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5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24六国论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国论
[知识梳理]
一、读准字音
赂.
秦(lù) 思厥.先祖父(jué) 暴.
霜露(pù) 抱薪.救火(xīn) 与嬴.
而不助五国也(yínɡ) 燕.赵之君(yān) 洎.
牧以谗诛(jì) 邯郸..(Hán)(dān) 草芥.
(jiè) 日削.月割(xuē) 为.
国者(wéi) 胜负之数.(shù) 下咽.
(yàn) 殆.尽(dài) 二、一词多义
(1)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兵贵神速.(快,迅速)不速.
之客(邀请) (2)兵⎩⎪⎨⎪⎧非兵.
不利(兵器,武器)斯用兵.之效也(武力)而秦兵.
又至矣(军队) (3)故⎩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
事(旧的,原有的)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旧交)暮去朝来颜色故.
(衰老)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原因) (4)得⎩⎪⎨⎪⎧此言得.之(适宜、得当)诚不得.
已(能够)较秦之所得.
(得到,获得)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心得,收获)
(5)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则与.斗卮酒(给予,授予)夫六国与.
秦皆诸侯(连词,表并列,和、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介词, 表比较 对象,跟、同)
(6)非⎩
⎪⎨⎪⎧六国破灭,非.
兵不利(表否定,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错误,不对)才能不及中人,非.
有仲尼、墨翟之贤(没有)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副词,不) (7)向⎩⎪⎨⎪⎧向.
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并力西向.(对,对着,这里是对付的意思)沛公北向.
坐,张良西向侍(朝向,对着) (8)以⎩⎪⎨⎪⎧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秦以.攻取之外(介词,用、凭)暴霜露,斩荆棘,以.
有尺寸之地(相当于连词“而”) 三、词类活用
(1)日.削月.
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能守其土,义.
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遇) (4)以地事.
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5)不能独完.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6)用武而不终.
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7)小.则获邑,大.
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受贿);大的(受贿)] (8)李牧连却.
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四、古今异义
(1)至于..
颠覆 古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以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连词。
(2)其实..
百倍 古义:它的实际数目。
今义:事实上。
(3)思厥先祖父..
古义:泛指祖辈、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4)可谓智力
..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
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古义:先例。
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文言句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
译文:六国灭亡,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2)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译文: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
(4)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句)
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
(5)齐人勿附于秦。(状语后置句)
译文:齐国不对秦国亲附。
(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省略句)
译文:(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其他的五国。
(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省略句)
译文: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
(8)举以予人。(省略句)
译文: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
(9)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害。
(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第二个“为”字表被动)
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资料链接]
[识作者]
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
主要
作品 著有《嘉祐集》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知常识] 1.文学常识
论
“论”是古代散文常用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分为两种:
(1)政论:主要是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2)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是一篇史论,文章以古喻今,借六国“赂秦”而亡,提醒治国的人吸取这个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2.文化常识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启用“八大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六国破灭,非 兵 不利,战 不 善, 弊在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 弊病在于割地
赂 秦。贿赂秦国。⎣⎢⎡⎦
⎥⎤兵:兵器。赂秦:贿赂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 秦 而 力 亏,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 破 灭 之 道也。或 曰:六 国 互 丧,率 赂 秦 耶?
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