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_化学与健康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7284773b3567ec102d8a66.png)
绿色化学化工
1851年,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西雅图宣 言》; 1962年,[美] 蕾切尔· 卡逊—《寂静的春天》; 1972年,罗马俱乐部 [美] 丹尼斯· 米都斯 等—《增长 的极限》; 1972年,[美] 芭芭拉· 沃德,勒内· 杜博斯 —《只有一 个地球》; 1972年,[美] 巴里· 康芒纳—《封闭的循环》; 1975年,[英] 彼得· 辛格—《动物解放》;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 未来》; 1991年,[美] 阿尔· 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 1992年,[美] 艾伦· 杜宁—《多少算够》; 1998年,[瑞士] 苏伦· 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
• 3. 人类活动污染宇宙
人类在太空活动40年来,留在太空的垃圾如废弃卫星、 火箭残骸、爆炸碎片等已满布太空,数以百万计。这些高 速飘游的太空垃圾已成为危险的太空“飘流炸弹”,对在 轨道上运转的太空器造成了严重威胁。 1983年,苏联一颗核动力间谍卫星烧毁,反应堆中的 110磅放射性铀有80%被释放出来,使高层大气中的放射性 最强的铀235含量增加了50%。 由于实验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地球生物进入太空。这 些进入太空的生物,在受到强烈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照射 后发生突变,可能成为具有强烈毒性的生物。
绿色化学化工
• 3. 《寂静的春天》
1962年,美国科学家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 春天》,以通俗的笔法,提醒世人警惕过度使用农 药的恶果。
《寂静的春天》像是黑暗寂静中的一声呐喊, 唤醒了广大民众。
绿色化学化工
其他环保思想及经典著作
• 《人口原理》—— T.R.马尔萨斯 • • 1798年,T.R.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 根据资源有限,而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首 次提出人类应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 北大校长马寅初教授在中国首次提出实施计划生育 国策。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911fc3c8d376eeaeaa31e6.png)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de746b14693daef5ef73d8a.png)
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目录:1、课题1-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2、课题2-生活必须物质--水3、课题3-碳酸饮料4、课题4-烟花爆竹烟火为何多姿多彩课题一人每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1、什么是营养和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某物质(如鸡蛋)营养高、某某物质(如大白菜)营养低等说法。
其实这种说法不够严谨。
大家知道,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摄取食物,从中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组成细胞,吸取养分这个过程称为营养;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
因此营养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而只有被生物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物质才能称为营养物质,如果只是被吃进肚里而没有被吸收、利用的物质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鸡蛋和大白菜。
每100克鸡蛋中约含蛋白质10克、脂肪0.1克、碳水合物1克及钙19毫克、磷16毫克等;每100克大白菜中约含蛋白质0.8 克、碳水化合物1.5克、粗纤维0.3克、钙42毫克、磷25毫克、维生素c13毫克等。
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等某些营养物质固然超过了大白菜,但大白菜中某些营养物质含量却超过了鸡蛋,特别是粗纤维和维生素c 等物质,鸡蛋中根本没有,而大白菜中的含量却较为丰富。
再者,单就蛋白质而言,如果每天能吃250克大白菜,就可摄取蛋白质4克,这与一个鸡蛋(以50克计)所含蛋白质的量相差不大。
另外,如果一次吃某种食品(如鸡蛋)过多,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暂时摄入过量过剩的蛋白质不仅不能作为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吸收、利用,反而作为废物排泄掉,从而有可能导致代谢障碍引发某些疾病,这些过剩的蛋白质也不能称为营养物质。
由此看来,鸡蛋和白菜各有千秋,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个营养价值高、哪个营养价值低。
既使是水,由于它是人体细胞组成成分最多者,因此也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营养物质,是最基本的营养要素。
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食物多样化,才能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物质,让吃进肚里的食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营养物质。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9e911fc3c8d376eeaeaa31e6.png)
校本教材名称:化学与食品化学高中高中化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明理”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积淀、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朱子故里丰富的图书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继承、体悟和践履朱子理学中的伦理内蕴精髓,实现弘扬传统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打造“明理”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做好化学课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实施工作。
二、实施目标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课程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同时充分开发化学校本课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通过本次校本课程的研究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化学与之息息相关,可以说,我们每天都接触化学的有关内容,如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有关,人们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化学的。
三、课程内容1.绿色化学——一种新的化学理念。
2.酸雨。
3.居室污染——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4.化学废旧电池的利用。
5.日用洗涤剂和人类健康。
6 .酒与健康。
7. 氢能——人类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8. 环境。
四、开发原则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a09f07a227916888586d731.png)
物种减少是人类的灾难。
绿色化学化工
• 4.酸雨蔓延
被称为“空中恶魔”的酸雨目前已成为一种范 围广泛、跨越国界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会破坏土 壤,使湖泊酸化,危害动植物生长;会刺激人的皮 肤,诱发皮肤病,引起肺水肿、肺硬化;会腐蚀金 属制品、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盐的建筑。
•
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
层空洞,并证实其同氟利昂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有直
接关系。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
臭氧层耗损意味着大量紫外线将直接辐射到地
面,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高,并抑制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农作物受害而减产;破坏海洋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高空中臭氧虽在减少,但低空中臭氧含量的增
绿色化学化工
• 2. “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 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日本)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 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 熊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日本) 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年,日本) 爱知米糠油事件(1968年,日本)
我国目前已发现有30%的地区有降酸雨的现象, 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20余年来,酸雨受害面积已 扩大到国土的30%以上,甚至连土质碱性的北方也 有一些城市(如青岛、图门)出现酸雨。
绿色化学化工
• 5.森林锐减
联合国有关资料表明,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主 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中1980年至1990年 期间全球平均每年损失森林995万公顷,约等于一 个韩国的面积。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0a9b5f2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5.png)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发校本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首先,明确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编写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编写校本课程教材时,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其次,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
例如,可以按照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将教材分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章节,每个章节下面设置不同的主题和实验,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拓展知识点和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可以通过拓展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注重语言表达和规范使用化学术语。
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也需要规范使用化学术语,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总之,编写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编写过程中,应该明确编写目的、确定教材内容和结构、注重拓展知识点和联系实际、注重语言表达和规范使用化学术语。
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一本适合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879c92f46527d3250ce056.png)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目录各册大全的全部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归纳与整理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归纳与整理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归纳与整理附录Ⅰ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Ⅱ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Ⅲ 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Ⅰ 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Ⅱ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Ⅲ 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归纳与整理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归纳与整理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归纳与整理附录Ⅰ 我国居民膳食中某些元素每日的适宜摄入量或推荐摄入量附录Ⅱ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附录Ⅲ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技术选修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1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课题3纯碱的生产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课题1获取洁净的水课题2海水的综合利用课题3石油、煤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课题1无机非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材料课题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第四单元化学与技术的发展课题1化肥和农药课题2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归纳与整理练习与实践结束语迎接化学的黄金时代元素周期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节分子的性质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三节金属晶体第四节离子晶体归纳与整理复习题开放性作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归纳与整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归纳与整理附录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后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引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归纳与整理复习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实验化学选修6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课题二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第二单元物质的获取课题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题二物质的制备第三单元物质的检测课题一物质的检验课题二物质含量的测定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三综合实验设计附录I 化学实验规则附录II 化学实验种的一些常用仪器附录III 部分盐、氧化物、碱融解性表附录IV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附录V 实验室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附录V I 一些酸、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密度附录VII 几种仪器分析方法简介后记。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7634d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化学现象1. 食物中的化学2. 生活中的材料化学3. 环境中的化学第二章:化学与健康1. 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2. 食品安全与化学3. 药物与化学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实验1. 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2. 常见的生活用品制作实验3. 家庭小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第四章:化学与能源1. 生活中的能源类型2.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3. 节能与环保第五章:化学与生活用品1. 日用品中的化学2. 化妆品与化学3. 化学与衣物护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生活用品制作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理论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实验设计等方面提出创新性想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活中的化学》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知识网站、视频等5. 生活用品:食品、日用品等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健康与环境化学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健康与环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d900324431b90d6c85c7e2.png)
居室环境健康化学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
室内环境属于人们生活的小环境。
人的一生有7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居室的环境舒适及污染防治和室外近域的环境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室内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质量的优劣。
“室”的涵义很广泛,包括居室、办公室、图书室、医院、超市、旅馆、浴室、候车(机)室以及供人们做文体娱乐活动的各种室内公共场所。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室内气象和室内污染程度,此外的因素还有辐射、噪声、空间拥挤程度、人际关系及个人的心理因素等。
本章重点介绍与居住有关的环境化学问题和主要的污染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室内环境中的化学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类不能脱离客观环境生存,而必须在环境中不断的进化和发展。
由于人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要保证人体健康首先应当有一个健康的居室。
健康居室的条件是以环境的舒适度为前提的。
环境的舒适度是指人在一定的环境中主观感受到的快慰。
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心理反映,但这种舒适度不是任意规定的,而是一个概率统计的结果。
它是实际的生理和心理对环境的某种适应性要求的综合。
其基础是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得引起机体过度的生理调节与过分的心理紧张;其目的在于使机体经常处于正常的生理调节范围内,以便消耗较小的能量发挥最大的功能,从而减少疲劳,获得最大的汇作效益,它与通常意义上的舒服、享乐不是同义词,而是有其特定的科学含义。
影响室内环境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有阳光、空气、微气候、居往面积等。
这些因素随一些个体因素如身体状况、年龄阶段、肥胖程度、汗腺功能甚至脾气秉性有关。
以下针对室内环境中的化学的主要问题逐一讨论。
1.1 空气的化学空气与健康空气的化学涉及清洁空气的标准、如何保证空气的新鲜以及空气对人体的作用机制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空气比水和食物更重要。
人20-30天不吃饭,5天不喝水,尚能生存,但是一分钟不呼吸就会憋得难受,5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
2024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
![2024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eedde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f.png)
水作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无 机物和有机物,且对环境和 人体无害。
在有机合成中,水相合成可 以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从而 减少环境污染和废弃物处理 成本。
水作为溶剂在化学反应中具 有独特的性质,如促进某些 有机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 速率和选择性等。
2024/1/27
18
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的特点及应用
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 成,具有极低的蒸气压、 高热稳定性、宽电化学 窗口等特性。
06 绿色化学品评价标准与方法
2024/1/27
35
绿色化学品定义及分类
2024/1/27
绿色化学品定义
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 的化学品。
绿色化学品分类
包括可生物降解化学品、低毒低害 化学品、可再生资源化学品等。
36
绿色化学品评价标准建立
评价标准制定原则
01
生物酶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7
02
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反应条件温和
03
29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无毒无害
1
2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合成
3
2024/1/27
30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生物柴油生产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合成
2024/1/27
31
光催化技术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经济性
绿色化学追求高效利用 原料,减少废物生成, 实现原子经济最大化。
能源节约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采 用高效催化剂等手段, 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友好
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溶剂和催化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2024/1/27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0f0e74abb68a98271fefa48.png)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实验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课程立项说明:一、课程(教材)内容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
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
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
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校本选修课程介绍:化学与健康最终
![校本选修课程介绍:化学与健康最终](https://img.taocdn.com/s3/m/3f201a9651e79b8968022660.png)
第九章
绚丽多彩的服饰品
§9-1 §9-2 §9-3 §9-4 §9-5 §9-6 生态纺织品简介 纺织品中有害化学成分 纺织品中限用的染料 宝石 几种常见的宝石 晶体结构
◆ 课程内容
【探索与发现】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 的艰辛历程,感受科学发现的快乐,获得科学知识与 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 态度和价值观。 【交流面对面】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畅所 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平台。营造人人平等、共同参与、 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 【生活零距离】 就现实生活中学生最直接、最关 心的有关人类健康的问题,从化学的视角为他们的生 活指点迷津。 【信息资料卡】 介绍所学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和 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同学们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第五章
色香味与食品添加剂 (2课时)
学期回顾和评价(2课时)
◆ 实施建议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营养均衡与科学饮食 (1课时) 毒品与化学 (1课时) 合理使用化学品 (2课时) 绚丽多彩的服饰品 (2课时)
学期回学期开始,高一下半学期结束 建议隔周开课,每次1课时
小组成员:
吴楠
张雪彪
刘妍
汲明伟
延边地区化学教材
必修:《化学1》 《化学2》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反应原理》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与技术》 《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
◆ 课程简介
【名称】《化学与健康》
【内容】本课程是主要以高中《化学1》、《化学2》的 基础知识为主线,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为 落脚点,以影响健康的化学因子为出发点,阐述了化学 与健康的关系。
§3-1 §3-2 §3-3 §3-4 §3-5 碘 其他微量元素 维生素C 维生素的分类 重要维生素的功能和来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f9119b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0.png)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模板教学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而教案反映了教师的才能和创造力,能够指引教师们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学活动。
来写一篇高中化学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1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8f9a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标题: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学与食品化学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化学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
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联系和融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化学与食品化学之间的交叉点,并介绍一些相关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一、化学与食品化学的关系化学是食品科学的基础,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食品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等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营养、安全性和感官品质。
因此,了解化学基础知识对于食品科学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的化学与食品化学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交叉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中的营养素:教材中介绍了食品中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含量等知识,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2、食品中的化学成分: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食品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色素、香料、防腐剂、添加剂等。
这些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在食品加工中的功能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都是学生需要了解的。
3、食品加工中的化学反应:教材中列举了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脂氧合反应等。
这些反应的机理、产物和影响因素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
4、食品安全性:教材中介绍了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毒素等,以及如何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和控制。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障饮食安全。
三、结论综上所述,化学与食品化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中,化学与食品化学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高中化学校本课程中加强化学与食品化学的交叉教学,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cfd1f8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5.png)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校本教材总之,化学与生活课程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和现象,通过研究这门课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健康。
4、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饮食均衡是指摄入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和比例都符合人体需要。
要做到饮食均衡,首先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其次,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类等食物来获得。
此外,还应该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而是要尽可能地摄入各种不同的食物。
最后,要控制饮食的总能量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不足会导致夜盲症和角膜干燥症;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佝偻病;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影响骨骼发育和牙齿健康;缺锌会影响免疫功能和生殖发育。
因此,青少年在饮食中应该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素的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及其制品、瘦肉、鱼类等食物,同时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以保证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水是生活必需品,但自来水中含有致病微生物,需要消毒。
氯化消毒是一种可靠、成本低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
消毒后的自来水仍然含有有机化合物和有毒物质,需要注意直接饮用可能产生的风险。
喝水也是一门学问,不能仅仅视为解渴。
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饮用生水和老化水,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而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长期饮用老化水可能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健康的饮用水应该是硬度适中、溶解性固体相对较多、偏碱性的水。
硬水可以束缚住有害成分,降低它们的被吸收;矿物质也可以提供阻止毒物发挥有害作用所需的养分。
专家推荐青少年喝茶水,茶水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黄酮、糖、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具有清心提神、除烦消炎、生津解渴、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5e335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b.png)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___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1.课程设计1.1 课程目标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得到广泛认同。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为此,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
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
课程目标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化学的浓厚兴趣。
为此,将课程名称更名为“___化学魔法”,以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
(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研究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
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课程实施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死灰复燃在方糖块上撒上香烟灰,使方糖块在酒精灯上燃烧。
自制豆腐花往豆浆中滴入盐醋水,使豆浆出现聚沉而得到豆腐花。
自制固体酒精用硬脂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制备块状的固体酒精。
变色墨水用CoCl2溶液在白纸上书写校训,并将纸张烘烤干而显字。
黑龙出洞在NaHCO3表面铺上方糖粉末和酒精,燃烧后出现上升的碳柱。
化学绘画利用Fe3与KSCN、K4Fe(CN)6的颜色反应进行绘画创作。
高中校本课程化学与健康教材
![高中校本课程化学与健康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4ee3ea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9.png)
二中校本教材县第二中学出版弓I 言 (2)第一章人体中的化学 (3)第一节生命进化的化学过程 (3)第二节人体的化学组成 (4)第三节人体内的化学平衡 (4)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伴随的化学反应、健康与化学的密切关系 (6)第二章化学元素与健康 (7)第一节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功能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相互作用 (7)第三节常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8)第四节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9)第五节与化学元素有关的疾病及其防治 (9)第三章营养化学与健康 (9)第一节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纤维素的结构和功能 (9)第二节水的功能 (12)第三节合理营养 (13)第四章饮食与健康 (14)第一节饮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14)第二节饮食与神经系统健康 (16)第三节饮食与糖尿病 (16)第四节饮食与癌症 (17)第五节饮酒、饮茶与健康 (17)第六节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18)第七节饮食安全卫生与健康 (19)第五章医用化学品与健康 (20)第一节化学药物与健康 (20)第二节中药与健康 (21)第三节合理用药的原则 (22)第四节保健品与健康 (22)第六章日用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一节洗涤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二节护肤化学品与健康 (24)第三节洁齿化学品与健康 (25)第四节消毒化学品与健康 (26)第七章环境化学与健康 (27)第一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27)第二节室内污染与健康 (28)第三节农药化肥与健康 (28)引言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高二理科学生的综合教育选修课,属于兴趣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普及日常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体健康所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原理,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健康问题,正确使用常见化学品,合理安排饮食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问题的兴趣。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bf925d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4.png)
【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概述:本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旨在为高中化学课程提供全面且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本文档将介绍该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模块:1.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等内容,以及探究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作用。
3. 化学实验: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实践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4.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着重介绍物质的性质、分类和变化规律,以及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反应等相关概念。
5. 化学与社会:探讨化学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以及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创新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3. 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的关联性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 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经验。
结语:《高中化学思想与方法》校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创造积极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化学学习体验。
希望该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校本教材县第二中学出版目录引言 (2)第一章人体中的化学 (3)第一节生命进化的化学过程 (3)第二节人体的化学组成 (4)第三节人体内的化学平衡 (4)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伴随的化学反应、健康与化学的密切关系 (6)第二章化学元素与健康 (7)第一节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功能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相互作用 (7)第三节常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8)第四节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9)第五节与化学元素有关的疾病及其防治 (9)第三章营养化学与健康 (9)第一节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纤维素的结构和功能 (9)第二节水的功能 (12)第三节合理营养 (13)第四章饮食与健康 (14)第一节饮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14)第二节饮食与神经系统健康 (16)第三节饮食与糖尿病 (16)第四节饮食与癌症 (17)第五节饮酒、饮茶与健康 (17)第六节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18)第七节饮食安全卫生与健康 (19)第五章医用化学品与健康 (20)第一节化学药物与健康 (20)第二节中药与健康 (21)第三节合理用药的原则 (22)第四节保健品与健康 (22)第六章日用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一节洗涤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二节护肤化学品与健康 (24)第三节洁齿化学品与健康 (25)第四节消毒化学品与健康 (26)第七章环境化学与健康 (27)第一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27)第二节室内污染与健康 (28)第三节农药化肥与健康 (28)引言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高二理科学生的综合教育选修课,属于兴趣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普及日常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体健康所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原理,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健康问题,正确使用常见化学品,合理安排饮食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问题的兴趣。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体中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现象,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饮食习惯、医药化学品、日用化学品、环境问题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讲授基本原理和具体实例以及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化学原理、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保健常识,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第一章人体中的化学第一节生命进化的化学过程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近几十年来,人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对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根据科学的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
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候是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
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目前,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的说法已经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并认为这个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
当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降低,但内部温度仍然很高,火山活动极为频繁,从火山内部喷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大气。
一般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NH3)、水蒸气(H2O)、氢(H2),此外还有硫化氢(H2S)和氰化氢(HCN)。
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不断产生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作用下,就可能自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比较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后来,地球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随着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有机高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是怎样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形成的呢?有些学者认为,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根据推测,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在海洋里越积越多,浓度不断增加,由于种种原因(如水分的蒸发,粘土的吸附作用),这些有机高分子物质经过浓缩而分离出来,它们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
这些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外面包有最原始的界膜,与周围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从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即多分子体系。
这种多分子体系已经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了。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过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
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
以后,由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进入到生命出现之后的生物进化阶段。
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是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
因此,在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二节人体的化学组成组成人体的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氧,为65%。
但是,由于在人体组成成分中,主要以有机物为主,因此,由于水的含量高从而导致含量最高的氧元素,并不是研究人员的主要考虑对象。
碳在人体元素成分表中,含量为18%,居第二位。
由于碳是有机物的骨架元素,所以,人们往往花很大气力去分析和探讨它的存在。
人体元素中,碳、氧、氮、氢约占了96%,在成分表中具有绝对的多数。
在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水和含碳有机物两种。
人体的构成元素,从周期表来看,广泛地分布于第I族到第Ⅷ族。
大多数元素属于第1周期到第4周期,原子序数比较小,因此,大多数是比较轻的元素。
除碳、氧、氮、氢外,对于其他元素成分而言,钙、磷在骨质中很多,钾在细胞内液中比较多,钠在细胞外液中也就是血液和组织间液中比较多。
硫是蛋白质成分,氯和镁是存在于体液中的盐类,铁是血红素的成分,铜是酶的成分,锰是辅酶的成分,碘含于甲状腺素中,钴含于维生素B12中(表1-1)。
第三节人体内的化学平衡人体内的化学平衡主要包括酸碱平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血糖平衡,它们对身体的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任意一个平衡的破坏都必将导致人体病态的出现。
一、水的平衡及调节表1-2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平衡列表人体水分的丢失有4个渠道:1).排尿。
人体每天都需要从尿中排泄废物,排泄量与饮水量及气温有密切关系,平均需排尿1400毫升左右。
排尿量过少,有害废物滞留体内容易引起中毒。
2).粪便。
在正常的排便过程中,每天通过排便而带走水分100毫升左右,腹泻时排出的水分要相对多些。
3).呼吸。
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出的空气中是有一定湿度的。
人体平均一天要通过呼吸损失400毫升水分。
4).皮肤蒸发。
冬春季节,一昼夜一个人平均丧失600毫升水分,夏季天气炎热时,通过出汗一个人可丧失2500毫升水分。
二、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人体的酸碱性是由一个体内酸碱平衡缓冲体系所决定的。
缓冲作用由缓冲对来完成,每个缓冲对由一弱酸及其盐组成,通过缓冲作用使强酸变为弱酸或者使强碱变成弱碱。
人体的酸碱平衡缓冲体系由碳酸盐缓冲对H2CO3-NaHCO3、磷酸盐缓冲对NaH2PO4-NaHPO4、血红蛋白缓冲对(血红朊-血红朊盐)和血浆蛋白缓冲对(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盐)组成。
其中,碳酸盐缓冲对为主要缓冲物质,以其为例:HCl + NaHCO3 = NaCl + H2CO3强酸弱酸盐盐弱酸NaOH + H2CO3 = H2O + NaHCO3强碱弱酸水弱酸盐7.35-7.45这一PH值最适合于细胞代谢及整个机体的生存。
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伴随的化学反应、健康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人体中化学元素保持着电荷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浓度平衡。
人体中的元素之间存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利用协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拮抗可以减弱或阻断有害元素的危害。
疾病与化学平衡状态被扰乱有关;人体化学反应是动态平衡;健康就是平衡,就是和谐!生活的规律、有序而不过多扰乱平衡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第二章化学元素与健康第一节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功能据分析人体所含有的元素约有50多种,为自然界存在的元素种类的一半以上。
人本除碳、氢、氧、氮之外,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镁、氯、硫等7种。
还有需要量极少的铁、铜、锰、钴、碘、氟等等。
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只能以微克或毫克计量,仅占整个人体的10万分之一或几百万分之一。
但是,微量元素并不是微不足道的。
它们在维持人的生命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们大多以络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传递着生命所必须的各种物质,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当膳食中某种元素缺少或含量不足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多了或少了往往都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
人体肌体组织主要为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也含有少量的硫、钾、钠、镁、氯是体液和细胞质中的成分;钙、磷、镁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元素。
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调节生理功能人的血液总是恒定在微碱性状态,(PH值为7.35~7.45),钾、钠、元素起着巨大作用。
人有敏锐的味觉离不开元素锌。
人体肌肉维持紧张与弛缓的平衡状态,心脏保持一定的节律,离不开元素钙和镁。
参加酶的活动酶是人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催化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进程。
它的结构比化学催化剂复杂得多,效率也较之强百万倍,乃至千万倍。
人体内有2000多种酶、酶的催化作用是单一的,但多种酶的作用又是连续的。
它们将食物分解成营养素,然后或者组合成肌肉、血液等新的肌体组织,或者经体内加工后贮存备用,或者将它们变成热能,用来维持体温和脑力、体力劳动所需的能量。
酶还可对老化的或死亡的组织、新陈代谢的产物和进入身体的有害物质进行清理,参加酶活动的元素有铁、铜、锌、镁、钴、钼六种。
这些元素不足时可使酶的活性降低,使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紊乱。
运送氧的任务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二价铁结合形成血红蛋白,随着血液在全身的循环,血红蛋白担负着把肺部吸入的新鲜氧气输送到大脑和全身各组织细胞中,供其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内铁不足时,就会患缺铁性贫血,大脑和全身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就会使人感到头晕、疲乏无力、心跳气喘。
参与人体中激素的活动人体内的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一种物质,它起控制和调节体内各项生命活动的作用。
但很多激素需要微量元素参与才能有效的起作用。
例如胰岛素需要铬和锰参加,才能有效的调节人体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