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延安地区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
延安地区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对策作者:任义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20年第06期番茄是延安地区设施蔬菜的主栽品种之一,种植管理难度比黄瓜稍易,比辣椒稍难。
番茄的种植管理对于大部分经验丰富的老菜农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接触设施蔬菜没几年的新菜农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稍有不慎,极易“翻车”。
现将延安地区设施番茄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番茄晚疫病1.1 危害症状番茄晚疫病俗称“黑杆病”,叶、茎、果实均可受害,全生育期都能发生,传播速度极快。
叶片发病时初期呈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成褐色。
湿度大时在叶子背面病健交界处会长出一圈白色霜霉状霉层,叶片会很快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呈青白色,脆而易碎。
果实多青果发病,初发病时果面呈现灰绿色水浸状病斑,不软腐,病斑无明显界限,湿度大时会长出少量白霉。
后期严重时整个果子会全部腐烂,并延及枝梢。
茎秆发病时,初呈水浸状病斑,后慢慢变为暗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病斑稍有腐败凹陷,严重时茎秆极易折断。
1.2 发病规律番茄晚疫病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自下而上侵染番茄植株。
低温高湿(白天22~24 ℃,夜晚11~13 ℃,相对湿度80%以上)易发病,连阴雨、弱光照会加重病害流行。
1.3 防治方法控制棚室内的湿度是关键,因此不宜栽植过密,也不宜施用过多氮肥(易徒长),要及时摘除番茄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管理上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及时通风排湿,并且及时检查全棚(靠近前沿处是重点区域),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银法利1 000倍液等。
若是连阴雨天气,可在傍晚关闭风口以后,选用百菌清烟剂熏棚,亩用量约350 g/次。
药剂防治每7~8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多种药剂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2 番茄早疫病2.1 危害症状番茄早疫病也称作“轮纹病”,危害番茄叶、茎和果实。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番茄与土壤中的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番茄与土壤中的残留冯玉洁;潘飞;谢圣华;梁延坡;冯青;田海【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0.05~1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在0.1~1 mg/kg范围内,添加回收率在82.8%~102.8%和86.5%~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1%~8.7%和4.9%~9.1%之间.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残留检测.【期刊名称】《热带作物学报》【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5页(P596-600)【关键词】番茄;土壤;啶酰菌胺;咯菌腈;超高效液相色谱;残留【作者】冯玉洁;潘飞;谢圣华;梁延坡;冯青;田海【作者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口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海南省植物病虫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11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海南海口57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8啶酰菌胺是一种新型烟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属呼吸作用抑制剂,对灰葡萄孢分子孢子萌发和真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番茄灰霉病和菌核病、白粉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
番茄灰霉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生理特性初探
番茄灰霉菌啶酰菌胺抗性菌株生理特性初探李培谦;冯宝珍【摘要】[目的]对番茄灰霉病菌敏感菌株和抗啶酰菌胺菌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DD)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菌株适应度评价和致病性测定分析.[方法]经不同浓度啶酰菌胺处理后,分别测定了抗性与敏感性菌株0~24 h内PAL和POD活性变化;同时在PDA上培养这2种菌株,并分析了的菌落大小、菌丝干重及产孢量;利用体外接种番茄果实分析致病性强弱.[结果]发现药剂处理后,2种类型菌株PAL和POD活性都有升高趋势,但是抗性突菌株PAL和POD活性上升幅度较敏感菌株高.其中,2种类型菌株的PAL活性均在1·5 h达到峰值,而后呈下降趋势;其POD活性在药剂处理后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24 h达到最大值.适应度评估显示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的在菌落大小、菌丝干重及产孢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体外接种实验也表明两者致病力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啶酰菌胺抗性菌株比敏感性菌株具有较高的POD及PAL活性,而两者菌落大小、菌丝干重、产孢量及致病性方面无明显差异.【期刊名称】《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8)009【总页数】6页(P31-36)【关键词】灰霉菌;啶酰菌胺;生理生化特性;适应性评估【作者】李培谦;冯宝珍【作者单位】运城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运城学院 ,山西运城 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能够引起大田作物,水果蔬菜及园林花卉等1000多种植物的病害,在农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
当前,灰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
但是灰霉菌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突变,很快对多种药剂产生抗药性,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等[2~3]。
啶酰菌胺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类杀菌剂,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可用于防治灰霉病菌核病锈病白粉病等[4]。
啶酰菌胺,专治抗性灰霉病、白粉病、腐烂病、根腐病等病害
啶酰菌胺,专治抗性灰霉病、白粉病、腐烂病、根腐病等病害由于温度高,湿度大,作物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尤其是灰霉病,危害逐年加重,已经成为棚室蔬菜栽培中最难根除的病害之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灰霉病的优秀药剂--啶酰菌胺。
对灰霉病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
1、作用机理啶酰菌胺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酰胺类杀菌剂,商品名:“凯泽”。
主要通过抑制病菌的线粒体内的能量物质琥珀酸脱氢酶合成,使氨基酸、糖等物质无法合成,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对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2、主要特点(1)杀菌谱广:啶酰菌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能有效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根腐病、早疫病等10多种病害都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尤其对灰霉病特效。
(2)无交互抗性:啶酰菌胺是最新一代酰胺类杀菌剂,与传统的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是抗性灰霉病治理的首选药剂。
(3)渗透性强:啶酰菌胺具有很好的渗透性,还具有垂直渗透作用,可以通过叶部组织渗透到叶子的背面,达到隔叶治病的效果。
(4)治病更彻底:啶酰菌胺主要是通过抑制病菌线粒体内的能力物质的合成,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对病菌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治病更彻底。
(5)内吸传导性好:啶酰菌胺可通过木质部向顶传输至植株的叶尖和叶缘,可以较好的防治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6)混配性好:啶酰菌胺能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腐霉利、咯菌腈等多种杀菌剂,混合使用,不但扩大了杀菌谱,还降低了病菌的抗药性。
3、适用作物主要用于油菜、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葡萄等作物病害的防治。
4、防治对象主要防治灰霉病、白粉病、腐烂病、根腐病、早疫病、菌核病等多种病害。
尤其对番茄、黄瓜、草莓灰霉病、油菜、茄子菌核病等病害有特效。
5、使用技术(1)防治黄瓜、番茄、辣椒、草莓、茄子等棚室蔬菜灰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30~6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住灰霉病的危害和蔓延。
啶酰菌胺
啶酰菌胺是由德国BASF公司发的新型酰胺类杀菌剂,英文名称为boscalid,目前在中国市场以商品名“凯泽”对黄瓜灰霉病进行了登记。
啶酰菌胺具有广谱、低毒、髙效和与市场上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等优点。
啶酰菌胺对灰霉病、黑斑病和白粉病等病害有着非常优异的防效,特别是对多种作物如瓜类、葡萄、草毒和西红棉等的灰霉病有特效,同时它还具有吸收迅速、环境污染低、治疗效果明显、耐雨水冲刷、扩散速度快、对作物安全、和持效期长等特点。
2015年3月2日,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获批登记国内企业第4个啶酰菌胺原药产品(97%含量)。
此前,河北省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泰州百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登记啶酰菌胺原药产品(含量分别为98%、98%和96%)。
6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番茄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它既可以生食,又可作为菜肴的原材料[1]。
2015年,我国番茄的产量居亚洲首位,达到5594万t ,在世界也占据着领先地位[2]。
番茄不仅营养丰富,其所含有的番茄红素更是植物合成物中最强的抗氧化剂,有“植物黄金”的美誉。
温室栽培使得我国北方四季都可进行番茄种植,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番茄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各地温室番茄的种植面积持续增大,复种指数连年提高,但是,番茄的各种病虫害却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其中,番茄枯萎病作为土传病害,发病尤为严重。
番茄枯萎病在温室中的发病率为10%~30%,发病较重时,病株的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最后全株叶片萎蔫、枯萎[3],病原菌主要通过侵染番茄的根和茎基部,进入植物体后快速繁殖,阻塞和破坏植物维管束结构,逐渐向上延伸,影响植物水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植株因缺失水分、营养而枯萎死亡。
染病植株根部及茎基部纵切可观察到维管束变褐,后期根部变褐腐烂。
湿度大时,染病部位出现粉红色霉层[4]。
该病的病程进展较慢,一般出现症状后15~30d 才会枯死[5]。
番茄枯萎病菌,北方农业学报2019,47(3):98~101JOURNAL OF NORTHERN AGRICULTURE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3.18收稿日期:2019-05-23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02092)作者简介:王绎(1965—),女,高级农艺师,学士,主要从事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侯亚光(1986—),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工作。
6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王绎1,赵玲玲1,杨雪峰1,陈海军1,邵科1,刘洪林2,侯亚光1(1.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2.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为筛选有效控制番茄枯萎病的化学制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99%噁霉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甲霜噁霉灵水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种杀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 )的毒力,结果显示:70%甲基托布津的毒力最高,其EC 50为1.10mg/L 。
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To x i c i t y Te s t a n d Fi e l d Co nt r o l Ef fe c t o f Bo s c a l i d a g a i ns t To ma t o Le a f Mo l d
CHE N Ho n g—z h o u,YANG J i n g—h u i ,ZHAN G We n—we n,Z HUA NG Yi —q i n g
江西农业学报
2 0 1 3 , 2 5 ( 3 ) : 5 8— 6 0
Ac t a Ag 订c u h u r a e J i a n g x i
啶 酰菌 胺 对 番 茄 叶霉 病 菌 的毒 力及 田 间防效
陈宏州 I , 杨敬辉, 张文文, 庄义庆
( 江苏丘陵地区镇 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江苏 句容 2 1 2 4 0 0)
( Z h e n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i n H i l l y R e g i o n fJ o i a n g s u , J u r o n g 2 1 2 4 0 0 ,C h i n a )
1 0 . 7 5 4 0 a n d 1 9. 7 8 3 4 g / m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o s c a l i d s h o w e d a b e t t e r i n h i b i t o r y a c t i v i t y t o t h e my c e l i u m g r o w t h o f t o ma t o l e a f mo l d
8 0 . 7 1 %、 7 2 . 0 5 %和 3 8 . 9 5 %, 啶 酰菌胺 对番 茄叶霉病 的防效优 于嘧 霉胺 和多菌灵 。
白粉病、灰霉病克星来了!用“啶酰菌胺”防治快准狠!种植大户都在用!
白粉病、灰霉病克星来了!用“啶酰菌胺”防治快准狠!种植大户都在用!众所周知,白粉病、灰霉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南起云贵北至新疆、黑龙江都有分布,对农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在东北三省番茄白粉病常年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年份为40%~60%。
提醒广大菜农朋友,定期做好巡检,早发现早预防,不要等到病虫害暴发后再去防治,错过防治良机。
白粉病和灰霉病为什么难防?一、容易产生抗药性白粉病和灰霉病都是极易产生抗性的病菌。
再加上这几年长期连续使用引进的进口新化合物类和仿生类杀菌剂,已产生明显抗药性。
农户直观的感受就是打了很多药,却始终控制不住。
二、寄生能力很强没有伤口也可以通过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作物的表皮。
只要温度及相对湿度适宜,病菌孢子就不断产生,反复侵染,使该病在棚内暴发成灾。
三、易传播可随气流、水流、虫害、摘叶、农机具以及病残体等传播,通过气孔、伤口等直接侵入植株体内进行危害,防不胜防。
常见受白粉病和灰霉病困扰的种植户们,终于有了一款能够有效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的药剂,那就是啶酰菌胺,这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种植户的认可。
那它具体有哪些作用和特点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啶酰菌胺的作用:通过叶面渗透在植物中转移,抑制线粒体琥珀酸酯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使氨基酸、糖缺乏、能量减少,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对病害有神经活性,具有保护和作用。
抑制孢子萌发、管延伸、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生长和繁殖的主要阶段,作用由母体活性物质直接引起,没有相应代谢活性。
与多菌灵、速克灵等无交互抗性。
啶酰菌胺是新型烟酰胺类剂,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
与多菌灵、速克灵等无交互抗性。
50%啶酰菌胺-易赛-农士达有效成分含量:50%剂型:水分散粒剂本品具有抑制病原菌体呼吸的作用机制。
7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
7 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试验
王 芳,黄少贞,胡玲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 要:旨在通过测定 7 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筛选对番茄早疫病的最优菌剂。对番茄早疫病叶
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与栽培湿度 、温度 、降 雨量等均有关系。番茄生长期间,温度 15℃左右,相对
第一作者简介:王芳,女,1964 年出生,山东莱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病害研究。通信地址:528225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广云路 33 号 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南海大沥仙溪湖)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1940480985@。 收稿日期:2018-06-02,修回日期:2018-09-20。
Abstract: The paper aims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7 fungicides on tomato early blight and screening the best fungicide for it.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the pathogen on tomato diseased leaves, and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Alternaria solanil. The growth rat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 of 7 fungicides on Alternar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8 h, the EC50 of Difeno Conazde and Pvrimethanil was 0.27 and 0.81 mg/L, respectively, the virulence index was extremely high, and had great control effect on Alternaria; the control effect of Flusilazole and Kresoxim- mythyl were fine, their EC50 was 1.29 and 1.54 mg/L,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effect of Iprodione and Propiconazole were good; their EC50 was 2.07 and 2.79 mg/L; the control effect of Mancozeb was poor and the virulence index was low, the EC50 was 5.17 mg/L.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seven fungicides was similar between 72 h and 48 h. Keywords: tomato early blight; Alternaria solanil; control effect; virulence index
4种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
( 1 .D e p a r t me n t o f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C o l l e g e fF o o r e s t r y, H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fS o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3 ,C h i n a; 2 . De ar p t me n t f Ag o r i c u l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He n a n
V o c a t i o al n C o l l e g e fA o gr i c u l t u r e ,Z h e n g z h o u 4 5 1 4 5 0 ,C h i n a )
mL, a n d 2 . 0 8 7 4 t  ̄ g / mL,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mi x t u r e s o f t h e f u n g i c i d e s b o s c a l i d a n d d i f e n o c o n a z o l e w i t h t h e r a t i o
中 图分 类号 : S 4 3 6 . 4 1 2
To x i c i t y o f f o u r f u n g i c i d e s a n d t h e i r mi x t u r e s t o Bo t r y t i s
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毒力测定
To i iy De e m i to fS x Fun ii e n ry Blg to m a o x ct t r na i n o i g cd so Ea l i h fTo t
W ANG h n r i g Z C u — n , HE u NG u , G o HONC L u i
em rn Jns tG ot 是 甘肃 保护 地番 茄 的主要 t at )oe . ru] i e 病 害之 ~ ,该 病 流行 时 间长 ,在 番 茄 的整 个 生 育
期 均 可发 生 ,主要 危 害茎 、叶和 果 实 , 的重大课题 之一 [ 引。 我们 研究 测 定 了番茄 早 疫病 菌对 巨佳 、阿 米西 达 、 金 力 士 、世 高 、纳米 欣 及代 森锰 锌 6 化学 杀 菌剂 种
2 %金力 士乳 油 ( 学成 分丙 环唑 , 5 化 新加 坡利 农私 人
菌丝生长抑制率 ( = ( %) [对照菌落直径一 处理
菌 落直 径 ) 照 菌落直 径 ] 0 寸 ×10
将 菌 丝 生长 抑制 率 换 算成 几率 值 ( ,药 剂 浓 , )
有 限公 司生 产 ) 0 、1%世 高水 分散粒 剂 ( 化学 成分 苯 醚 甲环 唑 ,瑞 士先 正 大 作 物保 护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 7 %代 森锰 锌 可湿性 粉 剂 ( 0 江苏 江 阴市 精 细化 工 二
甘 肃 农 业 科 技 2 1 0 1年 第 3 期
G n uA r c. n e h . No 3 2 1 a s g .S ia d T c n . 0 1
1 1
有限公 司生 产 ) 0 、7%纳 米欣 可湿性 粉 剂 ( 学成 分 化 甲基 硫 菌 灵 ,新 加 坡 利 农 私 人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
几种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及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
关 键 词 : 生 物 农 药 ; 番 茄 ; 灰 霉 病 ; 品 质 , 产 量
灰霉病是长江 下游地 区春季 番茄 的主要病 害之一 , 对番 茄的产量及品质都 会有较大影响。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 、 环 境 友好等优点 , 同时一些生物农药还兼有提高农产品品质等
测定 :在 番 茄 成 熟 后 , 处 理 取 5 果 实 ,采 用石 油醚 浸 提 每 个
法、 葸酮 比色法及阿 贝折射仪 ,测定番茄红素 、 可溶性糖含
上海农业科技
2 1一 0l4
几种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及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
刘凤 军 宋 英 张 国芹 李 军 徐 君 ( 江苏市太 湖地 区农 业科 学研 究所 ,江 苏苏州 2 55 ) ’ 1 15
摘 要 :以 传统 化学 农 药 速 克灵 可 湿 性粉 剂为 对 照 ,探索 了几种 生 物农 药 对春 茬 番 茄灰 霉 病 的防 效 , 同时
茄 单 株 坐果 数及 产 量 , 个 小 区 随 机 抽 查 5 。 生 理 指 标 的 每 株
收 稿 日期 :2 1 —0 —1 01 3 6
— —
1 6 — 2 —
上海农业科技
21一 0l4
高效 低 毒 农 药 、 生物 农 药 及 有 机硅 助 剂 田问 药效 试 验研 究
分析 了 不 同药剂 处理 对 番 茄 果实 品质 及产 量 的影 响 。试 验表 明 ,阿 米 西达 、武夷 菌素 ,多 抗霉 素 3 种 生物 农药 对番 茄灰 霉病 的 防效 均 在 8 % 以上 ,对 灰霉 病 有很 好 的控 制作 用 , 防效 要好 于化 学 农药 速 克 灵 。较新 型 的阿米 0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孙振国【摘要】为了对朝阳市保护地番茄叶霉病了防治提供参考,进行了番茄叶霉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药剂筛选试验。
结果表明:朝阳市保护地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为10月下旬,病情指数逐渐上升,到4月以后达到高峰期,至番茄生长期结束。
5种药剂中,以20%嘧霉胺WP600倍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防效较好,建议在田间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9【总页数】2页(P1309-1310)【关键词】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药剂筛选【作者】孙振国【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植物保护站,辽宁朝阳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Cook)Ciferd]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出现白色霉层,并逐渐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
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
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茎叶、果柄染病与叶片相似。
为了了解朝阳市保护地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及找到最佳的防治药剂,进行了番茄叶霉病发生规律调查和药剂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番茄品种为以色列189。
试验药剂有25%吡唑醚菌酯乳油,70%甲基托布津WP,20%嘧霉胺WP,40%氟硅唑乳油,10%苯谜甲环唑WP。
1.2 发生规律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定点、定株、定叶、定果调查,每个调查点确定10株、每株上、中、下各调查2片叶和2个果。
统计发病程度和虫量,计算病情指数。
1.3 药剂筛选试验1.3.1 试验设计。
试验在凌源市热水镇进行,设5个处理,处理①,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处理②,70%甲基托布津WP 700倍;处理③,20%嘧霉胺WP 600倍;处理④,40%氟硅唑乳油500倍;处理⑤,10%苯谜甲环唑WP 800倍;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毎个处理4次重复。
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
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效果评价刘晓梅; 梁长东; 李景芳; 杨和川; 任立凯【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21【总页数】3页(P145-147)【关键词】微生物发酵液; 灰霉菌; 防治效果【作者】刘晓梅; 梁长东; 李景芳; 杨和川; 任立凯【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1+3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真菌性气传病害。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灰霉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累积,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最容易发生,且常暴发式扩增,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2]。
目前,保护地番茄灰霉病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3-4]为主,然而化学农药的长期施用往往会造成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增加,且防治效果逐步降低[5-7],另外还会导致病害的流行[8]。
同时,化学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鲜食果蔬,给环境及人畜健康带来严重威胁[9]。
因此,探索生物新型杀菌剂来替代常规化学农药对保护地蔬菜种植具有积极的影响。
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室制备的微生物发酵液是利用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进行发酵,而这3种微生物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10-18],但其混合发酵液的杀菌作用效果还不明确。
笔者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证实该微生物发酵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的杀菌效果,旨在为新型高效生物杀菌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番茄。
番茄品种为中蔬四号,购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1.1.2 供试药剂。
微生物发酵液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研究室提供,35%腐霉利悬浮剂购于四川宜宾川安高科农药有限公司。
1.1.3 病原菌。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斜面购于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30%啶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r田间药效试验
30%啶酰菌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r田间药效试验
吕刚;魏林;陈玉荣
【期刊名称】《蔬菜》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以30%啶酰菌胺悬浮剂作为试验药剂,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进行田间防治番茄灰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次施药 20 d后,试验药剂375 g/hm2处理防治效果为78.25%,极显著高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562.5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70.75%).且30%啶酰菌胺对作物安全,对非靶标生物也无不良影响.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吕刚;魏林;陈玉荣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0%王铜悬浮剂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J], 陈勇兵;胡丽秋;许美良
2.40%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J], 谢谦
3.30%嘧霉胺SC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J], 高力余;杨国荣;陈亮辉
4.400 g/L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J], 王芝凤
5.400g/l嘧霉胺悬浮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J], 马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陈宏州;杨敬辉;张文文;庄义庆【摘要】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7.3972、10.7540和19.7834 μg/mL,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2次施药后21 d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0.71%、72.05%和38.95%,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优于嘧霉胺和多菌灵.%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Boscalid on tomato leaf mold. Mycelium growth rat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toxicity of Boscalid, Pyrimethanil and Carbendazim against tomato leaf mold, and field control tests were also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indoor tests, the EC50 values of Boscalid, Pyrimethanil and Carbendazim were 7. 3972, 10. 7540 and 19. 7834 μg/mL, respectively. Boscalid showed a better inhibitory activity to the mycelium growth of tomato leaf mold than Pyrimethanil and Carbendazim. On the 21st day after twice spraying 1200 -times dilution of 50% Boscalid WDG, 750 -times dilution of 40% Pyrimethanil SC and 1200 -times dilution of 50% Carbendazim WP, their field control effects against tomato leaf mold were 80.71% , 72.05% and 38.95% , respectively.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Boscalid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yrimethanil and Carbendazim.【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啶酰菌胺;番茄叶霉病菌;毒力测定;防效【作者】陈宏州;杨敬辉;张文文;庄义庆【作者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12由褐枝孢菌[Fulvia fulva(Cooke)Cifferri]引起的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
自1883年在英国首次被报道以来,逐渐成为番茄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病害,在保护地内危害更为严重[1]。
目前,在世界各地番茄叶霉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发病较重[2],一般年份此病能引起番茄10% ~25%的产量损失,病害流行年份的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3]。
近年来,由于保护地番茄的种植面积扩大,该病发生范围也不断扩大,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因此,必须制定综合有效的防治策略,合理施用药剂,同时也需要开发、引进与推广新型药剂。
啶酰菌胺(Boscalid)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由于具有独特的抑制病原菌呼吸作用的机制,该药剂杀菌谱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不易产生交互抗性[4]。
该药剂主要用于油菜、葡萄、果树、番茄和蔬菜等作物的病害防治,已于2004年在英国、德国和瑞士登记[5],2006年在中国和意大利登记用于防治黄瓜病害。
该药剂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国内外还鲜有报道。
为探明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并比较了啶酰菌胺、嘧霉胺(Pyrimethanil)和多菌灵(Carbendazim)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Cooke)Cifferri],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分离保存。
1.2 供试培养基 PDA培养基[6],用于番茄叶霉病菌的分离、保存以及毒力测定。
1.3 供试药剂 84.39%啶酰菌胺原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98%嘧霉胺原药(南京德广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用适量丙酮溶解,98%多菌灵原药(上海吴淞化工厂生产)用适量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分别配制成10000 μg/mL的母液置于4℃冰箱中备用。
田间药效试验药剂分别为:50%啶酰菌胺WDG(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嘧霉胺SC(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WP(江苏新沂新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4 供试番茄品种苏红2003。
1.5 试验田概况试验田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西荆村,为蔬菜大棚连作田,当季内未使用其他相关药剂。
1.6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预试验基础上,将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母液用适量的无菌水溶解后,制成有效成分分别为0.3125~20、0.3125~20和1.5625~100 μg/mL,按 2倍稀释的7 个不同浓度梯度的PDA培养基,采用无菌水作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
25℃培养72 h,待对照中菌落快长满平皿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
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
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均值-处理菌落直径均值)/(对照菌落直径均值-接种菌饼直径)]×100%。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各药剂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
1.7 田间药效试验1.7.1 试验设计分别设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喷雾防治,设不防治空白对照,3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20 m2。
1.7.2 施药时间及方法 2012年6月14日第1次施药,用水量为900 kg/hm2,采用新加坡产利农 AGROLEX-16L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番茄植株叶片正反面均需喷到,施药间隔10 d,连施2次。
第一次施药时番茄处于始花期。
1.7.3 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第1次施药前以及2次施药后14和21 d,分别调查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
病情调查及药效计算方法见农药田间试验准则[7]。
1.7.4 安全性调查第1次施药后的第1、2、3和7 d,以及2次施药后的第10和30 d,分别调查各药剂处理后番茄的叶形、叶色以及有无畸形果等药害症状。
2 结果与分析2.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嘧霉胺和多菌灵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 EC50分别为 7.3972、10.7540 和19.7834 μg/mL,啶酰菌胺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表1)。
表1 不同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μg/mL) 95%置信限/(μg/mL)啶酰菌胺 y=3.8947+1.2718x 0.9931 7.3972 6.2910 ~8.6980嘧霉胺 y=3.9889+0.9802x 0.9685 10.7540 7.1432 ~16.1900多菌灵y=3.4116+1.2254x 0.9914 19.7834 16.7093 ~23.4230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次药后14 d,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3.87%、65.61%和25.81%;2次药后21 d,防效分别为80.71%、72.05%和38.95%(表2)。
这表明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40%嘧霉胺SC 750倍液和50%多菌灵WP 1200倍液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效差异极显著,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防效最好。
表2 不同药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注:同列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在1%、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相同则不显著,不同则显著。
处理病指基数/% 2次药后14 d病指/% 防效/%/%50%啶酰菌胺WDG 1200倍液21 d病指/% 防效2次药后2.79 6.39 73.87 aA 9.27 80.71 aA 40% 嘧霉胺 SC 750 倍液 3.67 11.0665.61 Bb 17.67 72.05 Bb 50% 多菌灵 WP 1200 倍液 2.87 18.66 25.81 cC30.18 38.95 cC CK 3.52 30.85 / 60.63 /2.3 安全性调查据第1次施药后的第1、2、3和7 d,以及2次施药后的第10和30 d目测观察,各处理区番茄叶形、叶色、花朵以及果实生长发育正常,无药害症状。
这表明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番茄安全。
3 讨论长期以来,喷施化学药剂是控制番茄叶霉病流行的主要手段[8]。
目前,用于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包括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二甲酰亚胺类(包括异菌脲和速克灵等)、N-苯氨基甲酸酯类(主要成分为乙霉威)、苯氨基嘧啶类(主要成分为嘧霉胺)、三唑类(包括三唑酮和氟硅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包括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
由于番茄叶霉病菌抗逆性强、传播范围广,保护地大多为长期连作,而且在生产中有高温、高湿等有利于番茄叶霉病发生的环境条件,在连续多年单一使用某一种杀菌剂后,极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或交互抗性。
王美琴等[9]研究表明:山西、辽宁、山东和河北等地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和代森锰锌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最高,约90%抗性菌株的EC50值超过1000 μg/mL,并测不到 MIC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