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八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第八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食品中的营养素合用学科初中化学合用年级初中三年级合用地区沪教版课不时长2 课时或版本(分钟)1. 营养素的观点;2. 常有的糖;知识点 3. 葡萄糖和淀粉的查验;4. 脂肪和蛋白质;5. 常有维生素的作用。

1. 理解营养素的观点;教课目的 2. 掌握淀粉的查验;3. 知道常有维生素的作用。

1. 掌握淀粉的查验;教课要点2. 常有维生素的作用。

教课难点常有维生素的作用。

教课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部分比较内容无机物有机物含义一般为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CO 2、CO、H 2CO3、碳酸盐除外)种类种类较少种类许多性质一般较易溶于水 ,不易焚烧一般不易溶于水 ,易焚烧 ,熔点低 ,受热易分解 ,不易导电举例CO、CuO 、CO2、Na 2CO 3 糖类 ;蛋白质 ;棉、麻等天然纤维 ;塑等料;橡胶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较2.预习部分(1)营养素的观点(2)常用维生素及其观点二、知识解说课程引入:1.营养素的观点?2.常用维生素及其观点?考点 / 易错点 1营养素及其作用一.营养素:保护机体健康及供给生长发育和劳动力所需的各样营养成分,包含糖类(饮食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六类。

1.糖类(1 )糖类中含有 C、 H 、O 三种元素,常有的糖类有葡萄糖(C6 H 12 O 6)、果糖、蔗糖( C12 H22 O 11)、麦芽糖、纤维素、淀粉(C6 H10 O 5)n等,除纤维素外,其余糖是人体的主要的能量根源。

葡萄糖在人体中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 H12 O6 +6O 2酶6CO2+6H 2 O(2)葡萄糖的查验: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查验,生成红色氧化亚铜积淀( Cu 2 O);淀粉的查验:淀粉与碘作用显蓝色。

因此能够用碘水或碘酒查验食品中能否含有淀粉。

(3)糖类的作用:多糖一定分解成单糖才能被人体汲取,或是转变为脂肪存在肝脏和脂肪中。

糖类摄入不足时表现体重减少、生长发育缓慢等。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食品中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八单元食品中的有机物教学设计

本章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2) 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分类、综合能力。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即含碳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即不含碳的化合物。

2.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

3.有些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和碳的金属化合物等,因他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到达上万的有机化合物。

如聚乙烯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一般很多有机材料都是有机高分子。

5.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二、淀粉和葡萄糖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响。

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

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等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案课题: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课型新授课时 1一、预习检测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①建立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无机化合物的定义:。

但CO、CO2、H2CO3、CaCO3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和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就将它们归入无机物来研究。

②物质分类单质纯净物物质碱混合物名称化学式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乙醇(俗名酒精)C2H6O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C2H4O2葡萄糖C6H12O6淀粉(C6H10O5)n n的数值在几百到几千小结①从组成上:有机物除了含有C,还含有等;②从相对分子量上:(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万以上):淀粉、蛋白质等③从性质上:大多数有机物都具有可燃性。

请写出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食品中的有机物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食用油、猪油、奶油等物质中含有丰富的;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蔬菜中还含有。

二、课堂小结:(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观察与思考〗葡萄糖、面粉、奶粉、煤油、石蜡、塑料、棉纱、纸张等物质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时,都有黑色的炭生成,说明这些物质中均含有元素。

(C-12 H-1 O-16 )1.有机化合物(有机物):一般..含 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

如: 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物)、乙醇(俗名:酒精) 或 、乙酸(俗名:醋酸) CH 3COOH 、营养物质中的油脂、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都属于有机物。

注意:①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不一定 是有机物。

如CO 、CO 2、H 2CO 3和CaCO 3 、Na 2CO 3 等碳酸盐是 无机化合物 。

因为这些含碳化合物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所以归入无机化合物。

② 含 碳 元素化合物种类最多。

因为现有的化合物的种类已超过4000万种而80%以上是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无机物):一般..不含碳 元素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 如:CuO 、SO 2、H 2SO 4、Ba(OH)2、KNO 3等,还包括CO 、CO 2、H 2CO 3、Na 2CO 3等碳酸盐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达到几万。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优秀教案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优秀教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食品中的六大营养成分1、食品中的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

①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②食用油中含有油脂;;③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④青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青菜中还含有纤维素。

⑤人体中无机盐(矿物质)是靠食物摄入的。

钙元素素。

碘元素理膳食、均衡营养。

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食品中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是有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是无机物。

1、定义有机化合物:人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等。

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如:水等。

温馨提示:CO、CO2、含CO32-和HCO32-的化合物属于无机化合物。

如CaCO3、NaHCO3等。

2、有机物的组成除含碳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硫等元素。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①甲烷CH4②丙烷C3H8③乙醇(酒精)C2H6O ④维生素B2 C17H2021N4⑤醋酸C2H4O2⑥葡萄糖C6H12O6⑦淀粉﹙C6H10O5﹚n n的数值在几万到几十万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C6H10O5﹚n n的数值在几万到几十万的相对分子质量。

定义:有些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万,甚至达到几百万或更大,这些有机化合物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聚乙烯等。

4、有机物结构的多样性由于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同一分子式的有机物往往表示多种结构不同的有机物,因此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5、有机物的特点①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物;②多数有机物受热易分解,且容易燃烧,燃烧产物一般有CO2和H2O。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熔点、沸点较低。

④有机物所起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反应速率慢,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第二节糖类油脂一、糖类1、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成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食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3. 分析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的来源、性质和功能。

4. 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实验,如检测食品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成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食品中有机化合物与人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糖类对血糖的影响,脂肪的摄入与消耗等。

2. 介绍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讲解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如光谱、色谱等方法在食品中有机化合物检测中的应用。

七、案例分析:1. 分析食品安全事件:以具体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中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和控制的重要性。

2. 讨论食品安全标准:引导学生思考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八、实践活动:1. 调查生活中的食品成分: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各种食品的成分表,分析其中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2. 强调食品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合理摄入各种有机化合物。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教学设计流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由生活感受化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发挥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使一些概念不再枯燥。

指对实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题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有关智能培养目标)⑴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⑵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⑶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2.过程与方法(加有关智能培养目标)⑴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⑵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人文环境,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通力协作的意识并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有关智能培养目标)⑴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⑵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⑶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确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维,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重点1、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怎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认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了解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难点1.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2.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教学方法多元智能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教学准备(1)调查厨房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品、厨具等中所含物质分别属于哪类物质,是否有分类不明确的,请记录下来。

(2)调查并记录最近一周内自己家的食谱。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样的膳食摄入的营养是否全面。

如何饮食才能保证人体健康?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有机物和无机物1.有机物、无机物的区别2.有机物的结构二.生活中的有机物第二节淀粉和油脂一.教学设计流程通过生活俗话让学生更加亲切,并体会劳动人民的知智慧。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淀粉和葡萄糖+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淀粉和葡萄糖+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有机物的组成特点。

⑵食品中含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为人们提供什么营养。

2、过程与方法: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树立热爱生命、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食品很熟悉2、教学重点:⑴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⑵知道怎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⑶认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

了解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3、教学难点:⑴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⑵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4、课型:交流讨论观察与思考5、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交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蔗糖或面粉在空气中会烧焦,通过该事实猜测它们中含有什么成分?如何用实验来证明?【教师讲述】像蔗糖或面粉这样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我们以前所学的不含碳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水、氧化铜、硫酸等。

【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些是无机化合物?【学生质疑】像我们以前学习的CO2、CaCO3等碳酸盐是无机化合物还是有机化合物?【教师总结】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拓展视野】学生观察三幅图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从而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原因。

【教师讲述】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更大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学生观察】观察课本211~212页厨房里的有机物和各种各样的食物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大部分也是有机物。

同时也了解到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主要化学性质。

3、能够区分不同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影响。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认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常见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的结构和性质。

(2)有机化合物在食品加工和储存中的变化。

2、难点(1)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原理。

(2)如何从化学角度理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1、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从主食到水果,从肉类到蔬菜。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食物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成分?为什么有些食物能提供能量,而有些食物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其实,这都与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密切相关。

2、常见的有机化合物(1)糖类糖类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重要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淀粉则存在于大米、小麦等主食中,需要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它对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具有重要作用。

(2)油脂油脂是另一种重要的供能物质,分为油(通常为液态)和脂肪(通常为固态)。

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适量摄入油脂可以提供能量,但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3)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它由氨基酸组成,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被吸收利用。

常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鱼类、蛋类、豆类等。

(4)维生素维生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较少,但却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

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 D 有助于钙的吸收。

上教版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教案

上教版  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物教案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5.葡萄糖的检验: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或者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3.将样品连接入一个闭合电路中,观察灯泡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电珠不亮
大多数的有机物不能导电
结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三、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本节课的预习,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2、通过小组实验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实验中获取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好习惯。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淀粉的检验方法及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4、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创设问题情境:你知道哪些富含油脂的食物?/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
5、油脂的分类及油脂的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得到油脂的分类及油脂的组成
6、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教师讲解
[学生谈感想]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淀粉和油脂第三节蛋白质和维生素教学要求:1.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2.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3.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蛋白质的维生素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掌握简单鉴别化学纤维、毛发纤维2.能过通过实验现象了解蛋白质变性,及其应用情感目标:1.能够了解蛋白质、维生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学重点及难点:1.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2.蛋白质的性质;3.蛋白质、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探究实验:1.探究蛋白质的一些性质;2.鉴别棉布及羊毛材料知识整理:一、蛋白质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血液、毛发和各种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有肉、鱼、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虾、酱油等。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发生贫血。

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碳(C)、氢(H)、氧(O)、氮(N)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含氮的尿素等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谷氨酸钠。

4.蛋白质的一些性质:加入试剂水饱和硫酸铵溶液加热乙酸铅溶液浓硝酸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滴入如右一些试剂,观察现象。

呈半透明状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黄色凝聚物再继续添加一定量水——呈半透明状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物理变化r化学变化——物理过程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结论: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其溶解性变小,该过程又称为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设计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本章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本章作业》,教学内容属于“习题课”,从一些简单知识考察的习题到综合能力考察的习题,逐渐深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节课属于第八章复习课后的一节习题课,学生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有所了解,通过习题课测查,学生应该具备的以下能力:能从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质(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有危害,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增加实验呈现,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和来源,掌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鉴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哪些因素会破坏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2)发展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巩固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2.鉴定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方法难点: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五.教法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将本章作业中涉及的一些实验题进行改编,如区别牛奶和米汤改为用米汤、牛奶书写密信,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区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区别蚕丝和棉纱线都让学生进行实验来体会知识的应用。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食品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2、掌握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在食品中的作用。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并理解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食品化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维生素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2、难点(1)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糖类的水解反应和油脂的皂化反应原理。

三、知识链接1、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基础知识。

2、生物学中关于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代谢和作用的相关内容。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每天都要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你是否想过,这些食物中到底含有哪些成分?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世界。

(二)糖类1、分类糖类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

(2)双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2、组成和结构(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它是一种多羟基醛。

(2)果糖的化学式也为 C6H12O6,但它是一种多羟基酮。

3、性质(1)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2)蔗糖没有还原性,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4、在食品中的作用(1)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

(2)淀粉在人体内先水解为麦芽糖,再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三)油脂1、组成和结构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

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

2、性质(1)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2)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这个过程称为皂化反应。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检验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等知识点。
-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反思评价,持续改进: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进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为什么面包会膨胀?”“为什么牛奶变酸?”等,引发学生对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思考。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重要性,关注食品安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食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食品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名称、生理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食品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2. 使用多媒体展示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和实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五、教学内容1. 糖类:介绍糖类的种类、生理功能和作用,如葡萄糖、果糖等。

2. 脂肪:讲解脂肪的分类、生理功能和作用,如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等。

3. 蛋白质:阐述蛋白质的组成、生理功能和作用,如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等。

4. 维生素:介绍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作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D等。

5. 矿物质:讲解矿物质的种类、生理功能和作用,如钙、铁、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2. 新课导入:介绍食品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如面包、肉类、蔬菜等,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食品成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例子。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收集有关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资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食品中有机化合物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是否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之处?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学历案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2、掌握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3、理解有机化合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鉴别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2)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2、难点(1)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有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每天都会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从主食到水果,从肉类到蔬菜。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食物中究竟包含了哪些成分?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取营养?其实,食品中含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它们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糖类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常见的糖类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麦芽糖)和多糖(如淀粉、纤维素)。

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它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

蔗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

淀粉则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等主食中就富含淀粉。

2、油脂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也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油脂分为液态的油和固态的脂肪。

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为人体提供能量。

不过,过量摄入油脂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在人体内可以水解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蛋白质的性质多样,如遇热会变性,遇重金属离子会沉淀等。

我们从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中获取蛋白质。

4、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质,虽然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很少,但却不可或缺。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

九年级化学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

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

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

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引导学生看书)(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可以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本章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本章作业》,教学内容属于“习题课”,从一些简单知识考察的习题到综合能力考察的习题,逐渐深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节课属于第八章复习课后的一节习题课,学生对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已经有所了解,通过习题课测查,学生应该具备的以下能力:能从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知道某些物质(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有危害,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初三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在处理习题的过程中增加实验呈现,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实验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和来源,掌握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鉴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哪些因素会破坏水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2)发展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巩固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2.鉴定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方法难点: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五.教法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以将本章作业中涉及的一些实验题进行改编,如区别牛奶和米汤改为用米汤、牛奶书写密信,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区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区别蚕丝和棉纱线都让学生进行实验来体会知识的应用。

设计实验说明食醋显酸性,充分挖掘学生对酸的性质实验的掌握和应用,通过不同试验方法的呈现,提高学生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难点是结合习题“怎样烹调蔬菜才能减少其中维生素C的损失”进行生物和化学不同学科知识的横线联系,提出“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设计。

六.教学流程本节课是基于“十六进制基础教育云平台”开展的课堂教学,以“一堂两测”、“再现实验”为核心设计教学流程如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作业检测使用“教育均衡发展联盟”平台布置线上本章作业1-5题(见附录)学生课前用“手机端”完成作业,并提交检测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作业点评讲解使用“教育均衡发展联盟”平台,根据线上作业提交和汇总情况,针对问题较多的习题进行针对性讲评,重点剖析易错点。

积极听课,查缺补漏通过对易错题的梳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实验再现展示用牛奶和米汤书写的密信并提问:如何让字迹显示出来,哪个更适合用来书写密信?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演示出示两包白色粉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如何鉴别呢?(注意方案的多样性)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演示食醋是厨房中重要的调味品,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显酸性?仔细分析回答问题米汤书写书信的显色反应,增加趣味性,避免习题课的枯燥。

通过对重点习题的实验再现,锻炼学生应用作业检测、点评(课前线上作业)重点习题实验再现(演示、分组)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当堂检测、点评(及时巩固拓展)区别牛奶和米汤、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蚕丝和棉纱线,说明食醋显酸性等再现实验。

学生用“手机端”完成作业,教师通过“优师端”汇总作业,并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联盟”平台进行课堂展示和点评。

以“怎样烹调蔬菜才能减少其中维生素C的损失”展开讨论,提出新的问题“探究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指导学生结合生物有关维生素C检验的知识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精选本章习题进行测验,使用“学习魔方”,进行成绩汇总,通过“教育均衡发展联盟”平台及时反馈、点评。

(提示:结合酸的通性)指导学生优化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设计方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对实验方案的优化能力。

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怎样烹调蔬菜才能减少其中维生素C的损失?(提示:需要结合维生素C的性质展开讨论)提问:维生素C如何检验?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影响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

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的时间。

指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科有关维生素C检验的知识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回忆生物中学习过的知识回答: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猜想:光照、温度、碱性环境、储存时间长短等会影响维生素C含量。

结合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

以蔬菜的烹调方法引出维生素C的检验及影响含量的探究实验,拓展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设计。

师生研讨,设计下列实验进行探究:用量筒量取10mL0.1%高锰酸钾溶液放于小烧杯中,用滴管吸取1-6号试管内的维生素C溶液,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一边滴加,一边摇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近无色)为止,记录滴数编号处理方式(课前24小时用Vc片配制溶液)滴数1 维生素C溶液放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对照)2 维生素C溶液放在强烈阳光下照射4 维生素C溶液煮沸10分钟后放于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5 维生素C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放于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6 维生素C溶液露置一段时间再放室内光线较暗的地方…………结论:光照、温度、碱性环境、露置时间长短等会影响维生素C含量。

应用:尽量吃新鲜果蔬,蔬菜烹调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能生吃尽量生吃;不可加碱;先洗后切,防止菜汁流失。

课堂检测利用“学习魔方”布置课堂检测试卷(附录2),并回收、处理试卷,针对测试情况进行针对点评。

认真完成检测试卷通过课后测查,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基于“十六进制基础教育云平台”开展的课堂教学,以“一堂两测”、“再现实验”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容量大,既有旧知复习,又有新问题的探究.通过“平台”进行课前检测并回收试卷,能快捷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参与习题点评,能从他人的答题中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白纸显字”趣味实验激发了学生了学习兴趣;区别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让学生学生参与实验体会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难点是结合习题“怎样烹调蔬菜才能减少其中维生素C的损失”进行生物和化学不同学科知识的横线联系,提出“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课堂教学中个别组有较大误差的异常现象生成,我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对定量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取得了意外的收获。

通过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因素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如果能将维生素C溶液变成新鲜果蔬的汁液(比如黄瓜)进行实验,更能贴近生活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好。

依托“平台”进行课后检测并回收试卷,能及时反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通过本节的难点教学,近三分之一学生仍然理解的不够好,还需要在以后教学中进行指导。

总之,源于生活事实的化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真实性,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化学才更能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更应充分挖掘实验的创新,凸显学科特色,让学生通过习题课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作业检测: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碳酸钙B.一氧化碳C.碳酸D.纤维素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B.葡萄糖氧化C.用糯米酿酒D.将小麦加工成面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可以服用稀氢氧化钠溶液B.少吃蔬菜,多吃含蛋白质的肉类,可以增强体质C.食品中缺乏维生素不利于健康D.吸烟使人精神振奋,有益健康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加以改正。

(1)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2)称为糖类的有机化合物都有甜味。

(3)人们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在体内先要转化成各种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4)工业酒精含有甲醇,不能用于勾兑饮用酒。

5.人们经常用甲醛溶液来浸制动物标本,但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泡制肉片、虾仁等食物,为什么?6.怎样用简单的试验方法区别下列物质?牛奶和米汤: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蚕丝和棉纱线:7.怎样用实验证明食醋呈酸性?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分子中可以有一个或几个碳原子B.有机物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有机物就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吧D.分子中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2.下列关于油脂和淀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元素都是碳、氢、氧B.组成、结构与性质都一样C.都是有机化合物D.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3.在试管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1mL,然后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2-3滴,稍加振荡,加入某病人的尿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沸腾,溶液呈砖红色。

该实验现象证明了该人尿液中含有的物质是()A.尿酸B.蛋白质C.葡萄糖D.氯化钠4.如右图所示,在一生苹果切片上滴上1滴碘水,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生苹果中含有淀粉B.生苹果中不含淀粉C.生苹果中含有葡萄糖D.生苹果中不含葡萄糖5.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

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6.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2)实验方案: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方案Ⅰ: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方案Ⅱ:(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

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__________。

A.金属镁B.食盐C.氢氧化钠D.硫酸铜(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Ⅱ.取两支盛有2 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汁液新鲜西红柿的汁液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滴数12 20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