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金坛区疾控中心)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金坛区疾控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9575b54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7.png)
实验室风险评估报告(金坛区疾控中心)适用于处理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或者不具有明显病原性的微生物,实验室内部没有特殊要求。
2)XXX:二级生物安全水平,适用于处理第二类和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部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措施,如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等。
3)XXX:三级生物安全水平,适用于处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部有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空气压差控制、防护服等。
4)BSL-4最高级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适用于处理极具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内部采取最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如全封闭、负压隔离等。
六、实验室风险评估本次实验室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常州市金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PCR实验室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等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为实验室改进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七、评估结果经过实地勘查和资料收集,本次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等级主要为第二类和第三类,不存在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室内部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4)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普遍较高,但仍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常州市金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PCR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总体较为合格,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达到最高标准。
2.XXX是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主要用于处理中等风险的微生物。
在这种实验室中,实验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免受微生物的污染。
这些措施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面罩,以及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来处理微生物样本。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c8226d2f60ddccda38a0e2.png)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XX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总结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上半年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接触三类病原微生物,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强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病原: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等;2.防控措施: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1.漏水风险:空调设备偶有漏水现象,生化仪器出现过积水,可能影响仪器运行的湿度,导致仪器故障;防控措施:常年配备接水容器,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检修盒维护,以消除隐患。
2.漏气风险:酒精检测试剂包含高危化学气体,需进行一定的隔离和监测防控措施:配备带锁气体安全柜及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危化品实施管理方案》使用并做好登记。
3.虫害风险:实验室出现过一条类似蜈蚣样生物,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防控措施:注意观察,防止被虫害伤到,定期进行打扫、消毒。
三、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实验室布局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实验室进出人员可能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2.防控措施:2.1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方能离开实验室。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f726f6ee1a37f111f1855ba7.png)
假丝酵母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血液、接触、肠道
环境 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
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各种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40
镰刀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土壤和植物上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角膜炎 ,甲癣,伤口感染,鼻窦炎,足菌肿病,内眼炎,腹膜炎,心内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41
地霉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 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角膜炎 ,甲癣,伤口感染,鼻窦炎,足菌肿病,内眼炎,腹膜炎,心内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42
毛霉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 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
毛霉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切除坏死组织,应用两性霉素B
43
青霉属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类,头孢类,甲硝唑,亚胺培南
26
丹毒丝菌属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伤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类丹毒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头孢类,喹诺酮类,头霉素类,克林酶素(须做药敏)
27
非典型分枝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
人和温血动物的患病组织
免疫抑制患者出现的弥散性结节状皮肤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9
其他肠杆菌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书(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文书(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21a1a97d6294dd88d1d26b0d.png)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9
其他肠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伤口、血液
环境中稳定存在
人
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10
多杀巴斯特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动物口腔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动物咬伤造成的局部感染,慢性肺病,全身系统性疾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结核药物(但必须做药敏)
28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呼吸
体外难存活
人
麻风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无特效方法。治疗:砜类,利福平,氯苯吩嗪等
29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类
二
致病菌
呼吸道,肠道
干燥痰中可长期存活
人和动物
结核病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利福平,异烟肼,氯苯吩嗪等
30
流感嗜血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血液
正常人体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结膜炎,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心包炎,心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须做药敏)
31
阴道加德纳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接触(性)
正常人直肠,孕期妇女阴道稳定存在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先锋霉素,,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11
霍乱弧菌
第二类
二
条件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可存在3周
人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https://img.taocdn.com/s3/m/93ab1061bed5b9f3f80f1c16.png)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1 大肠埃希菌第三二致病菌呼吸、对理化因素人腹泻 , 肠外化脓性炎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血液、抵抗力不强症 , 败血症 , 脑膜炎。
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泌尿2 沙门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人伤寒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能力较强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伤寒沙门菌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间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肠道、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喹诺酮类 , 氯霉素,类粪口存在较长时治疗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间(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 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素(须做药敏)间6 志贺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在 10-20 天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7 迟钝爱德华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冷血动物体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生殖内稳定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症8 变形菌属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9 其他肠杆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bea16f1983c4bb4cf7ecd13f.png)
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第1页共7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序危害实验活动所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1大肠埃希菌第三二致病菌呼吸、对理化因素人腹泻 , 肠外化脓性炎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血液、抵抗力不强症 , 败血症 , 脑膜炎。
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泌尿2沙门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人伤寒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能力较强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甲、乙、丙型副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伤寒沙门菌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间类等抗生素。
4鼠伤寒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肠道、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喹诺酮类 , 氯霉素,类粪口存在较长时治疗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间(须做药敏)。
5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 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素(须做药敏)间6志贺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在 10-20 天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7迟钝爱德华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冷血动物体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生殖内稳定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症8变形菌属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9其他肠杆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10多杀巴斯特菌第三二条件致伤口动物口腔稳人和动物动物咬伤造成的局可以预防和治疗 : 先锋霉素, , 红霉素类病菌定存在部感染,慢性肺病,治疗类, 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全身系统性疾病。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d76c1cccb4daa58da1114a37.png)
肠球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泌尿道感染,腹腔和盆腔感染,伤口感染,菌血症,心内膜炎,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3
马红球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伤口、血液
环境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需要做药敏)
17
鲍氏不动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环境中稳定存在
人
使虚弱者感染(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败血症,腹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等(需要做药敏)
18
脑膜炎黄杆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6
人疱疹病毒6
第三类
二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人
儿童玫瑰疹,霍齐金病,多发性硬化等相关。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7
人疱疹病毒7
第三类
二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人
可能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相关。
51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类
二
致病
血液,性,母婴
可被有效消毒剂很快灭活
人和动物
乙肝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疫苗。治疗:保肝并抗病毒治疗。
52
丙型肝炎病毒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76829e3a216147916112842.png)
病原微生物危害性评估报告第二版文件编号:XXX-XXX-PG生效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医院XXX科目录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1. 细菌的传播与致病1.1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也科成为重症科室的定植菌,可引起各种感染和医院感染。
是不动杆菌菌种感染率最高的,可引起腹膜炎、脑膜炎、骨髓炎和关节炎菌血症和肺炎等.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发现看多重耐药菌株,耐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在中国台湾地区大25%,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大陆地区大20%左右,所以每个分离菌株都应进行药敏试验。
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2.1 本菌为革兰阴性球状或球杆菌,约1.0~1。
5μm×1。
5~2。
5μm,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成丝状或呈短链状,无芽胞及鞭毛,无动力,有荚膜.严格好氧,在20~30℃生长,大部分菌株最适生长温度33~45℃。
在所有普通综合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2。
2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3.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3.1 标本采集:来自与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脓汁、下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脑脊液等.3。
2 涂片镜检:细菌培养阳性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3.3 分离培养:接收临床标本后痰、灌洗液、支气管刷检物及脑脊液接种于血平板、中国蓝、巧克力平板上,其他体液及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上.3。
4 生化鉴定:氧化酶阴性.4. 细菌的防治4。
1 鉴定出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进行治疗4。
2 在实验室以及病房中注意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鲍曼菌株5. 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5。
1操作要求:5。
1。
1 实验时,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5.1。
2 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
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5。
1。
3 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溅出.5.1.4 对于污染的锐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使用过的一次性针、注射器、玻片、加样枪头等放入加有一定浓度的84消毒液锐器盒中浸泡消毒。
2020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
![2020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38dbe35011ca300a7c39018.png)
2020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接触三类病原微生物,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强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病原: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等;2、防控措施: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1、漏水风险:空调设备偶有漏水现象,生化仪器出现过积水,可能影响仪器运行的湿度,导致仪器故障;防控措施:常年配备接水容器,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检修盒维护,以消除隐患。
2、漏气风险:酒精检测试剂包含高危化学气体,需进行一定的隔离和监测防控措施:配备带锁气体安全柜及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危化品实施管理方案》使用并做好登记。
3、虫害风险:实验室出现过一条类似蜈蚣样生物,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防控措施:注意观察,防止被虫害伤到,定期进行打扫、消毒。
三、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实验室布局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实验室进出人员可能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2、防控措施:2、1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标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走动;其他工作人员、病人和家属尽量让其在实验室外等候,不得已时由本科室职工引导至指定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2、3患者:检验科门诊窗口直接面对患者和体检人员涉及标本:门急诊血液、尿、粪、白带等标本患者风险:拥挤、跌倒、吵闹等意外,标本溢洒,泼溅到脸上、身上、地板上。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1767e769eae009581becb9.png)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其中可能涉及的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与部份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均已单独进行风险评估,小部份致病性不强,不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如解脲脲原体与白假丝酵母菌等。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597314baba0d4a7302763aec.png)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
泌尿道感染,腹腔感染,过敏性和超敏性肺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44
卡氏肺孢菌属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
呼吸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
45
其他真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
环境广泛中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角膜炎 ,甲癣,伤口感染,鼻窦炎,足菌肿病,内眼炎,腹膜炎,心内膜炎等。
20
肺炎链球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道
环境中不稳定存在
人
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抗生素等。
21
化脓链球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呼吸道、皮肤
对常规消毒剂敏感。干燥尘埃中可存在数月。
人
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青霉素G,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抗生素等。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8
人疱疹病毒8
第三类
二
可致病
血液,唾液
不稳定
人
可能与卡波齐肉瘤及爱滋病相关。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治疗:支持并抗病毒治疗。
59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三类
二
可致病
呼道,直接接触
不稳定
人
流感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0f7fc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f.png)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报告一、引言生物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公共健康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报告旨在对检验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
二、实验室概况1. 实验室基本信息- 实验室名称:检验科实验室- 实验室地点:XX医院- 实验室面积:XX平方米- 实验室负责人:XXX- 实验室工作人员:XX人2. 实验室主要业务- 临床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检验3.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生物安全柜:XX台- 防护服:XX套- 防护眼镜:XX副- 手套:XX双- 消毒设备:XX台三、生物安全风险评价1. 生物安全风险识别根据实验室主要业务和生物安全设施,识别出以下生物安全风险:- 微生物泄漏风险- 样本交叉污染风险- 实验操作失误风险- 生物废弃物处理风险2.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环境和公共健康产生的影响。
评估结果如下:- 微生物泄漏风险:高- 样本交叉污染风险:中- 实验操作失误风险:中- 生物废弃物处理风险:中3. 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微生物泄漏风险: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定期进行泄漏检测,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 样本交叉污染风险:加强样本管理,使用合格的采样工具,严格执行样本处理和检测流程。
- 实验操作失误风险: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制定实验操作规程。
- 生物废弃物处理风险:严格执行生物废弃物处理规定,使用专业的生物废弃物处理设备,定期进行处理效果评估。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检验科实验室存在生物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微生物泄漏风险、样本交叉污染风险、实验操作失误风险和生物废弃物处理风险。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范本模板】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5111a64d0d233d4b04e6977.png)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为了明确检验科风险程度,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降低实验室风险,保证检验科安全工作。
根据检验科现有特点,主要存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发生火灾等方面安全风险,具体如下: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1、风险评估: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我院检验科现有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危害程度都属于三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为BSL—2。
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2、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2)做好生物安全职业防护;(3)认真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4)按照实验室SOP文件进行规范操作;(5)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二、危险化学品溢出事件1、风险评估: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
根据目前我科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危害及相应的管理进行分析评估,认为使用数量很少,危害较低,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化学品污染。
2、预防措施:(1)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存放管理,特别是剧毒物品要存放在保险箱内,执行双人双锁管理;(2)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保管、领用制度,双人收发,做到帐物、帐帐相符;(3)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带入火种,电气设备、开关、灯具、线路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4)配置足量相应的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完备好用。
消防器材的布局要明显,不得随意搬动,挪作它用;(5)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防火意识;(6)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溢出后的应急处理;三、火灾风险1、风险评估:检验科因仪器、设备较多,电源及线路比较复杂,同时实验室存放并使用少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发生火灾安全风险.2、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制度;(2)定期检查实验室用火、用电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3)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4)认真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及消防演练;(5)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及火灾应急处理;。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https://img.taocdn.com/s3/m/aafe7f480975f46526d3e10a.png)
致病菌
肠道、粪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人
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粪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人和动物
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须做药敏)
6
志贺菌属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可存在10-20天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5
其他非发酵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医院感染、插管
广泛分布,抵抗力强
人
局部化脓性炎症,心内膜炎,一岁以下小儿流行性严重腹泻。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庆大酶素,多粘菌素。
16
鲁氏不动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呼吸、泌尿道、伤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
人
使虚弱者感染(呼吸道,泌尿道,伤口,败血症,腹膜炎等)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9
其他肠杆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泌尿、伤口、血液
环境 中稳定存在
人
呼吸道,泌尿道,伤口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可以预防和治疗
治疗: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测(须做药敏)
10
多杀巴斯特菌
第三类
二
条件致病菌
伤口
动物口腔稳定存在
人和动物
动物咬伤造成的局部感染,慢性肺病,全身系统性疾病。
可以预防和但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34c8e505087632311212ab.png)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报告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第二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8)第三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0)第四章霍乱弧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14)第五章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报告 (18)第六章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2)第七章分枝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4)第八章布鲁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8)第九章淋病奈瑟氏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3)第十章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6)第十一章伤寒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39)第十二章肝炎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2)第十三章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46)第一章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实验室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一、危害程度分类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评估本检验科是为医院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细胞遗传学等检验的实验室。
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各种检验标本中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具有潜在危险性,可能引起实验室感染;检验科微生物室还进行一定数量的各种条件致病性细菌及真菌的分离培养工作,工作过程存在病原微生物对实验人员、环境污染的风险;除之以外实验室还存在触电、火灾、化学品腐蚀、偷盗等危险。
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本检验科不涉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高致病性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高致病性微生物的菌、毒种的保藏,实验室采用一定防护措施就能控制感染或防范灾害,或者对相应病原体存在有效的免疫方法。
评估我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二级实验室(BSL-2)生物安全要求。
二、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一般要求1.吸烟危害评估及防护(1)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2)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3)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XX市XX检验科生医院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市XX检验科生医院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4265f169dc5022aaea00fc.png)
XX市XX检验科生医院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科室基本情况1. 专业组: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按照生物安全二级防护实验室的要求划分实验室区域:临床血液学实验室、临床体液学实验室;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室、标本接收室。
2. 实验室的环境布局及平面图(见环境分布图)清洁区:包括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浴室2个、男女更衣室、管理室、库房。
半污染区:洗刷室、试剂库、中间通道。
污染区:临床血液学实验室、临床体液学实验室;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临床PCR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采血室、标本接收室、洗涤室。
3. 任务:承担临床检验、教学及科研。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一)对生物源危害风险评估临床实验室生物源危害主要是由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在实验室内做试验、研究等操作时,实验人员需要处理大量的病源微生物,很容易引起污染。
根据生物污染的对象,为空气污染、水污染、人体污染、物体表面污染等种类。
1.对空气的污染:根据污染空间,可分为实验室内环境空气污染、实验室外环境空气污染。
许多操作可产生气溶胶,是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子一般为0.001-100um的固体,液体微子粒子形成胶溶状态分散体系当气溶胶不能安全有效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便导致实验室内空气污染。
下述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使用涡旋震荡器、用力拍干反应板超声波处理、试液开封、开启冰箱和离心机及舍弃离心后的上清液时、另外动物接种从动物体内采血、清洗注射器、调整液量也可产生。
2.对水的污染:实验中会产生大量污水,医院污水尤其是传染病医院,综合医院传染病房的污水,有大量的有机悬浮物和固体残渣,还不同程度的含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虫卵。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4dac14dd88d0d232d46a22.png)
2017年XX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总结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7年上半年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接触三类病原微生物,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强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病原: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等;2.防控措施: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评估:1.漏水风险:空调设备偶有漏水现象,生化仪器出现过积水,可能影响仪器运行的湿度,导致仪器故障;防控措施:常年配备接水容器,并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检修盒维护,以消除隐患。
2.漏气风险:酒精检测试剂包含高危化学气体,需进行一定的隔离和监测防控措施:配备带锁气体安全柜及检测设备,严格按照《危化品实施管理方案》使用并做好登记。
3.虫害风险:实验室出现过一条类似蜈蚣样生物,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防控措施:注意观察,防止被虫害伤到,定期进行打扫、消毒。
三、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实验室布局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实验室进出人员可能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2.防控措施: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方能离开实验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科可能涉及的其它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风险评估报告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依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
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
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
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其中可能涉及的第二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与部份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均已单独进行风险评估,小部份致病性不强,不常见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如解脲脲原体与白假丝酵母菌等。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
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
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
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在的意外伤害
1.2.1注射器等锐器使用不当造成损伤;
1.2.2生物安全柜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1.2.3皮肤或粘膜破损时接触感染性物质造成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尽量避免使用针头等锐气,如不可避免则应小心规范操作,禁止针头回套,将使用过的针头丢入利器盒中,防止意外伤害。
1.3间接接触感染风险
通过接触污染的台面,仪器,实验器材等造成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
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过可疑污染物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每日进行环境清洁及台面消毒。
2.设备风险
2.1生物安全柜
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维护与检测,使生物安全柜失去防护效果。
风险控制措施:
接受培训,规范使用,定期维护,检测,确保其正常性能。
2.2高压灭菌器
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维护及检测,可能使灭菌器灭菌效果明显降低或失效。
风险控制措施:
选择合适的型号,规范操作,定期维护、检测,确保性能,做好灭菌效果监测、使用记录
2.3离心机
离心管破裂、离心管盖脱落,离心机内部被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
离心前做好平衡,一旦发生离心管破裂事件,立即关闭电源,参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人员管理和培训情况
1人员情况
本实验室有工作人员工10名,可基本满足实验室各项工作。
另常有若干名进修医生和实习同学,人员流动性大,有些人员初次接触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工作中出现失误可能性较大,从而会增加相应风险。
2培训情况
科室每年都有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培训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参加,并有会议培训记录及培训签到记录。
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演习。
对进修医生和实习同学在入科培训中也同样加入了生物安全培训内容,熟悉准入制度及操作规范,意外事件的处理等,并在日常操作中进行监督。
传播可能性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中的有关规定,本实验室检测的各类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属于第二类和第三类,危害等级为二级和三级。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微生物检测时可能接触存在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第二类微生物的样本,这些样本都可能引起操作人员的感染和引起相关疾病,因此我们投放有三台生物安全柜,所有样本接种等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有效防护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保护工作人员及环境卫生,实验室检测完成后仍然对所有样本统一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对于需要保存的菌株则统一保存在样本库内,双人双锁保护。
本室不保存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
还配备了洗眼器和喷淋,在发生了接触感染后可及时进行处置。
预防治疗的获得性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工作,上岗前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年进行职工健康体检,体检结果记录在信息系统中。
实验室工作人员留取本底血清,并给乙肝抗体阴性的员工接种乙肝疫苗。
并配有应急药箱,里面有消毒棉签和眼药水等必备药品,可以在发生意外事件后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
严重危害则送往急诊我院处理。
防护屏障的安全
一级防护(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是指用于防止工作人员收到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害因子伤害的器材和用品。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这些物品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于暴露于生物危害中的一种物理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置,包括隔离衣或工作服,口罩,手套等。
工作完毕后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个人防护装置。
本实验室使用的防护装置有工作服,隔离衣,普通医用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可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
二级防护
本实验室位于医技楼的一端,人员流动较小,实验室内配有三台生物安全柜,标本接种均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基本可满足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活动。
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科室制定意外事件处理应急预案,每年对文件进行审核。
其他
1.废弃物处置
本实验室废弃物、平板、试管等在洗涤室进行高压灭菌后交由医院进行统一处理,每日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并记录。
2.消毒灭菌
每日进行台面、环境清洁消毒,消毒施康每日配制,记录紫外灯使用情况,定期监测紫外强度。
3.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科室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制定了《实验室安全文件体系》,本实验室也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来对实验活动进行规范。
结论
本实验室的病原体防护效果良好,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已经具有相应的计划,所以基本能满足国家有关病原体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也符合医院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要求。
该病原微生物在本实验室的生物危害在可控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