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2教学设计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2教学设计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2)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分解因式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腕之一。

它和整式乘法运算,尤其是多项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是后续学习分式的化简与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

因此学好分解因式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续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乘法公式()2222b ab a b a +±=±的逆向变形展开的,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归纳等能力,发展有层次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对乘法公式的特征有了必然的熟悉。

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的必要的基础。

同时,在上节课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又经历的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能力和方式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二、数学思考:使学生了解分解因式的方式、在考虑用公式法时看可否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在导出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进程中,培育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的再熟悉,和由整式乘法取得分解因式的方式,进一步培育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式的分解因式。

4、情感与态度: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进一步培育学生观察和联想能力,培育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识别及正确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1、将下列式子分解因式(1)812-a (2)()22n n m -+ 二、计算下列各式(1)()22y x + (2)()22y x - 由此你能把下列式子分解因式吗?(3)2244y xy x ++ (4)2244y xy x +-3、回忆咱们所学习过的完全平方公式并写下来。

初二数学《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三案)

初二数学《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三案)

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三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利用平方差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目标 1.经历通过整式乘法公式(a+b)(a-b)=a2-b2的逆向变形得出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2.会用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

重点平方差公式法的结构特征难点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环节(一)课前预习或诊断性测项)分钟)1)温故知新(1)(x+5)(x-5)=_________________:(2)((3x~y)=____________ ;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尝试将它们的结果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孑_25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x2 -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困惑2)小组学习(课本99页内容)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是2.温=-----------------------3.判断下列各式中,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y20-y2()-x24-y2o-X2-y2o x-4y204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5-16.x2(2)?-4r(3)4x2-9v2(4)9a2--b24环节(二)小组讨论,展示分享,精讲点评(13分钟)例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x3-8x(2)-4y2+x2 1;)16(/n+n)2-(/n-n)2(4)注意:公式中的a,b既可以是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

环节(三)课中习(13分钟)1.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是()A.—x2+尸B.—1—n2C.a2—16b2D.9m2-4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9+4X2⑵9a2p2 -b2q-;—3ay、、4./-16y2困惑(5)9(m+n)2-4(m~n)2(6)'一)‘环节(四)小结(3)小结1.公式法中;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o2.应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j②环节(五)形成性测试(5分钟)1.下列各式中,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l+25a2=(l+5a)(l—5a)B・m2-16m=m(m+4)(m-4)C.x29b2=(x+9b)(x9b)D.16x2=(4+x)(4x)2.因式分解:(1)a2-4=_________________(2)-9s2 +t2=_____________(3)0.25q2-12ip2__________________(4)4x3-36x=________________3.已知a+b=4,a-b=3则a?—b2=______________4.已知x+y=2,则x2-y2+4y的值为______________5.先化再求值:(2a+3b)2—(2a—3b)2,其中a=7]-.bb环节(六)课后习巩固拓展作业1.[2017春•穿城县期末]多项式x2(x—2)+(2—x)因式分解的结果是()A.(X—2) (x2+1)B.(x-2)(x2-1)C.(x-2) (x+1)(x-1)•教学反思D.(x—2) (1+x)(1—x)2.因式分解:(1)[2017•河池]x2-25=(2)[2017•湘潭]tn?-n2=.⑶[2017-大庆]X,一4x=・(4)[2017•扬州]3x2一27=.(5)[2016•贺州](x—2)+m(2—x)=3.把多项式25(m+n)2—16(m —n)2因式分解为4.若x?—9=(x—3)(x+a),则a=.5.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0.49p2-144;(2)(2x+y»—(x+2y».。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案 (公开课)2022年湘教版数学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案 (公开课)2022年湘教版数学

第1课时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1.理解平方差公式,弄清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和特点;(重点)2.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难点)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能很快知道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与大家交流.2.你能将a 2-b 2分解因式吗?你是如何思考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类型一】 判定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以下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a 2+(-b )2B .5m 2-20mnC .-x 2-y 2D .-x 2+9解析:A 中a 2+(-b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B 中5m 2-20mn 两项都不是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C 中-x 2-y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错误;D 中-x 2+9=-x 2+32,两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应选D.方法总结: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1)a 4-116b 4;(2)x 3y 2-xy 4. 解析:(1)a 4-116b 4可以写成(a 2)2-(14b 2)2的形式,这样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而其中有一个因式a 2-14b 2仍可以继续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x 3y 2-xy 4有公因式xy 2,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因式.解:(1)原式=(a 2+14b 2)(a 2-14b 2)=(a 2+14b 2)(a -12b )(a +12b ); (2)原式=xy 2(x 2-y 2)=xy 2(x +y )(x -y ).方法总结:分解因式前应先分析多项式的特点,一般先提公因式,再套用公式.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都不能再分解因式为止.【类型三】 利用因式分解整体代换求值x 2-y 2=-1,x +y =12,求x -y 的值.解析:第一个等式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x -y 的值.解:∵x 2-y 2=(x +y )(x -y )=-1,x +y =12,∴x -y =-2. 方法总结:有时给出的条件不是字母的具体值,就需要先进行化简,求出字母的值,但有时很难或者根本就求不出字母的值,根据题目特点,将一个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可使运算简便.探究点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因式分解解决整除问题248-1可以被60和70之间某两个自然数整除,求这两个数.解析: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找出范围内的解即可.解:248-1=(224+1)(224-1)=(224+1)(212+1)(212-1)=(224+1)(212+1)(26+1)(26-1).∵26=64,∴26-1=63,26+1=65,∴这两个数是65和63.方法总结:解决整除的根本思路就是将代数式化为整式乘积的形式,然后分析被哪些数或式子整除.【类型二】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便运算利用因式分解计算:(1)1012-992;(2)5722×14-4282×14. 解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1)1012-992=(101+99)(101-99)=400;(2)5722×14-4282×14=(5722-4282)×14=(572+428)(572-428)×14=1000×144×14=36000.方法总结: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如果通过变形可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那么可以使运算简便.【类型三】 因式分解的实际应用如图,100个正方形由小到大套在一起,从外向里相间画上阴影,最里面一个小正方形没有画阴影,最外面一层画阴影,最外面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0cm ,向里依次为99cm ,98cm ,…,1cm ,那么在这个图形中,所有画阴影局部的面积和是多少?解析:相邻两正方形面积的差表示一块阴影局部的面积,而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解:每一块阴影的面积可以表示成相邻正方形的面积的差,而正方形的面积是其边长的平方,这样就可以逆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了.那么S 阴影=(1002-992)+(982-972)+…+42-32+22-12=100+99+98+97+…+2+1=5050(cm 2).答:所有阴影局部的面积和是5050cm2.方法总结:首先应找出图形中哪些局部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局部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三、板书设计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首先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征.分析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然后再确定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二项式,通常考虑应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可提,应先提取公因式,而且还要“提〞得彻底,最后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因式要化简;二是分解因式时,每个因式都要分解彻底4.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根据问题条件找出能反映出实际问题的函数;(重点)2.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展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联通公司 话费收费有A 套餐(月租费15元,通话费每分钟0.1元)和B 套餐(月租费0元,通话费每分钟0.15元)两种.设A 套餐每月话费为y 1(元),B 套餐每月话费为y 2(元),月通话时间为x 分钟.(1)分别表示出y 1与x ,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月通话时间为多长时,A 、B 两种套餐收费一样?(3)什么情况下A 套餐更省钱?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类型一】 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增强居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对居民用水采用以户为单位分段计费的方法收费:月用水10t 以内(包括10t)的用户,每吨收水费a 元;月用水超过10t 的用户,10t 水仍按每吨a 元收费,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b 元(b >a )收费.设某户居民月用水x t ,应收水费y 元,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以下列图.(1)求a 的值,并求出该户居民上月用水8t 应收的水费;(2)求b 的值,并写出当x >10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上月居民甲比居民乙多用4t 水,两家共收水费46元,他们上月分别用水多少吨?解析:(1)用水量不超过10t 时,设其函数表达式为y =ax ,由上图可知图象经过点(10,15),从而求得a 的值;再将x =8代入即可求得应收的水费;(2)可知图象过点(10,15)和(20,35),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b 的值和函数表达式;(3)分别判断居民甲和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还是比10t 少,然后用相对应的表达式分别求出甲、乙上月用水量.解:(1)当0≤x ≤10时,图象过原点,所以设y =ax .把(10,15)代入,解得ayx (0≤x ≤10).当x =8时,y ×8=12,即该户居民的水费为12元;(2)当x >10时,设y =bx +m (b ≠0).把(10,15)和(20,35)代入,得⎩⎪⎨⎪⎧10b +m =15,20b +m =35,解得⎩⎪⎨⎪⎧b =2,m =-5,即超过10t 的局部按每吨2元收费,此时函数表达式为y =2x -5(x >10); (3)因为10×1.5+10×1.5+4×2=38<46,所以居民乙用水比10t 多.设居民乙上月用水x t ,那么居民甲上月用水(x +4)t.y 甲=2(x +4)-5,y 乙=2x ,得[2(x +4)-5]+(2x -5)=46,解得x t ,居民乙用水12t.方法总结: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出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再得出相关结论.广安某水果店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这两种水果的进价、售价如表所示:(1)假设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那么这两种水果各购进多少千克?(2)假设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应怎样安排进货才能使水果店在销售完这批水果时获利最多?此时利润为多少元?解析:(1)根据方案购进甲、乙两种新出产的水果共140千克,进而利用该水果店预计进货款为1000元,得出等式求出即可;(2)利用两种水果每千克的利润表示出总利润,再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最大值即可.解:(1)设购进甲种水果x千克,那么购进乙种水果(140-x)千克,根据题意可得5x+9(140-x)=1000,解得x=65,∴140-x=75(千克).答:购进甲种水果65千克,乙种水果75千克;(2)由图表可得甲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3元,乙种水果每千克利润为4元.设总利润为W,由题意可得W=3x+4(140-x)=-x+560,故W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x越小,W 越大.∵该水果店决定乙种水果的进货量不超过甲种水果的进货量的3倍,∴140-x≤3x,解得x≥35,∴当x=35时,W最大=-35+560=525(元),故140-35=105(千克).答:当购进甲种水果35千克,购进乙种水果105千克时,此时利润最大为525元.方法总结:利用一次函数增减性得出函数最值是解题关键.如图①,底面积为30cm2的空圆柱形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②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圆柱形容器的高为多少?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单位:cm3/s)为多少?(2)假设“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15cm2,求“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和底面积.解析:(1)根据图象,分三个局部:注满“几何体〞下方圆柱需18s;注满“几何体〞上方圆柱需24-18=6(s);注满“几何体〞上面的空圆柱形容器需42-24=18(s),再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列方程,再解方程;(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a·(30-15)=18×5,解得a=6,于是得到“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5×(30-S)=5×(24-18),再解方程即可.解:(1)根据函数图象得到圆柱形容器的高为14cm,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的高度为11cm,水从刚满过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到注满用了42-24=18(s),这段高度为14-11=3(cm).设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x cm3/s,那么18·x=30×3,解得x=5,即匀速注水的水流速度为5cm3/s;(2)由图②知“几何体〞下方圆柱的高为a cm,那么a·(30-15)=18×5,解得a=6,所以“几何体〞上方圆柱的高为11-6=5(cm).设“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S cm2,根据题意得5×(30-S)=5×(24-18),解得S=24,即“几何体〞上方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把分段函数图象中自变量与对应的函数值转化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类型二】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某商场欲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共500箱,两种饮料每箱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设购进A 种饮料x 箱,且所购进的两种饮料能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y 元.(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如果购进两种饮料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0元,那么该商场如何进货才能获利最多?并求出最大利润.(注:利润=售价-本钱)解析:再根据它们的数量求出利润,进而利用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出最大利润.解:(1)由题意,知B 种饮料有(500-x )箱,那么y =(63-55)x +(40-35)(500-x )=3xy =3x +2500(0≤x ≤500);(2)由题意,得55x +35(500-x )≤x ≤125.∴当x =125时,y 最大值=3×125+2500=2875.∴该商场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饮料分别为125箱、375箱时,能获得最大利润2875元.方法总结:此类题型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通过分析、整理表格中的信息,得到函数表达式,并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目的要求和表格中的数据,注意思考的层次性及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类型三】 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问题为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某自行车俱乐部利用周末组织“远游骑行〞活动.自行车队从甲地出发,途经乙地短暂休息完成补给后,继续骑行至目的地丙地,自行车队出发1小时后,恰有一辆邮政车从甲地出发,沿自行车队行进路线前往丙地,在丙地完成2小时装卸工作后按原路返回甲地,自行车队与邮政车行驶速度均保持不变,,如图表示自行车队、邮政车离甲地的路程y (km)与自行车队离开甲地时间x (h)的函数关系图象,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 ;(2)邮政车出发多少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多远?解析:(1)由速度=路程÷时间就可以求出结论;(2)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求出邮政车的速度,再由追击问题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由邮政车的速度可以求出B 的坐标和C 的坐标,由自行车的速度就可以D 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BC ,ED 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解:(1)由题意得,自行车队行驶的速度是72÷3=24km/h.(2)由题意得,邮政车的速度为24×2.5=60(km/h).设邮政车出发a 小时两车相遇,由题意得24(a +1)=60a ,解得a =23. 答:邮政车出发23小时与自行车队首次相遇;(3)由题意,得邮政车到达丙地所需的时间为135÷60=94(h),∴邮政车从丙地出发的时间为94+2+1=214(h),∴B (214,135),C ,0).自行车队到达丙地的时间为:135÷24+0.5=458+0.5=498(h),∴D (498,135).设BC 的解析式为y 1=k 1x +b 1,由题意得⎩⎪⎨⎪⎧135=214k 1+b 1,0k 1+b 1,∴⎩⎪⎨⎪⎧k 1=-60,b 1=450,∴y 1=-60x +450,设ED 的解析式为y 2=k 2x +b 2,由题意得⎩⎪⎨⎪⎧72k 2+b 2,135=498k 2+b 2,解得⎩⎪⎨⎪⎧k 2=24,b 2=-12,∴y 2=24xy 1=y 2时,-60x +450=24x -12,解得x =5.5.y 1=-60×5.5+450=120.答:邮政车在返程途中与自行车队再次相遇时的地点距离甲地120km.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综合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三、板书设计一次函数与实际问题1.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2.利用图象(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分段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中,学生往往无视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同时解决有交点的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训练,力争逐步提高.。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是解决两个平方差的因式分解问题的重要公式。

对于形如a²-b²的平方差,平方差公式可以将其分解为(a+b)(a-b)的乘积。

这个公式在代数中应用广泛,因此必须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接下来,我将设计一节关于平方差公式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3.掌握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稿;2.教学资源:相关课本、练习册、课堂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平方差概念,即两个数相乘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平方数,再引入平方差公式的概念。

2.探索(25分钟):提供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规律,例如:13²-7²=169-49=120,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平方差公式,并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论证。

3.讲解(15分钟):在黑板上介绍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具体的代数推算过程来讲解该公式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4.练习(20分钟):提供一些基础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解答如下问题:a)16²-4²b)25²-15²c)20²-10²d)37²-3²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总结归纳(5分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平方差公式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解决代数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通过导入、探索、讲解、练习、拓展和总结归纳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通过观察、归纳和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反复练习和拓展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4.3.1《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可以简化计算,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因式分解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对公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实际的因式分解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解题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能够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并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

2.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平方差公式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方差公式。

例如:已知多项式x^2 - 4,请将其因式分解。

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结构,让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将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转化为平方差公式的形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因式分解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例如多项式的乘法、求解方程等。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平方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可以简化运算,还可以把一些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

这一节内容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他们已经学习过了有理数的乘法、平方根等知识,对代数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的运用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因式分解的方法。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把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乘法、平方根等知识,为学生引入平方差公式。

2.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公式的特点。

3.讲解:讲解平方差公式的运用方法,以及如何把复杂的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

4.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

3.让学生体验成功 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准确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会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两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数的和与这两数差的积。

a 2-b 2(a+b)(a-b)=根据这幅图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ba-ba-b))((22b a b a b a -+=-▲▲▲请你仔细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下列多项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1)a 2+3 (2) a 2-4 (3) -4x 2-y 2(4) -4x 2+y2(5) 4x 2+y2(6) 4x 2-(-y)2能能不能不能不能能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参照对象:))((22b a b a ba -+=-20062-20052 =(2mn )2-( 3xy)2 =(2n+1)2-(2n-1)2 =2220062005-()22(2)3mn xy -()22(21)21n n +--))((22b a b a ba -+=-参照对象:请你为你的同桌量身定做一道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题目,并让你的同伴进行因式分解。

合作学习例2. 分解因式4x 3y-9xy 3分解下列因式(1)(2)4a ab-2225(x y)9()x y--+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上网、取款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原理是:如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为若取a=20 ,b=10,则各因式为。

于是便可把作为一个密码。

对于多项式4x 3-xy 2,取x=10,y=10时。

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什么?(写出一个即可)33a b ab -ab(a+b)(a-b)20,10,30,1020103010。

因式分解——公式法(2) 优秀教学设计

因式分解——公式法(2)  优秀教学设计

公式法2
【课题】:公式法2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2.能较熟悉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3.会用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并能说出提公因式在这类因式分解中的作用.4.能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通过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突破点】:观察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法、学法设计】:探究式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课前准备】: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1《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1《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3.2.1《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内容概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是八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掌握平方差公式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和几何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2.地位与作用:平方差公式是因式分解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简化代数表达式,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学习平方差公式,学生能够巩固和拓展之前学过的知识,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因式分解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学习需求:学生需要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记忆方法以及应用技巧。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记忆方法及应用;提高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遇到复杂表达式时的因式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方差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突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设计3:14.3.2公式法(2)

教学设计3:14.3.2公式法(2)

14.3.2公式法(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会分析和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初步掌握运用完全平方式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能力目标: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能灵活应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以及因式分解的标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公解因式.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提出问题,得到新知和讨论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路一样,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得到 a 2+2ab +b 2=(a+b )2; a 2-2ab +b 2=(a -b )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式子a 2+2ab +b 2及a 2-2ab +b 2叫做完全平方式,上面的两个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运用这两个式子,可以把形式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问:具备什么特征的多项是完全平方式?答:一个多项式如果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两部分是两个式子(或数)的平方,并且这两部分的符号都是正号,第三部分是上面两个式子(或数)的乘积的二倍,符号可正可负,像这样的式子就是完全平方式.问:下列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为什么?(1)x 2+6x +9; (2)x 2+xy +y 2; (3)25x 4-10x 2+1; (4)16a 2+1.例1:分解因式:(1)16x 2+24x +9 (2)-x 2+4xy -4y 2 (3)3ax 2+6axy +3ay 2(4)(a+b )2-12(a+b )+36(5)25x 4+10x 2+1 (6) 1- 21m +162m 课堂练习1.填空:(1)x 2-10x +( )2=( )2;(2)9x 2+( )+4y 2=( )2(3)1-()+m2/9=()2.2.下列各多项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可以分解成什么式子?如果不是,请把多项式改变为完全平方式.(1)x2-2x+4;(2)9x2+4x+1;(3)a2-4ab+4b2;(4)9m2+12m+4;(5)1-a+a2/4.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思考一下,然后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案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案

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2、能熟练应用提公因式法、套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平方差公式,逆向思维归纳出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初步掌握一提二套的方法、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及应用于整式的因式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严谨性与灵活性,感受观察、分析是获取知识的先导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学重点】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难点】把多项式适当变形后套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易错点】公式a2-b2中a ,b 易找错,如a2-4=(a+4)(a-4)中对应公式中的b 为2。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活动1:忆一忆1、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B )A 、(2a+b )(a-b)B 、(-2a+b)(-2a-b)C 、(2a+b)(-2a-b)D 、(2a+b) (a-2b)2、填空:25x2=(5x)2, 162m =(4m )20.09a2b4=(0.3ab2)2, 0.49(x+y)2=[0.7(x+y)]2活动2:想一想同学们,你能很快得出992-1是100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答案:利用平方差公式得992-1=100×98,是100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知梳理知识点: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公式(a+b )(a-b)= a2-b2 叫做平方差公式,把这个公式从右至左使用,可把某些多项式因式分解,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三:应用示例例1:把25x2-4y2因式分解分析:25x2=(5x)2,4y2=(2y)2,25x2-4y2=(5x)2-(2y)2,原式即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解:25x2-4y2=(5x)2-(2y)2=(5x+2y )(5x-2y )例2:把(x+y )2-(x-y )2因式分解。

分析:将(x+y )看成a,(x-y )看成b ,原式即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公式法(二)教案

因式分解 公式法(二)教案

第二章分解因式第三节运用公式法总体说明本节是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2小节,它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探求解题途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深化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整式的运算及乘法公式,对乘法公式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本节课之前又学习了用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对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再者,经过初中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对中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了解,具备了初步的观察、类比、归纳、概括、表达能力。

同时,在上节课学习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又经历的逆向思维的训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能力和方法上的准备。

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本节课又安排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旨在让学生能熟练地应对各种形式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为下一章分式的运算以及今后的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相反变形,并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

数学能力:经历通过整式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逆向得出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进一步体会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之间的联系。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流程安排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做一做——辨一辨——试一试——想一想——练一练——归纳反思。

第一环节做一做活动内容:填空:(1)(a+b)(a-b) = ;(2)(a+b)2= ;(3)(a–b)2= ;根据上面式子填空:(1)a2–b2= ;(2)a2–2ab+b2= ;(3)a2+2ab+b2= ;结论:形如a2+2ab+b2与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4.3.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案)-

4.3.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方差公式的记忆和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识别平方差结构,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方差公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分解不同的二次多项式来演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方差公式的概念、重要性及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不过,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仍然是一个挑战。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观察到有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还是显得有些犹豫不决。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设计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总结回顾环节更加高效。今天的教学结束时,虽然我邀请学生提问,但响应并不热烈。我考虑在下次课中,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或许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的积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解数学题时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二次多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多项式的乘积的情况?”(如x² - 4)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方差公式的奥秘。

143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案

143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案

143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教案这是一个关于1432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教案,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求解方法;3.能够应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课本;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吗?”“平方差公式有什么作用?”等。

2.介绍平方差公式(15分钟)(1)通过黑板上的公式,向学生介绍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形式:a²-b²=(a+b)(a-b)。

3.解决例题(30分钟)(1)举例,给学生练习求解不同类型的平方差公式,要求学生逐步求解,过程要求详细。

例如:求解84²-18²。

一步步展示:84²-18²=(84+18)(84-18)=102×66=6732(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其他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推导正确的解法并进行求解。

4.合作探究(25分钟)(1)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练习题,自主解答一些平方差公式的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1)选取一些学生完成的例题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评价。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和求解方法。

(3)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平方差公式的概念、作用和求解方法。

通过解决例题,巩固了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探究环节加深了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设计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设计
么结构特征呢?请
说说你对平方差公
式结构特征的认
识?
生略
引导学生从第一环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区别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同时,认识学习新的分解因式的方法——公式法。通过自己的归纳能找到因式分解中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环节三、
指导运用,巩固知识
1、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小组独立完成,小组黑板板书并交流。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
1、知识: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3)使学生了解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首先要考虑的方法,再考虑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能力:
在引导学生逆用乘法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换元的思想方法。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通过前几节课的活动和探索,学生对类比思想、数学对象之间的对比、观察等活动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本节课采用的活动方法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策略
(1)由于所学的是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类比学习方法记忆、理解知识。
(3)(3m+2n)(3m–2n)=.
问题1:它们的结果你运用了整式乘法的什么知识?
尝试将它们的结果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
问题2:说说第二组的结果你
是怎么得到的?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书写功能小组展示交流.
对问题1:那公式的形式是什么呢?
对问题2师:引出课题,书写课题,并书写整式
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生1:运用了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生2:(a+b)(a-b)=a2– b2

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案、教学设计
1.课本习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相关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请注意在解题过程中,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并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基础题:旨在巩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拓展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完成解答。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b,另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b,求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2.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平方差公式应用过渡到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复习导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因式分解知识,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基本方法。然后,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因式分解,那么对于稍微复杂一些的多项式,如何进行因式分解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方法——平方差公式。”
(五)总结归纳,500字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和应用方法。
2.强调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方差公式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因式分解的能力。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二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

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提供了方法。

因此,平方差公式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在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基本、用途最广泛的公式之一。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有关内容,并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符号感。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刚学过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结构,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承担任务,在探究相应问题中,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使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可能。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已感受到多项式乘法运算的重要性,同时,具备了对式的运算基础“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具备学习公式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符号错误及漏项等问题;另外,数学公式中字母具有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及推导过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

2、能力目标: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感、推理和归纳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3课时 因式分解(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第43课时 因式分解(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2. 计算: (1)(a+2)(a-2)=____a_2-_4____; (2)(-x+3)(-x-3)=____x_2-_9____; (3)(3a+2b)(3a-2b)=___9_a_2_-_4_b_2 __.
启后
任务三:学习教材第116页,完成下列题目. 1. 填空: (1)a2-b2=__(__a_+_b_)__(__a_-_b_)__; (2)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 是__二____项式,两项都能写成___平__方___的形式,且 符号___相__反___.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8/292021/8/292021/8/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92021/8/29August 2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
课堂小测
5. (10分)分解因式: (1)x3-9xy2;(2)(x+2)2-9.
解:(1)原式=x(x+3y)(x-3y). (2)原式=(x+5)(x-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因式分解第三节公式法第一课时内容。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贯穿、渗透在各种代数式问题之中,为以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和方程组及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和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之后,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而得到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又是因式分解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对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和后面即将要学习的分式化简和计算,对九年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二次函数,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学好本节课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七年级所学习的整式运算的基础知识,在前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初步体会到了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的互逆关系,通过对乘法公式(a+b)(a-b)=a2-b2的逆向变形,容易得出a2-b2= (a+b)(a-b),但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因式分解对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难度,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

【指导思想】以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逐步过渡到新知,进一步应用生活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载体,培养学生学有用数学的理念,贯穿类比、换元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讲解习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文字语言应用和准确应用数学符号表达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掌握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并能熟练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过程;培养探究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深化逆向思维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应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换元思想,同时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美,体会数学知识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用交互式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容量,使用检测试卷落实当堂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特点,并能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解决办法:通过大量实例的观察,分析,再通过对特殊例题的观察,讨论与交流总结相应的特征,感受它们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把多项式转换成符合平方差公式的形式进行因式分解。

突破措施:通过观察及交流增强认识,突破难点,让学生自己对特征反复描述、总结,体会图形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教学过程】利用ppt课件展示复习内容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及提公因式法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复习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整式乘法运算。

1 、知识回顾A、根据因式分解的概念,判断下列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哪些不是,为什么?1)(2x-1)2=4x2-4x 2)3x2+9xy-3x=3x(x+3y-1)3)4x2-1-4xy+y2=(2x+1)(2x-1)-y(4x-y)B、把下列各式进行因式分解:1)a3b3-a2b-ab 2)-9x2y+3xy2-6xyC、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1、322-3122、682-6723、 5.52-4.524、(8/15)2-(7/15)2D、在横线内填上适当的式子,使等式成立:(1)(x+5)(x-5)= (2)(4x-3y)(4x+3y)=(3)(a+b)(a-b)= (4)x2-25 =(x+5)(5) 16x2- 9y2=(4x-3y) (6) a2-b2= (a+b)2、导入新课:(x+5)(x-5)=x2-25 (4x—3y)(4x+3y)=16x2-9y2这是我们学习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如果上述等式左右两边互换位置,又是什么形式呢?x2-25 =(x+5)(x-5) 16x2-9y2=(4a—3y)(4x+3y)这是因式分解的形式。

你能对下列两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吗?(1)9a2-0.25b2(2)4x2-9y23、新课讲解:我们可以发现,刚才因式分解的过程中我们是逆用平方差公式的方法,像这样逆用乘法公式将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过程叫做公式法分解因式。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可得:a2-b2=(a+b)(a-b)这个公式叫做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学生思考:1、当一个多项式具有什么特点时可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后,引导学生从项数、次数、符号等方面观察归纳出多项式的特点:多项式为两项;两项符号相反;两项都可以写成平方的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类比、归纳、概括的过程,探究出将乘法公式逆用就能解决问题,再来归纳出分解因式的平方差公式.2、文字叙述: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文字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公式本质的理解.练习Ⅰ:1)填空:(1)a6=( )2; (2) 9x2=( )2; (3) m8n10=( )2;(4) x4=( )2(5) 0.25a2n=( )2; (6) x4-0.81=( )2-()2【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把一个代数式写成()2形式的平方数,为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应用变形做铺垫。

2 )下列多项式哪些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1) a2+4b2; (2) 4a2-b2; (3) a2-(-b)2;(4) –4+a2; (5) –4-a2; (6) x2-9;3)分解因式:(1)a2-16 (2)64-b2(3) 1-25a2;(4) -9x2+y2;(5) a2b2-c2; (6) x4-y2.【设计意图】通过2)和3)练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时多项式的特点,并学会熟练掌握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的规范书写格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符号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和规范书写的习惯,体现本节课的重点。

利用ppt课件展示a2-b2=(a+b)(a-b)公式中a和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当场编题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对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有更全面的理解。

a2 - b2= ( a + b ) ( a – b )教师展示(1) a=2006, b=2005(2) a=2mn, b=xy(3) a=x+z, b=y+p利用以上三组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得出公式中的a和b可以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并让学生分解所编的题达到渗透换元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16a2-9b2(2) (x+p)2-(x+q)2(3) 9(a+b)2-4(a-b)2在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时,要注意:先把要计算的式子与平方差公式对照,明确哪个相当于a,哪个相当于 b.练一练: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 x2-1/16Y2 (2)0.25m2n2– 1(3) (2a+b)2- (a+2b)2(4) 25(x+y)2- 16(x-y)2【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公式本质的认识,体会整体的数学思想并用换元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公式的基本形式加以解决.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 4x3-xy2(2)4x3- 4x (3)x4-y4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猜想和验证,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出因式分解的步骤“一提二套”的方法,再一次加深对多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以及分解要彻底地思想.练一练: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a b-ab 2)12x -3y【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猜想和验证,直至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体验成功地感受,再一次加深对多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综合运用以及分解因式应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的原则。

【小结】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利用平方差公式时主要先判断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判断的依据:1) 是一个二项式(或可看成一个二项式)2)每项可写成平方的形式3)两项的符号相反2、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解因式时,多项式中有公因式的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3、分解因式,应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4.4.1、3—82、1-62、课后思考:观察下列各式:1–9 = - 8, 4-16= -12, 9-25=-16, 16-36= -20······(1)把以上各式所含的规律用含n(n为正整数)的等式表示出来。

(2)按照(1)中的规律,请写出第10个等式。

【课后反思】本节课上下来我整体感觉完成了我课前设定的目标,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利用平方差公式来进行因式分解,而且对一般形式的能使用平方差公式的多项式能够进行因式分解。

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比较好,自我感觉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

通过课后学科组教师点评使我首先清楚认识到我的教学特点:语言流畅、教态亲切、语速合适、设计合理、设计中小步骤。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在例题的安排上对题目的把握不是很好。

把所有类型的利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的题型在同一道例题中出现,对于刚接触这种方法的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也违背了我小步骤教学的教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