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于1-7岁,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每到高发季全国各地就诊患儿人数剧增。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为特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常见于夏秋季,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而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疱疹性咽峡炎,要和手足口病进行鉴别。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潜伏期(2-7 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 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 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三、宝宝患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很像,也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卡萨奇病毒A型、肠道病毒71型为主)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常表现为急性发热、咽部疱疹、咽喉痛、流口水、厌食、呕吐甚至抽搐等。大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身上,经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强,早教班、幼儿园容易成为重灾区。

若是宝宝确诊疱疹性咽峡炎,也不必过分紧张,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会在4-6日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特效药,利巴韦林对其没有治疗效果,至于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无合并细菌感染则无需使用抗生素,关键是对症处理。

1、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注意休息,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并保持室内清

洁及空气流通。

3、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4、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6、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7、家长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注意观察呼吸: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岁以上儿童>30次/分钟;1岁~5岁>40次/分钟;2月龄~12月龄>50次/分钟;新生儿~2月龄>60次/分钟;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

(3)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 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1小时应重测体温。

8、注意消毒。肠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

(1)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2)紫外线照射: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0. 5~1. 0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阳光暴晒消毒。

四、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2、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3、勤清洁: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4、多锻炼:日常带宝宝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提升抗病能力。

5、少聚集: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到病原菌的几率也相对的增加,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除了生病的患儿不

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与应对措施

幼儿园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与应对措施 季节交替,细菌病毒也随之爆发,这个季节传染病肆意生长,而疱疹性咽峡炎更是进入高发期,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预防和防控传染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小宝贝们的健康!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疱疹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三、专家提醒 四、我们的工作 1、加强晨午离园检查:每天保健医生及班级老师在幼儿入园时、

午睡前、午睡后、离园前仔细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及时联系家长并做好登记。 2、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家长和幼儿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 4、加强教职工疾病防控知识培训:加强教职工对传染病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全园教职工认真执行各项卫生制度,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家长宣传以及家长群温馨提示,确保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5、加强日常清洁消毒:每周请专业消杀公司为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杀消毒,保育老师、保洁阿姨每天对室内外玩教具、床铺、洗手间、楼梯走廊等进行清洗和消毒,保证清洁到位无死角。玩具、教具等进行消毒和暴晒。 五、幼儿园温馨提示

疱 疹 性 咽 峡 炎

疱疹性咽峡炎 1.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原引起的?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也是一种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柯萨奇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只是夏秋季发病率更高。小儿较成人更易感染。 2.如何得知孩子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以下特征: (1)好发于夏季。主要通过肠道(粪-口)、呼吸道或虫媒传播,如经由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苍蝇可为虫媒。2~10岁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婴幼儿,可为散发或小流行。 (2)急性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婴儿可有呕吐及腹泻,体温高时发生惊厥。 (3)烦躁、爱哭闹,吞咽不适,不肯吞咽,流涎增多,年长儿可诉咽痛。 (4)病初有咽部充血,1~2天后在咽部出现小疱疹,直径1~2毫米。2~3天后小疱疹破溃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直径约1~3毫米,数量不定,5~6个或更多。溃疡持续约4~10日。 (5)一般无并发症。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 3、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主要都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只是病毒型别不一样,所以临床特征有差异。由于都是病毒感染,治疗原则是

类似的。隔离患儿两周。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高热,多见咽峡部疱疹,口腔极少有疱疹的。手足无小水疱疹。 手足口病特征是: 发病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首先出现口腔及咽喉痛,体温不高,一般在39℃以下,持续1~2天。然后,口腔内出现小疱疹及溃疡,在舌、颊黏膜、硬颚处多见,软颚、牙龈及咽部也可发生。同时在手及足部背面及掌面出现数个至数十个斑丘疹,迅速转为小水疱疹。有时见于臂、腿及臀部或躯干。水疱疹2~3天消退,不留疤。可在幼儿园中暴发流行。 4、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主要是采用一些如双黄连、板兰根、清咽冲剂等清热解毒药品即可,另外,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而延误治疗。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出现以上症状时,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5、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为儿童夏季常见病,预防此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育儿知识】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识

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识 疱疹性咽峡炎防治知识 现在正值传染病多发期,同时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疱疹性咽峡炎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希望家长能了解和关注疱疹性咽峡炎的有关情况,并密切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工作。 一、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情况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多发群体为3~5岁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特征为急起发热和咽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红晕,疱疹。 临床表现起病急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摄氏度左右,伴头痛、咽部不适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儿童常见有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症状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儿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相似。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孩子的手和脚心都没有疱疹,一般就不会是手足口病,不必过分恐慌。 潜伏期3~10天 传播途径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或虫媒传播。 检疫期患病儿童需要在家隔离治疗二周。 二、预防及护理 1家中经常通风,保持新鲜的空气,物品要定期消毒处理; 2加强锻炼,注意休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

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3注意饮食,孩子因为咽部疼痛,出现吞咽困难,此时不要吃过热的食品,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 4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活动后等均要及时洗手)、每天可让孩子用淡盐水漱口、室内多通风,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如果发现孩子有发热或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若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则要立即带孩子去正规儿科医院就诊,如经医生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要第一时间与本班教师联系,以便我们及时做好消毒、隔离等预防及统计等工作;并请一定在医生确诊痊愈后携带好复证明方可让孩子回幼儿园。 6幼儿园将加强晨检和日常观察、对幼儿玩具、用具、餐具等的清洗消毒工作,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全力做好预防工作。希望在我们家园的通力合作下,能更好的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夏季高发的一种疾病,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有哪些? 一、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 急性发热 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大概为1-2天,过后突然开始不明原因的发热,并且持续发热或者反复发热。 口腔疱疹 当疱疹性咽峡炎出现发热的同时,一般在口腔上颚出现疱疹,周围绕以红晕。 食欲下降 由于口腔内疱疹形成,患儿会感到咽喉疼痛,这个时候患儿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要对症采取治疗措施即可。 一般治疗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热解的药物,如复方大青叶、蓝芩口服液、黄梔花口服液、清开灵、维生素C等。 对症治疗 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体温高于39.5℃

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退烧。 三、疱疹性咽峡炎的护理 一般护理 对于患有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室内环境卫生,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症护理 针对发烧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的方法,注意补水。 针对口腔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针对小溃疡,可适当使用帮助溃疡愈合的药物。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 1、疾病高峰期少去人多嘈杂的公众场所。一旦得病了一定要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后一周。 2、注意个人卫生。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必要的消毒;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粉尘。 3、夏季要多喝白开水,吃新鲜水果、蔬菜,饮食上注意清淡些,少吃易上火的零食。 4、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5、一旦发现患病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哦。

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疱症性咽 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属于典型的病毒感染,夏秋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这时气温高、雨水较多、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3岁以下儿童最易中招。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是致病罪魁祸首。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该病常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咽部充血,年幼患儿常会哭闹,烦躁不安,年长儿会自诉喉咙痛。口腔咽部会出现数个至数十个2~4毫米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般一两天后疱疹就开始破溃成小溃疡,孩子会更加难受,常常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疱症性咽峡炎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需要隔离患儿,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朋友。痊愈后,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密闭的公共场所。因患过此病的孩子还会反复感染。感染性较强。为防止

产生继发感然。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染。一定注意口腔卫生,可每天用淡盐水让孩子漱口。 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

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疱症性咽峡炎饮食方面的护理:四多一少要谨记。 因孩子突起高热,往往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护理上要注意四多一少,多洗手,多喝水,多休息,少量多次进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同时也要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选择一些清淡,如米粥、面汤、果汁、菜汁等。不要进食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控制知识要点 一、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A组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3-10岁儿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二、临床症状 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大约7天,预后良好.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病原体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2.临床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可出现口腔内疱疹及溃疡表现. 3.流行病学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传染性,在学校及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可能出现散发或聚集性疫情. 二不同点

1.疹子分布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症状主要为发热和口腔疱疹,但手、足、臀等部位并无疹子分布,而手足口病则有. 2.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手足口病要小,后者更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3.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症状较典型的手足口病症状要轻一些. 4.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死亡病例.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四、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要点 学校和托幼机构在疫情流行期间,应积极落实晨午检、病例隔离、清洗消毒、宣传教育等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 对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要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医疗机构不应开具复课证明,以免造成疫情扩散. 二预防控制措施 1.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并立即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最近在孩子中间流行疱疹性咽峡炎,是和手足口属于同一类型但不同种的病毒。我身边观察的情况,流行很广,传染性很强。所以建议各位妈妈,最近少带孩子出入人多空气不好的场所。这种病有潜伏期,而且初期症状像感冒,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症状就是发热,咽部红肿起疱疹,疱疹溃破之后会变成溃疡,影响孩子吞咽。有些低幼儿不会讲,会因嗓子疼痛而抠嘴或因疼痛而情绪烦躁不能吃喝东西。所以各位妈妈们,如果你的孩子出现类似情况,一定记着检查孩子的口腔和咽喉。 就我个人观察,这次的病属于少阳太阴合证,也就是肝胆有热脾胃有湿。其中肝胆热是标证,而脾胃湿气才是主要原因。孩子除发热、咽部出现红色疱疹外,均可见到黄色或白色厚腻舌苔,而且伴随食欲不好,不主动喝水,可见是湿热混合的。所以,最好的预防就是不要给孩子吃任何寒凉的东西,尤其冰激凌。也不要想当然地为了“预防”吃寒凉的药物,比如板蓝根之类的。另外,蛋糕、甜食也要尽量减少,以防身体积攒湿邪。尽量避免空调。 同时,作为预防,可以煮四豆饮喝。 四豆饮的标准配方是黑豆、黄豆、绿豆、白饭豆。但是白饭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这个白饭豆主要是健脾化湿用的。所以可以改为白扁豆。夏天的时候,可以是黑豆、黄豆、绿豆、白扁豆。到了秋天冬天,根据季节可以把绿豆换成红小豆。这些豆子杂粮店都有卖。比例不需要很严格,每样一把即可。为了增加化湿的力量,里面可以再加薏米。这几种豆子不太容易煮烂,所以可以事先浸泡,然后再煮。给孩子可以先喝豆汤,不吃豆子也可以,能吃更好。 千万不要小瞧“四豆饮”,它既可以预防也可以治疗手足口和一切痘疹类疾病的轻症。重症的话,也可以配合药物使用。而且成人也有效。量随意,不需要严格规定,没病的人也可以喝。其功效主要是调整脾肾功能,强化身体免疫力,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喝。 如果因此病去医院,一般医生会让输液,或给开头孢、蒲地蓝、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1 症状体征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用药治疗 1.原发病治疗。 2.局部治疗 (1)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甲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2)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给予抗生素联合应用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 联用庆大霉素24万U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或头孢唑林6~8g联用阿米卡星0.48g并加地塞米松5mg静滴,治疗效果好,一般无并发症。儿童用药量酌减。 (4)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常用药物如下: ①清热:生地、连翘、金银花、淡竹叶、木通、生甘草、川石斛、山豆根、大叶青。

②降火:黄柏、黄芩、黄连、石膏、知母。 ③养阴:天冬、麦冬、熟地、元参、白芍、沙参、天花粉。 此外,应用“红白散”外治也有一定疗效。其成分为:青黛30g、人中白12g、枯矾6g、冰片4.5g、牛黄0.3g,共研细末,局部涂匀,3~4次/d。 饮食保健 香蕉、佩兰、厚朴各3克,银花、连翘各5克,生大黄2克(另包),扁豆6克。将上药共研为粗末备用。 使用方法:将药末倒入保温杯中,加开水200毫升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首次服药20~30毫升,然后可小量频服,服药中可加白糖以调味,每天1剂。年长儿中药的剂量可按以上比例酌加;当发热症状减轻或大便次数超过4次时,可停用生大黄;体温持续不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酌加大黄的药量;呕吐者可加藿香5克、生姜3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薷、银花、连翘均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并能延缓病毒所致细胞的病变,可抗炎症的渗出和增生,而且还有广谱抗菌作用。生大黄通腑泻热,具有良好的通便排毒作用。以上药物能使热毒表里双解,清上与泻热并行,使疱疹性咽炎患儿在短期内症状消失痊愈。

疱疹性咽峡炎

疱症性咽峡炎 症状:该病潜伏期为3~10天,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7日内愈合。愈合后一个星期内依旧有传染性。但传染性没有手足口强。会传染给体弱的大人。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查血确诊,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与养护: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维生素C和B比较高的新鲜蔬菜水果(绿豆、胡萝卜、牛奶、鸡蛋(高烧时禁吃鸡蛋)、豆类、橙子、芒果、香蕉等)。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尽可能少吃煎、炸的油腻食品,尤其要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 水痘 症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潜伏期14~16日,最初以发热、头痛、无力及上呼吸道炎症表现,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呈向心分布的皮疹。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确诊:需要到二甲以上大医院检查,疱疹刮片检查,痊愈后带医院病历及医生痊愈证明方可入园。 治疗与养护:开窗通风,用消毒剂对污染场所实行消毒。多休息,吃有营养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宜饮绿豆汤、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多喝开水。局部红斑水泡千万不要挠破或者剪破挑破水泡,否则很可能留坑,也容易传染其他人。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实行消毒。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脱落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幼儿园;有并发症(肺炎、急性小血板减少)者应立即送医院检查,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易感者接触后应检疫3周(可自接触后第11天起观察)。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水痘完全结痂蛋不得少于发病后14天。 终末消毒:在幼儿病好一个星期后,对家里实行全面消毒,开窗通风,被子枕头阳光下暴晒1小时,玩具消毒水侵泡半小时,家具消毒水擦拭,餐具抹布等用沸

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和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认识和预防 近期,又进入“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时节,该病与手足口病同为肠道病毒引发的感染性疾病。那么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如何预防“疱疹性咽颊炎”呢? 一、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所致,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4-6月份高发,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潜伏期:3-5天,患者无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大量复制。前驱期:1-2天,突发高烧38-40度,可伴有咽红、食欲不好等症状。(体质好的幼儿有的不发烧或者低烧)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上颚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是幼儿最痛苦期,因溃疡疼痛致出现流口水、拒等症状。 温馨小贴士: 幼儿高热患病期,家长主要的任务是使用物理降温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三、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1、疱疹部位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咽峡部位;手足口病在口腔、手足臀部

通常都会有疱疹。 2、发病风险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 手足口病:病情较轻,持续1-2周,可自愈;病情较重,发展为脑炎;有0.1%的风险发展为脑出血。 温馨小贴士:注意观察孩子手、脚、臀部有无疱疹,以防发展成手足口病。 四、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勤洗手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分泌物后应洗手 2.吃熟食和喝净水,生食和不干净的水有的自身带有一些特殊的细菌容易致病 3.加强锻炼,锻炼可以加强幼儿自身的抵抗能力 4.开窗通风通风可以减少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的量。 5.少去人多场所,避免密切接触咽峡炎的患者。 温馨小贴士: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幼儿园为做好疱疹性咽峡炎的防控工作,建议家长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早上来园时,请主动配合保健医生,有序排队进行晨检。 2.如果您的孩子有出现以疑似症状(发烧、咽痛、咽部疱疹等),请家长及时带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A这种类型在夏秋两季很常见。常发生在儿童身上,粪便-口腔或呼吸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粘膜疱疹和浅表溃疡。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重的可以持续2周。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灰白色疱疹,直径2~4mm,周围有红晕,溃疡逐渐破裂。传播方式:粪便-口腔传播,即病毒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然后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人。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的飞沫传播,或吃受污染的不洁饮食。人们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衣服和电器。诱发因素:营养不良、缺乏锻炼、过敏体质或免疫功能缺陷、儿童身体防御能力低,易感染,症状严重,冬春气候变化较大。空气污染、生活拥挤、间接吸烟、被动吸烟等环境因素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进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儿童有机会接触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与其他儿童共用物品密切接触触传染源后,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通风、多喝水。抗感染治疗:抗病毒药物、中药制剂、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对症治疗:高热退热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低热物理冷却;热惊厥。

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有很多种,包括柯萨奇A组病毒(1~六、八、十、二)疱疹病毒EB病毒更常见。过度劳累、过敏体质、温度突变、身体感冒等刺激,使身体免疫力低下,易患此病。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和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病毒从鼻咽、口腔侵入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在粘膜上皮细胞和咽或肠壁淋巴组织中居住和增殖。病毒通过淋巴通道从原发灶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病毒血症,到达全身各器官,引起各种病变。 纯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纯疱疹性咽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人体是其唯一的宿主。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出现这种疾病。病理聚焦是表皮水泡、表皮坏死、多核上皮巨细胞、嗜酸性核内涵、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炎症渗透;带状疱疹性咽峡炎是埋伏在体内的水痘-激活后引起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研究报告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疱疹性咽峡炎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淋巴结肿大,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吞咽痛 疾病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症状体征: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的详细介绍: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皮损常现于扁桃体前柱、软腭区缘和腭垂。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急性淋巴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10型引起的一种变异的疱疹性咽峡炎,有如典型咽峡炎同样的损害,但不进展到水疱和溃疡,仅存留有淋巴细胞浸润所形成的灰白色丘疹,周围绕以红晕。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患儿表现为起病急、突发高热、早期伴有流鼻涕,继而大一些的孩子会自诉口腔疼痛或拒食,小一些的宝宝则表现为烦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偏方 五类偏方快速缓解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偏方五类偏方快速缓解疱疹性咽 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不予以治疗可以自然痊愈,也可通过药物治疗或者偏方调理,那么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偏方治疗有哪些呢? 一、芥蓝漱口剂 配方:芥蓝菜适量 用法:将其洗干净,消水后捣烂取汁,频频漱口。 功效:芥蓝菜具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对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疗效。 二、穴位敷贴 将锦灯笼研成细末,加青黛、冰片,贴于天突穴,每日1次,对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疗效。 三、小儿推拿方法 第1步清天河水5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第2步退六腑5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时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第3步清肺经500次 位置: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推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4步推天柱骨300次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100-500下。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第5步按揉合谷穴1-3分钟 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六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大拇指指肚按揉1-3分钟。 要领:揉法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自然环境的环境污染,疱疹性咽峡炎的患病率在日益增加,迫不得已造成大家的重视,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症状为持续发热,多见与1-7岁少年儿童中,关键因为呼吸系统天然屏障作用不够,黏膜细嫩等原因引发,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引起重视,保证早发现早医治,不许病人承受病苦的摧残。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式便是用药治疗,维持口腔的干净环境卫生,不许病菌侵入,

能用淡盐水漱口,碰到发热症状要用用药治疗,比较严重的一定要送到医院门诊,不必引起其他类病症的造成。 此病具体表现为急剧发热,可持续高烧或反复高烧,年纪大的小孩常诉咽喉痛,咽下时更为常见,有时候诉头痛、腹痛或肌疼;婴儿则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拒食、流囗水、呕吐等。大部分患者沒有咳嗽、流鼻水等病症。 一部分患者可出現颌下淋巴结肿胀或压疼,血常规化验大多数是血细胞计数一切正常或稍低。在宝宝常产生呕吐和惊厥,发病2天内口腔粘膜出現极少数(非常少超过12个)小的(直徑1~2mm)灰白疱疹,周边绕以红晕,常见于扁桃体炎前侧,但也可坐落于软腭,扁桃体炎,悬雍垂,舌部等,在之后的24钟头内水疱溃破变成浅溃疡,直徑一般在5mm下列,1~5天内痊愈。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提高,取咽喉部疱液或排便,经组织塑造或打疫苗于乳鼠必得发病病毒感染,另外可用急性症状及手术恢复期血细胞开展独特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止实验,以助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很严重的病症,中医治疗的实际效果显着,日常生活,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新鲜水果,多注意休息,此外还要确保口腔的身心健康,避免疱疹性咽峡炎的入侵,幸福的生活是需要身心健康的你来打开的,坚信美好的明天就在你的眼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过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过程 【导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夏秋两季是该病的发病旺季,婴幼儿较易感染该病。它起病较急,星期天看孩子还活蹦乱跳,第二天就发起了高烧。那么它为什么起病这么急?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过程是怎样的呢? 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后,病毒会先潜伏在患儿体内2到4天,在病毒潜伏的这段时间内,孩子一开始不会有异常表现,接近潜伏期结束时,会有轻微的感冒症状,随后便进入了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急性发病期。 一、高热。潜伏期一过,疱疹性咽峡炎及进入爆发期,也就是家长所看到的孩子突然间发病,出现发热的症状,严重的患儿体温可超过40 度,有不少孩子可能会因为高烧引发抽搐。家长应注意监测孩子体温,注意给孩子进行降温处理,严重情况下,需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二、出疹。患儿在发热期时咽喉发红,待退烧后就会生出白色疱疹,疱疹波及范围包括软腭扁桃体,甚至舌头表面等处。 三、疱疹破溃。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口腔中的疱疹会从最初的白色样疱疹开始破溃,出疹期和疱疹破溃期都会影响患儿的进食,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在此阶段,家长应注意护理。 四、愈合期。疱疹破溃后,会很快开始愈合,这也代表,疱疹性咽峡炎即将痊愈。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怎样护理 孩子生病后家长自然要展开护理工作,由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后会引起孩子高烧不退,这会让很多家长手忙脚乱,或是仅仅注意给孩子退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护理。 一、预防感染目前还没有出现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疫苗,而且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会反复感染病毒性疾病。即使患儿在此次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痊愈后,家长也不能放松预防感染的警惕性,给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同时,要注意孩子劳逸结合,多喝水,避免和疑似患儿接触。 二、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重点护理项目。上回我们提到,孩子在患病的过程中,家长必须给孩子多喝水,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孩子退热,一方面还可以补充孩子因为高热而流失的水分,促进孩子康复。 在发病的过程中,孩子的食欲可能不是很好。这时家长可以尽量给孩子制作孩子感兴趣的食物,注意少吃多餐,尽量以新鲜果蔬为食材,可以多给孩子煲汤、熬粥食用,口味清淡为佳,刺激类食物应禁食。另外在患病期间应少喝牛奶,否则会使胃肠负担加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特征 人在生病后一定会表现出各种症状,用以提示我们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医生通过了解症状可以判断出疾病的种类,以便进行后续治疗。那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征是怎样的呢?相信很多家长都想弄清楚这一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流行性疾病,它容易流行于婴幼儿当中。发病后会骤然起热,同时伴随头痛、咽痛、全身疼痛、食欲下降的症状,婴儿感染该病,很可能还会引起呕吐、惊厥。发病大约两天左右口腔黏膜中会出现1到2毫米直径的灰白色疱疹,疱疹周边带有红晕,口腔多处均可见疱疹存在。大约24 小时左右疱疹破溃转为溃疡, 1 到 5 天左右溃疡可愈合,患儿牙龈可能会伴有触碰出血的症状,同时因口腔内的疱疹破溃会使患儿口腔产生异味,颌下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的现象,口腔外部的皮肤不会有任何疱疹长出。多数情况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会在一周左右完全消失。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属自限性疾病,但由于发病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症状比较严重,包括高热、全身疼痛、疱疹等等,很少有家长可以按耐住焦虑的心情,不给孩子进行治疗而等待疾病自愈。那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么治呢? 由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疾病,所以需进行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这是一种呼吸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