivity Simulation of Dua-l medium Reservoir Fracture with Fracture Permeability Depending on Pressure LI Yo ng-mi ng,GUO Ji a n-chun,ZH AO Ji n-zho u(South w est Petroleum I nstitute,Chengdu610500)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 dua-l pore and s i ngle-percolation model,an oil-w ater percolation math model for dua-l medium reservoir fracturing is established in consideration of natural fracture permeabi lity changing w ith pressure1The numerical model is derived in detail on the basis of im-plicit pressure explicit saturation(IM PES)method1The calculation of example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easily programmed for solution,w hich is practical for studying single-w ell fracturing performance i n fractured reservoirs1Key words:natural fracture;fractured reservoir;fracture;math model;num erical si mulation97Factors of Fracturing Influencing on C asing FailureXI ANG Xu-jin,H U Gua ng-zhen,CHEN Shu-qing(Zhon gyuan Oilf ield Branch Compan y,SIN O PEC,Pu yang457001)LI Qing-g a ng(Zhongyu an Petr oleum Exploration Bur eau,Puyang457001)Abstract:A3D simulati ng model for calculating casing in fracturing w ells i 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asing force-summing anal ysis1T he law s of casing stress changes caused by inner casing pressure changes are calculated by si mulation1Accordi ng to the calculation the factors of fracturing influencing on casing failure are analyzed1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asing failure is th e result of combi n ed action caused by many factors1T hrough analyzing the data of casi ng failure w ells,the causes of casing failure i n the fracturi ng w el ls are compared analytically,by w hich theoretical bases are provided for preventi ng casing failure under special operation conditi on1Key words:fracture;casing failure;force-summing analysis;simulation;influence;prevention99Experiment of Displacement Mode Conversion in Ertao Unit of Region6in Gudong OilfieldLI Zha o(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 ces,Wuh an430079)Abstract:Ertao unit in Region6of Gudong Oi lfield has been i n high water-cut stage w ith low w ater displacement efficiency1Cost of w ater i n j ec-tion is reduced and oil displacement effi ciency is improved by converting w ater drive to expansion drive1T hus an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for con-verting displ acement mode and the pri nciple of expansion drive,principle of pressure transmis sion of the expansion drive as production remains constant an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w ater drive produc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are denoted1Expected result is achieved in field test1 Key words:h i gh w ater-cut stage;w ater dri ve;expansion drive;field test;Gudong Oilfield101Casing Repair Technique by Running4in Casing into5"-in Casing in Deep WellsZHU De-zhi,H UANG Li-bin,BAI Ya n-lin,MA Z hi-ming,TIAN We i-zhi(Zh ong yuan Oilf ield Branch Company,SIN OPEC,Puyang457001)Abstract:A study is carried out on deep w ell casing repair technique by runni ng4in casing in5"-in casing in H uz huangji Oi lfield so as to im-prove waterflood w ell pattern,and handle interbed contradictions by stratification1Its main technical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indexes in operati on are discussed1The result of application show s that w ell con ditions are improved and its purposes of oil increment and stimul ation improving are achieved1Key words:deep w ell;casing failure;casing repair;Huzhuangji Oil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