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密码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密码

——读《成长·路径》有感

《成长·路径》一书系统介绍了江苏徐州本土地区12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故事,细细品读,受教匪浅。

在序言中成尚荣先生谈到这本书的编辑模式——“编辑者言、自己笔下的自己、他人眼中的他、成长历程”四个板块,这提示了教师成长的路径和一般模式:“自己”,成长的主体,自己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与把握;成长过程中,少不了“他人”的指点、提携与帮助;也少不了编者的发现与提升,教师的成长就在自己的“历程”中。而经历这种“历程”需要成长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在历程中每年都要有一次自我成长登上高山峻岭之巅的高峰体验。这高峰体验是什么,在陈伟国看来是一种阅读,阅读,让他站在高地上,站在高峰上;在魏星的理念中是语文教学持续深度的钻研与实践,是一次次语文教学思想的“探航”;在曹玉辉眼里是“以文化人,以美丽人”的诗意化学校的追求;在学者王玉敏身上是他坚定执着、本色质朴、深入“土地”的草根精神……他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都有不同的高峰体验,他们都在文化的大地上,发现了自己的位置,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和成长的自觉、自由意识,善于读书、思考、研究、实践;有着“在现实中追逐教育理想”的信念,且均秉承“吾道一以贯之”的精神,向着远方,坚忍不拔,始终以一个新手的姿态去超越、去突破,探求无止境,奋进无止境。他们的生活是浸润在阅读中的,他们在用生命阅读,在读书中悄悄改变自己,在阅读的文化土壤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自然拔节,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演

绎着万千的“教育气象”。他们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要做一名优秀的读者,更要成为一个思想者。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追逐梦想、在追日,永远保持感恩前行的姿态,身体前倾、微笑行进在教育的百花园中……这是12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姿态,也应是每一个有上进心、有追求教师的共同姿态。

一路读来,你会发现:名师的成功虽然各有际遇,各赋个性,各具特色,但又有其共同的成长圆心和轨迹——细细咀嚼,一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渐渐明晰。

一、要为自己“安装”“目标驱动程序”

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做驱动力,教师是很容易满足现状、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教师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给自己定好目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特长,追求最佳职业生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目标驱动力可称为“教师成长的DNA”。书中秦晓华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3年获得省中语评优课一等奖,第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科教师,第5年获全国中语评优课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第6年被评为市级青年名教师;沈宁老师之所以在工作的第6年获得了徐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不久后又取得了江苏省自然教学能手大赛全能一等奖和“全国首届科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的佳绩……我想,这即是目标驱动的效力吧,这些成绩的取得只是他们一个个目标规划的实践结果罢了。有了规划和既定方针路线,有了明晰的近远期目标,有了方向,我们才可能有坚定的为了目标而脚踏实地、大刀阔斧奋进的动作,才可能心无旁骛,不受任何魅惑,不迷茫、不彷徨,才可能制定最佳的成长方案,才可能尽快进入发展轨道,少走弯路,“有效”成长,实现自我的突破和突围。

记得一位世界马拉松长跑冠军在比赛中屡屡夺冠,令人惊讶。后来他自己道出成功的秘诀:这位常胜将军在每次比赛中都把行程划分为一小段一小段来跑,即把大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一个个实现了,大目标就突破了。我想,秦老师、沈老师等正是深谙此道,积小成大,集腋成裘,最终水到渠成地成长为特级教师和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吧。现在秦老师已经在思考自己的第五个三年规划了,他说:“因为我心中明白,永远不要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要勇往直前,要胸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前方”。沈老师更是信奉: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她在时刻准备着!他们先让心灵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这就是特级教师所拥有的伟大心魄,令我辈高山仰止!不仅是秦晓华、沈宁,刘杰老师的成功也得益于此,强烈的目标规划意识,迸发出成长的动力,催生出永不放弃的信念,从而获得成功。她说:“长期目标也好,近期目标也好,都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在实现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我渐渐成长起来了”。真是一语道出了成长秘诀。

二、要敢立潮头唱大风

“千学不如一练”,青年教师的成长,靠的是实践的持续打磨和锤炼。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之上的,畏惧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拒绝成功。高青老师在青年教师公开课上大胆尝试用多学科教师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这一“难啃”的骨头,最后,在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美术教师的精彩配合和诠释下,课堂取得了成功,其形式上的亦说亦演,学科合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完成了她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创新。2005和2006年,她和钱梦龙、魏书生先生一起在全国文章学年会上

和河南省语文教学年会上同台执教,教学篇目是仅56字的小词——李煜的《虞美人》,但她却因此做了近5万字的教学笔记。她把自己的教学变成了一种诵读和对话的结合,大量的相关阅读和感悟让她在这场对话中游刃有余,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河南教育报》的报道中,他们把这样的诗歌教学称作“不可解之解”,认为这才诗歌教学真正的方向。正是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成就了高青老师。秦晓华老师在见习期就勇于参加市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并一举取得市区一等奖第一名。还在以后短短几年里先后夺得国家、省级评优课一等奖,荣获徐州市优秀学科教师、青年名教师称号,摘获省特级教师殊荣,更在去年被确定为最年轻的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至今秦老师仍不断地向着新的高度迈进。他们这种上下求索,勇于挑战,永不满足现状,敢为天下先的钻探精神值得我辈学习。纵观全书,因此成功的例子多不胜数。沈宁老师是这样,魏星老师亦如此,他们都是敢立潮头唱大风的弄潮儿,正因为他们不断的挑战自我,挑战新领域、新高度,才获得大发展,取得大成就,并在三十多岁成就特级梦……

敢为人先,不怕失败。这是我辈青年教师迫切需要从榜样们身上汲取的养料之一。纵观身边的青年教师,每逢学校有什么教学业务竞赛,他们大多因惰性和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总是推辞让别人上,喜欢给他人当观众评委,为他人做嫁衣……这样就失去了很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青年教师就会因为长期的不敢尝试和跨越而变得平庸和碌碌无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往往缺少的并不是机会,而是往前迈出一步的勇气。要向秦老师那样永远不要停止脚步,向着前方,勇敢前进,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东西南北风。榜样们的成长还昭示出:煮课、磨课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要多上公开课,多参加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