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女性主义探析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是把自然和女性,人类剥削环境与男性压迫女性等同起来,在反对二元对立的前提下,倡导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主要流派及发展历程入手,简要探究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并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女性;生态文明
1 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德·艾奥伯尼(Francoise d’Eaubonne)在1974年的著作《女性主义·毁灭》中最先提出。美国《生态百科全书》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解释是:首先,它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活动形式,它来源于妇女的权利、公民的权利以及和平和生态运动的汇聚,也对这些内容的汇聚做出贡献;其次,它也是关于对社会和环境的统治支配原因、本质及解决办法的各种理论的名称。
总的说来,生态女性主义是由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结合而成的一种时代思潮,它尝试寻求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贬低女人与贬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
2 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继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要求平等浪潮之后,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迎来了比较激进的第二次浪潮,而70年代以后正是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它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性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它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不仅致力于社会改革,也把触角深入到了知识领域,它强调把环保和妇女运动结合起来,从各个角度研究女性与男性的区别,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并进而对造成歧视妇女和压迫自然的根源进行分析和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自然和女性联系起来,把男人对女人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压迫相结合,解决生态危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研究者的逐渐增多,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不同流派。
自由生态女性主义最典型的特点是忽视了男女之间的差异,它提倡在自由、民主的社会中,女性应该在法律、政治、教育和经济等领域取得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它认为人都具有同样的理性和人性,女人和男人拥有相同的能力。女性可以超越自己的性别特征,与男性携手共同为环保做出努力。文化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并且都受男性统治。他们认为女性的身心特征注定了她
们更加接近自然。倡导激励和弘扬女性的独特天性,认为只有发动一场女性主义革命,建立由女性主导的文化,才能带来对“父权文化”这种不公的改变。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活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他们不仅强调女性与自然天然存在关系,还认为应该树立新的信仰和文化,抛弃具有“父权制”特色的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因为这些暗含于宗教中的男性中心主义正是对自然和环境破坏的关键,女性应该抛弃这种压迫限制,寻找新的精神信仰:复兴女神并且强调自然的神圣性。社会(建构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尝试消弱自然与女性的联系,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卡洛琳·麦茜特(Carolyn.Merchant),她的代表作《自然之死》是生态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麦茜特把对自然的占有与对女性的占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加以考察,认为,解决生态危机与解决女性的性别歧视一并是女性主义革命的目标所在。
综上所述,西方生态女性主义主要集中于对妇女受压迫和自然受压迫的理论及历史渊源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理念来改善自身行为,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个流派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且他们相互吸收彼此的先进观点,形成了不断在发展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3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观是一种系统而多元的价值观,对我国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环保事业都有着积极的贡献。在性别问题上,我国社会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入的理论概括,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帮助我们用性别的视角看待妇女问题,把性别与环境问题、性别与发展问题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上,我国对在环保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将环境问题技术化、片面化的情况,还只是着重解决污染后的治理问题,而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进行探讨,它继承了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承认男性偏见的存在并力图消除它,尊重差异,它也吸收了生态主义的精髓,反对压迫,追求整体主义思想,把人尤其是男人看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3.1 女性视角的整体自然观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是紧密相连的,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不仅共同发展,也共同承担着挫折和苦难。在这个层面上,只有女性的感受最为明显和强烈。一般的,女性与家庭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也决定了这种相关性。在人类出现以前,动物、植物和自然就存在着,并不需要人类来统治它们。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态女性主义更是主张,所有的种族主义、阶层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假设都必须被摒弃。在女性主义要求建构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目标上,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创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尊重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有个别差异性的存在。他们承认所有自然界的生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合作、相互照料和爱来维持其生命存在与发展,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就体现在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上。
3.2 女性视角的关怀伦理
生态女性主义希望给地球带来更多的爱与正义的伦理关怀,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同时为环境危机和人类文明寻找新的出路。针对父权制的二元对立的思想,生态女性主义提倡一种“关怀伦理观”。吉利根以道德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了男性与女性具有不同的道德理论方式,男性的方式被称为公正伦理,这是传统的主流方式,女性的被称为关怀伦理。关怀伦理认为,道德不是由一系列可普遍运用的原则来推理和判断,而是由具体情境中道德行为者的道德能力来决定的。道德是道德行为者通过想象力、品格与具体情境作出的反应。普鲁姆伍德提出,对待自然要和对待人类一样,能否对它关怀,对它具有责任心,体验对它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特殊“其他”的处理和命运的感受,是我们道德存在的标志。对自然要有深切的关心,对它有关怀、有感情而不是把它作为抽象物看待。3.3 对“深层生态学”的继承与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深层生态学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观念,形成了自己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层生态学构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但是两者还有不同,生态女性主义对深层生态学中的“父权制”世界观进行了批判。深层生态学最早由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Arne Naess)于1973年提出。代表人物还有乔治·塞欣斯(George Sessions)和社会学家比尔·戴维尔(Bill Davall)等。深层生态学认为,要解决生态危机必须彻底改变人与自然对立、主客二分的哲学世界观。
3.4 关注环境正义
生态女性主义者沃伦认为,生态女性主义凸显了自然受剥削的历史与女性受压抑的历史的一致性,从而提出把实现男女之间的正义,改变男权主义思维模式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以有色人种的低收入阶层为主体环境正义运动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对这场运动给予了积极的回应。女性常常是各种环境灾难的直接受害者,她们对各种环境灾难(胎儿畸形、乳腺癌等)有着更深刻的体验。妇女往往是环保的主力军,环境正义问题本身就是生态女性主义问题。由于对妇女的压迫和自然的压迫总是与其他形式的压迫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支持彼此强化,所以生态女性主义必然要反对作为压迫的形式之一的环境不公正的现象。生态女性主义对环境正义的关注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要看到人类利益的一致性,也要看到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阶层和个人为这一共同事业所付出的代价及分享到的利益的不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杨玉静.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评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0(4).
[2]肖巍.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李鹭,殷杰.生态女性主义的科学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