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建筑工程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管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问题,露天采矿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采坑边坡稳定性问题等。

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①自然历史分析法;②数学力学分析法;③模型模拟试验法;④工程地质类比法。

活断层与地震1、活断层的概念: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潜在活断层)2、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的突然滑动,称为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另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层连续缓慢的滑动,称为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

3、活断层的年龄判据:错段地层年龄法(间接法);断层物质绝对年龄法(直接法)4、活断层的鉴别:借助地质学、地貌学、地震地质学及现代测试技术等方法和手段,定性定量的鉴别。

5、活动断层对工程安全性的影响:①断层活动有可能产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破坏或功能失效;②地震的震动效应可能导致液化、震陷、滑坡和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从而导致地基失效或对工程设施的直接破坏;③地震断层地表错动对工程设施的破坏;④以缓慢蠕滑的方式活动,造成跨断层或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6、地震:在地壳表层。

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844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844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2.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3. 滑坡:斜坡岩土体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依附滑动面(带)产生的向坡外以水平运动为主的运动或现象。

4. 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5. 水库诱发地震:是指由于人类修建水库工程,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活动,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6.地震烈度:它是衡量地震在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的尺子,由震源深度,震中距,能量所决定。

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

7.工程地质类比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方法,通过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8.临界水力梯度:当单元土体的总压力与其单元体水的重量相等时,即dp=dQ 时,土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发生流土,此时的水的水力梯度叫做临界水力梯度。

9.斜坡变形破坏: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体、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他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下的快速运动;斜坡破坏的型式只要有崩塌和滑坡。

(综合)(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10.混合溶蚀效应:两种饱和度和温度不同的水混合,使其溶蚀性增强这种混合溶蚀增强效应称混合溶蚀效应。

1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12.振动液化:饱水砂、粉砂土在振动力的作用下,抗剪强度丧失的现象。

13.卓越周期: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即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际过程中合理运用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条件,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作用。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单体和化合物。

4.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沿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破裂面称断口7.岩石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组合的方式8.岩石构造:岩石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之间组成部分之间排列和填充方9.变质岩:原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性很强的气体或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10.大理石:是又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11.条痕:矿物在白色粗糙瓷板上刻磨时遗留在瓷板上的矿物粉末颜色。

1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13.节理: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为节理。

14.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15.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或位移,而使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16.褶皱构造: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而组成的褶皱构造的单个弯17残积土:岩石经风化剥蚀后未经搬动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碎屑物18.冲积土:经河流的流水将碎屑物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19.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形成的暂时性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沿冲沟搬运到出山口或山前倾斜的低平带堆积而成的洪积土体20.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21.红粘土:有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粘土22.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23.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24.渗透:是指水在岩土体中的流动过程25.毛细水:岩土中的细小空隙称毛细空隙。

工程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的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的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是一个关于地球的科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构成、性质与演化,以及这些特征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中,工程地质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工程地质学相关的重要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了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学科,旨在研究土壤和岩石在工程中的力学性质以及其对工程结构的力学响应。

岩土工程广泛应用于土壤基础工程、地下结构、边坡和挡土墙、地下水工程等领域。

通过岩土工程,工程师能够预测土壤和岩石的变形行为,从而制定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工程设计方案。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是一门利用地质原理和技术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学科。

这包括地质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土壤和岩石的工程特性研究以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

地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使用各种地质工具和技术来调查和评估地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建议。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引起的对人类、财产和环境造成的破坏性事件。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这些灾害对于工程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工程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了对于如何减少灾害风险和进行合理规划的指导。

地下水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以下的水体。

它在地质层隙和岩石裂隙中储存,并在地下水流系统中流动。

地下水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同时也可能对地下结构和基础构成威胁。

工程地质学通过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规律和水质特征,为工程项目提供合理的水文地质设计和规划。

地震工程地震工程是一门应用地震学和结构工程学的学科,旨在研究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和震害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和建议。

地震工程的目标是在地震发生时,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以及降低震害风险。

通过地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工程师能够设计出更加抗震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结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土力学、岩石力学、地质灾害、地下水和地震工程等。

844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844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844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地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区域稳定性: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机器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

5、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6、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热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由于自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计算时时常需要把条件适当简化,并将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

一般的情况是,先建立一地质模型(物理模型),随后抽象为数学模型,代入各项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7、模型模拟试验法在工程地质研究中也常被采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自然地质用的规律,揭示某一工程动力地质作用或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力学机制以及发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以便我们作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

8、工程地质类比法在工程地质研究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用于定性评价,也可作半定量评价。

它是将已建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经验运用到自然地质条件与之大致相同的拟建的同类建筑物中去。

9、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将来可能从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也称为潜在活断层。

10、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由于多次折射反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岩土体对某种周期的波具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得波的周期成为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0.1地下洞室围岩 :由开挖洞室 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 洞周一定范围内。通常此范围等于 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 倍,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 “围岩”。
10.2山岩压力(山压) :设计 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时,如果工 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计算的结 果表明开挖后围岩是不稳定的, 那么就必须设计相应的支衬结构 以支承变形或塌落的围岩,保证 洞体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支衬结构来说,就是所谓的山岩 压力(或简称山压),它是设计 支衬结构的主要依据。
3.5累进性破坏 :即应力变化不大,微裂及 扩张地不断进行扩张、转移直至整体破坏。
4.1 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 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 的断层。
(在工程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 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区域稳定性问题”。)
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 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 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释放的能量愈大 则震级愈大。 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 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地 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 影响。
6.1 水库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 致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大部分是由于水库蓄水 所引起的地震的活动的增强。这类地震称为水库诱发 地震。
7.1 砂土液化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 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 的,要变密实就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果砂 粒很细则整个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 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砂体之外, 结果必然使砂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 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 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 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

工程地质学_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_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3.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4.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有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5.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状构造,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6.绝对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7.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不能说明形成的年代。

地质工作中,一般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8.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9.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0.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1.残积土:是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

12.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13.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14.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

15.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积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16.红粘土:是指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杂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1.矿物:存在岩石圈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固体。

2.硬度:鉴定矿物物理性质的标准: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

3.岩浆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岩浆内部压力很大,在侵入或喷出的过程中冷凝形成的。

4.变质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等变质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5.沉积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风化破碎后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指在岩石中构造运动留下的痕迹。

7.走向:地质界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两个方向角相差180°。

8.倾向:地质界面的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指向是唯一的。

9.倾角:地质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0.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收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11.背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新。

12.向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老。

13.节理: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无明显相对位移。

14.断层: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有明显相对位移。

15.正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有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逆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7.平推(移)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相对位移沿断面走向。

18.整合接触:沉积岩岩层上下接触的地层,沉积地质年代是连续的。

19.界限含水量:土的性状发生改变时所对应的含水量。

20.塑限含水量:土具有可塑性时所含最小的含水量。

21.液限含水量:土进入可流动状态时的最小含水量。

22.塑性指数:Ip=Wl-Wp 其中:Wl:液限:Wp:塑限。

23.液性指数:B=(W-Wp)/(Wl-Wp)其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

24.坡积土:在山脚下,由于斜坡岩石风化滑落下的土。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4、工程地质学的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⑤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5、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

1、活断层的含义: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鉴别标志:地质特征: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

地貌特征: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的分界线。

水文地质:沿断裂带泉水,常呈线状分布,且植被发育,有温泉出露。

3、活断层区建筑原则:建筑为的场址选择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尤其是永久性建筑。

线性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应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避开主断层。

尽量将建筑物布置于和断层下盘。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建筑物型式和结构措施1、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2、地震烈度:一次地震于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

3、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4、简述地震发生的基本地质条件①.介质条件:坚硬岩石,聚集能量②.结构条件: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等。

③.构造应力条件:现代构造运动强烈的部位,应力集中5、简述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的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行。

工程地质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矿山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

它不仅研究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地下水资源、地质环境质量等问题,还研究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室内试验、现场监测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建设场地的地质资料,分析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学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优化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工程安全。

同时,工程地质学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工程地质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和重点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和重点

1、名词解释: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土: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矿物:自然产出并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物质。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度的岩层。

倾斜岩层:沉积岩层由于水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状态,形成倾角大于5度的岩层。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数,又称地壳的丰度。

土的单粒结构:又称散粒结构,是卵石(碎石)、砾石类土及砂土等无粘性土的基本结构形式。

土的集合体结构:又称海绵状结构,是由于细粒土的颗粒细小、具胶体性质,其在水中不能以单个颗粒沉积,凝聚成较复杂的集合体进行沉积而形成的细粒土特有的结构.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ωP)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而体积减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土的界限含水量(ωS)土的压缩指数:压缩曲线半对数坐标系(e–log p)中,后段直线部分的斜率.结构体:岩体中被结构面切割围限的岩石块体。

结构面:岩体中分割固相组分的地质界面的统称。

软土:在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或沼泽相等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条件下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红粘土: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能透过水,或是透过和给出的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降落漏斗:在井附近饿不同地点,降深s不同,井中心最大,离井越远,降深越小,总体上形成的漏斗状水头下降区,被称为降落漏斗。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工程地质学名词!工程地质学,那可是一门超
有意思的学科呢!就好比是地质世界的解密大师,专门研究那些和工
程相关的地质秘密。

比如说“地质构造”,这就像是地球的“筋骨”,决定了大地的形态和
结构。

你想想啊,山脉为啥是这样起伏的,盆地咋就凹下去了,这都
是地质构造在起作用呀!(就像搭积木,不同的构造方式就会搭出不
同的形状。


还有“岩土体”,嘿,这可就是构成大地的“材料”啊!有的硬邦邦像
石头,有的松松软软像泥土。

(这就好像盖房子用的砖头和木材,不
同的岩土体性质可不一样呢!)
“地质灾害”呢,那就是地质世界的小恶魔啦!滑坡、泥石流啥的,
可吓人了!(这不就跟突然来袭的暴风雨一样,让人措手不及呀!)“地层”呢,就像是地球的“历史书”,一层一层记录着地球的过往。

(就像我们看的相册,一页页都是回忆。


工程地质学就是要搞清楚这些名词背后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让
我们在搞工程的时候心里有底呀!不然,盖个房子说不定哪天就被地
质灾害给弄垮啦,修条路也可能因为不了解地质构造而出现问题。


以说呀,工程地质学的名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都是有大用处的呢!
我觉得工程地质学真的超级重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和大自然打交道,让我们的工程更安全、更可靠!。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中重要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中重要名词解释

10.1地下洞室围岩
• 地下洞室:为各种目的修建在地层内的中空通道 或中空洞室统称为地下洞室,包括矿山坑道、铁 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发电站厂房、地下铁道 及地下停车场、地下储油库、地下弹道导弹发射 井、以及地下飞机库等。 • 围岩:由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 限在洞周一定范围之内。通常此范围等于地下洞 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倍,习惯上将此范围 内的岩体称为“围岩”。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五项:
• ①搜集研究区域地质、地形地貌、遥感照片、水文、 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已有资料,以及工程经验 和已有的勘察报告等; • ②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 ③工程地质勘探见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 • ④岩土测试和观测见土工试验和现场原型观测、岩 体力学试验和测试; • ⑤资料整理和编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6.1 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因水 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 内发生的地震。
7.1 砂土液化
• 定义:饱水的疏松粉、细砂土在振动作用下突然破坏而呈现液态的现 象。 • 饱和的疏松粉、细砂土体在振动作用下有颗粒移动和变密的趋势,对 应力的承受由砂土骨架转向水,由于粉、细砂土的渗透性不良,孔隙 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其达到总应力值时,有效正应力下降到0,颗粒悬 浮在水中,砂土体即发生振动液化,完全丧失强度和承载能力。砂土 发生液化后,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孔隙水自下向上运动。如果砂 土层上部无渗透性更弱的盖层,地下水即大面积地漫溢于地表;如果 砂土层上有渗透性更弱的粘性土覆盖,当超孔隙水压力超过盖层强度, 则地下水携带砂粒冲破盖层或沿盖层已有裂缝喷出地表,即产生所谓 的“喷水冒砂”现象。 • 危害:地基砂土液化可导致建筑物大量沉陷或不均匀沉陷,甚至倾倒, 造成极大危害。地震、爆破、机械振动等均能引起砂土液化,其中尤 以地震为广,危害最大。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1、名词解释: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地震级:通常地震学上所说的地震的大小。

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是um(微米)的对数来表达的。

区域稳定性:指在内、外力动力地质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限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限度。

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通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减少的现象。

渗透变形: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

表现为鼓胀、浮动、断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中的土颗粒同时发生移动,或一定体积的土体发生悬浮隆起和顶穿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移动的现象,工程界称为潜蚀。

正常固结土:假如抽水前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固结限度都与土中现有的天然有效应力此相适应,那么这种土层就称为正常固结的土层。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限度的尺度。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

土洞: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上层的溶蚀和冲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落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地质因素涉及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

临界水力梯度:渗流水出逸面处开始发生流土或管涌时的界线梯度即在渗流作用下,土粒开始发生移动时的水力坡度。

渗透力:渗透作用于土体的力叫做渗透力。

地质超前预报: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地下工程所在岩土体的有关系信息,运用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土体情况,不良地质体的工程部位及成灾也许性做出解释、预测和预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表生改造:地壳浅表圈层由于岩体卸荷会回弹和在自身重力场条件及外界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而发生的变形破坏。

所形成的变形破裂成为表生结构。

浅生改造:在地貌挽近期改造和演化过程中,地壳浅表圈层中因区域性卸荷引起岩(土)体应力场的变化和应变能的释放而形成变形的破裂过程。

斜坡的变形:因各种因素或作用而引起斜坡应力状态的改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土体介质的容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烈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有造成斜坡整体性的破坏。

斜坡的破坏: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因发生较大位移而分离。

拉烈:斜坡岩土体在局部拉应力集中部位和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

卸荷裂隙: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蠕滑: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

弯曲倾倒:由陡倾或直立板(片)状岩体组成的斜坡。

当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时,在自身重力的长期作用下所发生的向临空方向同步弯曲,甚至折裂的变形现象称为弯曲倾
倒。

崩塌:斜坡被陡倾的破裂面分割而成的岩土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位移运动为主,以翻滚、跳跃、坠落方式而堆积于坡脚,这种现象和过程叫崩塌。

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

地下(工程)建筑(地下洞室):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内的构筑物统称为地下工程。

涌流:是松散破碎物质和高压水一起呈泥浆状突然涌入洞中的现象,多发生在开挖揭穿了饱水断裂破碎带的部分。

坍塌:是松散破碎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垮落的现象,多发生在洞体通过断层破碎带或风化破碎岩体的部分。

岩体强度:是反应岩体的特性及其结构特征的综合指标,通常用岩体完整性系数与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乘积,即准抗压强度来表示。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喀斯特(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总称为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性有所增强,这种增强的溶蚀效应叫。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暂时性湍急水流。

地面沉降:是指地壳表面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与与人类活动的作用下,造成地壳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或大面积的、区域性的沉降活动,其垂直位移一般大于水平位移。

渗流:在岩土体空隙中运动的地下水。

渗透力:渗流对岩土体作用的力。

渗透变形:当渗透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颗粒发生移动,甚至一定体积的岩土体发生悬浮或移动,这种作用和现象叫做渗透变形。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移动的现象。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中的土颗粒同时发生移动,或一定体积的土体发生悬浮隆起和顶穿现象。

接触冲刷:渗流沿着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层接触面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接触流失:渗流垂直渗透系数相差悬殊的两种土层接触面运动时,将细粒土层的颗粒带到粗粒层中的现象。

实际水力坡度(水力比降、水力梯度):是指渗流沿流线方向上单位渗径的水头损失。

土的临界水力坡度:在渗流作用下,土粒开始发生移动时的水力坡度叫做土的临界水力坡度,它表征了土体抗渗强度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