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主要措施、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背景

(1)北魏的建立和崛起

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王,定都盛乐,建立北魏。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统一北方。

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建立后,势力日益强大。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正式称帝,是为道武帝,北魏历史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471年,拓跋宏受父禅即帝位,成为北魏开国以来第六位君主——孝文帝,孝文帝是由祖母冯太后一手抚养成人。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后来推行的社会改革有着深刻影响。

(2)北魏的统治危机

当时,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依然十然尖锐,局势动荡不安。赋税制度的混乱,徭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孝文帝深深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但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于是他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掀起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改革前期主要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前期,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旧制度。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北魏官吏原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吏只要上缴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规定凡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一律处死。这些措施使吏治有所好转。

2、推行均田制。

当时,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田地荒芜,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大量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发展,它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设立三长制。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

制。

4、推行新的租调制。

北魏还颁行了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就是田租,调就是户税,这就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那些逃避政府掠夺、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

改革后期主要措施有: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期,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继续推行革新措施,改革进人新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革鲜卑旧俗,实行全面汉化。孝文帝改革后期的措施有:

1、迁都洛阳

那时,北魏都城平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93年,孝文帝统率20万大军,南下伐齐。大军抵达洛阳后,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征途的疲惫和对南征的恐惧,使随行大臣和诸多将士都不愿继续前进。孝文帝下令继续南下,群臣跪在马前苦苦劝阻。孝文帝见时机已到,遂将自己迁都洛阳的打算和盘托出,并表示你们只能在南下伐齐与迁都洛阳之间作出选择。群臣虽然大都不愿意迁都,但是相比之下,觉得迁都比南征好,只好同意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

2、移风易俗

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后期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1)易服装。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他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

(2)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他下令官员上朝时改说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氏,为全国首姓,门第最高;其余鲜卑姓氏也改为汉姓,如丘穆陵氏改为穆氏。

(4)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自己带头将汉族大地主之女,纳人后宫

(5)改籍贯。孝文帝规定,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必须葬于洛阳附近的邙山,不准运回平城安葬。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上述措施,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同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再次,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这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